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和5G协同优化指导手册NSA(非独立组网)_第1页
4G和5G协同优化指导手册NSA(非独立组网)_第2页
4G和5G协同优化指导手册NSA(非独立组网)_第3页
4G和5G协同优化指导手册NSA(非独立组网)_第4页
4G和5G协同优化指导手册NSA(非独立组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如果最强的NR邻区,其RSRP不满足“带SN切换RSRP差值”门限,即目标NR小区RSRP-源NR小区RSRP<带SN切换RSRP差值,那么4G切换,5G小区不变。“带SN切换RSRP差值”默认配置为0,表示目标NR小区RSRP<源NR小区RSRP,4G切换,5G小区不变。带SN切换场景1,4/5G同切换带SN切换场景2,4G切换/5G不变NSA切换优化方法及参数配置切换优化主要是保证切换链流畅,尤其不能发生LTE之间的乒乓切换。1、减少锚点频繁切换次数,优化方法与4G频繁切换优化类似,主要通过RF优化、功率调整、切换参数优化等。2、对于测试路线中,切换入后很快切换出的小区,可以通过RF调整,将其从路线的服务小区调整出,减少锚点切换次数,从而减少锚点切换对NSA速率的影响。(1)4G->4G邻区核查优化4G锚点改造后,邻区与原网存在差异,需要重新核查修改制式核查项优化思路4G->4G单向邻区检查小区A配了B为邻区,但是B没有配A为邻区,判断为单向邻区。各制式系统内、系统间判断原理一样。*依据话统切换次数,次数较多切换成功率较高的进行添加邻区,次数少的可以先观察,不做处理。冗余外部小区检查网元A配了网元B的小区B1为外部小区,但是A中没有小区配B1为邻区,则B1判断为网元A的冗余外部小区。各制式系统内、系统间判断原理一样。*可直接清理冗余外部小区。外部小区参数一致性检查对网元配的所有外部小区,检查其关键参数与真实配置是否一致,关键参数包含频点、PCI、TAC。核查存在不一致的结果。各制式系统内、系统间判断原理一样。*及时执行真实值来源于配置的结果,避免现场切换收到影响。无效邻区检查网元A中小区A1配了网元B中的小区B1为邻区,A1->B1,但是在网元B的配置数据中不存在小区B1,则B1判断为A1的无效邻区。*优先处理基于配置核查出的无效邻区,对于疑似配置为导入判定位无效的先不做处理。拓扑漏配邻区检查根据地理拓扑算法先进行邻区规划(提供每个规划邻区的优先级排名),然后对规划邻区和现网已配邻区,筛选出指定名次内规划中存在但当前配置中没有的邻区为漏配邻区。各制式系统内、系统间判断原理一样。*密集城区优先添加1.5层站对打邻区,郊区优先添加2层站点,可结合优先级添加。同站邻区漏配邻区检查根据同站距离门限判断,在该门限内的小区是否配为邻区,如果没配,则判断为同站漏配邻区。各制式系统内、系统间判断原理一样。*优先添加同站邻区同频同PCI冲突混淆核查该核查项只针对LTE制式,基于L-L邻区关系,针对每个小区的所有邻区,判断是否存在多个邻区频点和PCI都相同,如果存在,则判断这些邻区存在邻区PCI混淆。*建议优先删除较远邻区,邻区都较近的情况下,需进行PCI修改,避免对切换造成影响;(2)4G->5G邻区核查优化NSA场景4G到5G的邻区涉及到频点、X2等配置,需要关联分析:制式核查项优化思路4G->5GNSA基础参数NSA开关、SCG频点、帧偏置等外部小区参数一致性核查对网元A配的所有外部小区,检查其关键参数与真实配置是否一致,关键参数包含频点、PCI、TAC,核查存在不一致的结果。*需要注意,在LTE->NR中,核查LTE侧的源小区的下行频点和NR侧邻区的SSB频点是否一致;同频同PCI混淆核查针对每个小区的所有邻区,判断是否存在多个邻区频点和PCI都相同,如果存在,则判断这些邻区存在邻区PCI混淆。*建议需要按照核查结果进行PCI修改,避免对切换造成影响;X2链路核查针对存在邻区关系的LTE-NR两两基站,区分自建立和手动建立场景,分别核查控制面和用户面主端配置和对端配置是否一致,同时核查X2链路是否满配同站邻区漏配核查根据同站距离门限判断,在该门限内的小区是否配为邻区,如果没配,则判断为同站漏配邻区。各制式系统内、系统间判断原理一样。*建议同站的邻区漏配都需要按照核查结果进行添加邻区;漏配邻区核查(基于地理拓扑)根据地理拓扑算法先进行邻区规划(提供每个规划邻区的优先级排名),然后对规划邻区和现网已配邻区,筛选出指定名次内规划中存在但当前配置中没有的邻区为漏配邻区。*在LTE->NR方向中,在【LTE-NR漏配邻区核查】结果中,可根据LTE锚点站的频点信息,筛选锚点站的邻区漏配情况;(3)4G->4G/5GX2口配置核查优化X2口对锚点优化至关重要,如果4G->5GX2口缺失,会导致SCG无法添加或者SCG变更失败。如果4G->4GX2口缺失,则站间切换只能进行S1切换,而S1切换不支持带SCG的切换,则需要在切换后重新触发SCG添加流程,可能会出现几秒钟的SCG缺失。制式核查项优化思路4G->4G/5GX2口配置核查优化4/5G共网管核查推荐4/5G共网管部署,可通过X2自建立功能直接自动配置。4/5GX2自建立功能部署核查确保正确且完整按照4/5GX2自建立功能要求开启需要注意:4G->5G的X2口依赖于路测终端触发自建立,由于现网NSA终端较少,所以在精品道路等锚点优化过程中,需要经过几轮路测之后(每次路测的小区会有少量差异),4G->5G的X2口才能逐渐趋于完备。如果设备不支持自建立功能,则需要根据链路关系核查手工配置结果。4/5GX2口故障核查X2通过手工配置或自建立配置后,如果传输本身出现故障,会导致X2不可用。可以通过网管告警查询、MML在线查询、话统等排查手段来确认X2是否可用。4/5G协同优化原则随着用户需求的驱动,在未来十年的时间里,联网设备的数量将增加100倍,移动数据流量将有1000倍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5G除了要满足超高速的传输需求外,还需要应对来自于联网设备的大规模增长以及不同应用场景对网络需求不同的挑战,满足超高容量、超可靠性、随时随地可接入性等要求。从容量、传输速率、可接入性、可靠性方面等方面,5G比4G移动通信技术有了飞跃性的突破。虽然5G要到2020年才能实现商用,但现在很多国家的运营商都已经开始部署,很多科研机构和组织也都展开了相关研究。而中国移动作为5G商用的领军队伍,初始建网选择NSA组网架构,不换卡不换号快速实现5G商用。NSA网络优化最大的难题是通过“一张网”协同优化,保障4G性能无损5G性能最大化。其中45G协同优化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以下四项:1)首先是锚点策略问题,决定NSA用户驻留,影响LTE负载均衡及用户体验;2)其次是覆盖协同问题,4G&5G覆盖不一致,导致NSA用户无法使用5G;3)容量问题,4G&5G功率、容量分流策略不合理,影响4G性能/体验下降,面临携号转网压力;4)最后是3D优化问题,5G波束权值与倾角方位角组合达上万种以上,仅人工优化难以实现性能最佳。45G协同优化过程中,主要开展覆盖协同、容量协同、干扰协同、性能协同四大方面,8大专题优化,保障4G网络质量稳中有升,5G网络性能体验最优。5G较4G站点优化更复杂,天馈优化参数单波束变多波束、2D变3D,4G优化只有下倾角,功率和方位角优化300+个优化组合,5G优化参数组合涉及,波束权值、扫描周期、电子方位角、机械方位角、电子下倾角、机械下倾角、功率等增至10000+组合;接入参数承载在4G,5G接入性能与4G覆盖影响强相关,5G接入优化需要重点投入4G锚点优化;切换参数不仅包括4G站间、站内切换优化,还包括5G侧的站间、站内切换优化工作。下面我们主要从路测指标和网管中的重点指标优化为例,讲述该指标优化的原则、流程和实际案例,分析说明45G协同优化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后续NSA组网建设上量交付做好能力储备。5G图标显示NSA终端是否显示5GLOGO由网络配置和终端配置共同决定,前期为了使更多的终端显示驻留5G,采用仅看4G锚点小区上层指示配置的方式,使得大量没有NR覆盖的场景终端也显示5GLOGO,造成了假5G现象。所有锚点小区均打开上层指示开关终端配置采用最宽松的configD,LTE小区支持NSA,不管有无NR覆盖,均显示5GLOGO增强显示5GLOGO的准确性,避免假5G问题:网络侧要求全网对锚点小区上层指示配置精细优化,终端侧要求采用ConfigD+ConfigA的模式,即“空闲态看锚点、连接态看5G”。1、方式:NSA场景下5G图标显示采用ConfigA+D方式:2、原理:GSMA协议规定了四种配置,如下图所示:空闲态:采取ConfigD,即3GPP在SIB2中增加了下述NSA相关字段,可以用于NSA小区能力指示,参数为:upperLayerIndication-r15,如下图所示:基站侧需要打开upperLayerIndication-r15的指示开关,当NSA终端接收到基站下发的SIB2中的高层指示参数,则显示5G图标。(目前为保证用户占用5G后的用户感知,需要在配置参数时进行控制,只选择与NR共站或第一圈邻区的锚点站点配置此的参数。)连接态:采取ConfigA,即锚点侧测量NR侧的RSRP,当RSRP大于B1门限则进行SCG辅载波添加,辅载波添加成功后,终端显示5G图标。当NR侧RSRP小于NR侧基于PCell的A2门限则进行辅载波删除,不显示5G图标。NSA辅载波激活门限优化基于覆盖的激活门限建议及依据基于覆盖的SN删除门限采用A2事件(-115~-105dbm),建议B1比A2大5~10dB基于覆盖的SN添加门限采用B1事件(-105~-100dbm)建议连续覆盖区域A2/B1门限取A2/B1=-110/-105建议弱覆盖或强干扰区域A2/B1门限可适当取上限A2/B1=-105/-100判决迟滞范围(dB):0db事件发生到上报的时间差(毫秒):512ms一、测试背景:近期频繁有5G用户反馈,在手机显示5G信号的情况下,下载速率较低,主要是因为5G终端以锚点电平作为信号格数显示标准,目前5G辅载波添加门限-119dBm,终端显示满格但5G电平较弱,导致下载速率低。二、测试目的:为保障5G用户感知,通过参数调整(添加5G辅载波的门限)来控制5G图标显示,在下载速率明显高于竞对4G水平的情况下再显示5G图标;本次安排验证不同的辅载波添加门限对用户感知的影响,探索最佳参数组合。三、测试方法:方法:区域内拉网测试,并选取各电平区间段做DT,根据覆盖RSRP与吞吐率散点图,按边缘吞吐率150Mbps以上采样点占比大于95%,确定A2门限值;测试1:现网测试A2=-120,B1=-105,做为参照;测试2:周边D频段分别模拟加载30%情况下摸底,A2=-120,B1=-120;测试3:周边D频段分别模拟加载30%情况下按照150M/+5,A2按150M确定门限,B1=A2+5;四、测试结果:根据摸底测试情况,该场景下A2/B1门限为-105/-100。该场景下A2/B1调整后驻留比较现网提升2.04%(异常),下载速率提升63Mbps,150M以上占比提升6.89%,平均RSRP提升10.65db。10GE无干扰驻留比下载速率150M以上占比平均RSRP现网(-120/-105)87.14%447.7283.72%-95.50摸底(-120/-120)96.39%382.1972.54%-95.06调整后(-105/-100)89.18%510.5390.61%-84.851GE无干扰驻留比下载速率150M以上占比平均RSRP现网(-120/-105)92.36%354.2874.29%-90.95摸底(-120/-120)92.66%311.0570.84%-91.33调整后(-108/-103)86.54%455.8193.00%-81.90通过对现网海量测试数据进行RSRP与下载速率的统计分析,如下图所示:建议:基于覆盖的SN删除门限采用A2事件(-115~-105dbm),建议B1比A2大5~10dB基于覆盖的SN添加门限采用B1事件(-105~-100dbm)建议连续覆盖区域A2/B1门限取A2/B1=-110/-105建议弱覆盖或强干扰区域A2/B1门限可适当取上限A2/B1=-105/-100D1、D2载波关断功能由于现阶段4G与5G采用同频组网的方式。在这种场景下,4G邻区将对5GNR产生同频干扰,规模试验测试结果表示,在NR15站以上连片区域整体性能平均恶化10%左右,在10站以下区域速率影响在31%左右。为了改善5G干扰情况,提升5G区域的性能,尝试通过4G载波关断功能减少对5G干扰。通过测试发现:载波关断对5G速率提升有一定效果;但特性开启期间,4G感知速率受到一定影响;门限设置较高时(即载波关断易生效时),当负荷较高时对4G感知速率存在影响;因此特性推广建议为:载波关断建议初始可设置(D1频段(15,20)D2频段(25,20)),业务忙时对现网4G影响较小,闲时对5G速率有一定增益;后续根据部署后4G网络情况,酌情提高关断的PRB门限。试点测试4,5G网络增益总表:载波关断参数设置方案(上下行PRB门限,上下行PRB偏置)规模连片场景(高负荷)小片连片场景(普通负荷)5G速率增益4G速率增益5G速率增益4G速率增益D1频段(15,20)D2频段(25,20)16.17%-0.92%7.38%-0.73%D1频段(20,20)D2频段(20,20)14.58%-5.44%5.16%-2.65%D1频段(50,10)D2频段(50,10)17.35%0.33%14.78%-6.63%5G指标区域参数方案综合覆盖率(SSBRSRP>=-110且SSBSINR>=-3)平均SSBSINR下行MCSAvg下行BLER用户路测下行平均吞吐率速率增益规模连片区域(D1-15/20;D2-25/20)90.63%6.5114.8911.26%307.1916.17%(20/20)90.22%6.1117.4210.92%30314.58%(50/10)93.12%7.0415.2410.77%310.3317.35%(特性关闭)89.91%7.3615.4510.97%264.440.00%小片连片区域(D1-15/20;D2-25/20)91.82%7.0214.9810.85%282.577.38%(20/20)91.81%7.0415.4310.91%276.725.16%(50/10)93.39%7.3915.0510.91%302.0414.78%(特性关闭)90.53%7.1614.7111.04%263.140.00%4G指标从规模连片及小连片几组特性开启前后指标结果统计,特性不同设置下,4G侧负荷干扰与用户体验指标差异不大;从话统上看不出明显差异:区域参数方案负荷及干扰用户体验上下行数据流量(GB)上行PRB平均利用率(%)下行PRB平均利用率(%)平均CQI上行干扰电平(dBm)用户上行体验速率(kbps)用户下行体验速率(kbps)VoLTE上行丢包率(QCI=1)(%)VoLTE下行丢包率(QCI=1)(%)无线掉线率(%)RRC接通率(%)规模连片区域(D1-15/20;D2-25/20)92167.67%15.93%10.91-114.973553145710.03%0.06%0.13%99.97%(20/20)96298.15%17.30%10.9-114.83391145010.04%0.05%0.12%99.96%(50/10)92017.42%15.93%10.91-1153598148260.04%0.05%0.11%99.97%(特性关闭)92557.50%16.37%10.9-114.963586146710.03%0.06%0.11%99.97%下片连片区域(D1-15/20;D2-25/20)9202.18%5.52%11.17-117.222589146300.06%0.12%0.09%99.92%(20/20)9802.08%5.60%11-117.072539170840.05%0.11%0.09%99.90%(50/10)8041.81%5.09%11.14-117.22435141490.07%0.11%0.10%99.90%(特性关闭)8852.11%5.42%11.17-117.222608133670.06%0.11%0.11%99.91%从在波关断生效时长分析,由于小片连片区域由于负荷较小,载波关断整体生效时长大于规模连片区域:4/5G天馈继承及优化方案一、总体继承原则:1、下倾角:机械+电子总倾角与4G现网D频段替换前后保持一致。2、方位角:继承4G现网D频段方位角,优先保证4G现网性能稳定。针对下倾角继承方法,在密集城区场景,可以考虑使用更多的机械倾角,替代电子倾角,案例如下:1、问题背景:AAU替换中完全继承8T8R机械下倾和电子下倾,会导致干扰增加,TA边远等现象。2、测试目的:双模AAU同时开启4/5G,4G开启3DMIMO又要求继承8T8R的下倾角,如何实现最优协同RF调整是巨大挑战。用户体验取决于业务信道的质量,因此下倾角规划需要基于业务信道覆盖最优的原则,在LTE3DMIMO继承8T8R的RF参数基础上,验证在道路场景下的NR下倾角组合。3、解决方案:4、测试验证:选择密集城区连片站点进行了天线继承方案的修改验证,总共对比3套方案(传统方案、机械最大15度+非恒模、机械最大15度+恒模),大下倾方案前台及后台指标最优。三种方案的替换前后对比如下:方案二总体表现最优,建议采用方案二15度+非恒模作为现网替换继承的主方案。5、建议:满足大下倾条件的省份:15度以内建议优先使用机械下倾,15度以上建议机械+电下倾,优先使用机械下倾,若不足再使用电下倾补充。

例如:替换前原始4G天线

6度机械+6度电子=替换后

12度机械+0度电子;替换前原始4G天线

8度机械+8度电子=替换后

15度机械+1度电子不支持D7/D8终端规避功能使用不支持D7、D8终端,应采用基站黑/白名单功能实现规避。对于无法实现黑/白名单功能的场景,建议采取不添加D8邻区策略,规避不支持D8终端向D8频段发起切换。5G采用100MHz组网,要求4G逐步采用D7和D8频段。然而现网存在部分不支持D8的终端,这些终端收到LTE基站侧下发包含D8的频点测量重配后,容易出现重配失败的RRC重建立,进而影响Erab掉线以及RRC重建立等指标,从而影响用户的感知。在使用D8频段的同时,需要应用不支持D8终端的规避功能,限制不支持D8频点的终端向D8频点切换。目前识别终端是否支持D8有两种方案,华为采用FGI的方案,中兴采用IMEI-SV,其中华为在无线侧可实现,中兴需要核心网打开IMEI-SV功能开关,当前中兴、华为和爱立信的MME支持该功能,诺基亚的核心网不支持该功能通过将不支持D8终端的FGI或者IMEI-SV特征库导入基站,将这部分终端加入黑名单,网络侧针对这部分终端将不发送D8频点的策略控制信息,规避切换问题。具体各厂家的实现方式如下:5.5.1.华为采用FGI方案实现参数配置方案序号功能支持版本识别类型1D7/D8频点异常终端切换&重建问题15.1SPC160及以后版本按Fgi异常终端配置黑名单功能需注意以下几点:1、建议各局点统一编排黑名单配置使用的UECOMPAT.Index和UEINFO.UeCapIndex,参考如下示例;2、后续发现新的异常终端,需要新增黑名单功能时,为避免与已配置的存在交集,尽量增加终端能力信息字段精确匹配异常终端;3、后续发现新的异常终端,若根据识别字段匹配与已配置的黑名单存在交集时,为保证两个功能同时生效,需要在UEINFO.UeCapIndex小的UECOMPAT命令中增加后者的功能。基站侧黑白名单匹配策略黑名单白名单名单内异频测控消息中不携带D7&D8频点异频测控消息中携带D7&D8频点非名单内异频测控消息中携带D7&D8频点异频测控消息中不携带D7&D8频点5.5.2.中兴采用IMEI-SV方案实现参数配置首先需要核心网打开IMEI-SV功能开关,该参数需要选择为全局广播模式;无线侧基于IMEISV的黑/白名单功能都是需要配置到跟D7&D8频点小区存在邻区关系的小区上。现网IMEISV策略映射表、IMEISV切换策略配置表均需新增;黑名单配置关键参数:参数表名称参数中文名称参数英文名称取值范围默认值建议值E-UTRANTDD小区IMEISV策略开关iMEISVStgySwch0:关闭,1:打开;关闭[0]打开[1]IMEISV策略映射表类型分配码tac[0~99999999]#N/A按需配置IMEISV切换策略配置表IMEISV策略切换禁止的E-UTRAN下行频点列表(MHz)hOForbidEutraFreqs[0~5000]#N/A2644.8(D7)白名单配置关键参数:参数表名称参数中文名称参数英文名称取值范围默认值建议值E-UTRANFDD小区IMEISV策略开关iMEISVStgySwch0:关闭,1:打开;关闭[0]打开[1]白名单策略开关reservedPara1[1..255]01IMEISV策略映射表类型分配码tac[0~99999999]#N/A按需配置TDD/FDD-LTEIMEISV白名单E-UTRAN下行频点列表reservedPara2\#N/A26646(D8)基站侧黑白名单匹配策略黑名单白名单名单内异频测控消息中不携带D7&D8频点异频测控消息中携带D7&D8频点非名单内异频测控消息中携带D7&D8频点异频测控消息中不携带D7&D8频点5.5.3.爱立信核心网支持IMEI-SV下发功能,无线侧不支持黑/白名单功能5.5.4.诺基亚核心网不支持IMEI-SV下发功能,无线侧不支持黑/白名单功能通过5G反开3D-MIMO功能提升4G网络容量前期网络部组织测试,评估5G反开3D-MIMO在覆盖、容量等方面的影响。A、覆盖方面:下行3DMIMO广播信道相比8T8R-D具有1~2dB覆盖优势,但比8T8R-F平均覆盖弱4dB上行覆盖3DMIMO比8TR强4~5dB,同时干扰噪声抬升比8TR高1~2dBB、容量方面:反向开启3D-MIMO区域整体上行流量增加25%,下行增加32%,区域周边下降9%,总体流量激发下行约23%,上行16%。所有频段业务感知都有好转,整体业务感知好转6%。C、容量拐点总体思路从扇区维度流量增益情况->小区维度流量增益情况->替换前流量存在压抑替换后流量释放情况->替换后仍然存在流量压抑扩容后释放情况->极限小区流量增益情况,逐步进行分析对比,并针对扇区维度、小区维度区分大中小包进行对比,以期望获得3DMIMO替换后对现网流量增益的贡献及为3DMIMO扩容标准制定提供一些依据。见上图,小区上下行吞吐率在400用户以后增长趋向平缓慢的,其中下行容量首先出现明显拐点;在400用户数小区的上行吞吐量45M,下行吞吐量200M,性能相当于大部分8T8R小区性能的4~5倍;400用户时用户下载速率为5M,满足1K高清视频需求,在500用户时为2M,满足720P视频需求;上行用户体验速率在400用户时为400K,500用户为200K。分析可知:1、随着平均用户数的继续增长到400以后,小区下行调度用户数增长明显趋缓,此时出现小区容量增长受限2、达到400用户以后,下行CCE失败比例超过50%,出现大量的CCE分配失败导致无法调度3、查看下行PRB利用率与配对层数,发现PDSCH资源还有剩余,配对层数也有增长空间所以可以得到结论为3DMIMO系统为PDCCH容量受限。提升PDCCH容量的优化参数包括低聚集级别用户优先调度优化、3/8子帧HARQ选择调度优化等。经过参数优化,可将性能拐点后移,例如用户数由400提升到450,但仍会为PDCCH容量受限。D、负荷分担另外,开通反向3DMIMO后其他频段负荷会有不同程度下降。利用反向开通3DMIMO对周围基站的流量吸附作用,部分D频段微站或杆站在业务被周边反向3D-MIMO站点吸收后,D1、D2退频后只保留D3频点,解决小微站的移频难题。测试环境为双模宏站,开通3DMIMO,同时包含8TRF/D、FDD1800等4G小区;周边4G小微站若干。3DMIMO和4G小区功率统一设置为40W。3DMIMO与4G8TRF、D小区基础性能、互操作、移动性参数(切换、重选门限等)配置一致。通过比较3DMIMO和8T8R-D开启时周边微站的容量,可看到微站总体的用户数减少了约17%;上行流量减少了27%;下行流量减少了22%。3DMIMO通过参数优化或功率提升,可望吸收周边更多的流量。NSA数据和VoLTE的协同根据各厂家的功能能力,优先推荐方案为:实现VoLTE与5G数据业务并发,在VoLTE质量较差或SCG质量较差时,删除5G;当占用锚点在无NR区域时发起语音,即为4Gonly用户,继承LTEVoLTE的原网参数配置有NR区域,使用语数并发方案,终端在VoLTE时保持5G图标并发数据业务提升用户感知对5G的质量进行实时测量,质量较差时尽早删除SCG回落LTE承载爱立信等厂家不支持上述方案,则采取VoLTE与5G数据业务互斥方案。现网对华为、中兴、爱立信各厂家的NSA数据和VoLTE的协同功能进行了测试验证,各厂家测试验证结果如下,供各省参考,后续会更新部分补充测试结果。5.7.1.华为现网验证情况华为现网验证时,主要通过VOLTE用户和NSANR辅载波的互斥功能和VOLTE不下发B1和不锚点切换功能两个组合实现。子功能默认值建议值级别备注VOLTE用户和NSANR辅载波的互斥01小区级功能生效时,当UEQCI=1的eRAB建立成功后,eNodeB会检查本UE是否已经建立了NR辅载波,如果已经建立会主动发起NR辅载波的删除。VOLTE不下发B1和不锚点切换00小区级VoLTE支持CA异频测量开关:该开关用于控制VoLTE用户是否使能异频测量触发配置辅小区、异频测量触发连接态锚点功能、基于AI虚拟栅格触发连接态锚点功能、基于异系统GAP测量配置5GSCG。如果开关为开时,已建立VoLTE业务且支持CA的用户可以通过下发异频测量触发配置辅载波或触发PCC锚点选择。已建立VoLTE业务且并发数据业务的用户,可以基于异系统GAP测量来配置5GSCG;如果开关为关时,已建立VoLTE业务且并发数据业务的用户,不可以基于异系统GAP测量来配置5GSCG;该参数仅适用于FDD及TDD。.VOLTE用户和NSANR辅载波的互斥功能关,VOLTE不下发B1和不锚点切换设置为关功能开启情况测试表现先数据后语音NSA终端在5G侧先做数据,存在激活NR辅载波情况,NSA创建激活QCI1专载,未删除NR辅载波且45G网络都存在数据传输。先语音后数据开始没有NR辅载波时,做语音业务,4G侧有语音业务承载;在同时在语音业务下做数传业务,仍然没有下发添加辅载波流程,这时数据业务在4G侧承载.VOLTE用户和NSANR辅载波的互斥功能关,VOLTE不下发B1和不锚点切换设置为开功能开启情况测试表现先数据后语音NSA终端在5G侧先做数据,存在激活NR辅载波情况,NSA创建激活QCI1专载,未删除NR辅载波且45G网络都存在数据传输。先语音后数据NSA终端在5G侧先做语音创建激活QCI1承载,5G侧流量无流量,NR辅载波存在。然后NSA终端在做数传业务,5G侧流量窗口55Mbit左右,4G侧窗口流量24Mbit左右;完成4G承载语音,同时存在45G数据承载.VOLTE用户和NSANR辅载波的互斥功能开启,VOLTE不下发B1和不锚点切换设置为关功能开启情况测试表现先数据后语音NSA终端在5G侧先做数据,LTE侧没有数据传输,同时做语音业务时,NSA创建激活QCI1专载,数据回落到LTE侧。先语音后数据NSA终端先做VOLTE语音时LTE侧有数据传输,NR侧无数据传输,同时NR侧删除辅载波;在语音的同时做数传业务时,数据传输通过LTE侧进行传输。5.7.2.中兴现网验证情况中兴NAS数据与VoLTE的协同功能为“基于语音的ENDC功能限制策略”参数名参数取值预期效果参数介绍基于语音的ENDC功能限制策略无限制【0】NR数据与VoLTE语音并存UE进行VOLTE语音业务时,网络侧可以正常配置双连接,对双连接不限制。基于主载波的信道质量【1】LTE信道质量较差时,NR不承载数据业务UE进行VOLTE语音业务,基站检测LTE信道质量较差,即信号质量低于EN-DCVoLTE终端删除SN的SINR门限时,已经配置双连接承载的NSAUE,则删除SN。在VOLTE语音业务结束后,继续下发B1测量,触发SN添加流程。不能配置SN【2】NR数据与VoLTE语音互斥UE进行语音业务时,未添加SN场景下,不配置双连接。如果已经双连接,则删除SN。.基于语音的ENDC功能限制策略--无限制功能开启情况测试表现先数据后语音NSA终端在5G侧先做数据,速率270Mbps左右,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