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一、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升级挑战。土地流转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显现出其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深远影响。土地流转,即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旨在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农业现代化则要求我们在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紧密关系。在土地流转的推动下,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成为可能,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对土地流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等。深入探讨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土地流转的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首先概述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然后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制和路径,接着探讨当前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通过这一研究,旨在为我国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1.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定义与背景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在农户、农业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转移与再分配。在农业发展中,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土地流转成为必然趋势。农业现代化则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科技进步、农业设施装备提升、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等全方位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紧密相关,土地流转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土地资源基础,而农业现代化则是土地流转的目标和动力。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共同构成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文章目的与研究意义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问题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土地流转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为政策制定者、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理论上,通过梳理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理论体系,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实践上,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研究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还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二、土地流转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现象逐渐显现并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土地流转,简单来说,就是土地使用权从一位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转移到另一位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进程。流转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将土地流转出去,流转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流转形式多样化:土地流转的形式包括出租、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出租是最常见的形式,但入股、合作等新型流转形式也逐渐被接受和应用。流转市场化程度提高:土地流转市场逐渐成熟,流转双方更加注重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为了推动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提供流转补贴、优化流转服务等,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信息不透明、流转双方权益保障不足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未来在推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规范流转程序、完善流转机制、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以促进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顺利推进。1.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与特点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包括出租、转让、入股等。出租模式是最常见的土地流转方式,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出租给农业企业或种植大户,以获取租金收益。这种模式有利于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让模式则是指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彻底转让给他人,通常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放弃农业生产,将土地转让给有能力的农业企业或种植大户。入股模式则是将土地经营权作为资产入股,参与农业企业或合作社的经营和分红,实现土地收益的共享。土地流转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将土地流转出去,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化利用。二是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市场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土地流转价格逐渐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三是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通过土地流转,农业企业或种植大户能够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也需要注意到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地区的土地流转市场还不够成熟,土地流转价格不够合理一些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和保障措施,可能存在权益受损的情况同时,土地流转也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防止土地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滥用。在推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监管和规范,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2.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土地流转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虽然在理论上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土地流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一个重要挑战。由于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形成完善的信息披露和交易平台,农民和土地需求方往往难以获得准确、全面的土地信息和市场价格信息,导致土地流转的效率和公平性受到影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保障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如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流转期限不明确等。这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土地流转还可能引发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问题。随着土地的集中和流转,农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但如何确保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可持续性,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是土地流转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土地流转还面临着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的挑战。土地流转后,部分农民可能失去土地,需要寻求新的就业途径。由于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这部分农民可能面临失业和社会保障不足的风险。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权益保障、农业生产集约化以及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问题,都是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加强农民权益保护,推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3.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土地流转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得以向有能力、有技术的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有助于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升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土地流转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农业生产逐渐走向专业化、市场化,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可以通过参与农业生产、农业服务、农产品加工等多个环节,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土地流转还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有助于实现农民的职业转型和增收致富。土地流转还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土地流转租金,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这也为农民购买社会保险、积累财富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土地流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土地流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土地流转价格的不合理、土地流转后的土地管理问题等,都可能对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害。在推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加强土地流转监管,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需要我们关注其中的问题和挑战。通过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和市场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土地流转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中的重要作用。三、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目标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涵盖多个方面的综合性过程,它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涉及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改善等多个方面。其核心内涵在于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的主要目标包括: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三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五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从土地流转入手,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们还需要注重农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素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农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我们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我们的目标明确而远大。我们要以土地流转为重要抓手,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1.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特征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涵盖了经济、社会、技术和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过程,其核心概念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和绿色发展。这一过程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科技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农业经营方式、产业结构、组织形式的创新变革。农业现代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现代化强调科技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和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农业现代化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生态平衡,推动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再次,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农业现代化还强调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农业功能的拓展,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土地流转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农业现代化也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内涵,推动土地流转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方向。2.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这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手段,不断提升农业的综合产出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土地和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优化农业生产方式等途径,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和劳动力的产出效益。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建设相对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农村道路交通、农村电力供应等,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建立科学、合理、稳定、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模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应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等方式,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3.农业现代化对土地流转的推动作用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现代化强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而土地流转则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基础,通过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入股、转包、互换等方式流转,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农业现代化所需的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土地流转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有利于先进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的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增强农村市场活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市场的繁荣,而土地流转则为农村市场注入了活力。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流转收益,激发其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进一步活跃农村市场。同时,土地流转也为社会资金的注入提供了渠道,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资金支持。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土地流转则为农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同时也可以通过参与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业现代化对土地流转的推动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增强了农村市场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四、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使得土地资源得以重新配置,有利于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有效减少土地抛荒现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经济支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使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提供动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率,增加了土地流转的吸引力。优化土地流转市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土地流转的平台和渠道,提高了土地流转的效率和规范性。增加土地流转需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催生了对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需求,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需求,促进了土地流转的发展。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土地流转通过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式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农业现代化则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技术支持、优化了土地流转市场、增加了土地流转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土地流转的进程。两者的良性互动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案例分析江苏省东海县:东海县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截至目前,东海县的土地流转面积已达数万亩,占耕地面积的一定比例。土地流转的形式多样化,包括出租、转包、股份合作、互换等。这种规模化经营吸引了企业家、承包大户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等的投资,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例如,连云港金榜生态园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山东省五莲县:五莲县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如板栗林。这种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农民不仅可以从土地流转中获得租金,还可以通过在合作社工作获得工资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通过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等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当地涌现出一批新型农民,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小岗村还吸引了外部投资,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这些案例表明,土地流转可以通过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土地流转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2.农业现代化对土地流转的引导与规范坚持完善制度,有利发展: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坚持于法有据,农民自愿:土地流转应遵循法律法规,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鼓励土地流转模式的创新,推动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土地流转方式和政策措施。依法规范操作和农民民主协商相结合:在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同时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通过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二轮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不推倒重来:在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要保持二轮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性,不进行大规模的重新调整。制定适度规模经营的分类指导标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标准。鼓励连片集中长期流转:通过土地互换、委托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鼓励农民将土地进行整村整组整畈的连片集中长期流转。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通过以上措施,农业现代化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的机制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通过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通过规模化经营,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使得土地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条件。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高效、优质、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土地流转也为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促进了农业与三产业的融合,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向非农产业就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土地流转也吸引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明确土地的权属关系,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同时,土地流转也为农村土地的市场化流转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推动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动力,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五、优化土地流转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条件和权益,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土地流转的规范、有序进行。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增强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和积极性。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流转市场,提供土地流转的信息发布、交易撮合、法律咨询等服务,降低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鼓励农业规模经营: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农业企业和个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同时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对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投入,引导金融资本投入农业领域,为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土地流转,即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了推动土地有序流转,我们必须从政策层面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完善。要明确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即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确保土地流转的公平、公正与公开。这意味着,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必须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土地流转应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的意愿,防止强制流转和非法流转。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这包括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规范土地流转交易行为,提高土地流转的透明度和效率。还应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失灵和过度投机,确保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再次,要完善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各方权利和义务,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方式,为土地流转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还应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土地流转市场的良好秩序。要加强土地流转的配套措施建设。这包括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土地流转的风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土地的吸引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激发土地流转的内生动力。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是推动土地有序流转的关键。只有通过深入改革、完善政策、加强监管、配套措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创新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和利用,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例如,通过改进农业生产工艺和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和损耗,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还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农业科技创新通过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例如,引进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进行农业科技创新。例如,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供政策扶持等。加强农民培训和示范推广: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和示范推广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创新意识。例如,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先进的农田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管理和评估。例如,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评选推广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项目。智慧农业的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将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农业的推广:农业科技创新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生态方向转变。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提升:通过现代化加工技术和设备,将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推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举措。这些新型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它们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能够带动整个农业产业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家庭农场主通常具有较高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家庭农场还能够吸引更多劳动力参与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合作社能够将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共同开展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活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合作社还能够为成员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农业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通过土地流转,农业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同时,农业企业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继续加大土地流转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4.强化政策支持与监管,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过程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信息平台通过建立信息平台,提供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政策法规等,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对称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其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财政和金融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项目,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和保险等金融服务,降低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风险。加强土地流转的审查和评估对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信用评估和经营能力审查,确保其有能力进行农业生产经营,防止土地流转后出现抛荒或烂尾项目。严格控制土地用途加强对土地流转后用途的监管,确保土地用于农业生产,防止非农化和非粮化现象的发生。建立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机制设立专门机构或组织,负责调解和仲裁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权益纠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执法力度加大对土地流转过程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肃查处随意调整土地承包合同、强迫农民流转土地等行为,确保土地流转的公平和公正。通过以上政策支持和监管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六、结论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土地流转,土地资源得以更加高效、合理地配置,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条件。这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还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土地流转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土地向有经营能力、有技术水平的农业企业和个人集中,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水平得以提升。这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土地流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何确保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和合法,如何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如何避免土地流转带来的社会风险,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推进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监管和服务,确保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土地流转对于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土地流转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的研究,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模式和机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健康发展。1.总结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即土地使用者将其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转让给其他经营者使用,以此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农业现代化则是指通过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产业融合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流转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土地流转可以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使土地向有能力、有技术的农业经营者集中,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引导土地资源向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农业领域集中,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农业现代化也推动了土地流转的进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推动了土地流转的加速。同时,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等,也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土地流转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农业现代化则推动了土地流转的进程和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2.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政策方向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将日益紧密。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几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方向。趋势一:规模化经营。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农业将逐渐走向规模化经营,大型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将成为主导力量。这种趋势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也可能导致小农户的边缘化,需要政策加以平衡。趋势二:科技驱动。未来,农业科技将在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包括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在内的现代科技将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管理,推动农业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趋势三:绿色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的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将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政策将鼓励采用环保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与生态的和谐共生。政策方向一: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高效利用。同时,政策也将关注小农户的利益,防止他们在土地流转中失去生存基础。政策方向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政府将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这包括提供研发资金、建设科技示范区、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等。政策方向三: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这包括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生产方式,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等。未来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将更加紧密,政策将更加注重平衡各方利益,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科技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参考资料: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了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2014年,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五年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决定,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动的政策刚出台,上海就在积极实施。据悉,上海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思路框架基本形成:将按照“土地确权、两权(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价值显化、市场运作、利益共享”方针,依据土地有偿使用原则,对上海郊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实行有偿有期限流转制度。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集体建设用地可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合作、入股、联营、转换等方式进行流转,鼓励集体建设用地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其要点是: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建立以土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把农民承包的土地从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让一部分农民获得股权后安心从事三产业;另一部分农民可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市郊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公有制与市场的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其中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同时,在中国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天津等地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开始了局部或区域试验,并发展出了重庆农地入股、广东海南出租农地、北京郊区等地小产权房等模式。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五年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据媒体报道,一份事关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文件已下发至河北、辽宁、吉林等18个省市;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到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了解涉农产权交易尤其是土地流转交易情况;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研究制定了《海南省农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办法》,现已上报海南省政府审议。农业部2017年9月19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提升农业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解决现在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问题。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第四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规范有序。依法形成的流转关系应当受到保护。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或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依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合同管理的指导第六条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转、流转的对象和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依法流转其承包土地。第七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扣缴。第八条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或中介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的,应当由承包方出具土地流转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的事项、权限和期限等,并有委托人的签名或盖章。没有承包方的书面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流转农户的承包土地。第九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可以是承包农户,也可以是其他按有关法律及有关规定允许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第十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期限和具体条件,由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第十一条承包方与受让方达成流转意向后,以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承包方应当及时向发包方备案;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事先向发包方提出转让申请。第十二条受让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土地,禁止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第十三条受让方将承包方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应当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第十四条受让方在流转期间因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流转合同到期或者未到期由承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土地时,受让方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具体补偿办法可以在土地流转合同中约定或双方通过协商解决。第十五条承包方依法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符合有关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流转。第十六条承包方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入股方式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者全部流转的,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双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变。第十七条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方之间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双方对互换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相应互换,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手续。第十八条承包方采取转让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发包方同意后,当事人可以要求及时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注销或重发手续。第十九条承包方之间可以自愿将承包土地入股发展农业合作生产,但股份合作解散时入股土地应当退回原承包农户。第二十条通过转让、互换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经依法登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后,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符合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流转。第二十一条承包方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与受让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式四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和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各备案一份。第二十二条承包方委托发包方或者中介服务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的,流转合同应当由承包方或其书面委托的代理人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文本格式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第二十四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可以向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申请合同鉴证。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不得强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接受鉴证。第二十五条发包方对承包方提出的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要求,应当及时办理备案,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承包方转让承包土地,发包方同意转让的,应当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办理有关变更手续;发包方不同意转让的,应当于七日内向承包方书面说明理由。第二十六条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达成流转意向的承包方提供统一文本格式的流转合同,并指导签订。第二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册,及时准确记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以转包、出租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及时办理相关登记;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及时办理有关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等手续。第二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及有关文件、文本、资料等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第二十九条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当事人申请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的,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或农村经营管理)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受理,并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第三十条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的中介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或农村经营管理)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其指导,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提供流转中介服务。第三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在指导流转合同签订或流转合同鉴证中,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约定,要及时予以纠正。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或农村经营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工作的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正确履行职责。第三十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生争议或者纠纷,当事人应当依法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三十四条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可以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其流转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五条本办法所称转让是指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灭失。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承包方将土地交他人代耕不足一年的除外。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指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出租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承租方按出租时约定的条件对承包方负责。《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做出了原则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意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这一规定,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可以采取四种途径,即当事人协商、双方调解、仲裁机构裁决和法院诉讼。协商解决纠纷,就是发生土地流转纠纷的当事人双方,采取其他方式解决纠纷之前,首先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直接进行协商,自行解决双方之间的纠纷。在采取其他途径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只要双方当事人都愿意,还可以继续通过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纠纷,可以大大减少双方当事人为解决纠纷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持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在土地流转纠纷中,双方当事人不愿意协商解决,或者通过协商未能解决纠纷(例如,协商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反悔)的,可以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调解是我国民间解决纠纷的一种传统的方式,通常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彼此都信任的第二人作为调解人,了解纠纷的情况,从中调解,说服当事人相互谅解、做出适当的让步后,双方达成一致,解决纠纷。采取调解的方式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在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调解人可以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一般办事公正、德高望重的人可以成为调解人主持调解,能够得到双方当事人的信任。《农村土地承包法》特别指出,当事人可以申请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等调解解决纠纷。主要是考虑到,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具有调解解决民间纠纷的职能。因为村民委员会熟悉情况,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由村民委员会作为调解人,有利于及时、合理地解决纠纷。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民的基层政权组织,承担着农村土地承包的基础管理工作,并掌握承包合同等基本资料,熟悉土地承包情况。由乡(镇)政府主持调解,特别是调解不属于同一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时,更具有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具备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一般来说,同一村、村民小组的村民之间发生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可由村民委员会调解解决;不同村的村民之间、村民与其他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可由乡(镇)人民政府调解解决。经过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及时请双方当事人签订书面协议,并帮助和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协议,彻底解决纠纷。不管由谁主持调解,通过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都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双方都自愿履行的,协议顺利履行完毕后,纠纷得到彻底解决。达成调解协议后如果一方当事人反悔,不愿履行协议,或者经过调解最终没有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都可以申请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仲裁解决,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发生土地流转纠纷的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未能达成一致,通过调解未能解决纠纷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考虑到劳动争议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仲裁法》第七十七条:“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从而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不适用《仲裁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仲裁,与《仲裁法》规定的一般商事仲裁有所不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当事人都可以申请仲裁,没有明确区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土地承包,还是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土地承包。目前,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仲裁国家还没有统一的立法。”实际操作中,各地主要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地方法规和规章做出裁决,具体做法大体相同,但也有所差异。《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仲裁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全国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办法提供了立法依据和原则,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农村土地承包仲裁的具体办法。在土地流转纠纷中,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诉讼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参考有关司法解释和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的政策文件,对案件进行审理,查明事实,依法做出判决,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依法直接做出判决,不是撤销裁决,要求仲裁机构重新进行仲裁。就是说,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后,裁决即自动失去了法律效力,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解决纠纷。需要指出,前述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四种方式,诉讼解决方式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当事人双方协商、调解,不是申请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仲裁的前置程序即不是起诉之前必经的一道程序。理论上说,当事人可以不经协商、调解,直接申请仲裁;同时,协商、调解、仲裁也不是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前置程序。出现土地承包纠纷以后,当事人可以不经协商、调解、仲裁的程序,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但在实践中,协商、调解、仲裁比较接近农民,程序简单,方便群众,及时有效,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所以,大部分纠纷都能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得以解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土地承包案件并不是很多。互换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为方便耕种和各自的需要,对各自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的简单交换,是促进农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30年前,中国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分到了土地。但由于土地肥瘦不一,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划分土地时留下的种种弊病,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如何让土地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于是互换这种最为原始的交易方式,进入农民视野。在市场利益驱动和政府引导下,农民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给大户、业主或企业法人等承租方,出租的期限和租金支付方式由双方自行约定,承租方获得一定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出租方按年度以实物或货币的形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租金。有大户承租型、公司租赁型、反租倒包型等。入股,亦称“股田制”或股份合作经营,是指在坚持承包户自愿的基础上,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建立股份公司。在土地入股过程中,实行农村土地经营的双向选择(农民将土地入股给公司后,既可继续参与土地经营,也可不参与土地经营),农民凭借土地承包权可拥有公司股份,并可按股分红。该形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产权清晰、利益直接,以价值形态形式把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确定下来,农民既是公司经营的参与者,也是利益的所有者,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新突破。以重庆为例,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在土地改革领域率先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土地流转的九龙坡模式即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也就是说,农民放弃农村宅基地,宅基地被置换为城市发展用地,农民在城里获得一套住房。农民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城市社保,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中国山东省宁阳县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建立起“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分配方式。这种模式是,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村里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不再由农民分散经营。合作社挂靠龙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合作社实行按土地保底和按效益分红的方式,年度分配时,首先支付社员土地保底收益每股(亩)700元,留足公积公益金、风险金,然后再按股进行二次分红。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一些地区在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中,实施农村农业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等建设用地一体化的流转模式。“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就是在保证耕地保护红线不被突破的前提下,减少农民用地,增加城市开发用地。重庆的地票制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的新探索,“地票”是包括农村宅基地极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可用于建设的用地指标,是一种权利的凭证。农村土地流转是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变革,嗅觉灵敏者早已洞悉其中的商机。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能抢占先机,获取优质土地资源,按照既能满足自身利益,又不超越政策底线的方式开发运作,企业将赶上下一轮快速发展的快车。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决定》虽以提升农村土地使用效率,缓解用地紧张局面为出发点,但对于长期困扰于土地问题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无疑是出现了一线新的曙光。当众多开发商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土地流转市场时,却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国家对流转土地的房地产开发几乎是关上了大门。《决定》规定的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使得农民对于土地有自己的处置权,但也对地方政府联合房地产商征地的做法提出禁止,农业部特别强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绝不是搞房地产的规模经营,表示要“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这些都对房地产公司介入土地流转,开发房地产项目带来了极大的限制。相对于房地产的政策限制,乡村旅游迎来了政策的春风。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国家旅游局学习会上指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大拓展了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强调要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给予必要的扶持。要加强乡村旅游相关政策研究,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流转速度加快,渐具规模。自1998年土地二轮承包以来,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呈逐年递增之势,流转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所涉农户不断增多。至目前为止,流转的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少则5%,多则15%以上,平均比例为8%左右,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数约占总农户数的26%。流转类型多样,比例不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一以流转主体为标准,可分农户与村委会之间的流转和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其中以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为主,流转面积约占总流转面积的90%。二以流转对象为标准,可为责任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动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三荒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中以责任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主,约占总流转面积的96%。三以流转方式为标准,可分为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投股或参与股份合作等其他方式流转。其中以转包为主,约占总流转面积的70%以上。转包中又以外出打工或经商农户,将土地转包给亲友或本村其他农户居多。还有农户将土地转包给种植、养殖大户以及集体向农户反租转包等形式。其中协议流转农户略占优势,占总流转农户数的65%左右。协议流转又分为书面协议流转和口头协议流转,其中口头协议流转占协议流转的绝大多数,签订书面协议流转的农户不足总流转户的10%。五以流转是否有偿为标准,可分为有偿流转和无偿流转。其中以无偿流转为主,约占总流转户的60%以上。六以流转是否履行报批准、备案或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书变更登记程序为标准,可分为批准流转、备案流转、登记流转和自行流转。其中以自行流转为主,占总流转面积的95%。流转行为欠规范,缺少管理。流转行为严重不规范,表现为自行流转多,报批准、报备案的少,申请变更登记的更少;口头协议多,书面协议少;约定不明的多,约定明确的少;书面协议内容不规范的多,规范的少等。有些村存在连锁流转现象,接受流转的农户又将自己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形成锁链式流转。镇、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普遍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部分耕地被非农业化,有极少量的非法流转行为存在。有的耕地被转为非农用途,主要用于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小城镇等项目建设。这些建设用地绝大多数履行了批准手续,也有一小部分没有被批准。相关镇为了完成工业发展等任务,以镇政府或用地单位名义,采取向农户租赁的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流转到自己名下,用于非农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成本高,收益低。农业税免征之前,农民由于承包经营土地的负担重,收益相对较低,承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纷纷将承包经营权流转给亲友或其他农户,也有的以自己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投股或参股。这是过去几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农村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土地二轮承包时"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使得农村原本存在的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导致大量劳动力纷纷向本地农村三产业或向外地转移,转移的劳动力中有一部分带动全家转移,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他人。镇、村非农建设项目的需要。因招商引资、工业园区等非农建设项目用地需要,镇、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租赁的方式从农户手中流转出来。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村为培植专业大户、承包大户,一方面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被培植对象,另一方面将土地从农户手中以租赁或其他方式流转出来再转包给被培植对象,即“反租倒包”。随着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和服务功能的逐步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行为逐步趋于规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过去以农户间、业主与农户间的自发流转为主向当前的政府和市场引导与自发并重的自主流转转变;二是由过去无偿代耕向按市场规律的有偿流转转变;三是由过去依靠口头协议的不规范流转向签订书面协议的规范流转转变。同时,土地流转进程加快,规模逐年增大。而土地流转的日趋规范所依靠的是制度创新与突破:(1)建立农地产权交易市场。山东省枣庄市通过给农民发放土地使用产权证、建立农地产权交易市场和推进农村合作社建设,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农地性质“三不变”的前提下,走出一条农村土地改革的新路子。(2)政府对流转行为进行规范。如,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河南省为规范全省农村土地流转,经过认真调研,制定下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则》,从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程序等几个方面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进行了规范。同时,制作并向农户提供了全省统一的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及流转委托书等不同的合同示范文本。对流转双方可能涉及的一些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进行了明确。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9月30日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毫无疑问,土地流转的决定将是自实行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以来乡村财产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农村经济、乡村治理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而之所以提出土地流转的变革,也是缘于农村现实状况。其一,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大批农民进城变身为农民工,导致农村大片土地撂荒,危及粮食安全。其二,先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导致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其三,城乡二元体制束缚了农村的发展,一边是城市化的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边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基于此,中央希望以土地流转的形式作为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放宽农民对承包土地的转让权、出租权、入股权及抵押权,农民可用土地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更可以把零散的土地合并,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农业产出。这样农民即可在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享有土地增值的最大利益,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收入。而如果将这次土地改革放到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显然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以土地的流转,来加速农业的现代化,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来刺激内部需求,改变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出口贸易的外向型经济结构,而更多地转向于内需型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拉动8亿农民的消费力,形成一个持久稳定的内需市场,无疑显得格外重要。制约中国内需型经济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农村,而要想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土地这个最重要的资源要素必须充分流转起来。农民以地为本,但守着条块化的“一亩责任田”,很难为其带来高收益。土地改革就是要赋予农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以及转让权,一方面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让农民能从土地上获得更多利益。只要土地能合法地流转,农民无论是承包大块土地规模化经营,还是以土地入股获取分红,又或者以土地为抵押获得创业贷款,都将直接为其创造利润,从而提高收入。鉴于中国以前土地流转的利益分配格局,要保证农民获利就必须要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即要让农民真正当家做主地支配自己的土地,而不能任由强大的资本巧取豪夺农民的土地。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土地改革的风险性,允许土地流转,会不会导致“失地农民”增多以及会不会出现农民经营不善而成为“破产农民”等问题都需要严格的规定加以限制。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将为未来的农村改革确立方向。2013年9月,受益于土地改革和海南率先破题的预期,土地流转及海南板块成为市场最大的热点。2013年9月3日,中国证券报报道称,一份关于农村土地改革进程的重要文件已下发至河北、辽宁、吉林等18个省市,在不突破现有土地利用政策、土地使用标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流转土地不用于商品住宅建设的原则下,将有28个试点市县于2013年8月至9月正式启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至此土地流转概念又重新受到市场追捧。申银万国在研究报告中称,新型城镇化呼唤新土改。过去十几年来,我国所推动的城镇化更大程度上属于土地城镇化。为实现人口城镇化,必须进行土地改革。顶层设计加速,改革红利值得期待。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土地改革有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迎来破局,制度红利值得期待。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指出,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必然会引发其他要素市场包括农村资本市场的发育。罗必良认为,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显化集体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土地流转将开启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径。”罗必良认为,一方面通过适当的集中与合理的土地置换,可以避免农村居民点过于分散的住房方式所造成的土地浪费,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化解耕地红线失守的尴尬;另一方面“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有利于提高农民非农转移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弱化城乡二元体制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农村金融服务严重滞后,而宅基地及其建筑物的流转和抵押,无疑会有力推进农村金融及农村土地的资本化与市场化。其主要形式有代耕代种,这是指暂时无力或不愿经营承包地的农户,经自行协商临时把承包地交由别人(大多是亲友)代耕代种,原承包合同关系不变,时间、条件一般由双方口头约定。出租、反租倒包.出租是指农户或集体组织将土地的使用权有偿让与他人的行为。反租倒包是指乡镇政府或村组组织先从农户或集体组织那里租赁土地,然后进行转租并从中谋利的行为。互换:单个或者一部分承包户主动或在集体组织指导下与本集体中的其他承包户自愿调整地块,使承包地连片集中的行为.农村土地经营模式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数个相应的历史阶段,并发展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耕者有其田”这是第一个阶段。它是以政权的力量将土地的地主所有变为广大农民所有,从而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个体所有个体经营的新的农村土地制度。自耕农制度转变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是第二个阶段。1979年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全面推行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第三个阶段。该制度使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农民在承包土地的同时上缴一定的物资和税收,农民在承包经营期内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所种植农作物进行一定的调整。该合作社于2010年5月成立,位于崇州市桤泉镇生建村,是由生建村3组、8组、12组、14组、20组的22户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面积79亩。合作社主要从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22户农户自愿将确权后的97亩承包土地,按01亩折成一股,共折股12497股,组建合作社。合作社制定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按照章程规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各3人,设理事长1人、监事长1人。合作社由理事会负责统一组织生产经营,监事会负责对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由理事会决定“种什么、如何种”,现种植模式是:大春种粮食(富硒水稻)、小春种经作(特色蔬菜、食用菌等)。合作社与崇州国储公司签订合同,按照公司质量标准和订单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合作社通过入社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贷4万元,作为生产经营的启动资金。由理事会出面聘请崇州国储公司技术员杨复明为生产经理,并与生产经理签订了劳动报酬支付和收益预期协议。按协议约定:2010年大春种植富硒水稻亩产指标为800斤,每亩生产费用控制在510元以内,超产、短产部分分别按50%奖励、赔付。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的“三统购”和机耕、机防、机收、田管的“四统一”。年终经营纯收入按9:1比例按股分红,即:收入的90%用于土地入股分红,收入的10%作为公积金、风险金和工作经费。该公司于2005年10月成立,位于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公司现有股本金构成为:邛崃市兴农投资公司注资190万元(占50%股份),村集体入股土地60亩与823户农户入股承包土地2010亩(共占50%股份)。公司法人代表胡桂全,系汤营村村支部书记。2005年,汤营村506户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汤营农业有限公司,初期入股土地1060亩。2007年,公司实行增资扩股,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土地整理新增的60亩耕地入股,入股农户扩展到823户,入股土地达到2070亩。公司制定完善章程及财务收支制度,成立股东代表大会,由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公司由董事会负责统一组织生产经营,镇财政所监督公司财务,公司实行报帐制,定期公开财务,接受监事会监督。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经营,实施职业经理人管理运行机制,每个项目确定一名项目负责人。固定管理人员不足10人,主要吸纳入股农户、本村村民和周边农户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统一组织生产。2070亩入股土地中,有130亩转租给4个业主发展水产养殖、有400亩转租给1家业主发展中药材生产。其余的土地由公司自行组织种养业生产,兴建有标准化规模猪场(20亩)、蔬菜大棚(60亩)、食用菌大棚(50亩)等。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项目有西瓜、时令蔬菜、水稻、生猪等,均实行项目负责制,由职业经理人负责项目管理,按项目核算。统一市场营销。与大型批发市场、批发商、加工龙头企业直接对接,解决了产品营销问题。公司生产的“口口脆”小西瓜,对接成都市水果批发市场,设点进行销售;生产的各种时令蔬菜采取直接进羊安工业园区企业和固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招标合同委托书格式
- 2024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转让合同
- 2024房地产抵押反担保合同范本
- 2024大型购物中心建设改造合同
- 2024年度智能家居产品设计与生产合同
- 2024专项资金借款合同书
- 2024技术机密保密协议书模板
- 企业股份制转型发起人合作协议
- 业务经理聘请协议书范本
- 2024委托代理合同样书
-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
- 《建筑施工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 公司环境行政处罚事件处置预案
- 广东开放大学风险投资(本2022春)-练习4答案
- DB65∕T 3253-2020 建筑消防设施质量检测评定规程
-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公开课三稿)
- (完整PPT)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课件
- ASTM B366 B366M-20 工厂制造的变形镍和镍合金配件标准规范
- JIS G4304-2021 热轧不锈钢板材、薄板材和带材
- 2022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押题模拟试卷3套及答案解析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认识校园植物》优秀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