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题七年级历史考试范围:1单元-2单元(隋唐、辽宋夏金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审卷人:刘春红;满分:100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使南北重归统一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C.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知识,隋朝时期,社会繁荣,表现在:隋文帝时期实现南北统一,隋炀帝时期开凿了隋朝大运河,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诞生,隋文帝励精图治,重视发展,历史上称之为开皇之治,所以答案是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2.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它正式诞生于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太宗时D.武则天时【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考试正式诞生。B符合题意;隋文帝改变了魏晋以来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官员,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A不合题意;唐太宗推行科举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C不合题意;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开创了殿试和武举。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3.年号的掌握便于我们更准确的了解历史。下面对应关系有误的一组是:\o"中国教育出版网\"A.开皇五铢——隋文帝B.靖康通宝——宋钦宗C.贞观十骥——唐太宗D.开元通宝——武则天【答案】D【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开皇五铢,隋文帝开皇元年铸造。A是正确的;靖康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是北宋宋钦宗时期铸造的,B是正确的;唐太宗时期,北方游牧部落骨利干曾遣使献马。唐太宗铸造了贞观十骥,背面是决波,决波是太宗爱骑,C是正确的。唐高祖废五铢钱后开始铸制的“开元通宝”钱,武则天时期继续使用开元通宝。D是错误的,符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4.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参加了主题演讲活动。以下是这四位同学的演讲标题,其中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甲:分裂走向统一B.乙:繁荣与开放C.丙:文明初露曙光D.丁:巩固与危机【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隋朝实现南北统一,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唐朝的皇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实行开明的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唐朝经济一片繁荣。隋唐社会呈繁荣;隋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如中日之间的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去天竺取经;唐与新罗来往频繁等,体现了隋唐的开放。B符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点睛:历史主题类选择题的方法:首先,要对提供的历史素材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准确判定。其次,对这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共性。最后,用简短的语言对其共性进行高度概括。注意做这种类型的题目一定要概括全面,符合题干中每个事件的特征。5.古人曾评价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观察下图,判断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o"中国教育出版网\"A.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B.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C.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大运河由北到南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组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题干中关键词“隋朝大运河”,结合课本所学,公元605年起,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洛阳为中心,A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大运河北达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由北到南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组成,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BCD是正确的,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点睛:否定式的选择题审题时,首先要找出题干中的答题项。本题的答题项是“不正确的是”,由此确定是否定式的选择题。其次,我们还要审清题干中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上题的主干语是“叙述”,明确的提示词是“隋朝大运河”。6.现在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这些名称的由来是因为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C.唐朝时许多丝绸运往国外D.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对外关系的相关知识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7.“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释站披旎冕。披旎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这句话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陈桥驿站披旒冕”“杯酒之间销兵权”等,可知这与宋太祖的陈桥驿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故选D。8.“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D.崇文抑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朝有关知识的认识。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是黄袍加身的武将出身,因此对武将集团相当顾忌。后世的赵氏王朝也继承了这一传统。综观宋朝历史,“崇文抑武”是一种极其突出的社会政治现象,提倡和贯彻者,非一朝一帝,也非一时权宜之计,而是宋王朝所采用的具有纲领性的治国思想与方略。它源于专制集权主义,反过来又推波助澜,强化了专制皇权。所以出现了题文“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的现象,因此正确答案是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9.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寇准B.宋真宗C.宋高宗D.明太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宋与辽的关系。北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真宗在宰相寇准力劝下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0.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o"中国教育出版网\"B.\o"中国教育出版网\"C.\o"中国教育出版网\"D.\o"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B\o"中国教育出版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11.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政权,下列对应关系有误的是:A.吐蕃——藏族——松赞干布B.辽——契丹——耶律阿保机C.西夏——党项——完颜阿骨打D.北魏——鲜卑——孝文帝【答案】C【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题干中关键词“少数民族政权,对应错误的”,结合课本所学,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C符合题意;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A是正确的;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又称辽,阿保机就是辽太祖。B是正确的;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族迅速崛起,建立北魏。北魏皇帝拓跋宏,就是孝文帝,进行著名的改革。D是正确的。由此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12.每年交纳岁币,银25万两、25万匹绢,双方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划定分界线。签订以上条约的双方是A.南宋和金B.北宋和金C.北宋和西夏D.金和西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每年交纳岁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双方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划定分界线”,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可知,绍兴十一年(1141)双方达成和约: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中原王朝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这个条约出自南宋和金订立的绍兴合约,故选A。BCD合约内容不符合题意。13.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o"中国教育出版网\"A.发达的农业生产B.繁荣的南方经济C.精巧的手工技艺D.独特的活字印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太湖流域的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和三幅图片都反映了繁荣的南方经济。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反映了发达的农业生产,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反映了精巧的手工技艺,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反映了造船业的发达和海外贸易的发达,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反映了商业的发达。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14.正在筹拍的《建元风云》大戏,浓墨重彩歌颂忽必烈。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的是A.设立澎湖巡检司B.下令开凿和疏浚大运河C.实行行省制度D.建立蒙古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206年春,铁木真于斡难河源头举行大典,建立大蒙古国,铁木真既大汗位,尊号成吉思汗,D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符合题意,ABC均为忽必烈所为,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忽必烈建立元朝15.某班同学正在阅读《窦娥冤》剧本,该剧的作者是A.关汉卿\o"中国教育出版网\"B.司马光\o"中国教育出版网\"C.苏轼\o"中国教育出版网\"D.曹雪芹\o"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代表作由悲剧《窦娥冤》。A符合题意;生活在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政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B不合题意;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C不合题意;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16.重返宋代临安城,想充分感受市民文化生活,看角抵对、欣赏蹴鞠的最好去处是:A.西市B.蕃市C.蕃坊D.瓦子【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宋代临安城”“角抵对”、“蹴鞠”都是宋代娱乐活动,结合课本所学,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D符合题意;唐朝的商业繁荣,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A不合题意;蕃市是宋朝为商品交易市场而市舶机构为政府外贸机构,B不合题意;“蕃坊”是宋朝设立的供外国人居住,C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17.穿越时光隧道北宋都城汴京,体验宋朝人的生活,我们不能体验的是:A.游夜市,逛茶馆B.逛“瓦子”,住邸店C.听说书,品《红楼梦》D.挂年画,贴“桃符”【答案】C【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题干中的关键词“宋朝人的生活”。结合课本所学,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在宋朝不可能看到《红楼梦》。C符合题意;宋代商业的繁荣朝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早市、夜市“卖买昼夜不绝”,有各种小贩和茶馆。A能体验到;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还有供住宿的邸店,B可能体验;宋朝的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D可能体验。由此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18.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A.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B.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C.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D.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两宋时期,科技发达,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应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要成就。可见宋代科技发达;军事上,宋朝采取重文抑武的方针,军事不发达;C符合题意;B不正确;经济上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农业发展,手工业兴旺,商业繁荣,经济发达。D不正确;文化上,宋代在史著、宋词、绘画和书法领域都有显著成果,文化发达。如通史《资治通鉴》、大文豪苏轼等,A不正确。由此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19.论从史出: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宋元”“古代科技”,结合课本所学,①北宋时,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③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④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D符合题意;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②不合题意,排除ABC。由此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20.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开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C符合题意;唐朝与吐蕃即西藏进行和亲,A不合题意;宋朝是还没有对西藏进行管辖,二者之间有经济往来。B不合题意;清朝册封佛教首领,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藏。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21.统一是中国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A.秦朝B.隋朝C.清朝D.元朝【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秦朝、隋朝出现在五代十国、辽、宋、夏、金之前,故AB不符合题意。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完成统一。故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元朝。清朝出现在元朝之后。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时期,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22.岳飞在哪一个地方大败金军主力A.燕京B.兴庆C.郾城D.临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遭到了南宋抗战派将领的英勇抵抗,岳飞就是其中一位。岳飞率领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曾收复建康,后又在郾城打败兀术,大败金军主力,乘机收复失地。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3.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请问他是A.张骞B.文天祥C.成吉思汗D.司马迁【答案】B\o"中国教育出版网\"2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宋朝过什么节日的场景A.中秋节B.春节C.重阳节D.端午节【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宋代人民丰富的社会生活。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除夕夜,百姓葽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守岁到天明。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从诗句“爆竹声”、“总把新桃换旧符”等词语,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春节时的情景。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25.下图中属于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是我国古代的()A.\o"中国教育出版网\"B.\o"中国教育出版网\"C.\o"中国教育出版网\"D.\o"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C【解析】依据题中的关键词“最早纸币”,结合课本所学,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符合题意;秦朝统一货币,推行圆形方孔铜钱,重约半两,又称半两钱,A不合题意;汉武帝制造的五铢钱是铜钱,B不合题意;会子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起源于临安,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3分,共50分。)26.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治世出现】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一个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和同一家】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三: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o"中国教育出版网\"(3)依据材料四指出唐朝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上图见证的是汉藏之间哪一历史事件?【对外交流】材料四: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4)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书,记载了他游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5)根据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点)【答案】(1)贞观之治(2开明(3方式:送婚和亲;文成公主入藏(4《大唐西域记》(5原因: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改善民生;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和考核或任用贤才;对外开放;工具创新;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民族关系融洽;等(至少两点)【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反映了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不可过分压榨农民,结合课本所学,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皇帝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2)依据材料二的意思: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说明唐太宗对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体现了唐太宗开明,开放的政策,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唐朝强大都有积极意义。(3)依据材料三“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可知唐朝采用的是“送婚和亲”的方式,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结合课本所学,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4)依据课本所学,唐朝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学习佛法。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出《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5)依据前面的材料一,唐太宗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改善民生;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和考核或任用贤才,出现了贞观之治,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依据材料二,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融洽;依据材料三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纵观三则材料,唐朝进步的主观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客观原因: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27.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这一时期为中外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图: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市舶收入占全国收入的20%。\o"中国教育出版网\"(2)观察材料二和图,说出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朝廷设计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3)以史为鉴,唐宋对外交往对“中国梦”的实现有何启示?【答案】(1)主要原因: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任意两点即可)举例:如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大食派使臣等(2)、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航海技术发达;造船业领先(任意一点即可)市舶司(3)、坚持对外开放(答出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由此总结出长安闻名的原因;第二小问根据课本所学列举“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即可。注意不要只答出中外交往的人物,必须还有相关事迹。(2)依据材料二“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由此可知宋朝海外贸易的兴盛原因:宋朝政府的鼓励政策;“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和图片贸易的范围,可以得出航海技术发达;造船业领先;由材料二“市舶收入占全国收入的20%”,结合课本所学,宋朝在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依据材料一唐长安是国际名城,说明唐朝与世界各国交往频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收入占财政收入主要部分。由此总结出要发展,就要坚持对外开放。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宋时期政权示意图\o"中国教育出版网\"(1)结合图示,你认为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存在的突出特点是(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材料二:宋代经济发展组图\o"中国教育出版网\"(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图片分别代表宋代南方经济哪一部分发展?材料三: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丝麻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此,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出现。“苏瑚熟,天下足”的谚语。(3)“苏瑚熟,天下足”表明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4)材料三说明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说说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今天我国正在开展一项伟大的工程——西部大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好的建议?【答案】(1)B(2)图1为制瓷业图2为商业(3)太湖流域水稻(4)经济重心南移原因:1、南方社会安定2、人口南迁(补充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3、自然地理条件优越。(5)开发大西北的建议:国家稳定;政府实行经济奖励政策;民族关系融洽;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支持;利用丝绸之路的资源。(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依据图片北宋时期,北方还有西夏和辽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南宋王朝时期,北方也有两个并立少数民族政权:西夏和金。由此总结这一时期政权的特点:政权并立。选择B。(2)依据图1是宋代孩儿瓷枕。结合课本所学,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是,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图1反映了宋朝制瓷业的发展;看图2可知是交子,结合课本所学,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是为了方便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图2反映的是商业发展。(3)依据课本所学,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江南地区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瑚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4)依据材料三“丝麻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此,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出现”。由此可知南方手工业贸易发展,国家的主要收入都来自南方。由此可见,经济重心南移;依据材料三的文字“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可得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南方资源丰富;南方社会安定;还有北方人口南迁,补充劳动力,给南方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5)依据前面材料,材料一两宋时期政权并立,依据材料三,南方社会稳定,南方经济发展,由此得出开发西部首先国家稳定;依据材料三北方人民南迁,为南方劳动力、技术等,得出开发西部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支持;依据材料二政府引进占城稻,得出政府实行经济奖励政策等。29.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制度篇(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