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中山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中山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中山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中山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5年中山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3年中山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中山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博物馆

答: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陈列文物和自然标本为基本任务的一

种科学研究与文化宣传教育机构。中国博物馆活动的内容是在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社会效益作为最

高准则,通过由文物和标本组成的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形象

化陈列体系,对观众进行直观而生动的教育,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科学知

识和文化生活,陶冶人们高尚的思想情操,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建设贡献力量,并为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提供资料和借鉴。

2.生态博物馆

答: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个新的类型,它是在人类社会现代

环境意识与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背景下产生的。希微贺认为,“生

态博物馆是由地方当局和居民共同筹划、建造和运作的设施。地方当局

负责提供专家、设备和资金,而当地人民则依靠他们自己的意愿、知识

和个人力量推动工作。”它不以实物收藏为基础,而是将文化遗产、自

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居民的传统风俗的演示等原状地、自然地

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和环境中,社区中的一切自然和文化遗产都被

看作生态博物馆的组成部分。1995年在我国贵州六枝特区隆戛乡的深山

上也建立了一处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

3.瓷器

答:瓷器是指以瓷土为原料经高温烧成的器皿。对瓷器的具体定义

目前尚无统一意见,但一般认为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①胎料必须是

瓷土,经高温(一般在1200℃以上)烧造;②器物表面施的釉是高温下

形成的玻璃质釉;③瓷器烧成后,胎体坚硬、结实、致密。吸水率不足

1%,叩之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中国商周时期已出现原始瓷器,

东汉晚期趋于成熟,六朝以后大发展起来。

4.古钱币

答:古钱币是中国古代使用的实物货币、铸造货币和纸币的统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

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最

初以贝币作为交换单位),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

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交子”出现在北宋。

5.陈列展示

答: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

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

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陈列是博物馆

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陈列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博物馆有长期

展出、比较稳定的陈列,也有短期展出、经常更换的陈列。在我国博物

馆界,一般习惯上将前者叫做陈列,将后者叫做展览,又称临时展览。

但实质上,陈列和展览二者并没有根本的差异。

6.斗拱

答:斗拱,又称枓栱、斗科、欂栌、铺作等,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

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

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的承重结构,可使屋檐较大程度外伸,形式优美,为我国传统建筑

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

7.文物鉴定

答:文物鉴定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识文物的年代、真

伪、质地、用途、价值等,为文物研究或其他学科利用文物研究某一问

题(或专门史)打下基础。同时,研究文物鉴定又是一门专门学问,文

物鉴定学是文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8.文物保护

答:文物保护广义是指从国家设置各级文物机构、制订文物法规到

文物部门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是以保护好国家文物古迹为前提。狭义是

指为了避免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文物因素的发生,运用各种先进科学技

术手段对地面遗存的不可移动的各类文物与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藏品所进

行的种种防护、保养、修缮,以达到长期保存文物的目的。

9.类型学

答:类型学是考古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主要用来研究遗迹和遗

物的形态变化过程,找出其先后演变规律,从而结合地层学判断年代,

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分析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精神活动

等,大量用于研究陶器、瓷器等使用周期短、变化较明显的器物。

10.文化遗产

答: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

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中国把物质文化遗产称为文物,是对我

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是我国的独特称谓,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

特色。

二、简答

1.简述文物的价值

答:文物价值是凝结在历史文化遗迹遗物(包括精神和物质的遗

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它具有

明显的双重特性,即有形价值和隐形价值。从整体来讲,文物必须是具

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迹、遗物,否则不称其为文物。三者

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存在于物质文化遗存之中。它们相互渗透,相

互制约。因此,文物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否定的。

(1)历史价值

在文物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中,历史价值是首要的。如

上文所谈及的,历史遗迹和遗物,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地球上自有人

类以来,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社会活动,任何历史遗迹和遗物都是在一

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因此,它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包含

着当时社会的诸多内容。

(2)艺术价值

文物的艺术价值,内涵十分丰富,就其主要方面而言,有审美、欣

赏、愉悦(消遣)、借鉴以及美术史料等价值。它们之间既相互渗透,

又相互制约。审美价值,主要是指文物给人的艺术启迪和美的享受。欣

赏价值,主要是指文物从观赏角度给人以精神作用,陶冶人的情操。愉

悦价值,主要是指文物给人以娱乐、消遣。借鉴作用,主要是指从文物

表现形式、手法技巧等方面学习借鉴以创新。美术史料价值,是指文物

是研究美术史的珍贵的实物资料。

(3)科学价值

历史遗迹和遗物,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它的那个时代科学技

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按照唯物史观来看,劳动生产者所创造的一切,

都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超过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产品是制造不

出来的。古代各种文化遗迹、遗物的本身,都蕴藏着产生它的那个时代

的科学技术信息。

2.文物研究与历史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答:文物学与历史学(狭义历史学)都属于历史科学。它们之间有

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文物学与历史学的联系

文物是历史学研究的三大资料来源之一,而且是重要的实物资料。

①过去研究历史,主要是根据文献资料。现在,文物考古事业有了

很大发展,文物考古新发现不断提供鲜为人知的资料,扩大了历史学研

究的空间范围,丰富了历史学研究的内容,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

②现在,要研究、撰写一部历史著作,特别是古代史,没有文物考

古工作提供的资料,其内容的丰富多彩程度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

西周以前的历史,基本上得依据文物考古资料去研究、撰写。汉唐以后

的古代文物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着各

种信息。

③文物实物资料,对研究和撰写专门史尤为重要。运用文物资料,

结合文献,可以研究、撰写出中国古代的雕塑史、美术史、音乐史、服

饰史、纺织史、货币史、冶金史、陶瓷史、建筑史,等等。

(2)文物学与历史学的区别

文物学研究文物与历史学把文物作为实物资料加以利用,有明显的

区别,它们在研究方法、角度以及具体目的等方面是不同的。

文物学研究文物,目的是究明文物自身所具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

价值与作用;要研究文物分类、鉴定;研究古器物、古书画、古文献、

文化史迹、文物保护技术、文物管理等。通过研究,向其他学科提供科

学资料。此外,还要研究采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科学技术保护文物,使文

物延长“寿命”,把文化遗产保存好,并留传子孙后代。

而在历史学研究中,对文物本身,一般不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往

往直接应用文物研究的成果。

3.国际通用的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原则

答:文物保护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在总结几十年来文物保护实践

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些文物保护修复的

规则。这些规则经过分析、总结、提高,上升到保护理论的高度,并逐

渐成为文物保护工作中共同遵守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文物保护学是一门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要求很高,多学科相互交叉

渗透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做好文物保护,必须加强文物保护方面理论知

识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认真实践,不断提高文物保

护操作技能,确保保护修复工作质量。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保护实践中

接受检验,只有在实践检验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

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操作技能。

(2)保存或恢复文物原状的原则

保持文物原貌,即保存或恢复文物的原状,整旧如旧,是文物保护

修复的一条基本原则。文物有最初制作出来的原始状态,又有千百年历

尽沧桑,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变化后的状态,即刚发掘出土时的状

态。文物保护中要求保存或恢复文物原状,不可能是文物最初的始态。

(3)清除病害保护文物安全的原则

在文物保护程序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清除文物病害。要清除

病害,防止病害对文物的破坏,首先要调查文物的病害,分析引起文物

病害的有害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损蚀破坏文物的祸根。

(4)保护文物价值的原则

文物保护的目的就是以科学理论指导的技术和方法,防止文物的损

坏及消除已损文物的病害使文物健康保存。在保护修复中应坚持保存文

物原来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原有的结构和形貌的原则,以保护文物的

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体现这些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标记和历史文化信

息,严防任何有损文物价值的“保护性”损害行为和事件的发生。

(5)文物保护修复中应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遵守的原则

虽然文物保护中保存文物原来的制作材料、工艺,是保护文物价值

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但随着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应该在一定限度内

利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服务,使文化

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除此以外还应坚持:

①文物保护修复中以使用原材料为主的原则;

②选用文物保护材料应坚持与文物强度、颜色协调的原则;

③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6)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

本方针,也是文物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保护是前提,利用是目的,

管理是保证。只有保护好文物,保管好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才能很好的利用,充分发挥文物“古为今用”的作用。所以说,保护是第

一位的,是前提和基础,是合理利用发挥文物作用,保障文物安全,减

少文物损害的必要措施。文物的利用应有限度,过度的、不合理的利

用,会加快文物老化变质。

4.谈谈文物的公共性

三、论述

1.论述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答:(1)中国古代博物馆

中国古代没有博物馆这一概念。但是,保存和研究文化遗物,在我

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①宫廷收藏与孔子庙堂

从商代起,王室和贵族已重视文物的搜集和保存。殷商的文物多集

中于宗庙。周代文物珍品收藏之处,名曰“天府”、“玉府”,并有专职官

员负责管理。汉朝的珍贵文物、图书收藏在有名的“天禄”、“石

渠”、“兰台”。以后,历朝宫廷都有文物的正式集藏之所。宋朝崇尚古

物之风更盛,宣和年间,皇室收藏的古物多达万余件,此外,官僚、士

大夫中也涌现出一大批名重一时的收藏家,他们不单是摩玩遣兴,而且

鉴定、研究、编纂文物图录。但是,这些著名的历代收藏并没有导致博

物馆的出现。如果考察我国博物馆现象的历史渊源,则应追溯到公元前

5世纪的孔子庙堂。孔子庙堂经历代不断维修和扩建,到宋代已基本扩

建成具有今日规模的古建筑群。孔子故居的水井和大门的遗址至今还保

存在孔庙之中。

②古代纪念性祠堂庙阁

继曲阜孔子庙堂之后,在中国历史上这类以不同形式、不同名称建

立的古代纪念馆绵延不断。西汉时期在长安未央宫中建有麒麟阁,甘露

三年(前51年),汉宣帝把十一个著名功臣的画像悬挂阁上,“图画其

人”,“法其形貌”,各署官阶、姓名,以表彰他们的功勋。东汉永平三

年(60年),汉明帝建云台,把东汉中兴功臣二十八人的肖像悬挂云台

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著名的哲人、蜀汉丞相诸葛亮逝世后,后世

相继在成都、襄阳、白帝城南阳等地建立了“诸葛武侯祠”。唐贞观十七

年(643年),唐太宗建凌烟阁,由著名画家阎立本在阁上画了开国功

臣二十四人的肖像,唐太宗亲自为功臣像作赞词,由著名书法家褚遂良

题写。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3年)抗金名将岳飞昭雪后,在杭州建立

了岳王祠庙和岳坟,其碑廊中还陈列有岳飞奏折、诗词手迹的刻石。明

洪武九年(1376年)在北京府学之侧文天祥抗元被俘后囚禁的地方,建

立了文丞相祠,祠内陈列有文天祥石刻画像,庭院中至今还保留一株相

传文天祥手植的古枣树。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战死于扬州,当地人士于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广储门外梅花岭建立了“史公祠”。清初台湾

地区人士在台南修建的郑成功祠,又称“开台圣王庙”,后改称延平郡王

祠。这是纪念第一位抗击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民族英雄纪念馆。祠中的一

株古梅,相传是郑成功手植。鸦片战争以后,为纪念查禁鸦片、抗击英

国入侵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澳门人士在林则徐曾来这里视察过的地方修

建了林文忠公祠。

曲阜孔子庙堂到诸葛武侯祠,到李白故里、杜甫草堂、岳飞祠、文

丞相祠、郑成功祠、林则徐祠等等,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纪念类

博物馆。这种文化特色直到今天仍在当代博物馆事业中延续发展,形成

从山东曲阜到广东中山县翠亨村到湖南湘潭市韶山冲的一条有中国特色

的纪念性博物馆发展轨迹。

(2)近代博物馆

博物馆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是近代博物馆和新型学校一

样,都是在中国社会逐步近代化的过程中产生。1848年西方的博物馆作

为一种新事物开始介绍到中国。1898年维新运动期间,中国建立博物馆

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1905年,在江苏南通建立了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南通博物苑的建立,在中国博物馆史上开风气之先,对中国博物馆的发

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①清末博物馆的创立

19世纪末叶,中国兴起了维新运动。到1898年各地组织起来的学

会、学堂、报馆已有五十六处。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在鼓吹废

科举、办学堂、设报馆、广译书的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博物馆的主张。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随

后,1906年至1910年在京师以及天津、山东等地陆续开办了几个博物馆

和一批陈列馆或陈列所。

②民国博物馆的兴建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

统治的结束,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中国社会的一大变革。近代学校在全

国各地逐步建立,社会文化教育活动也陆续有所兴办。1912年在北京筹

建国立历史博物馆,1914年建立古物陈列所。1919年爆发了五四反帝反

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是一次文化革命运动,“科学”、“民主”的热潮,推

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也促进了博物馆事业的前进。1925年明清两代

的皇宫终于向社会公众开放,建成了闻名于世的故宫博物院。1933年国

民政府在南京筹建中央博物院,到1936年全国已建成博物馆77处。这是

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发展时期。此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前后延

续十二年之久,中国博物馆事业因此遭到很大损失,到1949年新中国建

立前夕,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已处于十分困难的半停顿状态。

(3)当代博物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这一划时代的重

大历史变革,使我国博物馆事业同其他文化教育事业一样,从此进入一

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到1999年已发展到2000多个,初步建成遍布全国

的各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博物馆体系。香港、澳门的回归更壮大了我国博

物馆的队伍,从而可以更广泛地为各族人民和我国现代化事业服务。

①原有博物馆的改造与整顿(1949~1952年)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旧中国留在各地的博物馆还有25个(其中9个

是外国人办的博物馆)。当时,这些博物馆多数已经陷于瘫痪或半瘫痪

状态,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改造与整顿。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设立了文物事业管理局,负责领导全国的文物

博物馆事业。主要是接管各地博物馆;实行法治,保护文物古迹,严禁

文物非法出口;改造、整顿旧型博物馆。

②社会主义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1953~1966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