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概要_第1页
中国通史概要_第2页
中国通史概要_第3页
中国通史概要_第4页
中国通史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通史概要先秦:原始社会—221B.C.(公元前3世纪后期)一、历史阶段特征概述:1、祖国历史的开篇,中华文明勃兴。2、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3、春秋战国:分封制瓦解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形成(1)、政治上:①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逐步掌权并开展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②大国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由分裂趋向统一。③民族融合,华夏族逐步形成。第2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先秦:原始社会—221B.C.(公元前3世纪后期)(2)、经济上: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②井田制走向崩溃,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并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③战国时,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3)、思想文化:①孕育两大巨匠:老子和孔子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社会巨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第3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先秦:原始社会—221B.C.(公元前3世纪后期)二、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1、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天下为公”)2、禹建立夏朝,开创王位世袭制(“家天下”)3、夏商周的更替4、青铜时代5、商周的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6、文字的成熟7、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8、秦统一战争9、铁器牛耕的使用、水利(都江堰、郑国渠等)的兴修10、战国的变法,社会转型11、土地私有制的形成12、老子、孔子与百家争鸣第4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先秦:原始社会—221B.C.(公元前3世纪后期)13、诗经、楚辞14、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三、政权更替原始社会→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前1046-前771)→东周(春秋770B.C.--476B.C.战国475B.C.--221B.C.)第5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秦汉(221B.C.—220)公元前3世纪后期—公元3世纪前期一、历史阶段特征概述:1、政治:⑴、政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东汉后期,分裂因素滋长)⑵、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巩固2、经济:⑴国力雄厚,封建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⑵重农抑商政策确立统治地位第6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秦汉(221B.C.—220)公元前3世纪后期—公元3世纪前期3、民族、对外关系:⑴疆域由中原地区扩展至少数民族地区(秦取河套,征南越;西汉开发西南,沟通、管辖西域)⑵民族关系的焦点:与匈奴的关系⑶对外交往开创新局,秦汉文明对世界影响深远(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4、思想文化:⑴思想特点:从百家争鸣到一家独尊(秦尚法,焚书坑儒;汉尊儒,罢黜百家)⑵文化特点:①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②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③水平世界领先;④气势恢宏第7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秦汉(221B.C.—220)公元前3世纪后期—公元3世纪前期二、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1、秦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经、交通、民族关系)2、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3、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4、汉初的“黄老无为”(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5、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6、削藩与七国之乱7、汉武帝的“大一统”(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货币、盐铁官营、人才选拔等)8、北击匈奴与开拓西南夷9、沟通西域,设置都护,丝绸之路第8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秦汉(221B.C.—220)公元前3世纪后期—公元3世纪前期10、王莽篡汉11、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2、佛教东传与道教形成13、东汉后期政治状况(中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君权弱化;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导致军阀割据混战200官渡208赤壁)14、史记、汉书15、造纸术的发明与成熟16、汉赋三、政权更替秦(221B.C.-206B.C.)→西汉(206B.C.-9)→东汉(25-220)第9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魏晋南北朝(220-589)公元3世纪前期-公元6世纪末一、历史阶段特征概述:1、政治:⑴国家分裂(但孕育统一因素),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原因: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②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③豪强地主及士族制度的恶性发展④五胡内迁,各自建立政权,北方民族矛盾尖锐⑵门阀士族制度的兴衰*原因:兴:①政治:豪强地主、割据势力;分裂局面,中央集权弱小②经济:地主阶级经济(庄园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③文化:佛教的传播与兴盛,道教的发展,冲击了儒家学说衰:①政治:统一趋势的出现②庶族地主经济的兴起③士族文化的腐朽没落④战乱第10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魏晋南北朝(220-589)公元3世纪前期-公元6世纪末2、经济⑴庄园经济、寺院经济盛行,商品经济水平较低⑵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重大调整(均田制、租调制)⑶北方经济破坏严重,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为重心的格局;为隋的统一奠定物质基础)3、民族关系⑴民族大融合时期⑵少数民族封建化4、文化⑴科学技术进步(圆周率、齐民要术、水经注等)⑵宗教哲学思想盛行(玄学、道教、佛教、神灭论)⑶文学艺术承上启下,带有分裂割据和民族融合色彩第11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魏晋南北朝(220-589)公元3世纪前期-公元6世纪末二、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1、三国鼎立2、士族兴衰3、南北朝政权更替4、淝水之战5、北方五次局部统一(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6、南北朝佛教的泛滥7、北魏孝文帝改革8、北方民族大融合9、九品中正制10、齐民要术11、三曹、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陶潜、谢灵运、王羲之第12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魏晋南北朝(220-589)公元3世纪前期-公元6世纪末三、政权更替三国(220-280)→西晋(265-317)→东晋十六国(317-420)→南北朝(420-589)第13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隋唐(581-907)6世纪末-10世纪初一、历史阶段特征概述:1、政治:⑴、国家统一,疆域空前辽阔;唐后期,藩镇割据,分裂因素滋长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三省六部、科举制等)2、经济:⑴、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国力空前强盛(原因:①统一安定;②统治者调整政策;③民族、对外的经济交流④人民的辛勤劳动等)⑵、经济制度影响深远(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⑶、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第14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隋唐(581-907)6世纪末-10世纪初3、民族、对外关系: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⑵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以和平交往为主流⑶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⑷对外交通发达,对外交往活动空前活跃4、文化:⑴全面辉煌,博大精深,对世界影响深远,形成了中华文化圈⑵兼收并蓄,开明的文化政策,频繁的中外交流,浓厚的文化氛围第15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隋唐(581-907)6世纪末-10世纪初二、重大历史事件、现象1、隋的统一与“开皇之治”2、杨广及隋末农民战争3、三省六部、科举制4、玄武门之变与贞观之治5、武则天6、开元盛世7、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8、突厥、吐蕃、回纥、靺鞨、南诏9、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10、中日、中印关系11、辉煌的唐文化(唐诗、火药、雕版、书法等)及世界影响12、经济重心南移(“扬一益二”)三、政权更替隋(581建立,589统一,621亡)→唐(621-907)第16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10世纪初-14世纪下半叶一、历史阶段特征概述:1、政治:

⑴、从分裂割据到局部统一到大一统(分裂割据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扩大;并立是由于两宋的积贫积弱,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及强大;元统一是因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恢复,民族融合,宋金的腐朽及蒙古军事实力的强大)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北宋:宋太祖改革;元朝:行省制度)2、经济:⑴、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原因:隋唐基础;抗辽抗金保障了社会相对稳定;民族间及对外的交流;统治者调整政策)⑵、中原先进生产方式向周边地区扩展(主要原因: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第17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10世纪初-14世纪下半叶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⑷海外贸易兴盛,科技西传(海上贸易兴盛原因:北方陆路阻断;江南经济发展;政府鼓励;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指南针)3、民族融合加强,民族战争频繁,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推动了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巩固)4、对外交往空前活跃(主要体现在海外贸易方面)5、科技、文化繁荣发展,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二、重大历史事件、现象1、五代十国(唐后期藩镇的延续)2、北宋局部统一及加强中央集权3、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及范仲淹、王安石改革第18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10世纪初-14世纪下半叶4、宋代理学5、并立的民族政权及民族关系(宋辽、宋夏、宋金、辽金、蒙古的兴起)6、政治中心东移,经济重心南移7、科技的黄金时代(三大发明的成熟与外传)8、元的统一,行省制度,对西藏(宣政院)、台湾(澎湖巡检司)的管辖9、宋元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兴盛10、宋词、元曲三、政权更替五代十国(907-960)→北宋(960-1127)、辽(907-1125)、西夏并立→南宋(1127-1279)、金(1115-1234)、西夏并立→元(1271-1368)第19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明清(鸦片战争前)(1368-1840)14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期一、历史阶段特征概述:1、政治: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我国基本的政治版图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制度由盛而衰2、经济:⑴、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农耕经济高度繁荣⑵、商品经济发展,赋役制度改革,资本主义萌芽⑶、“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第20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明清(鸦片战争前)(1368-1840)14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期3、民族关系:⑴、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最终形成,民族分布格局基本定型⑵、反对分裂势力(平定三藩、粉碎准噶尔割据势力、平定回部叛乱),加强边疆管辖(在天山南北分置乌里雅苏台、伊犁将军;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改土归流;设置台湾府),多民族国家最终巩固。4、对外关系:⑴、由开放到闭关自守(主观原因:①专制主义的衰落;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客观因素:①外国侵扰;②沿海反清斗争。影响:①抵御侵略,保护自然经济;②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新经济因素发展;③影响科技进步,导致近代落后;④形成虚骄自大心态)第21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明清(鸦片战争前)(1368-1840)14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