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
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
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
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问题
不大。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
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
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
行简单的分析。
4、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单元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
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五、单元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六、单元教学措施:
1、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
透•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1
2、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
参与到活动之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
交流。
七、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2例1、P3做一做、P4第1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经历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数据提出、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
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投影出示例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列4种颜色,选哪种颜
色合适呢?(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
2、思维导向:
(1)你喜欢什么颜色,学校就决定把校服做成什么颜色,行吗?(不统
一)
(2)小明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把校服做成红色的,行吗?(个人喜欢不
能代表多数人喜欢)
(3)结论:学校应选择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4)学校怎样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
查全校学生,一个班一个班地问。)
(5)小结:
当我们要了解多数人的想法时,我们可以用调查的方法解决。(板书”调
查”)
我校有14个班,我们可以先在自己班级里调查试试,看看我们班喜欢每种
2
颜色的各有多少人。
二、实践操作,经历过程。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
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2)出示统计表。
二(1)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班人数
(3)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①举手、投票、填调查表等如何操作。
②调查我们班用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2、“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3、引导分析: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吗?怎样计算?
(2)我们班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
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还需调查其他班级)
4、拓展:模拟大调查,解决既定问题。
(1)课件出示全校统计数据表,引导读懂每个班的数据。
(2)重点理解“合计”栏数据。
(3)组织学生分析表格,(全校多数人喜欢上你颜色?),突出统计的意
义。
三、回顾过程,总结方法:(见板书)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3“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2)采用简便的方法(举手),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填
写。
(3)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2、完成练习一第1题。(同上)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用举手点数的方法统计我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
3
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知道了统计要先收集和整理数据,然后要
描述和分析数据。
六、课堂作业:
七、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1、收集数据:调查(举手最快捷)
2、整理数据:把个班的数据汇总,加起来
3、数据的描述:统计表、统计图
4、数据的分析:根据所得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
(总第2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3例2、P4练习一第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2、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
理的判断。
3、体验统计的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
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的学习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
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2、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2)愿意为大家和数学老师服务。
3、问: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4、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儿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二、实践操作,经历过程。
1、学习用投票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4
(1)思维导向:刚才我们推荐了几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几位同学哪个
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几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2)学生讨论,说说可以选择的方法。
(3)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
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
(4)有没有一种比较隐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选谁呢?
(5)讲解投票的方法:在统一发的小纸张上,写上你认为合适的科代表
的名字。
(6)学生写票,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7)小结:选择用投票的方法收集了数据。
2、学习记录方法。
(1)思维导向:老师现在要把每张票报出来,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
计个人的得票数?(点名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I”、“正”等)。
(3)点几名学生用不同记号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选一种记录。
(4)比较: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画“正”字站位少、易算
数)
(5)完成统计表。
姓名小明小刚芳芳东东
票数
3、分析: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
(2)如果没到的***也来投票,会影响结果吗?
三、回顾过程,总结方法:(见板书)
四、教学例2。
1、出示例2: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
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2、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3、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J”、“正”、“O”)
4、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5、回答问题:
5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
样?
6、小结并简单讲解:举手最快捷,投票最隐私,调查表最广泛。
五、巩固练习:练习一第3题。
1、根据记录表,你能看出每天的天气情况吗?比如说……
2、根据记录表,完成统计表,回答表下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作业:
八、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二)
1、收集数据:调查(举手最快捷、投票最隐私、调查表最广泛)
2、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各人票数
3、数据的描述:统计表、统计图
4、数据的分析:根据所得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
教学反思():
第3课时数据收集整理的练习
(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4-6面。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
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P4第2题。
6
(1)读题,知道要调查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
(2)用举手点数的方法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
(3)回答表下问题。
2、P5第4题。
(1)读题看主题图,知道他们要统计什么,用那些方法记录数据(分
工、符号)。
(2)根据记录填写统计表。
(3)回答表下问题。
二、题型练习。
1、P5第5题:
(1)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2)回答问题⑴和(2)o
(3)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同学们喜欢的书
多进)。
2、P6第6题: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⑵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3、P6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回答表下问题。
(3)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
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三、单元小结。
学了本单元,你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7
四、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1、收集数据:调查(举手最快捷、投票最隐私、调查表最广泛)
2、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各人票数,汇总。
3、数据的描述:统计表、统计图
4、数据的分析:根据所得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
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
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
8
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
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
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单元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
问题。
五、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单元教学措施:
1、结合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具体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
“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
2、通过直观操作展示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
的含义。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
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让学生在情境
中轻松学习。
七、单元课时安排:U
第1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总第4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7-9面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
9
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认识平均分的一种情形——等分。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认识平均分的一种情形——等分。。
教学难点:在分一分的活动中逐步建立并强化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2T,学生(20个圆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投影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
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学习新知,建立新概念——平均分。
1、教学例1,认识“平均分”:
(1)课件*出示例题:把6粒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
(2)拿6个圆卡片分一分,课件*同步展示儿种不同分法。
(3)如果把6粒糖分给3位小朋友,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理?(每人2
粒)
(4)怎样描述这种分法:把6粒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2粒。
(5)定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2、课件*引导完成“做一做”,巩固“平均分”:
(1)第1题:
①什么叫平均分?图中那些分法是“每份同样多”?
②引导用数学语言描述第1、4中分法:
把()粒糖平均分成()份,每份()粒。
(2)第2题:
①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片枫叶可以用什么分法?(4X4=16)
②手口并用,在图上圈一圈,说一说:每4片一份,平均分成4
份。
3、P11第1题:是不是平均分?是不是分成4份?
三、教学例2,认识“平均分”情形之一: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等分)。
10
1、课件*出示例题任务。
2、小组里用18个圆片分一分。
3、请两三个小组学生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课件*同步展示)
4、引导数学描述: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5、定义情形:把18个平均分成6份,每份都是3个,这种情形叫“等
分”。
6、加深认识:看分好的图,怎样知道一共18个?(3X6=18)
四、巩固练习。
1、P9做一做。
(1)理解题意:把()盒酸奶平均分成()份,问每份儿盒。
(2)讨论:不可能每次都用学具来分,能不能用画简图的方式操作?怎样
画简图?
(3)评价学生的方法:
逐个连线、从两头连线、在盘子上画小圆圈、在盒下写1、2、1、
2o
(4)能不能结合两个空盘直接想?怎样想?(2个儿是10。)
2、P11第3题:
(1)读题知道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是等分。
(2)补画3个空圈模拟3份,想:3个几是12?
五、课堂总结:
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什么是“等分”。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
儿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
多。
六、课堂作业:
七、板书设计:平均分的认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等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
11
(简画几份再标序号,用乘法想出)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总第5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10面例3、做…做、P11第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对比体验平均分(等分和包含)的两种情形。会按每儿个一份的要求,
将一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均分情形之二(包含):“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几
份”。
教学难点:对比体验平均分的两种情形——等分和包含。
教具准备:课件2-2、学生(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展示: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还记得是怎样分的吗?(等
分)
描述: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2、课件*展示:把18个桔子装袋,每6个装一袋,可以装儿袋?(画圈的
方法)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与装袋相似。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1)投影*课本P10面的例3——分果冻的情境图。
(2)观察画面;交流获得的图文信息(总数、怎么分、问题)。
12
(3)操作感知“每2个一份”的意思:拿出8个圆片,每2个一份,分
一分。
学生合作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点名交流:你是怎么操作的?可以分成儿份?为什么?
同步课件*展示:每次可以拿2个出来。
(5)总结描述:8个果冻,每2个•份地分,可以分成儿份。也就是
说:8里面包含有几个2。这种平均分叫“包含”。
2、巩固操作和认知:P10面“做一做”,强调“每几个一份地分”。
(1)第1题:读题、学具操作、交流分法、小结描述。
(2)第2题:
①读题,了解图文信息,知道要圈3次。
②商讨在一个图上连续圈3次的方法:圈一次再擦掉,或者圈线由轻
到重。
③引导完成操作和描述。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12面第5题。
(1)读题,理解:“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表示“每4个一份”。
(2)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再填出得数。
(3)描述。
2、课本P12面第6题。
(1)读题,了解图文信息。(图上只画了14个,要18个得自己补画4个
简图)
(2)理解:“每2个装一袋”表示“每2个一份”。
(3)圈一圈,填得数,描述。
四、课堂小结:
昨天我们学了平均分的一种情况:把一些物品分成儿份(等分)。
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把一些物品,每儿个一份地分,
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儿个儿。
有图时可在图上圈一圈,无图时可用乘法想出来。
13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二)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1、等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画几份的空再标序号)
2、包含:把一个数,每几个一份地分。(圈一圈)
教学反思():
第3课时平均分的练习
(总第6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11T3面。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
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比体验平均分的两种情形。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画简图对比两种情形:哪是等分?哪是包含?
(1)把16个果冻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
(2)有16个果冻,每4个一份,可用分成()份。
2、小结:把总数平均分成2份是等分,把总数每4个一份地分是包含。
二、题型练习。
1、P11第2题。
(1)读题,是把9个平均分成3份,是等分。可以标序号,可想:3个
儿是9?
(2)引导完成操作并描述。
14
2、P11第4题。
(1)读题,知道是等分,要补画几个空圆圈表示3份、8份。
(2)配合简图,引导用乘法口诀想出:3个几是24?8个几是24?
3、P12第7题。
(1)读题,知是对比题,明确不同的解决方法:
①“每3个摆”是每3个一份,是包含,可圈出;
②“摆5个一样的”是平均分5份,是等分,补画空圈用乘法口诀想
出。
4、P12第8题。
(1)看图读题,讲解组合风筝,理解题意:
问一共有多少张画片,是求儿个儿个是多少,用乘法算出。(4X6=
24)
用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24张可做几个风筝?
可圈,可想:24里面有几个6。
(2)引导完成。
5、P12第9题。
(1)理解题意:用18个平均分,可以2个一份,可以3个一份……
(2)配合简图完成,尝试每2个、3个……9个一份。
(3)小结:每2个、3个、6个、9个分都能平均分。
每4个、5个、7个、8个分都不平均。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情形进行平均分。
题目一般会告诉我们什么?(总数)。
要求我们怎样分(是平均分成儿份,还是每儿个一份地分)。
最后检查分得的结果是否同样多。
四、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15
1、等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画几份的空再标序号)
2、包含:把一个数,每几个一份地分。(圈一
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总第7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13例4、做一做,P15第1、2题。
教学目标:
1、了解除法的意义一:“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是除法
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和算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2-4,学生(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图。
导入:熊猫宝宝正在帮妈妈分竹笋,我们一起去看看它是怎么分的。
2、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儿个?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4,初步认识除法。
(1)理解题意: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每盘要同样多,分
4份。)
(2)你能帮助熊宝宝分一分吗?拿出学具,试着摆•摆。并汇报结果。
(3)促进理解: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
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4)讲解:
①像这样“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儿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
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②今天我们来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小”。
③指导书写: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
16
齐。
(5)指导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儿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儿?(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是得数。
(6)理解算式意义:“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7)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8)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复述:题意、算式、算式意义。
(9)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多少,就用这个数除以几
份。这种情形叫“等分除”。
2、指导除法算式的读写,P15第1题:
(1)引导读算式。
(2)抽查算式的意义。
(3)在算术本上抄写。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13“做一做”第1题:
(1)读题,用小棒模拟分一分。
(2)引导列式: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3条,就是1595=3
(3)读一读算式。
2、课本P13“做一做”第2题:(引导同上)
3、课本P15第2题:
(1)读懂题意:有多少苹果?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
儿份?
(2)依据题意用小棒模拟分一分,交流分的结果。
(3)引导列式、读写:64-2=3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儿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
算。
17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
等分除124-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5课时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14例5、做一做,P15第3、4题。
教学目标:
1、了解除法的意义二:“把一个数每儿个一份地分,求可分成多少份”。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
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二和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课件2-5,学生(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投影*出示小熊猫分竹笋图,学生读题。
问: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问题: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5:
(1)问: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卡片模拟分一分。
(3)反馈、描述: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5盘。
18
(4)小结:“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实际上就是
“把一个数每几个一份地分,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用除法来计算。
(5)指导算式的写法:(板书:20+4=5)
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是得数。
(6)理解算式意义:表示有20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5)份。
也可以说是20里面有(5)个4。(板书)
(7)根据算式的意义,对应算式各部分:20+4=5
2、结合算式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课件*:被除数、除数、商。(教书
写)。
3、对比加减乘除算式,并区别各部分的名称,课件*。
三、巩固练习。
1、P14面“做一做”第1题:
(1)读题看图,知要在原图上分3次,每次的记号要轻,方便擦除。
(2)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12个)分别怎么分?
(3)逐个引导学生画圈,填空、补充算式。
(4)引导意义的描述与算式各部分对应。
2、P14面“做一做”第2题:
先点名说,让说对的领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3、课本P15第3题:
(1)看图,用语言描述题意。
(2)引导根据描述对应写出除法算式。
4、课本P15第3题:
(1)看图读题,找出隐藏信息,完整口述题目:
有12个灯泡,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几个灯座?
(2)先圈一圈,再写算式。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除法的另一种情况:“把一个数,每儿个一份地分,可以
分成几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19
2、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后面是除数,它们的得数是
商。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20+4=520里面有()个4
被除数除数商
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总第10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18例1、做一做,P20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商,初步感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考过程。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2-7,学生(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展示乘法口诀题型:复习乘法口诀。(略)
2、课件*展示例1主题图:
①是等分还是包含?
②写出除法算式待算。
③如果每次都用卡片模拟分一分,麻烦。有没有其他可思考、可计算的
方法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探讨计算方法(课件*引导):
20
(1)减法: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第一只分3个,剩9个;再分给
第二只3个,剩6个;再分给第三只3个,剩3个;第四只分3个,正好分
完。可以分4只猴子。
(2)加法:1只猴子分3个,2只猴子就要分6个,3只猴子就要分9
个,4只猴子就要分12个,正好分完。那么,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
分给4只小猴。
(3)乘法口诀:3个、3个……3X()=12?三()十二?
2、小结思考方法:
用乘法口诀直接想最简单。
计算1243时,想“3乘几是12”,就想到乘法口诀“三四十二”。
得出124-3=4
3、完成P18做一做,尝试运用:
(1)引导1、2式。
(2)自主练习后4式后,点名说怎样用乘法口诀想。
三、巩固拓展。
1、课本P20第1题:
(1)看懂画面信息,结合图画说说6+3表示什么?
(包含:有6个气球,每3个分•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等分:或把6个气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2)6+3等于几,该怎样想。
2、课本P20第2题:
(1)看懂题意:先让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再根据文字理解是等分。
(2)指导写除法算式,理解算式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
商。
计算时,看除数和儿相乘得被除数,就用哪句口诀求商。
五、课堂作业:
21
六、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包含除)
123=4
想:三()十二,商是4
第8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总第11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19例2、做一做,P20第5题。
教学目标:
1、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用乘法求商的方
法。
2、经历探索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口算乘法,并说出口诀。
2、课件*出示:口算除法,说出得数,并说说计算时用的是哪句乘法口
诀。
3、导入新课:上节课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
求商。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2。
(1)设置情境,课件*出示例2图。
(2)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做包子,桌上做好6屉,每屉4
个。)
(3)提出一个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①引导学生完整编题,并板书。
22
②怎样列式?(一共有多少个,表示6个4相加,用乘法列式是:4
X6=24)
③计算这道算式时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4)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①引导学生完整编题,并板书2个不同问题。
②怎样列式?
有24个包子,每屉装4个,可以装几屉?列式是:24+4=6;
(包含除)
有24个包子,分成6屉装,每屉装几个?列式是:24+6=4。
(等分除)
③分别是怎样想的?
2、探究乘法、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1)观察黑板上的3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3式用一句口诀计算)。
(2)为什么不能写出4式呢?(6个4只能写4X6。只有横竖排列整齐
的可以)
(3)对比口诀和算式,理解:
①其实一句乘法口诀可以指导算2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
②2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不同。
③2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不同。
3、即时运用:用“三六十八”写2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
三、巩固拓展。
1、P19面“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P19面“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口算,然后指着除法算式说口诀。(反向前)
3、P21面第5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写在空白处。
(2)根据问题引导列式计算,强调:乘法只能是怎样的?怎样想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同时,还发现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
系。每句口诀里的三个数都可以写出2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但在有些
23
题和图里只能写一个乘法和两个除法。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一共多少个:4X6=24对(乘数、乘数、积)
6X4=24错
包含除:244-4=6被除数、除数、商)
等分除:24+6=4(被除数、除数、商)
想:四六二十四
第9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
(总第12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20-22第3、4、6-12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熟练掌握所学表内乘、除法的知
识。
2、通过题型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
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题型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2-9(3、4、8题用)。
教学过程:
-、复旧引新,完成P20第3、4题。
1、课件*出示2-6的乘法口诀,横向、竖向读一读。
2、找出含有2的乘法口诀,读一读(课件*色条),然后口算商是2的除
法。
3、同理观察含有3-6的乘法口诀,读-一读,然后口算商是3、4、5、6的
除法。
4、小结:得数相同的除法。
24
5、完成P20第3题。
6、找出含有1的乘法口诀,读一读,然后口算商是1和除数是1的除法
算式。
7、小结、板书、导读:
被乘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任何数除以1,商还是这个数。
8、完成P20第4题:引导口算,并补充类似算式。
9、找出只能算一个乘法的口诀,读一读,然后口算对应乘除法算式。
10、完成P21第8题。(书上空白处默写这些算式)。
二、题型练习。
1、P21第6题:
(1)激趣导入:这里有几个玩具,算一算,看你能得儿个玩具?
(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3)集体订正,比较结果,激发成功感。
2、P21第7题:自主完成,点名反馈时问: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3、P22第8题:引导同上。
4、P22第9题:
(1)看懂题意:用上一个数除以下一个数。
(2)自主完成,点名反馈,集体订正。
5、P22第10题:
(1)激趣:看谁先回家,(每组做一组题)。
(2)集体订正,同步做完余下的。
6、P22第11题:
(1)看懂题意: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乘法除法做上相同的记号。
(2)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7、P22第12题:
(1)读文看图,了解到哪些信息?(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2)补充完问题,形成完整除法应用题。
(3)引导列式计算,强调:带单位。
三、课堂小结:
25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见识了那些题型?
四、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
练习四
被乘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任何数除以1,商还是这个数。
一条绸带长12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多少米?
124-3=4(米)
答:每份长4米。
第10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
(总第1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23例3,P24第1、2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具体情境下除法的意义,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的应用。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掌握完整解答过程。
3、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
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
识。
教学重点:经历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过程与思路。
教学准备:课件2T0,学生(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件*)
1、口答:
24里面有4个(),12里面有6个();
15里面有()个3,18里面有()个3。
2、分一分,说一说:
(1)出题:把6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儿个?(64-3)
把6个圆片,每2个•份,每份是多少个?(64-2)
(2)学生说出得数,并说怎样想的。
26
3、导入:春天来了,可以养蚕了。小红和小明都是养蚕高手,你瞧,他
们正在为蚕宝宝分配纸盒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互动新授。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课件*)
小红: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儿只?
小明: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儿个纸盒?
2、解决小红的问题: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
只?
(1)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每个纸盒放几
只?)
(2)理解: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就是平均分成3份,是
等分。简图表示:‘〜15只蚕宝宝、
?只?只?只
(3)引导思考: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用什么方法计算?
(4)引导列式、口算、带单位、口答。
(5)引导检查:每个问号处写上5,看每盒是不是一样多,合起来是不
是15只?(6)小结回顾:结合题意和算式的意义回顾思路过程。
3、解决小明的问题: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儿个纸盒?
(1)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
只。)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要用几个纸盒?)
(2)理解: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就是每5个一份地分,是
包含,画简图:15只蚕宝宝
(3)引导思考:求要用几个盒子,就是求可以分成几份,用什么方法计
算?
(4)引导列式、口算、带单位、口答。
(5)引导检查:画3个盒子,写上5,看每盒是不是同一样多,是不是
15只?
(6)小结回顾:结合题意和算式的意义回顾思路过程。
27
3、比较:
不同点: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
数)
有15个,每5个一份,求能分成儿份。(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
份数)
相同点:总数都是15只,都是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课本P24第1、2题。
1、是不是平均分的问题,是等分还是包含?画简图促进理解。
2、引导完整解答。
四、课堂小结:是平均分的问题,求每份数和份数,都用除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
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
第11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的练习
(总第14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24-25第3-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加、减、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清等分除和包含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第3题:
(1)读题,引导画简图理解数量关系:
28
写8个福字,每2个画门,每份2个;写8个福字,去掉2个。
(2)分别列式解答。
(3)区别:平均分求份数,用除法;求剩下的,用减法。
2、第4题:
(1)读题,自主完成。
(2)点名说怎样想的。
二、题型练习。
1、第5题:
(1)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用简图表示数量关系。
(2)列式解答。
(3)对照简图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2、第6题:
(1)示例第1、2空,引导方法:
求两个乘数的积,用乘法算;已知积和一个乘数,可改写成带括
号的除法,或改写成除法,但还是用乘法口诀想的。(注意思考方向)
(2)自主完成余下的,后集体交流,核对答案。
3、第7题:
(1)提示:加减乘除都有。
(2)自主完成,后集体交流,核对答案。
4、第8题:
(1)看图读题,逐题点名说已知和所求。
(2)理解每题的题意:6个3是多少?把18分6份,把18每3个•份
地分。
(3)点名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5、第9题:
(1)尝试自主完成。
(2)集体交流,核对答案。
三、拓展练习。
写出被除数是24的算式,越多越好。
29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见识了哪些题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
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
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
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品质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兴趣和习惯也有
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实际情况,对不同的
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
象。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
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
念。
3、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
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四、单元教学重点:
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五、单元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并区别旋转和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力。
七、单元教学措施: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
30
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
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七、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03月山东齐商银行济宁分行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扬州市仪征市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财务会计个人述职报告(合集7篇)
- 2024-2025学年土默特右旗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职员辞职申请书(15篇)
- 我有一个想法500字满分写作素材12篇范文
- 单位办公室人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5篇
- 2024年荒坡土地承包经营权协议
- 下车间实习报告集锦十篇
- 护士个人工作总结15篇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4年公安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三创赛获奖-非遗文化创新创业计划书
- 教你成为歌唱达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分娩镇痛ppt课件完整版
- (完整版)建筑力学(习题答案)
- 少年宫篮球活动教案
- 国有建设企业《大宗材料及设备采购招标管理办法》
- 民间秘术绝招大全
- N掺杂TiO2纳米管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