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0讲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0讲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0讲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0讲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0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考试说明考查角度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1.(2016·课标全国Ⅱ,29)农村根据地的经济建设2.(2015·课标全国Ⅰ,29)北洋军阀时期的社会阶段特征考点一中国共产党成立考点二国民革命运动教材补充『社会特征』“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时代最强音1916~1926年,这一时期由于帝国主义采取分而治之政策,中国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国共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近代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人民大革命。考点三国共十年对峙教材补充『历史概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土地革命战争”,是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史论观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实践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巧学妙用][轻巧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轻巧识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漫画解史]“国民大革命”的特征★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支持[图示解史]十年对峙时期的国共关系[轻巧识记]国共的十年对峙一个核心:农村革命道路的探索。三点成就: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图片证史]土地革命时期宣传标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支持。[思维导图]遵义会议[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以俄为师”②早期组织 ③马列主义考点二①“二大”②共产国际③“一大”④军阀⑤1926年7月考点三①1927②土地革命③农村包围城市④延安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⑥和平考法1史料主旨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阶段特征【考题1】(2015·课标全国Ⅰ,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eq\a\vs4\al(方法突破)』★明立意从北洋军阀割据混战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抓关键“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清误区本题属于文字情景类试题,难度适中。考生片面认为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清朝统治分崩离析的场景,而材料真正强调的是地方争斗与混战。『eq\a\vs4\al(史论链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反专制独裁运动高涨:政治领域开展了反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思想文化领域爆发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2)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转变:君主专制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3)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入绝境。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4)新的阶级因素和新的政党出现: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中国共产党诞生。(5)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以“党内合作”的方式,掀起了人民大革命的高潮。考法2史论阐述类——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考题2】(2016·课标全国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A『eq\a\vs4\al(方法突破)』★明立意从中共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判定时空:“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理清两个变化:“产量增加”“一元一斗”与“一元只能买四五升”。★清误区本题属于因果关系类选择题,难度较小。在近代特殊的环境下,考生片面认为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而真正调动农民农业增产积极性的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措施。『eq\a\vs4\al(史论链接)』“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依据(1)必要性: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2)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等。考法3史料主题类——国共合作引领下的国民革命运动史料一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持续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史料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eq\a\vs4\al(读史用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史料一,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15分)提示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2)据史料二,“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史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10分)提示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eq\a\vs4\al(方法突破)』“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答题中,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eq\a\vs4\al(史论链接)』国民革命的性质、特点和历史教训(1)性质: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2)特点①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②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③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④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3)经验教训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②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③必须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使革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学科素养8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命题专家史论一些学者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基础主要是毛泽东早期的上山思想基础以及当地的党群基础和有利的自然条件基础。根据地创建的三个标志,即工作重点由向中心城市到向农村转变,由旧军队到新军队的转变,由旧政权到新政权的转变。有学者认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小块红色区域内建设和执掌政权的伟大尝试,毛泽东和边界党组织注重充分调动农民积极参与政治的热情,开创了组织农民参与政治活动的艰辛实践。农民通过参与组织工农革命政权、参与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支持根据地经济建设实现了政治参与。也有学者指出,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军事意义在于几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通过战争的具体实践,开创了“引兵农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军事战略;形成了“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建军思想的理论基础;形成了中国式的游击战争战略态势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战术原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素养解读』历史是过去的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实描述的整理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等。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历史情境和当代背景下,思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重要性;了解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关系;以公正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叙述中不同的历史解释,以辩证的眼光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客观的态度评判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一步揭示历史解释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考题例证』(2018·湖北黄冈模拟)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解析材料主旨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找到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的道路,并非夸大毛泽东话语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不存在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D项观点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B『命题突破』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研究颇多,视野宽阔,观点也有许多创新之处,对于根据地的社会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挖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国革命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意义重大,史料主要从调动农民参政热情、尝试政权建立、开创“引兵农村”“党指挥枪”“游击战争”等军事意义方面进行阐述论证。认为毛泽东早期上山思想、当地党群基础和自然条件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三大基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江西六校联考)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这次会议()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解析由“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可知这是一次秘密会议,结合选项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应为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答案D2.(2018·新疆乌鲁木齐模拟)陈独秀认为:“我们造国的程序是:第一步组织国民军;第二步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第三步建设民主的全国统一政府;第四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开发实业。”这反映出陈独秀主张()A.中国共产党放弃国民大革命的领导权B.国共合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C.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改造中国社会D.共产国际掌握国民大革命的领导权解析材料未提及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前三步均为资产阶级革命,第四步为社会主义革命,强调了革命应循序渐进,以及共产党配合国民党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暴力革命仅涉及第二步,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共产国际,故D项错误。答案B3.(2017·安徽蚌埠模拟)陈独秀在谈到党内合作的方式时说:“只不过是因为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才勉强承认在国民党内开展活动的必要性。”这表明()A.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B.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C.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D.陈独秀排斥革命统一战线解析中共迫于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故A项错误;中共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表明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故B项正确;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正确与错误都存在,故C项错误;陈独秀排斥的是党内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D项错误。答案B4.(2018·黑龙江哈三中模拟)1925年1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B.预见到国民党背叛革命C.试图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D.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路线解析“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反映了无产阶级要掌握领导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问题,故B项错误;1925年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与社会主义革命路线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5.(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1926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会议议定,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这一举措()A.有利于土地改革顺利开展B.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实质是军阀的互相勾结D.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解析据题干“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信息,可将这一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配,保障当时国民政府将要进行的北伐战争,故D项正确。答案D6.(2018·海南海口调研)对于蒋介石久攻南昌不成,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江西的战事失败,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不使他失去军事上的地位”,并极力主张第四军、第八军东下对他进行增援。材料表明当时()A.蒋介石展现较强的革命性B.国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C.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D.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期间,这时的蒋介石还没有叛变革命,还具有较强的革命性,为了保证北伐的胜利,中共在军事上援助了蒋介石,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中共在维护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的信息,故C项错误;北伐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并没有出现名存实亡的局面,故D项错误。答案A7.(2018·陕西汉中质检)1926~1927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都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A.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B.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C.农民已成为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迅速传播解析1926~1927年正值国民大革命期间,南方出现了众多的农民报刊,反映了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革命斗争,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A8.(2018·吉林长春模拟)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指出:“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D.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解析土地革命是指打土豪、分田地,题目中并未牵涉,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得出:此时中共还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此时中国并未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中共独立做出决策,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故C项错误;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在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后,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9.(2017·湖南衡阳模拟)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湖南农民运动高涨C.新的革命道路开辟 D.工人运动转入低潮答案C10.(2018·江西宜春模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B.认识到了国民党势力的强大C.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D.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解析根据材料“1931年”“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应受到严厉的打击”,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但又犯有严重的“左”倾错误,故A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材料“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可知,一味“左”倾冒进,并未意识到国共两党的力量悬殊,也没能继续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政策,故B、D项错误。答案C11.(2018·河南安阳模拟)下面是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一些遗存图片。当时有歌谣唱道:“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话儿暖心肠!”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这类刻画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A.介绍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播撒了持续革命的火种C.彻底摆脱“左”倾思想影响 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解析图中只是宣传标语,没有介绍当时的革命形势,故A项错误;“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话儿暖心肠!”可得出红军的宣传拉近和百姓的关系,传播了革命的火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左”“右”倾的思想,故C项错误;长征是战略转移,不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8·湖北三市调研)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B.试图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C.企图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D.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B项材料不能体现。根据材料信息“1931年”“鄂豫皖赣闽”“农村合作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共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国民党此举是为了抵制中共的土地政策,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湖北孝感六校联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材料二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材料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8分)(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2分)是否正确?(1分)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理由。(4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0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可得出工人阶级的斗争决定着全国革命高潮;根据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可知农民斗争是决定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强调城市工人阶级的作用,坚持走城市中心道路;第二小问,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国情,很明显是不正确的;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可知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只能是农村。第(3)问,马克思认为革命应该在工人阶级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