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1分,11~2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1分)“天工开物”是指人利用自然规律开创物质财富。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粮食酿酒 C.烧石成灰 D.烧窑制砖2.(1分)金属材料使用的历程体现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下列金属最先被大规模使用的是()A.铝 B.锌 C.铁 D.铜3.(1分)白鱼、白虾和银鱼被称为“太湖三白”。“太湖三白”富含的营养素为()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4.(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自来水 B.石灰水 C.矿泉水 D.蒸馏水5.(1分)如图所示图标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A. B. C. D.6.(1分)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酒精灯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7.(1分)下列化肥不能配成绿植“水培溶液”的是()A.氯化钾 B.氯化铵 C.硝酸钠 D.磷矿粉8.(1分)市售饼干、海苔等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是()A.生石灰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9.(1分)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A.O3——3个氧原子 B.Na+——1个钠离子 C.Al——氯元素 D.2N——2个氮分子10.(1分)铕是一种稀土元素,铕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铕是一种金属元素 B.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C.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 D.稀土资源应合理利用和保护11.(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SSO2 B.AgNO3溶液Ag C.HgOHg D.Mg(OH)2MgCl212.(2分)下列趣味实验的目的无法达成的是()A.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 B.用灼烧法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C.用铅笔芯做导电实验 D.用蔗糖水鉴别硬水和软水13.(2分)下列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的是()选项ABCD概念X单质氧化反应碱溶液中和反应Y化合物化合反应碱性溶液分解反应A.A B.B C.C D.D14.(2分)艾草中富含的黄酮素(C15H10O2)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黄酮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黄酮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D.黄酮素中含有1个氧分子15.(2分)如图是“光催化固氮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和丙都是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加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1716.(2分)下列除杂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选项物质除杂方法ACO2(CO)在空气中点燃BFe(Fe2O3)加入过量稀盐酸CMnO2(KCl)加足量水溶解、过滤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Ca(NO3)2溶液,过滤A.A B.B C.C D.D17.(2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一个月后发现铜丝未生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金属的腐蚀是金属从单质变成化合物的过程 B.在潮湿的空气中,铝比铁耐锈蚀 C.在有氧气和水的条件下,铜比铁易生锈 D.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O2、H2O和CO2有关18.(2分)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固体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钠 D.碳酸钙19.(2分)“化学链燃烧”是指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某“化学链燃烧”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2Cu2O+O24CuO B.X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C.与直接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捕集 D.等质量的甲烷直接燃烧比“化学链燃烧”消耗氧气多20.(2分)柠檬酸(C6H8O7)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向4份等质量、等浓度的柠檬酸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充分反应,4次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实验序号①②③④柠檬酸质量/g0.960.960.960.96加入的碳酸氢钠质量/g0.42m1m2m3二氧化碳体积/mL(标准状况下)112224336336则实验④中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A.0.84g B.1.26g C.1.68g D.2.10g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能源、材料与技术的更新迭代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完成21~23题。21.(4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见图1)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见图2)使用的燃料是氢气。(1)丙烷属于(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氢气属于(填序号)。a.化石能源b.清洁能源c.不可再生能源(3)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的原因是(填序号)。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4)“飞扬”火炬使用氢气替代丙烷作为燃料的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22.(3分)北京冬奥会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将水快速制成冰。(1)液态二氧化碳汽化的过程(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2)干冰和氟利昂都可作制冷剂。化学式为CCl2F2的氟利昂中含有种元素。(3)在海底低温高压的条件下,甲烷水合物呈固态,被称为可燃冰(见图)。冰、干冰与可燃冰三种“冰”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23.(3分)北京冬奥会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1)铝合金属于(填序号)。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2)“飞扬”火炬的外壳使用碳纤维树脂。碳纤维的硬度是钢的7倍,密度只有钢的,能承受1200℃的高温;树脂选用高温阻燃型。你认为作为火炬外壳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写出一点即可),其理由是。24.(7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科技助力人工碳循环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能源,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煤(高碳)、石油(中碳)、天然气(低碳)为代表的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化石燃料的燃烧在释放热量的同时产生CO2,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是我国科学家正致力研发的项目。CO2也是巨大的碳资源。目前,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根据CO2与其他能源的耦合方式不同,CO2的转化利用技术可分为以下三条途径。途径1:CO2耦合化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CH4与CO2催化重整为H2与CO。途径2:CO2耦合零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图所示是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MoS2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甲醇(CH3OH)的工艺。途径3:CO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如以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为驱动力,在温和条件下将CO2直接转化为化学原料或燃料。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促进自然界碳循环回归平衡。如何摆脱对含碳化石能源的依赖,转化利用丰富的CO2资源,跨越低碳及创新新能源,拥抱新式零碳能源,期待同学们学好和利用化学开创未来。(1)写出自然界中吸收CO2的一条途径:。(2)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3)我国科学家将CO2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反应可表示为:2CO2+2H2OR+2O2,R的化学式是。(4)写出CO2和H2在MoS2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a.H2、CO2与CH3OH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b.途径2解决了氢气低成本制取和有效储存的难题c.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25.(8分)由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含少量SiO2等杂质)制备铁粉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1)碳酸亚铁(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酸浸”时,为使反应充分,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酸浸”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FeSO4和。(3)“沉铁”时,FeSO4转化为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焙烧”时,在高温条件下,FeCO3与O2反应生成Fe2O3与CO2的化学方程式为。(4)“还原”时,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炭粉可将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若向氧化铁与炭粉的混合物中添加适量的CaCO3,更利于还原氧化铁,其原因是。26.(6分)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1)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Ⅰ.试管中白磷燃烧;Ⅱ.水中白磷未燃烧;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③从现象Ⅳ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2)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27.(9分)侯德榜先生为制取纯碱作出了杰出贡献。(1)实验室模拟制取碳酸氢钠。“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碳酸氢钠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原理是:NH3+CO2+H2O═NH4HCO3,NaCl+NH4HCO3═NaHCO3+NH4Cl。兴趣小组在常温(20℃)下设计并完成了如图1所示实验。[已知20℃时NaCl、NH4HCO3、NaHCO3、NH4Cl的溶解度为36.0g、21.0g、9.6g、37.2g。]①实验1、2所得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的是(填实验序号)。②实验3的锥形瓶中出现白色浑浊,经检验为NaHCO3。写出用稀盐酸检验NaHCO3的化学方程式:。(2)侯氏制碱法的生产流程如图2所示:①实际生产中沉淀池内的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②图3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母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NH4Cl和少量NaCl,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提纯NH4Cl,理由是。③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Cl和。(3)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纯碱产品中常混有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设计如图4所示两种方案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根据方案1,实验测得CO2的质量为0.88g。根据方案2,实验测得BaCO3的质量为3.94g。请任选其中一种方案与相关数据,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28.(10分)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Ⅰ.从地球带上去(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等原料制氧,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工业上选择空气的主要原因是。(2)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所示实验模拟。①浸入液氮3min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②上述实验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由实验现象可知,两种气体中沸点比较高的气体是。(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填“>”或“<”)O2。Ⅱ.在天宫制出来(4)早期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Na2O2)、超氧化钾(KO2)等物质制氧,其原理表示如下:CO2O2,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5)目前空间站已实现电解水制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空间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解决“气体从哪里来”的问题必然伴生着“气体往哪里去”的问题。为此,科学家设计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b.电解水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1分,11~2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1分)“天工开物”是指人利用自然规律开创物质财富。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粮食酿酒 C.烧石成灰 D.烧窑制砖【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烧石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烧窑制砖涉及物质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1分)金属材料使用的历程体现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下列金属最先被大规模使用的是()A.铝 B.锌 C.铁 D.铜【分析】根据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从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来看,首先是青铜器时代,然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的多,则金属最先被大规模使用的是铜。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1分)白鱼、白虾和银鱼被称为“太湖三白”。“太湖三白”富含的营养素为()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白鱼、白虾和银鱼被称为“太湖三白”,“太湖三白”富含的营养素为蛋白质。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自来水 B.石灰水 C.矿泉水 D.蒸馏水【分析】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矿泉水中含有水、矿物质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5.(1分)如图所示图标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A. B. C. D.【分析】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故选项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1分)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酒精灯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分析】根据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由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无需加热,无需使用酒精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1分)下列化肥不能配成绿植“水培溶液”的是()A.氯化钾 B.氯化铵 C.硝酸钠 D.磷矿粉【分析】根据化肥的种类和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解: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易溶于水,能配成绿植“水培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B、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易溶于水,能配成绿植“水培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C、硝酸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易溶于水,能配成绿植“水培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D、磷矿粉难溶于水,不能配成绿植“水培溶液”,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常见的化肥的溶解性。8.(1分)市售饼干、海苔等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是()A.生石灰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分析】根据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市售饼干、海苔等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故选项正确。B、氯化钠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故选项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1分)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A.O3——3个氧原子 B.Na+——1个钠离子 C.Al——氯元素 D.2N——2个氮分子【分析】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C、根据常见的元素符号,进行分析判断。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O3可表示1个臭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Na+可表示1个钠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Al是铝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N可表示2个氮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1分)铕是一种稀土元素,铕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铕是一种金属元素 B.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C.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 D.稀土资源应合理利用和保护【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该元素的名称是铕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D、稀土资源储量很少,应合理利用和保护,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SSO2 B.AgNO3溶液Ag C.HgOHg D.Mg(OH)2MgCl2【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解答】解:A、硫和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B、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C、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镁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2.(2分)下列趣味实验的目的无法达成的是()A.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 B.用灼烧法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C.用铅笔芯做导电实验 D.用蔗糖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分析】A、根据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棉线和羊毛线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可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故选项趣味实验的目的能达成。B、可用灼烧法鉴别棉线和羊毛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故选项趣味实验的目的能达成。C、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可用铅笔芯做导电实验,故选项趣味实验的目的能达成。D、用蔗糖水不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应使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选项趣味实验的目的不能达成。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3.(2分)下列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的是()选项ABCD概念X单质氧化反应碱溶液中和反应Y化合物化合反应碱性溶液分解反应A.A B.B C.C D.D【分析】根据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的三种关系: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如图所示关系为交叉关系,结合所涉及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如图所示关系为交叉关系。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B、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正确。C、碱溶液显碱性,属于碱性溶液中的一种,两者之间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的三种关系、正确的理解各概念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2分)艾草中富含的黄酮素(C15H10O2)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黄酮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黄酮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D.黄酮素中含有1个氧分子【分析】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通常称这些有机物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黄酮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黄酮素属于有机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则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故选项说法正确。D、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2分)如图是“光催化固氮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和丙都是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加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17【分析】根据“光催化固氮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示意图,该反应是氮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生成氧分子和氨分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乙和丙分别是水和氧气,水属于氧化物,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光催化固氮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示意图,该反应是氮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生成氧分子和氨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3O2+4NH3,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故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3O2+4NH3,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3):(17×4)=24:17,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6.(2分)下列除杂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选项物质除杂方法ACO2(CO)在空气中点燃BFe(Fe2O3)加入过量稀盐酸CMnO2(KCl)加足量水溶解、过滤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Ca(NO3)2溶液,过滤A.A B.B C.C D.D【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错误。B、Fe2O3和Fe均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正确。D、K2CO3能与适量Ca(NO3)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7.(2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一个月后发现铜丝未生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金属的腐蚀是金属从单质变成化合物的过程 B.在潮湿的空气中,铝比铁耐锈蚀 C.在有氧气和水的条件下,铜比铁易生锈 D.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O2、H2O和CO2有关【分析】由题意,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一个月后发现铜丝未生锈,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固体能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盛有铜丝的试管中,说明铜和水、氧气充分接触不生锈,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金属的腐蚀,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是金属从单质变成化合物的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潮湿的空气中,铝比铁耐锈蚀,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C、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一个月后发现铜丝未生锈,说明在有氧气和水的条件下,铜不如铁易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固体能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盛有铜丝的试管中,一个月后发现铜丝未生锈,说明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O2、H2O和CO2有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2分)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固体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钠 D.碳酸钙【分析】根据题意,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钙,或者是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故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钠,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也可能是碳酸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不一定含有碳酸钙,也可能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故选: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19.(2分)“化学链燃烧”是指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某“化学链燃烧”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2Cu2O+O24CuO B.X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C.与直接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捕集 D.等质量的甲烷直接燃烧比“化学链燃烧”消耗氧气多【分析】A、根据空气反应器中Cu2O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空气反应器中Cu2O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学链燃烧”产生的气体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空气反应器中Cu2O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O+O24CuO,故选项说法正确。B、空气反应器中Cu2O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气被消耗,则X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故选项说法正确。C、与直接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产生的气体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水蒸气冷却后变为液态水,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捕集,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消耗等质量甲烷,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也不变,则等质量的甲烷直接燃烧和“化学链燃烧”消耗的氧气一样多,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化学链燃烧”的流程、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2分)柠檬酸(C6H8O7)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向4份等质量、等浓度的柠檬酸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充分反应,4次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实验序号①②③④柠檬酸质量/g0.960.960.960.96加入的碳酸氢钠质量/g0.42m1m2m3二氧化碳体积/mL(标准状况下)112224336336则实验④中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A.0.84g B.1.26g C.1.68g D.2.10g【分析】根据柠檬酸(C6H8O7)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以及表格信息分析计算。【解答】解:①中柠檬酸的质量为0.96g,加入碳酸氢钠的质量为0.42g,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12mL,②中柠檬酸的质量为0.96g,加入碳酸氢钠的质量为m1g,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mL,是①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的2倍,此时m2=2m1=0.42g×2=0.84g;③中柠檬酸的质量为0.96g,加入碳酸氢钠的质量为m2g,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336mL,此时m3=3m1=0.42g×3=1.26g;④柠檬酸的质量为0.96g,加入碳酸氢钠的质量为m3g,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也为336mL,说明加入碳酸氢钠的质量为m2g时,柠檬酸已经反应完全,所以说实验④中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26g。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正确地分析表格数据,从数据中得出结论。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能源、材料与技术的更新迭代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完成21~23题。21.(4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见图1)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见图2)使用的燃料是氢气。(1)丙烷属于有机物(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氢气属于b(填序号)。a.化石能源b.清洁能源c.不可再生能源(3)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的原因是c(填序号)。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4)“飞扬”火炬使用氢气替代丙烷作为燃料的原因是原料来源广泛、热值高和生成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写出一点即可)。【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2)根据氢能源的特点分析;(3)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4)根据氢能源的优点分析。【解答】解:(1)丙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2)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可以通过水通电分解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b;(3)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c;(4)火炬燃料由氢气替代了丙烷(C3H8),其优点有原料来源广泛、热值高和生成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故答案为:(1)有机物;(2)b;(3)c;(4)原料来源广泛、热值高和生成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点评】本题结合社会热点信息考查相关化学知识,难度不大,结合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22.(3分)北京冬奥会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将水快速制成冰。(1)液态二氧化碳汽化的过程吸收(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2)干冰和氟利昂都可作制冷剂。化学式为CCl2F2的氟利昂中含有三种元素。(3)在海底低温高压的条件下,甲烷水合物呈固态,被称为可燃冰(见图)。冰、干冰与可燃冰三种“冰”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汽化吸热分析;(2)根据化学式分析;(3)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析。【解答】解:(1)液态二氧化碳汽化的过程吸收热量,温度降低;(2)化学式为CCl2F2的氟利昂中含有碳、氯、氟三种元素;(3)在海底低温高压的条件下,甲烷水合物呈固态,被称为可燃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冰、干冰与可燃冰三种“冰”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答案为:(1)吸收;(2)三;(3)分子构成不同。【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汽化、化学式的意义以及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根据基础知识即可解答。23.(3分)北京冬奥会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1)铝合金属于a(填序号)。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2)“飞扬”火炬的外壳使用碳纤维树脂。碳纤维的硬度是钢的7倍,密度只有钢的,能承受1200℃的高温;树脂选用高温阻燃型。你认为作为火炬外壳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轻巧(写出一点即可),其理由是密度小(合理即可)。【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题意,“飞扬”火炬的外壳使用碳纤维树脂,碳纤维的硬度是钢的7倍,密度只有钢的,能承受1200℃的高温;树脂选用高温阻燃型,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2)由题意,“飞扬”火炬的外壳使用碳纤维树脂,碳纤维的硬度是钢的7倍,密度只有钢的,能承受1200℃的高温;树脂选用高温阻燃型,作为火炬外壳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硬度大、轻巧、耐高温等。故答案为:(1)a;(2)轻巧;密度小(合理即可)。【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纤维树脂的性质、金属材料的范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4.(7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科技助力人工碳循环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能源,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煤(高碳)、石油(中碳)、天然气(低碳)为代表的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化石燃料的燃烧在释放热量的同时产生CO2,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是我国科学家正致力研发的项目。CO2也是巨大的碳资源。目前,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根据CO2与其他能源的耦合方式不同,CO2的转化利用技术可分为以下三条途径。途径1:CO2耦合化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CH4与CO2催化重整为H2与CO。途径2:CO2耦合零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图所示是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MoS2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甲醇(CH3OH)的工艺。途径3:CO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如以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为驱动力,在温和条件下将CO2直接转化为化学原料或燃料。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促进自然界碳循环回归平衡。如何摆脱对含碳化石能源的依赖,转化利用丰富的CO2资源,跨越低碳及创新新能源,拥抱新式零碳能源,期待同学们学好和利用化学开创未来。(1)写出自然界中吸收CO2的一条途径:光合作用(合理即可)。(2)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我国科学家将CO2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反应可表示为:2CO2+2H2OR+2O2,R的化学式是C2H4O2。(4)写出CO2和H2在MoS2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CO2+3H2CH3OH+H2O。(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填序号)。a.H2、CO2与CH3OH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b.途径2解决了氢气低成本制取和有效储存的难题c.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分析】(1)根据自然界中吸收CO2的方法进行分析;(2)根据能量的转化方式进行分析;(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4)根据题文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5)根据题文信息进行分析。【解答】解:(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自然界中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2)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2CO2+2H2OR+2O2反应中,生成物还缺少2个C,4个H,2个O,因此R的化学式是C2H4O2;(4)CO2和H2在MoS2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CO2+3H2CH3OH+H2O;(5)a.CO2和H2在MoS2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由题图可知,CH3OH和H2O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O2和H2,a正确;b.由题图可知,途径2解决了氢气低成本制取和有效储存的难题,b正确;c.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从短文中可以看出,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c正确;故选:abc。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合理即可);(2)电能;(3)C2H4O2;(4)CO2+3H2CH3OH+H2O;(5)abc。【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然界碳循环,质量守恒定律,能源的种类、分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25.(8分)由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含少量SiO2等杂质)制备铁粉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1)碳酸亚铁(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2)“酸浸”时,为使反应充分,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将菱铁矿粉碎。“酸浸”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FeSO4和H2SO4。(3)“沉铁”时,FeSO4转化为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焙烧”时,在高温条件下,FeCO3与O2反应生成Fe2O3与CO2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2Fe2O3+4CO2。(4)“还原”时,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炭粉可将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若向氧化铁与炭粉的混合物中添加适量的CaCO3,更利于还原氧化铁,其原因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将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分析】(1)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2)根据增大接触面积能使反应充分及硫酸过量进行分析;(3)根据硫酸亚铁和碳酸钠的反应进行分析反应类型,并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4)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解:(1)“亚铁”的化合价为+2。(2)将菱铁矿粉碎,能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由于硫酸过量,且碳酸亚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二氧化碳和水,则“酸浸”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和硫酸。(3)结合流程可知,硫酸亚铁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亚铁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FeCO3与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2O3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2Fe2O3+4CO2。(4)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将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则向氧化铁与炭粉的混合物中添加适量的CaCO3,更利于还原氧化铁。故答案为:(1)+2;(2)将菱铁矿粉碎;H2SO4;(3)复分解反应;4FeCO3+O2=2Fe2O3+4CO2;(4)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将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冶炼铁粉的流程,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6.(6分)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1)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Ⅰ.试管中白磷燃烧;Ⅱ.水中白磷未燃烧;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从现象Ⅳ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气球a先变大。(2)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分析】燃烧的三要素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解答】解:(1)①由现象Ⅰ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Ⅱ水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由现象Ⅰ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Ⅲ试管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从现象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气球a先变大,然后由于白磷燃烧消耗试管内的氧气,所以气球a又变小;(2)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故答案为:(1)①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气球a先变大;(2)①4P+5O22P2O5;②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7.(9分)侯德榜先生为制取纯碱作出了杰出贡献。(1)实验室模拟制取碳酸氢钠。“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碳酸氢钠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原理是:NH3+CO2+H2O═NH4HCO3,NaCl+NH4HCO3═NaHCO3+NH4Cl。兴趣小组在常温(20℃)下设计并完成了如图1所示实验。[已知20℃时NaCl、NH4HCO3、NaHCO3、NH4Cl的溶解度为36.0g、21.0g、9.6g、37.2g。]①实验1、2所得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的是1(填实验序号)。②实验3的锥形瓶中出现白色浑浊,经检验为NaHCO3。写出用稀盐酸检验NaHCO3的化学方程式:HCl+NaHCO3=NaCl+H2O+CO2↑。(2)侯氏制碱法的生产流程如图2所示:①实际生产中沉淀池内的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碳酸钠会受热分解。②图3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母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NH4Cl和少量NaCl,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提纯NH4Cl,理由是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③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Cl和CO2。(3)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纯碱产品中常混有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设计如图4所示两种方案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根据方案1,实验测得CO2的质量为0.88g。根据方案2,实验测得BaCO3的质量为3.94g。请任选其中一种方案与相关数据,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分析】(1)①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分析溶液是否饱和;②根据盐酸和碳酸氢钠的反应进行方程式书写;(2)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讲稿职场教学课件
- 2024年展览策划与组织合同
- 2024年度奖学金奖品采购合同
- 2024年度钢材生产设备采购合同
- 2024购销违约合同范本范文
- 2024融资互相担保合同范本
- 2024年子女抚养权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度标的500万元广告发布合同
- 2024就新能源公交车采购的买卖合同
- 2024年度舞技交流舞蹈学术研讨会合同
- (一模)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无答案)
-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新版(粤教沪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拆违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届高三听力技巧指导-预读、预测
- GB/T 31486-2024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 国企两书一协议参考范本
- 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招聘15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风险及其应对
- 短途调味品运输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