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筹笔驿①罗隐②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③,两朝冠剑恨谯周④。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注]①筹笔驿: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地筹划军事,书写公文,因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③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④谯周:蜀国大臣,力主投降魏国,蜀亡后受到魏国封赏。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离开隐居地南阳,替主分忧,为统一天下而四处征战、出谋划策。B.本诗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分析他成败的缘由,叙事和议论巧妙结合。C.蜀国的江山被刘禅轻易断送,两朝君主对卖主求荣的谯周一定心有怨恨。D.诗人游览古迹,追思古人,并借怀古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耐人寻味。16.本诗和杜甫的《蜀相》都称诸葛亮为“英雄”,但是两个“英雄”所寄寓诗人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其异同。(6分)15.(3分)C(“两朝君主”错,“冠剑”指文臣武将。)16.①两人都用“英雄”高度评价诸葛亮的功绩,都含有对诸葛亮的崇拜敬仰之情。②杜甫为诸葛亮未能完成北伐大业而感叹惋惜,同时暗寓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③罗隐认为时运造就了英雄,借此表达自己由于时运不济而不能成名的慨叹。(6分)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示长安君【注】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本诗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王安石出使辽国之前。王安石时年四十岁,此前曾上书变法,但未被采纳。长安君是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与长安君年少分别,年老又得相见的情形,久别重逢的喜悦中也不免有悲伤之情,个中滋味,耐人咀嚼。B.颔联写长安君为诗人饯别的场景,宴席简单,灯火昏暗,气氛沉重冷寂,有力地表现了两人再次离别时的压抑感伤。C.颈联以“自怜”“又作”关联过去和将来,又以“三年”“万里”进一步强化时空阻隔上的久远,蕴含诗人无限感慨。

D.尾联说到了秋天,王安石就会写信告诉妹妹自己的归期,这既是对妹妹的宽慰,也表达了对平安归来的期待。16.首联点明兄妹久别之后重逢。亲人相逢应该高兴,可是王安石却说“怆情”。请结合诗歌分析他因何“怆情”。(6分)15.B颔联写长安君为诗人饯别的场景”说法有误。颔联写会面时的亲情。兄妹俩随意准备了些酒菜,只是为了把酒谈话,话很多,一直到夜间,还在昏暗的灯光下说着。“草草”二字,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描绘了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昏昏”二字,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16.“怆情”是伤感之意。①首联说“老去相逢”,兄妹离别多年,相逢时年华已逝,岁月沧桑,令人伤感。②颈联说“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兄妹多年不见,好不容易相聚,可王命在身,很快又要离别。相聚时光太短暂,令人伤感。③王安石年已不惑,可是变法大志还未实现,难免有壮志难伸之感,情绪低落。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注】①此诗为诗人晚年任滁州刺史时作。当时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当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A.首联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采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充分表现了自B.颔联抒发诗人的烦恼和苦闷,在这鲜花盛开的春天,诗人顿感世间的事情错综复D.全诗从怀念友人起,又以想见友人结,环环相扣,首尾呼应,情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16.①颈联具体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多病的身躯让诗人想归隐田园,但想到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又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触动了他的济世之心,流露出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②颈联真实地再现了一位于国乱民穷时期忠于职守、忧国忧民的官员形象,充分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思想品格。(每点3分,意思基本正确即可)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蜀道[明]李贤峭壁嵯峨万仞高,乌江声急浪花飘。悬崖栈阁穿云上,挂树猿猱带雨号。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平生浪说登云路,今日身亲到碧霄。【注】李贤,明代名臣。景泰三年,李贤受朝廷委派由西安赴四川“考察庶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同样是写蜀道的高,李白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为虚写,想象丰富,生动形象。而本诗尾联的“身亲到碧霄”也用了同样的方法。B.离开西安地界,李贤一行翻秦岭过巴山就进入了蜀道,本诗颔联就用夸张的修辞记录了路途中的所见所闻。C.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山高谷深,本诗首联就直接描写了这一特色。而李白则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来侧面烘托了道路崎岖,难以通行。D.李贤写蜀道着重于高和险,突出艰难。而李白写蜀道,不拘泥于高险,还写了蜀道的历史、地理和神话传说。16.四川、重庆两地在三国时代隶属蜀国,境内四面高山,围住一块四川盆地成天府之国。盆地北部仅有栈道(在悬崖峭壁上铺成的木板路),人行其上,险象环生。李白和李贤都写诗咏叹,试比较一下两首诗的情感有什么异同?(6分)15.A16.同:都感叹蜀道高险难行。异:①李贤还写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②李白还表达送别友人的担忧之情。李白《蜀道难》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诗人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为友人忧虑,并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意。【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本诗尾联的‘身亲到碧霄’也用了同样的方法”错。李白是想象,是虚写。李贤是亲身经历,是实写。李白24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有去过。可见,《蜀道难》纯系想象之辞。而李贤是实地到达,边走边写,是写实。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李白《蜀道难》诗人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感叹蜀道高险难行。“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劝诫友人,从中透露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忧虑,并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意。本诗“峭壁嵯峨万仞高,乌江声急浪花飘”“悬崖栈阁穿云上,挂树猿猱带雨号”写蜀道着重于高和险,突出艰难。“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以“秋思”“回首帝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由此可见,两诗都感叹蜀道高险难行。但李白还表达送别友人的担忧之情;而李贤还写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入蜀①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注]①这首诗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虽从蜀道之难写起,却和《蜀道难》开头饱含激情的感叹写法不同。B.颔联用“起”“生”二字,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狭窄、险峻、高危的特点。C.颈联先写栈道边茂盛的树木,再写脚下绕城奔流的春水,都是眼前所见。D.尾联借用君平的典故,劝慰朋友要乐天知命,不要汲汲于功名利禄。16.这首诗被后世誉为“五律正宗”,李白送别友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变化过程。如首联,用“见说”表明蜀道艰险是尽人皆知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请结合后三联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6分)15.答案:C(都是眼前所见”错。林木笼罩栈道或是实写,春江环绕蜀城必是想象。因此不都是眼前所见。)16.参考答案:①颔联紧承首联,对友人人蜀的牵挂和担忧又加深了一层。②颈联转而表达作者对友人的宽慰之情。③尾联以议论作结,对友人入蜀进行劝慰。(6分)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2023-2024学年度春学期四校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①

姚合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②吟。【注】①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勤,时任毗陵刺史。茶山:指顾渚山,贡茶产地。②太府:此处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钱帛、物资、贸易等的官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点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绘两岸山花烂漫,紧扣“好”字。B.姚勖一行人溯罨溪而上,入山的主要目的是采茶,而非探寻春山胜景。C.“芳新”“幽嫩”代指树上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与质地,用词精致。D.尾联实写太府官员为所贡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进贡之事圆满完成。16.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两句都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