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单元特征:1.专制王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定型;2.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又有所新的发展。具体表现:1.政治上:现代中国基本疆域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2.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渐废除;江南经济转型;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但已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3.思想文化上: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并存;市民文化不断发展;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逐渐落后于西方。4.对外关系上:开始受到外来侵略;“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流。5.民族关系方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各民族交融交流加强。课标要求:1.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2.了解明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核心素养:【时空观念】通过郑和下西洋的线路图,以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成就和伟大创举;【唯物史观】了解明朝时期政治上的变迁及其影响,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史料实证】运用史料探究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和制度创新的措施及影响;【历史解释】对明朝政治制度变化、特别是通过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使学生客观评价明朝政治制度;【家国情怀】感受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历史,确立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念和民族认同感。时空坐标: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教学难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教学设计:1.明朝是中国在发展中走向衰落的时代,突出专制强化、国家巩固、版图奠基、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新发展等。2.将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取舍,使学生体会古今贯通,中外对比的历史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宽阔开放的国际视野,突出中外时空的关联和中西发展的逆势。3.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图片、史料、合作探究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并落实好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有人认为,明朝雄伟、智慧,“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但也有人认为,明朝内敛、封闭,自我设限,极端专制。那么,对于明朝又该如何去认识呢?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明朝建立:1.1351年,元末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二)政治制度的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1)原因:材料一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干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朱元璋《明太祖集》材料二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明太祖实录》归纳为:①历史原因: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由来已久;②元朝教训: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导致社会动荡;③直接原因:宰相胡惟庸专权,对皇权构成威胁;④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2)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3)措施:①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②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③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永不立)。(4)影响:材料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自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章奏,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每件奏章里,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试问当时诺长一个国家,件件事要经皇帝批核,这当然很困难。——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归纳为:积极:①防止权臣专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②初期提高了行政效率。消极:①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效率低;②皇帝独断,易决策失误。2.设立内阁:(1)原因: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工作压力增加。(2)演变:(3)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4)运行:内阁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5)特点:①非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咨询顾问机构,无权决策;②权力源自皇帝。(6)评价(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合作探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内阁与前朝宰相异同?材料一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二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周谷城:《中国政治史》材料二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明神宗实录》材料三以明代的内阁大学士比拟宰相,是当时和后世的习惯说法,某人出任大学士,即有“入阁拜相”之称。而黄宗羲指出,内阁只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不能与宰相等同。——冯天瑜:《试论<明夷待访录>政治理念的“现代性”》提示:3.宦官专权:(1)原因:①防范内阁权重,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②部分皇帝怠于政事。(2)表现: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②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③官员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历史概念: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司礼监还控制著东厂、西厂、锦衣卫等机构。其职则是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之事。(3)实质:必须依托于皇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4)影响:导致政治日益黑暗,社会矛盾加剧。4.特务机构:锦衣卫(明太祖)、东厂(明成祖)、西厂(明宪宗)影响:凌驾于司法之上,强化监察控制。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一)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过程:1405—1433年,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3、特点:①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领先世界;②厚往薄来,倍偿其价。4.性质:朝贡贸易是古代王朝与周边藩属国政治经济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特点往往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两汉时基本形成,盛唐时期趋于成熟,明清时期精细化、规范化,鸦片战争后受到冲击,甲午战争后体系崩溃。教材思考点:如何看待“下西洋”政策的变化?材料一郑和第4次下西洋访问过的莫桑比克沿海,已到达南纬33度以南接近好望角之地,没有郑和所开拓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路,欧洲人无法这么快到达中国。正是郑和下西洋为16世纪-17世纪数以千计的西方传教士的直接来华做了交通上的准备。传教士所带来的海外世界的新内容,也为明清中国人重新理解世界、认识海洋奠定了基础。——邹振环《郑和下西洋是”大航海时代”前奏》材料二明朝奉行“厚往簿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明史》提示:(1)评价:①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②宣扬国威,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③空前规模,大大领先。④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成本高于收益,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2)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对外交往的内驱力;倭寇及欧洲殖民者侵扰也促使明朝政策出现变化。(二)沿海形势:1.“倭寇”威胁:戚继光抗倭(1)背景:明中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倭寇与中国商人、海盗相勾结。(2)抗倭斗争: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3)影响:倭患基本肃清,东南沿海形势逐渐稳定下来。1567年后,明朝政府逐步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2.西方殖民者入侵:(1)原因: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2)表现:①16世纪中叶,葡萄牙取得在濠镜澳(澳门)的租住权;知识拓展:澳门问题的由来澳门古称“蚝镜”,后“蚝”雅化为“濠”,遂称“濠镜”。1535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和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人以曝晒水浸货物为由上岸居住,1557年起在澳门定居。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凼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塞进了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的条款。②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南部和北部;③1624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④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历史人物:郑成功(1624-1662年)明末清初抗清名将,民族英雄。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其父郑芝龙降清;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但终遭清军击。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收复台湾。收复台湾不久,突然暴病而亡,年仅38岁。初葬台南州仔尾,后迁葬于故乡南安的覆船山。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3)影响:①西方殖民者的活动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中国沿海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明朝带来了统治危机;②危机中的大明也开始了解西方。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一)内陆边疆:1.政策和结果:快速阅读教材,填写下表2.特点:恩威并施、以夷制夷、因俗而治。3.影响:①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民族交融;②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③但对西南、东北控制相对松散,埋下隐患。(二)明清易代1.背景:(1)满洲的崛起:①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②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③皇太极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都城在盛京,即今天辽宁沈阳。(2)明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①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②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③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盘剥;④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3)明末农民战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1644年,明末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问题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明朝灭亡的原因?料料一崇祯三年旱……八年夏旱蝗,黄河冰九年夏旱蝗,秋开封大水十年夏大蝗,四月山西大雪……十五年怀庆地震,黄河决——郑廉《豫变纪略》材料二提示:政治黑暗;自然灾害不断;农民起义;东北控制相对松散使满洲崛起。初试牛刀:1.(2020·全国Ⅲ卷)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正确答案:A。【解析】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据材料“以利不胜费止之”和“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据材料可知内阁成功的限制皇帝要求,对皇权起到一定限制作用,权势巨大,故选A项;材料体现内阁对皇权的制约,据材料“面谏力争”说明皇帝掌握最终决定权,据所学内阁是内侍机构不能严重的制约皇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明代政治状况不是社会经济,排除C项;据所学内阁始终是内侍机构不是宰相,且此时丞相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2.(2018·全国Ⅰ卷)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正确答案:B。【解析】考点:明朝的海禁政策。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说明明朝君臣孤陋寡闻,另一方面说明“天朝上国”的心态,用中国文化解读外国贡品。(2017·全国Ⅱ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正确答案:D。【解析】考点:明朝的宦官专权明初严禁宦官识字,明朝中后期培养宦官识字,这说明明朝以皇上为中心的中枢决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故D项正确;A项错误,宦官不可能掌握决策权力,故错误;限制宦官读书和强化宦官读书制度都是为了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不是内阁的职能变化,故C项错误。4.(2022·湖北高考)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正确答案:A。【解析】考点:明朝的科举制度的变化。据材料“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士子假此以侥幸”可知,该奏疏主要针对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投机取巧,故选A项;“书肆资之以贾利”是“士子记诵时文范文应试”的结果,不是主要针对对象,排除B项;明代儒学仍居于正统地位,“动摇”说法错误,排除C项;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5.(2022·山东高考)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正确答案:A。【解析】考点:明朝的监察和考核制度。据材料可知,明朝对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和监督,是要保证御史规范行使权力并对地方进行有效监察,故选A项;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