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凯撒大帝大卫王查理曼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左)根据雕像数字复原的亚历山大头像(右)亚历山大为扑克牌“梅花K”原型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前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以巴比伦为首都,疆域空前庞大的帝国。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希腊古文化的繁栄和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希腊化时代”到来,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导入新课扑克牌中四张K是哪四位王第11课古代战争与
地域文化的演变【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素养解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古代著名战争对东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推动作用,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古代著名战争对东西方的影响,培养家国情怀。时空坐标01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知识回顾:帝国名称兴起衰落特征波斯帝国(前550-前330)大流士一世时期成为地跨亚洲非的大帝国,希波战争(公元前499年至449年)后走向衰落,后被亚历山大灭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前323)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前323年帝国分裂希腊化时代罗马帝国(前27-前476)屋大维建立帝国,2世纪左右地跨亚欧非帝国395年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罗马法;基督教拜占庭帝国(395-1453)查士丁尼时成为地跨亚欧非帝国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民法大全》阿拉伯帝国(632-1258)7世纪默德建立;8世纪成为地跨亚欧非帝国1258年被蒙古汉国旭烈兀所灭东西文化交流奥斯曼帝国(1299-1922)奥斯曼一世建立,16世纪地跨三大洲帝国一战后分裂,1922年被凯末尔革命推翻,成立土耳其共和国政教合一,控制传统商路《战场上的亚历山大》是一幅出土于腓尼基(今黎巴嫩),现藏于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的一具石棺上的浮雕。石棺造于公元前4世纪早期,上面的浮雕表现了亚历山大与波斯人作战的情景。这位大王头戴狮皮盔,右手高举,似在准备投掷标枪刺向对手,波斯人则神色仓皇,准备逃跑。亚历山大的形象为什么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的腓尼基地区?从浮雕中还可以看出什么信息?亚历山大远征,对腓尼基地区产生重要影响。亚历山大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是他能够征服波斯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亚历山大远征(1)概况①时间:从公元前334年开始,历经10年征战。②人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远征。③范围:从马其顿入侵波斯,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时空观念1.亚历山大远征①破坏性: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①希腊城市底比斯被夷为平地②腓尼基名城推罗大屠杀③波斯古城波斯波利斯遭到劫掠,波斯王国被烧毁④在中亚,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中。材料:攻下底比斯后,亚历山大纵容部下屠城为乐,城市夷为平地,居民一概为奴。如此残酷之手段,令其他城邦不寒而栗……——刘景华《人类六千年》《亚历山大大帝和波鲁斯》(油画)波斯波利斯(2)对文化的影响唯物史观②建设性A.统治政策: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埃及:自称法老之子。(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波斯:以波斯帝国正统人自居,沿用波斯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穿波斯服装,推广波斯礼仪;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赢得好感与支持因袭旧制
巩固统治)(2)对文化的影响◎穿着波斯服饰的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之女结婚◎头戴传统法老王冠的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②建设性A.统治政策: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B.意义:促进了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交融发展,促进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文化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亚历山大东征开创的希腊化文化,是希腊文化与古埃及、巴比伦甚至古印度以及其他各地的文化相互交流汇合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并不是说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希腊文化与外地文化毫不接触,而是说这次文化交汇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成果之巨前所未有。——杨巨平《“希腊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交流大汇合》(2)对文化的影响【思考】亚历山大远征巩固统治的措施和目的?
材料一:为进一步笼络被征服者,亚历山大娶了大流士的女儿为妻……由他主持让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都娶了波斯贵族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这就是著名的“东西方联姻”。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他们许多礼物以示鼓励。——[英]J.M.罗伯茨O.A.维斯塔德著陈恒贾斐等译《企鹅全球史:古典时代》
材料二:在东征基本结束后,亚历山大曾把那些在东征过程中建立的新城市和占领的地区的总督们的孩子,大约有三万多人招到苏萨,给他们穿上马其顿服装,按马其顿军训制度进行训练,并将他们称为他的“继承人”。
——李金凤《论希猎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措施:①联姻;②尊重当地的习俗;③任用当地人管理;④因俗而治等。目的:①缓和民族矛盾;②显示政权的合法性与正统性;③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和管理,维护帝国稳定。史料实证2.“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空间角度)“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前334年)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前30年)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时间角度)冲突与融合战争(1)含义(2)表现:内容具体表现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腊人身上,而且拒绝道歉。这个希腊人写信给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说: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女人这样无理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一个外地人。——摘译自《恩泰克塞伊斯莎草纸文献》英文版【学思之窗】P63这本是一场平常的民间纠纷,但这个希腊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自己的希腊人和对方的埃及人身份?(1)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2)这个人强调自己是希腊人,对方是埃及人,意在强调自己是统治者,对方是被统治者,试图获国王的有利判决。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作为殖民者,他们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成为国王的顾问和官员。据教材概括希腊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埃及加冕为法老的托勒密一世托勒密王朝虽然是以希腊人为统治阶级,但是却没有扼杀埃及自身文化传统,甚至修建了不少埃及神庙,最著名的就是菲莱岛上的伊西斯神庙,在这个时期埃及与希腊的文化开始全面融合,甚至包括宗教信仰,很多神灵开始共有神性,比如阿蒙神等同于宙斯,荷鲁斯等同于阿波罗,托特等同于赫尔墨斯等等。同时大量古希腊学者来到埃及,对埃及的历史、神话、技术等进行研究和记录,如今我们看到的古埃及著作,大多都是在这个时期经由希腊人记录与撰写的。亚历山大港是托勒密王国的首都,也是当时是希腊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贸易枢纽。托勒密王朝被世界史学界公认为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它的诸位君主也被史学界公认为是法老。◎埃及亚历山大城内容具体表现希腊文化的重心逐渐东移材料: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赵林《西方文化概论》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城由亚历山大规划修建。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2)表现:◎亚历山大图书馆文化东移(3)影响:①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阿基米德
◎《荷马史诗》
◎《几何原本》◎埃拉托斯特尼指导学生(3)影响:②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乡村地区,农民仍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历史纵横】(P63页):马卡比起义公元前198年,巴勒斯坦被塞琉古王国占领。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推行希腊化政策,向当地的犹太人征收重税,引起犹太人的强烈不满。公元前168年,犹太祭司马卡比发动起义,以灵活的战术与塞琉古周旋,同时积极争取外部支持,与罗马结成同盟。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基本赢得独立,传统的犹太教文化继续发展。【思考】马卡比起义反映了什么问题?(1)东方地区人民与希腊人和马其顿人之间相处并不融洽;(2)西亚、北非存在普遍抵制希腊化的现象;(3)希腊文化对普通民众影响不大。◎犹大·马加比材料: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根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作用:打破了历史上东西方各自发展的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传播了先进的语言文字;基督教吸收了东方宗教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积极影响:①文化上,在客观上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使希腊化的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当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经济上,使希腊同西亚、中亚、印度等地的贸易更加密切。③思想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④政治上:东方的君主专制政治和希腊的城邦体制出现了一种结合(君权神授、行省制等);在承袭东方体制的同时,希腊自治城市把希腊民主传统和商品经济引入东方(2)消极影响:亚历山大远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探究:亚历山大远征影响(结合纲要下第二课内容)(4)特点:从总体上看,“希腊化时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①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②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③文化中心逐渐东移④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帕加马据教材叙述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的主要特征亚历山大城——地中海女皇古代亚历山大城地图法罗斯灯塔皇宫、缪斯宫、图书馆赛拉比斯神庙注释:缪斯:古希腊
掌管艺术和
科学的神。赛拉比斯:
古埃及神希腊文化与本土文化碰撞交流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兴建于公元前447年的)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遗址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希腊文化与本土文化碰撞交流【典例研析】(2023春·山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埃及祭司宣布他为太阳神的儿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在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皈依了犹太教。在巴比伦城,他派人把巴比伦最崇拜的拜尔神庙重新修建起来。这说明亚历山大(
)A.弘扬亚非地区传统文化 B.利用当地宗教强化统治C.推动各区域间信仰融合 D.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埃及祭司宣布他为太阳神的儿子”“亚历山大皈依了犹太教”“把巴比伦最崇拜的拜尔神庙重新修建起来”,反映出亚历山大重视宗教相关问题,但其最终的目的是利用宗教来巩固新征服地区的统治,B项正确【典例研析】(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如图是出土于阿富汗的公元前3世纪的饰板,天空中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背生双翅、手持长棍和缰绳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妮可,车上头戴皇冠的是希腊自然女神西布莉,车子具有波斯风格。据此可知A.该饰品体现多元文化交汇
B.东西方商贸联系十分密切C.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同源
D.中亚已出现政教合一国家【答案】A【详解】阿富汗出土的饰板中,人物形象多来自希腊神话,而车子具有波斯风格,这体现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汇,A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商贸联系情况,排除B项;材料饰板是静态物品,无法看出希腊文化和西亚文化的同源性,排除C项;宗教因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02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蒙古三次西征西征的影响
蒙古帝国的对外入侵一度被欧洲地区称为“黄祸”,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含盖了当时疆域内1亿的人口。蒙古帝国概况: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第一次:1219年-1223年1231年灭掉花刺子模,直抵黑海北岸第二次:1235年-1242年灭亡金朝之后,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金帐汗国(钦察汗国)建立。第三次:1253年-1259年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伊利汗国建立。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1.蒙古的三次西征2.西征影响材料一: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首的蒙古封建主,在差不多七十年的时间里,血洗了亚欧国家。前所未有的灾难落到了被征服国家人民群众的身上。征服,破坏了他们的城市,践踏了他们的田野,消灭了他们的生产力和文化。——摘编自苏联1957年出版的《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材料二:蒙古西征重新勾画了世界版图,把原来相互隔绝的大小帝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新世界和新时代的到来划定了新的秩序。……蒙古骑兵强大的战斗力震惊了整个欧洲,与此相反,欧洲骑士从此一蹶不振,中世纪最辉煌的骑士文化也就此走向衰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成吉思汗的政府拉开了人类近代史的帷幕。蒙古人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踏碎了黑暗时代的欧洲中世纪美梦,唤起了全球性的人类觉醒。正是在这种军事征服的推动和刺激下,欧洲开始了空前的技术、贸易和思想革命。——杜君立《历史的细节》唯物史观(1)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2.西征影响时间国家城市死亡(有待考证)1215金中都(北京)100万人1220-1221花剌子模撒马尔罕120万人1227西夏兴庆府(银川)80万人1231南宋成都140万人1258阿拔斯王朝巴格达120万人蒙古人屠城规模◎蒙古攻陷巴格达,下令屠城(2)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①欧洲传教士到达蒙古: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和蒙古进行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1)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2.西征影响◎约翰·柏朗嘉宾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详细介绍了蒙古的情况以及深入探讨抵御蒙古入侵的战术等内容。此书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很高的价值。(2)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②《马可·波罗行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来华,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1)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2.西征影响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列班·扫马(已知最早访问欧洲的中国旅行家)③畏兀(wū)儿人:班列·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2)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1)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2.西征影响(3)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民族交融,民族分布格局发生变化2.西征影响①上层西迁: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②下层东迁: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形成新的民族——回族。③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波斯人阿拉伯人汉人畏兀儿蒙古人回回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他们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中外历史纲要(上)》【思考】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材料一:从成吉思汗动身西征起,蒙古人就采用了中原的“驿站”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蒙古帝国时期,仅元各行省范围内设置的主要水陆驿站就达1500多处。这一制度,对于东西方之间,中原和北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畅通和扩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①蒙古帝国内外发达的交通(或“驿站”制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材料二: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远东的络绎不绝。他们或长期留居,经商传教,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被蒙古帝国所重用。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也常派使节、商队到欧洲。欧洲和东亚间的来往还有双方人口的相互流动和迁居现象,这对扩大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决不能低估②蒙古帝国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促进、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史料实证材料三: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远东的络绎不绝。他们或长期留居,经商传教,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被蒙古帝国所重用。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也常派使节、商队到欧洲。欧洲和东亚间的来往还有双方人口的相互流动和迁居现象,这对扩大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决不能低估③蒙古统治者对东西方贸易关系和技术交流的注重和保护措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材料四:《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酥,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汉默得,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通过宗教传播,不仅使不同的宗教受到了影响,而且在宗教传播过程中由于人们的广泛交往,使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甚至连物质文化等方面都也受到了影响④蒙古帝国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典例研析】(2023春·高三单元测试)在蒙古军队于1220年征服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当地人“田园不能自立,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指西夏)等。其长官亦以诸色人等为之,汉人工匠杂处其中”。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元朝直接管辖中亚地区 B.蒙古帝国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蒙古西征促进人口迁徙 D.战争的频发导致中亚经济萧条【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在蒙古军队于1220年征服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许多汉人工匠和来自周边地区的人西迁至此,C项正确;元朝并不直接管辖中亚地区,排除A项;蒙古帝国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当时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典例研析】(2023春·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成吉思汗的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的侵入波斯、高加索和罗斯“不过是一次长途奔袭。他们去后,这些地方的人民可能以为是做了一场噩梦,而蒙古人留在这些城市里面下来的冒烟的瓦砾场以及堆积如山的尸体证实他们经过这里是可怖的事实。”材料说明蒙古西征A.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B.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C.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 D.推动欧洲城市发展【答案】C【详解】蒙古西征本身是对这些国家的武装入侵,大肆屠杀当地居民,给当地带来深重灾难,故AB错误,C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发展问题,故D错误。【典例研析】2023春·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波斯的君主阿鲁浑派遣兀鲁台解、阿必失呵、火者三人为专使,带着大批的扈从来到中国,请求忽必烈大汗为他选择一名淑女为配偶,大汗答应了这个请求,选择了一位十七岁的姑娘,叫阔阔真,并派遣已来到帝国多年的马可·波罗一家由海路护送他们而去。据《永乐大典》记载,(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台解、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今印度东南岸一带),往阿鲁浑大王位下”。《马可·波罗游记》的作者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怀疑者认为游记只是据传闻写成,但吴芳思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文中提出:“我倾向于他可能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这并不能否认有关中国和远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这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相似,希罗多德并没有去过他所记述的所有地方,可他的著作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可·波罗游记》的史料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工服务项目合同
- 工程承包和项目咨询合同
- 工业厂房买卖合同协议书
- 民间借贷担保人合同
- 0 的认识与加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12 昼与夜》作业设计方案-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粤教粤科版
- 绥化学院《外科学总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海洋大学《工程力学及机械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铜陵学院《国际贸易综合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课件
- 绿色供应链管理培训
- 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 《常见的地貌类型》课件
- 幼儿园小班春季传染病预防
-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
- 销售人员工作汇报模板
- 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制度测试题
- 《班会课件中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