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病害防治手册_第1页
雀梅病害防治手册_第2页
雀梅病害防治手册_第3页
雀梅病害防治手册_第4页
雀梅病害防治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雀梅病害防治手册一、引言雀梅,学名Sorbuscommixta,又名日本花楸、野樱梅,为蔷薇科花楸属落叶小乔木。雀梅原产于日本、朝鲜半岛及我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地,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或杂木林中。雀梅春季白花繁密,秋季红果累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优良的园林绿化和观赏树种。然而,雀梅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为了帮助园林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防治雀梅病害,提高雀梅的栽培质量,本文编写了《雀梅病害防治手册》,旨在为广大园林从业者提供技术指导。二、雀梅病害种类及识别1.雀梅叶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后期病斑逐渐扩大,可连成片,导致叶片干枯脱落。病原:真菌,如叶点霉菌、链格孢菌等。2.雀梅锈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梢,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黄色小斑点,后期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突起,呈橙黄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嫩梢被害后,生长不良,严重时导致嫩梢枯死。病原:真菌,如柄锈菌、毛锈菌等。3.雀梅白粉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梢,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片逐渐卷曲,呈灰白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嫩梢被害后,生长受阻,严重时导致嫩梢枯死。病原:真菌,如白粉菌、叉丝壳菌等。4.雀梅溃疡病症状:主要危害主干和枝条,发病初期树皮出现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呈梭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凹陷,边缘隆起,后期病斑干裂,严重时导致主干或枝条枯死。病原:细菌,如丁香假单胞杆菌等。三、雀梅病害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进行栽培,如“粉红佳人”、“白雪公主”等。(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适时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减少病原菌的传播。(3)控制湿度: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种植雀梅,减少病害的发生。2.化学防治(1)防治叶斑病、锈病和白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2)防治溃疡病: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3.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病害,如施用木霉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四、结语雀梅病害防治是提高雀梅栽培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了解雀梅病害的种类、识别方法及防治措施,园林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应对雀梅病害的发生,为雀梅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同时,防治雀梅病害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农业、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希望《雀梅病害防治手册》能为广大园林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在以上的内容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雀梅病害的防治方法。防治方法直接关系到雀梅的健康生长和观赏价值,是雀梅病害管理的核心部分。以下将详细补充和说明雀梅病害的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在栽培雀梅时,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预防病害的第一步。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不同,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例如,"粉红佳人"和"白雪公主"等品种在自然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对于预防病害至关重要。包括合理密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病害滋生;适时施肥,保证植株营养均衡,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减少病原菌的在场数量,防止病害的扩散。3.控制湿度:由于雀梅病害多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因此控制湿度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在栽培过程中,应避免低洼积水地带种植雀梅,同时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减少病害的发生。二、化学防治1.防治叶斑病、锈病和白粉病:这些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的,因此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广谱性杀菌剂进行防治。常用的杀菌剂包括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时,应注意均匀喷洒,确保叶片正反两面都能接触到药剂。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以防止病害的再次发生。2.防治溃疡病:溃疡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因此需要使用针对性的杀菌剂。常用的防治药物包括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时,同样需要注意喷洒均匀,尤其是病斑部位需要重点喷洒。防治周期与真菌性病害相同,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对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1.拮抗微生物:拮抗微生物是一类能够与病原微生物竞争生存资源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产生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等方式来防治病害。常用的拮抗微生物包括木霉菌、放线菌等。这些微生物可以制成微生物制剂,通过喷雾等方式施用到雀梅植株上,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2.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生物来源的物质来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方法。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对人类和动物的安全性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病虫害管理方式。例如,可以使用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来防治雀梅病害。四、综合防治策略综合防治策略是将上述防治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病害管理体系。通过综合防治,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雀梅病害的发生和发展。1.预防为主:在病害发生前,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湿度等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2.早期发现:定期对雀梅植株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病害症状,立即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害的扩散。3.合理用药:根据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农药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抗药性的产生。4.轮换用药:为了避免病原菌对某种农药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以保持农药的防治效果。5.结合物理防治:在必要时,可以结合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如剪除病枝、病叶,清理病残体等,减少病原菌的在场数量。通过上述的综合防治策略,可以有效地控制雀梅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保证雀梅的健康生长和观赏价值。在实施防治措施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在实施雀梅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五、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1.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枯草杆菌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同时对环境友好。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2.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减少害虫对雀梅的侵害;使用遮阳网、防虫网等物理屏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保护和利用天敌:在园林中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如瓢虫、蜻蜓等,可以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六、监测和预警1.建立病害监测体系:定期对雀梅植株进行监测,记录病害发生的情况,分析病害的发展趋势,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2.建立预警机制:根据气象资料和病害发生规律,预测病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和程度,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七、培训和宣传1.加强技术培训:对园林工作人员进行雀梅病害识别和防治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2.开展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雀梅病害防治的认识,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八、持续研究和改进1.研究雀梅病害的发生机理:通过科学研究,深入理解雀梅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探索新的防治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如基因工程技术、微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