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高考答题模式类析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01第二种模式:分析全诗情感型
02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03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04第五种模式:分析人物形象型05第六种模式:对比鉴赏型06一、分析意境型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的意象(7类)(1)送别类:杨柳、长亭、寒蝉、酒、驿站、行舟、金樽、斑马(离群之
马)、落日、千里雁、九秋蓬等(2)愁苦类:梧桐、芭蕉、苦雨、猿啼、杜鹃、草木、流水、夕阳等(3)思乡:山水、明月、鸿雁、芳草、杜鹃、鲤鱼、捣衣、长江黄河等(4)抒怀:梅花菊花松柏的高洁坚贞,竹子正直、坚定顽强;孤舟、栏杆
、浮云(游子、小人、不关心的事)、冰雪;粟离(5)爱情:红豆、莲、连理枝、蝴蝶、鸳鸯、比翼鸟、杜鹃(6)边塞、战争:紫台、青海头、青冢、羌笛、投笔、长城、山河、吴
钩、折戟、号角、关山(7)闲适:(或恬淡心情或隐居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方法分析意境型分析意境型7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答题套路: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通过()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境种类与意境词语81.意境种类:(氛围特点)宏阔壮丽——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和平静穆—恬静、优美、空寂、缠绵、静谧、幽清、婉转、朦胧、明净
热烈欢快——绚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瑰丽清冷苍凉——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意境种类与意境词语92、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概括时用二个词四个字,例如: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宏伟壮阔、悠远苍茫、
雄奇瑰丽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清新飘逸、幽静深寂、安宁和谐、恬静自然、恬淡闲适,平和冲淡热烈欢快、繁华热闹、高亢明亮、慷慨激昂、雄健高昂、清新明丽、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温馨祥和、华美艳丽(两个字词语可组合)肃杀凄凉、沉郁忧愁、萧瑟凄清、萧条惨淡、孤寂清冷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试一试分析意境型10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试一试分析意境型11二、分析全诗情感依内容定情感131、山水田园诗
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向往之情,有厌恶官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有追求自由闲适的情感。2、咏物诗
表面写物,实则寄寓作者的情怀或追求,采用托物言志,或壮志难酬,或情操高洁,或出淤不染,或志向高远等。3、怀古诗
或感伤时事,或借古讽今,如杜牧的《赤壁》4、别离诗
表现别离情绪,或伤感祝愿或嘱托留念5、边塞诗展现边塞奇异风光,渴望建功立业6、羁旅思乡诗
羁旅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思念故土7、忧国忧民诗战乱之苦、国破家亡之恨,社会黑暗统治腐朽8、人生感慨
怀才不遇、时光易逝、仕途失意、伤春悲秋9、思妇闺情诗第二种模式分析全诗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变式1提问: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或者分析某一句某一联表现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可不答)(3)抒发什么情感。
分析全诗情感分析全诗情感
15变式2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答题套路:我认为(),原因是()(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答题示例一: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提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步骤二)表现了作者“思家”的情感。(步骤三)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题示例二: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分析全诗情感202、有表示思想感情涉及词语: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忧国忧民
同情民生疾苦眷恋故国
思乡怀亲
羁旅愁思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别恨离愁
相知相思
恋情闺怨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寄情山水
热爱自然
追求真善美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
怀才不遇
建功立业
统一山河
求贤若渴
建功报国三、分析表达技巧【知识链接】诗歌的表达技巧分类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用典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常见的感官角度有:
人以器官对事物的形、声、色、态、味等进行感知。“形”、“色”、“态”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气味”是嗅觉角度;“味道”是味觉角度;还有触觉角度。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设问、引用、借代、夸张、反复、对偶、双关、顶真等。
3、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史言志、用典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象征、以小见大、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赋、比、兴、铺陈、正侧结合、明暗结合、白描等。
4、结构技巧
统领全篇、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总分结合、开门见山、层层深入、伏笔照应、过渡铺垫、承上启下、重章叠句等。
第三种模式分析表达技巧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是怎样用这种手法及表达效果。
(3)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检测表达技巧26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抒发了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四、分析语言特色
A.炼字型、诗眼B.炼句型
C.分析语言特色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A1.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4、揭示作者传达的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比如:引起联想、想像,把……写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照应、总领……)32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A2.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B.炼句型提问方式:①你认为诗的首联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②怎样理解诗的某一句?结合全诗简要分析。③这首诗或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或快乐、伤感、有趣、喜庆等),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思路:1、结合句中的关键字、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等初步分析诗句的内涵。2、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描绘出诗句画面。3、根据诗句所处位置,分析其在全诗结构方面的作用。4、总结诗句的主旨和表达的情感。答题模板:
这句诗运用了……技巧,描绘了一幅……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问:找出诗中最能表现主题的句子,并简要赏析。
答题示例:
观
游
鱼
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答:“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它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乐。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步骤一)即景写情,运用对比,(步骤二)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道理来,同时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伤感。(步骤三)C.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慷慨悲凉等)(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题示例: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五、分析人物形象型答案步骤:(1)概括形象特点;(特点如:不慕权贵、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等)(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特征的体现;(3)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第五种模式分析人物形象型一般提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常见艺术形象(人)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乐耕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赴死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批评时政、愤世嫉俗的形象。9.爱恨情长的形象。答题示例: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释]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问: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步骤一)萤虫飞回休息,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步骤二)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步骤三)六、对比鉴赏型A.有明确提示的比较
B.无明确提示的比较第六种模式对比鉴赏型A.有明确提示的比较(一)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三)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
(一)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53解题要领:1、积累传统意象的寓意(大雁南飞——思乡、盼归)2、仔细捕捉关键词语(送、望,流尽年光)3、善于联想类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逝者如斯,不舍昼夜”)54(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
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渴望建功立业、抗金报国壮志未酬55
参考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56解题要领: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分析。3、恰当使用思想感情鉴赏术语。4、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57(三)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魏野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对比问题:这两首诗都以《寻隐者不遇》为题,意境、主题也相似,都是写寻隐者终未得遇。请从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二诗的不同之处。58参考答案:形式:贾诗为五言绝句;魏诗为七言绝句。贾诗为问答体,以答为主;魏诗为自问自答。内容:贾诗有目标可见,特意寻访,童子知其去向,“只在此山中”;魏诗中所寻者无具体行踪,“采芝何处未归来”。贾诗主要是对话,通过对话体现诗意;魏诗写景抒情都有。表现手法:贾诗寓问于答,虚实相生,含蓄简练;贾诗景略情在,情中见景。魏诗自问自答,透露出怅然若失的感情;描写以白描为主,青松、白云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591、立足诗歌本身,理解诗歌具体的内容。2、理解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并注意区分。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解题要领:60A.有明确提示的比较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