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2、《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将管理信息系统定义为是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使用的系统。3.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要素是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的应用。4.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件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5.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知识库、推理机、咨询解释器等。6、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可以总结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两个最主要的内涵,一、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系统;二、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7.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因而它是一个管理系统是个社会系统。8.一个管理系统可以用功能/层次矩阵来表示。9.信息管理的英文缩写为IM决策支持系统的英文缩写为DSS。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CAD。10.管理信息系统应覆盖整个组织或至少覆盖组织中的主要业务部门。11.制造资源规划的核心的功能包括物料需求规划和主生产计划。1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核心内涵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系统观点和信息观点。13.决策支持系统在用户决断时的作用是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辅助管理决策。14.直接和机器打交道的语言是机器语言15.在专家系统中用于存取和管理所获取的专家知识和经验的是知识库16.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分别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4GL语言。17.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GIS专家系统的英文缩写是ES18.管理信息系统一词最早出现的时间是1970。19、在财务和会计子系统中,运行控制具有关心每天的差错和异常情况报告、延迟处理的报告和未处理业务的报告等的内容的功能。二、单项选择题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类型取决于(A)A.业务信息系统B.决策支持系统C.输入输出系统D.操作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进入成熟阶段,大量应用以微型机为主的计算机网络,为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须采用(C)A.文本文件B.网面C.数据库D.应用程序3.稳定的数据基础中所指的稳定内容是(D)A.业务内容B.命令集C.输出文件D.基本表4.用于表示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的方法是(D)A.数据流B.操作系统C.直方图D.功能/层次矩阵5.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结构图中,信息产生地被称为(A)。担负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的部分是(B)A.信息源B.信息处理器C.信息用户D.信息管理者6.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综合是(A)A.按层划分子系统B.按条划分子系统C.按块划分子系统D.按面划分子系统7.职能的完成往往是通过“过程”,过程是(C)A.系统上相关的活动的集合B.功能上相关的活动的集合C.逻辑上相关的活动的集合D.事实上相关的活动的集合8.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说明硬件的(B)A.功能及价格组合B.组成及其联接方式C.数量及品牌确定D.设备与操作人员关系9.制造资源规划系统的所有数据来源于企业(D)A.多台分散单机系统B.外部环境C.部门数据库D.中央数据库10.整个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D)A.数据库B.操作系统C.计算机D.核心平台11.企业资源规划强调是(B)A.销售链的管理B.供应链的管理C.投资链的管理D.生产过程的管理12.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A)A.数据库应用流程化B.服务器应用流程化C.操作系统应用流程化D.办公软件应用流程化13.管理信息系统在政府机关单位中应用主要体现在(D)A.方便办公B.数据统计C.政绩考核D.工作流程的规范管理14.一般来说,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类型取决于(C)。A、市场营销系统B、财务系统C、业务信息系统D、计算机软硬件15.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对象是(C)的决策。A、结构化B、管理C、半结构化D、经济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BC)A、是一个人机系统B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C、是一个数据系统D、是一个机械系统E、是一个物理系统2.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ABCD)A、概念结构B、功能结构C、软件结构D、硬件结构E、关联结构.3.下列哪些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形式(ABCD)A、决策支持系统B、专家系统C、办公自动化系统D、集成生产系统E、事务管理系统4.下列哪些属于职能子系统(BCD)A战略规划子系统B销售市场子系统C生产子系统D人事子系统E地理信息系统5.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形式有(ABD)A星形B环形C条形D总线形E决策支持型6.专家系统可以解决的问题通常包括(ABDE)A.解释B.预测C.决断D.规划E.诊断四、判断1.制造资源规划系统有模拟仿真功能,它作为一种决策工具适用的企业机构的管理层次是中层管理机构(×)2.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的程序被称为编译程序。(√)3.办公自动化的网络化的互接对象是信息处理设备。(√)4.财务处理不属于办公自动化基本功能的是(√)5.体现管理信息自动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结合的是决策支持系统(×)6.管理信息系统的纵向综合就是按条划分子系统(√)五、名词解释1.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是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软件系统或软件模块所组成的系统结构。2、数据仓库:是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而变的、持久的数据集合。3、决策支持系统:是能参与、支持人的决策过程的一类管理信息系统。它通过与决策者的一系列人机对话过程,为决策者提供各种可行方案,检验决策者的要求和设想,从而达到支持决策的目的。4、办公自动化:是指在办公室的职能中应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六、简答题1.什么是办公自动化?简述办公自动化具备的基本功能。答:(1)文字处理功能,文件的编辑、修改、存储和打印。(2)数据处理功能,数据的记录、分类、存储、查询、运算和制表等。(3)图像处理功能,输入、产生、存储、处理和输出有关的图像处理资料,进行传真,召开远程电子会议等。(4)声音处理功能,声音的识别、存储和合成等。(5)网络化功能,将多个信息处理设备连接成网,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传输功能,达到资源的充分共享。2.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点。答:1、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2、高度自动化、协作化,大大减少重复劳动。3、无纸化。许多电子邮件软件具备数字加密和数字签名功能。经过数字签名的邮件可以保证其内容的不可更改性,来源的真实性。4、易学易用。只要会使用电子郁件软件,就能够使用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3.开发工具的发展趋势具体方向。答:1、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2、统一的接口,提供可移植性。3、更注重用户界面的设计。4、更多考虑维护要求4.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答:1、系统只是支持用户而不是代替他决断。2、系统所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半结构化的决策。3、采用人机对话的有效形式解决问题。5.简述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答: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维护和使用,以企业战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斛、基层执行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6、请简要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答: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具备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预测、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等特有功能。具体是:(1)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收集和输入,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和输出;(2)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模拟方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情况;(3)计划功能。根据企业提供的约束条件,合理地安排各职能部门的计划,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4)控制功能。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对差异情况分析其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以各种方法加以控制;(5)辅助决策功能。采用各种数学模型和所存储的大量数据,及时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利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7.请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式的结构的含义。答: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内容和管理决策的层次来看,我们可以把管理信息系统看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其含义描述如下:首先,组织的管理是分层次的,一般可分为战略计划层(高层)、管理控制层(中层)和执行控制层(基层)。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它们提供的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也分为三层。其次,组织的管理在分层的同时,又按管理职能分条,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就可以分为市场销售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等。第三,下层的系统处理量大,上层的处理量小,下层系统为上层提供数据,形象地说,下层较“宽”、上层越来越“窄”。综合上述三点就组成的纵横交织的金字塔式的结构。8.简述人机系统的概念答:(1)管理信息系统=人+计算机,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合成系统,但是计算机并不一定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条件,一般只要有管理,就要有信息,也就必然有管理信息系统。(2)从广义上讲,传统的以算盘或计算器为工具的会计帐务处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统计计划系统都属于管理信息系统,但只有计算机使管理信息系统更有效。(3)严格讲,管理信息系统=人+工具,工具即可以是远古人计数用的绳子,也可以是纸笔、算盘,只不过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使它成为当今管理信息系统首选的工具罢了,因此现在有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说法。按此观点,在构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不用计算机,而在于什么样的信息处理更适合于计算机,而什么样的信息处理活动更适合于人,所以“人——机”系统的概念隐含着系统设计者应当清楚什么样的工作交给人做比较合适,什么样的工作交给计算机,以及人机的联系是什么。(4)充分发挥“人”和“机”各自的特长,组成一个和谐的、有效的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所在,为了设计好“人——机”系统,系统设计者不仅要懂得计算机更要懂得人,所以只有计算机知识,而没有管理尤其是现代管理知识,是不可能设计出好的管理信息系统的。9.简述一体化集成系统的概念答:(1)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人一机合成”系统,同样也是一个“一体化系统”或称“集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企业的信息管理应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这样可以保证各种职能子系统(如会计、统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后勤管理等)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保证数据韵兼容性和一致性。(2)一体化就是要对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数据在物理存贮上可以分布存放,但在逻辑上却是统一的部门、统一的人员集中管理),只有这样信息才能成为企业的资源。很难想象一些分散的、不完整的信息能成为辅助决策的资源:第一,所谓资源要能为企业管理带来效率;第二,数据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比如各种会计报表的表间联系,如果断了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那就不可能对管理带来效率。(3)数据的一体化并不限制个别子系统可以拥有私有数据,也就是说一些子系统特有的、与其它子系统无关的数据并不一定要参与一体化。(4)要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首先,要有一个全局的系统实现计划;其次,每一个子系统的实现均要在总体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最后,要制定各子系统均要遵守的统一的标准、大纲和手续,这样无论是数据还是程序均可以对合法用户透明。七、论述题1、用图例说明一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及关系作用。3、请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答:管理层次通俗一点讲,就是指管理组织划分为多少个等级。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下属人数太多时,划分层次就成为必须;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下级人数的多少。4.简述管理信息的特点答:管理信息在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信息来源的分散性;(2)信息量大且多样性;(3)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4)信息的发生、加工和使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性;(5)信息的非消耗性。5.请简要说明信息处理过程答:信息的处理过程基本上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和使用等几个阶段。(1)信息收集。其前提是明确信息收集的目的;确定信息收集的内容;规定信息收集的程度和精度;(2)信息传输。需要做到:建立大容量的信息通道;规定合理的信息流程;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3)信息加工。就是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处理过程;(4)信息储存。将信息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应用,信息存储也属信息的积累,这在管理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5)信息维护。保持信息处于可用状态叫信息维护,要求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等;(6)信息使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二是如何实现价值转换的问题。技术问题主要解决如何提高信息处理和传递速度,价值转换是指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效率、加强管理控制,寻找市场机会。6.简述信息处理的特点答:信息社会中,对信息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处理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归纳起来主要有:及时性、准确性、适用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几方面内容。7.什么是组织?简述组织的特征。答:组织就是围绕一个共同目标,人们进行分工协作的过程以及由此建立的一种职权结构形式。作为过程,组织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向各个成员分配工作,统一各种行为的动态活动;作为结构,组织是把动态活动中有效合作的相互关系相对静止而形成的静态模式。组织的特征:(1)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2)组织起源于共同劳动,它的基本特征是信息交流和协作配合。(3)组织作为有目的的合作系统是一种有序的权责角色结构形式,每个人在其中都有明确的职权、职责和组织关系8.简述确保信息传输的效率应注意的问题。答:为了确保信息传输的效率,要作到以下几点:1、建立大容量的信息通道。2、规定合理的信息流程。3、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9、简述决策的类型。答:决策有三种类型:1、结构化决策通常指确定型的管理问题,它依据一定的决策规则或通用的模型实现其决策过程的自动化。2、半结构化决策通常指企业职能部门主管业务人员的计划控制等管理决策活动。3、非结构化决策很难用确定的决策模型来描述,它强调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七、论述题用图例说明最简单的管理模型。答:构成一个管理系统的两个基本部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对象,而建立管理者与被管对象之间联系的纽带即信息。1、管理者为了对被管理的对象的控制,必须掌握被管理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即掌握“状态信息”。2、管理者还应有明确的管理目标。3、管理者还应该了解管理过程存在的干扰信息,即被管理对象对指令的非正常执行。4、在上述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对被管理对象发出指令信息,实施正确有效的管理。5、系统运动后的效果信息应及时反馈给管理者,以辅助管理者发出新的指令信息。第三章一、填空题1.系统可以是抽象的、物理的,可以是巨大的或渺小的。2.系统是由若干互相联系的事物结合的具有整体功能、行为目标的统一体。3.组成系统的各个事物或部件称作系统的元素。4.系统内各元素的关系有些是静态稳定的,有些是动态变化的。5.系统从外界接受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称作系统的输入。6.信息系统集成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培训、集成设计、系统应用。7.相对于系统内部而言的系统外部环境,简称系统的环境。8.数据检测一般由人工、计算机共同完成。9.办公自动化系统英文缩写是OAS事务处理系统英文缩写是TPS。在线事务处理的英文缩写是OLTP10.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的集成是信息集成。二、单项选择题1.系统的技术科学主要是(B)A系统仿真B运筹学C物理学D计算机科学2.系统内部的元素一般是(C)A不可控的B随机的C可控的D半结构化的3.数据检测主要在哪个阶段进行(A)A数据输入时B数据输出时C数据计算时D随时进行4.下列系统中最抽象的是(B)A逻辑系统B概念系统C物理系统D封闭系统5.系统区别于环境和另一系统的界限为(D)A.系统结构B.系统的输入C.系统的功能D.系统的边界6.在一个数据文件中按指定的数据项将所有数据进行分类的信息处理称为(B)根据给定的数据和算法生成新的数据的信息处理称为(C)A.投影B.分组C.计算D.更新7.开发者和用户的沟通的阶段是(A)。由硬件集成、软件集成和信息集成所构成的是(B)。可实现组织和系统的无缝结合的阶段是(C)A.系统培训B.集成设计C.系统应用D.系统分析8.用于实现不同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和信息的交换,设计统一的接口规范,解决系统的兼容性(B)A.硬件集成B.软件集成C.信息集成D.人员集成三、多项选择题1.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将系统分为(CD)A外部系统B环保系统C封闭系统D开放系统E内部系统2.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角度,可将系统分为(ABD)A概念系统B逻辑系统C模型系统D物理系统E化学系统3.按查询的条件可分为(ABC)A简单条件查询B复合条件查询C模糊查询D顺序查询E物资查询4.最简单的系统模型应包括(BCD)A反馈B输入C输出D处理E决策5.开放系统的输入是(AD)A随机的B不随机的C确定的D不确定的E不可知的6.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有(AB)A.WORD B.WPS C.IE D.POWERPOINT E.OAS开发软件7.下面关于决策支持系统说法正确的有(ABCD)A数据、模型和分析技术是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资源B.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是用来支援人作决策而不是代替人作决策C.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是用于解决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决策D.决策支持系统的目的在于提高决策的有效性而不是提高决策的效率E.决策支持系统是存在标准的、固定的决策解法的。四、名词解释1.接口:是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点,即子系统输入、输出的界面。2、系统的相关性:是指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虽然在功能上相互独立,但是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既具有相关性。3、系统的元素:指组成系统的各个事物或部件。4、封闭系统:不与环境进行信息、能量交换,不为系统以外的因素所干扰的系统。5、系统的输入:系统从外界接受的物质、能量与信息。6、系统的功能:系统要达到一定目标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7、系统结构:指系统内各元素之间存在的物理或逻辑关系的集合。8、系统:是由若干互相联系的事物结合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行为目标的统一体。9、投影:只输出数据文件中部分数据项的内容。10、事务:指在一个企业中日常发生的业务处理活动。五、简答题1.请简述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答:系统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科学,即系统学,它主要研究系统的普遍属性、运行规律、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等;第二层是技术科学,主要研究系统共性问题的技术理论,如最优化理论,目前系统的技术科学主要是运筹学;第三层是工程技术,系统的工程技术叫系统工程,它研究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技术。2.简述系统的特性及分类。答:系统的特性主要包括: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目的性、系统的相关性、系统的适应性。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元素不是简单地集合在一起的,而是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目的性是指系统必须具有目标,目标有时并不是单一的;相关性是指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虽然在功能上相互独立,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任何系统的元素和子系统都是相互关联的,脱离关联性就无从谈起系统;适应性是指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的分类主要有:(1)按复杂程度从低到高可将系统分为五大类:物理结构系统、生物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宇宙系统;(2)按系统与环境关系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两类;(3)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从纯物理的角度来理解可分为物理系统和概念系统;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角度来理解可分为概念系统、逻辑系统、物理系统。3.简述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和集成的三个层次。答: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各类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有效组织的过程。包括三个层次:1、硬件集成:解决系统之间硬件的连通。2、软件集成:实现不同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和信息的交换,设计统一的接口规范,解决系统的兼容性。3、信息集成: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4.简要说明什么是信息系统,其典型的数据处理有哪些?答:信息系统是通过输入数据、加工数据、输出信息的过程,实现其目标的系统,简单地讲,信息系统就是处理数据和信息的系统。它的特征主要有:(1)信息系统的输入输出都是数据和信息,有别于物质系统或能量系统;(2)它的存在不应是孤立盲目的,而是存在于某个更大的系统之中,并为之服务;(3)信息系统中数据和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主要有:检测、转换、更新、计算、分组、排序、查询、投影等。5.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答: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1、数据处理,包括数据输入、传输、存储、加工和输出。2、计划功能,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环境条件,制定工作计划。3、控制功能,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4、预测功能,对企业效益、市场的变化情况、各种计划完成的可能性做出预先的判断。5、辅助决策,为企业的决策人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和决策方案。6.简述办公室信息系统主要功能。答:1、信息收集,例如对外部信息的获取,对已有信息资源的整理等。2、信息加工,包括分类、鉴别、选择、研究和整理、文字处理。3、信息传递,包括上报、下达、通报、分发等。4、信息利用,包括交流、提供决策信息等。5、信息存储,分类、保管、调用等。6、信息反馈,行文处理也属于该功能。7.简述系统分解的目的和原则。答:在研究和描述系统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所面对的系统通常都是庞大而又复杂的,一般无法通过一张图表一下子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就需要按一定的原则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相对总系统而言要小的多,便于人们的分析和理解,这就是系统分解的目的。系统分解的原则:系统分解过程是确定子系统边界的过程,通常的原则有三个:(1)可控制性原则;(2)功能聚合性原则;(3)接口标准化原则。六、论述题1.列举几种典型的数据加工处理方式,对信息处理进行阐述。答:信息系统的数据加工处理是将输入的原始数据,根据系统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转换为信息的过程。在企业和组织的信息系统中,数据加工处理有多种方式,例举以下几种典型的数据加工处理方式:1、检测,即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验,主要在数据的输入过程中完成。2、转换,是指将数据和信息的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这种处理主要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发生。3、更新,有插入、删除和修改三种基本操作。4、计算,即根据给定的数据和算法生成新的数据。5、分组,即在一个数据文件中按指定的数据项将所有数据进行分类。例如,一个职工工资数据文件,一般都是按部门分组。6、排序,即在一个数据文件中按某个数据项或组合数据项的值递增或递减排列。7、查询,即从一个或数个相关联的数据文件中查找所需要的数据。8、投影,即只输出数据文件中部分数据项的内容。在信息系统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上述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组合,构成更复杂的处理。2.用图形的方式说明系统的抽象模型。答:如下图所示,最简单的系统模型由输入、输出和处理三部分组成,处理是系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所必备的元素、结构和功能的综合描述。进一一步稍微复杂点的系统是带有反馈过程的系统,反馈是系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一种方式。3.试述系统集成层次和阶段。答: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各类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有效组织的过程。包括三个层次:1、硬件集成:解决系统之间硬件的连通。2、软件集成:实现不同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和信息的交换,设计统一的接口规范,解决系统的兼容性。3、信息集成: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包括三个阶段:1、系统培训:系统培训是系统集成的最重要的阶段。是开发者和用户的沟通,让开发者了解和熟悉用户,让用户了解系统知识和信息技术。2、集成设计:集成设计包括硬件集成、软件集成和信息集成三方面实现系统的信息共享。3、系统应用:系统应用通过这阶段做到组织和系统的无缝结合。通过这些指标可以检验是否达到系统集成的目标。第四章一、填空题1.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原型法。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就是从问题提出、开发班子组成、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的全部过程。3.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的英文缩写是CASE 。4.系统从产生、发展到报废的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期它通常划分为五个阶段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5.系统开发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并需产生一定规格的文档资料交付下一阶段。6.系统的生命期模型通常被称作瀑布模型。7.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用原型来形象地表示系统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版本。8.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的英文缩写是OO、,它起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9.系统设计阶段通常分成两步,一是总体设计,二是详细设计。10.在系统生命期中各阶段的工作量总量中,维护工作量占67%。11.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回答系统干什么的问题。12.新系统目标的具体化也称用户需求。13.原型化生命周期法的阶段数量是10。从原型向正式系统的转换方式有3种。14.原型化生命周期的出口端是初步设计。原型化生命周期的入口端是可行性分析。15.开发一个初始原型所需的时间随系统规模的大小、复杂性和完整和度而不同,最好应在3—6周完成。二、单项选择题1.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文档资料是(A)A可行性报告B系统说明书C系统设计书D用户手册2.程序设计应该属于(D)A总体规划B系统分析C系统设计D系统实施3.今天我们所说的CASE,不是指某一个或几个工具,而是一个可覆盖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开发环境,或称为(A)A.开发平台B.开扩平台C.开发基础D.软件环境4.CASE方法提出的目的是解决软件危机,最终使软件生产实现现代化、自动化和(C)A.工艺化B.规范化C.工程化D.规程化5.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期划分中第一个阶段为(A)A.总体规划B.系统分析C.系统设计D.系统实施6.将系统分析说明书转换成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阶段是(D)A.系统规划阶段B.系统使用操作阶段C.系统运行阶段D.系统设计阶段7.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详细的依据的是系统的(B)A.文件B.文档C.文本D.档案8.在系统投入正常运行前应完成(D)A.转化B.系统替换C.系统转移D.系统转换9.对于将系统造得易于变化,在改进原型的过程中将原型演化成最终系统的情况,采用原型化方法的类型是(C)。对于开发目标模糊、用户和开发人员对项目都缺乏经验的情况,适用原型化方法的方式是(A)A.探索型B.实验型C.演示型D.演变型10.将完成了的原型体作为正式的核心部分的系统转换方式是(A)。A.变换11.在面向对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用于定义改变对象状态的各种操作是(D)。A.类B.事件C.属性D.方法12.成熟的面向对象语言通常都提供丰富的类库和强有力的(B)。A.功能B.开发环境C.软件支持D.技术支持13.为了把面向对象设计结果顺利地转变成面向对象程序,首先应该选择一种适当的(A)。A.程序设计语言B.测试方法C.硬件设备D.文字处理语言14.封装了数据及可以施加在这些数据上的操作的结合体是(C)。A.目标B.目的C.对象D.对比15.研制和使用时间最长、理论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的系统开发方法是(B)。A.原型化方法B.结构化开发方法C.构成开发方法D.原理化方法16.比较适合于小型系统和某些局部系统的开发的方法是(B)。具有处理的内容是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的对象特点的开发方法是(A)。A.面向对象方法B.原型化方法C.构成方法D.结构化方法三、多项选择题1.生命期划分的阶段有(ABCDE)。A.总体规划B.系统分析C.系统设计D.系统实施E.运行维护2.系统常用的开发方法有(ABC)。A.结构化方法B.原型化方法C.面向对象方法D.分解化方法E.集成化方法3.关于面向对象方法学说法错误的是(BCD)。A面积对象方法是围绕着对象、类、消息、等概念展开的B.面积对象方法是围绕着对象、过程、消息、等概念展开的C.面积对象方法是围绕着类、过程、消息、等概念展开的D.面积对象方法是围绕着对象、过程、属性、等概念展开的4.以下关于重用说法错成本很高D.为实现重用可降低质量四、名词解释1.原型化方法:是利用原型辅助开发系统的一种新方法,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用“原型”来形象地表示系统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版本,它能反映新系统的部分重要功能和特征。2、对象:指的是一个独立的、异步的、并发的实体,它能“知道一些事情”(即存储数据)、“做一些工作”(即封装服务)并“与其他对象协同工作”(通过交换消息),从而完成系统的所有功能。3.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按照人们对现实世界习惯的认识论和思维方式来研究和模拟客观世界的方法学,它将现实世界的任何事务均视为对象,认为客观世界是由许多不同类的对象构成,每个对象都有自己内部的状态、运行规律,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客观世界。4、继承:广义地说,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性,而不必重复定义它们。在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中,继承是子类自动地共享父类中定义的数据和方法的机制。一个类直接继承其父类的全部描述(数据和操作)。5.关联: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关联6.消息: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构造叫做消息7.实例:由某个特定的类所描述的一个具体的对象就是实例8.类:对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描述被称为类,通常在这种描述中也包括对怎样创建该类的新对象的说明。9.结构:用来反映问题空间中的复杂事物和复杂关系的是结构五、简答题1.请简述系统开发方法的必要性。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从问题提出、开发班子组成、总体规划、系统分析与设计、到系统实现和运行维护的全过程。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规模大、复杂程度高的人机系统,因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种硬、软件环境的支持,需要开发队伍中每个成员以及用户的通力合作。因此,为了取得开发的成功,必须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必须对开发过程作严格的组织和管理,也就是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有效的系统开发方法。常用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原型化方法。2.简述系统开发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答:系统开发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没有固定的系统开发方法,每个程序员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代码,而且也没有什么说明性的文档,这时开发出的系统的程序很难被其他人读懂,后期的维护也很困难,这也是后来产生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2)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它把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并且规定在每一阶段完成固定的工作,利用完整的开发文档记录整个开发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开发过程中的管理。(3)20世纪80年代初,友好的语言和自动化编程工具的出现,促成了原型化方法的产生的发展,这种方法对确定有效的用户需求十分有利。(4)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另一种重要的面向对象的方法,它把数据和方法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通过众多对象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出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图形、多媒体和复杂系统的开发。3.请画出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模型,并说明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文档。从图中可看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五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文档是(参见书中75页,表4—1)。4.简述结构化方法的特点。答:结构化方法的特点有:(1)树立面向用户的观点:所开发的新系统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所以在开发过程中要有用户观点,在各阶段工作中,尽量请用户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一起参加;(2)加强调查研究:为了使新系统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和满足用户的要求,要对当前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新系统的方案;(3)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分别进行:在系统分析阶段集中精力进行逻辑设计,即利用一定的图表工具构造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系统设计阶段再进行具体的物理设汁,将逻辑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4)使用结构化、模块化方法:为了增强新系统各部分的独立性,便于实现和维护,采用结构化的思想方法,自顶向下把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次,最后划分出模块,在各个模块的基础上进行物理设计和编程;(5)严格按阶段进行:将整个开发过程分成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各阶段又分成若干工作步骤。这种安排不仅条理清楚,便于制定进度计划,而且后面阶段的工作又是以前面阶段的成果作为依据,基础扎实,不易返工;(6)开发过程文档化: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必须建立相应文档,编写文档的图表工具要求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开发人员与用户有共同的语言。文档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详细的依据,是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原型化方法的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适用方式,各种方式的主要用途是什么?答:(1)原型化方法是利用原型辅助开发系统的一种新方法。“原型”是来形象地表示系统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版本,这个版本能反映新系统的部分重要功能和特征。(2)原型化方法的适用方式: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3)其中:探索型:主要是针对开发目标模糊、用户和开发人员对项目都缺乏经验的情况,其目的是弄清对目标系统的要求,确定所期望的特性并探讨多种方案的可行性;实验型:主要用于大规模开发和实现之前考核、验证方案是否合适,规格说明是否可靠;演化型:其目的不在于改进规格说明和用户需求,而是将系统造得易于变化,在改造原型的过程中将原型演化成最终系统。6.请简要说明面向对象的概念。答: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目前系统开发研究的一个热点。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开发系统的方法与过程尽可能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总的来说,面向对象的方法有四个要点:(1)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复杂的对象可以由比较简单的对象以某种方式组合而成;(2)每个对象都定义了一组数据和一组方法,该数据和方法被封装于对象之中,数据用于表示对象的静态属性,是对象的状态信息,而方法用于定义改变对象状态的各种操作。(3)对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类,类具有一定的结构,若干个对象类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系统。类可以有了类(或称为派生类)与父类(或称为基类)。(4)对象彼此之问仪能通过传。递消息互相联系。7.简述原型化的原则和优点。答:原型化原则为系统提供了一套原型开发的思想方法,灵活地运用原型化的原则,这将有助于整个原型开发过程。原型化的原则:1、多数系统的结构都能从一个基本系统结构的集合导出2、多数系统都包括一个常用的功能集合3、报表功能可用统一的报表模型实现4、查询功能可用通用的查询模块实现原型化的优点:1、原型化方法是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发系统的,它提供了一个验证用户需求的环境,允许在系统开发生命期的早期进行人机交互测试,提高了人们对最终系统的安全感,便于应用实例来建立新系统。2、原型化方法加强了开发过程中的用户参与程度,可以接受需求的变动和风险。3、原型化方法对用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缓和通信和交流的困难,可以提供很好的系统说明和示范,可以简化开发过程的项目管理和文档编制。4、原型化方法有利于积累系统的开发经验。5、原型化方法提供了最终系统的操作训练。8.简述面向对象设计的内容。答:1、设计问题域子系统2、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3、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4、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9、详述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答:1、模块化:对象就是模块,它是把数据和操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独立整体,模块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很小。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是最基本的模块,因此,耦合主要指不同对象之间关联的紧密程度。弱耦合是优秀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这有助于使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变化对其他部分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当然,对象不可能是完全孤立的,当两个对象必须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时,应该通过类的协议(即公共接口)实现耦合,而不应该依赖于类的具体实现细节。设计中使用的一个对象或构件内的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被定义为内聚,设计时应该力求做到高内聚。2、信息隐藏:信息隐蔽性好坏是好的设计的标准之一。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信息隐藏是通过对象的封装性实现。封装使模块接口与功能实现分离,从而支持了信息隐藏。3、可重用:重用也叫再用或复用,是指同一事物不作修改或稍加改动就可多次重复使用。在面向对象方法中,重用是从设计阶段开始的。重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尽量使用已有的类(包括开发环境提供的类库及以往开发类似系统时创建的类),二是如果确实需要创建新类,则在设计这些新类的协议时,应该考虑将来的可重复使用性。六、论述题1.用表格的方式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期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文档。答:为有效地进行系统开发与管理,将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期划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等五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并需产生一定规格的文档资料交付给下一阶段,而下阶段则在上阶段所交付的文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开发过程。如下表:阶段主要内容主要文档总体规划当前系统的初步调查总体方案的提出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报告系统分析当前系统的详细调查分析用户需求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说明书系统设计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设计说明书系统实施编程及硬件的安装系统调试用户培训新旧系统转换操作手册维护手册运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的各类维护对系统进行评价系统维护记录系统评价报告第五章一、填空题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系统开发过程是一个涉及到技术因素、社会因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2.与一般的工程项目相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着特殊的困难3.信息系统规划是信息系统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也是现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4.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两部分:战略规划、总体规划5.开发方式的选择主要应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条件而定,并无绝对的最优的开发方式。6.国外现代企业普遍设置CIO这个职位,即企业信息主管。7.系统总体需求分析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和具体要求的阶段。8.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不但要求有备份,还应有恢复功能。9.可行性研究也称可行性分析,包括可能性、必要性两个方面。10.总体规划是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而编制指导性文件。11.一般而言,新系统对当前管理方式影响较大。12.管理信息系统的事务管理功能的最终目标是无纸化作业13.国外现代企业普遍设置副总经理职位,专门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日常维护和管理,它是英文缩写是CIO14.系统开发的产品是软件15.将二维表数据转化为数据元素格式存储的技术是数据仓库16.采用HUB或SWITCH作为中心结点,网上任何两点之间的通信都需经过中心结点的网络结构是星形结构二、单项选择题1.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A)A首要任务B位于系统分析之后C相对容易的阶段D次要任务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实施的最高机构是(A)。A领导小组B总体规划组C综合组D数据库组3.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D)。A系统说明书B评审报告C开发合同D可行性报告4.在战略规划中确定环境和机会与自已组织资源之间的平衡的要素是(A)A.约束和政策B.服务与管理C.计划与指标D.方向和目标5.组织领导者关于组织的概念的集合是(B)A.决策B.战略C.战策D.方略6.信息系统开发和实现的大纲是(B)。在信息系统规划中着重于信息系统开发和实现的大纲的组成部分是(B)A.战略规则B.总体规划C.管理规划D.信息规划7.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任务承包给某一开发组织为(B)。依靠本企业的技术力量来开发本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为(A)A.自行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C.合作开发方式D.购买商品软件方式8.由于WINDOWSNT具有强制性登录,用户在登录入网时必须键入(A)A.CTRL+ALT+DELB.CTRL+ALT+SHIFTC.ALT+DELD.CTRL+DEL9.采用TCP/IP网络传输协议,可进行对等网络互联的最早的网络操作系统是(A)A.UNIXB.CISCC.NCSCD.TDI10.目前较小规模局域网的首选拓扑结构是(B)A.总线结构B.星形结构C.环形结构D.移动网络三、多项选择题1.目前流行的数据库有(ABD)A.ORACLEB.SYBASEC.VCD.SQLSERVERE.C++2.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的需求有(ACDE)A.应用软件安全性B.人员安全性C.信息安全性D.系统平台安全性E.数据库安全性3.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需具D.查询功能E.事务管理功能4.总体规划中的统一协调任务主要指(ABC)A协调各分系统关系B协调与外部系统间关系C协调上下级间关系D协调人员工资关系E协调生产5.总体规划组的主要职责是(CD)A组织系统验收 B组织评审 C提出总体方案D编制总体方案设计说明书 E人机界面设计6.各分项组主要包括(ACD)。A数据库组B评审组C网络与通令组D标准和文档组E生产制造小组7.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输人功能包括(AB)。A手工录入 B新旧系统间数据转换 C发放调查表 D理解业务流程 E数据流分析8.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交换功能包括(BC)。A数据交换 B磁介质交换 C网络交换 D信息交换 E人员交换9.系统响应时间要求主要考虑(ACD)。A信息传送的实时性 B程序设计的通用性 C信息处理的实时性D响应时间的长短 E界面的友好性10.系统安全性要求体现在(ABCD)。A软件安全性 B数据库安全性 C信息安全性 D系统平台安全性 E资金安全四、名词解释1.可行性报告:是开发人员对现有系统初步调查、分析和规划的结论,反映了开发人员对系统开发的看法,也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五、简答题1.简述战略规划的特点:答:战略一般有以下特点:1、战略规划的目标是明确的。2、可执行性良好。说明应当是通俗的、明确的和可执行的。3、组织人事落实。要求一级级落实,直到个人。4、灵活性好,使之容易适应变革的需要。2.简述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总体规划组的职责。答:1、执行故略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细则。2、制定设计方法。3、组织领导分项设计组的工作。4、编制总体方案设计说明书。5、贯彻领导小组指示精神,按阶段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6、提出总体设计方案。7、可参与分项设计工作3.简述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答:总体规划主要是编制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1)系统总体需求分析;(2)制定一套系统开发的文档规范作为各分系统书写文档的标准;(3)设计系统总体结构;(4)设计系统总体网络结构;(5)初步进行系统所需编码分析;(6)初步完成系统的接口设计;(7)制定系统的安全标准;(8)设计统一规范的系统平台;(9)制定系统运行及维护标准;(10)统一协调系统的开发与实施4.系统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因此,系统开发过程是一个涉及到技术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一般的工程项目建设相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着特殊的困难,尤其在我国目前管理水平还不太高的情况下,这种困难就更加突出,主要有:(1)部分用户对计算机不太熟悉;(2)新系统对当前管理方式影响较大,管理人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3)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还不太容易直接用货币形式来反映,因而容易使用户产生误解,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4)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差,这使得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效果不太5.系统开发应具备怎样的条件,请简要说明原因。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才能着手进行,这些条件主要有:(1)企业高层领导应重视和介入。这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因是: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人员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全局性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都必须在高层领导的重视和亲自参与下才能顺利解决;(2)企业业务人员要有积极性。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这些人员的配合并提供有关数据,在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他们是直接的操作者,系统运行效果好坏与他们的使用和配合直接相关;(3)企业要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企业中没有科学的管理作为基础,就无法建成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者说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4)要有一定的投资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资金耗费较大的工程项目,计算机设备、软件、机房设备、相关人员的工资等都需要投入不小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讲,管理信息系统的规模和质量,甚至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额。6.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的准确工作,及开发方式的分类。答:为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更有效,在系统开发前应充分做好准确工作,主要包括:(1)借鉴同类系统的开发经验;(2)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式;(3)确定系统目标、开发策略和投资金额;(4)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一般常用的开发方式主要有四类: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购买商品化软件。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开发方式。7.简述现行系统初步调查的主要目的。答:主要目的是:(1)理解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加深对业务系统的理解;(2)分析现行系统的优缺点,从而逐渐理解新系统开发的目标;(3)对现行系统作出延用分析,判断有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8.简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答:1、技术上的可行性。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考虑系统的硬、软件设备、环境条件和技术力量是否具备,即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硬件方面主要应考虑计算机的内存容量、联网能力、安全保护设施、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贮器等。软件方面应考虑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的配置及功能。技术人员的水平和经验。单位业务人员经过培训后承担使用和维护工作的可能性。2、经济上的可行性。估算新系统开发和运行所需的费用以及新系统的效益,将投资和效益进行比较,说明在经济上是否合算。新系统的效益包括: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管理费用,加快了资金的周转,因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使用信息更为方便,从而领导决策更为及时准确;提高了与同行业务竞争的能力;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管理上的可行性。考虑当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条件提供新系统所必需的各种数据和企业最高层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新系统所提供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即新系统的必要性。4、开发环境的可行性企业领导意见是否一致,有无资金,能否抽出骨干力量参加系统开发等。9.如何理解应用战略规划矩阵?答:参考书中160页图5-1的内容其中①的确定基本上不受图内其他元素的影响,但是它仍然受到图外环境的影响,而且和图中④也有些关系。因为当考虑总目标时不能不考虑各种业务目标完成的情况。其他的元素都是互相关联的,当业务经理确定自己的目标④的时候,他要考虑上级的目标①,也要考虑公司的约束和政策②。尤其当公司的活动的多样性增加的时候,公司总目标所覆盖的范围相对的降低,必然需要下级有自己的目标。公司领导应当善于合理地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及善于发布诱导性的政策和约束。执行经理的目标⑦不仅受到上级目标④的影响,而且要受到上级的约束和政策⑤的影响。总的结构是上下左右关联,而左下和右上相关,上下级之间是集成关系。第六章一、填空题1.系统分析也称为新系统逻辑设计阶段。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2.系统分析的三个主要步骤依次是详细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确定初步的逻辑模型、编制系统分析报告。3.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必须知道当前系统的组织机构设置情况、组织机构之间的隶属关系。4.通常用组织结构图来反映组织结构的调查和分析结果。5.功能结构调查的任务是要了解和确定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通常用系统功能结构图来表示。6.现行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文档、单据等,它们是信息或数据的载体7.现行系统中的各个薄弱环节应该引起开发人员的充分注意。8.分解、抽象是结构化分析方法中解决复杂问题的两个基本手段。9.如果数据流的组成很复杂,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方式来表示。10.新系统逻辑模型不同于计算机配置方案、软件结构方案等实体方案。11.新系统逻辑方案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是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依据。12.对处理的对象进行系统调查,在完全弄清用户对新系统的确切要求后,用统一、规范的图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阶段是需求分析13.如果近期内只需开展组织内部某一局部的信息系统,在调查方式上必须结合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14.通常用来描述当前系统组织机构的层次和隶属关系的方法是组织结构图15.存储数据的工具是文件二、单项选择题1.在可行性报告批准以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B)。A总体规划B系统分析C系统设计D程序设计2.数据流是通过(D)而产生的。A信息流B生产流C业务流D物流3.反映数据流在系统中流动情况的图是(C)。A事务流图B业务流图C数据流图D信息流图4.数据流图中表示数据外部来源的符号是(B)。A文件B数据源C加工D数据字典5.通过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建立了新系统的目标的阶段是(B)。A.系统设计阶段B.总体规划阶段C.总体市场阶段D.试运行阶段6.系统调查工作应遵循的开展方式是(A)。A.自顶向下B.自下向顶C.自内由外D.自外由内7.以集中征询意见方法,进行系统定性调查的调查方式是(A)。A.开调查会B.书面调查C.发电子邮件D.组织调查8.由车间、班组等生产第一线的组织机构组成,完成日常的生产、业务和调度的管理层次是(C)。完成日常的生产、业务和调度职能的管理组织层次为(B)。决定企业目标、确定经营方针的管理层次是(A)A.企业领导决策层B.业务管理层C.业务执行层D.业务组织层9.在组织结构图中,表示从属关系用(C)。在组织结构图中,用于表示组织机构的图形是(A)A.矩形B.圆形C.箭头D.椭圆形10.人们用以记录以上各种流的抽象表达形式是(A)。工厂输入原材料与零配件,经过加工制造过程,输出成品:商店进货,经过销售过程,把货卖给顾客。这些输入与输出物品的流动都属(D)。A.数据流B.符号流C.信息流D物资流11.以下关于数据项条目说法确的是(B)。A.数据项条目是用来对文件(或数据库)进行定义B.数据项条目用来给出数据项的定义C.数据项条目只包含名称、代码D.数据项是可无限分割的12.数学规划模型属于(A)。投入产出矩阵模型属于(B)。设备负荷和生产加工能力模型属于(B)。资源分配限制模型属于(A)。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结构调整模型属于(A)A.综合计划模型B.生产计划管理模型C.库存管理模型D.财会管理模型13.企业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A)。A.综合计划B.生产计划C.库存管理模型D.财会管理模型三、多项选择题1.系统分析报告所确定的内容是(BCD)的基础和依据。A总体规划B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D系统评价E可行性分析2.一个企业所包含的流主要有(ABCD)A物资流B事务流C货币流D人员流E生产流3.系统分析报告的三个主体是(ACD)。A数据流图B组织结构图C数据字典D加工说明E结构图4.新系统可能涉及的管理模型有(ABCD)。A综合计划模型B库存管理模型C成本管理模型D生产计划管理模型E数学模型5.结构化分析方法的特点有(ACD)。A自顶向下B由复杂到简单C逐层分解D分解与抽象结合E面向对象6.数据条目通常包括(ABCD)。A数据流名B别名C组成D注释E邮据7.结构化语言的基本逻辑结构包括(BCD)。A判定结构B顺序结构C循环结构D选择结构E软件结构8.数据字典的条目类型有(ACE)A.数据流条目B.数据源条C.文件条目D.加工条目E.数据项条目9.详细调查的范围有(ABCDE)A组织机构和功能业务B.业务流程与工作形式C.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的管理方法D.数据与数据流程E.现存的薄弱环节及改进意见四、名词解释1.逻辑模型逻辑模型:是指仅在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也就是要解决系统“干什么”,而不是“如何干”的问题。2.工程化的方法:是将工作中的每一步工作事先都计划好,对多个人的工作方法和调查所用的表格、图例都统一规范化处理,以使群体之间都能相互沟通、协调工作。3.业务信息:一般指系统里的文档、单据和报表等。4.数据词典:在数据流图的基础上,还需对其中的每个数据流、文件和数据项加以定义,我们把这些定义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数据字典。五、简答题1.简述系统分析的工作步骤。答:系统分析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详细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在总体规划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和了解、分析用户需求,调查用户的有关详细情况;(2)确定初步的逻辑模型。逻辑模型仅指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逻辑模型由一组图表工具进行描述;(3)编制系统分析报告。即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采用图表描述的逻辑模型进行适当的文字说明,这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2.系统分析阶段需要确定的主要内容。答:1、开发者对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2、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3、数据和业务流程;4、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5、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6、提出新系统的各种方案和设想;7、对所有方案和设想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判断和选择,获得一个最优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8、编制系统分析报告。3.简述需求分析的原则。答:基本原则主要有:1、自顶向下全面展开。2、弄清各管理部门存在的理由和分析有无改进的可能性。3、工程化的工作方式。4、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相结合。5、主动沟通和友善的。4.画分层数据流图时应注意怎样的问题?答:(1)合理编号:数据流图是“按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画出的,这种分层数据流图的顶层称为O层,称它是第1层的父图,而第1层既是0层的子图,又是第2层的父图,依此类推:为了便于管理,应按规划为数据流图中的加工编号。(2)注意子图与父图的平衡:子图与父图的数据流必须平衡,这是分层数据流的重要性质。这里的平衡指的是子图的输人、输出数据流必须与父图中对应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相同。(3)局部文件:指在父图中不存在,而在子图中出现的一些文件。(4)分解的程度: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系统,到底要分解成多少层呢?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一般的原则是:一是分解应自然、概念上要合理、清晰;二是在不影响可读性的前提下,应适当减少分解的层数,通常最多不要超过7个为宜。5.请简述数据字典的组成。答:数据字典由三类组成: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和数据项条目。(1)数据流条目;用来对数据流图中的每个数据流进行定义,它通常由四部分组成:数据流名、别名、组成和注释;(2)文件条目:用来对数据流图中的文件进行定义,它由五部分组成:文件名、编号、组成、结构和注释;(3)数据项条目:对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中的数据项进行定义。由于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数据项条目只包含名称、代码、类型、长度和值的含义内容等。一般依据数据项条目,程序人员就可以定义数据库结构了。6.请简要说明编写加工说明有哪些要求?答:编写加工说明的要求有:(1)对数据流图中的每个功能单元必须有一个加工说明;(2)加工说明必须描述功能单元把输人数据转换为输出数据流的转换规划;(3)每个加工说明必须描述转换的策略,而不是转换的实现细节;(4)加工说明应力求完整、严密、易于理解。7.常用的加工说明的描述工具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结构?答:加工说明的描述工具常用的是“结构化语言”。这是一种介于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在我国通常采用较易于用户和开发人员双方接受的结构化汉语。结构化语言的描述问题时只允许使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1)顺序结构:由一组有先后顺序的陈述句组成;(2)选择结构:与程序设计语言结构中的IF—THEN—EI.SE类似,其汉语形式是“如果——那么——否则”;(3)循环结构:由一个循环判定条件和一组重复执行的动作组成,与程序设计中的“DOWHI[,E”和“REPEA’FUNTIL”结构类似,其汉语形式就是“当一一XX条件满足时—一做”和“重复做——直到XX条件满足”。8.请简要说明什么是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它包括哪些内容,建立这样的模型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答:(1)新系统逻辑模型是指经分析和优化后,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案,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2)新系统逻辑方案主要包括: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对数据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各个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应建立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3)确定新系统信息处理方案的步骤:在对现行系统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合理的业务处理流程;其次确定合理的数据和数据流程;最后,确定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数据分布。9.系统分析报告有哪些作用,应包括哪些内容?答: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提交的一份完整的文档资料,它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1)系统分析报告的作用有:一是描述了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作为开发人员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基础;二是作为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协议或合同,为双方的交流和监督提供基础;三是作为目标系统验收和评价的依据。(2)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这三部分是主要,是系统分析报告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他一些文字描述,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10.如何确定新系统业务与信息处理方案。答:通过对现行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优化,分析和优化的结果就是新系统拟采用的信息处理方案。它包括如下几部分:1、确定合理的业务处理流程。删去或合并了哪些多余的或重复处理的过程。说明哪些业务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和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什么,改动(包括增补)后将带来哪些好处。给出最后确定的业务流程图。指出在业务流程图中哪些部分新系统可以完成,哪些部分需要用户完成(或是需要用户配合新系统来完成)。2、确定合理的数据和数据流程。确认最终的数据指标体系和数据字典。确认的内容主要是指标体系是否全面合理,数据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并可以统计得到这个精度等。删去或合并多余的或重复的数据处理过程。说明哪些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和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什么,改动(包括增补)后将带来哪些好处。给出最后确定的数据流程图。指出在数据流程图中哪些部分新系统可以完成,哪些部分需要用户完成(或是需要用户配合新系统来完成)。3、确定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数据分布。新系统逻辑划分方案。系统数据资源的分布方案。第七章一、填空题1.系统设计首先是总体结构的设计,然后是详细设计。2.系统的可变性是指允许系统被修改、维护的难易程度。3.为了提高系统的可变性,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中始终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方法。4.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指标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维护时间。5.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系统的保密功能、防病毒功能。6.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子系统的划分、模块结构设计、网络设计、网络和设备的配置等。7.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它的特点是可以组合、分解和更换。8.代码是用来表示事物名称、属性和状态等的符号,是人和机器的共同语言。9.系统设计就是根据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10.一个系统的模块图包含的两种标准形式是变换型模块结构和事务型模块结构。11.对经常被使用在图形、图象的的输入,文件、报纸的输入,标准考试试卷的自动阅卷,投票和公决的统计等应采用扫描仪输入方式12.通过终端向系统输入数据,系统将要输入的项目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由用户填入有关数据,这界面设计属于填表式。二、单项选择题1.系统设计主要解决(A)A系统怎样去干B系统干些什么C系统需解决怎样的问题D系统是什么的问题2.目前最常见的系统划分方法是(B)A按逻辑划分B按职能划分C按数据划分D按过程划分3.网络设计的目的是(C)A设计一个网络B开发出一个网络C如何配置和选用网络D购买网络产品4.在系统逻辑模型中定义的处理功能可视为(A)。A逻辑模块B模块C物理模块D程序模块5.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A)。A强B弱C独立D简单6.数据库设计的具体内容是指建立(C)。A网络关系结构B星型关系结构C关系数据库结构D记录结构7.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系统的保密功能和(D)A完全功能B完整功能C可靠功能D防病毒功能8.为了有利于子系统之间,多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B)A可变性B一致性C可靠性D经济性9.要使子系统内部功能、信息等方面的凝聚性较好,子系统划分应遵循系统划分的(A)A相对独立性原则进行B相对平衡性原则进行C相对稳定性原则进行D客观性原则进行10.系统划分上要使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C)A越大越好B相对稳定C尽量小D不断增加11.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不包括(C)A广播方式B点对点方式C软盘传输文件方式D通过服务噐进行数据交流12.外设的配置不包括(C)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C.CPU D.通信接口13.世界各地图书馆里常用的代码设计方法是(B)A顺序码B十进制码C助记码D层次码14.代码应具有逻辑性强,直观性好的特点,便于用户识别和记忆,体现代码设计的原则是(C)A唯一确定性B通用性C规律性D易修改性15.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最主要的输入是(C)A.检索信息B.报表C.原始数据D.输出数据三、多项选择题1.系统的总体设计是(ABC)。A宏观上的设计B总体上的设计C总体上的规划D具体的设计E机构设计2.总体设计的内容包括(ABD)。A系统划分B模块结构设计C数据库设计D网络设计E、输入输出设计3.详细设计的内容包括(BC)。A子系统划分B处理过程设计C输入输出设计D模块设计E网络规划4.系统划分方法可以采用的分类有(ABCE)A.按职能划分B.按时间划分C.按逻辑划分D.按人员划分E.按过程划分5.模块的特点有(BCD)。A综合性B组合性C分解性D更换性E不可变性6.模块结构图是结构化设计中描述系统结构的(AD)。A图形工具B图表工具C一个图像形式D文档E文字工具7.一个系统的模块结构图一般有(BC)等标准形式。A转换型B变换型C事务型D原型E变化型8.模块结构图的基本符号有(ABCD)。A模块B调用C数据D控制信息E图表9.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模块间尽可能(AD)。A独立B联系强C复杂D简单E随意10.用户界面设计属于(BC)。A系统分析阶段B系统设计阶段c详细设计阶段D总体规划阶段E系统调查阶段11.系统设计的原则中包括(ABC)A.简单性B.可变性C.可靠性D.社会公益性12.以下属于模块应具备的要素的有(ABD)A输入和输出B处理功能C模块组成D内部数据13.在规范化理论中表述正确的有(ABC)A在表中的任意一列上数据项应该属于一个属性B表中所有行都是不相同的,不允许有重复组出现C在表中,行的顺序无关紧要D在表中,列的顺序无关紧要,也可重复14.模块详细设计的工具中包括(BCD)A.OCRB.IPOC.PADD.PDL四、判断1.程式化法不是系统设计的方法(√)2.网络的基本属性指标,一般有三个方面,其中不包括传输的价格(√)3.事务系统化不属于事务分析时采用的步骤的是(√) 4.“录入和汇总”模块、“系统和打印”模块都是顺序内聚模块(√)5.模块的耦合方式不包括调用耦合(√)6.模块的内聚方式不包括数据内聚(√)五、名词解释1.代码:是用来表示事物名称、属性和状态等的符号。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代码是人和机器的共同语言,是系统进行信息分类、校对、统计和检索的依据。2.数据平衡校对:是在原始报表每行每列中增加一位数字小计字段,然后在新系统中报表每行每列中设计一个累加值,然后将累加值与原始报表中的小计自动比较显示出错信息。3.处理能力:在单位时间处理的事务个数。4.系统的可靠性:指系统硬件和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抵抗异常情况的干扰及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力。5.处理速度:是处理单个事务的平均时间。六、简答题1.简述系统划分的原则。答:系统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2、要使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3、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4、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5、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6、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2.简述系统设计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答:(1)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保证实现逻辑模型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目标系统的简单性、可变性、一致性、完整性、可靠性、经济性,以及系统的运行资产和安全性,为下一阶段的系统实施制定蓝图;(2)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