苏教版选修史记重点句翻译_第1页
苏教版选修史记重点句翻译_第2页
苏教版选修史记重点句翻译_第3页
苏教版选修史记重点句翻译_第4页
苏教版选修史记重点句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一)《高祖本纪》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沛公增加悬挂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现在如果他来了,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您应当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恰巧项伯想救张良的命(使…活),(于是项伯)连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就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到南郑时,许多将领和士兵都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作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队伍中的军官、士兵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踮起脚跟向东望去,盼着回归故乡。如果趁着这种势头(士气高昂的时候)利用他们,可以凭借此建大功。1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认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而逃走,因此楚军全部溃败。14、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既然你们一定认为这样做合适,那我也就从有利用国事上考虑吧。1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当初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快努力。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那一个多?16、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我只是因为丰县人因为雍齿的缘故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17、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沛县父兄们仍旧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希望国君能完全醒悟,社会现实能完全改变,他思念国君,振兴国家并希望国君和社会重走正道的愿望,在《离骚》中作了多次表达。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国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推举贤能来辅佐自己。10、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可是亡国破家总是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清平的国家却许多代也不出现了,这是因为国君所认为的忠臣并不是真正的忠臣,所认为的贤臣也不是真正的贤臣。1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楚国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割,失掉了六郡。怀王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1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脸色憔悴,身体和容貌都想干枯的树木一样。1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那?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但他们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对的一面,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此后楚国一天比一天弱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消灭。15、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读过《服鸟赋》,作者认为死与生是一回事,被放逐和被重用都不必看重,我又茫然自失了。四《项羽本纪》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项梁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客寓在当地的流民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的才能。2、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都沉掉所有船只,砸破饭锅用具,烧掉营垒,携带三天的干粮,借此向士卒表示决一死战,不让一人有畏缩后退之心。3、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前来援救巨鹿在城下驻扎的诸侯军队有十几座营垒,没有那一个敢放兵出战。4、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当打败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时,无不跪在地上,用两膝前行,没有谁敢抬头仰视。5、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睁大眼睛大声责骂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受惊吓,退避了好几里。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纵横千里,民众数十万人,也足以称王,希望大王赶快渡江。7、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项籍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军,现在无一人返回,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让我为王我有何面目去见他们?8、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纵然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在心中没有愧疚吗?

9、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来悬赏我的人头,我把这份好处送给你吧10、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项王已经死了,楚国地方全部投降汉王,唯独鲁地不降服,汉王就率领天下的兵马想屠灭鲁地,因为鲁县军民坚守礼义,为主人以死尽忠,汉王就拿着项王的头颅给鲁县人看,鲁县父老们这才投降。11、自矜功伐,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自己夸耀功劳,施展自己的聪明,独断专行而不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可以用武力征服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结果五年就亡掉了自己的国家,身死在东城,尚且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实在是太错了。史记重点翻译二五《刺客列传》

1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他在所游历的那些诸侯国家,都是跟一些贤士、豪杰和年高有德行的人结交。2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后来秦国天天出兵太行山以东的地方,攻伐齐国、楚国、和三晋,渐渐像蚕食桑叶一般,侵蚀着诸侯的土地,快要到燕国了,燕国的君臣都害怕战祸的来到。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怎么可以因为被欺侮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国的逆鳞呢?4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这叫做“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路上”呀,祸患一定是救不了了!即使有管仲、晏婴那样的才能,也不能替我们想出解救的办法。希望太子赶快叫樊将军到匈奴去,来消除秦国侵略燕国的借口。5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为了结交一个新知的朋友,便不顾国家的大害,这可以说是“加深怨恨而扩大祸患”了。6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太子迎了出来,倒退着走,为田光引导,又跪下来拂试了座位让座。7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我所以嘱咐田先生不要泄漏秘密的缘故,是想要来完成国家大事的谋划。如今田先生以自杀来证明不泄漏秘密,岂是我的本意啊!”8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不把天下所有的土地完全并吞,不使天下所有的国王完全臣服,他的野心是不能满足的。9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我个人的看法,以为要是真能物色到天下的勇士,出使到秦国去,用重利去诱惑他,秦王贪心,在那情形下,必定可以达到劫持他的目的。10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樊将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形下来投靠我,我不忍心为了自己的私事而伤了这位长者的心,希望您再替我另外想办法!1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被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狠毒了,您的父母族人,统统被杀光或没入官府为奴。现在听说悬赏千斤黄金和万家食邑来征购将军的头,您预备怎么办呢?”1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行。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燕王果真害怕大王的声威,不敢出兵抵抗我国的军队,希望全国做臣子,排在诸侯行列里,像郡县一样地纳贡应差,以便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14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希望大王宽容他一些,使他能在大王面前尽了使者的任务。15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便倚靠着铜柱笑,像簸箕一样,双腿张开,坐在地上大骂道:“事情所以没能成功,只因为想活捉胁迫你,好得到你退还诸侯们土地的诺言,来回报太子。16始公孙季公,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以前,公孙季功、董生和夏无且交往,详尽地知道这件事的经过,对我说过像以上所说的话。17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从曹沫到荆轲这五个人,论他们的义行,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但他们的立意都很显明,不背弃他们立定的志向,声名能够流传到后代,难道是虚妄的吗!六《魏公子列传》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是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的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3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公子的随从都暗自责骂侯生,侯先生看都公子的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4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我只是个城东门报门插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去拜访他。5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停留在街市中节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6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7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8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结为姻亲,就是因为仰慕公子的道义高尚,能为别人的困难感到着急。9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如今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要奔赴战场同秦军拼死命,这好比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10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11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1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我(本来)是街市中一个击刀杀生的屠夫,而公子却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报答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礼节没有什么用处。13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在您到达晋鄙军队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七《淮阴侯列传》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2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3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往东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4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5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6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