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东莞虎门汇英校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东莞虎门汇英校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东莞虎门汇英校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东莞虎门汇英校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东莞虎门汇英校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东莞虎门汇英校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目的对应实验方案正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铁粉、木炭粉、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B鉴别碳酸铵、硫酸铵、硝酸铵三种氮肥用氢氧化钡溶液C除去CO中少量H2O和CO2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D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氯化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A.A B.B C.C D.D2.下列物质由分子组成的是A.铁B.氯化钠C.水D.硝酸钾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稀释10%的NaOH和10%的H2SO4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H2SO4中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A.A B.B C.C D.D4.小红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②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③在置换反应时,元素化合价一定会改变;④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⑥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5.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指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B.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水中溶解了0.9g的氯化钠C.百炼成钢:是指将生铁转化为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D.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铝6.下列宜昌特产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关公豆腐 B.瓦仓大米 C.泉水蜜柚 D.清江野鱼7.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木炭粉中的几种,取mg该固体粉末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本流程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且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N中只含一种溶质B.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C.白色沉淀Y是碳酸钙,气体W是氢气D.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氧化铜,一定含有碳酸钙8.下列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 C. D.9.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 B.核外电子层数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1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合成橡胶和合金属于合成材料B.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草木灰(含K2CO3)和硫酸铵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12.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粗盐称量B.粗盐溶解C.浊液过滤D.蒸发结晶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硅元素C.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D.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4.科学知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蒸馒头时放点“碱”,是指纯碱,它属于碱类物质B.抽油烟机能排净油烟是利用了气体流速越快,气压越大的原理C.塑料直尺和毛皮摩擦后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摩擦后的直尺带电D.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字迹可长时间保存,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吸附作用15.以下实验,仅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压缩空气 B.加热砂糖C.铁的锈蚀 D.粉尘爆炸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为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粉碎后分成两等份,进行如下实验:一份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某一浓度的盐酸,反应过程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②通过计算求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另一份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B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分0123456B增加的质量02344.6X4.6①上表中,第5分钟时,x=_____;②该实验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另一实验,其原因可能是_____。18.(8分)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A管接电池_____极(填“正”或“负”)。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_____。某学生观测记录了不同时间段A、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实验数据如下:时间/分钟12345678910A试管气体体积(cm3)6122029394955657585B试管气体体积(cm3)24711162126313641仔细分析实验数据,1-4min内A、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____。从第8分钟开始,每分钟内A、B试管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为进一步测定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某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右图),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A、B的质量,结果测得m(H):m(O)>1:8,比理论值偏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编号)。A.通入的氢气未经过净化干燥B.装置A内管口有水凝结C.氧化铜没有完全还原D.装置B同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到盛稀盐酸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l2溶液显中性。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Ⅰ:只有___________猜想Ⅱ:有CaCl2和HCl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方案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___________溶液中含有Ca(OH)2方案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试管中,通入CO2气体___________方案3再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15℃时,向一定量的10%盐酸中滴加质量分数为0.148%的氢氧化钙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钙溶液的质量(克)如图所示,则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向d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色;根据c点时数据可知,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g.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

A、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铁粉表面出现气泡且形成浅绿色溶液、木炭粉没有明显现象、氧化铜粉末溶解且形成蓝色溶液,能够鉴别,方案正确;B、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三种化肥都有刺激性气味,碳酸铵、硫酸铵都有沉淀,只能鉴别出硝酸铵,方案错误;C、除去CO中少量H2O和CO2,应该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才能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方案错误;D、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氯化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新杂质氯化钠,方案错误。故选A。【点睛】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2、C【解析】A、铁是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D、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碱的酸碱性变化规律,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规律,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加水稀释酸,酸性变弱,PH变大,但不能大于7,加水稀释碱,碱性变弱,PH变小,但不能小于7。等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生成氢气多,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1.加水稀释酸,酸性变弱,PH变大,但不能大于7,加水稀释碱,碱性变弱,PH变小,但不能小于7。故A错误等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生成氢气多,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镁大,所以铁生成的氢气少,且铁没有镁活泼,用的时间比镁多。故B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C错误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1。故D正确4、C【解析】①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正确;②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一定属于单质,比如O2和O3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错误;③在置换反应时,有单质参加反应,也有单质生成,故元素化合价一定会改变,正确;④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错误;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正确;⑥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氯化银,错误。故正确的有①③⑤,共有3个,故选C。5、C【解析】A、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碳的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指钻石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错误;B、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0.9g的氯化钠,错误;C、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高温的生铁在空气中锤打时,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含碳量降低,生铁转化为钢,正确;D、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错误。故选C。点睛: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6、C【解析】

A、豆腐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B、大米富含淀粉,不符合题意;C.泉水蜜柚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D、清江野鱼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解析】

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木炭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铜不会与酸反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钙也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固体粉末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气体X,X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说明X是二氧化碳,Y是碳酸钙;固体Z5.6g加入100g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W,固体Z全部溶解得到浅绿色溶液N,因此Z中有铁,W是氢气,浅绿色溶液N中有氯化亚铁溶液;因此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有氧化铁和木炭粉,一定没有氧化铜,碳酸钙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因此溶液N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钙。【详解】A、溶液N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钙。故A错误;B、原固体粉末不一定含有碳酸钙,故B错误;C、白色沉淀Y是碳酸钙,气体W是氢气,故C正确;D、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氧化铜,可能含有碳酸钙,故D错误。故选C。【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8、B【解析】

A、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B、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正确;C、该图标是PVC循环使用标志,故选项错误;D、该图标是有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B。9、A【解析】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选:A。10、A【解析】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9g=12:19,错误;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正确。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11、D【解析】

A.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例如2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比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故错误;

C.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错误;

D.草木灰显碱性,与铵态氮肥反应会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正确。

故选:D。12、B【解析】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溶解粗盐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睛: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13、A【解析】

A、同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混合物,故A正确;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错;

C、纯净物可由分子构成或离子构成或原子构成,故C错;

D、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故D错。

故选:A。14、C【解析】

A.蒸馒头时放点“碱”,是指纯碱,即碳酸钠,它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物质,选项错误;B.抽油烟机能排净油烟是利用了气体流速越快,气压越小的原理,选项错误;C.塑料直尺和毛皮摩擦后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摩擦后的直尺带电,选项正确;D.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字迹可长时间保存,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选项错误。故选C。15、A【解析】

A、压缩空气过程中只是气体体积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加热砂糖过程中有碳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铁的锈蚀过程中有氧化铁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粉尘爆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物与可燃物隔离【解析】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是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物质燃烧越充分。森林火灾一般面积较大,火势较猛,采用降温隔氧很难灭火,所以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使燃烧物与可燃物隔离。【点睛】灭火的原理有:1、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使燃烧物与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3.3%29.2%4.6大于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被氢氧化钠吸收,测量结果偏高【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1)①由图像可知最终反应后固体的固体为2g,是剩余的没有反应的杂质的质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12g-2g=1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g12g×100%=83.3%②由图像可知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时,消耗盐酸为10g时,碳酸钙的用量是12g-8g=4g;设:10g盐酸中所含HCl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4gx10073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92g10g×100%=29.2%(2)①由表格可知,当二氧化碳质量达到4.6g时质量不再增加,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最大量是4.6g,所以第5分钟时,x=4.6g;②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4.6g10044=y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10.45g12g×100%=87.1%18、2H2O2H2↑+O2↑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该气体的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氧气部分溶解在水中导致试管内的氧气体积变小。水中溶解的氧气达到饱和了,氧气不能再溶解。ABD【解析】

(1)电解水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方程式:2H2O2H2↑+O2↑;(2)电解水产物中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所以A管为氢气,连接电极的负极。(3)B管中产生的是氧气,检验氧气使用带火星的木条,实验现象是木条复燃。

(4)氧气部分溶解在水中导致试管内的氧气体积小于理论值。当水中溶解的氧气达到饱和时,氧气不能再溶解的时候,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逐渐的趋向于:2:1。(5)结果测得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