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7古代诗歌鉴赏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7古代诗歌鉴赏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7古代诗歌鉴赏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7古代诗歌鉴赏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7古代诗歌鉴赏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点三古代诗歌鉴赏1/48考能·关键点梳理2/48题型7形象与情感题:

分析形象,把握思想情感3/48【考点考情】

诗歌中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生动详细、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艺术形象,包含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就是把握其特征,品味其内涵,探寻其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进而了解作者融注在特定形象中思想感情。诗歌形象和情感密不可分,分析形象目标,很多时候是为了把握作者情感;把握作者情感,有时也要关注作者塑造了怎样形象。形象题和情感题是诗歌常考热点,需要给予充分关注。4/485--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杭州春望① 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②庙,柳色春藏苏小③家。红袖织绫夸柿蒂④,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注①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②伍员:伍子胥。杭州城内吴山上有伍员庙。③苏小:苏小小,南朝人,西湖冷桥畔有其墓。④柿蒂:绫花纹。本诗所写景物反应了杭州哪些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情感?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此题两问,一问“景物反应了杭州哪些特点”,一问“表现了作者怎样情感”。对于景物反应杭州特点,应看写了杭州哪些地方、哪些方面景物——望海楼曙光、护江堤上白沙,是西湖自然美景;伍员庙夜涛、苏小家春柳,是历史遗址处景色;沽酒处梨花、西南路绿草,是市民生活处美景。可据此概括杭州生活特点。表示作者情感,可从景物特点和作者与杭州关系概括。答案解析关闭反应了杭州春意盎然自然美景、深厚丰富历史底蕴、闲适优雅市井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此地景色风物观赏、赞美之情,以及在此任职自得之情。5/486--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偶

成① [明]袁宏道谁是乾坤独往来,浪随欢喜浪悲伤。世情到口竟然俗,狂语何人了不猜。彭泽②去官非为酒,漆园曳尾③岂无才。百年倏忽如弹指,昨日庭花烂熳开。注①李贽睥睨一世、顶天立地人格精神和直抒个体赤子之心“童心说”之文学主张,引发了少年才子袁中郎强烈共鸣,他写下了多首对李贽表示钦敬诗词,《偶成》是其中一首。②彭泽: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著有《归去来兮辞》。③漆园曳尾:用是《庄子》中“曳尾于途”典故,惯用来比喻虽显身扬名于庙堂之上,但丧失了自由,不如过贫贱隐居生活而得逍遥。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人物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明分析。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本诗中有显著字眼直接表明人物性格,如“独”表达其孤寂,特立独行;“随”表达其随性;“狂”表达其狂放不羁;另外,诗中还有心理描写,作者借用典故抒发自己感叹,表明其不为世俗所囿。答案解析关闭刻画了一个清高、孤寂、孤傲、随性(率真)、狂傲、多才、含有独立人格等特点人物形象。诗中“独”字说明是特立独行,“随”字表明随性、狂放不羁。“彭泽去官非为酒,漆园曳尾岂无才”句借用陶渊明和庄子两个典故,意在表明其不为世俗所囿,多才且含有独立人格特点。6/487--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晚

泊① 陆游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注①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本诗表示了作者丰富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明分析。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详细诗句找出诗歌包含情感,然后再加以分析。从诗歌首联来看,“半世”“似转蓬”是漂泊沦落之感,颔联“万死一生地”“千峰百嶂中”是仕途艰难,人生坎坷。结合诗歌尾联也可看出凄凉之意。据此分析即可。答案解析关闭表示了诗人漂泊无归凄凉和仕途多艰慨叹。首句自慨身世飘零,如九秋飞蓬,表示了诗人漂泊无归凄凉心情;颔联遥想入蜀途中艰难,不但说道路艰险,且有身世坎坷之恨(或:尾联写旧地重回,见眼前景色萧然,边备荒废,不免有仕途多艰、壮志难酬之叹)。7/488--4.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问题。木兰花 晏殊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①歌韵响琤琮,入破②舞腰红乱旋。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初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二分之一。注①重头:一首词上下阕节拍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②入破:唐宋大曲末一大段称“破”,“入破”即“破”第一遍。“当初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二分之一”表示了什么思想感情?请联络全词简明分析。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这句话是这首词直抒胸臆一个抒情句,表示情感比较显著,共我赏花之人,在世当前不到二分之一,人生无常,怀旧伤感。词上阕写当年初见“玉真”情景,下片写黄昏时自己落寞和对人生短暂感叹。答案解析关闭表示了怀旧伤今、人生无常思想感情。上片怀旧,回想初见面时“玉真”留下美好而深刻印象;下片伤今,表现自己酒醉黄昏落寞,感叹故人凋零。始欢终哀,前后对比,表示出人生无常慨叹。8/489--9/4810--一二一、鉴赏诗歌形象:抓描写内容,找形象特点,联详细诗句,析情感作用诗歌中形象包含人物、事物和景物三类。人物形象又分为诗人本身形象和塑造他人形象;事物形象即作者借以寄托情思事物,多指借物咏怀诗吟咏对象;景物形象即诗歌中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又叫画面或意境。(一)人物形象形象在诗歌中普通是显性,能够经过详细诗句感知。鉴赏时,首先要抓住诗中描绘形象那些诗(词)句,搞清其字面意义,再依据这些诗句展开适当联想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明其特点,有时还要指出形象意义或作者描写该形象寄寓情感。10/4811--一二例1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问题。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①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寄语诸公肯湔祓②,割鸡③令得近乡关。注①黄绶:黄色印绶,低级官吏标志。②湔祓:荐拔。③割鸡:语出《论语·阳货》,孔子到了子由作县宰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后用“割鸡”用作治理一县代称。11/4812--一二读诗有道:

1.看标题:从诗歌题目看,这首诗是黄庭坚借柳通叟诗韵与王文通唱和诗。2.看作者:黄庭坚常与一些怀才不遇之士结为莫逆之交,在一些赠答诗中展现他们精神风貌,借以抒发抑郁不平之情。诗中所写就是他形象。3.看内容:首联写朋友才华横溢却沦落下僚;颔联写年事已高,迫于生计却还要奔走仕途;颈联写饮酒豪情仍在,但青春不再;尾联希望得到诸公引荐,能让自己在近乡之处做一个地方小官。12/4813--一二解题有法:

1.审题目关键点2.找答题依据“有凌云赋”→有才华“陆沉黄绶”→官职低微“头白眼花”→年纪老大“行作吏”→奔走在外“儿婚女嫁望还山”→被生活所强迫;“心犹未死杯中物”→饮酒依然;“春不能朱镜里颜”→韶华不再;“令得近乡关”→飘零,思乡。13/4814--一二3.用模板答题诗人形象特点是:①+分析;②+分析;③+分析。14/4815--一二整合答案:①怀才不遇。从首联对比中能够看出“故人”才华横溢却沉沦于下等官吏,写出了人才遭受埋没。

②贫贱自守、不慕荣利。诗颔联,写友人为官,实是迫于生计,非其本愿,可见生活困窘,无奈为之。③放旷不羁。诗歌颈联,豪兴仍在,嗜酒不改,但朱颜不再,豪放中蕴含无限感叹。④抑郁不平。以“心犹未死”依据而论,貌似放达,心中却暗藏怨言。⑤思归故乡,孤独凄凉。结尾一句,流露出飘零在外孤独之情和依恋“乡关”之意。15/4816--一二(二)景物形象解答景物形象题目,首先要依据重点词句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语言再现自然图景或生活场景;再概括其气氛特点,揭示作者蕴含其中思想感情。16/4817--一二例2(全国高考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金陵望汉江 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传说人物,他用很大钓钩和极多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17/4818--一二读诗有道:

1.看题目: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写是诗人在金陵观看汉江时景象。2.看作者: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特点是雄奇豪放。3.看内容:诗歌前四句写了汉江浩大气势和不可羁勒特点,五至八句赞美了唐一统天下后太平景象,最终两句借任公子垂钓典故显示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遗憾。18/4819--一二解题有法:

1.审题目关键点2.找答题依据一、二句中“回万里”“九龙盘”→汉江水势浩渺,一泻万里,支流众多,流域广大。三、四句中,“豁中国”“飞迅湍”→气势磅礴,景象阔大。作用:开头这么写,下文有“众流安”→铺垫,对比反衬。3.用模板答题诗歌描写了××××(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景象。经过描写,抒发×××情感,含有××作用。19/4820--一二整合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主旨。

20/4821--一二(三)事物形象诗歌中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中歌咏对象或写景诗个别意象,对事物形象鉴赏,在方法上与人物形象相同,首先是从诗句中找出详细描写词句,然后展开想象,体会其品格,有时还要注意其是否含有象征意义,是不是诗人自我形象物化,以及这一形象包含情感或起到作用。21/4822--一二例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咏孤石 高丽定法师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岩根恒洒浪,树杪镇摇风。偃流还渍影,侵霞更上红。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读诗有道:

1.看题目:这是一首咏物诗,吟咏对象是“孤石”。2.看作者:作者身份是法师,结合“孤”字,能够联想诗歌可能写是一个独来独往超脱凡俗形象。3.看内容:孤石挺拔,直指天空;境界开阔,一望无余;下激上摇,根基不动;倒映清流,浴霞沐彩;独拔群峰,高入白云。22/4823--一二解题有法:

1.审题目关键点2.找答题依据“迥石”→独立;“直生空”→挺拔、高耸;“岩根”“树杪”→高大;“恒洒浪”“镇摇风”→有魄力;“独拔”“孤秀”→与众不一样,秀奇。3.用模板答题事物形象+人物形象+详细分析。23/4824--一二整合答案:孤石是诗人自我写照,它拔地而起,直插云霄。诗歌首句直接点出了孤石傲岸独行;第二句则是借助衬托手法,从平湖角度侧面衬托出孤石孤高雄姿;诗歌最终两句直接点明了孤石“独拔”“孤秀”特点,是诗人自我品格象征。

24/4825--一二二、鉴赏诗歌情感:看题材,看背景,抓景物,找情语,析感情诗歌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语言所表现出来作者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对诗歌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就是了解诗歌所表现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诗歌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与诗歌题材、作者时代与经历、所写景物与人物亲密相关。所以,对诗歌情感鉴赏,重点是把握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感情”“表达了怎样人生态度”。25/4826--一二(一)概括情感改变诗歌情感因诗歌题材不一样而不一样;即使是同一题材诗,诗人情感也会伴随所见所闻所思而发生改变,对诗歌情感把握,除关注诗歌题材外,更要关注诗歌详细写了什么。例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元曲,回答下列问题。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26/4827--一二读诗有道:

1.看题目:这是一首元曲,题目是“舟中”,可初步推知是写舟中所见,属于写景抒情诗歌。2.看内容:前三句写孤舟夜泊,灯火独对,北风吹雪。是凄凉景,孤独情。接下来四句,写诗人情因雪激,“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既豪迈,又悲壮。结尾一句“一笑琅然”,乐观之情自现。27/4828--一二解题有法:

1.审题目关键点2.找答题依据“孤舟”“夜泊”“灯火”“客船”→孤独、漂泊、羁旅;“朔风”“梅花片”→凄凉、严寒;“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惊喜、诗兴大发;“一笑琅然”→愉悦、豪迈、旷达。3.用模板答题“某某句表现诗人……情感”+“某某句表现诗人……情感”+“某某句表现诗人……情感”。28/4829--一二整合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快意和乐观旷达情怀。

29/4830--一二(二)评价观点态度对诗歌思想内容,不论是评价,还是分析和概括,都要着眼于诗歌整体。对题目、题材类型、作者写作时个人境况(试题往往在注解中有提醒)与时代背景都必须考虑到。然后再琢磨诗歌中词句、景物、形象、表示技巧等。例2(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30/4831--一二读诗有道:

1.看题目:诗人饮酒后,到子云、威、徽、先觉四个黎族青年住处,想必是看学生生活与学习。2.看作者:作者是著名豪放派大词人苏轼,曾被流放海南,但不为贬谪所悲,随遇而安,人生豁达。3.看内容:三四个才总角学童,看到诗人到来,口吹葱叶相迎。诗人虽被流放到万里之外天涯,但看到黎族百姓热情欢迎,一下子想起了孔子和曾点那段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何等逍遥自在。4.看注释:从注释看,这是苏轼被贬海南后作品。31/4832--一二解题有法:

1.审题目关键点2.找答题依据作者思想→从高中书本中《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可知苏轼生平经历和思想特征:逍遥自在、随遇而安、主动乐观。本诗内容→身在“天涯万里”,宦海漂泊,人生遭受重大挫折,但黎族青年热情相待,“莫作天涯万里意”。32/4833--一二3.用模板答题诗歌经过描写……,抒发了诗人……情感。整合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因为受到佛道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热情欢迎,所以表现出曾点曾经含有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人生态度。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因为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热情欢迎,所以依然向往曾点描述礼乐之治,表现出主动乐观人生态度。33/4834--12345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送崔融① 杜审言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注①崔融:杜审言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③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34/4835--12345(1)“笳吹夜边声”与范仲淹《渔家傲》中“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了“边声”,二者各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要注意结合详细语境。此处是“笳吹夜边声”,结合前面“朔气”(北风)、胡笳,可见苍凉、悲壮;而《渔家傲》中“边声”,所在语境是连成一片军号声,故而高昂豪壮。二者都含有渲染气氛作用。答案:特点:前者悲凉,后者豪壮。作用:前者渲染了悲凉气氛,为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与忧国悲慨之情做铺垫;后者渲染了军营整肃气氛,衬托出士气高昂。35/4836--12345(2)这首送别诗表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明分析。解析:此诗是杜审言为挚友崔融而作,崔融时任唐代节度使书记官。一、二句以叙事方式,写友人奉命随行远征,交代送别原因。三、四句写送别场面气魄宏大,阵势壮观。后四句写诗人构想大军抵达边境后情境,并推想此去必定扫平叛军,表示了诗人对崔融勉励与祝福。答案:

表示对战争必胜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勉励和祝福。(或表示作者建功立业渴望、对国家安定期盼、对友人军事才华赞美)颔联描绘饯行盛大和出征时军威雄壮,颈联想象军营行军驻屯整肃和警觉,暗示战斗必将胜利,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雄姿,展望荡平敌寇情景,表现出对友人勉励和祝福。(意思对即可)36/4837--12345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须扫柴关。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37/4838--12345(1)诗颔联、颈联写景有何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写景特点。首先应该考虑写景角度:由远及近、由上到下、景物色彩、视觉听觉、动静、虚实等。“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中鹤鸣叫声属于动态描写,反衬是环境平静;“望”字写出视野远,是远景描写;“秋山”是静态,可见这里采取了动静结合写法。“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中浮萍、青苔也是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答案:①主要利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手法。②颔联“唳鹤”,衬托出松林幽静;诗中秋山、萍绿、青苔,写静态景物,更是环境幽静表达。38/4839--12345(2)这首诗表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解析:分析诗人情感,要关注诗词之后注解,由注解可知诗人历任各种官职,是一个长久处于官场人。“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写自己内心闲暇,没有徭役缠身,同时也表示对百姓深受徭役之苦同情。“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写自己居住环境清幽雅致,表示是对这种田园生活喜爱。“料无车马客,何须扫柴关”再次印证了对官场往来厌恶,对隐居生活向往之情。答案:①这首诗表示了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对官场生活厌恶和对隐逸生活向往之情。②首联写没有徭役烦扰,实则突出表示作者对统治者盘剥百姓厌恶之情。③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有些人事官场往来,其实是对官场生活憎恶。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喜爱。39/4840--12345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望行人 王建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梦见离珠浦①,书来在桂州。不一样鱼比目②,终恨水分流。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注①珠浦: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②鱼比目:比目鱼。双眼在一侧,常喻形影不离夫妻。40/4841--12345(1)诗中“行人”处于怎样生活状态?作者是怎样表现?解析:此题考查诗中人物形象。从诗歌题目“望行人”看,诗歌写是家中妻子对远行人思念,“日日望江楼”是说远行人在外奔走。颔联集中写远行人在外情况,刚才梦见他离开珠浦,梦醒却收到他来自桂州书信,说明远行人漂泊不定,没有安生之时。据此分析即可。答案:诗中“行人”在四处漂泊。颔联写妻子梦见丈夫离开珠浦,却收到从桂州写来书信,连梦都追不上丈夫行踪,以此表现出“行人”漂泊不定生活状态。41/4842--12345(2)结合全诗,简明分析诗中表现了女主人公哪些思想感情。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从首联看,表示了对丈夫思念;从颔联看,表示了对丈夫奔走在外牵挂;“终恨水分流”,表示了对夫妻天各一方怨恨;最终一联写自己“久不开明镜”,无心梳妆,“多应是白头”表现了愁思之深。答案:

一、二两联经过对日日登楼远眺和梦中见到丈夫描写,表现其对丈夫强烈思念、牵挂之情;三、四两联经过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表现其对夫妻长久分离怨恨、愁苦之情。42/4843--12345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游栖霞寺 李建勋养花天气近平分①,瘦马来敲白下②门。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琅琊③冷落存遗址,篱舍稀疏带旧村。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注①平分:春分节气。②白下:南京别称。③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43/4844--12345(1)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画面?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要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晓色未开”“春容犹淡”说明是早春清晨,朦胧月下景色。遗址“冷落”,旧村“稀疏”,是萧条残破之景。诗歌中景物描写是为抒情做铺垫,结合尾联情感能够看出,这是渲染铺垫。答案: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冷落萧条春景图。天还未亮,月色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