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互联网金融使用医院的影响因素实证探析(含问卷)17000字(论文)】_第1页
【大学生互联网金融使用医院的影响因素实证探析(含问卷)17000字(论文)】_第2页
【大学生互联网金融使用医院的影响因素实证探析(含问卷)17000字(论文)】_第3页
【大学生互联网金融使用医院的影响因素实证探析(含问卷)17000字(论文)】_第4页
【大学生互联网金融使用医院的影响因素实证探析(含问卷)17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财经大学202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互联网金融使用医院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金融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与趋势。90后学生群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使用幅度呈逐渐递增趋势,可见在我国总体的消费者数量当中,大学生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围绕校园内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进行相关研究,但更多趋于将大学生群体作为整体对象来研究,专门研究女大学生使用互联网金融一系列相关产品以及服务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阅读归纳相关的文献综述,奠定理论基础,设计出山西高等院校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量表。大学生作为经常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消费金融服务平台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群体基数大,在校的经济压力低,负担较少,乐于并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有独特的消费偏好。其中,女大学生的消费量较高,在互联网消费平台的消费品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本文选取山西高校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发放电子问卷为途径回收数据,运用SPSS、Excel进行多元回归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山西高校女大学生而言,其感知有用性和品牌忠诚正向作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感知风险性负向作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针对影响女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意愿的因素在不同方面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为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目录TOC\o"1-2"\h\u95691绪论 1299061.1研究背景 1108691.2研究意义 194281.3研究方法 236651.4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222412国内外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3293552.1互联网消费金融国内外研究综述 3285222.2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4141192.3研究述评 576012.4相关理论与模型 524953问卷设计与研究假设 771073.1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的研究变量选取 79253.2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研究假设的提出 7207443.3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研究问卷设计与调查 8322094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研究的实证分析 1032164.1描述性分析 10257154.2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12179404.3相关分析 14174734.4回归分析 149564.5研究结论 15280845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的研究建议 16295085.1启示与建议 1687285.2研究局限与展望 1731043参考文献 188763附录 211绪论1.1研究背景在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2017年,互联网金融的发放贷款规模已经突破了40000亿元,表明我国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女大学生作为现今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类特殊消费群体,具有消费群体数量大、在学校环境内经济负担少、个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以及独特的消费偏好四个特点。此外,她们还存在着盲目冲动、超前消费等特点。且伴随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女大学生们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提升的重要力量。从消费数据来看,2017年,27岁以下学生用户的消费金额比去年增长72.3%。2018年,27岁以下的学生对消费金融的使用量有了更为明显的增加,约是使用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从消费宣传对象或者消费品市场类型来看,在移动互联网平台,女性用户占据着主导地位。根据2019年统计的有关女性消费的数据,女性用户已经超过用户总量的一半,而24岁以下的女性用户占比最高。因此,女大学生在校园市场中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体,探究她们的使用意愿及行为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我国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在企业层面,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坏账较多,分期率不合理化、透明化的问题广泛存在;在女大学生自身层面,消费盲目,不够理性,以及存在违约风险等问题也普遍存在,所以有必要对女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进行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后发现,学者多是围绕用户行为展开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研究。如果是具体到某一类研究对象,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则探析该领域并进行深度分析的文献数量有限,基于性别视角展开研究的甚为少有。另一方面,我国国内的研究学家在此领域多半是围绕一系列金融产品发展的历程、发展的模式、存在的风险和挑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关于女大学生的研究,多是分析女性的心理与特点,消费观与消费行为以及网络口碑的传播营销。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山西高校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学角度和社会性别视角,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用户使用意愿与行为进行分析,期望能弥补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缺,拓展研究路径,更好的丰富当前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1.2.2实际意义近些年,我国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而言,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尚且缓慢。互联网消费金融在校园内具有广泛的市场,但普遍存在盲目开拓校园市场,忽略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的情形。且在校园宣传推广方面,未根据女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来的消费特征进行细分,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山西财经大学202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第二,我国用户在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平台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个人信用体系普遍还不完善,使用中存在风险,而女大学生身为互联网金融在校园市场发展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探究有关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规范企业和用户行为,降低使用风险具有实践意义。1.3研究方法1.3.1文献分析法本文通过学习与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相关的文章,整理归纳出本次研究所需要的理论与观点,以便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方向,为本文后续研究夯实基础。1.3.2问卷调查法本文的问卷设计是基于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熟量表,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而设计出具体问卷。随后,通过问卷星平台,向部分山西高校的在校学生发放电子问卷,并进行回收,最终依据性别、答题时间、答题逻辑等筛选出有效问卷,以便后续实证分析。1.3.3统计分析法本文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数据分析理念,应用spss25.0数据统计工具对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验证本文假设。为将数据可视化,本文将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现。1.4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归纳山西高校女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研究背景,随后阐明本次研究的意义,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逻辑框架。第二章为研究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关产品使用意愿相关的理论与文献综述。本章首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其次,本文在研究中观察到,性别是影响大学生运用互联网金融的因素之一,且女大学生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通过归纳与变量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整理出研究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实证分析奠定理论依据。第三章为问卷设计与研究假设。基于对学者的相关科学著作和理论文献的研究,选取出山西高校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的问卷变量,提取出变量的维度,并依据研究的问题和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假设,从而设计出本文问卷。第四章主要为山西高校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研究的实证分析。该部分主要对问卷受访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人口学变量频率分析,分维度和总体对量表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对数据采用效度分析、因子分析以检验真实性和可用性,对研究提出的假设进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并通过excel制作三线图,对所有数据结构进行更加可视的量化分析处理,得出研究结论。第五章为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的研究建议与展望。本章基于上一章分析得出的结论,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在校园内健康发展,满足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使用需求,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意见。最后对本次在理论研究、问卷设计等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局限和不足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期对研究主题再进行实证探究时做出更优质的解读。2国内外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2.1互联网消费金融国内外研究综述2.1.1国外研究综述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研究兴起于国外。国外学者在互联网消费金融方面做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Lin等人认为,现如今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界限难以区分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使得金融行业中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也迫使传统金融行业必须寻求创新点,不断进步,改变传统固有的盈利模式,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良和优化[1]。James等人在研究中得出,促进金融的非中介化,提升金融业的资源整合和借贷业务发展的有效方法是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和金融业的资源[2]。MichalLaskowski在研究中强调要加强信息安全,如用户的财产信息和个人信息,因为在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及模式中如何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保障个人财产等隐私信息不被泄露是目前金融机构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之一[3]。Ladhari等人在研究用户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忠诚度的影响因素中发现,用户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任度是影响其忠诚度和满意度的关键因素[4]。Srivastava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市场中,着重分析了印度互联网金融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对印度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意义[5]。Yuan和Liu等人通过融合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确认模型,引入了感知风险的变量,建立新的科学研究模型来综合探析对于使用移动支付的消费者而言,影响他们持续使用手机银行存在哪些主要因素[6]。ManuchehrShahrokhi为更好地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前景积极收集有关数据,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7]。Choi等人在研究支付宝用户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过程中,基于前期理论、模型研究,构建本研究实证分析所需的结构方程模型,对文中提到的假设一一进行验证,提出支付宝既要努力开拓市场,也要关注老用户的使用情况,确保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获得用户的持续认可[8]。2.1.2国内研究综述相较于国外而言,我国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研究发展仍然起步比较晚。谢平先生是当代我国互联网金融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于2012年就对互联网金融的这一理论、相关概念及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经营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后来很多学者更广泛地研究互联网金融这一技术领域提供了基础[9]。之后,谢平提醒我们要注意到,信息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进步,让从事传统金融服务人员的认知也有了一个颠覆性变化[10]。张哓朴认为,对于传统金融行业而言,必须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作用[11]。李芳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发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安全度和操作便捷性,投资收益率的未知性、金融监管日趋严格以及与互联网金融与线下诸多银行产品之间竞争激烈等因素均会对人们的使用意愿造成影响[12]。王维东在研究中指出,在未来,将互联网消费经济中融入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会给社会经济涌入新泉,带来新的活力[13]。刘玉表明,当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处于的阶段恰好被称为“最好的时代”,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的局面下,国内积极扩大内需,居民超前消费的理念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更有利于推动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进步与发展[14]。李玉秀对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经数据调研进行了专门化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在法律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监管不够到位,人行征信系统中有关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的部分数据缺失等,进一步针对问题提出了具有价值的可行性意见以规范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的行为,并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进行有效管控[15]。2.2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2.2.1国外文献综述互联网金融市场虽然在国外开始较早,但是涉及的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大学生主要通过信用卡满足自身的信贷需求。而银行信用卡是属于互联网金融类的产品,对于研究我国互联网金融类产品的市场使用意向和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针对国外大学生在信用卡市场这方面的研究和文献进行了分析。DanesTachira等随机通过对716名大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信用卡有基本的了解,但是他们并不理解信用卡费率之间存在的差异[16]。Xiao在探讨大学生对信用卡使用影响因素的科学研究中借助对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小样本调研,发觉大学生通常对信用卡的使用呈主动态度,在这当中,个人情感、个人认知、个人行为是决定大学生是否选择信用卡消费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性别、专业、常住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也会造成一定影响[17]。2008年,美国SarahPenman等人通过探讨大学生拥有信用卡的具体情况和处理负债的态度发现,他们有很高的消费欲望,且对偿还债务持不费劲的态度[18]。SantosDB等人在探究女大学生使用金融产品的频率与城市发展进程的关系中,表明城市的快速发展同女大学生对金融信用卡的使用密切相关[19]。2.2.2国内文献综述在国内,学者基于大学生的用户视角,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情况并不是很多见。然而在此领域的深入研究,将会对移动互联网的消费金融市场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张霄在探讨大学生对分期购物平台的使用研究中,将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线上分期平台、消费金融机构四类产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电子商务平台有着较为透明的费率[20]。李启明基于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质量、易用性、产品和声誉因素对大学生选择分期金融产品具有显著影响[21]。张燕逸深入定量分析了影响在校大学生感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信任风险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月消费额、年龄段以及不同学生对产品的认识程度、产品的使用频率均会对信用风险产生显著影响[22]。苏丹娜在研究中指出大学生自身的属性和互联网金融行业属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消费者的自身需求[23]。谢婕关注到了不良校园贷会使女大学生形成过度消费、冲动消费等错误的消费观念,造成不良社会影响[24]。赵忠杰、陈敏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男、女大学生用户进行对比,指出了女大学生具有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较高、易盲目冲动、超前消费等特点以及影响女大学生消费的因素[25]。韩斐指出感知产品的有用性作用于学生群体对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选用意向,其中品牌忠诚、满意度起到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产品知识起到正向调节作用[26]。2.3研究述评基于上文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在国内外文献多数围绕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产生的原因、发展现状、持续使用影响因素、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前景。但是当具体到大学生用户的时候,能够找到国外的相关文献有限,相比之下,国内相关研究较多,说明大学生用户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从国内校园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研究以及学者对校园贷与女大学生之间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因其独特的消费特点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此外,在移动互联网平台,女性群体占据着主导地位,更多的女性投入到了消费浪潮当中。对于高校女大学生而言,在校期间收入有限但消费需求大,因此女大学生一直是金融产品重要的消费者。为此,本文就山西高等院校女大学生这一消费金融使用者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意愿和行为进行解析和阐述,研究存在哪些影响因素,这对于促进我国校园内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2.4相关理论与模型本节为了便于下文设计出与本研究紧密相关且合理有效的问卷的诸个题项,以及之后便于进行实证数据分析,基于在高校就读的学生用户层面,整理出了使用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意愿与行为的相关文献,并对其中所运用到的理论与模型进行归纳和梳理,并就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理论作为基础进行分析处理。2.4.1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接受模型最初由Davis提出,他在探析影响消费者接纳信息系统的主要因素中融入了有关理性行为理论的知识,进一步重新构建出新的基础理论模型[27]。技术接受模型是在保留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将社会心理学与理性行为理论相结合,将行为信念因素转换为感知易用性因素,将结果评价因素转换为感知有用性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以上两个因素均会影响用户行为,且感知易用性会积极影响感知有用性。2.4.2期望确认模型OliverR最初提出了期望确认理论(ECT)。这一模型的本质上指的是一种重复购买意愿,是顾客在比较消费前的预期期望和购后感知后所产生的[28]。在此模型中,顾客期望确认度的主要测量指标有:期望、感知绩效、满意度。此外,满意度的作用更倾向于是发挥着一个中介的功能。MckinneyV等认为感受产品是否易用,是否有用,是否便利,进而牵涉用户对信息系统使用时的好感[29]。2.4.3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Bhattacherjee在相关的用户信息系统使用行为研究中,考虑到了用户对产品或者产品服务的接受和允纳行为。因此学者对该领域的模型进行创新化的融合与运用,构造出用户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ISC)[30]。该模型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随着学者们的运用与补充,逐渐引入创新型变量、IT自我功效、促成因素等相关变量,使ECM-ISC模型得到丰富,拓展了研究范围。由于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在互联网的发展及金融企业的市场推广下,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拥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和操作性。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对感知易用性这一因素不予考量。尽管该模型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们的关注焦点,并得到了他们的普遍认可。但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并分析该变量的意义不大,说明并不能完全照搬该模型。2.4.4感知风险感知风险最初出现在国外的心理学相关研究之中,之后被学者应用到了营销的研究领域,通常是指消费者对某产品做出购买决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潜在的风险,这个风险更多指的是消费决策带来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包括用户所做出的消费决策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决策失误后所导致的后果也存在不确定性。李元旭在学术研究中将用户的感知风险区分为了个人隐私会被泄露的风险、产品服务质量不佳的风险、用户财产被骗的风险、卖方的机会主义风险、商品运输过程中的损失风险五个方面[31]。蹇洁在相关研究中,从售前、售中、售后风险三方面研究用户对产品的感知风险[32]。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中,学者对感知风险维度的划分会有所差异。2.4.5品牌忠诚度理论布朗在归纳分析了客户连续购买同一品牌产品的情况后,第一次提出了品牌忠诚度这一概念,并认为消费者对某一个产品品牌因其信赖不同,其追随程度不同。从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中发现,品牌忠诚度大概有三个维度:首先,从实际行动视角出发,Tucker认为消费者通常增加实际的购买次数或购买数量来表达对品牌的热爱[33]。Mcconnel指出只有消费者对同个品牌产品产生了连续购买的行为,并积极对这一产品表达满意的意见进而愿意今后继续回购,才能说明该消费者具有品牌忠诚度[34]。第二,用户心理层面下,Jacoby认为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所产生的品牌忠诚程度大小是可以通过观察其是否愿意持续购买以及持续购买频率等间接表现出来[35]。第三,综合相关理论领域内,美国学术界的学者们整合实际行动视角和用户心理视角这两种视角的品牌忠诚度理论,归纳总结出综合理论视角,认为品牌忠诚度与现代人们追求、迷恋某位明星的行为相似,是消费者对产品发自心底的一种喜欢,而这一维度也是学者们普遍接受的。2.4.6产品知识产品知识包括产品的表面属性和产品内容上的深层属性。国内外学者对产品知识的概念持不同看法。国外学者布莱克率先阐述了产品知识,并指出产品知识这一概念表明了在购买决策发生前,消费者就已经对产品特征等属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36]。但Srinivasan对于一个品牌的理解则是可以直接等同于一个产品的理解[37];Punj等指出产品知识实际上是一种参考信息,该信息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决策,如产品种类,功能,价格和历史等[38]。

3问卷设计与研究假设3.1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的研究变量选取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山西高校女大学生,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因此,本文基于对TAM、ECM的理论研究,继续沿用了满意度作为本次研究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结合山西高校女大学生的具体特征:乐于并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有独特的消费偏好,知识水平较高,社会经验较少等引入其他变量,具体为: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品牌忠诚,产品知识。综上所述,本文参考学者对相关变量的研究,对本次研究的变量进行汇总,如表3-1所示:表3-1变量及变量定义变量变量的定义来源感知有用性用户认为互联网理财平台可以改善自身

生活水平以及提升生活效率Davis(1989)感知风险性用户内心会产生不确定的感受由于无法确认使用互联网理财平台做出的决策是否正确Sweeney等(1999)&Keh等(2008)品牌忠诚用户会因自身对产品品牌的信赖和忠诚,而影响其最终选择使用哪类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MaduPu(2008)满意度互联网理财平台的用户在使用前作出预期与使用后实际产生的感受形成对比Oliver(1980)产品知识便于用户做出产品决策的一系列辅助信息lackwell,Miniard,Engel(1995)持续使用意愿用户决定选择运用某一个互联网理财金融平台后愿意继续使用该平台的意愿Ajzen&Fishbein(1980)3.2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研究假设的提出在本研究中,感知有用性指的是用户觉得互联网理财平台可以改善自身生活水平以及提升生活效率。2001年,Bhattacherjee验证了消费者对产品感知有用性的重视,且正向作用于持续使用意愿。由此可以提出假设:H1: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山西高校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感知风险一直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持续考虑的重要因素。前人在相关研究中验证了感知风险同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意向之间是负面影响关系。由此提出以下假设:H2:感知风险性与山西高校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持续使用意愿负向相关。在相关研究中发现,满意度被认为是维持用户持续使用的关键因素,且正向作用于重复购买意愿。由此本文认为:H3:满意度正向作用于山西高校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品牌忠诚主要指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过程中会受到产品品牌影响。用户在平台上获得的品牌忠诚度将鼓励用户再次使用它来获得购物体验,即增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由于消费金融平台在大学校园中频繁出现,国内外学者在SNS的持续使用研究、微信与移动直播平台的研究中都针对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探究,阐明了品牌忠诚度与持续使用之间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4:品牌忠诚正向作用于山西高校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消费者对产品知识需求的增加,获取产品知识的渠道也有所拓宽。产品知识对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前后心理及行为影响很大。学者认为消费者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会影响购买欲望,由此提出以下假设:H5:产品知识正向作用于山西高校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持续使用意愿。3.3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研究问卷设计与调查3.3.1调查对象本文以在支付宝、京东白条、云闪付、分期乐、趣分期等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上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使用的意愿进行调查。由于大学生的消费群体基数大,在校经济压力低,乐于并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有独特的消费偏好,且具备一些金融知识,加之女大学生在互联网消费平台的消费品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为提高问卷数据的可靠性,本文的问卷将针对山西高校女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的发放,并展开调查。3.3.2问卷设计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的研究,在前人成熟问卷设计的问项中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变量,结合研究内容进行相应修改,进一步设计出测量量表,最终形成了山西高校女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持续使用研究的测量选项。具体而言,本问卷的构建根据内容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涉及本次调研中受访者的基础信息;第二部分是受访者对影响因素相关表述是否认可进行评分,主要采用了李克特五级矩阵量表,具体题项如表3-2所示,具体问卷见附录。表3-2变量选项变量变量的测量选项感知有用性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产品会暂时缓解经济紧张该平台的产品会促使我产生不错的消费体验及使用感受该平台的产品会丰富我的闲暇生活感知风险性我担心在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类产品时,我的隐私不被保密我担心当前消费高于我的预支收入,未来还款较难我担心互联网消费金融类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无法保障互联网金融平台服务费高品牌忠诚相比于其他品牌产品,我对于此平台产品更感兴趣我在选择运用其他不同的品牌产品时会产生犹豫,并进行斟酌我非常愿意向他人分享此平台的产品我在购买相似产品时会优先考虑购买此品牌产品满意度该平台的用户体验是令人满意的该平台的产品符合我合理的消费、理财等需求我认为该平台的建设已非常好产品知识我认为自己在决策时,对该平台的产品知识很了解我可以向询问我的人给予很多参考意见我在该平台购买产品次数较多持续使用意愿我在未来会继续选择或使用该平台我会在未来的消费决策前优先选择运用该平台我会向亲朋好友强烈推荐该平台3.3.3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正式对问卷开展发放之前,笔者对身边的2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并根据他们在试填过程中的流畅度、内容上的逻辑性以及提出的其他的合理性建议对问卷进行了补充和改善。随后,笔者以二维码或链接的方法通过QQ、微信等互联网渠道发送给山西高校大学生完成在线填写。数据收集完成后,本文按照性别筛选出山西高校女大学生,以便后续研究。此次正式调查于2021年4月8日至2021年4月12日进行,共计回收252份,有效问卷236份,有效率达93.65%。

4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研究的实证分析4.1描述性分析基于探究山西高校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次问卷首先依据数据结果筛分出女大学生,具有调查意义的总共为236份问卷。为了解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本文使用软件SPSS25.0版本对人口学变量进行频率分析,对用户信贷情况简要描述分析,具体如表4-1,4-2所示。表4-1人口学变量频率分析变量选项频率百分比平均值标准差年级大一135.50%3.110.994大二5021.20%大三8837.30%大四6929.20%研究生及以上166.80%专业经管类专业7431.40%2.541.454文史类专业5523.30%理工类专业5322.50%艺术类专业229.30%计算机类专业239.70%其他专业93.80%基本生活费用1000元及以下2510.60%2.681.0861001-1500元9239.00%1501-2000元7330.90%2001-2500元2510.60%2500元以上218.90%根据以上对人口学变量的数值特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次被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其中均值代表了集中趋势,标准差代表了波动情况。由表4-1可以看出,年级主要分布在大三、大四、大二,分别占比为37.30%,29.20%,21.20%。从年级层次上看,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了解及需求存在差异。从专业结构上来看,经管类专业的女大学生最多,占比达31.40%,文史类、理工类专业的女大学生比例适中,依次为23.30%,22.50%,计算机类专业、艺术类专业的女大学生占比较少,分别为9.70%,9.30%,其他专业占比最少。从基本学生生活费用结构上分析来看,女大学生的基本学生费用主要集中在1001-1500元,占比均为39.00%,生活费用在1501-2000元的次之,占比均为30.90%,其他所占的比重较少。生活费用的差异同样使得女大学生用户的可支配收入及对消金平台的使用需求存在区别。表4-2用户信贷情况分析变量选项频数百分比生活费来源父母17775.00%奖学金和助学金17172.46%兼职和勤工收入14762.29%亲友资助4619.49%其他41.69%参与使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支付宝19281.36%微信18076.27%京东白条10142.80%百度金融6828.81%云闪付9941.95%分期乐5322.46%趣分期187.63%其他31.27%了解渠道互联网网站、微信等渠道13456.78%亲朋好友的推荐15264.41%新闻、地铁广告等10946.19%金融机构的校园宣传12653.39%专业书籍4619.49%其他31.27%用途食品或者日用品9640.68%学习(视频课、书籍等)15766.53%购物(服饰、化妆品等)16670.34%娱乐(旅游、游戏等)14260.17%交通或者通讯7933.47%其他62.54%是否了解借贷利率我非常了解135.51%较为了解6929.24%一般8536.02%不是很了解5623.73%完全不知道135.51%参与的互联网金融信贷额度无贷款5222.03%贷款金额500元以内4619.49%贷款金额500-1000元8736.86%贷款金额1000-2000元3816.10%贷款金额2000元以上135.51%由表4-2的变量频率分析可以看出,在女大学生的生活费基本来源中,父母、奖学金和助学金、兼职和勤工收入居于主导,百分比均在60%以上,其他次之。在参与使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中,支付宝、微信的使用最多,其次为京东白条、云闪付的使用,相差不大,百度金融、分期乐、趣分期的使用较少。在了解渠道中,女大学生主要通过亲朋好友的推荐获得相关了解,其次为通过互联网网站、金融机构的校园宣传、地铁广告渠道了解,相比之下,专业书籍的渠道用之较少。在用途中,女大学生的花费普遍集中在购物方面,学习、娱乐方面次之,在食品或者日用品、交通或者通讯上的较少。在借贷利率的了解情况中,女大学生的了解程度普遍一般,占比达36.02%,对借贷利率较为了解或不是很了解的学生数量相差不大,占比分别为29.24%,23.73%,而非常了解或者完全不知道的占比很少,均为5.51%。在参与的互联网金融信贷额度中,贷款金额在500-1000元的最多,达到36.86%,无贷款的次之,贷款金额在500元以内、1000-2000元的较少,占比分别为19.49%,16.10%,贷款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占比最少,达5.51%。4.2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4.2.1信度分析软件使用SPSS25.0版本实现信度分析过程。表4-3信度分析变量克隆巴赫Alpha基于标准化项的克隆巴赫Alpha项数感知有用性0.8650.8663感知风险性0.8110.8114品牌知识0.8750.8754满意度0.8600.8623产品知识0.8280.8283总体0.8890.88917根据表4-3的数据结果得到,上述的5个维度的Alpha值均在0.8以上,总体的值为0.889,都接近1,且所有维度的信度值均小于总体的信度值,所以相对来说问卷信度比较好。4.2.2效度分析软件使用SPSS25.0版本实现信度分析过程。表4-4KMO和巴特利特检验KMO取样适切性量数。0.922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3069.456自由度136显著性0.000为检验问卷设计的准确度以及下一步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实现效度分析检验过程。表4-4显示,KMO的值为0.922,接近1,说明问卷的效度很好。根据球形检验的显著性也可以看出,本次检验的显著性无限接近于0,拒绝原假设,可以进行下文的因子分析。表4-5总方差解释成分初始特征值提取载荷平方和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18.96052.70452.7048.96052.70452.70422.00311.78364.4862.00311.78364.48631.0736.30970.7951.0736.30970.7954.8635.07475.8705.5593.29079.1606.5193.05582.2147.4452.62084.8348.4212.47887.3129.3872.27889.59010.3281.93191.52111.2791.64193.16212.2541.49394.65513.2321.36796.02214.1981.16597.18715.1831.07998.26616.167.98599.25117.127.749100.000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表4-6旋转成分矩阵题项成分123该平台的用户体验是令人满意的.797.280-.228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会暂时缓解经济紧张.795.159-.369该平台会帮助我获得心仪的消费体验.760.264-.247该平台能满足我合理的理财需求.677.294-.177我认为该平台是发展成熟、非常成功的一类.663.374-.107相比于其他品牌产品,我对于此平台产品更感兴趣.653.466-.172该平台会提高我业余生活的多样性.649.404-.245我在更换其他品牌产品时会进行认真的思考.570.466-.211当别人向我咨询该平台产品时,我可以给出很多建议.207.816-.215我认为自己对该平台产品所涉及的各类知识非常熟悉.299.786-.119我很乐意向他人推荐此产品.346.785-.108我在购买相似产品时会优先考虑购买此品牌产品.439.692-.162我有着丰富的购买经验.333.664-.238我担心当前消费高于我的预支收入,未来还款较难-.236-.111.874我担心互联网消费金融类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无法保障-.200-.223.866我担心在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类产品时,我的隐私不被保密-.211-.108.828互联网金融平台服务费高-.226-.231.806根据表4-5,表4-6,通过因子分析,从满意度、感知有用性题项中提取因子,因子负荷分别为为0.797,0.795,0.760,0.677,0.663,0.653;从品牌忠诚、产品知识题项中提取一个因子,因子负荷分别为0.816,0,786,0.692,0.664;从感知风险题项中提取一个因子,因子负荷分别为0.874,0.866,0.828,0.806。对提取出的三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感知有用性、品牌忠诚、感知风险性。4.3相关分析相关分析可以使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本文基于上述分析,归纳出研究变量为感知有用性,品牌忠诚,感知风险性和使用意愿,本文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如表4-7所示。表4-7相关性分析REGRfactorscore1foranalysis1REGRfactorscore2foranalysis1REGRfactorscore3foranalysis1REGRfactorscore1foranalysis2REGRfactorscore1foranalysis1皮尔逊相关性1.000.000.579**Sig.(双尾)1.0001.000.000个案数236236236236REGRfactorscore2foranalysis1皮尔逊相关性.0001.000.585**Sig.(双尾)1.0001.000.000个案数236236236236REGRfactorscore3foranalysis1皮尔逊相关性.000.0001-.312**Sig.(双尾)1.0001.000.000个案数236236236236REGRfactorscore1foranalysis2皮尔逊相关性.579**.585**-.312**1Sig.(双尾).000.000.000个案数236236236236**.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由表4-7可以看出,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579,且sig.<0.001,说明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愿呈正相关;品牌忠诚与使用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585,且sig.<0.001,说明品牌忠诚与使用意愿呈正相关;感知风险与使用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312,且sig.<0.001,说明感知风险与使用意愿呈负相关。4.4回归分析本节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分析结果如表4-8所示。表4-8回归分析模型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显著性B的95.0%置信区间共线性统计B标准错误Beta下限上限容差VIF1(常量)-1.271E-16.031.0001.000-.061.061REGRfactorscore1foranalysis1.579.031.57918.556.000.517.6401.0001.000REGRfactorscore2foranalysis1.585.031.58518.741.000.523.6461.0001.000REGRfactorscore3foranalysis1-.312.031-.312-9.985.000-.373-.2501.0001.000a.因变量:REGRfactorscore1foranalysis2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知,变量之间确实有一个很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上文所述可知,最终有了感知有用性、品牌忠诚以及感知风险3个自变量进入到了此回归模型中,得出该模型的回归结果。首先,经验评估的方法已经表明,当VIF值小于10时,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形。通过观察到该模型中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为数值1,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个变量之间并没有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其次,通过数据观察到,因子1、2、3的sig.<0.05,说明3个因子均对因变量产生显著性的影响,其中回归系数b反映了当自变量x的变动导致因变量y变动时所产生的量,说明了因子品牌忠诚度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使用意愿的影响效果最强,其次是感知有用性。且二者均满足假设,呈正相关关系,感知风险性与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按照数据的回归结论可知,3个变量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标准的方程表示:购买意愿=0.579*感知有用性+0.585*品牌忠诚-0.312*感知风险性。4.5研究结论本次问卷的设计借鉴了诸多成熟理论,对所提出的5类假设信息,经因子分析后降维为3类,之后利用实证数据分析的方式对本文提出的假设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检验。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关产品的感知有用性会正向作用于山西高校女大学生用户的使用意愿。通过理论分析,发现此结论在相关理论的模型使用过程中,均具备普适性,既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获得具有新奇性的消费体验,山西高校女大学生在接受新鲜事物与新技术的态度上展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性,这具体表现在她们更愿意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本研究的实证分析表明该研究结果与女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行为特征相符。第二,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关产品的品牌忠诚会正向作用于山西高校女大学生用户的使用意愿。用户对品牌产品的了解及忠诚度在用户使用意愿的研究中存在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可以证明用户对于该平台存在依赖性的态度。女大学生的目的性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关平台的使用中表现地更为直接。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也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并且容易加深对平台品牌的认可程度。第三,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关产品的感知风险性会反向作用于山西高校女大学生用户的使用意愿。感知风险在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相关研究中一直属于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女大学生而言,当风险感知较小时,她们会乐意在未来继续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但当风险感知较大时,她们将不愿意在未来继续使用。

5女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的研究建议5.1启示与建议由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最终影响山西高校女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意愿的因素有感知易用性、品牌忠诚、感知风险三个方面。接下来,本文将针对以上三个方面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更好地进入校园提出可行化建议,以促进其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5.1.1产品升级,提升感知有用性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想要进入校园化市场,吸引住女大学生消费群体,前期需要对校园市场的女大学生群体进行调研,以便明晰该群体的消费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产品的服务和质量。一方面,产品的自我完善有利于提升女大学生用户主体在使用过程中的感知有用性,从而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另一方面,定期对女大学生征集产品的反馈,及时对产品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针对节庆等活动推出个性定制化产品,更有利于女大学生对产品的持续使用。此外,各类服务提供商应当在产品设计、产品操作中要重视女大学生用户主体的直观感受体验,譬如在操作界面进行新颖化设计,合理运用多元文化结合音效、视频、美术等技术美化产品页面。同时在产品设计中,要注重向女大学生普及基本的产品和金融知识,给予正确的引导,便于他们合理的使用。在借贷还款方面,女大学生对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最为关注。因此,企业应结合女大学生的实际使用需求、使用情况以及企业利益制定合理的政策,适当性地放宽限制,以实现女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正反馈构建,促进其在校园市场中的发展。5.1.2优化营销,提升品牌忠诚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在高校的推广进程正在逐渐加快,有关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仅要注重提升产品的研发,也要优化营销方式。在实际地进行营销活动时,要重视品牌产品知识的普及,注重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从而进行有效的产品宣传,加强利率优惠力度,这样可以使得互联网消费金融较为迅速地进入校园市场,也让女大学生变得易于接受。在女大学生的消费地位愈来愈凸显的情形下,要注重把握潜在消费群体,例如以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推进金融知识普及,提升女大学生金融知识水平。在校园内,各类活动与人流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同样口碑宣传营销,清晰明了的产品透明度与共享优惠行为会增强女大学生对产品的了解和忠诚,利于提高持续使用的意愿。5.1.3强化风险意识,正确使用产品近几年来,在校园市场中,一方面女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关产品的使用需求以及使用频率在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她们自身的风险意识淡薄、经验不足,使得在女大学生中发生的不良贷款事件占较大比例。因此,这需要引起普遍重视。此外,女大学生存在易盲目冲动,超前消费,感性消费的特点,而且自身缺乏对金融及法律相关规定的深刻了解,致使女大学生容易被骗,掉入“金融诈骗”的陷阱。因此,为了保护女大学生在消费市场中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不能仅依靠企业的自觉性,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监管机构应尽快完善互联网消费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时制定相关制度以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高等院校等教育部门应对“校园贷”现象加以重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学校可以开展金融教育讲座、金融知识竞答等活动,以达到普及金融知识,增强女大学生防骗意识的目的;2、学校应该积极关注她们的心理健康及特征,设立心理咨询室以便疏导她们的心理问题;3、学校对想要进入校园进行金融产品宣传的企业开展筛选和调研,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和管理情况,做好学生和金融机构接触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积极投入到相关学习中,擦亮眼睛,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风险意识,避免陷入校园贷危机。5.2研究局限与展望本次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基于实证数据分析,对山西高校女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在前期对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理论进行研究和对数据进行实际分析处理时,发现了研究过程中的所存在的局限与不足。首先,本文在查找国内外文献时,能够搜集到的外文文献有限,从而在对国外文献进行回顾时缺乏深度;其次,影响女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因素存在很多,本文所归纳的3个层面不一定能够将所有因素都完全罗列,今后可以加强对其他因素的探讨;最后,在问卷调研回收获取数据方面,由于本人在时间、精力方面资源有限,致使收集的样本量不够多,样本代表性具有一定局限。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对以上不足加以重视。首先,在问卷设计上,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熟量表,保障变量的内容效度,参考优秀学者的研究方法。其次,基于用户角度,将影响因素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展。最后,在收集数据上,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扩充样本量。

参考文献[1]LihuiLin,XianjunGengandAndrewWhinston.ANewPerspectivetoFinanceandCompetitionandChallengesforFinancialInstitutionsintheInternetEra[M]//BISMonetaiyandEconomicDepartment.ElectronicFinance:ANewPerspectiveandChallenges.Basel,Switzerland: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2001.[2]FranklinAllen,JamesMcAndrewsandPhilipStrahan.E-Finance:AnIntroduction[J],JournalofFinancialServicesResearch,2002,22:5-27.[3]MichałLaskowski.BuyerProtectionforE-commerceTransactions[J].ContemporaryEconomy,2010:13-19.[4]RiadhLadhari;AndréLeclerc.Buildingloyaltywithonlinefinancialservicescustomers:Isthereagenderdifference?[J].JournalofRetailingandConsumerServices.2013,Vol.20(No.6):560-569.[5]AbhinnaSrivastava.TheStatusandImpactofE-financeonDevelopingEconomy[J].GoldenResearchThoughts,2014(11):1-4.[6]Larson,Christina.AlipayLeadsaDigitalFinanceRevolutioninChina.[J].TechnologyReview.2015,Vol.118(No.2):67-68.[7]ManuchehrShahrokhi.E-finance:status,innovations,resourcesandfuturechallenges[J].ManagerialFinance,2008(6):365-398.[8]YongrokChoi*andLiliSun.ReuseIntentionofThird-PartyOnlinePayments:AFocusontheSustainableFactorsofAlipay[J].Sustainability.2016,Vol.8(No.2):147.[9]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10]谢平.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J].新金融,2014(4):04-08.[11]张哓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J].金融监管研究,50,2014(2):6-17[12]李芳.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对我国居民金融理财行为影响分析——柳州视角[J].区域金融研究,2014,11:52-56.[13]王维东.电商生态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互联网消费金融将迎来产业爆发期[J].金卡工程,2014,(9):29-32.[14]刘玉.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现状和趋势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24):95-97.[15]李玉秀,周丹,夏楠等.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西部金融,2016,(11):27-31.[16]SharonM.DanesTachiraK.Hira.MoneyManagementKnowledgeofCollegeStudents[J].TheJournalofStudentFinancialAid,1987,(17):4-16.[17]JingJ.Xiao,FranziskaE.Noring,JoanG.Anderson.CollegeStudent’sattituedstowardscreditcards[J].JournalofConsumerStudiesandHomeEconomics,1995,(19):155-174.[18]SarahPenman&LisaS.McNeill.Spendingtheirwaytoadulthood:consumptionoutsidethenest[J].NewYork:YoungConsumer,2008.9(3):155-169.[19]SantosDB,Mendes-Da-SilvaW,FloresE,etal.Predictorsofcreditcarduseandperceivedfinancialwell-beinginfemalecollegestudents:aBrazil-UnitedStatescomparativestudy[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sumerStudies,2016,40(2):133-142.[20]张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6.[21]李启明.关于大学生选择校园分期金融产品的影响因素调查——以西南财经大学为例[D].西南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