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清单)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清单)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清单)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清单)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清单)统编版六上第八单元基础复习

【知识梳理】

第八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闰(rùn)土正(zhēng)月秕(bǐ)谷膝髁(kē)

皱蹙(cù)虹霓(ní)色殡(bìn)仪馆吊唁(yàn)

硼(péng)酸水不朽(xiǔ)摔垮(kuǎ)俯(fǔ)下

一匹猹(chá)祭祀(sì)装弶(jiàng)竹匾(biǎn)

秕谷(bǐ)鹁鸪(bógū)獾猪(huān)搁着(gē)

乌桕(jiù)伽蓝(qié)蓑笠(suō)吊唁(yàn)

二、易写错的字

瞬:注意“舛"左边的“夕”中间只有一点,右边部件第二笔是撇折。

凝:最右边部件上半部分不要少一点。

藻:草字头舒展,遮盖下半部分。

萍:草字头舒展,遮盖下半部分。

拜:左边是一撇加两横,右边是四横。

厨:被包围部分中“豆"的最后一笔横变提。

羞:撇要向左下伸展。

缚:右边上面“甫”的第三笔变为“横折"。

萍:上下结构,三点水在草字头下面。

掷:“关”最后一笔变为“点"。

三、一字组多词。

胯(kuà):胯骨胯下之辱郑(zhèng):郑国郑重

拜(bài):拜访拜托租(zū):租金租用

厨(chú):厨房厨师毡(zhān):毡帽毡靴

羞(xiū):羞涩害羞撒(sā):播撒撒种

缚(fù):束缚绑缚猬(wèi):刺猬

伶(líng):伶俐伶人俐(lì):伶俐

窜(cuàn):逃窜流窜搁(gē):搁置搁下

综(zōng):综合综计澄(chéng):澄清澄澈

萍(píng):萍踪绿萍藻(zǎo):海藻辞藻

漾(yàng):荡漾焰(yàn):火焰气焰

削(xuē):剥削削弱瞬(shùn):瞬间瞬息万变

凝(níng):凝神凝视骤(zhòu):步骤骤然

掷(zhì):孤注一掷抛掷陡(dǒu):陡峭陡坡

四、多音字。

撒正

削号更

五、同音字和形近字。

缚(束缚)厨(厨房)猬(刺猬)澄(澄清)

傅(师傅)橱(橱柜)谓(称谓)橙(橙色)

伶(伶俐)综(综合)毡(毡房)骤(骤然)

玲(玲珑)棕(棕色)毯(毛毯)聚(聚会)

拜(拜托)租(收租)厨(厨房)凝(凝重)

掰(掰开)祖(祖宗)橱(橱柜)疑(怀疑)

六、重点词语

1.必须掌握的词

家景郑重供品祭器讲究盼望

厨房毡帽项圈刺猬伶俐经历

潮汛预告烟雾昏沉错综澄碧

荡漾解散退缩瘦削浮动瞬间

凝视骤然凌乱陡然

2.四字词语

一滴一滴哈哈大笑

3.成语

一望无际无穷无尽各色各样囫囵吞枣饱经风霜

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模模糊糊

七、近义词

家景~家境祭祀~祭拜郑重~慎重熟识~熟悉

无端~无故伶俐~灵活错综~交错解散~遣散

融合~交融退缩~畏缩永远~永久抬举~抬爱

瘦削~瘦弱瞬间~霎时凝视~注视骤然~突然

去世~逝世追悼~悼念羞愧~惭愧悔恨~后悔

惊异~诧异爱戴~拥戴感激~感动伟大~崇高

情愿~宁愿到处~处处无穷无尽~层出不穷

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恍然大悟~幡然醒悟

八、反义词

郑重→轻率高兴→沮丧熟识→陌生伶俐→笨拙

危险→安全退缩→扩张瘦削→肥胖凌乱→整齐

昏暗→明亮昏沉→清楚幽雅→喧杂解散→集合

融合→分离团聚→分离紧张→镇静深奥→浅显

难受→舒服慈祥→凶狠痛苦→幸福枯瘦→丰满

伟大→渺小情愿→勉强永远→暂时抬举→贬低

无穷无尽→寥寥无几

九、词语积累。

1.ABB式词语:黑洞洞

类似的词语:胖乎乎金灿灿黑黝黝亮晶晶

2.ABCB式词语:一动不动

类似的词语:一了百了将心比心应有尽有

3.AABB式词语:马马虎虎来来往往

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

4.ABAC式词语:又高又直又扁又平

类似的词语:多才多艺尽善尽美绘声绘色

5.含有数字的词语:一望无际

类似的词语:四面八方四分五裂五湖四海

6.量词:一轮圆月一柄钢叉一顶小毡帽一块空地一条皱纹

7.修饰词: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五色的贝壳囫囵吞枣地看微弱的光饱经风霜的脸

8.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四字词语:一视同仁一清二白大公无私义无反顾正气凛然正直无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把猹比作小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猹的凶猛。

(2)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一天云锦和万颗奔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事中人和事的美丽和变幻无穷。

2.排比句

(1)我呆杲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滴滴地掉下来。

句中的“见不到、听不到、得不到”三个分句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作者对失去伯父的痛心和怀念。

(2)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句中的“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三个分句生动具体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强烈的渴望和执着的追求。

3.精彩句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运用生动形象的环境描写,描绘了一幅在月光下的西瓜地里的美丽景象,为描写少年闰土做了铺垫。

(2)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运用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勾画出了闰土的脸色、脸形、头上的小毡帽、颈上的银项圈,把他那健康、朴实、天真、可爱的样子更加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3)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名词连排,语句简洁,画面感极强,构成了作者向往的美好梦境。

十二、课文回顾。

25.《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讲述了“我”与少年闰土在大祭祀的值年相识了,在相处的过程中,闰土给“我"讲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有趣的事,让“我”对乡下生活充满了向往,反映了儿时的“我"与闰土的真挚友谊及对闰土的怀念之情。

26.《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挣扎,启示人们要敢于同“昏沉的夜"进行抗争,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憧憬。

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是周晔,通过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事件,展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关心穷苦人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1)“谈《水浒传》"一事中,对鲁迅先生的语言、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晚辈的关心。

(2)“笑谈‘碰壁’”一事中,对鲁迅先生的语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3)“燃放花筒"一事中,对鲁迅先生的神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慈祥与率真。

(4)“救助车夫”一事中,对鲁迅先生的动作、神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贫苦人民的关心。

(5)“关心女佣"一事中,女佣阿三的话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写于1949年11月1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时,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写的。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批判了那些骑在人们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十三、文学常识。

1.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

2.鲁迅名言。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十四、背诵积累。

日积月累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三魂》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十五、单元复习要点

1.理解并背诵《少年闰土》第1自然段,感受少年闰土的形象。

2.阅读《好的故事》,借助相关材料,感受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作者回忆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4.了解《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的对比写法,感受两种人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结局等。

5.会用具体事例写一个人,并写出自己的情感。

十六、“1+X”阅读

推荐篇目:鲁迅《狂人日记》

推荐理由:这篇小说通过对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的描写和对《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深的忧愤。

阅读方法:我们可将这篇文章与这个单元中的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借以深入地理解和认识鲁迅的精神品质。

十七、素养与能力

①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②《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③《好的故事》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心情。

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抓住关键句子,想象鲁迅先生的作为,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⑤《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分析对比手法,拓展诗句描述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诗人情怀,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

⑥作文前先构思,认真审题,把事情写具体,把情感写真实。

⑦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会拟题目的技巧;学会分析词语;了解柳体的特点;积累鲁迅先生的四句名言。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25课:《少年闰土》

1.课题解读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两人之间儿时真诚的友谊,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喜爱、佩服和怀念的情感。

2.课文重点解读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理解:“捏、刺"两个动词写出了闰土刺猹时的动作有力,表现了闰土机智勇敢、身手敏捷。这段话用小标题概括是:看瓜刺猹。

(2)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是怎么的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理解: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的用法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而“无端”一词则是“说不清原因"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都不知道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像狗而且很凶猛。

(3)我素不知道天下这许多的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去卖罢了。

理解:“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前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这句话从两个方面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许多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有可能被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

(4)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理解: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见多识广。“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更广阔、更生动的外面的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通过如此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出“我”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3.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刻画出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我”和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闰土的怀念之情。

4.学有所得

天真烂漫的笑容,短暂愉快的相识,闰土这个小小少年恰似一场及时雨,润泽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一路走来,我们遇到也是我们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用“项带银圈”描写闰土的外貌,这里为什么用“带"而不用“戴”呢?

“项带银圈"用“带”而不用“戴”,表现了古今汉语语汇书面形式的不同。在古代汉语书面语语汇里,作为动词使用的“戴”和“带”,其词义和用法都有明显的不同。“戴”的主要意义是“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如“披星戴月”;“带"的主要意义是“佩带、佩挂”,“带"表示的动作具有装饰的意味和某种特殊的含义。“项带银圈”的“带"义同“佩带”,闰土的父亲给儿子套上一个银项圈,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祈求神明保佑儿子长命百岁,也带有装饰意味和特殊的含义,所以用“带"。

(2)课文是如何刻画少年闰土这形象的?

(1)课文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刻画了少年闰土的形象。如“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一外貌描写表现了闰土的健康、朴实、天真和可爱。“雪地捕鸟"看瓜刺猹”中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体现出闰土的机敏、勇敢。闰土为“我"讲新鲜事时的语言描写,写出了闰土的率真、纯朴、善良和见多识广。

(2)课文通过对“我”听闰土讲新鲜事时内心的描写,从侧面衬托出闰土的见多识广。

(3)作者两次写“看瓜刺猹"的故事,有什么不同之处?

写法不同:第一次写景,第二次叙事。叙述内容不同:第一次是想象,第二次是对话。人称不同:第一次用第三人称写,第二次用第一人称写。

(4)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在写法上做到了结构安排十分严谨、形象描绘十分鲜明。从结构安排看,是从回忆闰土形象起笔,接着按“相识——相见——相处——相别”的顺序叙述故事;从形象描绘看,主要是通过外貌和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

7.课后拓展

(1)鲁迅

鲁迅(1881年—1936):现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当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刚揭开序幕,鲁迅就用犀利的杂文和新颖的小说为它呐喊奔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世界名著。

(2)《故乡》的写作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带着母亲、三弟及家属来到北京。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已是满脸皱纹,形容憔悴,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

(3)小说《故乡》

《故乡》写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它所描写的是从辛亥革命时代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的农村情况。辛亥革命以后,地主阶级、北洋军阀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和苛捐杂税更重了,农民生活日益穷困。小说中通过“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农民闰土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反映了农民被剥削的真实情景和当时农村急剧破产的情况。作品中,回忆了闰土少年时的形象:活泼、聪明、勇敢、天真,突出了“我"和他的友谊。然而“我”三十年后回到故乡时,闰土变得像个“木偶人”,见了“我”不像以往那样亲热了,反而恭敬地称“我"为“老爷”。说到生活景况时,他只是摇头。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使他只觉得苦楚难言。作者就这样刻画了一个被重重剥削欺压的农民形象,从闰土的少年到中年的对比中,表达了对被剥削欺压的农民阶级的无限同情,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极大愤怒。

(4)文中的“我"和闰土长大后变成么样了呢?阅读《故乡》(节选),并谈一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故乡》(节选)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少年闰土机智勇敢、身手敏捷、见多识广

成年闰土面容沧桑、精神麻木、生活困苦

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造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5)中年时的闰土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第26课:《好的故事》

1.课题解读

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挣扎,启示人们要敢于同“昏沉的夜”进行抗争,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憧憬。

2.课文重点理解

(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理解:通过想象,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一天云锦"万颗奔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梦境的幻化无穷,营造出强烈的动感。

(2)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理解:画浪纹线的句子名词连排,不仅语句简洁,而且很有画面感,使人感受到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3)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理解: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富有水乡特征的事物倒影在水中交织融合、起伏变幻的景象,美丽而有趣。

(4)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理解:作者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痛恨。而“好的故事”中则隐含着作者的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要照亮大地,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5)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理解:现实的夜是昏沉的,可是“我”见过美好,并且不会忘记,表明“我"一直没有放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当时黑暗的社会,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期盼:既然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5)文中多次出现“昏沉的夜"及“好的故事”,有什么特殊含义?

理解:都具有象征意义。“昏沉的夜"象征着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好的故事”象征着作者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3.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挣扎,启示人们同“昏沉的夜”进行抗争,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颂,以及对理想的憧憬。

4.学有所得

昏沉的夜,好的故事只能发生在梦境里。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而鲁迅先生对理想的憧憬值得我们去歌颂,只要不停下追求的脚步,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作者笔下的景物是静止不动的吗?有什么特点?

作者笔下的景物不是静止的,是随时都在动的,因为描写的是倒影,水中的倒影会随着船的行驶、桨的运动而不停地变化。

(2)“我”已经睁开眼,为什么仿佛还看到了那些“好的故事”,为什么“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呢?

因为作者虽然已经睁开眼,但意识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还残存着一点梦的痕迹,就像“碎影"。

(3)作者对这个“好的故事”有一种怎样的情感?结合相关句子说一说。

有喜爱之情,作者说“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有留恋之情,“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有一种故事消散后的遗憾之情,“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4)文中多次出现“昏沉的夜”及“好的故事”,有什么特殊含义?

都具有象征意义。“昏沉的夜”象征着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好的故事"象征着作者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5)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示例:“阅读链接"两则资料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点明了作者写作的深层意图,即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第二则材料还阐释了文中“昏沉的夜”以及“美的人和美的事"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补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即表达对黑暗现实的憎恶。

“昏沉的夜”既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也暗指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好的故事"是指美好的事物。当梦变成碎影,面对昏暗的现实,作者有怅惘和失望,但他内心仍然充满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7.课后拓展

(1)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很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2)《野草》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录了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的散文诗23篇,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野草》各篇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强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对自我的深刻剖析等。主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着重表现作者一贯的战斗精神的;另一类是着重表现作者特定时期的内心矛盾的。就每一首散文诗而言,绝大多数都同时交织着这两种情感,只是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课题解读

本文是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2.课文重点理解

(1)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理解: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教学时,可每学一个小故事,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

(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理解:表面上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四周黑洞洞的:指当时黑暗的社会。“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一语双关,既幽默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又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四周黑洞洞的"暗指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指鲁迅先生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屡遭挫折和迫害。这谈笑似的话语显示了鲁迅先生对困难和敌人的轻蔑,体现了他自信和乐观的精神。

(4)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理解: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

可以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这句话。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5)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理解:对比反衬街上的人都没有去理睬车夫,暗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人们内心麻木、没有同情心,与后文鲁迅救助车夫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鲁迅的高尚品质。

(5)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理解:表现出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还表现出他忘我的战斗精神。这是一位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伯父,因为伯父救助了黄包车夫,自己病重却劝女佣要多休息。

3.主题概括。

本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4.学有所得

弃医从文,只为拯救麻木国人;落笔三千,字字透着爱国情怀。他以瘦弱的身躯,做出了伟大的事业;他以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他用手中的笔,谱写出绚丽的篇章,他的精神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永远不灭的明灯。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阅读下面的社会背景资料,体会“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

资料当时社会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这句话是鲁迅以幽默的话语暗示自己的遭遇,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暗指当时社会黑暗,“碰壁"是指鲁迅先生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屡遭挫折和迫害。这样幽默的说法,显示出鲁迅对困难和敌人的轻蔑,体现了他自信和乐观的精神。

(2)“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话体现出鲁迅先生对贫苦百姓的同情与关心,他为天下穷人的无出路而忧虑,同时又为自己无力解救苦难中的穷人而叹息。

(3)课文结尾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

结尾点明了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4)本文写法的特点。

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简短的语言描写,表面看是在夸自己,实际是在委婉地批评侄女读书马虎,也写出了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鲁迅先生的话好像是在和“我"开玩笑,其实话中有话。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行动描写,突出精神品质。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短短的两句话,用了九个动词,具体准确地写出了鲁迅先生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感人情景。在旧社会,受伤者是拉黄包车的,救助者是鼎鼎大名的作家和他的弟弟,而且在“呼呼的北风怒号"中吃力地“蹲着”“半跪着”,这行为真让人肃然起敬,深受感动。“拿、夹、洗、敷、扎”这几个动作,表现出救治车夫时两人的认真细心、动作准确利落,表现了两位救助者对车夫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对劳苦大众的热爱,同时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高大。

7.课后拓展

(1)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2)鲁迅名言摘录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等于谋财害命的。

一道浊流,固然不如一杯清水干净而澄明,但蒸馏了浊流的一部分,却就有许多杯净水在。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3)蔡元培挽鲁迅

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联语沉稳严肃,犹如学者挚友。上联概括出了鲁迅先生著作的最大特点;下联号召人们必须化悲痛为力量,学好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莫作空头文学家"本是鲁迅先生留下的遗言,蔡元培将其用到挽联里边,先表示这是鲁迅先生的“遗言”,后表明这也是自己的“心愿"。

第28课:《有的人》

1.课题解读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时,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鲁迅的怀念,而且通过两种“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2.课文重点理解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理解: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理解: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理解: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理解: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3.主题概括。

这首诗通过对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4.学有所得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像鲁迅先生这样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又有谁能忘记呢?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第1小节中的两个“活着"和“死了”分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个“活着"指的是肉体活着,这里充满了诗人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着”指的是灵魂活着,表达了诗人对鲁迅先生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第一个“死了"指的是灵魂死了,这里充满了诗人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了”指的是肉体死了,表达了诗人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2)这首诗最突出的写法是什么?说说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对比。好处:描写了两种不同的灵魂,形象鲜明,突显了他们各自的特点,让人产生强烈的感受。

(3)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你通过其他途径对鲁迅的了解,说一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1)在《少年闰土》中,鲁迅虽是一个富家少爷,但同情劳动人民,单纯可爱,重视友谊。

(2)在《好的故事》中,鲁迅是一个对黑暗社会充满愤恨,向往美好生活的人。

(3)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4)在本文中,鲁迅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5)鲁迅还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在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他为了提醒自己不再迟到,就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7.课后拓展

(1)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主要作品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等。

(2)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3)名家评鲁迅

毛泽东评价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叶圣陶评价鲁迅: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1)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2)怀鲁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发出了贩通电报,荟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青年男女将要破裂似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3)鲁迅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

☆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习作

有你,真好

习作内容

“有你,真好”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凝视着它,那人那事、那场景…就会慢慢浮现在眼前。拿起笔,表达你真挚的情感吧!

技巧分析

①审题:首先,让我们来看作文的主题:“有你,真好!"可以这样来思考:有了你,我真好,我的生活、我们的世界真好。只要能说清这个问题,这篇作文就有了方向。其次,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明确告诉我们:通过事情写一个人。因此,本次写作对象必须是“人”。那到底该写谁呢?当然是给予你帮助支持、鼓励,使你感到生活美好,令你感激、尊敬的人。

②立意:展现哪个人做的哪件事打动了你。开头可以写人物出场,或者描写事件发生时的环境;中间可以描述具体事件,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和动作等;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对人物的喜爱、感激、怀念或祝福之情,突出表达“有你,真好"。

③思维导图

选择材料

选定一个人和相应场景,重点突出叙事、抒情。

(1)你选的是哪一个人?

(2)他/她的哪些事情让你感动?在什么情境下让你觉得真好?

(3)他/她有哪些“好”?

(4)你打算写哪几件事或场景来表现这个人的好?

(5)你打算拟个什么样的题目?

列提纲

好词

引领照顾呵护惭愧自责苦楚源源不断气喘吁吁一声不吭不寒而栗大汗淋漓川流不息

好句

(1)六月的阳光悄无声息地穿过云层,投进夏天炽热的怀抱里,浸润了阳光芬芳的泥土里,绽放出栀子花香的味道……记忆中,这一路的成长,永远都是阳光般的温暖。因为有你,真好!

(2)怎么能这样以大欺小?上下楼梯不右行,撞了同学还有道理了?"这时你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只见平时笑咪咪的脸上变得“义薄云天”,眼睛瞪得大大的,用老鹰护小鸡的姿势站在我面前。同学们纷纷用不屑的眼光盯着那位刚才还咄咄逼人的高个子同学,在大家的目光中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快步走开了。

(3)“哎呀,别伤心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因为一点小事痛苦,多不值呀,这你都承受不了,将来更大的风浪,你怎么应对?"

(4)一个笑嘻嘻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抬起了头,就看见你摊着手,不住摇头的滑稽样子。“噗嗤”一下,我笑了,心情好多了。

(5)可爱面子的我还是板着脸说:“你考得那么好,怎么能体会我的心情。再说,平时我这门功课就不太好,自信心都没了,怎么会开心呢?"你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别灰心呀,有我在你身边呢。

(6)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吧,这样才有努力的方向呀。”我听了之后,便笑了,你也笑了,笑得那么灿烂。接下来,你一道题一道题地给我辅导,比老师还细心。

好段

(1)上了小学后我爱上了画画。可是,我画的那完全不是画,把我那帅气的哥哥画得头不是头,身不是身,鼻孔还是加大号的。在我想要放弃画画时,您走过来跟我说:“女儿,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底。"您的这句话不重,我却从中听出了“责备”两个字,因为您说话时的目光,就像一道冰冷的月光。我连忙重新投入到画画中,现在我的画用老师的评价来说,那可是“好极了的"。

(2)长大了,因为嗓音不错,我开始学唱歌。一开始,我的音准不好,经常高半度或低半度,音“走”得也太远了,从“哆"跑到“来”,从“发"跑到“西”。这时爸爸走过来说:“这个音要高一点,那个音要低一点……"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微笑地咧开了嘴。爸爸要求我认真练习,他弹着钢琴,我跟着琴音开始练声:“米——发——西!”爸爸和蔼地告诉我,音起得不要那么高,笑肌要提得高一些会更好。我抬头看着爸爸,在爸爸眼睛里,我看到了两颗闪闪发光的星星,仿佛在说:“宝贝,你是最棒的!"后来,经过一次次的练习,我现在成了“小宋祖英”啦。

(3)你拍了拍我的肩膀眯着眼,笑着说:“没事了,对不文明的校园现象我们要大胆地说不!"你这“拔刀相助”的英雄气概真是让我敬佩不已。

单元高频考点

1.理解指示代词和重点词语所指代的事物或包含的意思,常见的考查题目形式:①句子中的“这、那、他们"在文中指的是-----;②加点词语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2.《少年国土》一课,第1、4自然段常以课文内容填空及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好的故事》一课,文章的主题思想及重点语句常以判断,选择的形式考查。

4.《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课文的主要内容常以小标题填空的形式考查。

5.《有的人》一课,课文的写作特点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

6.第八单元作文《有你,真好》,常以“一个让我感动的人”“闪光的心灵"的爱”等题目考查习作水平。

7.选定一个人和相应场景,重点突出叙事、抒情。

【单元检测】

一、基础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不朽(xiǔqiǎo)俯下(fǔfù)摔垮(shuāilǜ)

雕刻(kékè)春风(chūnchōng)群众(zhòngzòng)

2.读拼音,写词语。

jìqìjiǎngjiūpànwàngchúfáng

línglijīnglìcháoxùnyùgào

3.选择正确的答案。

(1)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时,与“综"字所查大写字母不同的一项是()。

A.租B.毡C.奏D.淙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祭器孚动饱经风霜B.橱房融合一望无际

D.凌乱骤然张冠李戴C.刺谓家景失声痛哭

(3)下面与“囫囵吞枣”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不求甚解B.生吞活剥C.吞云吐雾D.气吞山河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与“现在很多老年人都很讲究养生"一句中的“讲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了预防疾病,大家一定要讲究卫生。

B.李叔叔家的房间布置得很讲究。

C.你不要笑,其实蛋炒饭的做法大有讲究。

D.王老师今天穿得可真讲究,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吧。

(5)根据你对鲁迅的了解,填入横线处的内容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别人想得多"②受到各界人士的悼念③被群众“抬举得很高,很高

鲁迅带病坚持写作,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的人;鲁迅救助黄包车夫,是一个的人。正因为如此,鲁迅,是一个的人。

A.①③②B.①②③C.③②①D.②③①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贝壳()的圆月()的碎影

()的西瓜()的银项圈()的灯光

5.选词填空(填序号)。

A.舍己为人B.臭名昭著C.恨之入骨

D.流芳百世E.肃然起敬F.无私奉献

(1)由“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话,我想到了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名字刻入石头的”是想_____________,可“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说明早已_________________。

(3)“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对他-----;“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对他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xiǔfǔshuāikèchūnzhòng

2.祭器讲究盼望厨房伶俐经历潮汛预告

3.(1)D(2)D(3)A(4)A(5)B

4.五色金黄虹霓色碧绿明晃晃昏暗

5.(1)AF(2)DB(3)CE

二、积累运用

1.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缩句)

(3)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作者用“昏沉的夜”象征_________,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期盼:既然是夜,终究____________。下面几个句子中,也表达了相似期盼的是()(填序号)。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③夜晚是人类的安息日,人的肌体和大脑在黑夜中得到休息。

(4)补充句子。

“___,___,___。"面对困难,觉得无路可走时,鲁迅的这句话会给我们以指引,鼓励我们重整行囊,去开拓进取。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学习《少年闰土》,可以借助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全文及其写作背景,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好的故事》,可以借助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评论和注解,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借助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如“碰壁"。()

(4)学习《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可以借助本单元前三篇课文以及其他关于诗人臧克家生平的资料,读懂诗句,进一步理解诗句。()

3.根据本单元学过的内容填空。

(1)按课文原文填空。

①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的___的西瓜。

②《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

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_________以及对他的之情。

(2)名言警句填空。

①其实地上___,走的人多了,也便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的人,有___的人,有___的人,有______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4.书法欣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楷书四大家是指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这四个人都是唐代书法家。

B.“颜筋柳骨”的意思是指颜真卿的书法丰满、端正,柳公权的书法瘦硬、有骨感。

C.柳公权的书法虽然用笔出自颜真卿,但与其浑厚宽博不同,显得英气逼人

(2)下面是书法社的三位同学在共同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的对话,依据对话的内容,你认为他们欣赏的书法作品是哪一幅()。

明明:用笔方圆并施,结构精妙。

丽丽:往往是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

方方:骨力遒劲,点画棱角分明。

【答案】

1.(1)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2)沙地上种着西瓜。

(3)黑暗的现实会迎来黎明的曙光②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1)√(2)√(3)√(4)×

3.(1)①深蓝金黄一望无际碧绿

②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怀念

(2)①本没有路成了路②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

4.(1)A(2)C

三、课内阅读。

(一)(2022·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六年级期末)片段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愿心—()怕羞—()

熟识—()盼望—()

2.从“日日盼望"好容易”“飞跑"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从闰土的外貌和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_________。

【答案】

1.心愿害羞熟悉渴望

2.体会到“我”盼望见到闰土的急切心情。

3.闰土是一个健康、朴实、天真、可爱的孩子。

4.相见

(二)(2022·山东枣庄·六年级期末)片段阅读

好的故事(节选)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好的故事"是指____________。

2.你对选文第一段是怎样理解的?

3.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怎样理解?

【答案】

1.人的一生是美好的。

2.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

3.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四、拓展提升

(一)(2022·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六年级专题练习)综合性阅读

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走近作品】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2分)

你推荐的作品:《___》

你的推荐语:

2.【认识鲁迅】要求同学们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有的同学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上联已经拟好,请选出不适合作为下联的一项。()(2分)

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

◎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材料三:两张照片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___下联:

A.幽默谦逊贵在自省B.慈祥冷峻缘自爱憎C.勇往直前奋发抗争

3【汲取精华】要求同学们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品中关于读书与坚持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2分)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感想:

【答案】

1.示例:狂人日记读完《狂人日记》,你会明白到底谁是吃人狂。(答案不唯一)

2.C

3.略。(名句要点:①读书须博览群书;②做事贵在坚持。

(二)(2022·河北承德市宽城县·六年级专题练习)非连续性文本

醒脾开胃冲剂说明书

【通用名称】醒脾开胃冲剂

【主要成分】谷芽、香橼、甘草、稻芽、佛手、使君子、荷叶、白芍、冬瓜子(炒)。

【规格】每袋装14g

【剂型】颗粒剂

【是否处方】非处方

【适应症】醒脾调中,升发胃气。用于面黄乏力,食欲低下,腹胀腹痛,食少便多。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成人一次14g,一日2次,儿童及老人遵医嘱。

【注意事项】1.忌食用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3.小儿及老年人,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4.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6.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7.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1.“遵医嘱”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

“食用"和“服用”相同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的是

_________________。(3分)

2.出现哪种情况,医生可能建议服用这种药?()(2分)

A.9岁的王智父母不在身边,因为没人照顾感冒了,食欲低下,腹胀腹痛。

B.冰激凌是李江的最爱,几乎每天吃,导致食欲不强,食少便多。

C.赵强参加800米跑,只跑了400米不到就胃不舒服了。

D.纪清经常反胃,腹部胀,不想吃东西,面黄肌瘦的。

3.三年级的彬彬生病了,医生给他开了醒脾开胃冲剂。他从医院一回家,就打开药盒拿出一袋,倒入凉开水中搅拌后喝了下去。喝完后,又马上吃了一个冰淇淋,结果胃很不舒服。他的服药方法有问题吗?请帮他指出来。(3分)

【答案】

1.应按医师或药师的指导用药,不可自作主张,擅自用药。都是吃下去“食用"的东西往往需要一个咀嚼过程,而“服用”的那些一般都是直接吞服的

2.D

3.他的服药方法有三个问题:一是他是儿童,儿童用药是要遵医嘱的,不能按照成人用量服用;二是他不应该用凉开水来搅拌服用,而是应该用温开水冲服;三是不应该吃药后吃冰激凌,因为这属于“生冷”,是服药禁忌。

(三)(2022·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六年级专题练习)课外阅读

悼鲁迅先生(节选)

巴金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枝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