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辞的判断及赏析202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考查范围:常见修辞《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要掌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9种常见修辞手法。考查规律:正确运用“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修辞的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运用。考点解读: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查形式:选择题和简答题

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显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

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可以是判断修辞手法的选择题,也可以是和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变换句式、扩展语句等相结合的主观题。近几年高考题在语言运用题中,出现了对修辞手法的单独命题,要求分析修辞手法的结构和效果,考查进一步细化。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古诗鉴赏中更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对修辞手法进行考查,偶尔也在选择题的部分选项中有所涉及。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题之单选题——修辞方法的辨识。(明考型)例1:[2022·甲卷]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真题链接题型二语言文字运用题之主观题——修辞运用和赏析(明考型)例2:[2022·新高考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例3:[2022·新高考Ⅱ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例4:[2021·新高考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例5:[2021·甲卷]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例6:[2020·新高考Ⅰ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例7:[2020·新高考Ⅱ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题型三语言文字运用题之主观题——赏析文字的表达效果。(暗考型)例8:[2023·乙卷]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题型四语言文字运用题之主观题——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写句式、变换句式、连贯等考点兼顾考查。(可明考、可暗考)例9:[2013年浙江卷]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例10:(2017·山东卷真题)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4分)题型五现代文阅读题或诗歌鉴赏之主观题——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明考型)或语言精妙处赏析(暗考型)。例11:[2021·新高考I卷]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例12:[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掌握九种常用修辞手法一、比喻:打比方

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3.特点: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比喻成的事物)和比喻词(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4.种类:1)明喻:喻体、本体、比喻词(像、如、似、仿佛、犹如)同时出现。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一般用“是、成为、变成”联结本体和喻体。例如: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3)借喻: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构成分类本体喻词

喻体明喻

有像、好像、仿佛、犹如、似、若

有暗喻

有是、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有借喻

无无

有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对同一本体从不同角度、不同相似点进行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1)她的性格像母亲。(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4)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表同类比较——表猜度——表想象——表举例5、比喻的几种特殊形式(1)本体同喻体并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2)本体同喻体同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3)本体修饰喻体:这里是花的海洋。(4)喻体注释本体:书籍——人类的朋友。(5)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注:不是所有通感都会采用比喻的形式)6、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通俗、具体地刻画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表达人物的感情,引发读者联想与共鸣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即时体验]1.(2020·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见《高考新方案》p245)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1.指出本体和喻体:将

比作

,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2.分析相似性的具体表现(分析表达效果):

相似,

(在)

(方面)相似。比喻相似性分析题答题模板:

特别提醒:分析相似之处一定要全面,相似性有几点需要答几点。[即时体验]1.(2020·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见《高考新方案》)

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请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

(见《高考新方案》)

造心需要时间。少则一分一秒,多则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就不玲珑。久拖不决的谨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致。有的人,小小年纪,就竣工一颗完整坚实之心。有的人,须发皆白,还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桩。造心通常是父母的手,在最初心灵的模型上,留下永不消退的指纹。所以普天下为人父母者,要珍视这一份特别庄重的义务与责任。①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如题目已指出运用了比喻手法则此步骤省略)②指出比喻的构成:将什么(本体)比作什么(喻体);或“本体是××”,“喻体是××”;③分析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性,表达了作者××感情。比喻的构成与表达效果分析题答题思路: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请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

造心需要时间。少则一分一秒,多则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就不玲珑。久拖不决的谨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致。有的人,小小年纪,就竣工一颗完整坚实之心。有的人,须发皆白,还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桩。造心通常是父母的手,在最初心灵的模型上,留下永不消退的指纹。所以普天下为人父母者,要珍视这一份特别庄重的义务与责任。参考答案:构成:该句将父母对孩子心灵的影响,比喻成手捏模型时留下的指永不消退地指纹;表达效果:比喻的运用,将抽象枯燥的说理变得生动、形象、可感。指纹的永不消退表明父母对孩子心灵世界的影响是长期的、重要的。【即时体验】3.[2017·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即时体验】3.[2017·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即时体验】4.【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参考答案】①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分)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当作(即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二、比拟:2.种类:(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例如:

①下面溪水大概是涸了,看着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了一溪沟。(沈从文《遥夜》)②假如是孤行者,就可以听到草棵、树叶被风吹折的声音,听到各类小虫的绵绵情话。(庞天舒《蓝旗兵巴图鲁》)③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孙犁《荷花淀》)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例如:

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②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孙犁《荷花淀》)③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3.作用:

(1)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2)使所表达的形象特点更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引起共鸣。4.注意问题:1)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例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2)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比拟不当常常是因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或“物和物”之间没有相似之处。例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窃窃私语,相互说着“再见”。星星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5.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不同点一:比拟是仿照拟体特征摹写本体(即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写),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不同点二: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不同点三:比喻的修辞特点体现在喻体上;比拟的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用来描写本体的动词或名词上(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或把惯用于写物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

例1:杨柳醉汉似的摇晃着。

杨柳醉了似的摇晃着。例2:住口,你这吠人的狗。

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例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比喻)(比喻)(比拟)(比拟)(比喻)(比拟)古诗中的比拟示例:酒浓春如梦,窗破月寻人。——毛滂《临江仙》卷帘尽放春愁去。——周晋《点绛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欧阳修《劳停驿》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见《高考新方案》)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即时体验】【答案】B2、(2020·新高考模拟山东卷)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①。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②。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2、(2020·新高考模拟山东卷)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①。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②。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B3.比拟讲求本体和拟体的某些特征存在可拟性,请简析画横线句子中比拟手法的具体运用。

(见《高考新方案》)

秋天来临之际,许多树木的叶子在掉落前纷纷变成红色、黄色或者橙色,树木叶子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原本接收光照的叶子,会让树木变得不耐寒;同时,叶子上密布的气孔会随着树木的呼吸而损耗大量的水分。树木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时候会全面舍弃叶子。参考答案:(1)将秋叶的凋落比拟成“谢幕”,二者在走完一生,即将告别这一点上有可拟性;将秋叶的颜色变得绚丽拟写成“唱起了欢歌”,二者在让人感觉愉悦这一点上有可拟性。(点明本体和拟题+分析可拟性的表现)(2)画横线句运用这两个比拟,生动地写出秋叶凋落前最后的绚丽。(分析表达效果)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述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人或事物叫“借体”。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三、借代:(1)特征代本体巾帼不让须眉(2)具体代抽象举酒欲饮无管弦(3)部分代整体

孤帆远影碧空尽

(4)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5)标志代本体

一队红领巾唱着山歌飘下来了。(7)材料代本体

金就砺则利。(8)人名代著作我们要多读点鲁迅。(9)绰号代本人

芦柴棒,去烧火!

2.种类:古诗词中常用的43个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南冠:囚犯4、同窗:同学5、烽烟:战争6、巾帼:妇女7、丝竹:音乐8、须眉:男子9、手足:兄弟10、汗青:史册11、伉俪:夫妻12、桑麻:农事13、三尺:法律14、膝下:幼儿15、华盖:运气16、庙堂:朝廷17、黔首:平民18、阡陌:田野19、杏坛:教育界20、朱门:富贵人家21、藩篱:边防22、摧眉:低头23、缙绅:做官的人24、纨绔:富家子弟25、祝融:火灾26、寸管:毛笔27、杜康:代酒28、垂拱而治:多用作

称颂帝王无为而治29、万钟:高官厚禄30、山林:隐逸生涯31、中鼎:仕宦生涯32、披宫锦:考中进士33、戎马、干戈、金鼓:战争34、杏林: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

的人35、冠盖、衣冠:世代做官的读

书人36、冠缨:世代做官的世家豪族37、社稷、轩辕:国家38、婵娟、嫦娥:月亮39、白丁、布衣:百姓40、提携,垂髫:小孩41、持戟、旌旗:军队42、烽火、羽书、羽檄:有关战

争的警报或军情消息43、宗庙:国家3.作用:①以实代虚,形象生动,重点突出,特征鲜明。②以简代繁,简洁精练。③富有生活气息,灵动幽默。④引人联想。

4.注意问题:1)借体和本体必须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代表本体,且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看就明白其所指代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2)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为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指正面人物时,宜用含褒义的借体;反之,则用含贬义的借体,如“三只手”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5.借喻与借代的异同(2)构成基础不同。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3)借喻的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借代多数情况下是用原来事物的一部分来代指该事物。相同点: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1)作用不同。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借喻的作用是“比喻”,重在相似点的描绘。(4)借喻可以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借代(用具体代抽象)借喻1、(2022全国甲卷)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见《高考新方案》)“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责)、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即时体验【解析】文中“槐蝉”是借代,代指高官显贵。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C.借代,用“蛾眉”代指杨贵妃。D.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故选D。D2.[2016·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A项,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B项,“尧舜”代指圣贤之人,以专名代本体。C项,“干戈”“玉帛”分别代指“战争”“和平”,以具体代抽象。D项,“西施”代指美人,也是以专名代本体。3.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见《高考新方案》)

我也奇怪,以前,只听说城里人送戏下乡,没有听说过乡下地方送戏进城的。说到这一点,美花就很自豪。她们这个乡下戏班子,广州、杭州等城市到处跑,把戏做到各个城市去,大家都是很欢喜的。再三四天,这个场子做完,美花他们就要回常山去演出了。此时夜幕降临,做戏的人从后台钻出到世俗的炊烟里去。她的姐妹们,大概已经把晚饭做好了。参考答案:①以“炊烟”借代日常生活,以实代虚,形象鲜明。②“炊烟”形象单一,用来代指纷繁复杂的人间生活,以简代繁,具体生动。③“炊烟”富有烟火气息,特点鲜明,与后文的“晚饭”相照应,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郁。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参考答案】:

①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渲染了寂静的气氛,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无依。②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结构上引出下句,含蓄地道出内心的孤独凄凉。表达技巧题答题步骤:点手法+析运用+明效果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四、夸张: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等)处说。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等)处说。

例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例: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3.作用:①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②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③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④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4.注意问题:1)夸张而有据,夸张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要把握分寸。例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里的水似的喷射出来”,此句的夸张有失真实。2)要明确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既像夸张,又像事实。例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的声音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辨别是夸张还是事实。3)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来表现。4)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宜运用夸张。[即时体验]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A解析:寄意寒星: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

不察,不理解。

荐:献,进献,此指奉献。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此代指中华民族或中国。2.夸张是对事物特征的夸大(或缩小),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夸张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还有一种说法:一百多年前,五洲四海的香料登陆香港,汇聚于此,什么印度的檀香、肉桂、胡椒、花椒、八角、丁香、茴香、姜黄,阿拉伯半岛的海枣、麦拉卜、小豆蔻、干酸橙、乳香、蔷薇水、玫瑰水、藏红花、安息香……全世界的香,能熏死人的香料,悄悄地攻入每一条街道,占领每一间厨房、每一张化妆的桌子,安慰着人们的食欲,也安慰着少女的情怀。参考答案:①说“全世界的香”汇聚于此,突出了汇聚于此的香料数量之多、品种之齐全;②说香料“能熏死人”,突出了香料气味的浓烈;③说“每一条街道”“每一间厨房”“每一张化妆的桌子”,突出了香料的售卖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夸张的具体表现+表达效果)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俗称“对子”,诗歌中叫“对仗”。五、对偶:2.种类:1)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①正对: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相近的、互补的。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反对: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相对的,多指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串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也叫“流水对”。

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①工对:完全符合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末字仄起平收、上下句用词不重复)

示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②宽对: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示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3.作用1)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对比强烈,褒贬分明。2)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归纳记忆:(1)形式上:句式整齐,音节匀称;(2)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3)节奏上:抑扬顿挫,音乐感强;(4)朗读上:朗朗上口,便于吟诵。[即时体验]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偶手法的一项是(

)(见《高考新方案》)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C.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2.按照示例,简要解说下列对偶句的特点。(见《高考新方案》)示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解说:运用对偶,充分说明了“人和”的重要性;通过对比,深刻地揭示出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参考答案:诗句借用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之义,告诫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对偶句既有情趣,也有理趣。(2)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参考答案: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刻画出一幅生动的湖光山色图: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3.(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

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答案】①构成特点:“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名词对名词,对仗工整;“描绘”和“传播”都是动词对动词,“城乡风物”与“时代精神”是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前后句之间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尾字仄起平收。

②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这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乐气氛。(注:表达效果除了要答套话术语,还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对联的特点(1)字数相等,用词不重复;(2)词性相对,结构相同;(3)平仄相对,仄起平收;(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5)应时应景。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深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六、排比

2.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构成排比。例: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行旅,不会背水一战。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坚忍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博大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3)单句排比。例: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3.作用:①强调内容(形象特点、思想情感等)。②增强气势,强化情感。③富有节奏感、音韵美。[即时体验]1.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排比手法的一项是(

)(见《高考新方案》)A.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C.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D.都拥有一种强健的欲望,哪怕这种欲望派生出许多悲伤和烦恼,哪怕是痛苦也痛苦得那样强劲。D2.排比具有整齐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排比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见《高考新方案》)

一位司机小哥自豪地跟我说:“我们村子里的井水又回来了,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又清,又亮,又旺,仔细尝尝,还真是有一点甜丝丝呢。现在每天都有城里人,大早起来背两个大饮料瓶子,赶到我们村里取水,说是专门烧茶吃,味道好极了……”

我就问:“前些年水没了吗?去哪儿啦?”“就是没了呀!井底都能看到了,干秃秃的水去哪里了我不知道,也许是回到天上去了吧?现在,它们可能看到我们的环境治理好了,就又回来了!老师你是没看见,那井水真旺呢,打了又冒,冒了又打,又可以像过去一样把两只西瓜吊下去泡,下班回来切一个,哎哟那叫甜,一下子就窜到肺里面了。用那井水浇地,番茄都更红,青菜都更绿,萝卜都更脆呢……”参考答案:每个分句都使用了“都更……”的句式(整齐性的表现),句式整齐,语气强烈,更鲜明地表达出“井水”的作用(表达效果)。3.(2022新高考2卷)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示例1:修辞手法:排比(1分)表达效果(4分):①按时间顺序写了从早到晚三个时间的三种景色,在铺叙堆叠中突出作者对小城满满的回忆;②通过细数露珠、向日葵、红霞等记忆深刻的事物,渲染了自己的怀念之情。(修辞1分,表达效果答出一点给2分)答案示例2:修辞手法:排比。表达效果:①使内容丰富: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②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和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整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美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化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就完美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是霎时的喜悦。七、反复

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而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1)连续反复。示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2)间隔反复。示例: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3.作用:(1)前后呼应,结构浑然一体;——前后呼应(2)反复咏叹,增强语势,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突出强调(3)格式整齐有序,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有韵律美[即时体验]1.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反复手法的一项是(

)(见《高考新方案》)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B.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天,我们终于自由啦!C.一阵风吹来,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D.春光隐匿进了山洞,夏日招摇着路过眼前。别了。别了。别了。这一年四季盛放的美。解析:“如烟,如雾,如尘”是词语排比。C2.简要解说下列语句在反复方面的特点。(见《高考新方案》)(1)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参考答案:反复使用“来吧”“相约”,表现出真诚的邀请。

(2)……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参考答案:“好一个安塞腰鼓”采用反复的修辞,使文章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感情达到高潮。3.【2012•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去)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6分)【参考答案】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②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的情绪。八、设问:

1.概念: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做出回答的一种修辞手法。示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种类:

(1)自问自答。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2)问而不答(不马上回答,在后文做出回答)。

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作用:

①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②引出作者探讨思考的问题/话题,自然地引出下文,

突出文章的重点;③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思想活动。④使行文有波澜,收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即时体验]1.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设问手法的一项是(

)(见《高考新方案》)A.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答案:A解析:A项是反问句。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设问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见《高考新方案》)

文静如湖的吐露港,风软波柔,一片潋滟的蓝光,与其说是海的女儿,不如看作湖的表妹。港上的岛屿、半岛、长堤、渡轮,都像是她的佩饰。入夜后,更亮起渔火与曳长如链的橘色雾灯。这样明艳惹眼的水美人,朝暮供奉之不足,我能够私有吗?当然不可能。不过堤内的船湾淡水湖,千顷的纯碧放得下整个九龙半岛,水面谧无帆樯,似乎鸥鹭都不敢狎近,在我私心深处倒有点视为禁区,不希望别人鲁莽闯入。幸好她远在边陲,美名尚未远播,所以还没有怎么招引游人。参考答案:①作者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自己不能独享吐露港之美。②运用设问,有问有答,能避免叙述的平直,增加行文的波澜,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3.(2022·新高考Ⅰ卷)

(见《高考新方案》p203)……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在所难免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示例一:(1)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2)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示例二:(1)使用设问,引人注意,引发人们对失败的思考,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强调了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2)使用排比,三个“意味着……”依次从失败的直接后果、下一步工作的艰难和航天事业的走向介绍了失败的影响,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增强了语势,突出栾恩杰的科研精神。九、反问:1.概念: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示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种类(1)问而无答的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如: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追认才能满足吗?(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受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2)问而有答的反问。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地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3.作用:①加强语气,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②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即时体验]1.下列问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见《高考新方案》)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B.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C.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答案:B

解析:B项为反问,其余三项为设问。2.反问句有“明知故问”的性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反问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见《高考新方案》)

打通外卖员张某的电话时,他正在送餐。

曾经那场意外的遭遇,让他瞬间成了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生活仿佛起了变化,但一切似乎又没什么变化。

某日,一名外卖骑手的车被左转货车尾部的钢丝碰到失控,骑手的车撞上路缘石而爆燃起火。身着其他颜色外卖衣服的张某正巧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他冲了过去,不顾危险地从火中把人救出。

媒体密集报道了这一事件后,网友们纷纷为张某的勇敢和善良点赞。他却说,“如果眼睁睁看着,我一辈子都会良心不安呐!哪能不救呢?”参考答案:①突出人一定要救,加强语气,情感表现得更加强烈。②更加让受众体悟到张某舍己救人的思想品格。适当关注其他八种不常考修辞(参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