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重点古诗赏析及文言文阅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3/28/wKhkFmYr1AmAA1F0AARdktZtVqE107.jp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重点古诗赏析及文言文阅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3/28/wKhkFmYr1AmAA1F0AARdktZtVqE1072.jp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重点古诗赏析及文言文阅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3/28/wKhkFmYr1AmAA1F0AARdktZtVqE1073.jp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重点古诗赏析及文言文阅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3/28/wKhkFmYr1AmAA1F0AARdktZtVqE1074.jp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重点古诗赏析及文言文阅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3/28/wKhkFmYr1AmAA1F0AARdktZtVqE10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重点古诗赏析及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A.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C.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2)“浩荡离愁白日斜”句中的“离愁”应怎样理解?这里的“离愁”不是离家怀念亲人的凄苦之情,而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3)本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最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这里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寄托了诗人为培育人才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4)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5)诗人常托物言志。如龚自珍以“落红”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写出两句具有这一特点的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6)这首诗第一句是怎样写“离愁”的?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7)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8)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继续忠心报国志愿(或“志向”)。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赏读并完成题目。①诗歌中“阴阳割昏晓”和“齐鲁青未了”都写出了泰山的特点。巍峨(高大)②“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诗人之情。奇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的深刻人生哲理。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不怕困难,敢攀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①造化钟神秀“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说明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②阴阳割昏晓像一把利剑把山南山北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3)诗歌的尾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4)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示例:山上云雾缭绕,诗人的心也为之荡漾,看着那些归巢的鸟儿,诗人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了这大自然的美景。(5)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应怎样理解?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7)“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8)选出下列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9)下列对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等飞来峰(6)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在个人与环境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个人修养及操守,对事物的把持。周围,外在的环境会对个人有影响,但不是绝对影响。个人的态度才是核心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一寺临河干水边,河岸②竟不可得终于,到底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指洪水④遂反溯流逆上矣于是(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译文: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②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③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①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指讲学家所说的话②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之”指代代石兽(4)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C(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D(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7)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8)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9)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道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句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0)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译句: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水,虚写的是仙、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A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二、(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③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验室设备采购合同模板
- 展位合同书展位合作协议
- 土地入股合作协议书
-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有子女离婚协议书
- 工程劳务分包服务合同
- 公司股东出资合作协议书
-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数学优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学院《常微分方程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合同条款部分
- 高三开学收心班会课件
- 蒸汽换算计算表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
- 四年级计算题大全(列竖式计算,可打印)
-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培训
- 591食堂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 国际金融课件(完整版)
- 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一)课件
- 220t锅炉课程设计 李学玉
- 全英文剧本 《剧院魅影》
- 北京城的中轴线PPT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