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思品课例分析与教学
【课例一】:相逢在花季一一思品“参与探究型”课堂结构初
探
我将《相逢在花季》一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定位为“参与探究型”
课堂结构,在新授课中,应用“参与探究型”课堂结构能充分体现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形成知识的
过程中,以发现和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
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
学生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参与探究型”课堂教学的基本
结构模式是:问题----探究----概括----答疑。
《相逢在花季》一课的设计以梦幻般朦胧美为情感基调,具体针
对青春期学生容易遇到的种种困惑,探讨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使
学生懂得男女生交往的基本言行规范。教学设计遵循“由情而理”、
“由理到行”的思路,将课堂教学设计为三大部分:花季邂逅(导入)、
花季感悟(认知)、花季祝福(践行)。花季感悟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又设计为花季之雨、花季思雨、花季风铃即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的流程。既有明晰的思想主题,又有开阔的生活视野。淋着青
春之雨、享受着青春思雨,听着青春风铃,送出青春祝福,力求在轻
松愉悦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究。
接下来与大家交流下具体内容上的设计方案和处理方法。
一'花季邂逅即导入部分:
“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部分在《相逢是首歌》的美妙音乐中
设计男女生握手的小游戏,将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可在深刻的
亲身体验中明白课堂讨论的话题;在短短的一、二分钟内就能达到师
生交流、建立彼此信任感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快速进入角
色的多重功效。
接下来设计一个过渡活动:涟漪和明明童年玩乐的美丽回忆。这
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这样几点考虑:一是,导入语点出男女生在
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羞涩、腼腆,因为学生难免有些紧张或情绪波动,
轻松的音乐和图片可以缓解学生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以轻松的
心态进入到下面的角色互动;二是,保持故事情境的完整性,不至于
情节过渡突兀;三是,为了将他们童年时代与中学时代异性交往作鲜
明的对比,更好地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尽快引向深入。
二、花季感悟部分:
以学生的生活事件或遭遇的真实问题作为切入点,大体上以情境
呈现•探究-践行为路径,动态生成并趋向“问题解决”。主要抓住
以下几个环节展开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1.情境的设计。从情境设计内容上看,选取青春期异性交往过
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害羞交往、过密交往、面对所谓“爱”一这
种美好心意表达无所适从。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将涟漪和明
明的交往经历和困惑的故事情节化。这样层次清晰,既符合故事情节
的发展,又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易于引发学生共鸣。另外让学生以
旁观者的心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可以避免学生讨论的尴尬和羞涩,
跳出自我约束的圈子,老师也勿须担心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了。
这样才等于把“问题解决”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学生才能最终成为“理
智的决策者”。
2.问题的设计。老师问什么呢?主要问“四点”:重点、难点、
疑点、思维点;怎么问?基于两个思考点:精练易答、值得推敲的问
题;确保课堂没有无效问题出现。
如根据三个情境提出三个问题: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质疑涟
漪和明明可不可以交往?交往过程中明明邀请涟漪单独去生态公园
游玩,该不该接受?涟漪收到了明明“爱的小纸条”,能不能接受对
方心意?这些都是针对重点、难点、疑点、考虑到学生的思考角度提
出来的。通过创设两难问题,层层铺垫,清晰自然地引发讨论男女生
可不可以交往以及怎样交往的问题。
3.注重对矛盾冲突的探究,尝试“问题解决”。借助情境和问
题的设置,已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情况加以提炼或缩微,接下来就是
怎样让学生探究、思考、判断、选择,实施“问题解决”。因此设置
了不同的探究环节。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老师适时引导;对于冷
场、语塞巧用过渡疏通的方式来突破。
如第一个探究活动:男女生该不该交往?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讨
论,一句简短的过渡语,“曾经单纯的友谊,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似乎是已逝的昨天。现在的他们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还要不要继
续交往呢?”将羞涩的问题诗意化,激发学生大胆地说出碰撞的思想
观点。
课堂上学生遇到卡壳、分歧时要巧引导。要定下神来,引导学生
的思维向正确的“轨道”发展,以求课堂顺利进行,求得问题的圆满
解决。如对于纸条风波,多次课堂尝试提问“他们是该接受还是拒绝
对方的心意呢?”学生很茫然。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防
微杜渐,能够在真正遇到这样的困惑和想法时,知道该怎么做。没有
老师深入的引导、学生心理上无所顾忌的放松,不会有学生思想的碰
撞和真实想法的表露,也达不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怎样才能
让孩子们以开放的心态正视并能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呢?
首先,设计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自然地讲出涟漪和明明的,其
实也正是学生自己心中的想法。
其次,让孩子在中学时代的背景音乐中探究这个问题,巧借涟漪
的小诗道出正确的做法。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强加的接受,学生感
觉就像在课堂上和自己的贴心朋友对话一样,达到水到渠成的情感体
悟和交流。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自我管理和决策能力,
进而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使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和“实
践性”更加彰显。
三、花季祝福部分:
花季祝福共设计两个环节:花季寄语和心灵作业。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仅仅
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认知理论,它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
与知识内化上升为实际行动,实现知识、情感、意志与行为的有机统
一。接着我们就该思考我们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没法解
决怎么办呢?设计青春祝福和寄语环节,将父母、老师的真正想法带
进课堂,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了解父母、老师和身边的同学,排除他们
的警戒心理。同时也能达到素质教育提倡的家长、学校、社会的三结
合教育。
“心灵作业”环节的设计,也为同学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提供
了一点解决的建议,疏导学生勇敢地面对青春期的问题,坦然地解决
这些困惑。达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承受到主动解决的
实际效用。
【附】:
《相逢在花季》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第八课《相逢在花季》。
【教学设计理念】
1.通过qq邮件方式创设情境和两难问题,引导学生个体体验,
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预设和学生三维目标的生
成相统一,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归还学生表达、争论、质疑
的权利,积极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
体地位的和谐课堂。
3.正面引导为主,设计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亲和力的话题,
让学生展开讨论,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
4.综合灵活地采取讨论、亲身感受、角色体验等,使课堂既生
动活泼,又充满理性思考,激发学生反思。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遵循“由情而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设
计分为三个层次:花季邂逅、花季感悟(花季之雨、花季思雨、花季
风铃)、花季祝福。每个层次均相应设计了学生活动,既有明晰的思
想主题,又有开阔的生活视野,力求在轻松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积极
探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
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交往,懂得男女生交往的基本规范,建立
健康向上的异性关系。
2.知识与能力:掌握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指导自己与异性
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往困惑与冲突,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3.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呈现青春期存在的与异性交往过
程中会出现的普遍现象;通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
法;通过诗歌朗诵、音乐欣赏、优美的图片和文字、巧妙的问题设置
等消除青春期孩子对敏感话题的害羞心理,让孩子们有话可说并敢于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男女生正常、健康交往的方式、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走出交往困惑,把握好男女生交往的“度”。
【教学方法】
1.角色体验法2.小组合作探究法
3.情境教学法4.讲授法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花季邂逅)
握手小游戏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花季感悟)
(一)鼓励、提倡男女生之间正常、健康的交往
1.花季之雨
(1)童年回忆:播放自制视频涟漪和明明的童年世界。
(2)情境展示:涟漪是班级的学习委员,明明是班长,工作关
系他们会经常接触,可是涟漪看到他就会脸红,同学们也会指指点点
的,该怎么办呢?
(3)提出问题:男女生到底该不该交往呢?理由是什么?
2.花季思雨
小组讨论。
3.花季风铃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老师概括引导男女生应该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二)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方法
1.公园之约
(1)花季之雨
①情境展示:一个星期六下午,留言板上明明的头像闪动了,竟
然单独约涟漪去生态公园游玩,该如何是好啊?
②提出问题:你觉得涟漪是应该接受还是拒绝呢?如果应该,应
约过程中是否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果不应该,理由又是什么呢?
(2)花季思雨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总结:男女生可以交往,在交往过程中我们还须掌握恰当的
方式。
①提倡群体交往。
②交往时注意安全。
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掌握分寸。
④把握好交往的时间、场合和频率。
⑤自尊自爱,语言文明,举止得体。
2.纸条风波
(1)花季之雨
①情境展示:今天我收到了明明的小纸条:涟漪我喜欢你,我们
交往吧!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该如何处
理呢?
②提出问题:涟漪该如何对待明明的这份心意呢?
(2)花季思雨
①角色体验:请男生来猜一猜,明明送出小纸条后,有可能有哪
些心理活动呢?再请我们女生猜一猜:涟漪收到小纸条后,心里会有
怎样的感觉呢?
②歌曲《中学时代》欣赏。
③歌曲欣赏过程中思考:如何正确对待异性的爱慕心意?
(3)花季心语
诗歌朗诵(所有女生一起朗诵涟漪写下的心情小诗,送给明明,
也送给所有的同龄人。)
(4)花季风铃
小组讨论选择最佳拒绝男女爱慕之意的方式。
三、品味课堂(花季祝福)
(―)花季寄语
父母、老师的青春祝福(现场采访或视频形式展示)
(二)心灵作业
1.将青春烦恼写下来,向你信任的人求助。
2.将自己的点滴青春感悟写下来,珍藏在宝贵的青春纪念册里。
四'结束语
总结课堂并对学生提出希望。
【案例二]:与快乐相伴——基于学生生活的案例教学模式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观”也已经
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课堂的主人,希望学生都能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效果总是不
够明显,而且能够真正做到位的教师并不多。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
思想品德课与现实生活脱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与学生生活的融合,
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感性体验,思维怎么会活泼敏捷、课堂怎么会富有
活力?因此,只有在立足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将学生课堂学习间
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设置一些具体的学生生活中典
型案例,如实带进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分析、讨论、表
达评价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
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新思维及实践
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二'案例教学:
初次任教七年级思品课,心理落差比较大:普遍感受要么课堂气
氛沉闷,要么课堂气氛松弛,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理会的学生不多,
心里很失落。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教师所讲的许多知识与学生现实
生活脱节,没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还是满堂灌输课本知识,
学生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经过学习初中新课程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目标
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了案例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即通过设置一
些具体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分析、讨论、表达评
价等活动,实行这一模式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教学安排紧密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有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接受教育,从而激
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内在参与,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充分发挥
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学习《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19课”与快乐相伴”这一内
容时,就按照案例教学模式的要求做了如下设计•:
1.精选案例,做到典型生动,寓理于例。案例是指教师(或教
师安排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收集的典型人物、事件或人物和事件的有
机结合体,是将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事例。为
此,课前就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提供的材料精心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
若干案例:“多愁的奶奶笑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小
明考试焦虑症”、“分手的恋人”、“林则徐制怒法”“徐悲鸿画奔
马图”、“于丹故事阐释人生百味”、学生身边近期典型实例等案例。
2.呈现案例,做到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首先,运用“多愁的
奶奶笑了”案例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并思考:对老奶奶应该说什么?
学生很快就指出了问题的实质;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应该明白的道理:
“快乐与不快乐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情绪的主
人,拥有一份好心情。”在这里,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呈
现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热情,学生身临其境后,教师
即时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从情境材料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
从而提出问题。
3.理论学习,做到自学精讲,把握原理。运用“《红楼梦》中
的林黛玉”、“小明考试焦虑症”“分手的恋人”等案例,结合学生
自己的体验,让学生谈谈情绪的变化对学习、身体和生活的影响。在
这个环节,教师把书本知识问题化,并展示给学生,学生针对这些问
题化的知识进行自学、互学,学生带着初探没有解决的案例问题,对
书本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4.用理释例,做到分析讨论,解决问题。运用“林则徐制怒法”、
“徐悲鸿画奔马图”、“多愁的奶奶笑了”等案例,激发兴趣,活跃
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不同观点展开争论、辩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互相启迪中、师生多边互动中真
正掌握调节情绪的正确方法,包括意志控制法、注意转移法、认识改
变法、合理发泄法、尽情倾述法和情绪升华法。这是教师引导学生运
用刚学的理论知识针对初探没有解决的案例问题再次展开分析讨论,
进入再探阶段,以达到以“例”析“理”,用“理”释"例”和用“理”
解“疑”的目的。
5.总结升华,做到点评指示,明理导行。运用“于丹故事阐释
人生百味”、学生身边刚刚发生的典型实例(如考试失利、同学误解
朋友失和、因家庭困难自卑)等,引导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对待情感世
界,不断加深对调节情绪重要性的理解,对自己的情绪表现有一个较
为正确的分析与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克服不良情绪,做
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年。这是教师对案例所揭示的问题进行更加广泛和
深入的分析,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迁移、学以致用,深化对知识
的领悟,以帮助学生最终达到解决案例实际问题及“明理”的目的。
最后,根据教材第四单元小课题研究”学习情绪与学习效率的情况调
查”,布置多项“行为作业”:社会调查采访、个案分析、撰写总结
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实现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社会、
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得到应用、验证、内化,
达到知行统一。
三'案例反思:
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如何把
案例教学的潜在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
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调控者一一教师
是“导演”: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
学内容的制定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是教学内容的促进者、
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教师要指导全班学生讨论案例,保证讨论不偏离
主要方面及目标,向学生质疑,回答学生知识方面的一些问题,维护
课堂秩序,促使学生缜密分析并作出合理的决策。教师要帮助启发学
生,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
展;当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应及时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来
活跃学生思维,起到点醒、催化的作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
尽可能让学生去发言、思考,做出决定,教师做倾听者,认真倾听学
生们的发言,让学生有受重视的感觉;同时一,要适当插话,或点评学
生们的发言;或纠正错误观点;或提出反问,推进思考;或风趣幽默,
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作出结论,而只就整个
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
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
键所在。一个案例可以允许存在多种正确的解决办法,教师对案例讨
论结果不应“一刀切”,对一些有答案的案例可将案例真实处理情况
及结果告诉学生,但重在说明处理的理由,没有答案的,老师也可发
表自己的看法,但教师在表述自己的看法时,最好不要用绝对性肯定
的语言来强化自己的正确。只有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讨论的质量上、
思路上,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能力。整个讨论过程由教师把握和调控,
教师实质上是起“导演”作用,当学生发生争执时,教师不应马上评
判是非,要知道,教师的见解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全面的,不能总以
“权威”自居,教师过早下断语,实际是终止讨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唱“主角”,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
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
灌输了多少知识,使教学与生活脱节、与学生实际脱节,忽视了学生
学习潜能的开发,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甚至不会运用学到的原理去解决
实际问题。而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
为本、以纲为纲、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
生成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经
验和体会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
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无论是“从例到理”,还是“从理到例”,都
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
案例分析、推导,从中发现前人研究总结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
运用理论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
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继
而探索其内在联系,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的思
维不断深化;并不要学生去寻求这些问题预定的唯一的正确答案,而
是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以及多种可能的解释。它是一种创
新性的教学实践,所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新的学习方式。
其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发展并不断完善知
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从而
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我们应该肯定:“案例教学模式”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师生多维
合作互动,促进了政治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
更新,实现了教学模式由“授受型”向“研讨型”的转变;关注学生
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
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有力推进了学科素质教育;
做到了“案例一一理论一一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架起了沟通课内与
课外、书本与社会的桥梁,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思想品德课
的重要教学原则和灵魂,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思品课“育人”
的实效性。
【案例三】我自信我能行——用什么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入:对话课堂实录:
师: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请看书上的几
个事例后,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这个话题。(间隔约三分钟)
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我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有自信,有自
信才有勇气去做。
师:其他同学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陆续有学生起来谈成功的秘诀)
生:我认为要勤奋、刻苦,不怕困难。
师:我很赞成你的观点。(赞许的目光)
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多力量大。
师:很对。(脸上洋溢着笑容)
生:还要有科学的方法。
师:如果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就更好了。
生:在杂志上看到一个摔跤运动员,一开始凭着力气大摔倒对手,
后来对手慢慢地掌握了摔跤要领,但他还是靠自己的力气蛮干,不注
意动作的改进,最后输给了对方。
师:很有说服力。
生:要有明确的目标。
师:我现在身高1米68,爱好篮球,如果请专业的教练来教,而
且我也用心去练习,你认为我能成为国家队的队员吗?请同学们谈谈
我们的看法。
生:不可能,你太矮了。(同学们都笑了)
生:不可能实现,年龄太大了。
师:觉得我不可能实现目标的请举手。(绝大多数学生都举了手)
师:也就是说,我有了目标也不一定能成功。这告诉我们一个什
么道理呢?
生:目标不要太大了。
生:要符合实际,通过努力实现才行。
师:哪位同学能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一下呢?(期待的笑容)
生:……
师:(把学生的总结写在黑板上)成功=自信+勤奋+科学方法+别
人的帮助+切实可行的目标+(板书)
这是一位赛课教师上七年级《我自信我能行》一课时的一个教学
片段。由于此次赛课是参赛教师上课前1小时抽签来决定课题,准备
的时间也只有一节课,课前无法与学生就上课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也不允许使用多媒体教学,因此,课堂所呈现出来的大多是“案例一
问题一讨论一回答一总结”的模式,这样的课堂很难让人感觉到有新
意和活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不高。但这位教师却给了我们眼
前一亮的感觉,不仅是因为在他的课堂上学生能认真思考,积极地参
与互动,关键在于他营造了浓浓的谈话氛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对话
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教材的观点上,
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强行拽走,也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
通过适时的评价、恰当的激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交流与对
话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开
展有效的对话交流,学生沉寂的心弦被激活了。如何才能实现课堂的
有效对话呢?
一'营造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
在现行的教学中,大多数的课堂是以对话为主,但对话环境却是
相对封闭的、单向的,课堂的氛围是紧张严肃的。教师不停地说着我
们应该如何如何,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强制着学生去接受那些正确
的观点。教师掌握着话语权,如同是训话的长官,而学生就像受训的
士兵,老老实实地听着,没有实质上的对话,缺少情感的深度交流,
很难把理论的要求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
创设对话交流的氛围,把与学生对话当作课堂教学的主要交流平台,
把对话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而不是去做表面文章。和谐愉悦的对
话氛围的营造可借助多媒体,课堂的活动组织,有时老师一个真诚的
微笑就能拉近学生的距离,有了与学生对话的欲望,学生就能感受得
到,就会真正地放松,就敢于并乐于与老师进行交流。在有些大型公
开课上,有时学生面对几百名听课教师,在参与课堂活动时应该是有
压力的,但参与率却很高,都能积极发言,正是因为上课教师极强的
亲和力和课前、课上情感的调动,从而营造了浓厚的对话氛围。
二'设计适宜学生对话交流的话题
对话交流,是学生思想成长的需要,也是思品课实现教学目标的
需要。要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就需要我们为其搭建
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可供对话交流的话题。
俗语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找不到适合学生进行交流的话
题,就很难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没有了对话的欲望,课
堂就很难呈现思想的碰撞。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位教师讲“维护社会
公平”一课,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一直比较活跃,交流互动频繁,当
问到“如何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这一问题时一,却半天没有学生发言。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感觉是话题太空、太大、不具体,再加上学生本
身对合作就比较陌生,也不知道老师想让他们表达什么,自然也就无
话可说了。因此,话题只有基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基础之上,才会被
学生认可和接受;只有具体明确,有较强的指向性,才能激起学生对
话的兴趣,才会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也只有在这种状态
下的对话,才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话题进行精心
的设计,对话既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当然,
仅仅是有话可说还是不够的,话题还要有说的价值,毕竟课堂的对话
不是随意的聊天,也不是为了课堂热闹而去秀说笑,应该让情感、态
度、价值观在学生的对话中得以提高和升华。
三、呈现恰当及时的课堂评价
要想课堂上不断呈现智慧的火花,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都保持旺盛
的对话激情,这种激情要在不断的鼓励与认可中才能得到延续,为此,
教师要对学生的谈话的内容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更有激情
地参与对话,使学生共享成功的快乐。如有位教师在上“换个眼光看
老师”一课时,让学生谈谈对教师最恰当比喻是什么,并要说出理由。
教师在一名学生谈完后这样评价:在你的回答中,我看到你们对教师
的理解和尊重,让我感受到了做教师的价值和责任,也感受到了教师
这一职业的伟大与崇高,有你们这么好的学生,做教师就算辛苦一些
也值。平实简短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可,也是对学生参与对话
的一种表扬。如果对每个学生的回答只是以“不错”“很好”这样的
方式去评价,时间长了会因其缺乏针对性,过于平淡而起不到激励的
作用。课堂评价是很难预设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现场生成,
及时恰当的评语,不仅彰显教师的睿智和个人修养,同时也起到了激
励学生广泛参与课堂的功效。
教师的评价,更是对学生交流内容的一个总结和提升,能把散乱
的对话上升到新的高度,从而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四'创设浓厚的问题情境
同样的话题,以不同的方式提出,学生的反应可能就不一样,对
话的问题如何提出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时甚至决定
着对话能否顺利开展下去。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问题情境化已经越
来越多的被我们的教师所认同和接受。
问题情境化,重在以详细的情境叙述来提出问题,这样既避免了
话题以枯燥、呆板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又实现了知识、能力与解决实
际问题的融合,使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的情景中加以呈现。记得
有位教师在上“行为与后果”一课时,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的一个情
景(图片):有几个学生在铁轨上玩耍,火车来了他们也没有察觉,
火车正在行驶的车道上有四个孩子,另一个车道上只有一个孩子,在
这千钧一发之时,搬道工该怎么办呢?搬道工会把轨道搬到只有一个
孩子的那边,还是保持不变呢?话题一出,教室里马上就炸开了锅,
同学们纷纷举手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话题,
最终不可能有统一的结果,但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让他们认清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想,这个话
题之所以开展得顺利、学生参与度高,是与其创设的这个极具道德两
难的情境分不开的。如果离开了情境单纯地去探讨行为与后果的关
系,就会显得苍白枯涩,也很难提高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由此可见,
在对话之前用一定的情境进行铺垫与渲染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上述几点外,要实现课堂的真实、深入的对话,还需要教师
给学生留足对话的时间,组织好对话的秩序,将对话内容由表及里地
层层深入,从而实现课堂对话效益的最优化。
总之,只要我们能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能平等与学生对话,
并引导学生开展互动对话,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灵动,充满生机,学
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在对话交流中升华,娓娓叙来的观点会
在对话交流中逐渐得到认同和接受,并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从而最
终转为自觉的行动。
一片秋枫,给山林多了一抹亮色;引入对话,让我们的思品课多
了灵动的光芒。我们相信,有深度交流的对话,来拨动学生的心弦,
必定会增强我们思品课的情感高度、人文厚度、生活广度和教材深度,
这不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灵动的生本课堂吗?
“自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
这学期随机听了几节思想品德课,感觉老师们都很认真,很敬业,
课堂效果也不错,使我对教材的理解加深了,对上课的自信心更足。
特别是其中一位老教师上的课不但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
还引起了我对“自然”教学的又一次关注。
该教师上的课题是《习惯对人的影响》(八年级上册,江苏人民
出版社出版),下面我就呈现其中几个精彩环节供大家欣赏一一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伸出双手做手心相对的十指交叉试验:先是自
然状态的十指交叉,然后再做一个小小的调整,即换成另外一只手的
大拇指朝外,一一原先是右手大拇指朝外的现在则换成左手大拇指朝
外,反之亦然。
做完后,老师就问大家有什么感受,有说难受的,有说别扭的,
众说纷纭,但大体是说感觉不舒服。
正在大家以为这个环节要告一段落时,却突然有一个男生站起来
坚持说自己没有感觉。
同学们都把眼光投向了老师,看他是如何来处理这个问题的,下
面就是该老师巧妙地处理该问题的全部经过:
老师:同学们,现在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有同学说没有感觉,我
们当然也应该尊重他的结论。那么,有没有什么实验可以让他——也
包括我们自己有明显感觉的呢?
学生1:倒立行走!
老师(微笑):这个实验应该行,但问题是我们现在都在教室里,
人多,桌椅也多,不好做这个实验,——能否换一个简单易行的?
学生二:用脚写字!
老师(哈哈大笑):行,但可能会臭气熏天,不卫生,——再换
一个怎么样?
学生三:用嘴写字!
老师:怎么样,这个方法好吗?
众:好!
老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吧。
大家就拿出一张纸铺在桌上,然后用嘴咬笔写了几个不同的字,
写完后——
老师(问坚持说自己没有感觉的男生):怎么样?现在有感觉了
吗?
男生:这个难度大,感觉明显,既别扭,又不舒服。
老师:好,我们的实验就做到这里。但我却特别想向那位男生表
示敬意:因为他不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还有勇气提出来,我们
就应该鼓励大家要具有这种有自己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的精神,这是
任何想做大事、想成为伟人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就这样,在轻松愉快中,实验不但达到了预期目的,而且老师还
把思想品德课的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实验感受给习惯下个定义:
有同学说习惯是“反反复复的行为”,有说是“成了定式的东西”,
有说是“象条件反射一样的现象的”等等,各种各样的表述都有,课
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对这些发言,老师都一一地进行了及时的评价,学生们也很高兴。
老师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进行了
认真比较,得出了各自的长处短处,从而加深了对习惯定义的理解。
分析完习惯含义后,老师就重点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习惯对人生
理、心理、行为的影响。
分析中,老师特意结合自己800度深度近视的经历,提醒同学们
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的用眼、坐、
立、走等习惯。
在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言说中,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就意识
到了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坏习惯的危害性。
在“习惯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方面,老师还用学校医疗室提供
的学生胃病增多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析吃不吃早饭的利弊,并认真听
取了不吃早饭同学的观点和原因,提出了自己一些行之有效、比较中
肯的建议。
我发现,不少同学都被老师的真诚话语所感动。
在讲解“习惯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时老师拿出了一本《素质教
育》(2010年第5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杂志,神
情并茂地读了一篇叫《最珍贵的“财富”》文章,大意是:
艾达的爸爸常年卧病在床,最近妈妈又失业了,一贫如洗的家更
是雪上加霜。在学校里,艾达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尤其在音乐方面
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她梦想着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
可现在她不得不面临辍学的困境。
在公共汽车上,她发现自己身旁正站着一位老人,老人一只手拄
着松杖一只手吃力地拉着车上的扶手,旁边的人却视而不见。她就把
老人扶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并伸手还关好了车窗。
著名的小提琴家乔治教授从她胸前的校徽牌上记住了她的名字。
后来,乔治教授不仅免费教授艾达拉小提琴,还资助她完成了学
业。最终,波兰人艾达-亨德尔(IdaHaendel)成为了享誉世界的
著名小提琴家。
小小的善举,意外地改变了她的命运。生活中,善意便是最珍贵
的“财富”,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力所能及地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自
己温暖的手,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世界都将变得花香馥郁。
老师也许是受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影响,当故事出现戏
剧性情节的时候,老师的朗读往往就会停下来,老师就会请同学们来
猜测每个故事情节的结局,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故事很快读完了。
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并没有布置相应的思考题,而是请同学们再
提供一些“习惯对人有影响甚至影响人一生命运”的经典故事。
学生们也的确不含糊:有讲福特应聘成功例子的,有讲希尔顿酒
店创始人善有善报例子的,有讲曾国藩坚持写日记终成伟人的……,
提供了很多古今中外的精彩例子,使整节课形成了又一个高潮。
新授课上完后,老师又用几分钟时间对本次课堂教学主要内容进
行了小结。
令人敬佩的是,老师在小结中还对教材的一些固有缺陷加以了弥
补,如“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可以说是利人利己利社会;反之,一
个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则可能会害人害己害社会。”这样分析才
比较全面,而教材分析则有片面之嫌。
可以说,听这样的课,是听者的一种享受:老师充满激情,充满
智慧;学生充满热情,感觉幸福,积极配合;整个课堂教学犹如行运
流水一样自然和流畅。
而这正是我一直想追求的“自然”教学的理想效果一一
一、教师教学要自然
西塞罗说:“假如我们以自然为我们的向导,它绝不会让我们迷
路的。”老子云:“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善治国者,无赫赫之名。”
而教学如何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自然境界呢?我个人认为应该要
从下面两方面着手:
(1)言传要令人佩服;
(2)身教要令人肃然起敬。
言传要令人佩服,教师的专业功底就要扎实,教学方法就要科学,
就要有教育艺术,讲课风格就要有魅力。“师之信在于理,师之威在
于实,深厚的知识功底,广博的学科素养,新颖的教学理念,灵活的
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关于讲课风格,很多人都追求激情,但实际上华顿・钟斯的风格
也很好一一
生物学家赫胥黎认为他一生中听到的最佳演讲,无过于华顿・钟
斯的那一次关于生理学的演说。他能不用笔记(也不向学生们看一
眼),以均匀、枯索无味的声音,把一个最困难的生理学问题解说得
通明透彻。
所以,教学要自然就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特色,
要真实感人,不要表演。
至于教学方法,阿伽西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一一
他开始训练他的实验室里的学生用眼睛去看。如一星期观察一条
小鱼,然后说出自己的心得。
在这个艰苦的指定作业结束后,阿伽西教授并没有夸奖他的学
生,连一声赞美的话都没有,而是给了他一个一加仑容量的水缸,里
面装满了鱼骨,叫他“瞧着办”。过了两个多月,他的工作才顺利地
完成。这一次,阿伽西对学生仍然不夸奖,而是指派了一件更艰难的
工作要他去观察、比较。这是他的学生所能指望的全部夸奖,这个奖
励含有这样的意思:“你会成为一位更有资格的科学家。”
这是一种艰难、强烈的挑战,只有最高明的教师使用起来才不至
于减低它的效果。
关于身教,有两个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
第一个,一次在课堂教学讲解“如何培养坚强意志”时,有同学
提出想通过长跑来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但苦于没有人陪他,老师二
话没说马上就告诉他:“你把长跑时间告诉我,我来陪你跑。”几周
后,他们的长跑已经成为了规律,而且还吸引了不少同学参加进来。
这样的身教是否比言传更厉害?
第二个,当学到“中学生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时,一位老师发
现同学依然一副无所谓、麻木不仁的样子,就赶紧打住话头,向同学
们发出邀请:周末有谁愿意到老师家里去品尝自己女儿烧的菜?呼啦
一下全班同学都把手举起来了,看来到家里不现实了,老师和同学们
商量的结果是把老师女儿叫到学校来,请她在学校食堂里给大家展示
一下烧菜本领。
当同学们亲眼看到和自己一样大的老师的女儿居然能完整地烧
好一桌饭菜时,都咋舌不已,赞叹不已,很多同学至此才真的对教材
相关内容有了切实感受,才开始自觉地进行了相关生活自理能力的培
养。
所以,教师公平公正的为人处事、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也是很有
说服力的,学生一旦接触到、感悟到,也很容易渗透到自己的骨子里、
心灵深处,这大概就是对爱因斯坦的“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
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的最好诠释吧。
二、学生学习要自然
学生的学习也应该象花草树木一样自然地生根、发芽、开花、结
果,陈鹤琴说孩子应有画图的机会、看图画的机会、剪图的机会、剪
纸的机会、着色的机会、穿珠的机会、锤击的机会、浇花的机会、塑
泥的机会,除了这些,在学习中孩子还应该要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自然地学习,就应该贯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家长、学校、
老师不应该管得过多,更不能包办代替,应该学习孙悟空牧天马的本
领:收放自如。大人们要有守望麦田的精神,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
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根据自然的法则,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当我教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既不要他成为律师、军人,也不要他成为
一个圣人,我首先要他成为一个‘人',那样他到时候自会像其他的
人一样,成为他应该是的那种人,命运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他的一生,
但不管改变得如何,他都能乐于其位。”
教师教他的时候,须利用他的本能欲望,造成种种环境的条件,
使他接受新的知识,并必须使他用了有效。
自然地学习,我们必须宽容学生因此犯的错误,圣经说:年轻人
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对知识的理解错误,做实验时引发的事故,
讨论时引起的争吵……,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合理的的,老师应该给予
足够的宽容与信任,并给予学生一个解释、引导、补充、纠错的机会,
给予他们思维的时间、争辩的空间,尽量让他们把话说完,这样,互
动的彰现生命个性的课堂才有可能实现。老师要有耐心,要学会运用
“慢”的教育艺术,惟有如此,学生才可能会由被动的死记硬背变成
主动活泼地学习。
自然地学习,换成陶行知的话来说,就要解放孩子的创造力,解
放他们的头脑,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嘴巴,解放他们的空间
和时间,让他们多动脑,多动手,多发问,多接触大自然。把小孩从
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把小
孩从劳碌中解放出来,使大家有点空闲,想想问题,谈谈国事,看看
书,干点于老百姓有益的事,还要有空玩玩,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地学习不是指教师就可以放任自流,放任不
管,就可以让学生任意沾染社会恶习,恰恰相反,家长、教师、学校、
社会应该一起来引导孩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有价值的人、有明确方
向的人、有追求并能与时俱进的人。
三、诚实地落实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
毫无疑问,思想品德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德育的重要功能,但为
什么实施到现在大家感觉还是不太满意呢?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这
可能与我们思想品德教学没有传授诚实知识有关。不可否认,思想品
德教材经过多次修改比原来是进步了许多,但与发达国家甚至包括港
澳台地区重实际、重能力的教材相比,我们大陆的教材仍然摆脱不了
有假大空的嫌疑。举个简单的例子: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25页上
就有一个愚公移山的材料,且不说其中居然出现了“上帝”这样的低
级错误字眼,单就愚公移山的行为本身来说,显然放到今天的思想品
德教学中是既不合时宜,也无法实现思品的“三维”目标,因为它明
显与“封山育林”、“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等现行政策是背
道而驰的,如果教师不果断加以推弃的话,学生就可能会用嘲笑的眼
神来看着你照本宣科,至于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那是不容置疑的。
如此,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岂不大打折扣?
柯米尼亚斯说:“除非是那些与他们的智力相符合,也是他们的
需要的知识,不然就不要拿来教他们。”
所以,“自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就要注意知识上的诚实,
要承认事实的价值。老师错了,老师须能承认;教材错了,需要果断
地加以摒弃;你的仇敌不错了,你也须承认他。不要事实如此,我见
如彼,一味颠倒是非。装面子、文过,都是知识上的不诚实。
简言之,“自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就是要教师自然地教学,
要生活,不要表演;学生要自然地学习,自由、民主、平等地发表自
己见解,积极地参加社会生活;要诚实地运用“慢”的教育艺术渗透
德育功能,重视实际,重视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孩子能自由地成长,
自然地具有公民意识;使学校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家庭教育科
学有效,使教育能回归到自己的原点。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课例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单元探究活动“碳钱哪儿去了”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第一单元“单元探究活动”新授课
教学起点分析: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了化
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也以“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因素”为例探讨了科
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本节课以探究碳钱消失的原因为载体,让学生试
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主动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并学会对结论进
行反思与交流。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巩固给固体加热的操作技能,会根
据现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发生。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完成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结论,并
能提出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教学主要方式: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与药品:铁架台(带铁夹),硬质大试管,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
上述仪器组成的给固体加热的装置28套;烧杯(内装澄清石灰水)
28个。
多媒体材料:课件:(1)碳镂分解的flash动画(2)碳钱哪儿
去了的幻灯片及习题16张。
文字资源: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一册》中的“单元探究活动”
三、教学实录:教学地点:化学实验室。
【复习回顾】:
(师)请大家以“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为例,在
小组内说一说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生)通过回忆、看书、询问等途径获得答案后回答:提出问题,建
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交流。
【探究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农民伯伯为了使玉米生长的茎秆粗壮,常给它们施一种叫做碳
铁的化肥。有经验的农民经常在雨后施肥,且要把化肥施在土层下约
3厘米的深度,且不要接触庄稼的根部。可是有一次小明想给妈妈一
个惊喜,悄悄地帮妈妈施肥,他在一个阳光明丽的天气把碳镂施在了
土层的上面,结果一会碳钱就不见了,碳钱哪去了呢?碳钱的消失是
因为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小明是帮了妈妈呢,还是给妈妈帮了
倒忙?请同学们提出你的猜想:
(二)建立假设
(生)组内同学各抒己见,提出猜想。
(师)请各组说出自己的猜想,重复的不说。
(生)各组代表(1—2个)站起来回答。
(师)把猜想写到黑板上。
一组:碳钱被庄稼吸收了,碳皴发生了物理变化;
二组:碳钱挥发到空气中去了,发生了物理变化。
三组:碳钱受阳光照射分解变成了别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现有的条件(包括实验台上的现仪器药品),
交流先来验证哪组的猜想比较方便。
(生)组内达成共识,组间交换意见,一致同意先验证三组的猜想。
(师)那么用什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用加热法代替阳光照射,对碳钱进行加热。
(师)既然同学们想加热碳钱,那么,为了实验的安全,我么先回忆
给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
(生)组内交流。
(师)多媒体出示注意事项。
(师)请各组设计实验步骤,交流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生)设计实验,在草纸上拟定实验步骤和预观察内容,并在班内交
流。
(师)投影展示各组的设计,随时请同学评判,然后进行总结,并以
flash动画形式用多媒体展示各步操作:
对碳核进行加热的实验步骤: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用药匙和纸槽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碳钱,将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插
入试管口;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里的碳钱加热,先预热再固定加热;观察现象。
(三)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
(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设计组装一套加热固体的装置进行实验,注
意安全,注意节约药品;在实验中要学会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
现象。
(生)学生分组实验(共25个小组,每组2人)
(1)检查装置气密性,(2)把碳皴固体放在试管里,(3)试管
口塞一双孔橡皮塞,一孔插一口朝上的玻璃弯导管,一孔插一导管伸
入澄清的石灰水中,(4)给试管加热,观察试管内壁的变化,闻上
面导管导出的气体的气味,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生)试管内壁有水滴出现,上面导管导出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每次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后,点击多媒体出示答
案。)
(师)试管内壁的水雾说明了什么?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什么气体?
(生)经过组内讨论一致认为:试管内的水雾说明有水生成,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知是什
么。
(师)这种气体你们在哪里闻到过吗?
(生)夏天在厕所里闻到过。
(师)对,这种气体叫氨气。
(师)(板书)碳钱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碳镀一水+二氧化碳+
氨气
(四)得出结论
(师)通过实验发现,由碳钱这一种物质受热变成了三种新物质,可
见碳钱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析此反应特点,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二种,像这种由一种物质生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我们叫它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首先必须是化学反应,而且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练习)判断是否为分解反应
(1)蒸发食盐水
(2)碳酸钙一氧化钙+二氧化碳
(五)反思与交流:
(师)1你对此次探究实验有哪些质疑?
2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碳钱化肥?
请同学们自由回答,有不同意见的可起来补充。
(生)纷纷抢着提出问题: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
试管内的无色液体一定是水吗?
怎么证明那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就是氨气?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意义,请同学们给点掌声。
(师)完美的描述,道出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请同学们给点掌声。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吗?请各组交流后回答。
(生)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什么样的气候是施用碳钱的最佳时机?
什么样的土壤环境最适合施用碳镂?
(师)请同学们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你的将你的探究方案,交给老
师,经老师许可后完成探究实验。
(六)反馈练习及作业
(七)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生畅言)
四、教学效果与课后反思评价
本节教学,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
的互动及小组内生生互动及组间生生互动进行的很好。学生分组实
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仪器的组装,检查
装置气密性的过程,装加药品的过程,加热过程,以及检验生成物的
过程直观而有详细,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本节教学中充分
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
探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不足之处是只验证了
一个猜想,其它猜想是否成立没有给学生一个信服的例证。再就是碳
镂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教师直接告诉了学生该气体是氨
气,没有介绍验证方法。从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的练习反馈来看,这
是一节较成功的新授课,不过通过本课教学再次提醒教师要充分备学
生。
初中语文《紫藤萝瀑布》课堂教学实录
【初读感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紫藤萝瀑布)。大家知道,紫藤萝是
一种植物.可是怎么跟'瀑布”连在一起了呢?这个标题有点意思!
说说看法好吗?
生1:我家旁边的公园里有紫藤萝,确实很美丽,开起花儿来像瀑布
一样。(许多学生表示赞同)
师:像这样吗?(打开投影.展示大幅的紫藤萝照片,学生一片惊叹)
另外,关于这篇文章的其他信息.你还了解哪些情况?
生2:我查过作者宗璞的情况.她还为我们西湖写了很多文章。
生3:资料上说,宗璞是著名国学大师冯友兰的女儿。老师,什么是
国学大师啊?
师:哦。你很努力嘛!连这个都知道啊!国学,是对我国传统学术文
化的研究。你说的这点,对于我们理解课文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待
会儿我们会说到。
生4:我还想说很重要的一点,作者宗璞是在弟弟身患重病,将不久
于人世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看到眼前的情景,是有感而发。
师:好,确实很重要。同学们.在读一篇文章之前,如果可能。我们
就应该尽量多地去了解一些背景材料。这对于理解文章很有帮助。下
面我们一起试试概括全文大意,看文章主要说了些什么。
(学生概括.教师巡检)
【赏析探究1】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
生5:这篇文章写作者看到紫藤萝瀑布时的所见所想。
师:很简洁嘛!哪位补充一下,所见所想是'见'到什么,又'想'
到什么。
生6:作者见到了紫藤萝瀑布。原先。她的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
心上”。遇到盛开的藤萝花后,想到一些事情,就宁静了。喜悦了,
振作了。
师:想到了一些事情.是哪些事情?
生7:我想应该是他弟弟不久于人世的事情吧。她走在路上,本来很
悲痛,很忧虑.可当她遇到紫藤萝瀑布的时候,想法就变了。
师:是的,大家预习时就知道,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按
照常理.作者这时候应该十分焦虑悲痛,可老师不明白的是,这种情
况下,为什么她一看到紫藤萝还会产生“喜悦”的情绪,这岂不是有
违常理吗?
生8:(小声)书上就是这样说的嘛……(师插话:怎么说的,讲讲看
嘛!)(生读书)“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
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
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师:好,我们就来好好研究这个矛盾-----个焦虑悲痛的人怎会一下
子变得“宁静”“喜悦”。
生9:因为作者看见了美丽的紫藤萝花儿。
师:你是说.只要看见美丽的花儿,人们的悲痛之情就会缓解,甚至
还会转悲为喜吗?
生9:不是,只有遇见紫藤萝花才会这样。(有学生露出疑惑沉思之
色)
师:那么。如果我们在医院门口都栽种紫藤萝花儿.是不是心理诊所
由都不需要了?栽种一些像瀑布一样的紫藤萝就可以医治人们心灵的
创伤了嘛!
生10: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见到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
觉得花儿仿佛有了生命,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的感觉.所以会带走焦虑和悲痛。
师:请原谅老师的不依不饶(众笑),为什么紫藤萝花儿就能够带走焦
虑和悲痛呢?
生11:虽然这位姐姐很是焦虑悲痛.但文章后面说“生命的长河是
无止境的”,这就是说,个体生命虽然有止境。人类生命的长河却是
无止境的。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要与祖国人民同命
运.共呼吸。作者从花的生命力中感悟到人生的美好。
师:(有点意外)你的理解很深刻嘛!能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生11:(有点不好意思):我是从《新课程学案)这份资料里读到的。
(有学生哄笑)
师:利用现有的资料,帮助我们读懂课文,这本身就是一个好的办法。
不过,我们在读的时候也要开动脑子多想想为什么。否则“尽信书不
如无书”,还会影响到我们更深入的理解。
生11:(小声说)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是作者触景生情。
师:说得好,(板书:触景生情)但我们已经知道触到什么景,又生了
怎样的情,可为什么此景会生此情(板书:此景此情),值得研究。我
们把相关段落再读一读吧。
(学生大声朗读)
师:请注意这些词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花朵儿一串
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
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
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
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大家注意到了紫藤萝瀑布的特点了吗?
生12:(有点迟疑)我想,“瀑布”强调的不是一朵花。而是“万花”
的集合.虽然某一朵花儿会凋落,但是作为瀑布的紫藤萝永远不会凋
谢。
师:对,不是一朵花!注意到这句话了吗?一一“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假使作者真的摘了一朵花来仔细欣赏,那么她的注意力就会一直在这
一朵花的美丽上了;可是作者关注的却是整个的紫藤梦花的集体一一
紫藤萝瀑布。
生12:(若有所悟)哦,我明白了,是不是说,作者的弟弟只是这么
多花儿中的一朵。
生13:我也是从资料中了解了“答案”,但是我没有明白为什么,现
在我懂了,作者是见到眼前的紫藤萝瀑布。看到花儿的开落,想到自
己的弟弟,觉得人生就像这花儿一样,有凋落,也有新生,心里就得
到了解脱。
师:理解得很好!现在,大家可以大致了解作者的心里感受了吧。(见
一学生手举得很高)好,你说说。
生14:老师,还可不可以这样认为,文章中所说的“喜悦”,是指作
者当时看见紫藤萝瀑布里一朵朵新生的小花,感受到了一种生命力的
喜悦,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宁静的喜悦,并不是说作者在小弟面临死
亡的情况下,还会真的很高兴。
师:对啊,这应该是一种内心感悟的喜悦吧。现在.我们可以回头了
解宗璞这个人了,她的父亲冯友兰是一位国学大师,对于庄子很有研
究.作者受其影晌,这时候她的心态,恐怕不能说是“乐观”,而应
该是“达观”更合适一些。
生13:老师,我还想补充一点,我刚才看到紫藤萝的照片,确实像
一个瀑布,瀑布的主要特点是流动,作者正是看到花儿从新生代替凋
落的流动的过程,才有这么多感悟的。
师:你说得真棒,其实,这篇文章的标题里的“瀑布”二字,不仅指
花儿的美丽和繁盛,更有突出生命流动的意味。从这种生命的运动中,
作者产生感悟就十分自然了。也就是说,此景的特点自然催发了此情。
而这些又必须有此人(指着黑板上的作者名)-----个有着敏锐感觉
和丰厚知识底蕴的人才能够感受和表达出来。
【赏析探究2】
师:刚才我们讲到,作者遇到紫藤萝瀑布,情绪也终于变得“平静”
和“达观”,这时,文章又突然插入一段“十多年前”的事情,大家
应该注意写作时间一一1982年,“十多年前”应该是“文革”时候,
作者家门前也有一大株紫藤萝,花儿很稀落,后来,由于“花和生活
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连花架都拆掉改种果树。你读完这段,说说
为什么突然要写这些。
生14:我认为是作者要对过去那种极“左”观念加以批判,进行前
后对比。
生15:紫藤萝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是整个国家命
运的写照和象征。
师:都有道理.两位同学能够将社会课的内容与语文课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语语音室建设方案(参考模板)
- 培训咨询成果保护合同
- 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协议
- 自营采购合同的格式要求
- 离婚协议书怎么拟写
- 广告公司购销合作协议范本
- 代理记账合同
- 招标文件方案技巧
- 小区物业服务竞标方案
- 专业解读实操经验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周期问题》教案
- GB/T 307.1-2005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公差
- GB/T 23468-2009坠落防护装备安全使用规范
- GB/T 14801-2009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终结性考试试题答案(格式已排好)任务一
- 2023年福建永泰闽投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3年惠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第一学期期末大作业(经济学)
- 腮腺肿瘤课件
- 变压器保护课件
- 《大学英语B》形成性考核 参考资料 广东开放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