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练本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1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练本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2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练本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练本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练本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现有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要确定它是否为氯化钠溶液。下列哪种方法能获得满意的结果()A.品尝味道 B.查阅资料 C.实验探究 D.组织讨论【答案】C【解析】A.实验室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确定是否为氯化钠溶液,故选项错误;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为氯化钠溶液,故选项错误;C.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为氯化钠溶液,故选项正确;D.组织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为氯化钠溶液,选项错误。故选C。2.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 B.观察 C.假设 D.结论【答案】C【解析】A.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实验,故选项错误;B.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观察,故选项错误;C.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选项正确;D.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3.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是()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答案】C【解析】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C。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是(

)A.

计算

B.

测量

C.

实验

D.

推理【答案】C【解析】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计算、测量和推理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但都没有实验更加重要。故选C。5.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提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猜想与假设

B.

反思与评价

C.

设计实验

D.

获得结论【答案】A【解析】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提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A。6.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A.

模仿

B.

假设

C.

对比

D.

推理【答案】C【解析】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是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故选C。7.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待1-2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使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火焰的()A.

焰心

B.

外焰

C.

内焰

D.

灯芯【答案】B【解析】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待1~2s取下来,可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外焰部分。故选B。8.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蜡烛燃烧产生三层火焰,温度最高的是焰心

B.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

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

D.

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复燃【答案】A【解析】A.蜡烛燃烧产生三层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符合题意;B.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C.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小颗粒,不符合题意;D.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小颗粒,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复燃,不符合题意;故选A。9.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母子火焰”实验。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A.导管的一端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很充足

B.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C.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的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成气态

D.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答案】A【解析】A.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而不是该处氧气充足。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蜡烛中石蜡在温度不高的条件下能变为石蜡蒸气,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气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0.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①关注物质的变化;②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③关注物质的性质;④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答案】C【解析】化学学习的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着的现象;③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故选C。11.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

观察气体颜色

B.

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C.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

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答案】B【解析】A.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气体,不能用观察气体颜色的方法区别,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的方法区别两种气体,此选项符合题意;C.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味的气体,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2.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使: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燃着的木条熄灭(

)A.

①②③

B.

C.

②③

D.

①③【答案】C【解析】①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②③说法符合题意。故选C。13.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上哈气,这样会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

氮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答案】D【解析】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向玻璃上哈气时,会看到玻璃上变模糊,再擦会更干净,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故选D。14.比较一瓶空气和一瓶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方案中能成功的是(

)A.

向其中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

分别闻两瓶气体的气味C.

向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D.

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答案】C【解析】A.向其中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只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含量少,因为氮气等也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题意;C.向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符合题意;D.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空气中蜡烛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蜡烛熄灭,只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含量少,因为氮气等也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C。15.比较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正确的是(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答案】A【解析】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①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较高,即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即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即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故①②说法符合题意;故选A。16.为了探究酒精燃烧的现象,点燃酒精灯后,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后取出,请你继续帮忙完成下列实验报告:点燃酒精灯,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火柴梗两端最先烧焦.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最高.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________.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________放出.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________.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________.【答案】内焰;外焰;焰心;外焰;水;热量;浑浊;二氧化碳【解析】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二氧化碳。17.某学校八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如图①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填“a”或“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2)如图②,小华同学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填名称)。(3)小聪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填字母序号)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如图③,小丽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火焰,这是由于________。【答案】(1)a;外焰;(2)烧杯壁上有水珠;水和二氧化碳;(3)C;(4)汽化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后点燃【解析】(1)蜡烛燃烧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火柴梗a处最先变黑;(2)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烧杯壁上有水珠;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二氧化碳生成;(3)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要反复实验,排除偶然性,查找资料或话询问老师,探究物质的成分,但不能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加理睬,C符合题意;(4)因蜡烛受热时会发生汽化,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火焰,是由于汽化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后点燃。18.用下列实验研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1)实验1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的现象是________。(2)实验2能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步骤Ⅰ:从导管口________(填“a”或“b”)连续吹气10秒,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Ⅱ: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_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答案】(1)呼出气体中的蜡烛先熄灭;(2)a;b连续吸气10秒【解析】(1)实验1和实验2,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呼出气体对于蜡烛燃烧时间短,故填:呼出气体中的蜡烛先熄灭;(2)控制变量法探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为保证呼出的气体能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从导管口a连续吹气10秒,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b连续吸气10秒,保证空气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答案为:2。19.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查阅资料】(1)白磷的着火点为40℃。(2)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3)通常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实验操作、记录、分折】(1)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气体,连接装置。(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V1mL,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闭弹簧夹K1.K2,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__________之外的气体总体积。实验二:(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三,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___(填“X”、“Y”、“Z”)。【数据处理】(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下同),氧气的体积分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6)实验二中,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