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听课笔记_第1页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听课笔记_第2页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听课笔记_第3页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听课笔记_第4页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听课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当代汉语概述

L当代汉语含义见教材*第2页

当代汉语指当代汉民族使用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原则音,以北方

话为基本方言,以典范当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

2.当代汉语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当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北方“官话”是当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源头。

3.当代汉语地区变体一一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

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

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

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存入声调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当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

递有效性

语言规范也许性(实现语言规范两个基本条件):建立适当规范化原

则、加强语言规范化研究和教诲

当代汉语规范化原则: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本,词汇方面以北方方

言为基本,语法方面以典范当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持续性

第二节当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当代汉语语音概述

1.语音属性

LL语音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关系,详下)、生

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

音高重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频率

音强重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幅

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长短

以上属语音韵律特性,与音色相对

音色重要取决于声波振动形式

——音色又分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相对音色重要取决于发音办法和

共鸣器形状(结合如下元音、辅音发音原理)

13语音社会属性一一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本质属性见

教材第17页

语音形式和意义结合是商定俗成,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音必然体现出一定民族特性和地区特性。

语音具备系统性,重要体当前:

(1)不同语言系统所包括音素数目及其关系不同

(2)有些音在几种语言里都存在,但它们在各自语音系统中作用

和地位并不同样

2.汉语拼音方案

2.1.音节拼写规则见教材第19-20页

隔音规则

(1)使用隔音字母y、w规则

(2)使用隔音符号规则

省写规则

(1)u省写

(2)iou、uei、uen省写

标调规则

22词语拼写规则见教材第20-21页

第二节音节分析:元音和辅音

1.音节分析法

1.1.音节与音素见教材第23页

音节是人们听觉上最容易辨别出来语音单位,也是语流里最自然语音

单位。

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最小语音单位。

1.2.元音与辅音见教材第24-25页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音。

辅音是气流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中受阻碍而形成音。

元音与辅音四点区别:

1.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不受任何阻碍;辅音发音时,气

流通过口腔、鼻腔一定要受到某个部位阻碍。一一最重要区别

2.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振动,声音总是比较响亮,并且能延长;辅

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

3.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发

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张。

4.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1.3.声母与韵母见教材第24页

辅音和元音是就音素发音特点分析后划分出来类别,声母和韵母是就

汉语音节内部构造和位置分析出来单位。

当代汉语辅音和声母区别:总数不同,出当前音节中位置不同

当代汉语元音和韵母区别:总数不同,构成不同,构导致分不同

——n既可以充当声母又可以充当韵母韵尾某些;ng在普通话中永远

不作声母,只作韵尾。

——16个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共同构成。

2.元音发音原理

舌面元音三个条件见教材第25页

(1)舌位先后----前元音、后元音、央元音

(2)舌位高低一一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

(3)嘴唇圆不圆---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

当代汉语普通话7个舌面元音见教材第25页

当代汉语普通话3个舌尖元音见教材第25页

舌尖元音-i与舌面元音i区别见教材第25页末

3.辅音发音原理见教材第26-27页

发音部位:普通话22个辅音7种发音部位

发音办法:

成阻和除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声带振动与否一一清音、浊音

呼出气流强弱一一不送气音、送气音

辅音描写顺序:发音部位一发音办法(送气不送气一清浊一气流成阻)

第三节音节分析:声母和韵母

1.“零声母”音节一一没有辅音开头音节见教材第31页

2.韵母分类见教材第32页

按内部构造特点分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

母)

按开头因素发音口形分类: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合口韵母呼、

撮口呼韵母(俗称“四呼”)

第四节普通话声调见教材第39页

1.声调指音节具备区别意义作用高低升降变化。

2.调值是指声调实际读法,也就是声调高低升降详细变化。

3.调型即声调类型,指声调高低升降变化模式。55为高平调型、35

为中升调型、214为曲折调型、51为全降调型。

第五节普通话音节构造

1.普通话音节构造特点见教材第47页

(1)构造简要,界限清晰。

(2)乐音居多,响亮悦耳。

(3)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2.普通话音节构造模式见教材第47-48页

2.1.普通话音节构造表教材第47页一一声母和韵母配合关系(表)教

材第48页

2.2.声母和韵母配合特点见教材第48-49页

第六节音位和音位归纳法

音位就是某一特定语音系统中可以区别意义最小语音单位。见教材

第51页

(试比较: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最小语音单位。见教材第23

页)

音位与音素是普通和个别关系。见教材第51页

第七节语流音变

1.在词或句子里,某些音节读得特别轻,这就是轻声。见教材第5

6-57页

本调轻声与无所谓本调轻声

轻声性质重要取决音长和音高

轻声实际调值取决于它前面那个音节调值:

阴平、阳平、去声一轻声:短促降调

上声一轻声:短促半高平调

2.儿化性质和作用见教材第58页

普通话里“儿化”音变现象具备表达区别词性、词义或表达感情色彩

作用。

3.连读变调

3.1.上声变调见教材第59-60页

3.1.1.上声与上声连读变调

两个上声连读时,前一种上声由[214]变为[35],近于阳平。

三个上声连读时,第一种上声也许变为[211]或[35],第二个上

声变为[35]o

三个以上上声与上声连读时,先切分构造,再依照以上规律连读。

3.12上声与非上声连读变调

上声在非上声音节前由[214]变读为半上[211]。

上声在轻声音节前也许变读为[211]或[35]o

32“一”、“不”变调见教材第60页

在去声前面变读为[35],接近阳平。

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读为去声(“不”不变调)。

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4.“啊”变读一一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影响见教材第60-61页

第八节节律

1.停延指口头表达时声音停顿和延接。见教材第62-64页

停延种类:气息停延(生理停延)、语法停延、强调停延

2.句子中某些词语说得比较响亮,这就是语句重音。见教材第64-

65页

重音种类:语法重音、逻辑重音

3.升降重要指句调音高变化,即贯穿于整个句子高低升降变化。见

教材第66页

第九节当代汉语语音规范化

异读词规范化见教材第69-70页

*教材:《当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诲出版社6月第1版

第二章中文

第一节当代中文概述

1.当代中文特点重点

1.1.当代中文特点见教材第72-75页

(1)表意文字一一意符与音符作用、中文音符与表音文字音符区别

见教材第72-73页

(2)语素文字

(3)在形体上体现为方块形一一方块形长处与缺陷见教材第73-7

4页

(4)在语音上代表音节一一中文不是音节文字见教材第74页

(5)不实行分词连写

L2.意符与音符作用见教材第72-73页

作用:记录语言

局限:语言(涉及语音和语义)发生了较大变化、中文形体发生了多

次变化

1.3.中文音符与表音文字音符区别见教材第73页

a.表音文字音符是专职,中文音符是非专职,是借本来既有音又有义

现成字充当。

b.表音文字音符字数很少(几十个),中文充当音符数量诸多(超过

一千个)。

c.表音文字音符跟提供语音信息基本一致,中文音符跟提供语音信息

经常不一致。

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主线区别

1.4.方块形长处与缺陷见教材第73-74页

长处:阅读以便一一a.空间组合构造紧凑;b.单位面积内笔画密度不

一,视觉辨别率较高

缺陷:书写不便一一笔画多方向,影响书写速度

1.5.中文不是音节文字见教材第74页

音节文字用一种符号表达一种音节,一种音节也只用一种固定符号。

日文是典型音节文字。

中文每个字并不是固定音节符号,同一种音节可以用许多不同字形表

2.当代中文造字法:重点

2.1.“六书”,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见教材

第75-76页

象形是用线条描画实物形象,以此来表达字义造字办法。示例:日、

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来提示字义造字办法。示例:上、下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组合起来表达字义造字办法。示例:吠、

形声是用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分别提示字意义和读音造字办法。示

例:桐、清

(请结合本节后练习题)

22新造字造字法见教材第76页

(1)切音合形造字法。示例:甭

(2)省形切音合形造字法。示例:筑、默

(3)省形造字法。示例:乒、乓

3.古今中文字体演变见教材第76-77页

(1)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一草书一行书

(2)隶变(小篆一隶书)是古今中文分水岭

(3)中文演变总趋向是由繁难变为简易:构造上归并或省减某些成

分,写法上图画性削弱,符号性增强,笔形也从绘画式线条变成由点

和直线构成笔画

第二节字形构造

1.基本概念

笔画:构成中文字形最小单位。见教材第79页

部件:构成中文字形基本单位。见教材第83页

偏旁:切分中文而得到构导致分。见教材第83页

偏旁不等于部件:部件可以是对合体字多次切分得到各种单位,

这是部件比偏旁小。见教材第83页

部首:为中文分类而专设部目,涉及形旁和某些笔画。见教材第8

3页

2.中文笔形八类说和五类说见教材第80页

“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札”字五法:横、竖、捺、点、折

3.不同笔画功能见教材第81页

4.部件、偏旁和部首分别(详上基本概念)见教材第83页

5.当代中文独体字与合体字见教材第84页

独体字:无法分理出两个部件来中文。

合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组合而成中文。

第三节字音和字义

1.基本概念(结合教材第87页简表)见教材第86-87页

单音单义字:一形对一音、一义。

多音多义字:一形对数音、数义。

异读字:一形对数音、一义。不同读音之间没有语义和语用差别,仅

仅是不同人不同习惯读法。

繁简字:一为笔画较多字,一为笔画较少字,字音和字义都相似。

同音字:a.狭义同音字指同形同音异义字;b.广义同音字还涉及数形

一音数义字。

同形字:a.音形都相似,义不相似,相称于狭义同音字;b.形相似,

音不同,义也不同,相称于多音多义字。

2.异形同音字见教材第88页

3.字义和词义关系见教材第89页

有字仅仅代表一种音节,并不代表语素,这时,中文也就没有字义。

有字在某个词语里没故意义,但是在此外一种词语里却是故意义。

词义不等于字义或字义简朴相加。

4.形声字音和义见教材第89-91页

4.1.声旁表音功能

严格原则一一记录成果,字音与声旁声、韵、调所有相似只有26.3%

宽松原则——有效表音率39%

42表音功能运用

421.声旁表音三种类型:全表音、半表音、不表音

4.22运用声旁解读形声字读音及写法:

识读生僻形声字

协助记忆一组普通话字音

推求字形

4.3.形旁表义功能

表达字义类属、范畴或有关事物

表义笼统、粗疏、不拟定

表义功能大小与中文使用频度成反比关系

表义率平均达到40〜50%

44表义功能运用

分析归纳形旁意义类别,制作“形旁义类表”,协助人们巩固字形,

深化对字义理解。

联系形旁古义,比较、分析易混形似偏旁,以纠正或减少错别字。

在识字教学中发挥作用。

第二节构词法

1.基本概念重点见教材第119-121页

词根是词语构造体基本构成某些,意义比较实在。

词缀是词语构造体附加成分,没有详细意义。

单纯词是指只有一种语素构成词。

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词。可以分为三类:

前缀+词根

后缀+词根

词根+中缀+词根

复合词是指由词根和词根组合而成词。重要有如下几类:

2.复合词重要类型重点见教材第121-122页

(1)联合式:

意义相近、平等,并且可以互为阐明

意义有关、并列,但可以构成一种新词义

意义有关或相反,但只有其中一种意义起作用,又叫“偏义复词”

意义相反、对立,构成一种新词义

(2)偏正式:名词性、谓词性

(3)述宾式

(4)述补式

(5)主谓式

(6)量补式

3.词与短语关系见教材第123-125页

3.1.词与短语区别

从意义上看,词表达是比较单纯概念,意义比较凝固,往往不是语素

意义简朴相加;短语表达是比较复杂概念,往往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相

加。

从语音形式上看,词语音构造具备整体性,内部不容许有停顿,而短

语则可以有内部语音停顿。

从语法功能上看,词由于意义是凝固性和专指性,因此词不具备扩展

性;而短语意义是分析性,因而,短语构造可以扩展。这样,咱们就

可以运用“扩展法”来检测一种语言构造究竟是词还是短语。

3.2.词与短语互相转化

321.词转化为短语一一“离合词”:动宾构造式、述补构造式

3.2.2.短语转化为词---分段简缩(abcdfac、abcd—ad)、截段简缩、

综合简缩、省同存异、标数概括

第三节词汇本体系统

1.同音词、同形词和多义词见教材第126-128页

1.1.同音词和同形词

同音词是指几种语音完全相似而意义完全不同词。涉及两类:

同形同音词:纯偶尔形成,或者有多义词分化而成

异形同音词

同形词是指中文相似,语音不同,意义也不同词。它跟同形同音词主

线区别就在于语音与否相似。(单音节同形词又称“多音多义字”)

1.2.单义词和多义词

单义词是指只有一种意义词。涉及两类:常用事物名称和科学术语、

专有名称

多义词指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词。

1.3.多义词和同音词区别

多义词是一种词,也就是一种语音形式承担各种意义,并且这几种意

义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是同一种词几种义项;

同音词则是各种词,各种意义偶尔由一种语音形式承担,并且这几种

意义之间互相没有联系,或至少在共时层面上找不出联系。

1.4.多义词和同音词应用价值

多义词和同音词存在是语言符号简易经济必然成果

在多义词中,人们便于从旧义出发去理解新义

同音词研究对于纠正错别字有很大作用

多义词和同音词经常为各种修辞提供条件

2.同义词见教材第130-132页

2.1.同义词两种类型

等义词:意义完全相似,只是在顺序排列上不同或者字形上有差别

近义词:意义基本上相似,但在色彩和用法上存在细微差别

2.2.同义词辨析

(1)色彩分析法:口语/书面语、方言/普通话、音译词/意译词、

专用词/普通词

(2)意义分析法:语义轻重(层梯式)、范畴大小

(3)功能分析:搭配对象、词性不同

2.3.同义词应用价值

(1)语言表达更为精准、严密

(2)避免用词重复,使语言生动而富于变化

(3)形成不同修辞色彩

(4)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加重语调,达到强调目

第三节字量和字序

1.《当代汉语惯用字表》见教材第94页

2.当代汉语惯用字特点见教材第95页

(1)惯用性

(2)能产性

(3)稳定性

(4)简易性

3.中文字序排序多样性和互补性见教材第95-96页

4.当代中文序列法及优缺陷见教材第96-97页

(1)音序法:声韵序列法(以《广韵》为代表)一注音字母序列法

(以《国音字典》为代表)一汉语拼音序列法(单纯字母序列法,以

《汉语拼音词汇》为代表)/“音节•中文・字母”分层序列法,以

《当代汉语字典》为代表)

音序法检字简朴、迅速、一查即得,重要局限在于遇到不结识字或者

读不准字,还得借助别查字法。

(2)形序法:笔画法、笔形法、四角号码法、部首法

笔画法、笔形法简朴易学、查检迅速,合用范畴很广。笔画法惯用于

某些专科辞书编写、检索等方面,笔形法重要用于其他排检法补充,

使中文在有序排列中最后定位。两者局限重要在于,中文有繁/简、

旧/新字体差别,个人书写习惯有不尽相似,导致某些字笔画、起笔

笔形往往因人而异。

四角号码法见形知码,查检简便迅速,局限在于取码补充规则较为复

杂,重码也较多,有自取码有二义性。

5.部首法规范与归某些歧见教材第98页

第五节当代中文原则化和规范化

1.当代中文原则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见教材第100-101页

2.中文简化办法见教材第102-103页

(1)单纯从形体构造上繁体字一简化字

a.局部删除:删除大半;删除小半;删除一半;删除中间,保存轮廓;

删除后尚有小变形

b.偏旁更换:便于识读、称说、更换成记号书写

c.整字替代

(2)其她角度

a.起用古字

b.草书楷化

c.同音代替

3.简体字、繁体字相应问题见教材第103-104页

第六节当代中文信息解决

汉语拼音输入法优越性见教材第109页

(1)不需要编码规则

(2)体现语言中以词为单位特点

(3)输入与思维同步进行

(4)有助于学习普通话和汉语拼音

(5)有助于国际间信息交流

第三章词汇

第一节当代汉语词汇概述

1.词和语素重点见教材第113-114页

1.1.词,是指一定语音形式跟一定词汇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

用最小语言单位。

第一,词语音形式是固定,声韵调固定不变,内部结合紧密,不容许

浮现停顿。

第二,词均有跟语音形式相匹配完整而明确意义。

第三,它还体现出一定语法功能,可以跟别词语自由组合。

第四,在前三个前提下,它还应当是最小语言单位,这一方面跟短语

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又跟语素区别开来。

12语素是音义相结合最小语言单位。

2.语素和音节、中文关系见教材第114页

(1)同一种中文可以代表不同语素

字形同,读音异

字形、读音同,词形异

字形、读音、词形同,意义异

(2)一种语素可以有两个以上音节

连绵词

口语词

音译词

(3)一种中文在不同场合有时是语素,有时不是语素

3.拟定语素办法“同形代替法”见教材第114-115页

4.语素类别见教材第115页

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5.词和语素区别见教材第115页

语素意义不太明确,也不太稳定。

语素不能独立运用。

6.当代汉语词汇特点重点见教材第115-116页

(1)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则以多音节为主

(2)词语有明显双音化趋势

a.汉语词语双音化重要因素

第一,汉语音节数目有限,双音节有助于避免大量同音词浮现。

第二,单音节词往往是多义词,双音节词就使词义表达更为细腻、

精准,涉及范畴也更为辽阔、进一步。

b.汉语词语双音化重要途径

以一种单音节语素为主,在前面或者背面加上一种辅助性有关成分

单音节语素先后添加没故意义附加成分

意义相似或者相近单音节语素联合起来使用

三音节此省略其中一种音节

四音节以及四音节以上词采用缩略法

(3)合成词内部构造跟短语构造大体一致

第三节词汇本体系统

3.反义词两种类型见教材第133页

绝对反义词:必定了甲,就否定了乙;否定了甲,就必定了乙,正反

两方面之外绝对没有第三种也许性。

相对反义词:必定了甲,就否定了乙,但是,否定了甲,不一定就必

定了乙,即在正反两方面之外尚有第三种也许性。

第四节词汇来源系统

1.行业语泛化见教材第138页

1.1.行业词语泛化特点

每一种行业均有自己专门词语,它们有特定表义内容和使用范畴。

当这些行业用语浮现泛化,用来指称普通事物时,它们就具备了普通

语文词语性质。

行业词语等否进入社会普通词语就看它们能否稳定下来并为人们广

泛接受。

1.2.行业词语泛化进程

行业用语泛化是一种相称普遍状况,它一方面出当前行业内人们语言

使用中,她们往往自己熟悉行业用语指称普通社会现象。

在特定范畴内以行业用语指称普通社会生活现象还属于行业用语泛

化初级阶段,只有当这种泛化被全社会成员接受而广泛使用时,它们

才完毕从行业用语向普通话词汇转变过程,这可称为“泛用行业语”o

2.外来词语类型见教材第138-139页

外来词语是指来自非汉语其她语言词语。

汉语外来词语普通如下面几种形式浮现:

a.音译词一一用中文来译写外语词读音,此类外来语词最多。例如:

“巴士”(bus)等。

b.半音半义词一一一半表音,一半表意。例如:“艾滋病”等。

c.音义兼译词一一同步具备表音和表意功能,即在用中文译外语词读

音同步,又能通过中文原故意义联想到外语词义作用。例如:“基因”

(gene)等。

d.借形词----

直接借用英文字母词语。或是英文字母与中文夹用,例如:“AA

制”。或是纯粹因用英文词,例如“SOS”等。

从日文中直接借用中文字形,但不借它读音。例如:“经济”等。

要注意是外来词总是跟语音或字形有密切关系,单纯意译词最佳不要

看做外来词。

事实上,某些语词也许有音译词和意译词两种形式。例如:E-mail(写

成“电子邮件”是意译词,写成“电邮”是意译词缩略形式,写成“伊

妹儿”是音译词)。

第五节词汇熟语系统见教材第141页

熟语是语言中相沿习用固定构造。

当代汉语熟语重要涉及: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其中,成语、

惯用语和歇后语语言形式普通是固定短语,谚语普通是句子。

熟语具备构造定型性、语义融合性、以及功能整体性等特点。

所谓构造定型性,指是其构成成分和构造关系都是固定,不能随意替

代构导致分或变化其构造关系。

所谓语义融合性,指是其意义不等于构成成分意义简朴相加,其内部

各某些意义互相制约、互相依赖,并在其她许多因素作用下已经融合

在一起,表达一种新完整意义。

所谓功能整体性,指是熟语同词同样,都可以用一定语法规则把它们

组织起来,构成句子去同别人进行交际,也就是说,熟语普通总是作

为词等价物来使用,也是词汇系统最小单位。

熟语是民族语言特有词汇单位,比起普通词汇单位来,熟语受到各民

族文化老式影响特别深刻,在风格色彩上具备特别名鲜明民族性。

提示:注意本节练习题,见教材第147页。

第六节词义系统

1.概念义和色彩义见教材第148-150页

概念义是词义中反映客观事物自身那某些内容。因而普通说来概念又

可以称为客观义、理据义或指称义。概念义对客观事物反映取决于当

时人们结识水平和办法。

色彩义着重反映人们主观结识,也是构成词义重要成分。有色彩义有

自己独立词义内涵,有则体现出很强依附性,依附于词概念义之上。

词色彩义有重要传情达意作用,有不影响概念义,有会影响概念义,

甚至决定着概念义基本性质。色彩义有:感情义、雅俗义、古今义、

地区义、社区义、时间义、语体义、修辞义等。

感情色彩义体现是爱憎好恶褒贬色彩。在词各种色彩义中,对概念义

影响最大就是感情色彩义,这是由于感情色彩义往往与概念义内涵紧

密联系在一起。

雅俗色彩义体现是场合庄谐、态度恭随、为人敬慢、身份尊卑、主客

敬让、内外亲疏等方面词义差别。雅俗色彩一种极为重要方面就是体

当前口语根书面语对立上,口语比较俗,书面语相对雅某些。

古今色彩义是指概念基本相似,而词古今色彩不同词。古词语、今词

语与书面语、口语词有密切关系,古词语色彩义词往往体现出书面语

色彩,今词语色彩义词往往体现出口语词色彩。古今色彩义与雅俗色

彩义有密切关系。

2.多义词义项之间关联

在多义词几种义项之间,往往存在着引申关系:被引申义项称为基本

义,后起派生义项称为引申义。基本义是相对于引申义而言,这着眼

于词义基本和发展关系;基本义跟本义不同,本义是指这个词在历史

上最早浮现时原始意义,跟本义相对是后起义,这着眼于时间先后顺

序关系。

3.暂时语境义和固定修辞义见教材第152页

第七节词义分析与描写

义素分析法见教材第155-157页

义素是最小不能独立使用语言单位。

语义场

义素分析要点:

L必要提取跟其她词有区别作用义素

2.要提取应当是最小义素

3.要找出一组词共同义素,这样就能使关于辨析建立在共批准义

基本上

义素分析法作用

第八节当代汉语词汇规范化

词语发展和规范化见教材第164-167页

交际需要原则:表达需要、经济需要、修辞需要

表义明确原则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当代汉语语法概述

当代汉语语法重要特点见教材第170-172页

1.语序变化对语法构造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所谓词序不同事实上有三类不同层面状况:

a.语用语序变化

b.语义语序变化

c.语法语序变化

2.虚词运用对语法构造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3.汉语词类根语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朴一一相应关系。

4.短语构造跟句子构造以及词构造基本一致。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1.词类及其划分原则:形态原则(形态标志、形态变化)、意义原则、

功能原则见教材第174-176页

2.实词与虚词区别: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见教材第176页

3.体词与谓词见教材第177页

4.各词类语法特点及内部小类见教材第177-184页

第三节词类划分理论与实践

词类辨析I重点

动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区别词与形容

词、名词,区别词与副词,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见教材第187

-190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四节短语类型特点

短语构造类型|重点

短语(词组):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

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

短语(构造):量词构造、方位构造、介词构造、字构造

见教材第194-199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五节层次分析法重点

1.层次分析法目时揭示一种句法构造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固有层次

特构造关系,其办法是逐级依次找出各层次直接成分,并进一步阐明

直接成分之间构造关系。见教材第204页

2.层次分析三原则:构造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见教材第206-

207页

(参见课后练习)

第六节句型系统

1.先后均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达相对完整意义,人们用来进行

交际基本语言单位就叫句子。见教材第209页

2.单句句型分析见教材第211-212页

单句

主谓句非主谓句

动词性谓语句:6种基本

名词性非主谓句

句型

形容词性谓语句:2种基

动词性非主谓句

本句型

名词性谓语句:3种基本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句型

特殊非主谓句

3.句型分析原则和办法见教材第212-214页

表达语调因素不影响句型。

功能相似词语互相替代不影响句型。

扩展普通不影响句型。

句子特殊成分不影响句型。

语用位移不影响句型。

划分句型,还要注意几种问题:

第一,句型系统是有层次,因而,在拟定某一种详细句子句型时,也

必要逐级进行,从第一层次开始,始终到最小基本句型。

第二,要区别开句型成分和短语成分。

4.句子特殊成分:独立成分和提示成分见教材第214-215页

第七节句类系统

1.句类是句子按照不同语调功能划分出来类型。普通分为陈述句、以

文具、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类。见教材第216页

2.“不”和“没有”区别见教材第217页

3.疑问句构造类型:是非问、特指问、选取文、正反问见教材第2

18-220页

4.特指问有两种特殊简略格式:“NP(名词性成分)+呢”和“VP(谓

词性成分)+呢”见教材第219页

5.祈使句必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不对称现象见教材第221页

第八节句式系统

各类句式构成特点见教材第223-229页

主谓谓语句:受事性主谓谓语句、领属性主谓谓语句、关涉性主

谓谓语句、周遍性主谓谓语句

双宾语句

存现句:存在句、隐现句

把字句

被字句

(参见课后练习)

第九节句法构造中语义分析

1•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见教材第230页

2.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类别见教材第230-231页

名词性词语经常承担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系事、与事、成果、

工具、方式、处所、时间、目、因素、材料、致使、对象

3.语义指向见教材第232-233页

补语语义指向:指向动词、主语或宾语及“把”宾语

状语语义指向:指向中心语、主语、宾语或介词“把”宾语

定语语义指向:中心语或主语

4.语义特性解释力见教材第234-235页

第十节歧义现象分析

1.歧义类型见教材第236-238页

语法组合歧义:词类不同、词和短语同形、构造关系不同、构造层次

不同

语义组合歧义

2.歧义消除重点见教材第241,242页

运用语音

改换词语或改换句子

运用语境

(参见课后练习)

第十一节句子动态变化略

第十二节复句类型

1.复句和单句区别见教材第249-251页

句法构造上互不包括

关联词语是重要语法标志

停顿是分句与分句之间重要形式标志

2.复句类型见教材第251-256页

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选取复句、补充复句、因果复句、

条件复句、转折复句、让步复句、目复句

第十三节多重复句与紧缩复句

1.多重复句与划线分析法见教材第258-261页

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上组合起来复句叫做多

重复句。

把层次分析法原则和办法运用到多重复句分析上,并用竖线表达出

来,这就是“划线分析法”。

2.紧缩复句固定格式重点见教材第261-262页

“不不”

“不……就……”

“不也”

“再……也……”

“一……就……”

“非……不/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