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八校联盟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八校联盟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八校联盟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八校联盟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八校联盟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八校联盟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泥沙 B.花生油 C.碳酸钠 D.碳酸钙3.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Si+4HCl,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以上都不是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倒入液体,第一次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是A.10mL B.大于10mL C.小于10mL D.无法判断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一定是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在两化合物之间进行,所以两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6.今年3·15晚会上揭露,很多“土鸡蛋”其实就是普通鸡蛋,之所以蛋黄颜色更红,是因为添加了名为斑蝥黄(C40H52O2)的食品添加剂。下列对斑蝥黄的叙述,正确的是A.斑蝥黄属于有机物B.斑蝥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2C.斑黄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每个斑蝥黄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7.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8.用物理或化学知识对下列成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中捞月-----------平面镜成像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C.火上浇油-----------隔绝空气D.如坐针毡-----------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把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B.将砂纸打磨过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C.把适量的硝酸铵固体加入一定量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上升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10.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括号内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A.纯碱和食盐(稀盐酸) B.硬水与软水(肥皂水)C.羊毛与涤纶(灼烧) D.氧化铜与木炭粉(观察颜色)11.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12.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化妆”出来的土鸡蛋,是指生产奸商通过在笼养鸡饲料中添加神秘的红色粉末,让鸡蛋的蛋黄变得红而深,诱骗消费者花大价钱购买加了料的普通鸡蛋。其中有一种添加剂叫斑螯黄,化学式为C40H52O2,是一种深紫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对氧及光不稳定,着色后色调不受pH值影响,对日光亦相当稳定,不易褪色。关于斑螯黄的说法正确的是()A.斑螯黄是由94个原子构成的有机物B.斑螯黄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4gC.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3:8D.斑螯黄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1)2个氢分子____;(2)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1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在a、b两只烧杯中各装入100g水,然后分别加入40g甲、乙两种物质充分搅拌后,按照下图进行操作,将不同状态下的烧杯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操作M、N分别是:升温、降温、加溶质、加水、过滤中的某一种单一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t2°C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2)烧杯b升温至t2°C,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3)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精确到0.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烧杯②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烧杯③④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Ca、b两烧杯比较,a烧杯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操作M至少有4种方法E若烧杯②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操作M、N可能相同15.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防止儿童患佝偻病,必须摄入适量的___元素.人体山50多种元素组成,根据含量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人体内所含的镁元素属于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应为洗洁精具有___功能.铁制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其原因是___(应化学方程式表示).每年4月22为“世界地球日”.下列说法中与“世界地球日”有关的是___(填序号)A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B开发利用太能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C提倡生产和使用可降解塑料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周围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①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②该元素化学性质由___决定;③该元素与碳元素的本质区别为___.16.初中化学实验中,铁钉多次亮相。下图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系列变化。(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2)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_发生反应。(3)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用a、b、c分别代表光亮的铁钉、锈蚀铁钉、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实验一的实验目的是_____;实验二,证明Ca(OH)2能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是_____;实验三X、Y分别是水和汽油中的一种,加入X、Y后,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并得到棕色溶液,b中固体不消失,则物质X是_____;由实验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有关。18.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请从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①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溶液。②曲线上坐标为(18,7)的点所表示的意义______。③曲线上坐标为(15,12)的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2)小明完成上述实验几天后发现,忘记盖上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的瓶塞。请帮助小明完成如下实验方案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没有变质方案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____已经变质②写出方案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你认为方案一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人体缺少钙元素会影响健康,因此每日需摄人足够的钙。市场上某钙制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请仔细阅读,并进行计算。葡萄糖酸钙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葡萄糖酸钙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按说明书服用钙片时,每天能够补充的钙为mg(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是正确的表述;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热空气或有毒气体吸入鼻孔;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答案选择D2、C【解析】

A、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D、碳酸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即溶质)和另一种物质(即溶剂)两部分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应该说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因为其中的溶剂虽然是一种,而溶质可以是多种的。3、B【解析】

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A错;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C、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C错;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故选:B。4、C【解析】

第一次读数,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俯视读数时,读数大于实际体积,也就是液体实际体积小于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第二次读数,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仰视读数,读数大于实际体积,也就是实际剩余液体体积大于10mL。液体总体积小于20mL,剩余液体体积又大于10mL,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是应该是小于10mL。故选C。【点睛】用量筒量取液体时,用俯视读数时,实际体积偏小;仰视读数,实际体积偏大。5、A【解析】

A、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B、有单质生成的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不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两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6、A【解析】

A、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故斑蝥黄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B、斑蝥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52×1):(16×2)=120:13:8,不符合题意;C、斑蝥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3:8,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D、斑蝥黄由斑蝥黄分子构成,1个斑蝥黄分子由40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7、A【解析】

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A错误;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B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C正确;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D正确;故选A。8、C【解析】

A、水中捞月,是月亮在水中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原理,不符合题意;B、风助火威,是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其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C、火上浇油,是增加了可燃物,使其燃烧的更旺,不是隔绝空气,符合题意;D、如坐针毡,是因为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9、B【解析】

A、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把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不符合题意;B、将砂纸打磨过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有明显现象,符合题意;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把适量的硝酸铵固体加入一定量水中,溶液温度下降,不符合题意;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化学中的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而雾指的是液体小颗粒,两者的区别在于颗粒的状态不同,如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是烟,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就是雾。10、D【解析】A、碳酸钠俗称为纯碱,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俗称食盐,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当向两物质滴加稀盐酸晨,有气泡产生的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为食盐;滴加稀盐酸可鉴别两种物质;B、硬水中因含较多的钙镁离子,当向其加入肥皂水时会形成大量白色沉淀而泡沫较少;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中能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入肥皂水可鉴别出两种液体;C、羊毛是蛋白质,灼烧时会发出烧焦的羽毛味;而涤纶为合成纤维,其组成元素比较复杂,灼烧时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灼烧的方法可鉴别两种纤维;D、氧化铜为黑色粉末,木炭粉也是黑色粉末,仅从外观颜色上是不能区别出两种物质的;故选D.点评:鉴别物质时,通过所使用的试剂或方法能出现明显不同现象时,物质可以鉴别;若现象不明显或无现象时,鉴别操作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11、B【解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详解】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正确;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是8,错误;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正确;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正确。故选B。12、C【解析】

A、斑螯黄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A不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B不正确;C、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6×2)=120:13:8,选项C正确;D、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6×2)=120:13:8,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D不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2H2【解析】

(1)2个氢分子可以表示为2H2;(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14、50g固体增多28.6%BE【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在t2℃时的溶解度是50g;(2)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图温度变化可知会析出晶体,所以烧杯b升温至t2℃,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增多;(3)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在t1℃时,在a烧杯中装入100g水,加入40g甲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30g,升温至t2℃时,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为40g,所以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A、甲在t2℃时的溶解度是50g,升温到t2℃,再增加溶质,烧杯②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t2℃时,都是饱和溶液时,烧杯③④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故选项正确;C、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a、b两烧杯比较,a、b烧杯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错误;D、操作M可以降温、加水、过滤,至少有3种方法,故选项错误;E、若烧杯②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操作M、N可能相同,都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正确。故选BE。15、钙常量乳化Fe+CuSO4═FeSO4+CuABC11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解析】

(1)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2)镁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之一。(3)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细小的小液滴,因此可用来清除油污。(4)由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A、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故A正确;B、开发利用太能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故B正确;C、提倡生产和使用可降解塑料,防治白色污染,故C正确。故选ABC。(6)①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②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③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的种类得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故不同种元素(钠元素与碳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16、Fe+CuSO4=Cu+FeSO4水蒸气Fe2O3+6HCl=2FeCl3+3H2Ob>a>c【解析】

(1)①中发生反应是将光亮铁钉加入到蓝色溶液中(可溶性铜盐),故化学方程式可以是:Fe+CuSO4=Cu+FeSO4或Cu(NO3)2+Fe=Fe(NO3)2+Cu;(2)铁生锈主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3)反应③是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4)锈蚀铁钉是光亮的铁钉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故锈蚀铁钉的质量肯定比光亮的铁钉质量大,而无锈铁钉是铁锈除去后,实际就是将部分铁元素变为可溶性的氯化铁,故质量比光亮的铁钉质量小,所以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左图固体不完全溶解,右图固体全部溶解汽油溶剂的性质【解析】

(1)由实验一装置图可以得知,比较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白磷燃烧,可知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比较铜片上和水中的白磷,可知燃烧需要空气(氧气)。实验一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空气接触,温度是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探究可燃物燃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