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昌吉市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势南高北低,由海拔4100米降至400米,南北长约260.2公里,东西宽约31.4公里,土地总面积8171.74平方公里。全市有人口33.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2万人,农村人口14.67万人。由于昌吉市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水文、地理条件以及人为活动影响,导致昌吉市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大,类型多样,分布广、危害重。昌吉市的水土流失主要为水蚀和风蚀。水蚀主要发生在南部山区和平原区,每年季节性洪水造成河道泥沙淤积,威胁下游水利工程,沿途耕地被冲、被埋,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风蚀主要发生在平原区靠近沙漠地带,由于大风作为外营力,沙尘吹入农田,造成土地砂化,肥力降低,产量下降,使土地失去生产力,居民区的生活环境恶化,更为严重的是沙漠借助风力向绿洲迁移,威胁绿洲生存。风灾、沙暴、洪水频繁,威胁人民的正常生活。这些都反映了昌吉市生态环境的恶劣状况,荒漠化进程有加剧的趋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任重道远。为了治理洪灾、风沙,保护绿洲,昌吉市政府领导当地各族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相继在南部山区和北部沙漠区建立了天然林自然保护区,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天然植被;在各条河道建设了防洪设施和河滩涂地种植水土保持林。但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资金投入,在治理土地沙化和盐碱化、减轻风灾和洪灾、保持水土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收效不大,水土流失现象仍然很严重。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昌吉市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江泽民总书记:“保持水土,利于当代,功在千秋”“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的伟大号召,提出了要使昌吉市摆脱洪水、风沙等灾害和工农林牧各业经济的可持续开展,必须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了有方案、有步骤地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特别是控制三屯河和头屯河中上游的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经济的开展,扩大环境容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2001年3月,昌吉市委托新疆水利水电学校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所负责以2000年为现状年,编制本规划报告。新疆水利水电学校于2001年3月完成了《昌吉市水土保持规划工作大纲》的编制和评审。2001年4月组织技术人员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工作,在调查昌吉市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水土流失特点的根底上,进行水土保持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针对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利用各种相关的图件,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绘制了相关成果图,编制了昌吉市水土保持规划报告。本规划报告严格依据《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实施条例》、《水法》及自治区《水土保持实施方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据采用的成果报告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建设规划》、《昌吉市国民经济“十五”规划根本思路》、《昌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昌吉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昌吉市农业区划》等;依据采用的国家水土保持行业标准主要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那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水土保持建设工程前期工作暂行规定》。结合当地经济现状及开展需要,制定全市水土保持近期、远期的规划措施和实施方案。分别提出不同的防治措施,使昌吉市水土流失现象根本得到控制,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配置更加合理,促使生态环境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昌吉市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开展。本次规划报告提出的主要成果有:《昌吉市水土保持规划报告》、《昌吉市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图》、《昌吉市水土保持治理分区图》、《昌吉市水土保持规划图》等。在本次规划工作中,得到了昌吉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谢昌吉市水利局、三屯河管理处、头屯河管理处、农业局、林业局、草原站、土管局、城建局、财政局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在此深表谢意。规划概要昌吉市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势南高北低,由海拔4100米降至400米,南北长约260.2公里,东西宽约31.4公里,土地总面积8171.74平方公里。全市有人口33.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2万人,农村人口14.67万人,人口密度为24人/平方公里。规划区跨越北天山褶皱带和准噶尔拗陷区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南部高山区为北天山山脉,终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高山区北侧为中山区侵蚀构造地形,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森林遍布;中下部属低山丘陵区,地貌形态主要为构造剥蚀地形,多成单斜山和黄土覆盖的垄岗状低山丘陵。下部为风积或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山前冲、洪积扇及倾斜平原;北部为冲洪积平原和沙漠。全市林地面积53860公顷,按有林地计算,昌吉市森林覆盖率为3.4%。根据实地调查,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5312平方公里〔可治理面积为182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65%。按平均侵蚀摸数计算那么土壤侵蚀总量为1859。2万吨/年。全市水土流失划分为四个类型区:1、南部中、高山轻度侵蚀区:本区位于南部中、高山冻融侵蚀区,包括阿什里乡的大局部土地。人口稀少,主要是牧民;区内有大面积的天然林区,草场,是昌吉市的牧业区。2、南部低山丘陵强度侵蚀区:海拔800-1700m的低山丘陵地带,三工滩、阿魏滩以北、乌伊公路以南,包括硫磺沟镇、三工乡、军户农场、二六工乡、榆树沟乡南半部等。矿业资源开发大多在这一区域,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侵蚀模数5000—8000吨/平方公里·年。3、中部平原中强度侵蚀区:本区位于三工滩、阿魏滩以北、硫磺沟镇、三工乡、军户农场、二六工乡、榆树沟乡、一○一团、一○三团、一○五团、共青团和军户农场等地。处于三屯河、头屯河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地带,地形平坦,但河道下切较深,河谷台地相间分布,局部地形破碎,植被稀疏。本区面积2059.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2%。城区人口密集为7329人/平方公里,属人口密集区。该区是经济开展的主要区域,昌吉市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大多在此。4、北部沙漠中度侵蚀区:北部沙漠区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局部,北与塔城地区和布可赛尔县、阿尔泰地区福海县相接,东西宽约30公里,南北长约100公里,面积为2794.7平方公里。该区沙漠浩瀚,人迹罕见;沙漠边缘尚有沙漠灌木林,覆盖率仅2.5%左右。本次规划分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2001—2005年,第二时段为2006—2010年。到规划期末,2010年的规划目标是:1、农业人均根本农田2.6亩,经济林果0.1-0.2亩。人均粮食自给有余,到达550公斤。2、治理程度到达可治理面积的80%以上,市区到达100%。以2000年的水土流失面积为基数,可治理区根本到达全部治理。3、林草面积到达宜林宜草面积的70%以上。4、经济指标:在2000年人均收入的根底上增长50%以上。力争到规划期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城镇职工人均纯收入15000元。全市为把预防监督管护措施落到实处,明确划定预防保护区和预防监督区,加强预防保护和监督,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1、预防保护区:本区位于南部中、高山冻融侵蚀区和北部沙漠区的一局部,阿什里乡的大局部土地。植被为高山草甸带,覆盖度在80%以上。2、重点监督区:海拔800-17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为前山、低山干草原和半荒漠地带,植被稀疏,保水能力低,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区内有小煤窑、采石场较多,其弃渣顺坡倾倒,危害严重。3、重点治理区:该区位于南部平原中度水蚀区和中部平原水蚀和轻度风蚀区以及北部荒漠中度风蚀区边缘地区,包括三工滩、阿魏滩以北、硫磺沟镇、三工乡、军户农场、二六工乡、榆树沟乡、一○一团、一○三团、一○五团、共青团和军户农场等地,植被稀疏。水土保持工作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主,同时也要作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根据全市的水土流失特点,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那么,布设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针对水土流失治理宜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根底上,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配置,在平原农用地可实行保土耕作;在荒山荒坡上经过整地后栽植经济果木林及造林种草,对疏林进行补植,并封禁治理;在风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在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根底上综合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规划从2001年起,至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1459.99平方公里。其中,中低产田改造20000公顷,经济林果1038.1公顷,防风固沙林1000公顷,农田防护林100公顷,水保护岸林800公顷,苗圃林333.33公顷,绿化林木100公顷,绿化草坪500公顷,人工草地2000公顷,封禁治理12万公顷。中、小型水库两座,河道整治工程16.7公里,引水闸1座,过水涵洞5.3公里,大小谷坊500座,干渠工程4公里,铅丝笼拦沙坝、淤地坝2座。投资估算:2001年至2010年,本工程总投资47308.6万元,按国家地方为2:1的比例筹集,其中,国家投资31539.1万元,地方及群众自筹15769.5万元。需动土方17.29万方,需工日815.5万个,需混凝土30.94万方。实施进度安排:根据流域内劳动力总量及劳力平均投工数量,物质供给及经费投入情况,按十年安排实施工程数量。平均每年治理流失面积146.00平方公里。规划各种效益测算期为20年,采用2000年底的价格水平测算。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17.5%,累计净效益为103097.8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45。因此,规划是合理的,效益是显著的。
2、根本情况2.1自然条件2.1.1地理位置昌吉市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势南高北低,由海拔4100米降至400米,南北长约260.2公里,东西宽约31.4公里,土地总面积8171.74平方公里。2.1.2地形、地貌昌吉市地形受南部天山的影响,地势南高北低,坡度较大,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加之山洪对山区风化物质的搬运,以及头屯河、三屯河老河道深切,沟梁相间,地形十分复杂。大致分为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和北部沙漠三大局部。南部山区最高处天格尔峰海拔4562米,北部沙漠最低处海拔400米左右,南北高差达4000米以上,因此境内的气候、土壤、植被及水文要素垂直地带的变化十分显著。1、南部山区昌吉市南部山区的山脉走向,水系分布和地貌特征,均受地质构造运动的控制及影响,北天山紧靠准噶尔台地,以深断裂为界,高山区位于寒风化带,海拔3000米以上,为第一列构造褶皱带,以古年代泥盆石炭纪灰色、黑色矽质岩为主。山脉呈东西走向,相对高差可达500--800米,由于侵蚀构造作用,形成古老的山顶,陡峭的山脊和深切峡谷。山体裂隙发育,有大量的泉水溢出,是境内头屯河、三屯河的发源地,雪线以上的高山为现代冰川作用匹和永久积雪所覆盖。海拔3000米以上至雪线附近的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和高山寒漠土,植被为高山草甸带,覆盖度在80%以上。海拔1000--3000米的中低山区,为近似于东西向平行于第一列高山的中低山,受剥蚀构造的影响,组成山体地层以中生代的砂岩、红色砂砾岩以及第三纪灰色砂砾岩为主。海拔1500--2800米之间阴坡和半阴坡,天然林大多分布于此,其垂直宽度于1300米左右,自然林以云杉为主,也有少量的桦树、山杨。森林的覆盖度约为17%左右,是昌吉市良好的天然牧场,也是境内主要河川径流的形成区。海拔800--17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为前山、低山干草原和半荒漠地带,植被稀疏,南北坡降较大,低山沟谷多为风化岩石,表层黄土覆盖,植被较差,保水能力低在春夏季节经常发生阵发性降水,时间短,汇流快,泥沙随雨水汇流而下,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山区面积3317.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0.6%。2、中部平原区中部平原包括头屯河出山口西侧及三屯河出口的东西两侧的三工滩、阿韦滩,自前山山麓地带海拔800米到沙漠南缘约400米左右的地区,地形坡度由山麓地带15‰的倾斜平原,降至沙漠边缘2‰--1‰的细土平原。在冲积、洪积物上发育形成的灰漠土,平原地区耕作土,并间有可供开展畜牧业的荒地、盐碱地和沼泽地。冲洪积平原,分布在海拔800--480米之间,地势较平坦,一般纵坡2--5‰,是昌吉绿洲的主要地区。土壤是在冲积、洪积物上发育形成的荒漠灰钙土,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来自南部山区岩石分化物,以及覆盖于中低山区表层的黄土,经洪水冲刷、风吹或灌溉水的活动而形成,其土质大局部为壤土,有效土层厚度,大多在1米以上,是平原农业区的主要耕地。平原林木主要分布在渠道、道路两旁和条田、村庄住宅庭院周围,并已逐步实现条田林网化。该区面积2059.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2%。3、北部沙漠区北部沙漠区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局部,北与塔城地区和布可赛尔县、阿尔泰地区福海县相接,东西宽约30公里,南北长约100公里,面积为2794.7平方公里,系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由新月形沙丘、链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组成。沙丘高度一般在20--30米左右,沙丘之间比拟平坦,呈条状分布,沙漠浩瀚,人迹罕见。沙漠地区尚有沙漠灌木林,主要分布在北沙窝地带,有梭梭和红柳,覆盖率仅2.5%左右。由于樵采过度,植被遭到破坏,并导致沙漠有逐渐向南推移的趋势。2.1.3地质昌吉市跨越北天山褶皱带和准噶尔拗陷区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北天山褶皱带包括一个三级构造单元---博罗霍洛复背斜;准噶尔拗陷区也包括一个三级构造单元---乌鲁木齐山前拗陷带。南部中高山区属北天山褶皱带的次级构造单元--博罗霍洛复背斜,它主要包括四个四级构造单元即:南部的依连哈比尔褶皱束、天山尔褶皱束、冰达板褶皱束、昌吉山缘凹陷;北部的中低山丘陵区属乌鲁木齐山前拗陷带,包括齐古断陷、玛纳斯断陷两个四级构造单元。南部高山区为北天山山脉,终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河谷狭窄呈“V”型,海拔高程大于3500米,相对高度500--1000米;高山区北侧为中山区侵蚀构造地形,海拔高程1800--3500米,相对高度400--800米,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森林遍布,雨量充分,河谷形态成“V”型峡谷,局部地段开阔,出现2--4级阶地;中下部属低山丘陵区,地貌形态主要为构造剥蚀地形,多成单斜山和黄土覆盖的垄岗状低山丘陵,海拔高程1200--1800米,河谷相对变宽,两岸发育八级阶地。下部为风积或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山前冲、洪积扇及倾斜平原,海拔高程700--1200米;北部为冲洪积平原和沙漠,海拔高程由南部高山区的4100米,向北呈阶梯状递减到沙漠中的360米。昌吉市境内出露地层,南部高山区为上古生界石炭系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低山区为中新生界陆相碎屑岩和含煤建造,岩性为砾岩、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等。新生界第四系地层流域内分布较广,为半胶结及松散堆积物,有冲积、冰积、洪积、坡积等成因类型。2.1.4水文、气象由于地理、地貌、大气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昌吉市特殊的环境水文特征。自1955年3月开始,自治区水利厅在头屯河上先后设立了哈地坡、制材厂、伐木厂和头屯河水库实验站四个水文站;在三屯河上设立了阿苇滩、碾盘庄、三屯河渠首和三屯河水库等四个站。观测至今的有制材厂、水库实验站、碾盘庄、渠首等站。通过插补延长及复原计算,头屯河哈地坡和制材厂站、三屯河碾盘庄和渠首站四个站均有1955---1995年41年同步期的径流资料。同时,昌吉市境内外还有气象站八处,委托雨量站一处,在三屯河上还新设立了水土保持观测站一处。2.1.4.1水文〔1〕河流昌吉市境内两条河流均发源于天山北坡中段天格尔峰,河流跨越高、中、低山带,由南向北汇入各山间支流,形成两条河的主流,流出山口后进入平原。在天然状态下,河水可以流到北部沙漠边缘,尾闾成湖,或注入白家海子,或消失于沙漠之中。两河山区水库建成后以及灌区灌溉工程的不断完善,一般年份河水几乎全部引入灌区,渠首以下河道,除汛期短暂泄洪外,下游河道常年处于干涸状态。三屯河:三屯河的主要支流有大三屯河和小三屯河在奴尔加牧业村附近集合,其下游有孔沙拉沟、庙尔沟、板房沟、头道水、二道水等支流集合后形成三屯河主流。碾盘庄水文站在二道水集合口以上积水面积1636平方公里,河长103公里,河道纵坡17.3‰。该河多年平均流量为3.574亿方。头屯河:头屯河主要有主沟和东南沟两条支流,在庙尔沟以上约13公里处集合,集合口以上积水面积690平方公里,平均高程2912米,在集合口以下约1.5公里,河道进入幽深的峡谷,谷长约10公里,谷低宽约30---70米,两岸悬崖峭壁,河道蜿蜒曲折,在庙尔沟以上约1公里处流出峡谷。制材厂水文站以上积水面积840平方公里,河长47.5公里,河道纵坡53.7‰,流域平均高程2774米,制材厂以下河流进入前山丘陵地带,在制材厂至哈地坡站之间长约38公里的区间范围内,从上至下,除东岸有谢家沟、小渠子、黑家沟、浅水河等四条河常年流水的小支流外,东西岸共有十多条无名干沟汇入。这些小支流和干沟的特点是源短、坡陡、流急、植被差,一遇暴雨,泥沙俱下,甚至形成泥石流,是头屯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头屯河是昌吉市和乌鲁木齐市的界河,以河道中心线为界,山区产流面积昌吉市为702平方公里,乌鲁木齐为8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2.55亿方。河水是在优先保证八钢、王家沟、火车西站等地的工业用水外,其余局部昌吉和乌鲁木齐按各占50%比例分水。〔2〕、地表水资源昌吉市的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957亿方,由三局部组成。〔1〕、三屯河出山口处的大局部河川径流量3.574亿方。〔2〕、头屯河的局部河川径流量1.29亿方。〔3〕、前山三工滩、阿苇滩以上十多条沟谷地表径流0.093亿方。〔3〕、地下水资源昌吉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5635亿方,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2.0508亿方。其中地下水尚具有开发潜力区有三工乡、军户农场、城郊办事处、大西渠乡南、二六工乡、滨湖乡、五家渠片。〔4〕水资源的特点昌吉市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两条主要河流属于雨雪和冰川混合补给的河流。年径流的年内分配十分不均,年内变化较大,其分配不但与降水有关,而且与热量同步。夏季雨水多,气温高,致使径流年内分配高度集中。头屯河哈地坡站6--8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4.4%,连续最大四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4.4%,三屯河碾盘庄站6--8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8.4%,连续最大四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8.0%。三屯河和头屯河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小,年变差系数Cv值为0.13--0.15之间,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在1.6--1.9之间,说明径流的年际变化比拟稳定,对供水十分有利。〔5〕水质三屯河和头屯河天然水质良好,在距头屯河源头47.5公里的制材厂站河水矿化度仅为183mg/l,河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型,到该站下游38.2公里处的哈地坡站,矿化度上升为298mg/l,河水化学类型也为重碳酸盐型。在距三屯河源头103公里的碾盘庄站河水矿化度为213mg/l,河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型,两河年平均矿化度都较低。头屯河在制材厂站以上河段,水质评价为二级,制材厂站到哈地坡这段河段,水质评价为三级,其原因是制材厂站到哈地坡这个区间的乡镇、许多煤矿和工厂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所致。三屯河在碾盘庄站以上河段,水质良好,水质评价为二级,其中有十项指标到达一级。〔6〕泥沙昌吉市两条河流的上游山区,植被较好,覆盖率在80%以上,因此上游河水清澈,含沙量小,头屯河制材厂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27公斤/方,到哈地坡站增加为2.90公斤/方。多年平均输沙量在制材厂站26.6万吨,哈地坡站为73.3万吨,制材厂以下,产水量占哈地坡的10%左右,而泥沙却占哈地坡站年输沙量的三分之二,致使头屯河水库的泥沙淤积严重,库容减小,直接影响水库的平安和效益。三屯河碾盘庄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31公斤/方,多年平均输沙量76.1万吨,泥沙情况比头屯河要好些。〔7〕洪水昌吉市洪水类型主要有三种:融雪洪水、雨雪混合型洪水、暴雨洪水。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出现时间主要是5—8月,其中出现在7月份的机率最大。其中融雪洪水峰平、量大、持续时间长、一日一峰特征显著,一般流量在40—80方/秒之间。暴雨洪水那么多表现为暴涨暴落、持续时间短洪峰流量大的特点。三屯河历史最大洪峰流量是1899年的816方/秒。2.1.4.2气象昌吉市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远离海洋。受温带天气系统和北冰洋冷空气的影响,冬有冷空气的沉积,夏有盆地聚热作用,属中温带大陆性半荒漠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四季清楚,夏季干旱炎热,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温度变化剧烈,冷空气活动频繁;秋季降温迅速,天气晴朗。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性分配不均匀,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昌吉市依据不同的地貌变化呈现出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沙漠三个气候区。南部山区由于海拔高,降水充分,冬暖夏凉,气温的年、日较差小,全年盛行南风,表现为典型的山区气候。中山地带除表现了山区的气候特点外,也反映了一些平原地区的气候特点。中部平原农业区由于海拔相对较低。降水量减少,气温日较差大,表现了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北部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干旱炎热。冬季盛行偏东风,其他季节盛行偏西风。1.气温根据昌吉市境内及邻近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南部高山区大西沟站为-5.2℃,中低山区小渠子站为2.1℃,中部平原昌吉站为6.1℃,沙漠地区蔡家湖站为5.7℃。在农作物主要种植的平原区,一月平均气温为-17.5℃,七月平均气温为24.6℃,气温年较差42.1℃,平均日较差13.4℃,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38.2℃,≥0℃的积温为3834℃,≥10℃的积温为3374℃。无霜期最长183天,最短为126天,一般年份都在160天以上。2.日照南部山区的日照时数为2545小时,日照率57%;中部平原日照时数为2833小时,日照率64%;沙漠边缘地区日照时数为2936小时,日照率66%,太阳辐射量为133.6kca/cm2。3.降水南部山区年降水量达500毫米以上,制材厂站以上面平均年降水量为540.1毫米;碾盘庄站以上面平均年降水量524.1毫米,平原区年降水量154.4毫米,沙漠边缘地区年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山区积雪深度约30厘米,最大65厘米;平原积雪约20厘米,最大39厘米,平原地区蒸发强烈,年蒸发量约1050毫米左右。4.风和湿度昌吉市年均风速平原最大,沙漠次之,山区最小。平均风速为1.5-3.0米/秒,从季节上看,平原和沙漠地区平均风速春、夏、秋三季节为最大,冬季最小。南部山区各季平均风速相差不大。昌吉市平原地区年均相对湿度62%。12月份为最大,相对湿度83%;5-7月份最小,相对湿度44%。南部山区相对湿度变化很小,年平均相对温度58%。3月份最大,相对湿度64%;6-8月份最小,相对湿度56%。2.2自然资源2.2.1矿产资源昌吉市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沙金、硫磺、白矾、芒硝、石灰石、陶土等。煤炭藏量分布广,质量好,远景储量为50亿吨,目前已探明储量15亿吨;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庙尔沟、板房沟、二道水一带,藏量约2480万吨;北沙窝一带芒硝的蕴藏量极为丰富;头屯河、三屯河流域还有沙金分布。2.2.2土地资源昌吉市现有总土地面积817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3511.9公顷,占总面积的9%,其中水浇地为97.2%,菜地为2.1%,灌溉水田有522公顷为0.7%,灌溉水田主要分布在六工乡四户坝和梁子村。园地面积2781公顷,占总面积0.4%,全局部布在平原农区。林地面积为53860公顷,占总面积的6.59%,其中山区占林地总面积的60.3%,平原林地占总面积的22.3%,沙漠林地占总面积的17.41%。按有林地计算,昌吉市森林覆盖率为3.4%,其中山区为7.4%,平原1.4%。可以看出林地分布区内分布很不均衡。北部沙漠林地为灌木林,主要是梭梭、红柳、胡杨等,这局部灌木林绝大局部是次生的。50、60、70年代,因大量开荒和砍伐使沙漠森林资源严重破坏。从目前情况看沙漠南缘的植被破坏严重,流动沙丘南移,已对农田构成威胁。因此恢复北部沙漠南缘植被,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该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农区林地开展较快,农田林网化到达86.7%。近年来政府对林业加大力度,采取义务植树,农民房前屋后谁种谁有,扶持林业专业户,承包集体林地比例分成等方法开展林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林业面积保存率较低,只有30.1%。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为:1、缺水。春季林木需水时,也是农作物需水季节,在保证农业用水的情况下,林木受旱。2、林木大多以扬树、榆树为主,生长周期长,短期内没有经济效益,激发不了经营者的积极性。牧草地总面积为521391.6公顷,占总面积的63.8%,其中大局部是天然草地,人工草地154公顷。分布最多是阿什里乡,占牧草地的39%,其次是北部牧草地为37.6%,再次是大西渠乡为8.8%,其他各乡均有分布,面积不大均在3%以下。区域上分布不均,46.2%的牧草地分布在山区,37.65%的牧草地分布在沙漠,其余16.2%分布在农区。但是由于不重视草原建设,盲目开展牲畜头数,导致草场退化,载蓄能力下降,四季草场极不平衡。根据畜牧部门统计,80%的夏季草场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牧草再生缓慢,产草量明显下降。蓄草不平衡,使牲畜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一遇灾情牲畜大量死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17242.2公顷占2.1%;交通用地3292.1公顷,占0.41%;水域面积16943.5公顷,占2.1%;未利用土地为128163.8公顷,占15.7%。2.2.3土壤资源昌吉市现有总土地面积817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3511.9公顷,占总面积的9%,宜耕荒地为84208.9公顷,占宜用荒地的12.7%。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工程昌吉市比率%农地75351.99林地53848.16.6草地521391.663.8果园27810.3水域16943.52.1城镇及工矿用地17242.22.1其他用地3292.10.4未利用地128163.815.7合计817174.3100昌吉市土壤从大的方面分为山地垂直土壤带和山前平原区土壤带。根据土壤普查,山地垂直土壤带土壤类型有:原始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灰褐色森林土、山地黑钙土、山地粟钙土、山地棕钙土。平原区85%的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在一米以上,土壤类型主要分为:灌淤土、潮土、灰漠土、草甸土、盐土以及沼泽土六个土类,十二个亚类,二十一个土属,二十九个土种,五十二个变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的仅占农区的39.18%,全氮在0.075%以上的占49.8%;土壤养分比拟差的土地约占60%,其中76%的土壤缺氮,33%的土壤缺磷,大局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低,而且土壤母质盐分重。2.2.4野生动植物资源昌吉市山区和平原分布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药用的贝母、党参、雪莲、甘草、阿魏、麻黄、柴胡等100多种;野生动物有黄羊、鹿、旱獭、雪鸡等。2.2.5旅游资源昌吉市南部山区的中高山带有茂密森林,夏季气温凉爽,可作为夏季的避暑旅游区;中山带有热气矿泉,此地带冬暖夏凉可作为旅游疗养区;昌吉市城北有古城一座,现留局部残墙,埋于地下的“文化层”,开发后可作为旅游区;北部沙漠边缘有天然的梭梭、红柳、胡扬林,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条件。2.3社会经济情况昌吉市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是昌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的卫星城市。东距乌鲁木齐35公里,新欧亚大陆桥、乌—奎高速路、乌—克输油管线、昌—玛110千伏输电干线及北疆地区的重要通讯设施均从境内通过。播送电视、军用机场、有色金属和新疆电机厂、电线厂、毛纺厂等国家重要设施及自治区大、中型企业均在该市。2.3.1行政区划昌吉市行政辖区内有市属的六乡四镇,其中五个农业乡,一个牧业乡,即榆树沟镇、三工镇、硫磺沟镇和大西渠乡、滨湖乡、六工镇、二六工乡、佃坝乡、阿什里乡、庙尔沟乡。五个办事处,即一个农区办事处、三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矿区办事处。一个国营农场,即园艺场。46个小农场,另外,还有兵团农六师五个团场,即一○一团、一○三团、一○五团、共青团和军户农场。市辖各地面积见表:2.3.2人口昌吉市居民有32个民族组成,主要民族有汉、回、维吾尔、哈萨克、蒙、满、锡泊等。1998年总人口33.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2万人,农村人口14.67万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76‰。人口密度为41.4人/平方公里,但在区域上分布不均,南部山区和北部沙漠边缘人烟稀少,老龙河地区和阿什里乡每平方公里只有1人和2.5人,而昌吉城区人口密集为7329人/平方公里。2.3.3、社会经济状况2000年,昌吉市国民生产总值28.2亿元,农业总产值11.2亿元,工业总产值17.6亿元,财政收入1.3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795元,城镇职工人均纯收入8057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363万美元。昌吉市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4.6:48.6:26.8。有效供给水平明显提高,商品短缺状况根本结束,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开展较快,农业产业化开展取得重大进展。工业经济通过“三改一加强”,争大放小,扶优抚强,形成了特变电工、天山面粉、屯河集团、西域集团等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关系,与沿海兴旺地区30多个县市建立了友好县市关系。同时昌吉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方案生育、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40多项工作进入全国或自治区先进行列。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等称号;荣获自治区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卫生红旗城市称号。2.3.4、交通昌吉市交通、通信、电力等设施较完善。新欧亚大陆桥、乌—奎高速路、乌—克输油管线、昌—玛110千伏输电干线及北疆地区的重要通讯设施均从境内通过。昌吉市交通便利,市内312国道、乌—奎高速路、北疆铁路贯穿全市。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柏油公路遍布全市,已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公路网络。2.3.5、水利建设现状昌吉市经过几十年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于1981和1985年先后建成头屯河和三屯河两座山区拦河水库,设计库容5524万方。两河渠首引水枢纽工程和永久性桥、涵、渡槽工程1693座,以及干支斗三级防渗渠道1182.49公里,架设高压输电线路600多公里,低压线路400多公里,打机井和自流井1000多眼。灌区市辖各地面积统计表乡镇面积〔公顷〕全市817174.3榆树沟镇32482.6三工镇15385.8硫磺沟镇37853.7大西渠乡49299.1滨湖乡13482.6六工镇9083.9二六工乡10466.0佃坝乡16416.0阿什里乡293529.8园艺场1464.0城郊办4891.6小农场14418.3市直属248426.0市区1435.1一○一团4283.8一○一团31271.2一○五团5447.1共青团18035.5军户农场9006.1土地、人口、劳力情况表工程昌吉市面积〔hm2〕总817174水土流失531200户数〔户〕总农村人口〔人〕总338700农村146700劳力〔个〕总48700农村人口密度〔人/hm2〕总0.41农村人均土地〔hm2/人〕总2.4农村耕地面积〔hm2〕总75351.9农村建成了条田、林带、渠道等配套工程。随着山区水库的建成,平原水库因质量差,淤积严重,大局部已淘汰,目前只有芨芨庙水库在继续发挥作用。全市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量4.153亿方,地下水年开采量1.7182亿方,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为5.872亿方。2.4水土流失情况2.4.1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布2.4.1.1土壤侵蚀类型〔1〕侵蚀类型划分的原那么①成因和生态相结合的原那么。营力是侵蚀得以发生的动力,它作用于地表物质,使其发生剥离、破坏和搬迁位移导致水土流失,同时也形成了各种侵蚀形态。所以形态反映了不同的侵蚀营力和下垫面条件,是侵蚀产生的结果,因此从形态入手,以成因来划分土壤侵蚀类型。②综合评价的原那么。地表侵蚀是在一定外营力条件下与下垫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不同的外营力和下垫面条件的组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侵蚀特征,相似的侵蚀特征又可能由不同的外营力和下垫面条件组合形成。③综合评价根底上的主导因子。侵蚀现象是由多种因子引起的,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主导因子,一般来说构成土壤的主要外营力因素包括降雨,径流,风力,风向,冻融及重力等,下垫面条件主要有植被类型、覆盖度、地面坡降,地面组成物质,地貌及切割密度等。结合昌吉市的具体情况,把地表组成物质、覆盖度和地貌等作为划分不同侵蚀类型的依据。在这些影响因子中,从土壤侵蚀影响的结果来看,不管受什么因子的作用,最终都以地貌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了充分反映非地带性规律,在综合评价的根底上结合地貌类型等主导因素,确定侵蚀类型。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力求简明扼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当地生产条件相结合,力求通俗易懂,直接为生产部门和当地群众效劳。〔2〕昌吉市的土壤侵蚀按侵蚀营力可分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和冻融侵蚀。①水蚀水蚀是土壤在水的作用下发生的搬运过程。水蚀中最为普遍的是雨滴击溅侵蚀、层状侵蚀、细沟状面蚀和浅沟、切沟、冲沟、山洪等侵蚀。主要出现为下切、侧蚀、溯源等形式。由于沟谷聚集了坡面来水,冲刷作用大,能切入土层中,造成严重的流失。②风蚀在风力作用下,土粒、砂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称为风蚀,主要表现形式有扬失、跃移、滚动三种,侵蚀基源有新月型砂丘和网格状沙丘。侵蚀形态有风蚀凹地、风蚀槽穴、风蚀残墩和风蚀长梁等,侵蚀部位的迎风坡角、丘顶峰线。③重力侵蚀重力侵蚀是坡面表层土石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发生位移和堆积的现象。多发生于沟谷边坡,侵蚀作用主要是沟谷扩展,侵蚀形态有崩塌、滑坡、泻溜、山剥皮、泥石流等,主要分布在丘陵区沟谷。④冻融侵蚀由于寒冻与热融作用交替,使地表土体和松散物质发生需动,滑塌、泥石流等现象,造成石山石头下滑,山体塌坡。2.4.1.2土壤侵蚀分布规律〔1〕空间分布昌吉市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表现为:①市内的几条河流在洪水季节,其河水冲蚀河岸,侵蚀耕地、草场,主要是三屯河、头屯河等地区,由于其河床为沙质河床,抗蚀性能差,河水冲蚀严重。洪水造成道路毁坏、农田被淹,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②植被稀疏、风力强劲的戈壁及沙漠附近地带,风蚀、风埋现象严重,主要位于昌吉市北部的荒漠及荒漠绿洲过渡带等地;③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系统受损较严重的地带,天然植被的减少导致风蚀、沙害不断加重,如三屯河中下游段,由于上游修建大量的水库,河流断流导致沿途植被大量死亡,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局部农地已开始沙化。〔2〕时间分布从时间分布看,昌吉市的水土流失在不同时间其表现是不同的。年际表现为:①高温多雨年份,河流洪水冲蚀加重,山区雨量较为丰沛,且降雨集中,对裸露山地冲蚀严重;②多雨多风年份,风力、水力侵蚀较严重,重力侵蚀通常伴随于水力侵蚀中;③在干旱少雨年份,沙漠戈壁地带风力侵蚀加剧,表现为沙尘暴、浮尘等天气增多。年内表现为:①夏季暴雨及山区冰雪融水对低山区及河谷地带的水土流失影响较大,表现为洪水对河岸的淘刷,并危及两岸和下游的耕地及民房,这在三屯河和头屯河地区表现比拟突出;②春季以风蚀为主,不仅造成地表土粒及养分的流失,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而且使全市的环境恶化,特别是沙漠周边地带,如北沙窝地区等,土地沙化、沙埋主要发生在此季节。2.4.1.3土壤侵蚀强度分级〔1〕、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依据为搞清昌吉市水土流失特点,有针对性地布设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必须结合土壤侵蚀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对水土流失进行定性描述。而土壤侵蚀强度能直接且综合地反映水土流失程度,对水土流失的轻重在空间分布上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土壤侵蚀强度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特别是土壤因素、地形地貌因素、降水因素和高山融雪径流以及人为活动的综合反映,所以用土壤侵蚀强度作为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的依据,是切实可行。但由于昌吉市缺乏相关的水文、泥沙及土壤侵蚀定量化指标方面的资料,故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的依据只能以侵蚀形态分级以及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作为参考依据,结合侵蚀现状调查进行划分。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如框图1所示。①昌吉市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区分规律。由南到北,从东到西,主导侵蚀营力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把外动力作为第一级分类依据。②侵蚀强度是对土壤侵蚀状况,程度分极的描述,是土壤侵蚀类型划分的核心指标。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结合昌吉市的实标情况,土壤侵蚀强度的划分主要是根据植被,地形,地面物质组成等因素进行定性划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表准见表,面蚀分级指标见表,风蚀强度分级指标见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表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2.a)]平均侵蚀[mm/a]微度〈200,500,1000〈0.15,0.37,0.74轻度200,500,1000~25000.15,0.37,0.74~1.9中度2500~50001.9~3.7强度5000~80003.7~5.9极强度8000~150005.9~11.1剧烈〉15000〉11.1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1.35kg/cm3折算。面蚀分级指标表地面坡度地类5~88~1515~2525~35〉35非耕地60~75轻度轻度轻度中度中度林草45~60轻度轻度中度中度强度覆盖度30~45轻度中度中度强度极强度〔%〕〈30中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坡耕地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风蚀强度分级指标表级别床面形态〔地表形态〕积被覆盖〔非流沙面积〕风蚀厚度〔mm/a〕侵蚀模数[t/(km2.a)]微度固定沙丘,沙地和滩地702〈200轻度70~502~10200~2500中度半固定沙丘,沙地50~3010~252500~5000强度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沙地30~1025~505000~8000流动沙丘,沙地〈1050~1008000~15000剧烈大片流动沙丘〈10〉100〉15000〔2〕、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强度划分①、南部中、高山冻融侵蚀区该区主要是中度冻融侵蚀和轻度重力侵蚀。高山区位于寒风化带,海拔3000米以上,相对高差可达500-800米,雪线以上的高山为现代冰川作用和永久积雪所覆盖,植被为高山草甸带,覆盖度在80%以上。中低山区,海拔1500-2800米之间阴坡和半阴坡,天然林大多分布于此,其垂直宽度于1300米左右,自然林以云杉为主,也有少量的桦树、山杨。森林的植被率约为17%左右。②、南部前山丘陵强度水蚀中度重力侵蚀区海拔800-17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为前山、低山干草原和半荒漠地带,植被稀疏,南北坡降较大,低山沟谷多为风化岩石,表层黄土覆盖,植被较差,保水能力低在春夏季节经常发生阵发性降水,时间短,汇流快,泥沙随雨水汇流而下,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水蚀主要为降雨侵蚀,侵蚀模数5000—8000吨/平方公里·年。③、南部平原中度水蚀区该区位于三工滩、阿魏滩以北、乌伊公路以南,包括硫磺沟镇、三工镇、军户农场、二六工乡、榆树沟乡南半部等。处于三屯河、头屯河冲积扇上中部,南北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低。水蚀主要为春季融雪和暴雨侵蚀,侵蚀模数2500—3000吨/平方公里·年。④、中部平原水蚀和轻度风蚀区本区包括六工镇、滨湖乡、佃坝乡、大西渠乡、榆树沟镇、二六工乡北半部。处于冲积扇下部及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地形平坦,但河道下切较深,河谷台地相间分布,局部地形破碎,植被稀疏。水蚀主要为春夏季冰雪融水对河道的冲刷,侵蚀模数2500—3000吨/平方公里·年。一○一团、一○三团、一○五团、共青团和军户农场等地土壤干旱,水源较缺,土壤沙化严重,春季常伴有轻度风蚀,侵蚀模数1000—1500吨/平方公里·年。⑤、北部荒漠中度风蚀区北部沙漠区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局部,东西宽约30公里,南北长约100公里,面积为2794.7平方公里,系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由新月形沙丘、链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组成。沙丘高度一般在20—30米左右,沙丘之间比拟平坦,呈条状分布,沙漠浩瀚,人迹罕见。沙漠边缘地区尚有沙漠灌木林,主要分布在北沙窝地带,有梭梭和红柳,覆盖率仅2.5%左右。由于樵采过度,植被遭到破坏,并导致沙漠有逐渐向南推移的趋势。该区主要是中度风蚀区,侵蚀模数2500—5000吨/平方公里·年。2.4.2、水土流失危害及成因分析2.4.2.1水土流失的危害昌吉市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不合理的水土开发和乱砍滥,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土流失不断增加,风沙危害加剧,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开展。〔1〕、水土流失严重阻碍农牧业的开展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降低、草场大量退化、农牧业产量降低且不稳,严重阻碍农牧业的开展。据农业综合调查,全市瘦薄易旱的中低产田有30.16万亩占农区总耕地面积的48.6%,其根本特征是跑水、跑土、跑肥。根据畜牧部门统计,80%的夏季草场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牧草再生缓慢,产草量明显下降。〔2〕、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灾害增多,人民生活条件恶化在流域的北部沙漠前沿,五、六十年代生长着大量的野生梭梭、红柳、胡杨等植被破坏严重。荒漠植被的大量被砍伐致使沙漠南移10多公里,土地沙化面积增大。加之上游的植被、草场退化以及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水、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地膜、化肥由于处理不当,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风灾、沙暴、洪水频繁,威胁人民的正常生活。〔3〕、淤塞河道及水利工程,减小灌溉效益水土流失的加剧致使头屯河水库的泥沙淤积严重,库容减小,直接影响水库的平安和效益,平原水库因质量差,淤积严重,大局部已淘汰,目前只有芨芨庙水库在继续发挥作用。大大减小灌溉效益,直接影响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开展。2.4.2.2、水土流失成因分析〔1〕自然因素昌吉市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少雨,寒暑差异悬殊,且土壤、地质、地形条件易产生土壤侵蚀,同时植被稀疏、降雨集中且又多暴雨,为水蚀和风蚀提供了有利条件。①气候因素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昌吉市暴雨洪水那么多表现为暴涨暴落、持续时间短洪峰流量大的特点,三屯河历史最大洪峰流量是816m3/s。另外融雪洪水峰平、量大、持续时间长、一日一峰特征显著,一般流量在40—80m3/s之间。温度变化大,也对造成水土流失有一定影响,尤其是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在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容易风化成碎屑,在夏季降雨时产生冲蚀,造成水土流失。②地形地貌因素昌吉市中低山区的大面积裸露的荒山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该区植被稀疏,南北坡降较大,低山沟谷多为风化岩石,表层黄土覆盖,植被较差,保水能力低在春夏季节经常发生阵发性降水,时间短,汇流快,泥沙随雨水汇流而下,造成严重水土流失。③土壤因素低山平原区土壤是在冲积、洪积物上发育形成的荒漠灰钙土,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来自南部山区岩石分化物,以及覆盖于中低山区表层的黄土,经洪水冲刷、风吹或灌溉水的活动而形成,其土质大局部为壤土,有效土层厚度,大多在1米以上。该土层含沙量大,胶结差,抗压强度低,抗蚀力弱,极易发生水土流失。〔2〕、人为因素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昌吉市中低产田较多,加之,农业工作方法的落后,我市平原农区水土流失严重;同时工矿企业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时,只开发不保护,致使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逐年恶化。②乱砍滥伐昌吉市有林地面积53848.1公顷,占总面积的6.6%,森林覆盖率为3.4%,林地区内分布很不均衡。北部沙漠林地为灌木林,主要是梭梭、红柳、胡杨等,这局部灌木林绝大局部是次生的。50、60、70年代,因大量开荒和砍伐使沙漠森林资源严重破坏。目前沙漠南缘的植被破坏严重,流动沙丘南移,水土流失加剧,已对农田构成威胁。③超载放牧昌吉市牧草地总面积为521391.6公顷占总面积的63.8%,其中天然草地521237.6公顷,人工草地154公顷。由于不重视草原建设,盲目开展牲畜头数,导致草场退化,载蓄能力下降,草场退化、沙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④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视缺乏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开展,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一些单位和个人在开发建设中不注意水土保持。加之,昌吉市尚未建立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因而对水土保持在确保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开展缺乏足够的认识。2.4.2.3、存在的主要问题1、主要自然灾害昌吉市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水、大风和冻害,干旱、沙暴、冰雹以及干热风也有一定危害。昌吉市低山汇流地带植被稀少,土质疏松,修养水能力低,遇到暴雨即形成洪水,加之河道内的引、分洪工程不完善,常形成洪灾。昌吉市低山平原区和北沙窝常有大风,大风来时,由于地表植被稀疏,也常常造成风灾,甚至出现沙尘暴。根据昌吉市各水文站冰情观测资料,充分说明冰情受气温、河床坡降和径流补给来源影响,冰情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2、土地条件制约⑴、可供开发的宜农耕地比例低全市土地面积大,类型多,宜耕地数量少。其中宜耕荒地为84208.9公顷,仅占宜用荒地的12.7%,且大为二等地,质量差,属中度限制地,开发利用困难。⑵、土地质量差,肥力低,盐碱重按国家肥力标准,昌吉市耕地为3—5级,有机质含量1.5%以下的约占耕地的61%左右,土壤普遍含盐,荒地中盐碱地在40%左右,耕地盐碱化占耕地面积的1/3,粮食单产仅为3000-3700kg/hm2,经过改进,单产可达6000kg/hm2,潜力极大。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缺乏制约经济开展虽然,昌吉市水资源较丰富,但由于目前水库蓄水容量、引水工程的制约,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由于缺水,局部土地不能开发和有效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昌吉市现有旱田780公顷,产量仅为水浇地的1/3。⑷、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水、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地膜、化肥由于处理不当,造成一些农田土壤和水质污染。尤其是准噶尔盆地南侧与绿洲衔接之处,野生植被破坏严重。荒漠植被的大量被砍伐致使沙漠南移10多公里,土地沙化面积增大。⑸、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昌吉市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城市,农产品的资源优势没有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缺乏大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力,农副产品加工和深层次开发滞后,没有优势的支柱企业和名优特产品,因而要大力开发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开展生产力,增加人收。⑹、矿产资源开发滞后根据有关资料,昌吉市矿产资源多达20余种,但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开展。2.5水土保持现状建国以来,昌吉市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虽然没有系统完整的水土保持措施规划,但全市人民在治水改土、农田水利工程根本建设和植树造林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2.5.1水利工程建设昌吉市于1981年和1985年先后建成头屯河和三屯河两座山区拦河水库,设计库容5524万方。两河渠首引水枢纽工程和永久性桥、涵、渡槽工程1693座,以及干支斗三级防渗渠道1182.49公里,架设高压输电线路600多公里,低压线路400多公里,打机井和自流井1000多眼。灌区建成了条田、林带、渠道等配套工程。2.5.2、林草建设近年来昌吉市农区林地开展较快,农田林网化到达86.7%。政府对林业加大力度,采取义务植树,农民房前屋后谁种谁有,扶持林业专业户,承包集体林地比例分成等方法开展林业,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时,我市通过封禁和轮牧制度,使局部草场得到了一定的恢复。2.6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昌吉市水土流失预防监督起步较晚,虽然水行政部门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监督法制体系等不完备,预防监督难以开展。应尽快建立预防监督体系,完善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建立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机构,以适应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昌吉市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1、水土流失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由于昌吉市的自然环境、水文、地理条件以及人为活动影响,导致昌吉市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大,类型多样,分布广、危害重。而过去治理主要放在平原区和沙漠区,在山区水土流失未治理,从而不能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特别是三屯河、头屯河等几条河流,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由于水土流失,三屯河、头屯河水库淤积十分严重。不合理的开荒造林以及重造林、轻管理的情况仍然存在,从而形成了天然林不断减少,造林成活率不高的局面,加剧了土壤侵蚀。人工草地面积少,再加上管理不善,过度放牧,使草场场严重退化,围栏草场也因受到破坏未到达应有效果。2、水土保持意识淡薄,宣传力度不够昌吉市的水土保持行政机构,尚处在建制阶段,也未建立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因而水土保持工作尚没有真正纳入全社会经济建设方案和县政府议事日程,对水土保持在确保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开展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视不够,技术力量及资金十分缺乏,未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等新的投资体制。加之水土保持意识淡薄,宣传力度不够,未引起全社会的关切和重视,局部地区毁林开荒、滥砍乱伐现象屡禁不止,同时水土流失的严峻形势未引起许多领导的重视,加之,政策、法规、制度等未能及时制定,致使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因此,加大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是目前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工作。3、水土保持工作起步晚,治理技术有待提高昌吉市是在近几年才意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于1999年提出进行水土保持建设,但是由于水土保持工作较晚,大量的根底性前期工作没有做,水土保持建设未形成规模,未能得到国家和自治区任何专项扶持资金。水土保持治理技术也比拟落后,这影响昌吉市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保持水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宣传教育,提高本县广阔干部的水土保持意识,同时通过培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高层次的综合性研究,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角度出发,对昌吉市各种类型水土流失的发生机理、成灾过程、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和实验,为昌吉市国民经济建设及制定水土保持方略和措施提供决策依据。4、在开发建设中,资源利用与保护、生产建设与生态环境不相协调虽然昌吉市在城市及绿洲内部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重绿洲、轻荒漠的问题,在工矿生产及大农业开发建设中,重生产、轻生态,重利用、轻保护,许多地带由于工矿建设及毁林开荒,致使地表植被覆盖度降低,水土流失、风蚀沙害增强,这将影响本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开展。5、监督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仍很严重我国现已建立并公布多类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如《森林法》、《土地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水法》等,但由于执法体系尚不完善,预防监督工作没有到位,人为加速水土流失的现象在昌吉市仍很严重,昌吉市以绿洲经济为其主体,生态系统脆弱,稳定性差,环境一旦受损或破坏,将很难恢复和重建。因而,昌吉市应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强调法律效力,落实行政执法机构、监督执法队伍,开展“两费”征收及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等法规制度,坚决地制止和杜绝各种生产活动中破坏环境引起水土流失的活动。3、规划依据与总体布局3.1规划的依据和原那么3.1.1规划依据3.1.1.1法律法规、技术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水土保持方法》〔1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1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标准》GB/T16453.1~6-1996〔1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那么》GB/T15772-1995〔1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标准》GB/T15773-1995〔1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I5774-1995〔17〕《水利经济计算标准》SD13-85〔18〕《水土保持建设工程前期工作暂行规定》3.1.1.2设计文件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建设规划》《昌吉市国民经济“十五”规划根本思路》《昌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昌吉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昌吉市农业区划》3.1.2规划的原那么〔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实施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自治区《实施水土保持方法》,依据《昌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十五”方案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标准》及地方出台有关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规定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及《昌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等的要求编制。使水土保持与经济建设、社会开展相协调,为经济建设及当地的生态环境效劳。〔2〕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注重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从全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按全县不同区域水土流失的特点,进行各种防治措施的规划,因害设防,并着重规划的质量和可靠性。〔3〕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效益,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4〕结合昌吉市的实际,水土保持应突出预防监督,实施以绿洲为主的重点治理方略。坚持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耕地盐碱化等具有新疆特色的水土保持模式。〔5〕树立长期不懈的防治思想,把预防保护放在首位,强化监督手段,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那么,使水土保持纳入法制轨道,处理好开发与治理得关系,水土保持工作与开发建设工程应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止人为新增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和产生新的危害。〔6〕充分利用昌吉市有关部门已有的具有法律效律的成果与资料为依据,结合各业开展要求进行规划。〔7〕坚持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使昌吉市的工、农、商、林、牧等行业综合、协调开展,并促使昌吉市的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开展。〔8〕多渠道投资,社会办水保,自力更生为主的原那么。3.2规划时段规划时段从2001年到2010年,共十年。对全市的水土流失治理采取统一规划,分期实施。3.3规划目标到规划期末,即2010年的治理目标是工程完成后,根本遏止人为破坏,完全控制人为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森林破坏,沟道扩张根本得到控制,坡面水土流失,洪水灾害根本制止,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根本控制。一、农业人均根本农田2.6亩,经济林果0.1-0.2亩。人均粮食自给有余,到达550公斤。二、治理程度到达可治理面积的80%以上,市区到达100%。以2000年的水土流失面积为基数,可治理区根本到达全部治理。三、林草面积到达宜林宜草面积的70%以上。四、经济指标:在2000年人均收入的根底上增长50%以上。力争到规划期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城镇职工人均纯收入15000元。3.4总体布局根据昌吉市的水土流失特点,针对水土流失治理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根底上,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配置,对于山地森林植被覆盖区,重点为保护监督管理,在林区实施封山育林育草,杜绝滥砍乱伐,严防火灾,严禁乱挖药材、破坏地表植被;对于侵蚀较强的低山区、丘陵地带的荒坡地,为防止其泥沙输往下游,须配置水土保持林草,并配合工程治理措施。对于坡度较大、产量较低而且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坡耕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在平原耕作区应采取分类改进的方法,通过平整土地,提高灌水质量,防止盐碱危害,种植绿肥,改善土壤结构,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减少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在农业耕作区建设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增强区域内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河〔沟〕道两岸易受洪水冲刷的地方,修建各种防洪堤坝;对根底设施、开矿、办厂、修路等开发建设工程造成水土流失区域,应依法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那么,使水土保持纳入法制轨道,处理好开发与治理的关系,使开发和治理同步,防治人为新增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和产生新的危害。规划从2001年起,至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1460.00平方公里。4水土保持分区4.1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分区划分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应坚持抓住重点,以此来带动全市的工作,在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与治理上,应按照规定,设置重点地区,以便探索经验,作出示范,推动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件的开展。根据昌吉市的水土流失特点和开展工作的需要,可划分为预防保护区、预防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4.1.1、预防保护区,预防监督区及重点治理区的划分原那么预防保护区:有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的林地和草地或经水土流失治理成片的地区。包括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林;重点治理1平方公里以上的片区,主要是南部高中山及河流水源地等地区。预防监督区:凡对土壤侵蚀有潜在危险的,有破坏植被危险的区域。包括各业开发区、矿山或根本建设集中连片大于10平方公里的;废弃物年排量大于5万吨的。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其危害已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地区。4.1.2、“三区”划分参照上述划分原那么,昌吉市预防保护区、预防监督区及重点治理区的划分如下:1、预防保护区本区位于南部中、高山冻融侵蚀区和北部沙漠区的一局部,阿什里乡的大局部土地。高山区位于寒风化带,海拔3000米以上,雪线以上的高山为现代冰川作用和永久积雪所覆盖,植被为高山草甸带,覆盖度在80%以上。海拔1500-2800米之间阴坡和半阴坡,天然林大多分布于此。北部沙漠区沙丘之间比拟平坦,呈条状分布,沙漠浩瀚,人迹罕见。区内有大面积的天然林区,草场,主要的防护措施是在现状条件下,采用封禁治理,包括封山育林、封坡育草两方面,作好护林、防火、防盗,严禁乱砍、滥伐,防止草场退化和过度放牧,对原有的残存疏林地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对需要改进的天然草场解决缺水问题或采取封坡育草措施等。2、预防监督区海拔800-17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为前山、低山干草原和半荒漠地带,植被稀疏,保水能力低在春夏季节经常发生阵发性降水,时间短,汇流快,泥沙随雨水汇流而下,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区内有小煤窑、采石场较多,其弃渣顺坡倾倒,危害严重,需要重点预防监督。水保部门在做好预防保护的同时,还要抓监督管理,按照《水土保持法》和自治区实施方法的要求,监督并协助建设工程的工程法人编制水保方案,做到“三同时”。工作中要严格执法,及时总结经验,以推动监管工作的开展。3、重点治理区该区位于南部平原中度水蚀区和中部平原水蚀和轻度风蚀区以及北部荒漠中度风蚀区边缘地区,包括三工滩、阿魏滩以北、硫磺沟镇、三工镇、军户农场、二六工乡、榆树沟乡、一○一团、一○三团、一○五团、共青团和军户农场等地。处于三屯河、头屯河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地带,地形平坦,但河道下切较深,河谷台地相间分布,局部地形破碎,植被稀疏。根据流失危害的严重程度和需要治理的紧迫性,并考虑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力情况,将重点治理区划分为国家、自治区、县三级。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淤积污染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平安及影响工农业生产,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加以确定。水土保持工作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主,以大流域重点治理为骨干,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植物、保土耕作等措施有机结合,综合治理开发,探索治理技术和实施管理的新经验,树立示范样板,推动全面治理。4.2类型区的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分区是在水土流失综合调查的根底上,根据昌吉市各区域不同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等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区,结合各区不同的特点,分别提出适合该区的生产开展方向和防治措施的布局。4.2.1分区原那么与依据4.2.1.1分区原那么〔1〕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相结合。即根据土地资源的优势,水土流失现状及开展趋势,结合社会经济开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确定与生产开展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方案和开发保护利用水土资源的根本措施。〔2〕主导因素和综合因素相结合。即区划即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等综合因素,还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作用,抓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3〕区域划分必须反映相似形和差异性。即同一区域的主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规律和程度、生产建设方向及治理措施应根本相似,而在各区之间那么应有明显的差异性。〔4〕区域划分必须贯彻整体一致性的原那么,同时还要兼顾行政区划。即各区的地域必须集中连片,并尽量保持乡〔镇〕、村级行政区的完整性。4.2.1.2分区的依据〔1〕土壤侵蚀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是自然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故区域分异规律作为区划的主要理论根底。〔2〕地貌特征直接影响着水热的时空分布和土壤植被的分布,进而对土壤侵蚀强度和侵蚀方式及分布特点起主导作用,故以自然地理条件和土壤侵蚀特点作为区划的主要依据。〔3〕农业生产特点和水土保持的开展方向因地貌状况、土壤侵蚀方式、植被条件及气候因素等差异,区别很大,故作为水土保持治理区划的重要因素。〔4〕各分区依据地貌特点、治理方向等不同,划分亚区。4.2.1.3、分区概况按上述原那么和依据,全市划分为四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如下:1、南部中、高山轻度侵蚀区〔1〕范围:本区位于本区位于南部中、高山冻融侵蚀区,包括阿什里乡的大局部土地。〔2〕根本情况:本区位于寒风化带,海拔3000米以上,雪线以上的高山为现代冰川作用和永久积雪所覆盖,植被为高山草甸带,覆盖度在80%以上。南部山区年降水量达500毫米以上,日照时数为2545小时,日照率57%;人口稀少,主要是牧民;区内有大面积的天然林区,草场,是昌吉市的牧业区。〔3〕本区的主要问题:目前水土流失密集较小,但山高坡陡,一旦植被遭受破坏,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且治理难度大;草场退化严重。〔4〕治理方向:主要是防护措施;在现状条件下,采用封禁治理,包括封山育林、封坡育草两方面,作好护林、防火、防盗,严禁乱砍、滥伐,防止草场退化和过度放牧,对原有的残存疏林地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对需要改进的天然草场解决缺水问题或采取封坡育草措施等。2、南部低山丘陵强度侵蚀区〔1〕范围:海拔800-17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三工滩、阿魏滩以北、乌伊公路以南,包括硫磺沟镇、三工乡、军户农场、二六工乡、榆树沟乡南半部等。〔2〕根本情况:该区为前山、低山干草原和半荒漠地带,南北坡降较大,低山沟谷多为风化岩石,表层黄土覆盖;降水分布不均,热量资源丰富,≥10℃的积温为3100℃,无霜期160天。矿业资源开发大多在这一区域,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侵蚀模数5000—8000吨/平方公里·年。〔3〕本区的主要问题:植被稀少;区域内开采的煤和矿石,弃渣、尾沙随意倾倒,人为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南北坡降较大,低山沟谷多为风化岩石,表层黄土覆盖,暴雨时期,汇流快,泥沙随雨水汇流而下,淤塞河道,冲毁农田、村舍。〔4〕治理方向:以监督为主,加强局部治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大力营造护岸林;修建坡面工程,拦蓄径流。3、中部平原中强度侵蚀区〔1〕范围:本区位于三工滩、阿魏滩以北、硫磺沟镇、三工乡、军户农场、二六工乡、榆树沟乡、一○一团、一○三团、一○五团、共青团和军户农场等地。处于三屯河、头屯河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地带,地形平坦,但河道下切较深,河谷台地相间分布,局部地形破碎,植被稀疏。〔2〕根本情况:本区面积2059.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2%。城区人口密集为7329人/平方公里,属人口密集区。年降水量154.4毫米,一月平均气温为-17.5℃,七月平均气温为24.6℃,气温年较差42.1℃,平均日较差13.4℃,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38.2℃,≥0℃的积温为3834℃,≥10℃的积温为3374℃,无霜期170天。该区是经济开展的主要区域,昌吉市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大多在此。地形坡由山麓地带动15‰的倾斜平原,降至沙漠边缘2‰--1‰的细土平原。土壤是在冲积、洪积物上发育形成的荒漠灰钙土,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来自南部山区岩石分化物,以及覆盖于中低山区表层的黄土,并间有可供开展畜牧业的荒地、盐碱地和沼泽地。有效土层厚度,大多在1米以上,平原林木主要分布在渠道、道路两旁和条田、村庄住宅庭院周围,并已逐步实现条田林网化。〔3〕本区的主要问题: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兴旺,资源破坏严重;植被覆盖度低;河谷台地相间分布,局部地形破碎;土质轻,土壤易板结,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差;城镇经济区人为水土流失严重。〔4〕治理方向:加强综合治理,建设根本农田,为农业平安生产建设综合防治体系,突出绿洲周边及内部水土保持建设。以粮食生产为主,综合开发,大力开展二、三产业,营造经果林、护岸林和水保林。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采取工程措施,建设坡面工程,拦蓄径流。4、北部沙漠中度侵蚀区〔1〕范围:北部沙漠区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局部,北与塔城地区和布可赛尔县、阿尔泰地区福海县相接,东西宽约30km,南北长约100公里,面积为2794.7平方公里。〔2〕根本情况:该区沙漠浩瀚,人迹罕见;降水稀少,干旱炎热,年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为2936小时,日照率66%,太阳辐射量为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暨南大学《区域经济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汉语语法及其教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田径Ⅱ》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生产主管工作总结
- 2024年度校园招聘传单派发劳务协议3篇
- 文旅新媒体运营 课件 第6章 文旅新媒体直播运营
- 2024年幼儿园个人工作总结1000字范文
- 2024年度文化传媒合同:综艺节目制作与推广合作2篇
- 翻译三级笔译综合能力模拟39
- 2024年度河砂开采与保护生态补偿合同3篇
- 消防安全检查记录表(完整详细版)1
- 【精品主题班会】高一家长会课件(共37张PPT)
- 危大工程公示牌(改)
- 李清照词两首
- 不使用冲突矿物承诺书
- 钢网架防火涂料施工方案
- 燃气入户安检培训
-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
- 人员能力矩阵图
- 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全套课件
- 智慧供热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