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第一册教案_第1页
四年级科学第一册教案_第2页
四年级科学第一册教案_第3页
四年级科学第一册教案_第4页
四年级科学第一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课程

1、从相识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入手,使学生学习简洁的地球、

大气、水、动植物、自然资源等学问;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络

比拟严密的自然科学学问和一些根本的科学试验方法;使学

总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是个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建立自然界是

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更的观念;初步相识科学技术

开展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络以及人类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标2、通过参观、考察、进展简洁而好玩的科学试验的科学理论活

要动,逐步进步学生视察自然现象的实力,培育初步分析与综

合实力,初步驾驭科学试验的简洁操作技能。

3、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工作者是如何进展自然科学探讨的,初

步训练视察、描绘、比拟、归类等科学思维过程。

4、逐步增加学生探究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的的爱好,使其体会

到科学探讨须要有克制困难、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

5、通过对科学造福于人类与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无限度的向自然

索取而危害环境的感性相识,使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开

展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第一课固体和液体7课时

第二课溶液7课时

第三课物体的沉与浮6课时

第四课我们身边的物质6课时

第五课材料与生活6课时

第一课《固体与液体》

学问与技能。

1、知道大多数物体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固态物质

有肯定体积和固定形态,液态物质有肯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

心、O

2、知道固体不易流淌,液体具有流淌性,可用量桶、量杯进

展测量。

单3、知道在条件变更时,物质的状态可以互相转化。变更温度,

元可以使固体变成液体,也可以使液体变成固体。

4、知道物体具有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可以用天平、

磅秤、电子秤等测量物体的质量。

学5、知道胶水、果汁、自来水等不同液体的粘稠度不同。

目6、知道不同固体的硬度、韧性有所不同。

7、知道应当依据试验要求,在试验前设计好试验报告。试验

报告的内容应当包含试验目的、试验用品、视察到的试验现象、

试验数据等。

过程和方法:

1、会自己制作简洁的量筒,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比拟液体体积

的大小。

2、学习依据试验的过程、试验数据、试验效果,设计简洁的

试验表格。

3、可以依据试验要求,与其他同学协作做好简洁的试验。

情感、看法、价值观。

1、我们四周的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固体、

液体、气体等多种形态。

2、不同物质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探讨物质的性质是,须要

细致分析潭门的一样点和不同点。

3、探讨问题须要做好充分的打算工作,例如在试验前须要依

据试验的详细状况设计试验表格,试验时实事求是的测量和记

录数据,试验后进展细致的分析。

课时支配全课用7课时

搜集资料固体与液体的形态和体积2课时

物体状态的变更1课时

形成相识1课时

扩展相识3课时

第一课《固体与液体》

教学内容1、固体与液体的形态和体积

学生原有学生们大多知道物质有三态的变更,也知道固体不易流淌,

根底分析液体具有流淌性,固态物质有肯定体积和固定形态,液态物质有

肯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态。

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

1、知道大多数物体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固态物质有

肯定体积和固定形态,液态物质有肯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态。

2、固体不易流淌,液体具有流淌性,可用量桶、量杯进展测量。

3、知道物体有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可用天平、磅秤、

电子称等测量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设计试验报告。

2、学习自制量桶。

情感看法价值观:

1、产生探究的欲望。

2、知道物质有三态。

教学重点知道大多数物体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固态物质有肯

定体积和固定形态,液态物质有肯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态。

教学难点考虑固体与液体的差异,进一步相识它们在体积、形态上的差

异,区分质量与重量。

教具打算量桶、量杯、天平、磅秤、电子称、书、本、石块、橡皮泥等

板书固体(与)液体

形态有固定形态无固定形态

体积有体积有体积

课时支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身边的物体绝大多数以固体、液体或气体状态存在。

今日,我们来相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学问。

问:关于固体、液体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主学习

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

出示课前打算的一些物体

师生沟通

问: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固体或液体

演示“和面”试验,往里面加水,不停的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

2、探讨固体的性质

(1)小组确定探讨那几种物体

(2)探讨用哪些方法探讨固体的性质

(3)分组试验

3、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的性质

(1)小组沟通

(2)小结:

三、扩展学习

1、物体的体积

(1)体积得概念:物体得体积等于这个物体所占据空间的位置

估计物体体积的大小

(2)你能说出教室中体积最大和体积最小的物体吗?

(3)学生说一说

(4)你能把自己的学惯用品依据体积的大小排序吗?

(5)学生做一做

2、比拟物体的质量

(1)比一比体积一样的铁块和木块的质量哪个大?

(2)演示:用天平和磅秤测量物体

(3)学习测量体的质量

(4)小结: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磅秤、电子称和天同等工具

称量物体。

3、比拟物体的软硬

(1)问:你能利用已经学过的方法,找出教室里比拟硬的物体

和比拟软的物体?

(2)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3)问: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利用物体软硬不同这一性质的?

4、比拟物体的韧性

(1)试验:两个同学拉试验的物体的两端,让物体处于程度状

态。让小钩子放在物体的中间位置,再将开口祛码挂在小钩子上,

视察物体的形态变更,取出开口祛码视察物体的形态复原状况。

(2)小结:

A、固体有肯定的形态和肯定的体积

B、物质具有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可以用天平、磅秤、电

子称等测量质量。

C、不同的物体硬度、韧性有所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探讨了固体,谁来说一说通过我们的探讨,

你发觉固体有哪些性质?

今日我们探讨物体的另一种状态。

二、新课

1、探讨发觉液体的性质

猜谜: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做饭洗衣服,都要来用它。

问:水是什么状态的呢?像水这样的液体你还知道哪些?

谈话:教师也给你们打算了几种液体你能分辨出他们是什么液体

吗?

学生分辨、汇报

活动1:问:液体有固定的形态吗?

学生试验、视察、汇报。

小结:液体没有固定的形态

活动2:测量物体的体积

学生思索:液体没有固定的形态怎样才能知道它的体

积呢?

A、知道学生相识量筒和量杯

B、知道学生用量杯测量液体体积

学生自制量筒

活动3:比拟液体的粘稠程度

abcde

视察各液滴流淌的状况,填写表格

小结:

1、液体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有肯定的体积。

2、度量液体的体积常常运用的工具有量筒和两杯。

3、液体有一些可以测量的性质;如:体积、黏稠度。

课后反思

第一课《固体与液体》

教学内容2、物质的状态变更

学生原有学生们知道水的三态变更,但对其他物品极为生疏

教学理念:科学的探究式学习

根底分析

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知道在条件变更时,物质的状态可以互相转

化。

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展分析资料、整理数据从而获得结

论的实力的培育。

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主动动脑,细致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在条件变更时,物质的状态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难点新旧学问的迁移,在学生原有的学问根底上相识其他物质

的三态变更。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具打算保险丝、图片、冰块

板书物质的状态变更

条件变更

在固体液体气体冰1__»水~~水蒸

互相转变(固体)(液体)(气

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

提问:水有几种形态?

每种形态之间变更是须要肯定的条件吗?

二、导入

问:当变更温度时,其他物质也能像水那样变成气体或液

体吗?

学生探讨,思索,答复。

理论活动:(1)焊锡丝溶化或保险丝溶化

(2)冰的溶化

小结:大多数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在条件

变更时,为在三种状态之间互相转化。

三、你今日有什么收获?

第一课《固体与液体》

教学内容第三节形成相识

教学目的培育学生对学问进展概括总结的实力

教学方法探讨式教学

课时支配一课时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固体液体

形态有固定形态,多数固没有固定形态

体的形态不易变更

体积有确定的体积有确定的体积

流淌性没有流淌性具有流淌性

一、出示问题:

1、固体都是不透亮的、坚硬的、形态不行变更的吗?

2、液体都是透亮的吗

3、你对固体、液体有了哪些新的相识?

二、小组探讨并做好记录。

三、汇报沟通

四、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一课《固体与液体》

教学内容第四节扩展相识

学生原有已有肯定的固体与液体的学问,有肯定的试验技能,但比照拟试

根底验较为生疏.

教学理念:试验探究

教学目的学问技能:

1、相识不同固体的硬度、韧性有所不同。

2、知道胶水、果汁、自来水等不同液体的粘稠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能依据试验要求,与同学合作完成试验。

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依据试验要求,与同学合作完成试验。

教具打算玻璃片、胶水、果汁、自来水、木块、石块、勾码、头发、线绳、

叶柄

课时支配一课时

板书<质量

粘稠度

固体与液体一些可以测量的性质(软硬度

韧性

教学过程一、1、导入:在前面的几节课里我们对固体和液体的形态和体

积以及固体的三态变更进展了探讨,谁说说固体和液体的形态和

体积是怎样的?(固体有肯定的形态和体积,液体只有肯定的体

积,没有固定的形态。)

2、今日我们接着来探讨固体和液体一些可以测量和比拟的

性质。

二、比拟物体的质量

首先我们看一看方盘中的小磁铁和泡沫塑料。

1、猜一猜哪个物体重?

2、将两个物体同时放在两只手上,感觉它们对手的压力大小。

(每个学生都体验一下)

教师讲解并描绘: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

位是用“千克”来表示。则物体质量的大小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得

到呢?

3、学生答复(天平、电子秤、秤等等称量)

4、学生小结。

二、比拟物体的粘稠度

谈话:如今我们看一看四个小瓶中装有什么液体。

学生视察瓶中的液体后答复(自来水、桔汁、酱油、胶水)

讲解并描绘: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探讨了液体的体积、形态,想

一想,今日我们探讨液体的什么呢?(学生提出自己

的意见)

1、猜一猜谁流淌的速度快,谁流淌的速度最慢?

则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揣测究竟对不对呢?(做试验)

2、小组探讨:怎样试验效果最好。

(学生设计试验)

3、小组试验,做好试验记录。

4、汇报沟通。

三、比拟物体的韧性

1、小组探讨,设计试验。

2、分组试验,做好记录。

3、汇报沟通。

四、谈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溶液》

学问与技能

1、知道溶液是匀称、透亮、静置后不分层的液体。

2、知道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如食盐溶液中,溶解在水中的

单食盐叫溶质,溶解食盐的水叫溶剂。

元3、知道不同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可以用PH试纸推断某种溶液

的酸碱性。

4、知道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解在水中,将会造成水污染。

学5、知道土壤的酸碱性与植物的生长有关;知道酸雨是酸性比拟

目大的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害。

过程与方法

1、可以将确定的溶质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配置相应的

溶液。

2、可以采纳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

3、可以对视察到的现象进展初步的分析,对试验的过程和试验

的结果进展归纳总结。

4、可以运用pH试纸,通过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推断土壤、唾液

和雨水的酸碱性。

5、学习进步设计探讨报告的实力。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1、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好科学可以进步我们的生活质量。

2、养成严谨、科学的思维习惯,敬重事实。

课时支配全课用7课时

搜集资料让我们来配置溶液1课时

溶液里有什么2课时

形成相识1课时

扩展相识3课时

第二课《溶液》

教学内容第一节让我们来制作溶液

学生原有学生们对溶液一词较为生疏。

根底教学理念:探究式学习

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相识溶液的特征(匀称、透亮、稳定)。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照的方法对事物进展比拟和推断。

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

教学重点理解溶液是匀称、透亮、稳定的液体状态的混合物。

教学难点分析溶液的特点。

教具打算食盐、白糖、酒精、汽油、泥土、高镒酸钾、烧杯、试管、学生

搜集的资料。

课时支配一课时

板书让我们来制作溶液

/X

匀称透亮静置后不分层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提问:水有什么性质?

2、学生重温水的性质。举例说明。

3、举例说明水能溶解某些物质。

二、新授

1、把物质和水混合会有什么现象?

2、指导学生动手试验。

3、学生试验,填写好试验报告。

4、汇报沟通试验结果。

三、扩展

1、泥土放在水中与其他溶液有什么不同将汽油和水混合,振荡

时你看到什么现象?静置后又有什么现象?

2、学生先揣测,后试验,视察。

3、汇报沟通。

四、小结:

溶液一一匀称、透亮、稳定,静置后不分层的液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溶液》

教学内容第二节溶液里有什么

学生原有学生们对溶质与溶剂知之甚少。

根底教学理念:试验探究

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初步相识什么是溶质,什么是溶剂。

过程与方法:浸透“物质系统”的科学观念。

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

教学重点相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局部组成的

教学难点浸透“物质系统”的科学观念。

教具打算三脚架、酒精灯、培育皿、食盐、紫甘蓝、白醋、食用碱

课时支配一课时

板书,溶质

溶液里有什么《

、溶齐J

教学过程

一、回忆: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二、指导学生试验与视察。

1、学生理解试验要求。

2、学生试验,视察现象,并做记录。

3、学生动手试验。

做法:取食盐少许放在蒸发皿中,加热到只

剩下少许水然后利用余热蒸干。

(板书:变更一一水渐渐的没有了留下一一食盐)

三、小结

在食盐水中,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叫做溶质,

溶解食盐的水叫做溶剂。

四、课外延长

自制冰红茶。(制法参见教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溶液》

教学内容第三节形成相识

教学理念培育学生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对前面所学的学问进展小结

教学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壁报。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结合前面所学的学问,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壁报。

二、要求:

1、把自己所相识的有关溶液的学问全部在壁报上呈现。

2、有自己喜爱的方式绘制。

3、比一比,哪一组的最好。

三、展示汇报。

1、选代表进展讲解。

2、评比。

课后反思

第二课《溶液》

教学内容第四节扩展相识

学生原有学生们对生活中的相关溶液的学问理解不多。

根底教学理念:探究式学习

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

1、溶液的酸碱性及测定;

2、人体体液的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于植物的生长;

3、酸雨是怎么回事。

4、探讨雨水。

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

培育学生作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学以致用,联络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具打算PH试纸、紫甘蓝浸出液、洗手液、酒精、去污粉、白醋、洁厕

灵、肥皂水

课时支配一课时

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

讲授科学史小故事一一波意尔的发觉。

二、演示介绍PH试纸。

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试各种物质的酸碱性。

四、用试验验证“雕牌洗衣皂,就是不伤手。”一句广告是否正

确。说明理由。

五、阅读书上有关“人体体液的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于植物的

生长”内容。

六、布置课外试验。

自由结合,探讨雨水。

第三课《物体的沉与浮》

学问与技能

1、知道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迁徙、储存食物、更换皮毛。

2、知道植物过冬的方式有:落叶、种子休眠、芽的休眠等。

3、理解生物过冬的本事是生物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

单4、知道几种人们扶植植物过冬的方法。

元5、知道人类过冬方式的演化过程。

教实力与方法

学1、初步学会简洁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

2、学会简洁的视察、记录、分析、归纳等方法。

3、在教师指导下能进展实物的采集活动。

4、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式(画图、标本、数据、表格)记录视

察到的试验现象,并会与试验前进展比照,初步分析出结果。

情感看法价值观

1、对物体的沉和浮的问题产生探究的愿望。

2、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敬重证据。

3、通过感受物质的变更,体会科学是不断开展变更着的。

课时支配全课用6课时

搜集资料水对进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托的力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学生试验“哪些物体可以在水中浮起来”

形成相识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于哪些因素有关

扩展相识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和空气中的沉与浮

第三课《物体的沉与浮》

教学内容1、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托的力、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学生原有学生们在三年级时已学过有关水的学问,对水的浮力有肯定

基础的相识,大局部学生有过游泳的经验。

1、学问和技能

教(1)知道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托的浮力。

()理解水的浮力在消费、生活中的应用

学2

2、过程和方法

目(1)可以从体验、试验、探究活动中,搜集有关物体在水中沉

浮的资料

(2)可以用限制变量的方法,对问题进展详细的分析

(3)可以对试验的过程和试验的结果进展归纳总结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1)对物体的沉和浮的问题产生探究的愿望

(2)养成演严谨、科学的思维习惯,敬重证据

(3)通过感受物质沉浮性质的变更,体会科学是不断开展变更

的。

教学重难1、感受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托的力。

点2、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分组试验材料:水槽、测力计、重物

教具打算

2、挂图或投影片一一水的浮力的应用

课时支配1课时

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托的力、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位g沉在水底的物体土一人上,,、)人

板书水对漂移在水面的物体有1向上托的力,这1力"仔力。

浸入其中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我们做过的试验,把糖和泥土分别放入水中,经过搅拌会出

现什么现象?

板书:

‘糖溶解(形成溶液)

固体1c~

r有的物体漂移在水面

、泥土Y

]有的物体沉入水底

师:从今日我们就来探讨不能溶解在水中的这局部固体,在水中

沉与浮的状况。

板书:(课题)物体的沉与浮

二、理国活动(推断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出示重物

2、猜一猜:哪些物体浮起来,哪些物体沉下去?

3、猜一猜:哪些物体浮起来,哪些物体沉下去?

物品名称沉浮状况物品名称沉浮状况

猜测试验猜测试验

1乒乓球塑料瓶盖

2铅笔8牙签

3塑料盒9钩码

4石块1橡皮

0

5纽扣1干木块

1

6图钉1硬币

2

要求:

(1)不允许将物体放入水中,只能凭阅历猜测。

(2)用仃记录试验结果。

3、试验

要求:

(1)一个一个轻轻将物体放入水中

(2)用。记录试验结果。

(3)用手轻轻按一按漂移在水面的物体,想一想:手有什么感

觉?为什么会这样?

(4)试验后,整理试验器材,用抹布将试验用品擦干,摆放整

齐。

4、学生汇报试验结果并总结

(1)猜测的沉浮状况与试验的沉浮状况有什么不同与一样

(2)说一说手的感觉及缘由。

(3)总结:水对漂移在水面的物体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

力叫浮力。

板书:水对漂移在水面的物体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三、验证明验(漂移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播放试验录像(漂移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2、探讨:

(1)试验所用的重物有什么特点?(都是能漂移在水面的物体)

(2)是不是袋子里的物品变轻了?(不是物体变轻了,而是水

扶植托着袋子里的物品,水有浮力)

3、小结:

漂移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四、理论活动(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问: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

2、学生探讨(将猜测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3、探讨试验方案

4、试验并记录

物体名称在空气中的重量(N)全部浸入水中的重量(N)

5、汇报

6、小结

板书:

沉在水底的物体

水对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漂移在水面的物体

浸入其中的物体

五、学问扩展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

想方法使小石块浮起来

板书设计

物体的9i与浮

糖溶解(形成溶液)

固体V

r有的物体漂移在水面

、泥土Y

1有的物体沉入水底

沉在水底的物体

水对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漂移在水面的物体

浸入其中的物体

课后小结

第三课《物体的沉与浮》

教学内容2、变更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学生原有学生们在三年级时已学过有关水的学问,对水的福利有肯定的相

根底识,大局部学生有过游泳的经验。

学问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和沉。

2、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学过程与方法:

目培育学生用多种方法变更物体在水中状态的探究实力和用简洁符号做

标记录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

培育细致细致的视察现象和主动思索问题的科学看法,及激

发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科学和运用科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会沉入水底,有的会浮在水面。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变更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教具打算水槽、水、带盖小瓶、橡皮泥、木块、泡沫塑料小球、石

子、螺丝钉、小螺丝母、砂等、试验记录表一张、抹布、笔

等。

课时支配1课时

板书质量

变更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重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爱猜谜吗?(答复)

师生谈话:我这有两个大小、外形一样的球,把它们放入水

中会是什么样(出示两个球)(学生自由发言)我们用试验来验证

谁猜得对。

演示试验下载

教师讲解:浮在水面的现象叫做浮;沉入水底的现象叫做

沉。今日我们就来接着探讨浮和沉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相识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1)教师谈话:你们想知道其他物体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吗?

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水(课件出示一个大水槽)(学生答复)

(2)教师提出试验要求:

①把物体一件一件的放入水中。

②细致视察每一件物体放入水中的样子。

③把你的发觉记录下来。(边说边动画演示试验方法)

(3)学生试验、记录。(填写自己的发觉,填写形式由学生自

己确定)

(4)小组汇报试验结果,边汇报边将该物体在水中的状态用动

画展示出来。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试验我们理解了很多物体在水中的状

态,平常在生活中也要多留意视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2.引导学生探究变更物体在水中沉浮状态的方法。

(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试试变更物体在水中

沉浮的状态呢?(思索、答复)

(2)提出问题:怎样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3)学生思索,组内探讨、沟通彼此的想法。

(4)学生活动:尝试、试验、改良。

(5)小组汇报试验结果,沟通胜利方法。

(6)师生谈话:你胜利的方法与其他组一样吗?借鉴别的

组的方法再试一试,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7)学生尝试多种方法。

(8)汇报、小结。

(9)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的方法真多。我这儿有个难

题,想请大家帮我解决解决。(答复)

(10)提出问题:怎样使悬在水中的小瓶沉下去?(出示小

瓶悬在水中的情景)

(11)师生谈话:先想想你有什么方法?假如须要一些

材料可以到前面来取。(电脑展示材料:砂、小石子、小螺母等)

(12)学生活动:思索、探讨、沟通,选择材料,尝摸索究。

(13)小组汇报试验结果(电脑展示,学生操作。学生边操

作边介绍自己的方法。),胜利者展示试验过程。

(14)本课小结。

(15)课后延长:在我们四周还有很多现象特别好玩,盼望

同学们接着去发觉、去探讨。

课后小结

第四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学问与技能

1、理解世界是由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质组成。

2、相识我们四周的世界,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人工制品都是由

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

单3、相识物质有纯与不纯之分。生活中只有极少数的物质可以看

元作是纯的。

教4、知道大多数物质可以被分为该物质的最小微粒一一分子。

学5、知道有些物质的颗粒有肯定的形态。

6、理解物质在肯定的条件下,可以变为其他物质。在这种状况

下,原来的物质消逝了,形成了新的物质。

情感看法价值观

1.对物体的沉和浮的问题产生探究的愿望。

2.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敬重证据。

3.通过感受物质的变更,体会科学是不断开展变更着的。

课时支配全课用6课时

搜集资料水对进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托的力1课时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1课时

学生试验“哪些物体可以在水中浮起来”1课时

形成相识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于哪些因素有关2课时

扩展相识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和空气中的沉与浮1课时

第四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内容1、我们对物质并不生疏

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

理解世界是由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质组成。相识我们的世

界,无论自然景物还是人工制品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

过程与方法:

相识物体一般是由物质组成的。

情感看法价值观:

相识科学工作须要合作。

教学重难点理解什么是物质。

教具打算鸡蛋、杯子、热水、凉水、插图

课时支配1课时

板书房子:木材、钢筋、玻璃、油漆、石、土、瓦。

食物:糖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脂肪)、

维生素等。

鸡蛋:蛋白质

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说道“物质”一词。“物质是什么,它有

那些性质”,这是一个特别好玩、值得探究的问题。今日让从我

们不同的侧面来视察和相识物质。

二、理解人类建立房子需的材料

1、探讨:提问:你们知道人类要建立各种各样的房子,这房子

有几局部组成,各局部须要什么材料?(可以用画图或文字叙述)

2、组织学生汇报展示

三、理解我们食物中的主要成分

1、探讨:翻开书第一页视察中间的图。

提问:这是什么物体?你认为它们内部含有什么物质?

2、组织学生展示汇报。

四、理解鸡蛋里含有的物质1、试验:讲解并描绘试验步骤:将

鸡蛋在盘子里打碎,舀一小勺鸡蛋汁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

杯子里,视察有什么现象并填入表中。

2、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试验

五、找寻生活用品所需的原料

你穿的衣服和鞋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你们家的生活用品是用什

么物质制成的。把你知道的填在表里,不知道的可以问家长,也

可以自己查找资料,再填到表里。

课后反思

第四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内容2、物质有纯与不纯之分

学问与技能:

相识物质有纯洁与不纯洁之分。生活中只有及少数的物体可以看

教作是纯洁的。

学过程与方法:

目初步学惯用酒精灯加热液体的操作技能。初步学习过滤的根本操

标作技能。让学生学习做初步的探究性试验。

情感看法价值观:

细致视察,努力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加热液体和过滤的根本技能。

教学难点学习做初步的探究性试验。

教具打算烧杯、水、玻璃棒漏斗、过滤纸、铁架台。

课时支配2课时

板书视察法

探究试验沉淀法

过滤法

蒸发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水的性状,导入新课:

探讨、提问:水是纯洁的吗?(让学生做出假说)可以用什么方

法来验证?(让学生说出验证的方法)

组织学生汇报展示

试验

1、教师讲解并验证加热烧杯中液体的方法:

(1)精灯的运用

(2)试验的留意事项

2、指导学生试验操作

3、组织学生在试验的根底上归纳

二、阅读课后小资料(翻开书4、5页阅读三个小资料)

三、学习阅读矿泉水上的标签理解商品中主要物资的含量

四、总结课堂探究结果

尽量启发学生总结探究的结果

"纯洁物质…只含一种物质。

物质〔混合物一含有良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课后反思

第四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内容3、假如把物质不断地分割

学生原有

根底

学问与技能:知道大多数物质可以被分为该物质的最小微粒一一

教分子。

学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

目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的分析归纳实力。

教学重点大多数物质可以被分为该物质的最小微粒一一分子。

教学难点大多数物质可以被分为该物质的最小微粒一一分子。

教具打算苹果、玉米、刀。

课时支配1课时

板书大多数物质可以被分割为该物质的最小颗粒一一分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分割一些物体如分割苹果、纸等。

假如我们不断的分割玉米会怎么样呢?那我们就试一试留意刀

子不要割到手指。

二、提问:我们人工进展分割到最小颗粒就不能进展分割了,那

还有什么方法进展接着分割?

讲解并描绘:人工方法不能进展分割了,我们可以利用高新

技术可以接着把物质进展分割下去。我们分割玉米的最小颗粒就

是玉米楂和玉米粉。视察玉米粉的颗粒,在显微镜下视察。

三、讲解并描绘:玉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他还可以用技术不

断地被分割最终被分成一个一个的叫做淀粉的微粒。试着分割苹

果或一张纸。我们分割的苹果或纸到最小的微粒是苹果分子和纸

分子。

四、提问:分子是否还能接着分割?

讲解并描绘:假如将分子接着分割下去,分割到的微粒是原子,

原子已经不在具有原来物质的性质了。例如:把一杯水用技术分

割,可以分割成水分子,假如把水分子接着分割,可以分成两个

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无论是氢原子还是氧原子都不再具有水分

子的性质了。

五、教师小结:大多数物质都可以被分割为物质的分子。

课后反思

第四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内容4、一些固体颗粒有固定的形态

学生原有

根底

学问与技能:知道有些固体的颗粒有一些形态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结晶的根本操作过程

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做事细致的看法

教学重点固体的颗粒具有固定的形态

教学难点做粗盐提纯试验

教具打算酒精灯、食盐、水、石棉网、烧杯

课时支配1课时

(1)设计试验

板书粗盐提纯试验(2)试验操作

(3)填写试验报告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上节课理解了物质是可以分割为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是否有

固定的形态。今日我们就来理解一下。(教师出示粗盐)让学生

视察粗盐颗粒的形态。

二、提问:粗盐这种物质是纯洁的吗?

你怎样证明物质是不纯的?

用什么方法验证?怎样设计试验?

(强调复习”怎样证明物质是不纯洁的”试验过程与

操作要领。)

三、汇报沟通,教师点评,讲授结晶的试验方法,完善各组的试

验设计。

四、指导学生做试验。(方法见书上7页)

五、组织学生汇报试验,指导学生写简洁的试验报告。

六、汇报沟通。

第四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内容5、形成相识

学生原有

根底

教学目的学会概括和总结学过的学问

教学重点通过概括和总结形成对物质根本性质的建构。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具打算每组一张白纸、贴签纸、彩笔。

课时支配1课时

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对物质有了一些理解,今

日我们就概括和总结一下。

二、讲解并描绘:每组一张白纸和一些贴签纸,把你们组总结和

概括的物质写在贴签纸上,然后把贴签纸贴在白纸上画上一些图

案,使贴签纸和这些图案形成一幅画。看一看哪组设计的最美观、

最合理。这张画要和纸签上的内容一样。

三、学生分组探讨、设计粘贴画

四、组织学生汇报各小组的画,评比出设计的最美观、最合理的

画。

五、小结

第四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内容6、扩展相识物质是可以变更的

学生原有

根底

教学目的初步理解物质在肯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其他的物质,这时原来的物

质消逝了,新的物质形成了。

教学难、重点物质在肯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新物质。

教具打算酒精灯蜡烛玻璃片夹子火柴

课时支配1课时

板书物质是可以变更的

「液体]

物质]气体,在肯定条件互相转变

固体

匚J

肯定条件下______►新物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

提问:溶化与燃烧一样吗?

二、新授:物质是可以变更的。

1、试验:一根蜡烛放在烧热的盘子里,另一根蜡烛点燃,在点

燃的蜡烛上端放一块玻璃片。

2、视察:两个试验的变更是否一样?

组织学生汇报试验所视察到的现象。

3、提问:两个试验中,蜡烛的形态是否发生了变更?是否消逝

T?是否变成了其他物质?(填写试验报告)

4、讲解并描绘:蜡烛燃烧时,它的形态发生了变更,没有生成

其它的物质。蜡烛熔化时,它的形态发生了变更,蜡烛渐渐

消逝了,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已经散发到空气中了。

5、思索:从蜡烛到蜡烛燃烧它都发生了哪些变更?这些变更说

明了什么?

三、小结:

1、提问:同一种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我们学过

的什么物质有这三种状态?它们是怎样变更的?须要什么条

件?

2、讲解并描绘:物质在肯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其它物质,这时

原来的物质消逝了新的物质生成了

课后反思

第五课《材料与生活》

教学内容1、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学生原有

根底

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通过调查与记录,视察理论,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

料与人造材料。

实力与方法:通过相识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进一步学习视察与

记录的方法。

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区分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使学生们意识到

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亲密关系;通过试验探究活动,培育学生的合作

意识,养成留意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区分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使学生们意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

生活的亲密关系。

教学难点

教具打算图片

课时支配1课时

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

请依据你的生活阅历,描绘一下你所理解的材料。

二、材料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谁能说说这两件衣服有什么不

同,分别是什么材料的?(一件毛衣,一件化纤的校服上衣。)

学生视察、思索、答复。(弄清晰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区分。)

三、下面请同学们区分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材料。(完成P71-

P73练习)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探讨、记录。

2.汇报沟通。

四、小结:

1.通过刚刚的探讨,大家有什么发觉?

2.谁能说说新在你所相识的材料?

第五课《材料与生活》

教学内容2、依据材料的性质处理材料

学生原有

根底

教学目的1.学问与技能:通过动手做,能将材料的特性与用处相联络,

知道不同材料有不同的性质与用处。

2.实力与方法:通过学生们依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处理方

法,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试验操作实力。

3.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试验操作,培育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们依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试验操作实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打算土豆、面粉、水、线、塑料吸管、木块、橡皮泥、不同型号的砂

纸、碗等。

课时支配1课时

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日我们一起接着相识有关材料的学问。看托盘里的材料,猜猜

今日我们要探讨什么?

二、导入:

今日我们一起接着相识有关材料的学问。看托盘里的材料,猜猜

今日我们要探讨什么?

学生动手做,思索、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