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教程_第1页
中医推拿教程_第2页
中医推拿教程_第3页
中医推拿教程_第4页
中医推拿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法

点法

压法

摩法

揉法

搓法

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

压,称为按法。在临床上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之分。按法亦可与其

他手法结合,如果与压法结合则为按压法。若与揉法结合,则为

按揉法。

L指按法(图81)用拇指指面或以指端按压体表的一种手

法,称为指按法。当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辅以

按压。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

①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②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

部组织。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③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3)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4)主治:疼痛、瘙闭等症。

(5)举例说明:

胃院痛:按脾、胃俞或脊旁敏感点,每穴1〜2分钟。

腹痛:按揉足三里、内关。

颈项强痛:按揉列缺、后溪。

牙痛:按揉合谷。

痛经:按揉三阴交。

尿潴留:指按中极。

2.掌按法(图82)用掌根或全掌着力按压体表的一种方法,

称为掌按法。掌按法可单掌亦可双掌交叉重叠按压。同样也可与

揉法相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

①按压后要稍作片刻停留,再做第二次重复按压。

②为增加按压力量,在施术时可将双肘关节伸直,身体略前

倾,借助部分体重向下按压。

(2)适应部位:腰背部,腹部等体表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

的部位。

(3)功效:疏松筋脉,温中散寒,活血祛瘀等。

(4)主治:腰背疼痛,脊柱侧突,皖腹疼痛等症。

(5)举例说明:

腰痛:掌按般棘肌。

胃寒痛:掌按上腹部(用力不可太大),手掌随患者呼吸而

起伏。

点法

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

称为点法。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具有力点集

中,刺激性强等特点。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

三种。

(1)手法要领(图83):

①拇指端点法: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井紧贴于食指中节的

槎侧面,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②屈拇指点法:是以手握拳,拇指屈曲抵住食指中节的槎侧

面,以拇指指间关节槎侧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③屈食指点法:是以手握拳并突出食指,用食指近节指间关

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图83点法

«•树指墙点法b.施姆指点法c.破食指点法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尤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的

压痛点。

功效、主治可参见指按法。

压法

用拇指面、掌面或肘部尺骨鹰嘴突为力点,按压体表治疗部

位,称为压法,在临床上有指压法、掌压法、肘压法之分,具有

压力大、刺激强的特点。

压法的力量较按法要重,目前临床上压法常限于肘压法,现

介绍如下。

(1)手法要领:

①术者肘关节屈曲,以肘尖部(即尺骨鹰嘴突见图84)为

力点,压在体表治疗部位。

②压力要平稳缓和,不可突发暴力。

③肘压力量以患者能忍受为原则。

(2)适用部位:仅适用于腰臀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

(3)功效: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4)主治:腰背部顽固性痹痛,腰肌强痛。

(5)举例说明:

腰肌强痛:肘压法施于两侧腰肌。

,速

用食、中、无名(环)指末节罗纹面或以手掌面附着在体表的一

定部位上,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称为摩法。其中以指面摩动

的称指摩法,用掌面摩动的称掌摩法。古代还常辅以药膏,以加

强手法治疗效果,称为“膏摩”。

而摩法的动作与揉法有相似之处,但摩法用力更轻,仅在体

表抚摩;而揉法用力略沉,手法时要带动皮下组织。

(1)手法要领:

①指摩法:腕微屈,掌指及诸指间关节自然伸直,以食、中、

无名(环)指末节罗纹面附着于治疗部位,用腕和前臂的协调运

动带动手指罗纹面在所需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的环旋摩动(图85-a)。

②掌摩法:腕关节微背伸,诸手指自然伸直,将全手掌平放

于体表治疗部位上,以前臂和腕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掌在所需治

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图85-b)o

③手法轻柔,压力均匀。指摩法宜稍轻快,每分钟摩动约

120次左右;掌摩宜稍重缓,每分钟摩动约80〜100次左右。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以胸腹和胁肋部最为常用。

(3)功效: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活血散瘀。

(4)主治:咳嗽,胸闷,院腹胀痛,外伤肿痛等。

(5)举例说明:

胸胁痛:指摩膻中,胁肋。

消化不良:掌摩中皖。

月经不调:掌摩少腹。

揉法

用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一定的治疗部位,作轻柔

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称之为揉法。以大

鱼际为力点,称鱼际揉法;

以掌根为力点,称掌根揉法;以手指罗纹面为力点,称指揉

法。其中以鱼际揉法的技巧性较高,故先作介绍。

1.鱼际揉法(图86)(1)手法要领:

①用大鱼际着力,稍用力下压;拇指略内收,指间关节微屈;

手腕放松,以腕关节和前臂协调的摆动运动,来带动大鱼际在治

疗部位上作环旋状揉动。若以掌根着力,则称为掌根揉法。

②动作要灵活,力量要轻柔。施法时既不可在体表造成摩擦,

也不可故意在体表揪压。

③动作要有节律性,其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以头面,胸腹和四肢诸关节

最为常用。

(3)功效:疏筋通络,3削十止痛,活血散瘀,健脾和胃,

宽胸理气。

(4)主治:头痛,面瘫,胸胁痛,院腹胀痛,四肢软组织

损伤。

(5)举例说明:

头痛、面瘫:在前额及面部用鱼际揉法。

胸胁痛:掌揉章门、期门及患处。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可在患处周围用揉法;而在损伤处一

定要给予冰按摩和制动。

2.指揉法(图87)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或以食、中指,

或以食、中、无名指罗纹面,在某一穴或儿个穴或某部位上作轻

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柔动,称为指揉法。且有单指揉法、双指揉法、

三指揉法之分。

临床上指揉法常与按法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单指揉可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双指揉可用于背俞穴,亦可用小儿推拿乳旁、

乳根穴或双侧天枢穴;三指揉可用于背俞穴,亦可用于小儿先天

性肌性斜颈等。

搓法

用两手掌面挟住肢体的一定部位,相对称用力作方向相反的来回

快速搓揉或作顺时针回环搓揉,即双掌对揉的动作,称为搓法。

此法属推拿手法中一种辅助手法,常作为四肢、胁肋部、腰

背部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具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等

作用。

搓法在临床应用时常随治疗部位而有所变化。

1.搓肩关节患者正坐,肩臂放松自然下垂。

医生双下肢马步位;然后双掌如抱球样相对用力作顺时针方

向回环搓揉10〜20次。用于肩周炎。

2.搓上肢体位同上,双手挟持住患侧上臂作一前一后的交

替搓揉,并渐渐下移由前臂至手腕,再快速由腕部向上至腋部(图

88)0如此往返搓揉3〜5遍。用于上肢痹痛。

搓肩、搓上肢可视为一个整体手法,由肩而下;

也可分为两个手法,根据临床需要作选择。

3.搓胁肋部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后,用双手自腋下挟

持患者胸廓的左右两侧,相对用力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沿胁

肋搓至能喳上;如此作自上而下的单向搓揉移动。一般搓3〜5

遍。用于胸胁迸伤、肝气郁结。

4.搓下肢患者取仰卧,下肢微屈,医者用双手挟持住大腿

的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用力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经膝、

小腿至踝部,再由踝、小腿、膝、大腿,如此往返3〜5遍。用

于下肢痹痛。

5.腰背部搓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位于其后,双手

放置上背部作呈水平状的搓揉动作咱上而下至下腰部,再上下往

返搓揉3〜5遍。用于腰背痛。

手法要领:

①搓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用力要对称。

②搓揉时频率可快,但在体表移动要缓慢。

③双手挟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挟持过重,搓不动,挟持过

轻,搓不到。

捻法

用拇指的罗纹面与食指的罗纹面或挠侧缘相对捏住所需治疗部

位,稍用力作对称的如捻线状的快速捻动,称为捻法。

(1)手法要领:

①捻动时要轻快柔和,灵活连贯,每分钟约200次左右。

②用力要对称、均匀,不可呆滞。

(2)适用部位:四肢远端诸指、趾小关节。

(3)功效:行气活血,3削十祛瘀,滑利关节。

(4)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指、趾间关节损伤。

(5)举例说明:

类风湿手:对病变的指间关节作左右位或前后位的捻动。并

可再配合抹法和关节被动屈伸法等。

推法

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的学

术流派已将推法衍化出许多不同的动作和名称。按其原意,“推

者,一指推去而不返,……”。也就是说用拇指或手掌或其他部

位着力于人体某一穴位或某一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移

动,称之谓推法。推法在成人推拿里应用主要是平推法。在小儿

推拿里应用有直推、分推、旋推等多种方法,这有待于在小儿推

拿有关章节中学习。

成人推法中,有以拇指为力点的,称拇指平推法;有以手掌

为力点的,称掌平推法;有以用拳为力点的,称拳平推法;有以

用肘尖为力点的,称为肘平推法。平推法是作直线的单向运动,

体表受力较大,但推行速度相对缓慢。其意是推动气血的运行。

1.拇指平推法(图89)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

沿经络循行路线或肌纤维平行方向,由甲点推向乙点,其余四指

并拢作支点以助拇指用力。

图89拇指干推法

一般可连续操作5-10遍或更多。

(1)手法要领:

①从甲点推向乙点时用力均匀。

②从甲点推向乙点时要匀速。

③对从甲点推向乙点途中所需加重手法刺激的某穴可配合

按揉或按压等手法。

④在治疗部位应先涂抹少量冬青青等油类介质,使皮肤有一

定的润滑度,以利于操作,并防止推破皮肤。

(2)适用部位:四肢,肩背,腰臀及胸腹等部。

(3)功效:疏经通络、理筋散结、活血祛瘀。

(4)主治:颈、肩腰腿诸痛症,脱腹胀满。

(5)举例说明:

落枕:拇指平推痉挛的斜方肌。

脱腹胀满:拇指平推中皖(小儿推拿中常用)。

2.掌平推法(图90)以掌根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

推向乙点。若需要增大压力时,可用另一手重叠缓慢推进。一般

可连续操作5〜10遍。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2)适用部位:腰背、胸腹及下肢等部。

(3)功效:舒筋通络,消积和中。

(4)主治:腰背酸痛、食积、便秘等症。

(5)举例说明:

腰背酸痛:掌平推腰背筋膜。

食积:掌平推上腹部。

3.拳平推法(图91)握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

近节指间关节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由于本法

刺激力度较强劲,一般连续操作3〜5遍,或更少。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2)适用部位:腰背部,臀部,四肢部。

(3)功效:理筋解痉,活血止痛。

(4)主治:风湿痹痛、肌肉劳损。

(5)举例说明:

风湿痹痛:常以拳平推法对患部作手法刺激。

4.肘平推法(图92)以肘部尺骨鹰嘴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

由甲点推向乙点,由于本法刺激力度特强劲,一般连续操作仅1

2遍即可。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2)适用部位: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

(3)功效:理筋活血,祛风散寒。

(4)主治;腰背风湿伴感觉迟钝者,强直性脊柱炎等。

(5)举例说明:

强直性脊柱炎:可轻轻使用肘平推法施于脊柱两侧舐棘肌。

擦法

用手掌紧贴皮肤,稍用力下压并作上下向或左右向直线往返摩

擦,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称为擦法。擦法以皮肤有温热感即止。

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有掌擦、鱼际擦和侧擦之分(图93)。

(1)手法要领:

①上肢放松,腕关节自然伸直,用全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为

着力点,作用于治疗部位,以上臂的主动运动,带动手做上下向

或左右向的直线往返摩擦移动,不得歪斜。更不能以身体的起伏

摆动去带动手的运动。

②摩擦时往返距离要拉得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断,如拉锯

状,不能有间歇停顿。如果往返距离太短,容易擦破皮肤;当动

作有间歇停顿,就会影响到热能的产生和渗透,从而影响治疗效

果。

③压力要均匀而适中,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

④施法时不能操之过急,呼吸要调匀,干万莫迸气,以伤气

机!

⑤摩擦频率一般每分钟100次左右。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

掌擦法用于胸腹、胁肋部为主。

鱼际擦法用于四肢为主,尤以上肢为多用。

侧擦法用于背部、腰舐部为主。

(3)功能:健脾和胃,温阳益气,温肾壮阳,祛风活血,

消瘀止痛。

(4)主治:体虚乏力,脱腹胀痛,月经不调,腰背风湿痹

痛。

(5)举例说明:

体虚乏力:擦督脉、肾俞、涌泉。

月经不调:擦八修、小腹。

注意事项:

①室内要保持暖和,以免患者着凉。

②擦法是在体表直接摩擦,为保护皮肤,防止擦破,所以在

施术前治疗部位要涂抹少量油类润滑剂。

③擦法在临床上常作为最后使用之手法,一般在擦法之后,

就不再在该部使用其他手法,以免皮肤破损。但擦法之后可辅以

湿热敷,能加强疗效。

扫散法

用手指在颍部做往返的摩擦运动,称之谓扫散法。

(1)手法要领(图94):

①手势:拇指伸直呈外展位,四指并拢微屈曲。

②分解动作:拇指以挠侧面少商部为着力点自前额发际向后

至太阳作直线的往返摩擦移动,并可作少量的上下的位移。另四

指以指端为着力点依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作弧线(即耳廊上缘、耳

后至乳突这一范围内)的往返摩擦移动。

③操作时腕关节略背伸,以腕关节小幅度的左右摆动和肘关

节少量的屈伸运动来带动手部的扫散动作。通常患者取坐位,医

者面对患者站立,用一手扶住患者一侧的头部起稳固作用;另一

手在患侧颤部作扫散手法。可左右侧交替进行,每侧约30〜50

次往返摩擦移动。

④动作要平稳,避免患者头部随手法操作而造成晃动。

⑤手法要贴于头皮操作,以免牵拉头发根而疼痛。

(2)适用部位:头颗部。

(3)功效: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祛风散寒。

(4)主治:头痛、头晕、高血压、失眠等症。

(5)举例说明:

高血压:扫散法,按揉百会,推桥弓。

偏头痛:扫散法,指揉列缺。

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二指或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某一部位

或穴位,称为拿法。

拿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在临床上有三指拿(拇指与食、

中指相对用力)和五指拿(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之分。

(1)手法要领:

①一定要以诸手指罗纹面相对用力,去捏住治疗部位肌肤并

逐渐用力内收,将治疗部位的肌肤提起,做有节律的轻重交替而

又连续的提捏或揉捏动作。

②腕关节耍放松,妙巧地运用指力,诸指动作要协调柔和灵

活。

③力量要由轻到重,轻重和谐。不可以指端去扣掐。

④本法的刺激性较强,特别是在三指拿法之后,常继以揉法,

以缓减刺激。

(2)适用部位:

三指拿:主要用于颈项部、肩并等部。

五指拿:主要用于头部和四肢等。

(3)功效:疏经通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

(4)主治:颈项强痛、肌肉酸痛、头痛、鼻塞等。

(5)举例说明:

外感头痛:拿五经,拿风池,扫散法。

落枕:拿风池,按揉痉挛斜方肌,指揉列缺穴。

腹痛:拿足三里,按脾俞、胃俞,摩腹。

五指拿:用于头部时又称为拿头五经。其法如下:

患者端坐,医者站立于后侧方,一手扶其前额,另一手五指

分开,用诸指末节罗纹面为力点于头部;

要求是中指定督脉,食、无名指分别置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

拇、小指分别置干两侧足少阳胆经(称拿五经)。然后五指同时

用力,由前发际起,将头皮抓起,随即松开,重复抓、放动作,

并缓慢渐渐向后移动。当手移至后脑部时,食、中、无名、小指

要逐渐并拢,改为三指拿法,最后终于风池穴。如此可重复3〜

5遍,而且左右手可交替操作。

抖法

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

动,使患肢关节、肌肉有松动感,称为抖法。

抖法在临床上常作为辅助或结束手法,有抖上肢和抖下肢之

分。其操作如下:

1.抖上肢(图95)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医者站立于前

外侧,上身略微前倾,用双手握住患者的手腕部(并不宜握得太

紧),缓缓地将其患肢向前外侧方向抬起,约60°〜70°;然后

医者以腕力为主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并使其抖动如同波浪

样地由远端腕部逐步地传递到近端的肩部。或医者用手掌按住患

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远端的腕部,在腕部用力作连续小幅度

的上下抖动。

图9sMkHi

2.抖下肢患者取仰卧位,下肢放松。医者站立其足后方,

用双手分别握住患者后歌部,先将双下肢徐徐抬起离床面约20〜

30厘米,然后医者以臂力为主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整个下肢

产生舒松感。在做抖下肢时可配合作肢体内、外旋转的运动。对

高大重实者可两腿分开操作。

(1)手法要领:

①抖动时用力要自然,抖动幅度要小,但频率要快。一般抖

动幅度在3〜5厘米;上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200次左右;

下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100次左右。

②嘱患者一定要放松肢体,配合治疗,否则无法进行。

(2)适用部位:四肢部。

(3)功效:疏松脉络,滑利关节。

(4)主治:肩臂疼痛、腰腿疼痛等症。

(5)举例说明:

肩周炎:肩部手法,搓肩关节,抖上肢法。

合掌侧击法

以双掌相合,五指自然微分,用小鱼际梳侧和小指挠侧为着力点

去击打治疗部位,称合掌侧击法,常作为放松肌肉或结束手法。

(1)手法要领:合掌后以前臂旋转力为动力,带动小鱼际

尺侧和小指尺侧去击打治疗部位油于五指自然微分,在作击打法

时因指与指间的碰撞,还会发生有节奏的响声。

(2)适用部位:腰背部、四肢部。

(3)功效:舒通筋络,消除疲劳。

(4)主治:腰背肌肉痉挛疼痛,风湿痹痛。

(5)举例说明:

腰背痛:在推拿治疗后,常可选用本法在全背作自上而下的

击打,使痉挛肌肉得以缓解。

啄法

五指自然微屈、分开呈休息位状,以腕关节的屈伸为动力,以诸

指指端为着力点,作轻快而有节律地击打治疗部位,如鸡啄米状,

称为啄法(图96)。本法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操作,但以双手操

作为多。

(1)手法要领:

①腕、指均需放松,以腕力为主。

②手法要轻快灵活,有节律性,双手配合自如。

(2)适用部位:头部。

(3)功效:安神醒脑,疏通气血。

(4)主治: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

(5)举例说明:

头痛、失眠:拿五经、扫散法,按揉列缺、神门诸穴后,常

可辅以头部啄法(由前向后、由头顶部向两侧全方位地轻啄)。

拍法

用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然后以虚掌作节

律地拍击治疗部位,称为拍法(图97)。

(1)手法要领:

①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

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

②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

③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

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2)适用部位:肩背、腰能、股外侧、小腿外侧诸部。

(3)功效: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4)主治:风湿酸痛,重着麻木、肌肉痉挛等症。

(5)举例说明:

腰背部风湿酸痛:按揉委中、局部推拿后,在腰背部可涂上

少量冬青油,而后作自上而下的拍法,直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弹拨法

用拇指深按于治疗部位,做如弹拨琴弦样的往返拨动,称为弹拨

法(图98)。

本法有广泛的适应性,若能掌握得好,可用于肢体一切的痛

症。

(1)手法要领:

①拇指深按程度依病变组织而定,一般要深按至所需治疗的

肌肉、肌腱或韧带组织,待出现有酸胀、疼痛的指感后,再作与

上述组织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拨动。若单手拇指指力不足时,可以

双手拇指重叠进行弹拨。

②本法国对深部组织刺激较强,所以在使用本法后局部应加

以轻快的揉摩手法,以缓解疼痛反应。

(2)适用部位:四肢、颈项、腰背诸部。

(3)功效:解痉止痛,松解粘连。

(4)主治:慢性软组织损伤及痛症,关节屈伸不利等症。

(5)举例说明:

落枕:可在压痛点处施以弹拨法,并辅以颈部屈伸、旋转,

侧屈等被动运动。

网球肘:除局部手法治疗后,可在压痛点肌腱处施以弹拨法。

摇法

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摇关节的近端肢体(有时起固定肢体的作

用);另一手握住关节的远端肢体,作缓和的环转运动,使关节

产生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称为摇法。

摇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属被动活动类,用来防治各部关

节酸痛或运动功能障碍等症。

由于摇法可广泛地用于脊柱及四肢诸关节,为要提高手法的

正确性,避免医源性创伤(被动活动)的发生,有必要将摇法的

总要领先重申一次:

首先,摇法的方向和幅度一定要在生理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或者,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而且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强。

其次,用力要柔而稳;速度要缓而匀。动作要因势利导。现

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要求,分别将摇法操作分述如下(图99):

图99摘法

••陶为节摇法b.颈J更鄱根法c.用关节抒法

&作关节摇法c.踝关节格法

1.颈项部摇法患者取坐位,颈项部放松,医者站立于患者

的后外侧面;用一手扶其头顶部,另一手托住下颌部,双手协调

以相反方向缓缓地使头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3〜5

次即可。

常用于落枕,颈椎病,颈项部软组织劳损,颈项强痛、活动

不利等症。

2.肩关节摇法本法有三种不同的常见操作,从安全角度出

发,现介绍托肘摇肩法供学习。

患者取坐位,肩部放松,患侧肘关节屈曲。医者站立于其侧

方,半蹲位,上身略前俯。用一手扶住其肩关节上部,另一手托

起患肢肘部(使患者手臂搭在医者的前臂上),然后缓缓地作顺

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肩关节摇动。

常用于肩关节周围炎、肩部伤筋、肩部骨折后遗症等病症。

3.肘关节摇法患者取坐位,患肘关节半屈曲位。医者一手

托住患肘关节后部,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使肘关节作顺时针

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

常用于网球肘、肘部骨折后遗症等病症。

4.摇腕关节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站立于患侧。一

手握住患肢腕关节近端,另一手握住其掌部,使腕关节作顺时针

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

常用于腕部软组织损伤,腕部骨折后遗症等病症。

5.摇掌指关节法患者体位同前。医者一手握住患侧掌部,

另一手握住患侧手指,使掌指关节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

摇动。

常用于指部腱鞘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6.摇腰法患者取坐位,腰部放松。医者坐于其后,用一手

按住其侧腰部(拇指与四指分开,拇指按住腰间,其余四指按

放于腰侧季肋部),另一手扶住对侧肩部,两手协调用力,将腰

部缓缓摇晃。

另一种摇腰法可嘱患者取俯卧位,下肢伸直放松。医者用一

手掌按住腰部;另一手以前臂托于双下肢股前远端,并用力将下

肢抬起,然后作过伸位的腰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

此法对医者的体力要求较高,而且仅限于腰部运动障碍恢复期应

用。一般以坐位摇腰法即可。

常用于腰部酸痛、板滞、活动不利等病症。

7.摇骸关节法患者取仰位,下肢自然放松。

医者站立于患侧,用一手扶住其膝前;另一手托起足跟(或

握住踝关节),先将患肢屈髓、屈膝,达90°左右后双手协同作

髓关节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

另一种摇髓关节法,可嘱患者取俯卧位,下肢自然放松。医

者站立于患侧,用一手按住臀部;另一手置于患肢股前远端,并

用力将下肢抬起,然后作过伸位的髓关节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

向的摇动。

常用于腰腿痛、髓关节活动不利等病症。

8.摇踝关节法患者取仰卧,下肢自然伸直。

医者站立于足端,用一手托起足跟以固定;另一手握住其足

趾部,双手配合作踝关节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

常用踝关节损伤性疼痛,踝关节骨折后遗症等病症。

背法

将患者反背起,双足离地,使腰部脊椎得以牵伸,称为背法,亦

称为“反背法”(图100)。

手法要领:

医者与患者背靠背站立。医者双足分开与肩等宽站稳,用双

肘去勾套住患者的肘窝部,两臂用力紧紧勾住患者的双臂,然后

屈膝、弯腰、挺臀,将患者反背起来,使其双脚离地悬空。此时

患者头应后仰,贴靠于医者背部,除双臂勾紧外,应全身放松,

服从医者的操作。先利用患者自身重量,使腰段脊椎得以牵伸;

然后医者可通过身体的左右晃动或臀部挺起等动作使错位的小

关节得以纠正。

本法能缓解腰肌痉挛,整复腰间小关节错位。常用于腰椎后

关节功能紊乱、急性腰肌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症。

滚法

滚法是“滚法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具有体表接触面积大、刺

激力量强而且又十分柔和的特征。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系统和周围

神经系统疾病。

滚法对自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不想写入本书,但因为

在疾病的治疗上往往又少不了此法,所以尽可能作一简明叙述。

整个手法动作是由两部份协调来共同完成:一是由前臂的旋转;

二是由腕关节的屈伸而组成的复合式手技动作。其受力部位以小

鱼际肌至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

(1)手法要领:

①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这二者动作一定要协调。即前臂旋

前时,腕关节一定要伸展,以小鱼际肌为着力部位。反之在前臂

旋后时,腕关节一定要屈曲,以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为着力部

位。如此在体表部位上产生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图101)。其

滚动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②躯体要正直。不要弯腰屈背,不得晃动身体。

③肩关节自然下垂,上臂与胸壁保持5〜10厘米距离,上臂

千万不要摆动。

④腕关节要放松,屈伸幅度要大,约120。(屈腕约80°,

伸腕约40°)o

⑤滚法突出是一“滚”字。忌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跳动、

顶压、及手背撞击体表治疗部位。

③请手指均需放松,任其自然,不要有意分开,也不要有意

握紧。

图101搐

(2)适用部位: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及四肢等肌肉较

丰厚的部位。

(3)功效: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

(4)主治:风湿酸痛、肌肤麻木、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

碍等症e

(5)举例说明:

下腰痛:以能棘肌为主的滚法治疗。

肩周炎:以三角肌为重点施用滚法,并辅以各项关节的被动

运动。

坐骨神经痛:沿膀胱经自臀、股后、胭、小腿后侧用滚法而

下至足跟、足背,并辅以经穴的按压和被动运动。

成人推拿治疗

头痛

【概述】

头痛是患者主诉的自觉症状之一,有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头

痛的发生,其病因也十分复杂,因此我们必须对头痛十分重视,

分别轻重缓急,以免误诊误治。

推拿对颅内疾病如:脑脓肿,脑肿瘤,脑血管意外急性发作

期,脑挫裂伤,颅脑内血肿急性期等不宜作治疗。然而对血管性

头痛(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感冒头痛等治病效果较为显著。

现重点介绍偏头痛。

偏头痛偏头痛是指偏侧头部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其特

占有二.

第一是突然发作性偏侧头部剧痛。

第二其头痛可以自动或治疗后缓解而不留后遗症。

第三惯于复发并伴有无痛间歇期。

现已证明,偏头痛的发作是和颅内外血管收缩和舒张有关。

因为血管的变化,是双相性的,开始主要是颅内血管收缩,此期

出现临床的前驱症状,其后主要是颅外血管的舒张,此期出现临

床上的搏动性偏侧头部剧痛。

偏头痛与内分泌有较密切的关系,发作常始自青春期,多在

更年期后逐渐减轻或停止发作。多数育龄期妇女在妊娠三个月后

偏头痛消失,直止分娩后再复发。偏头痛也可因环境变化,外界

刺激,躯体疲劳,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足等因素而诱发。

【临床表现】

I.前驱症状在头痛发作前,约半小时或10多分钟内出现的

一系列症状。最常见的前驱症状是视觉障碍一一闪辉性暗点(如

火花、光环、彩环、发光体等)、偏盲、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

射消失。除视觉障碍外还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语言障碍、手

指及口唇麻木感,眩晕,面色苍白,多尿等症状。

2.头痛突发性一侧前额部或头顶部疼痛,一般先从前额部

开始向眼窝部、头顶部蔓延,眼球后部也可伴有剧烈疼痛;强度

逐渐增加,并扩展至一侧头部,以搏动性疼痛为主。患者有恶心、

呕吐、颜面潮红、畏光、流泪等症状可持续2〜3小时,甚至1〜

2H,由头痛高峰期逐渐减退,移至睡眠期,或疼痛后期。

典型偏头痛往往在青春期发病。有些有家族史。

间歇期不定,由每日数次至数月一次不等。

【诊断和鉴别】

对典型偏头痛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多在青春期发病,突发

性偏侧头部剧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对麦角胺咖啡

因治疗有显效,即可诊断。

应与以下头痛相鉴别。如高血压头痛多为全头痛、间歇性钝

痛,而剧烈的头痛较少见。清晨出现头痛是一特征。颍动脉炎见

于老年人,有剧烈头痛,全身情况较差。起初病时为搏动性痛,

随病程进展转为持续性痛。另一特点是平卧位时头痛加剧,尤其

当头低位时更为强烈,当压迫颈总动脉时头痛能缓解。还应与颅

内占位性病变、癫痫性头痛、脑血管畸形等相鉴别。

可利用现代科学检查手段,如头颅平片、脑彩超、脑电图、

脑CT等以资鉴别。

【治疗】

1.常用手法拿法、揉法、抹法、扫散法。

2.常用穴位及部位印堂、睛明、阳白、太阳、百会、

风池、合谷、涌泉,及头侧部足少阳胆经部位。

3.操作方法(1)基本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

医生先选用指揉法自风池穴起沿颈项部夹肌而下至颈根,如此上

下往返3〜5分钟;拿风池穴,拿颈项夹肌3〜5遍。用手指按揉

印堂、睛明、阳白、太阳、百会、率谷等穴各20〜30次。抹前

额、上下眼眶,3〜5次。

指揉合谷30〜50次。用扫散法在头侧部足少阳胆经循行路

线自前上向后下方操作30〜50次。

患者取坐位于床边,以五指拿法(拿五经)自前发际起经头

顶、后脑部改为三指法、拿风池;如此往返3〜5遍。最后按揉

两侧涌泉穴结束治疗。

(2)辨证治疗:对有面色潮红、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可

加指揉内关、丰隆、胃俞等穴。对视觉障碍明显者,可加强抹上

下眼眶、指揉眼周穴位、指揉光明穴。

【自我保健】

1.抹额(图102)两手食指屈曲成弓状,以近节指间关节槎

侧面为力点在前额的中部向两侧抹至太阳穴。可作上下往返的移

动,约20〜30次。

2.按揉风池(图103)用两手拇指罗纹面紧按两侧风池穴,

3.梳头法以双手十指为梳,自前发际起向后梳至枕部,左

右交替约30〜50次。

4.按揉涌泉用左手按揉右侧涌泉穴,用右手按揉左侧涌泉

穴各50〜100次。

【注意事项】

避免不良外界刺激和精神紧张。

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饮食要有节制。

肌紧张性头痛(肌收缩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

以青壮年多见,尤其是女性。

引起肌紧张性头痛的原发病有:颈椎病、视觉疲劳、头部外

伤等。

肌紧张性头痛常常发生于后枕部。有时在颍部一侧或两侧,

呈压迫感、沉重感,患者常自述头部有“紧箍”感。后颈部、肩

部肌肉有压痛点。有时可以触到一个或多个硬结,称外痛性结节。

有这种硬结说明颈肌处于紧张收缩状态。

推拿治疗:以指揉痛性结节、压痛点或弹拨紧张的肌肉为主,

辅以五指拿法和扫散法。

感冒头痛是感冒后伴发症状之一。

推拿治疗先按揉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再指揉肺俞、大椎;拿

肩并、风池、曲池、合谷,以酸胀为度;拍击上背部膀胱经;而

后再五指拿法和扫散法。

高血压

【概述】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

病。临床上一般认为,在安静休息时,经血压测量,其收缩压(即

高压)持续高于18.7kPa(140mmHg).舒张压(即低压)持续超

过12kPa(90mmHg)则为高血压。判定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

要依据。收缩压其标准可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可用本人的年龄加

90mmHg求之,而舒张压的正常标准则不随年龄而变异。

临床上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和继发性

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两种。其中以原发性高血压占绝大多

数。原发性高血压多因精神过度紧张,或某些强烈的、反复的、

长期的刺激,以致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机能功能发生紊乱,失去了

对皮质下血管调节中枢(血管舒张、收缩)的正常调节作用,在

血管调节中枢形成固定兴奋灶,以交感神经中枢兴奋占优势,从

而导致广泛的小动脉痉挛,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由于

广泛的细小动脉痉挛,又可引起内脏缺血,尤其是在肾脏缺血时,

又引起了一系列的代谢变化,从而加速了小动脉的硬化,血压进

一步恒定性增高。由此可见高血压病除动脉血压升高的特征外,

还伴有血管、心、脑、肾、眼等多器官的病变。

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肥胖者、脑力劳动者和城市居民

的发病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临床表现】

1.血压动脉血压持续高于18.7kPa/12kPa

(140mmHg/90mmHg)。

2.常见症状头痛(以清晨、白天为多见;部位以两颗部、

枕部、前额部多见)、头晕、眼花、头胀、心悸、健忘、失眠、

烦躁等症。

若在高血压病程中症状突然加剧,血压急剧升高,并且出现

剧烈头痛,视力模糊,心律加快、心悸、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症状,

称为“高血压危象”。有时血压急剧升高,还可致脑部循环障碍,

见头部剧痛、呕吐、颈项强直、呼吸困难,随后出现意识模糊,

甚至昏迷等症状,称为“高血压脑病”。这类患者经抢救虽能脱

离危险,但往往会遗留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状。

【诊断和鉴别】

1.血压测定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所制定(成人标准)

即:正常血压;收缩压W18.7kPa、舒张压W12.okPa;

高血压:收缩压三21.3kPa和/或舒张压N12.7kPa;

临界性高血压:收缩压18.8-21.2kPa和/或舒张压12.1-

12.6kPa0

2.体检体检时可发现左心室扩大,第二心音亢进,眼底检

查可发现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出血、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3.实验室检查尿检中见蛋白尿、红细胞和管型。

血检中可见胆固醇、甘油三脂、6脂蛋白、血糖、肌酎和尿

素氮增高。

另外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均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在鉴别诊断方面主要与症状性高血压相鉴别。

L慢性肾小球肾炎有肾病史,常伴有贫血、水肿,且具有

特征性肾病面容,多数有肾功能不全。

2.妊娠中毒症妊娠中毒症一般在妊娠晚期出现高血压,且

逐渐增高,并伴有水肿和蛋白尿。

【治疗】

推拿疗法适用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第I、n期的高血压患者;

急进型和第皿期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高血压危象者,则不列为推

拿治疗适应证。

1.治疗原则平肝潜阳,安神降浊。

2.常用穴位及部位百会、印堂、风池、桥弓、率谷、曲池、

丰隆、太冲、涌泉诸穴,及少腹、腰骰部。

3.常用手法按法、揉法、抹法、拿法、扫散法、擦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操作:患者取坐位,医生位一侧站立,用拇指罗

纹面施直推法推桥弓(桥弓位于颈侧部相当于胸锁乳突肌部位,

为推拿特有的穴名)(图104),约20〜30次;然后再以同样方

法和次数去推另一侧桥弓穴。接着在前额部治疗,先以双手拇指

罗纹面从印堂穴直上至前发际作交替地向上抹法约5〜10次;再

从印堂沿眉弓至两侧太阳施以抹法5〜10次;再在前额作由中线

向两侧颍部和颗部向中线方向的横向往返抹动5〜10次。用指端

按揉印堂、睛明、头维、太阳诸穴。在头顶部用五指拿法,至后

枕部改为三指拿法,拿风池、拿颈项部两侧夹肌而至大椎两侧,

如此左右手重复操作各3〜5遍。在头颗侧部施扫散法各约半分

钟至1分钟。最后以按揉百会、率谷、曲他各50次。这是重点

治疗部分。

继而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坐于患者右侧以指揉法施于命门、

肾俞各1分钟;然后在腰舐部再施以擦法(横向)以热力度;最

后直擦足底涌泉穴,以热为度。

(2)辨证治疗:

有心悸失眠者:加指揉内关、神门、心俞、三阴交诸穴等1

分钟。

有气短、精神呆滞者:加摩少腹,指揉气海、关元约5〜10

分钟。

【自我保健】

患者可按以下介绍的“自我推拿降压保健操”,每日重复做

2〜3次,每次,每一节动作均自己默念以4个8拍完成,可以

起到防治高血压病的作用。

1.预备静坐闭目,排除杂念,呼吸均匀自如。

2.动作

(1)明目:两食指指端罗纹面分别按放在左右攒竹穴,两

拇指指端罗纹面分别按放在左右太阳穴。

然后,双手指同时做环状揉动。

(2)平肝:两手中指重叠以指端罗纹面按放在百会穴,两

拇指指端罗纹面分别按放在左右率谷穴。

然后,双手指同时做环状揉动。

(3)止眩:两手中指指端罗纹面分别按放在左右风池穴,

两食指指端罗纹面分别按放在天柱穴。然后,双手指同时做环状

揉动。

(4)醒脑:以双手十指为梳,自前发际起向后梳至枕部,

左右手交替进行。

(5)降压:先将右手大鱼际按放在左侧桥弓穴上端,然后

轻缓向前下方抹至锁骨上窝部;再将左手大鱼际接放在右侧桥弓

穴上端,作轻缓向前下方抹至锁骨上窝部。此法只能做由后上向

前下方向的运动。手法力量宜轻宜缓切莫大力!

(6)清热:先将右手拇指指端罗纹面按放在左侧曲池穴,

在该穴做指揉法;再将左手拇指指端罗纹面接放在右侧曲池穴,

在该穴做指揉法。

(7)补心:先将右手拇指指端罗纹面接放在左侧内关穴,

在该穴做指揉法;再将左手拇指指端罗纹面按放在右侧内关穴,

在该穴做指揉法。

(8)调气:先两肘微屈,双手腕自然下垂,两上肢缓缓上

举至手与眼相平,同时吸气;当手与眼相平后,再慢慢放下,同

时呼气。

【注意事项】

1.要节制饮食,要少盐甚至无盐;忌食动物内脏、动物油脂,

要戒烟戒酒。

2.生活要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不能过度疲劳,保持大便

通畅。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胃痛

【概述】

胃痛,俗称“心口痛”,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疾

病,也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最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或十

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

急性胃炎多因化学、物理、微生物感染及细菌毒素等因素刺

激,使胃表面细胞损害而造成的非特异性胃粘膜炎症。

慢性胃炎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年龄越大,发病率

越高。多由急性胃炎迁延不愈而来。其实质是,胃粘膜遭受反复

损害后,引起了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改变。

溃疡病可分为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有各种

因素,其中胃酸、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基本因素。溃疡

进一步发展时,可累及肌层或浆膜,引起胃穿孔。当胃部血管受

到溃疡侵蚀时,可导致大出血。胃溃疡好发于胃小弯,十二指肠

溃疡好发于球部。

胃神经官能症与精神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当丘脑与中

枢神经的正常活动受精神过度紧张或精神创伤干扰,以致不能有

效地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引起胃分泌和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急性胃炎:起病急,常因摄入对胃有不良刺激的药物或饮食

等引起。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可伴有腹泻。

慢性胃炎:起病缓慢,持续性上腹部隐痛、胀痛,食欲减退,

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不适。胃窦部胃炎者,可伴剑突下烧灼感,

或反复出现消化道出血(黑便为主),但多可自动停止。

溃疡病:上腹部疼痛具有节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

时至2小时发作;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后3至4小时发作,

进食后疼痛可减轻或完全消失。胃溃疡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偏

左;而十二指肠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偏右。其疼痛性质可为隐痛、

胀痛、钝痛、灼痛,或剧痛。常伴有暧气、反酸、饥饿感、恶心、

呕吐等其他消化道症状。若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可出现呕血、

黑便;若并发穿孔时,上腹剧痛、板状腹、休克。

胃神经官能症:以上腹部疼痛不适,伴反酸,剑突下烧灼感,

食后饱胀消化不良等胃部症状。常伴有神经性呕吐,特点是进食

后呕吐,呕吐后即可进食。

神经性暖气,特点是持续性暧气,且带有感情色彩,多在有

人场合发作。神经性厌食,多为青年女性,以追求体态美而盲目

节食而致的一种病态现象。同时还伴有健忘、多梦、失眠、倦怠、

忧虑、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心悸、胸闷、烦躁易怒等神经官能

症状。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不调,男性患者可见性功能减退、造

精等症。

【诊断和鉴别】

急性胃炎:上腹部和脐周轻度压痛,听诊肠鸣音亢进。血液

中白细胞数轻度增高,再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即可成立。在

鉴别诊断中需与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压痛、反跳痛,

血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增加)、急性胆囊炎(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

且向右侧肩背部放射;若有结石,可为阵发性绞痛,每在进食过

量脂肪性食物而诱发。右上腹腹肌紧张,深吸气时胆囊有明显触

痛,血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升高)相鉴别。

慢性胃炎: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能判断胃

炎的所在部位及其性质。同样利用胃、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检查

可与溃疡病等消化道疾病相鉴别。

溃疡病:胃溃疡多在上腹偏左有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在上

腹偏右有压痛。出血者,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胃肠X线钢餐检

查对溃疡病具有确诊价值。

胃、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检查,是诊断溃疡病最可靠的方法。

胃神经官能症:要结合病史,密切随访,经较长时间的观察

和各种临床检查,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方可对本病作

出诊断。

【治疗】

推拿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小面积浅表性溃疡

的医治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当您在外出旅游或公务活动时,

身边又无药物的情况下,胃痛突然发作,推拿是一种良好的止痛

方法。

1.常用手法按法、点法、揉法、拿法、摩法、擦法、搓法

等。

2.常用穴位及部位中院、梁门、脾俞、胃俞、内关、足三

里,少腹部。

3.操作方法

(1)基本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于右侧,在上腹胃

皖部先以轻摩法1〜2分钟;再取鱼际揉法15分钟左右;并可配

合中院、梁门穴指揉法。若是胃溃疡,揉法重点应在上腹偏左;

十二指肠溃疡,揉法重点应在上腹偏右。病程较长或体质虚弱者

可加揉摩少腹5分钟左右,最后以双手拇指沿肋弓向两侧分推

3〜5次结束。腹部操作后可指揉足三里、内关、内庭诸穴,每

穴各30〜50次。

患者可改俯卧位或坐位,对背俞穴,特别是脾俞、胃俞穴作

按揉,每穴1〜2分钟。脾俞、胃俞穴处亦可用小鱼际擦法,以

热力度。最后以拿肩井,搓背部结束治疗。

(2)辨证治疗:对胃痛症状明显者,应更改操作程序,可

先用点穴止痛法。其一是在肢体的远端内关、内庭、足三里诸穴

用点法或按法以缓解其痛。第二是在背部华陀夹脊穴、脾俞、胃

俞或附近部位压痛点用点法或按法以缓解其痛。待胃痛缓解后再

作腹部治疗。

对胃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加头部操作,以前额部及百会、四神

聪按揉为主。

【自我保健】

1.和胃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放置于上腹

部以中皖穴(腹部正中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为中心作顺时针方

向的揉摩动作10分钟,以上腹和顺、舒适、微温为佳。

2.健胃患者取坐位,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足三里穴2〜3分

钟。以左手拇指指端罗纹面按揉右侧内关穴2〜3分钟,再以布

手拇指指端罗纹面按揉左侧内关穴2〜3分钟。均以酸胀得气感

为佳。

【注意事项】

1.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期的病人,应暂缓推拿治疗。

2.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过度疲劳。

3.对胃粘膜有刺激的烈酒、浓茶、咖啡、辛辣食品要禁忌并

戒烟。

4.对可诱发、加重或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如激素、阿斯匹林

等)应忌用或慎用。

5.对胃神经官能症患者要以精神治疗为主,解除思想顾虑,

提高治疗信心,增强体质训练。

胃下垂

【概述】

胃下垂是指胃的正常位置下降而言。本病多由腹部肌张力的

低下或腹壁脂肪层缺乏,或横隔位置下降,或隔肌缺乏悬吊力量,

或由胃及其邻近脏器的关联韧带缺乏悬吊力量,而致胃小弯弧线

最低点下降至骼崎连线以下,或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的一种疾

患。平常身体瘦弱、胸廓狭长无力型身材的人,以及体质素肥骤

瘦和多产妇女,易罹本病。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脾胃为后

天之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主肌肉,脾虚则运化失常,中气

升举无力而发生下坠。

【临床表现】

消瘦、乏力,胃纳减少,胸腹部胀问不舒,食后更甚,在进

食后自觉胃部有坠感和肠鸣音。可见有呕吐、暖气或腹泻,便秘

或交替性便秘、腹泻,便形通常为肩而短。同时可伴有眩晕、心

悸、失眠、直立性低血压等症。或伴有肾、子宫等内脏下垂并发

症。

【诊断和鉴别】

外观瘦长无力体型:上腹部平坦,甚至凹陷,下腹部膨隆,

腹部肌肉松弛,肌力降低;上腹部可扪及强烈的主动脉搏动,下

腹部常有振水音。

X线胃肠钢餐检查是本病主要诊断依据。胃呈无力型,胃小

弯弧线最低点在骼峪连线以下;十二指肠球部受胃下垂牵拉向左

偏移。

通过X线胃肠领餐检查即能与其他胃疾相鉴别。

【治疗】

对本病若能坚持推拿治疗,并辅以积极地功能锻炼,康复还

是有希望的。

1.常用手法揉法、摩法、按法、托法、插法、拿法等。

2.常用穴位及部位中皖、气海、关元、少腹、足三里、脾

俞、胃俞等,及腹部。

3.操作方法

(1)基本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于患者右侧,先以

揉摩法施于中院3〜5分钟后逐渐下降至气海、关元穴,并重点

按揉此M穴约10分钟;而后以手掌置于少腹部,四指并拢,拇

指分开,取小鱼际和小指掌面为着力部位造成一个弧面托在胃底

部,做向上托起的揉动,谓之托法(图105)。此法施用时可随

患者呼吸时腹部上下起伏而用力,当托住胃底部后再缓缓向中

腹、上腹移动,如此反复约3〜5分钟。

患者改取俯卧位,医生仍坐原位,以食、中二指罗纹面为力

点分别置于背部膀胱经,作自上而下往返施双指按揉膀胱经3〜

5次,并重点按揉脾俞、胃俞1〜2分钊%

患者再改取坐位,将左臂向后曲肘放于下腰部,自然放松。

医生立于左侧,用左手掌心顶患者的左侧肩前部位;右手四指并

拢以指端为力点,在肩胛骨内下角(相当UBS、隔关穴)向外上

方插入后胛骨与肋骨之间约2〜3寸;双手呈会合之势,持续1〜

2分钟,谓之插法(图106)。做此法时患者往往会有胃上提的感

觉。如此可做2〜3次。用同样方法可做右侧插法。

图106插法

(2)辨证治疗:对消瘦、乏力、胃纳不佳者,可加强中院

穴按揉法,加背部捏脊法。

对眩晕、失眠者,加头部推拿,按揉内关、神门穴。

对伴内脏下垂者加强气海、关元穴按揉和少腹部托法。

【自我保健】

L托揉少腹双掌重叠置于少腹,以托法的要求缓慢揉动上

移,3〜5分钟,每日2〜3次。

2.提拿全腹双手交替对全腹部皮肤、皮下组织进行提拿

20〜30次。

3.腹肌锻炼运动量逐渐增加,以增强腹肌力量。

(1)仰卧抬腿: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交替抬高做2〜4

个8拍。

(2)收腹抬腿: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同时抬高并收腹,

做2〜4个8拍。

(3)仰卧踏车:患者仰卧,双下肢抬高,做交替“踏自行

车”动作,2〜4个8拍。

(4)仰卧起坐:患者仰卧,双手抱头坐起,做2〜4个8拍。

(5)肩背倒立:患者仰卧,双手撑腰,逐渐抬腿,双腿并

拢向上伸,使身体倒置,以肩、背、头为力点使整个身体倒立。

本法为内脏下垂锻炼的好方法。但难度较大,可依墙壁或他人保

护下进行,要量力而行。

【注意事项】

1.宜食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并

可服食一定量的脂肪。

2.加强腹肌锻炼,持之以恒。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对胃下垂严重者可辅以胃托帮助。

感冒

【概述】

感冒俗称“伤风”,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

本病的发病率高,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见。有

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之分。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风邪外袭,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因

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当表邪外袭必先犯肺,根据其病

情表现,有风寒与风热之分。

【临床表现】

1.风寒型感冒头痛发热,无汗,怕冷,四肢酸痛乏力,鼻

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而紧。

2.风热型感冒发热,头胀痛,少汗,口干,怕冷轻,咽喉

痛,鼻流脓涕,咳吐黄痰,便秘,小便黄赤,舌苔薄黄,脉浮而

数。

3.当继发上呼吸道感染可有咳嗽当继发支气管炎,肺部感

染,可出现咳嗽,胸痛,肺部听诊有啰音,血液白细胞总数和中

性粒细胞数增高;亦可并发中耳炎、鼻窦炎等。

【诊断和鉴别】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

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缓,症状较轻,发热不高,无明显并发

症和继发感染。而流行性感冒有流行病史,病情蔓延迅速,症状

较重,常伴有呼吸道继发感染。

要注重与其他流行病或传染病的鉴别。

【治疗】

普通感冒在患病后3〜7天可自行恢复。推拿治疗旨在减轻

症状,缩短自然恢复期和减少其他部位继发感染。

1.治疗原则发散解表。

2.常用穴位及部位印堂、太阳、迎香、风池、曲池、合谷、

肩井、肺俞等穴,及头额、颍部膀胱经背俞穴。

3.常用手法揉法、按法、拿法、抹法、扫散法、擦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操作: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患者前侧;用大鱼

际揉法于整个前额部,上下左右约3〜5分钟;接着用分法、合

法施于前额(图107),抹眼眶上下缘各5〜10次;再以双手拇

指罗纹面按揉左右太阳穴、迎香穴各30〜50次。

85i(n前瓶分合法

继上体位在头颗部用扫散法治疗,左右各30〜50次;而后

从前发际开始向后,用五指拿法,左右交替5〜10次;至风他穴

重点施以拿法,以酸痛得气感为佳,并从风池穴缓慢向下移动拿

颈项两侧夹肌直至颈根部,如此上下往返重复5〜10次;接着拿

双侧合谷穴或按揉合谷30〜50次。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其体侧,医生用小鱼际擦法施于背部

膀胱经以热为度。最后医生立于其后拿肩井,结束治疗。

(2)辨证治疗:如伴有头痛,加百会按揉;咽喉痛,加按

揉天突、鱼际;发热,加接揉曲池;伴有消化道症状者,加按揉

中脱、足三里。

【自我保健】

1.搓鼻(图108)每天坚持用食指挠侧或指端上下搓擦鼻根

至鼻翼两侧,2〜3分钟,或以热力度。

2.揉太阳(图109)、迎香穴用双手中指或拇指指端分别按

揉两侧太阳穴、迎香穴各1〜2分钟。

图109揉大阳

3.抹前额及眼眶(图110)用双手食指(略屈曲)挠侧分

别在前额及上下眼眶作抹法约2〜3分钟。

图110抹前甯及眼胆

4.按揉风池穴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左右风池穴约1

分钟。

5.冷水洗脸坚持每天早、晚用冷水洗脸1次。

以上保健既可用于普通感冒;又能起预防感冒的作用。特别

【注意事项】

L在感冒流行期应避免去公共场所,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一旦患病后要及时治疗,注意休息,多饮开水。

3.若伴有继发感染时,应配合有效抗生素正确使用。

慢性支气管炎

【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壁呈慢性炎症改变的一种疾病。

究其病因,可由急性支气管炎转化而成。也可因长期吸烟、

大气污染等物理。化学刺激所致;过敏及气候变化亦常导致本病

的复发。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壁腺体组织增生,使支气管粘液分

泌增多,引流不畅;病理进展缓慢,常可有急性发作。在临床表

现方面以慢性持续咳嗽、咳痰为特征。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病程较长,多有反复发作倾向,

在秋末冬初,气候寒冷时是疾病的好发季节。

2.以咳嗽、咳痰为特征,重症者多伴有气急。咳嗽以清晨及

睡前明显加重;咳痰以白色粘液性痰为主,痰量多,当伴有感染

时痰液可呈粘稠脓性,偶尔可带血丝。

3.如久病不愈,可并发为阻塞性肺气肿与慢性肺源性心脏

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哮鸣、紫纣等症。

4.早期多无异常体征,病程稍长后可在背下部听到干、湿啰

音,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肺纹理增粗利紊乱。伴有肺气肿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