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B.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C.t3℃时,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 B.读取液体体积C.稀释浓硫酸 D.检查装置气密性4.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八月十五桂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B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改变C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分子的质量很小D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A.A B.B C.C D.D5.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得到同样结论B.硫粉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D.用药匙向试管内添加粉末状固体,可以用纸槽代替6.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用语B质量守恒①:表示的微粒符号为F-②Mg2+:“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①化学反应中,原子个数不变。②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分子个数不变C化学与环境D化学与生活①减少水污染:禁止使用农药、化肥②减少空气污染:使用清洁能源①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风力发电、多用高含硫煤做燃料等②为保障腊肠肉质鲜美,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A.A B.B C.C D.D7.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钻(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中涉及的物质都是氧化物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后Co3O4质量减少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8.一些水果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苹果:4.9 B.柠檬:3.0 C.菠萝:5.1 D.荔枝:5.09.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下列关于维生素A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维生素A1属于无机化合物B.维生素A1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D.维生素A1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10.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开始反应一段时间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B.恰好完全反应时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NaClC.该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磷是组成物质的重要元素。(1)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2)蔗糖(C12H22O11)分子中,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蔗糖中,元素含量最低的是_____元素;1mol蔗糖中约含有_____个蔗糖分子。(3)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4)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可引起_____效应;工业上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O2+6H2C2H4+4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为测定氢氧化钠样品(含杂质氯化钠)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下:称取5g样品,在烧杯中加入40g水完全溶解:边搅拌边缓慢加入10%的稀盐酸;并测定溶液的pH。测得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增加,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取“40g水”通常用的仪器是______,加入盐酸时,“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2)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3)实验中通过加热的方法加快样品溶解,如果未冷却到室温就进行实验,则测得的实验结果会偏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制碱原理为:_____、_____,用_____的方法可以把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在制取NaHCO3时,先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的目的是_____.14.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利用海水可以获取许多物质,如蒸发海水可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除氯化钠外,还含有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若按如图流程进行操作,可把粗盐提炼成精盐。请回答:①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②请设计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准确控制在少量溶液乙中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最后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的氯化钠与提纯前原粗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相比较,结果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甲:CO2、H2O;乙:CO、H2O;丙:NH3、CO2、H2O;
丁:CO2、CO、H2O.你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若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______同学猜想成立,请写出甲烷在此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其理由是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16.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某兴趣小组请你参与研究:铁与水蒸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性质及再利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略)(推断)观察到D中黑色固体变红,则B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探究B装置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碎瓷片能防爆沸;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铁的氧化物中,只有Fe2O3是红棕色,其余均为黑色,只有Fe3O4能被磁铁吸引。B装置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剩余固体是Fe3O4,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剩余固体是Fe和Fe3O4(与实验操作一致)(实验结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成分再利用)若将B装置中剩余的黑色固体ag,经过一系列转化,全部变为红棕色固体Fe2O3(假设转化过程中铁元素无损耗),增加的质量为x,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A正确;B、由于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能闻到酒香,故B正确;
C、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结构决定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
D、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D不正确。故选D。2、A【解析】
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故选项正确;B、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选项错误;C、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则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和比的溶解度都减小,但b大于a,c物质的溶解度变大,但质量分数不变,则a、c、b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故选项错误;故选:A。3、D【解析】
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D【解析】
分子的特性包括:分子是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详解】A.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故解释合理;B.物质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物质遇冷收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遇冷变小,故解释合理;C.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故解释合理;D.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氧气装入瓶子的过程中,分子的间隔缩小,而分子的体积没有改变,故选项不合理。故选D。5、D【解析】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瓶底的水不能用细沙代替,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药匙向试管内添加粉末状固体,可以用纸槽代替,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6、A【解析】
A、表示的微粒符号为F-;②Mg2+:“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选项正确;B、②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产生水分子,分子个数变小;故选项错误;C、①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故选项错误;D、①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风力发电、多用低含硫煤做燃料等;②为保障腊肠肉质鲜美,添加适量的亚硝酸钠;故选项错误;故选:A。7、B【解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以上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详解】A、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氧气属于单质,故A不正确;B、通过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催化作用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故B正确;C、四氧化三钻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故C不正确;D、反应前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为二氧化碳,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故D不正确。故选B。【点睛】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8、B【解析】
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详解】A、苹果:pH=4.9,小于7,呈酸性;B、柠檬:pH=3.0,小于7,呈酸性;C、菠萝:pH=5.1,小于7,呈酸性;D、荔枝:pH=5.0,小于7,呈酸性;呈酸性的物质中,柠檬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B。【点睛】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9、B【解析】A、根据维生素A1(C20H30O)化学式可知,维生素A1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B、维生素A1中C、H、O的质量比=(12×20):(1×30):(16×1)=240:30:16,可见维生素A1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正确;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20):(1×30)≠2:3,错误;D、维生素A1是由维生素A1分子构成的,不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A1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正确。故选B。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
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开始反应一段时间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显无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最终溶液显碱性,溶液显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1氢(H)6.02×1023CH4+2O2CO2+2H2O温室H2O【解析】
(1)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主要是利用其两个性质,分别是密度大于空气和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n(H):n(C)=22:11=2:1;蔗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12×12):(1×22):(16×11)=144:22:176,可判断出氢元素为元素含量最低;根据公式N=n×NA,其中n为1,NA为6.02×1023计算可得N为6.02×1023;(3)甲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氢转化为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4)二氧化碳被认为温室气体,故会导致温室效应;补写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现观察反应前有两个碳原子,反应后也有两个碳原子,故碳已满,反应前有四个氧原子,反应后应该也有四个氧原子,因此补充的化学式中有四个氧原子,反应前有12个氢原子,反应后应该也有12个氢原子,现乙烯中占了4个,还剩8个氢,补充的化学式前面配平系数为4,故该化学式含一个氧和两个氢,故答案为H2O。【点睛】此题难度不大,但(2)和(4)两小题学生需注意审题,很容易出错。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量筒、胶头滴管(只答量筒也给分)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96%温度高盐酸挥发快,使消耗的盐酸质量偏大【解析】
(1)实验中,取“40g水”通常用的仪器是量筒、胶头滴管;加入盐酸时,“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
(2)由图是可知,恰好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43.8g,溶质的质量是:43.8g×10%=4.38g,
解: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解得:x=4.8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100%=96%。
(3)由于稀盐酸易挥发,高温时挥发的更快,所以,实验中通过加热的方法加快样品溶解,如果未冷却到室温就进行实验,则测得的实验结果会偏高,其原因可能是温度高盐酸挥发快,使消耗的盐酸的质量偏大。故答为:(1)量筒、胶头滴管;使反应物充分接触;(2)96%;(3)温度高盐酸挥发快,使消耗的盐酸的质量偏大。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NH3+CO2+H2O+NaCl═NH4Cl+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过滤使CO2更易被吸收【解析】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主要原理是:向浓氨水(NH3•H2O)中通入足量的CO2,然后加入食盐充分搅拌,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很小,以晶体形式析出,进行过滤,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得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制取NaHCO3时,先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的目的是先通入氨气,氨气与水形成呈碱性的氨水可与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发生反应,更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14、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见解析增大【解析】
加入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过量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详解】①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②实验方案:向溶液中加入盐酸,边滴加边搅拌,直至不产生气泡时停止滴加,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③最后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的氯化钠与提纯前原粗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相比较,结果增大,这是因为碳酸钠中的钠元素和盐酸中的氯元素结合生成氯化钠。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丙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丁4CH4+7O22CO2+2CO+8H2O经过澄清石灰水时会携带水蒸气,影响水的检验除去二氧化碳,以免对一氧化碳的鉴别造成干扰有充足的氧气【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的,能和水反应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溶液时,能够带出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钠和水;要使燃料充分燃烧,必需有充足的氧气;含有碳元素的物质燃烧时,如果燃烧充分,生成二氧化碳,如果燃烧不充分,会生成一氧化碳,这样不仅浪费燃料,还会污染环境。【详解】[猜想与假设]甲烷燃烧不能生成氨气,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含有氮元素的氨气.故填:丙;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探究](1)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由此可知,因为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丁同学的猜想成立;甲烷在此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CH4+7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职财务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瓷器供货合同范本
- 电子汽车合同范本
- 知识产权管理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 Ro26-4550-TFA-生命科学试剂-MCE
- Phenylpiperazine-hydrochloride-Piperazine-1-phenyl-di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自媒体股份合同范本
- Mcl-1-inhibitor-21-生命科学试剂-MCE
- Ephenidine-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Cy7-alkyne-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功能规范》
- 框架借款协议书(2篇)
- 铁路安全应急预案
- 物业防恐防暴演练课件
-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DB12-T 3034-202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规范
- 销售人员岗位职责培训
-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方案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检测试卷(1-4单元)
- 2024年辽宁省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事业单位招聘(150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J46-070-2024 海南省民用建筑外门窗工程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