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策略探究(含问卷)12000字(论文)】_第1页
【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策略探究(含问卷)12000字(论文)】_第2页
【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策略探究(含问卷)12000字(论文)】_第3页
【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策略探究(含问卷)12000字(论文)】_第4页
【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策略探究(含问卷)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策略探究摘要幼儿生活能力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儿童基于社会的重要活动。幼儿生活能力是指幼儿的自理能力,即不依赖他人的帮助,实现相应阶段的学习和发展目标,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任务的外部行为。本文以N幼儿园为例,对小班幼儿的卫生、用餐、日常生活和入离园等方面的自理能力现状进行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小班幼儿在生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目录TOC\o"1-3"\h\u5012摘要 I22923目录 III78451引言 -1-40231.1研究背景 -1-275981.2研究意义 -1-144212.相关概念界定 -2-92902.1生活能力 -2-204743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现状--以N幼儿园为例 -2-45293.1基本情况 -2-10013.2N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现状 -3-138463.2.1卫生方面 -3-144043.2.2用餐方面 -4-35903.2.3日常生活方面 -5-175503.2.4入离园方面 -6-213724N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能力存在的问题 -7-167194.1卫生方面的情况 -7-208504.1.1幼儿洗手的意识与洗手方法 -7-53664.1.2如厕时穿脱内外裤的情况 -7-198964.2用餐方面的情况 -7-286554.2.1用餐习惯的情况 -7-37204.2.2餐桌卫生情况 -8-89434.3日常生活方面的情况 -8-218424.3.1穿脱衣物情况 -8-283674.3.2入睡情况 -8-210194.4入离园方面的情况 -9-50894.4.1整理物品的能力 -9-232324.4.2独立入离园的能力 -9-133105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策略 -10-264705.1尊重幼儿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10-301395.2对幼儿因材施教 -10-243875.3建立正确的民主教育理念 -11-313675.4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 -12-84065.5促进家园合作与交流 -12-1669结论 -14-28761参考文献 -16-5423附录 -18-1引言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能力已经越来越被重视。通过本次观察和研究,了解并分析幼儿生活能力的现状,进一步帮助幼儿提高自我照顾的意识,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形成,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1.1研究背景众所周知,3-6岁正是一个对幼儿至关重要的心理人生和性格成长地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培养幼儿形成优良品格、生活方式和健康体格的关键期。幼儿的自理行为是一种外显的活动行为,即幼儿可以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日常任务,这是儿童适应社会的重要前提。这种行为的发展将对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质量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健康发展方面的问题上,特别多的父母只会更加关注孩子的身体发展相关指数是否达到标准,孩子的身体姿势是否达到良好,进而完全忽略了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以及对于整个社会的适应。1.2研究意义从熟悉的家庭到陌生的幼儿园,这种巨大的环境差异变化不仅使孩子们被迫接受分离焦虑的挑战,而且还承受着适应的新压力。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并不是围绕一个或两个孩子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很多时候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每个孩子的发展,而不是对孩子不够重视。这时,幼儿的自我照顾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已经成为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保障。本研究有助于学龄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充分了解幼儿自我照顾行为的发展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为学龄前教育工作者选择和使用幼儿日常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此同时,还希望我们可以有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养育孩子观念和方法,为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专业的建议提供指导。2.相关概念界定2.1生活能力能力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某些活动成功实现的心理条件。能力不仅仅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也是潜力的具体外在表现,更是人们参与和发展的活动中的种种表现。生活的能力就是可以照顾自己生活并获得生存的技能,主要是指幼儿能够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的一种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求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是生活能力的基本目标[2]。唐诗琪(2020)在《文学教育》发表的文章中提到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在生活中照顾与服务于自己的能力,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对于任何人而言,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必备的,这是社会生活对每一个社会人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这项最为基本的生存与生活要求对于生活经验丰富的成年人而言是极为容易的。但是对于小班阶段的幼儿而言,生活自理能力的经验还需要幼儿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积累[6]。雍锦琳(2020)在《教育教学论》中认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表现在作息、卫生、饮食、安全、环保、消费等方面。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推动幼儿园各项课堂的改革,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的提高[8]。张贞盈(2020)提出生活自理能力必须从小抓起,小班是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黄金时期、敏感时期[9]。由此可见,幼儿生活能力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占重要作用,提升幼儿生活能力是其适应社会生活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3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现状--以N幼儿园为例3.1基本情况被试对象为N园的24名小班幼儿,其中男性幼儿人数10名,女性幼儿人数14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幼儿占比为41.67%;女性幼儿占比为58.33%。女性幼儿的占比相对于男性幼儿来说略高。研究对象中的幼儿年龄主要分布于2-4岁之间。3.2N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现状3.2.1卫生方面卫生分为盥洗和如厕两部分,首先,盥洗部分有四个方面。手脏了有主动洗手的意识、知道如何卷起袖子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冲洗双手、涂抹完肥皂或洗手液后能将整个手上的泡沫冲洗干净、可以自己使用纸巾擤鼻涕。其次,如厕部分有三个方面。可以正确表达大小便意愿、不会憋尿或尿裤子、知道如何穿脱内外裤。卫生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图1卫生情况根据在园一日生活观察了解,幼儿在盥洗部分的能力与其他方面相比来说是薄弱的。许多孩子在弄脏自己的小手之后不会主动去卫生间洗手,这时候老师和保育员就应该起到提醒作用,督促幼儿主动去洗手。许多幼儿不太清楚正确的洗手步骤,他们只是把手放在水龙头前用清水不断冲洗,而不揉搓或做其他任何事情。有些幼儿洗手时不会主动卷起袖子,洗手时总是会由于姿势不正确,导致指尖向上,出现水倒流灌入衣袖的现象,弄得衣服袖口湿漉漉的。据观察结果不难发现,极大多数幼儿都超级喜欢在手上涂抹很多肥皂或者在手心挤很多洗手液,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特别有趣好玩,但很少有幼儿会把肥皂泡泡冲洗干净。小班的幼儿在洗手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因此洗手基本上是在老师的监控之下。3.2.2用餐方面用餐包括很多方面:用餐时能够有主动排队的意识;可以独立进行用餐;吃饭时不喧哗保持安静,做到“食不言”;在教师提醒下,用餐可以保持一定的清洁。吃饭时不要打翻饭碗;营养均衡不挑食;饭后可以把盘子放到指定的地方;可以把自己剥水果皮和鸡蛋壳;不要把点心洒在地上或桌面上,从整体来看,目前的孩子在这方面的整体生活能力是不错的,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各方面的情况如图2所示。图2用餐情况在上学的前几周,幼儿时不时会有饭盘翻倒的现象,是由于在家用餐时基本上都是被长辈追着喂饭的。另外,孩子挑食蔬菜的情况也极其严重,不太愿意自己多吃一点蔬菜,不喜欢吃米饭,吃饭速度也很慢。幼儿没有独立吃饭的习惯和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多数孩子可以主动排队吃饭。当老师指示排队用餐时,孩子们可以迅速离开座位,依次排队。在这方面,幼儿往往可以做到。大多数幼儿可以自己用勺子吃东西。大多数孩子喜欢用筷子用勺子敲击盘子或用手触摸盘子发出声音。很少有孩子喜欢饭后追逐玩耍。在老师的提醒下,超过一半的孩子能够保持餐桌干净整洁,并将食物倒进垃圾桶。小部分孩子吃完衣服后会留下饭粒和汤渍。3.2.3日常生活方面日常生活重点体现在衣物穿脱和睡觉两个方面。在衣物穿脱方面,包含独立穿脱衣裤;能够分辨衣裤的正反面;会穿脱鞋;能够在穿鞋时分辨左右鞋这四个方面。入睡包括能够独立入睡;主动入睡;保持正确的睡姿;入睡时不吵闹不尿床。日常生活方面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图3日常生活方面大部分幼儿都可以自己脱鞋子,但是对他们来说,穿鞋就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挑战,因为他们对于左右的方位概念还不是很清晰。不光如此,有些幼儿穿了有鞋带的鞋但是不会系鞋带,因此幼儿更适合穿没有鞋带的鞋子,这有利于提高幼儿在穿鞋方面的自理能力。大部分幼儿需要教师一起协助他们穿衣和脱衣,如果是脱带拉链之类的衣服会更容易些,然而穿脱比较困难的是带纽扣的衣服。尤其是那种套头上衣,幼儿不能做到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脱下穿上。因此,简单宽松的衣服可以有助于提高幼儿在穿脱衣物方面的自理能力。幼儿在独立入睡方面的表现最好,小班幼儿现在基本能够做到不在老师提醒下主动入睡。入睡过程中,小部分幼儿会窃窃私语,极个别幼儿会在睡梦中尿床而不自知。3.2.4入离园方面入离园主要涵盖了整理物品和自主进出幼儿园两方面。根据我的观察结果发现,由于幼儿园地规定,家长们不得随意地进出,在前两个月的时间里,大多数幼儿都会有分离焦虑的表现,情绪极其不稳定、波动很大,迫切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安慰,因此家长抱着幼儿进出幼儿园是十分普遍的。随着一段时间地流逝,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鼓励下,孩子们基本可以独立入园。小班的孩子无法准确辨认出自己的衣服,如换洗衣裤、袜子、汗巾等,这说明他们在整理归纳个人物品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特别在中午起床以后,个人物品会散落在床边各个角落,幼儿基本没有很好的辨认个人物品的意识。在离园前需要整理个人物品,幼儿无法依靠自己把物品整理好放进书包。一般来说,孩子看到什么衣物都会一股脑认为是自己的然后放进书包。在离园时,很少有孩子会有把包带回家的意识,但是在提醒下他们非常愿意自己背书包。不少孩子背不上书包时会向老师寻求帮助。幼儿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不错。4N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能力存在的问题4.1卫生方面的情况4.1.1幼儿洗手的意识与洗手方法研究发现,儿童的洗手行为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年幼的孩子洗手的意愿很弱。而且,观察结果显示,小班的幼儿人数居多,盥洗室就显得十分非常拥挤,所以大家都不想排队去洗手,因为等待时间太久了。因此,这一环节的洗手需要在老师的监督和控制下进行。所有的洗手步骤都由老师完成,孩子们只需要把他们的手放进洗手台盆里。因此,幼儿还没有养成自己独立洗手的习惯和意识,这恰巧说明教师忽略了幼儿的独立性,同时,幼儿在洗手方面的自我照顾能力和自我意识还有待提高。其次,孩子不知道正确的洗手步骤,很多情况下,洗手过程中的步骤是非常混乱的。很多孩子甚至不会用肥皂把手弄湿,还特别容易忽略他们的手背、手指、指甲等地方,然后直接开始洗他们的手掌。大多数幼儿都不会用水彻底清洗手上的泡沫。很少有孩子在使用肥皂后会冲洗干净,经常忘记洗手上的肥皂泡沫,迅速离开盥洗室。孩子们洗手时总是忘记卷起袖子,因而将袖口打湿,因为小班的孩子年龄阶段比较低,肌肉发育不完善。孩子们洗手后,基本上可以自己把手擦干净。4.1.2如厕时穿脱内外裤的情况很多幼儿在家里,如厕时都是家长手把手扶在马桶上,上完厕所以后也都是在成人的帮助下进行穿裤子,幼儿完全不需要自己动手。因此在园时,脱离家长的呵护,幼儿无法独立完成穿脱内外裤的工作,需要老师指导协助完成。比如许多女孩子会穿牛仔裤、打底裤等腰部束筋带过紧的裤子,上完厕所以后自己提不了裤子,一般都需要教师的协助。个别幼儿能够做到自己把裤子提上去,然而让他们自己整理内外裤的难度还是很高,因为他们的裤子会被拧得皱皱巴巴的。因此在园期间老师可以建议父母为幼儿穿一些宽松的裤子,方便幼儿进行穿脱穿脱练习,更好更快地掌握这项生活能力。4.2用餐方面的情况4.2.1用餐习惯的情况如何培育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比如,吃饭时不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或者讲悄悄话。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在用餐过程中喜欢和同伴交流,东张西望,无法保持安静,教师需要不断提醒幼儿。个别小班幼儿由于在家养成被妈妈喂饭的习惯,所以在园时无法自主拿起勺子吃饭,需要老师喂饭。幼儿挑食偏食情况比较严重,部分幼儿只爱吃肉不吃青菜,个别幼儿不喜欢吃肉喜欢吃蔬菜。幼儿对于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胃口会大增,反之则吃饭速度会变慢,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有幼儿出现摆弄餐盘和食物的现象。由此可看,幼儿用餐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4.2.2餐桌卫生情况大多数幼儿在家时的用餐习惯就是走到哪儿家长追着喂到哪儿,家长往往都是为了省事直接给孩子系上围兜,避免食物残渣留在衣服上,并不会去强调卫生方面,认为孩子只要吃饱了就行了,忽视了卫生习惯意识的培养。因此幼儿在幼儿园吃饭时总是不小心把饭粒和菜掉到地上或弄得桌子上到处都是。在用餐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地被教师提醒卫生情况,否则桌面就会是“车祸现场”。此外,小班幼儿在用餐时并没有养成左手扶饭盘右手拿勺子的好习惯,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导致打翻餐盘或汤碗的情况。因而,老师和家长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幼儿在用餐卫生方面的习惯。4.3日常生活方面的情况4.3.1穿脱衣物情况大多数小班幼儿在穿脱衣物方面是可以做到独立的,但是穿衣穿裤比脱衣脱裤略困难。穿衣穿裤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搞混衣裤的正反面,小班幼儿还无法较好地辨别正反,衣服经常上下穿反。小班幼儿都是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的,在他们的世界里认为只要穿上了就是正确的。脱衣裤相比较于穿衣穿裤来说要容易很多,然而在这一环节也会有相应的问题,比如,幼儿会将脱完的衣裤随意放置,他们没有整理归纳的意识。个别幼儿在脱衣服时无法将衣服打开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还有,对于小孩子来说,脱鞋很容易,但是穿鞋就更难了,特别是鞋带需要系的时候。孩子们需要打开鞋带,然后把脚放进鞋里,这对孩子来说很难,基本上做不到。穿鞋时不能区分鞋的左右两边,常出现右鞋穿在左脚上的现象。因此,老师和家长需要多指导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穿脱衣物,给幼儿制造练习穿脱衣物的机会,提高幼儿这一方面的生活能力。4.3.2入睡情况入睡的良好习惯包含了独立入睡;可以主动入睡;睡姿正确;入睡时不吵闹不尿床。极个别幼儿由于刚入园有分离焦虑的现象,关灯时会害怕地想妈妈,嘴里不停地叫妈妈,这些孩子通常不能独立入睡,需要教师的安抚和陪伴才可以入睡。一些孩子会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两个手不停地玩。还有些孩子会翻来覆去,弄出很大的动静。极少数幼儿睡觉会尿床,大部分幼儿在睡前上过厕所以后,入睡时不会尿床。经过多次统计,以本班幼儿为例,孩子熟睡时趴着睡的共有5人,占21%。个别幼儿的睡姿有待改善。4.4入离园方面的情况4.4.1整理物品的能力由调查分析发现在整理个人物品方面,小班幼儿的表现较差,说明在此部分的自理能力存在较大的问题,幼儿并没有收拾个人物品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在中午午睡醒来后,此类情况会特别明显。由于小班幼儿在这方面的认知能力较差,保育员老师就会花时间让孩子们认领自己的衣物。小班幼儿收拾个人物品的能力也较差。在离开幼儿园时,幼儿在整理书包时出现遗漏。因此,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失物招领区,专门用来存放无人认领的衣物。由此可见,小班幼儿整理个人物品的行为能力有待提高。4.4.2独立入离园的能力在进入幼儿园和离开幼儿园的过程中,大部分孩子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能够独立行走,但也有部分孩子因为在家中父母长辈比较宠溺,只要“一哭二闹三上吊”就会被满足所有要求,导致他们不愿意自己走,就喜欢长辈抱着进入幼儿园。还有些孩子缺乏锻炼,不喜欢走路。每天早上进幼儿园的时候,这种现象非常严重。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缓慢的步伐会影响他们上班的时间,所以他们直接抱着孩子进幼儿园,以节省时间。但是,他们忽略了孩子独立入离园的能力。5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策略5.1尊重幼儿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学前儿童发展》一书中曾提到,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现代对幼儿的看法是基于幼儿的身体和精神发展的基本法则。因此,成人有必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正确看待幼儿。同时,成人不能歧视幼儿,应该尊重幼儿年龄上和性别上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要更充满耐心地去爱幼儿。有时候,性别也会影响幼儿的生活能力,男性幼儿普遍的自我照顾能力就会较低。因此,成人需要理解男性幼儿的身体发展规律的,关爱其精神发展状况,从而实施提升策略。男性幼儿的特征是自我照顾能力不充分,运动能力发展不完全,在某些方面是活泼的,而不是懒惰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改变教育环境。毕竟环境不仅是教育的背景,也是教育的手段。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在幼儿园和家庭特意营造洗手的环境。例如,你可以设置一个娃娃家,为孩子们提供玩具和玩偶。一边给人偶梳头、换衣服,一边享受游戏的乐趣,在玩的过程中也能积累经验。锻炼手部肌肉。另外,有的男孩没有积极洗手的习惯。老师有必要经常提醒大家饭前便后要主动洗手。为了让男孩成长,这个习惯可以用来在幼儿园的厕所和家里的厕所贴上洗手顺序图,包括插图和课本。这不仅有明确的洗手图,在环境提示方面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长期坚持之后,孩子们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其次,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争取把他们的生活能力发挥到极致。对出现的“错误”要采取温和的态度。为了保护幼儿的热情和自尊心,请不要严厉地批评“过失”的发生。幼儿的生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我们需要多点耐心。5.2对幼儿因材施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2]。先天条件与后天环境的双重作用会不断地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使得不同的幼儿存在个体差异。作为成人,一定要懂得尊重幼儿,挖掘幼儿内在的潜力。相同年龄段的幼儿自我照顾能力和发展水平并不一定相同,男性幼儿与女性幼儿在生理和身体结构上就存在着个体差异,男性幼儿不一定就比女性幼儿的生活能力要差。这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成年人也应该在生活中尊重并引导幼儿身的心健康发展,不要一味将幼儿与他人进行横向对比,这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每个孩子都是相当独特的个体,他们会有自己的发展进程,可以多纵向比较个人。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有由于身体原因造成的困难,需要被成年人不断鼓励支持。孩子现下的行为只要和从前相比有改善,理应积极地正面回应。有些孩子明明生活技能掌握非常好,却不愿意展示出来,作为老师,此时此刻应该多鼓励多引导,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其主动行动起来。只要能够理解孩子内在真正的需求,慢慢深入他的内心,并且一步一步指引他,他才能有勇气做得更好,成长得更快。对待不同的孩子能采取不同的策略,并且懂得因材施教,孩子才可以真正进步。5.3建立正确的民主教育理念很多祖辈认为孩子年幼无知,很多情况下无法照顾好自己,因此他们总是代为照顾。在采访中,我了解到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工作。这与祖父母的想法不大一致。因此,笔者以为家庭教育理念的统一会使教育更具方向性。在教育上,父母也要“一心一意”。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要团结思想,引导孩子向同一个方向发展。如果不这样做,孩子的教育过程就会混乱不堪。其次,家庭教育观念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同时,家长需要做的是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拒绝通俗大众的包办行为代替幼儿独一无二的成长过程。这会使幼儿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事变得唯唯诺诺不自信,并且剥夺了孩子选择独立生活的权力,同时也会使幼儿逐渐丧失生活的必备技能。因此,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促进他们的进步和发展,父母有必要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观念和观念,进而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一般来说,角色模范向个人传递社会行为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口头指导,另一种是练习。在米切尔的实验中,很难在社会中对个人进行口头教育。可以达到一致的语言和行动教育的效果。好的行为是可以学习的,而通过观察和学习来教授发现是必要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因此,父母用什么方式教养孩子,孩子就会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就餐过程中,孩子管不住自己的嘴,很难安静下来。事实上,父母在吃饭时没有意识到孩子出现着这种行为的原因。很多家庭在吃饭的时候说话音量都特别大,这种行为在潜移默化中被孩子们所模仿。周末,当闹钟响起后,很多父母都会在床上偷懒,孩子也会跟着一起。因此,即使在周末,家长也不要轻易地改变或调整孩子的作息规律,一定要按时起床。因为好习惯是能力养成的基础。想让孩子学习特定技能的父母首先必须树立榜样,并形成积极的指导。到最后,很多家长都在担心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用尽自己的生活能力,这一点也没有改变。例如,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可以独立上厕所小便,但在家里排便时,父母必须把他们留在家里。现在,你可能想给你的孩子买一个。孩子们蹲在厕所里。让孩子们自己试试。此外,也有家长担心孩子洗手后衣服湿了会不会成为“麻烦”。就给孩子购买防水袖,让他们可以练习洗手。其实家长让幼儿尝试自己收拾个人物品并整理,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事务。当然还可以实施角色互换,让孩子来当一次老师和家长。这样的话一方面,它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它发挥了孩子的潜能。5.4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首先,“幼儿为本”的含义是尊重儿童的个体价值,时刻保护儿童的权利,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迫切需要需要,促进所有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也充分说明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与生活能力方面,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尊重和保护儿童的主观行为。基于本研究中教师缺失的行为以及过于明显的主体地位,致使幼儿自主参与性明显降低。有时候,“懒惰”的老师能够培养出十分有能力的幼儿。例如,在许多情况下,穿着衣服和兜帽的教师的交替行动需要逐个操作,因此工作量成倍增加。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健康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此展示各个方面应该掌握的技能,并为儿童编写儿歌。幼儿就可以通过歌谣的形式更生动形象地来学习。其次,小班的幼儿好奇心重,学习兴趣浓厚。小班的孩子们倾向于关心剩饭剩菜。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相关主题的一些绘本故事开展活动。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和诗歌中的人物,身临其境。当然,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建立班级公约,和幼儿一起讨论相关内容并制定。教师需要把孩子的生活能力教育和平时的主题活动相融合,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最后,对于生活能力的提升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实现。在我们一日生活的教育中,游戏是儿童学习和发展认知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手段。往往可以通过竞技游戏的方式去加强和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的技能,同时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中午,有的孩子在铃响后留在床上,有的孩子坐在床上不动声色,想通过拖延时间让老师帮忙穿衣裤。竞赛游戏帮助教师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自己能够穿好衣服和鞋子的幼儿就可以得到教师的额外奖励。孩子们会被这种奖励方式而激励,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这种方法既可以缩短幼儿起床的时间,加快他们的速度,又能够让教师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5.5促进家园合作与交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1]。教师提前做好幼儿入园准备工作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也能帮助家长下一步开展工作找到正确方向。第一,老师在微信上将新生班所有家长组建一个群聊,温馨提示家长入园请携带书包、姓名贴纸、湿纸巾等幼儿园所需物品。与此同时,锻炼孩子在校外的生活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卫生和日常生活技能。第二,做好调整即将入园幼儿心态的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儿童的分离焦虑。同时,我们向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们推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些有益的教科书,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知识与能力。顺利进出幼儿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家长欢迎孩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在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并有针对性地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老师需要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并给予关于幼儿生活缺陷的个人建议。当孩子离开家长的陪伴时,他在幼儿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将面对同龄人的社会群体。因此,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在家庭中的表现有很多差异,所以老师要关注幼儿的心理状况及时和家长沟通联系。幼儿到家后,老师也要多表扬幼儿在园时的优秀表现以及进步的细节,让幼儿充满自信,在家也能够继续发挥优点。当然,与家长的交流也包括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例如,这个班有两个男生学期末不能穿鞋。教师和家长有必要分析孩子的现状。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心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还直接影响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通过沟通掌握情况,解释原因,因材施教。幼儿园需要使用最新的交流方式建立微信或QQ群。此外,要利用社区、家庭等一切公共资源,加强联系,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家庭联系方式也呈现多样化。例如提交每周活动计划、保健知识以及家庭问题联系栏等。为了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可以将照片按时间序列保存在群相册,它能动态地反映孩子成长变化,家长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幼儿的发展过程。还可以设立家长委员会,选举家庭委员会代表,作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帮助教师共同管理课程,同时为课程建设提供合理建议。使用最新的交流方式建立家园联系,也是提高家园合作能力,促进儿童生活能力发展的必要措施和现实策略。结论现阶段,教育事业正蓬勃发展,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培养幼儿生活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一些幼儿园教师在生活能力的培养上没有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即使他们呕心沥血,兢兢业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在实际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技巧与能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与挑战。根据有关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生活能力不仅限于家庭,还体现在孩子的各个方面。生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学习质量。综上所述,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能力已刻不容缓。参考文献[1]教育部办公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01.[2]教育部办公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2012.[3]张晓会.石利.学前儿童卫生与生活习惯培养探究[J].林区教学,2019(12):121-124.[4]赵尚杰.论幼小衔接中家长的角色定位[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1):24-27.[5]刘琦.浅析新时期幼儿融合教育与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契合[J].才智,2020(09):57.[6]唐诗琪.小班幼儿生活能力培养对策[J].文学教育(下),2020(05):146-147.[7]李思阳.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生活能力[J].知识经济,2020(12):85-86.[8]雍锦琳.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370-371.[9]张贞盈.“自主约定·家园互助”——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J].财富时代,2020(06):137.[10]孙刚成,韩玉洁,李丽云.“快乐小镇”微社会幼儿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6):60-66.[11]代婕.刍议开展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生活能力[J].文学教育(下),2020(07):188.[12]王文丽.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上),2020(07):152-153.[13]王婷.浅谈绘本阅读与幼儿生活活动的融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03.[14]孙丽君.创设承担“生命教育”的自然小角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183.[15]沈新益.回归大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私人定制”类角色游戏支持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5):104-107.[16]赵葵.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探讨[J].海峡科学,2010(04):95-96.[17]张雪鸿.寄宿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3(02):51-53.[18]王莉,李建群.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机理及其培养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8(12):84-87.[19]李雨涵.“懒”老师培养“能干”幼儿——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119.[20]吕明凯.课程建设应是幼儿园工作的永恒主题[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1):44-48.[21]胡婷.一日课程皆游戏,幼儿自主为前提——以大班幼小衔接为例[J].艺术科技,2019,32(07):273.[22]王颖嫣.“生活即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食育活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3):100-102.[23]IKetutPutra.CorrelationsbetweenParentingStyleandSelf-helpSkillsinPreschoolChildren(3-6YearsOld)[J].AmericanScientificResearchJournalforEngineering,Technology,andS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