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1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1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1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1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总特征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上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生活方面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课时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3.国共十年对峙局面:(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2)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主干梳理]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初,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eq\b\lc\{(\a\vs4\al\co1(①第一阶段:1919年5月,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eq\b\lc\{(\a\vs4\al\co1(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卖国贼职务。,③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eq\b\lc\{(\a\vs4\al\co1(①性质:广大人民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影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eq\b\lc\{(\a\vs4\al\co1(①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诞生:中共“一大”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②内容eq\b\lc\{(\a\vs4\al\co1(a.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b.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中共“二大”①内容: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②意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3.国民大革命(1)条件eq\b\lc\{(\a\vs4\al\co1(①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被镇压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②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同意,和中国共产党合作。))(2)实现: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3)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7月~1927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连克武昌、九江、南昌,直捣南京、上海,取得巨大成功。(4)结果:失败①标志: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②原因eq\b\lc\{(\a\vs4\al\co1(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b.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5)意义eq\b\lc\{(\a\vs4\al\co1(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②作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考点二国共十年对峙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背景eq\b\lc\{(\a\vs4\al\co1(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2)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3)内容eq\b\lc\{(\a\vs4\al\co1(①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②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③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前四次“围剿”。))2.红军长征(1)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3)转折:遵义会议eq\b\lc\{(\a\vs4\al\co1(①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5)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巧学妙思][漫画解史]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同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国际上依然毫无尊严。[深化理解]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的各种因素(1)政治上: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构图解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易混提醒]中共“一大”“二大”的奋斗目标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推翻资产阶级”,这表明中共当时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国情;中共“二大”准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修改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图画证史]国民大革命★图示体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时代主题,说明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大革命取得巨大历史功绩的主要原因。[图证历史]土地革命时期宣传标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支持。[构图解史]遵义会议1.历史现象——巴黎和会与中国山东问题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德国强占胶州湾,把山东作为势力范围;1914年,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名出兵山东;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7年,与段祺瑞政府代表换文时,中国政府以欣然同意字样,把德国在山东权益转与日本;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要求收回山东权益,但是被操纵会议的英、法、美转让给日本,激起中国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22年,美、英不愿看到战后日本在中国势力的扩大而支持中国与日本签订会外协定,中国收回山东,赎回胶济铁路。2.史学争鸣——五四运动的救亡与启蒙(1)观点一:以李泽厚为代表,认为五四运动包括新文化运动和爱国反帝运动这两个性质不相同的运动,二者由启蒙与救亡的相互促进发展到“救亡压倒启蒙”。(2)观点二:以丁守和为代表,认为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的救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救亡与启蒙的关系是:救亡唤醒启蒙,启蒙为了救亡。3.史实概念——改订新约运动1928年,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南京国民政府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它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主题一彰显新的时代潮流——五四运动的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史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eq\a\vs4\al(┃解读史料┃)1.史料一论述了五四运动对公车上书的超越,解读史料注意前后对比。从参加的城市、实际参与者和参与人数的对比来理解“超越”之处。从“大中城市”“其实际参与者”“参加人数”说明五四运动规模更大,社会基础更广泛,影响更大。2.史料二揭示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解读史料从“山东问题”的解决来理解五四运动的影响,从“机会均等”理解《九国公约》的实质。eq\a\vs4\al(┃运用史料┃)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教育状况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答案电讯、报刊发展,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新式教育推广,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思想活跃;民主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2.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这场运动体现了一种怎样的革命精神?答案(1)特点:革命性:反帝反封建;群众性: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侵略;成功性:斗争目标基本实现。(2)精神:爱国主义。[史论归纳]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沉重打击了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2)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3)它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4)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勇向前。主题二指引中国革命的灯塔——“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史料研读]史料一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史料二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史料三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2月8日)eq\a\vs4\al(┃解读史料┃)1.史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上出现重大分歧,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中心和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2.史料二反映了中共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抓住关键信息“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判断土地革命的实质,表明土地革命的实质是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3.史料三反映了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主要原因是王明的“左”倾错误。eq\a\vs4\al(┃运用史料┃)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毛泽东做了哪些贡献?答案(1)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撰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推动根据地经济发展。3.有人说,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使革命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答案革命区域由南方转到北方;党的领导核心由王明转移到毛泽东;革命策略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史论归纳]1.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2)关系:①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②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③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历史意义(1)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2)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3)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真题研析]考法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中共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考题】(2016·课标全国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还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这些措施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粮食增产增收,故选A项。答案A【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方面,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具体解读如下:考查素养点拨说明时空观念据题干时间“1930年”说明了时间观念;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映了空间概念历史解释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情况进行了历史阐释[连线命题人]【命题素材】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有学者认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小块红色区域内建设和执掌政权的伟大尝试,毛泽东和边界党组织注重充分调动农民积极参与政治的热情,开创了组织农民参与政治活动的艰辛实践。农民通过参与组织工农革命政权、参与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支持根据地经济建设实现了政治参与。也有学者指出,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军事意义在于几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通过战争的具体实践,开创了“引兵农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军事战略;形成了“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建军思想的理论基础;形成了中国式的游击战争战略态势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战术原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解读观点】(1)前一种观点认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2)后一种观点认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的创新发展,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命题预测】有学者认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实践和理论角度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解析本题解答可结合所学和材料相关内容,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考虑。答案(1)从实践上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农村转移,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统一,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为中国式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2)从理论上看,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逐渐形成,以游击战等为特色的军事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战术原则、“党指挥枪”的军队建设原则也逐步形成,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高考题组]1.(2015·课标全国Ⅰ,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解析“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故C项错误;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正确。答案D2.(2017·海南单科,11)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解析1927年正处在北伐战争时期,工农运动支援北伐战争,但不能“决定战争走向”,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国共合作关系的破裂,因此不能推断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会导致其“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这是“一种危险”,说明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的敌视,反映出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故C项正确;材料表达了国民党领导人对工农运动重视,但无法推断是“开始”,故D项错误。答案C[模拟题组]1.(2017·广东湛江调研)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由此可见()A.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B.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C.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D.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解析根据“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见团结的重要性,故选C项;题干要突出的意义不在于民主科学,故A项错误;“中国人第一次懂得”没有特指是无产阶级,故B项错误;力量在于组织起来,题中的“中国人”包含青年学生,但并没有特指他们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2.(2018·湖北荆州模拟)中共二大宣言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一宣言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功绩是()A.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B.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C.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奠定了探索中国革命基本规律的基础解析中共二大宣言提出中国的革命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步骤,故选A项;1922年中共二大宣言提出时,中共还未完全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故B项错误;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故C项错误;此时还没有结合国情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故D项错误。答案A3.(2017·山西五校联考)1926年7月,中共号召全国民众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迅速扩大民众运动。此号召有利于()A.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B.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C.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D.缓和国共两党的矛盾解析1926年,北伐开始,中共号召全国民众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迅速扩大民众运动,与此时期的北伐斗争相结合,故B项正确。答案B4.(2018·山东滨州期中)1935年1月,总司令部下达《野战军渡江作战计划》,随后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完成了长征中一次出奇制胜的精彩军事行动,以至于国民党追剿部队也不得不叹服红军“神机妙算,出进无常”。这凸显了红军()A.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B.有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D.纠正了“左”倾主义错误解析根据战场形势变化提出新的作战方针,体现了军事上实事求是的特征,是对“左”的错误的纠偏,故选D项;材料未提及群众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战争胜利源于正确的军事策略,故B项错误;此时红军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故C项错误。答案D5.(2017·江西第二次联考)某首诗写道:“决命重兵之间,刚烈之情毅毅……奇正之谋悄悄。测北斗以握机……克疲劳。运三略,合六韬。民族政策,得道多助,战略选择,突围逍遥。劲旅留精锐之骨干,沿途汇铁血之同胞。笑谈比飞天之玉龙,枕枪眠冷月之蓬蒿。”这一事件()A.为中共筹建第一个全国性政权奠基B.推动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C.赢得国共两党之间战略决战的胜利D.使革命根据地由南方转移到北方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劲旅留精锐之骨干”可判断红军长征为革命的成功保留了骨干力量,诗歌歌颂的是红军长征,长征胜利革命有生力量转移到北方,也推动革命根据地由南方转移到北方,故选D项。答案D6.(2018·山东临沂模拟)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曾致电中共中央:“我们认为,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是不对的。这个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在现阶段,一切都应服从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共产国际的指示()A.未认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有利于促进中共中央的政策调整D.认识到日本全面侵华的严重后果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共产国际的指示,是将日本帝国主义视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这是一种从实际出发的比较务实和准确的判断,共产国际的指示,较为科学的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有利于中共及时调整指导思想和战略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故选C项。答案C(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南长沙模拟)某一时期的《广州民国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近有所谓新青年者,好规人过失,不满于民国纪元前之革命运动。徒震惊于俄国革命,认为创举,仅以成败论英雄,完全不把国人崇敬之先烈放在眼内。材料反映的是()A.立宪派对革命派的批评B.儒家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C.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批评D.中国对苏联式革命的赞同解析据题干材料中“不满于民国纪元前之革命运动。徒震惊于俄国革命”可见主要是支持国民党,反对共产党,故选C项。答案C2.(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1926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会议议定,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这一举措()A.利于土地改革顺利开展B.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实质是军阀的互相勾结D.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解析据题干“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信息,可将这一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配,保障当时国民政府正在进行的北伐战争,故D项正确。答案D3.(2018·广东广州统测)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譬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全城“几成一口号世界矣”。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A.武昌起义获得成功B.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C.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领导权D.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解析国民革命时期,重视群众的力量,强调工农组成革命联合战线,与材料信息相吻合,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中的“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不符,排除;中共取得革命的领导权是在南昌起义之后,故C项错误;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不吻合,故D项错误。答案B4.(2018·湖北八校联考)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强调:“一切军政军令之权,皆完全属于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务求军事绝对统一。”决议还规定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起来,以防各省挪支法律上属于中央政府的收入。材料反映了()A.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B.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出现C.国民政府力图真正统一中国D.北洋军阀削弱了中央权力解析据题干可知,国民党三大的决议不仅要求军事上的统一,而且还要求财政的集中管理,体现了国民政府力图真正统一中国,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统制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与官僚资本主义无关,故B项错误;北洋军阀此时已不复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C5.(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1928年6月,中共六大《政治决议案》指出:“第一次革命浪潮因为历次失败而过去了,而新的浪潮还没有到来,反革命的势力超过了工农”,“党要用一切力量去加紧团结收集统一无产阶级的群众”。这表明()A.城市暴动仍是中共革命的主要模式B.中共迫切需要壮大自身的力量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得到大会的认可D.“左”倾冒险主义左右会议进程解析根据材料“反革命的势力超过了工农”“党要用一切力量去加紧团结收集统一无产阶级的群众”得出中共迫切需要壮大自身的力量,故选B项。答案B6.(2017·山东淄博模拟)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在不触动地主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行“温和的土地革命”,即“合作制”,使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A.积极贯彻执行新三民主义B.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C.抵制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D.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解析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领导中国在南方开展土地革命,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夺权政权的新的革命路线,为了抵制这种影响,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在南方推行“温和的土地革命”,故选C项。答案C7.(2018·河南郑州模拟)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指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所以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认为农民战争影响了城市工人罢工D.开始反思“乡村包围城市”的观念解析据题干材料“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故选B项。答案B8.(2017·山东滨州期末)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指出:“凡是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商店,在广场上、屋顶上或门前设置有固定旗杆者,每逢星期日及纪念日,均须悬挂国旗,日出时升旗,日落时降旗。”这反映了()A.中共对国家统一的服膺B.党旗成为根据地的象征C.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扩大D.边区政府规范国旗悬挂解析国旗是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象征,从材料“凡是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商店,在广场上、屋顶上或门前设置有固定旗杆者,每逢星期日及纪念日,均须悬挂国旗,日出时升旗,日落时降旗”可以看出边区政府规范国旗悬挂,这反映了中共对国家统一的服膺,故选A项。答案A9.(2017·山东潍坊期中)某文献记载:“1934年春,红军把一直埋藏在洞穴里的财富搬出来。1934年春天和夏天大量征兵,同时还开展行动收集粮食,准备冬衣,给战士打草鞋……”材料表明红军()A.彻底摆脱“左”倾错误B.积极进行根据地建设C.为实施战略转移作准备D.为全面抗战扩充实力解析根据材料描述的时间应是第五次反“围剿”时期,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这是为了长征,实施战略转移做准备,故选C项。答案C10.(2017·湖南长郡中学月考)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挺进。这反映出()A.红军取得长征中的战略主动地位B.红军已找到完全正确的行军路线C.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受到多数拥护D.红军长征战略方针出现重大转折解析题干材料中说明放弃原有的计划,向川黔边进军,实现了战略上的重大调整,故选D项。答案D11.(2018·安徽师大附中模拟)陈云向共产国际报告时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我们党真正成熟起来了,尤其是党的领导人成熟了。”这反映出当时()A.共产国际的指导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保障B.“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重大损失C.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革命的实际问题D.军事路线事关红军长征的生死存亡解析据题干材料“我们党真正成熟起来了,尤其是党的领导人成熟了”表明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了革命的实际问题,故选C项。答案C12.(2018·山东菏泽模拟)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A.中共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B.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C.长征是中共的北上抗日方针D.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解析据题干“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说明一方面指的是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另一方面指的是长征又促使国共两党逐渐由敌视对峙走向团结抗日,有利于贯彻北上抗日方针,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江西宜春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爆发后,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8月6日宣布严守中立,然而9月日本便登陆山东与德开战,很快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中国政府屡次要求其撤军均被无视。袁世凯急召在欧洲休假的陆征祥回国,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材料二日本意识到,中国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材料三关于五国暂管青岛之议,以外交上急遽之变化,未必能见实行,本社昨已报告。兹确闻某方面接到巴黎紧要可靠消息,言意大利之出和会,我国外交大受其恶影响。因意国如不出会,则日本之态度尚不敢过于强硬,亦不敢轻言脱离和会以要挟也。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利之办法。美总统与英法等对于意国之出会已极感其困难,今见日本态度如此,则和会殆有动摇之虞,山东问题或将因此而生极大之变化。明知日本利用机会,而三国不能不有所踌躇。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此种条约如不废除,日本即永远据为外交口实。一方又有可惊之消息,英法因山东问题其先亦与日本订有密约,故英法虽明知日本之野心欲对我国有所尽力,然为条约所束缚,亦甚难于为力。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