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底座板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_第1页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底座板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_第2页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底座板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_第3页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底座板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_第4页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底座板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昆客专江西段CRTSII型板式无昨轨道工程

底座板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二标CRTSII型板式无祚轨道桥梁

段无昨轨道底座板混凝土工程施工。

2.作业准备

2.1技术准备

(1)施工图已经过审核无误。

⑵进场人员经过岗前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⑶施工方案经审核批准,完成技术交底。

⑷完成混凝土配合比的配制和比选,并经过监理和咨询单位的审核批复。

⑸对进场的骨料、水泥、掺和料、外加剂品种和质量进行检验。

(6)混凝土弹性模量不大于31000MPa,混凝土采取措施预防碱-骨料反应,并符合《铁

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3054-2002)。

⑺后浇带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8)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时,必须是在底座板在进行张拉锁定之后。

2.2现场条件

⑴模板、钢筋和各种预埋构件等工序的检查签证及整修手续均已办妥。

⑵浇注混凝土所需的骨料、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等已到达拌合站,并经检验合格。

⑶混凝土拌合站、输送设备等处于正常状态。

(4)保证水电供应,有应急措施。

⑸容易损坏的机具和零部件有备用品。

(6)冬季施工必须保证棚内温度在10℃以上,且需在棚内养护3天,棚内的养护温度

不得低于10℃。

⑺浇筑前布设测温线,布置如下:

临时端刺和端刺区:每条轨道上每个端刺各设置一个:2*2=共4个。

在常规区:每条轨道上,每个混凝土浇筑段安装测温电偶。

冬季施工时在每孔跨中布设测温线。

3.技术要求

3.1编制依据

⑴桥上CRTSII型板式无祚轨道底座板设计图(第一、二册)(图号:杭长客专施图(轨)

-20、21)

⑵桥上CRTSII型板式无昨轨道钢筋连接器设计图(图号:杭长客专施图(轨)-22)

⑶《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⑷《高速铁路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J1150-2011

⑸2011年11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写的《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

运专线轨道设计技术交底资料》。

⑹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桥梁上CRTSH型板式无祚轨道预埋件设计图(一)、

(二)》(杭长客专施图(轨)-02、04)

⑺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CRTSII型板式无祚轨道摩擦板及端刺结构设计》(杭

长客专施图(轨)-03)

⑻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轨道设计CRTSII型无昨轨道板打磨数据(布板图)。

⑩其他客运专线CRTSII型板式无作轨道施工经验。

3.2相关要求

⑴施工环境温度不低于5℃,雨天不宜施工。

⑵新拌混凝土从出仓到用完一般不超过90分钟,混凝土的自由落度不能大于Imo

⑶底座板上轨道板覆盖区域2.55m宽的范围应刷子刷毛处理,深度

⑷曲线地段的底座板应及时进行横向临时固定,避免底座板产生横向位移。临时侧挡

装置要在底座碎两侧对称布置。

⑸后浇带与轨道板缝不得重叠,底座板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后浇带的处理,清除浮浆,

断面垂直。

⑹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用土工布或薄膜进行覆盖湿润养护,湿润养护时间不低于7

天。

⑺底座板施工以单元划分为基础,根据具体工况具体分析,不同的工点进行不同的段

落划分,底座板单元划分主要涉及到常规区、临时端刺、特殊部位、特殊段落等内容,主

要遵循的原则归纳如下:

①常规区设置原则

A.钢板连接器距梁端间距不小于5m;

B.两个钢板连接器之间要有一个与底座板一起一次性浇筑的剪力齿槽(自由段除

外),即与梁面一起锚固固定,其他剪力齿槽位置预留剪力齿槽后浇带;

C.与底座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的剪力齿槽至前后钢板连接器的底座板长度差不大于

15m。

D.和路基内端刺相连的一个浇筑段的长度应为80m左右,只有当摩擦板较长时,钢

板连接器后浇带到端刺的距离可以适当加大,保证钢板后浇带位于桥上。

E.未与梁剪切连接的长度(底座板自由伸缩长度)不大于80m;

F.要保证钢板连接器后浇带与轨道板缝不重合,保证钢板连接器后浇带与板缝错开

70cm。

G.常规区中的每个浇筑段(每两个钢筋连接器后浇带之间的长度)长度不大于5孔

(32m)简支梁长度;如果遇到特殊梁跨、非标梁跨、桥梁较短的情况时,可以按照每1

或3孔梁设置一个钢板连接器。

②临时端刺设置原则

临时端刺除满足常规区单元划分要求的第1条和第6条外,还要满足以下条件:

A.长桥上两个临时端刺之间的常规区最短为3个单元段,即160X3=480m。底座板

施工单元段划分应统一筹划,每个单元施工段以4〜5km(也称为“单元段”)为宜。过短

或过长都会带来工期组织风险,长大桥梁要通过设置临时端刺来施工。

B.临时端刺长度800m左右,共分成5段,分别为两个约220m(每段7孔梁)段、

一段约100m(3孔梁)、两个约130m(每段4孔梁)段,每段之间设置钢板连接器后浇带

BL1,临时端刺区剪力齿槽后浇带BL2全部预留。临时端刺示意图见下图:

...............««««........................................_赏现K____________________

t

KIJ4J3J2JIKOBL1BL1BL1

I■房遢遣・谓谓谓■:■调i・j垂■谓谓il谓

,LP5.LP4,LP3।LP2,LP1,

~130m!'130m!'100m!~220m:~220m!3齿槽后浇带B12

*.........*.........*...............*..............--不施加预应力地进行纵连

■施加顼应力地进行纵逢

图3-1临时端刺斗意图

C.施工单元要根据作业面布置情况事先统一规划,确定相邻作业面张拉顺序和分工

责任。K0是临时端刺第一次张拉的一端,K1是临时端刺第二次张拉的一端,进行段落划

分时,要考虑张拉顺序的安排。

D.临时端刺不能设置在连续梁上,且距连续梁至少2孔梁,以免进行特殊设计。

E.左右线临时端刺布置要错开两孔梁,避免个别桥墩承受由于底座板温差引起的较

大水平力。

F.临时端刺的长度允许偏差为-40〜+50m(即长度为760〜850m),临时端刺内各段长

度的允许偏差为±10m。

③特殊部位设置原则

A.连续梁及其两端各两孔简支梁上齿槽应与底座混凝土一次浇筑。并在适当的位置

设置BL1后浇带,连续梁上的底座板两固定连接间必须设置1个后浇带。为了保证连续梁

及相邻两孔简支梁上BL1尽量关于先浇筑的剪力齿槽对称,可通过设置自由混凝土浇筑段

来满足要求,自由混凝土浇筑段的长度不大于80m。

B.倒T型大端刺与邻近大端刺的第一个一次性浇筑的剪力齿槽中间应设置一个BL1

后浇带,否则该区域内底座板伸缩时,易破坏剪力齿槽或者桥梁结构,后浇带与固定连接

间的距离不大于80m。

C.短路基(小于150m)地段,根据段落划分可以参考连续梁的要求进行单元划分,

可以通过设置自由混凝土段落的方式,来保证混凝土伸缩长度差不超过15m的要求。

D.简支梁的固定支座位于桥台上时,取消该处的剪力齿槽,增设一对侧向挡块,见

“杭长客专施图(轨)-02-15”。

④底座板单元划分绘图要求

A.左右线都要分别绘制。

B.钢板连接器后浇带中心位置尽量为整里程数值,这样便于后期计算方便。

C.图例要清晰,一次浇筑的剪力齿槽和预留的建立齿槽后浇带要有区别。

D.画图时,按照线路长度1:1的比例进行绘制,底座板厚度、梁高、轨道板厚度等

可以适当加大比例,以方便审图。

E.设计要素:桥墩中心里程和编号、每孔梁长度、桥台长度和里程、桥头大端刺里

程及长度、长断链长度和里程、支座类型等都要在图上标示,因为轨道板板缝里程数据较

多,图上不便于标识,轨道板板缝里程参考设计院下发的布板设计图(打磨数据);

F.标示:每个钢板的中心里程、桥梁名称、左右线、都要标示准确无误。

G.特殊问题要有特别的文字说明,单元划分时,一般从固定支座桥台一端开始,如

有连续梁等特殊结构,把特殊梁位置的钢板连接器先设计好,在进行常规区划分。

H.每个钢板连接器的位置初步确定后,再对照轨道板布置图进行逐一核对,做到与

板缝不重合。如有重合,微调钢板连接器的位置即可。

⑤其他要求

施工单元划分完后,一定要在桥梁上显著位置进行标识各个后浇带的位置、名称、类

型,方便今后张拉时识别。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底座板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混凝土泵车泵送

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提浆整平机整平,人工收面。

底座板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4-1o

图4T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混凝土拌制与运输

⑴混凝土配料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通知单进行,试验人员需在现场进行施工控制。

⑵混凝土原材料配料采用自动计量装置,计量设备每6个月系统校验1次,每班前

要校核电子秤及其他计量器具,根据施工配合比调整用料,并由试验人员复核如施工中发

现异常时应及时校核。

⑶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至现场,配置数量根据现场运距、便道状况、混凝土

量等情况确定。

5.2混凝土运输

5.2.1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送至底座板浇筑现场,再采用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罐车在运送混凝土过程中以2r/min〜4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

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s〜30s,再将混凝土拌合物送入输送泵料斗。

5.2.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润滑和清洁管道,然后压

入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粗骨料后的砂浆润滑管道后再泵送混凝土。

5.2.3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缓慢、匀速的状态。泵送速度先慢后快,待混凝

土送出管子端部后,逐步加速,同时,应观察泵压及各部分运转情况,待确认工作正常后

再以正常速度泵送。

5.2.4混凝土应连续泵送,必要时可降低速度以维持泵送混凝土的连续性(非停机不

可,时间控制在30min内),停泵后应每隔4〜5min开泵一次,使泵机正转和反转两个方

向的运动(但不得超过15min),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如停泵时

间超过45min,应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道内残留的混凝土。

5.2.5泵送过程中,料斗内的混凝土不能排空,斗内的混凝土面应高于泵料口200mm。

除出口处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其它部分均采用钢管。输送管路用支架、吊具牢固固定,

不得与模板或钢筋直接接触。碎从泵送管口自由落差小于1口,泵送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

始终连续输送。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输送管路分别采用湿帘或保温材料覆盖。

5.2.6混凝土压送过程中,出现压送困难、泵的工作压力异常、输送管路振动增大等

情况时,不能勉强高速压送,操作人员应及时转为慢速压送或作正反转往返推动,并在管

路易堵塞的部位用铁锤敲击,以防管路堵塞。

5.2.7在混凝土泵送全过程中,操作人员及管道维护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更不允

许有违反规定的错误操作。

5.3混凝土浇筑

⑴混凝土浇注前做好开盘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⑵混凝土模板温度宜在5〜35℃;入模温度应为5〜30℃。

⑶浇筑前检查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满足要求后方可浇筑并制作标养及同

条件养护试件。

(4)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一3℃时,采取暖棚保温措施,按冬季施

工处理。

⑸底座板混凝土施工主要包含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整平、收面、拉毛及养生等工

序。

a、混凝土布料时,应由模板低边往高边进行,左右线布料的速度要基本保持一致,

混凝土从泵送管口自由落差小于1m,泵送管的作业半径保持在35米左右。

b、底座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捣固器震捣,梁端钢筋搭接密集区应用直径30mm捣固棒

捣固密实,严禁漏捣。若有振捣能量不足,应采用60mm的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捣固时,

必须从钢筋的间隙插入,插入的深度严格控制,避免破坏滑动层。操作人员固定,在操作

过程中要求“快插慢拔”,垂直点振,不得平拉,不得漏振,谨防过振;振动棒移动距离

不得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每点振动时间约20s〜30s。

c、浇筑过程中,模型班要专人检查模板,发现螺栓、支撑等松动应及时拧紧和打牢。

发现漏浆应及时堵严,钢筋如有移位,钢筋班组须及时调整保证位置正确。

d、混凝土整平。混凝土捣固完成后,用整平机(见图5.3T)来回滚压几遍粗平,在

混凝土初凝之前必须对底座板刮平进行收浆抹平。

图5.3-1提浆整平机

e、混凝土收面。混凝土初凝之前(冬季施工在暖棚内升温,如凝时间一般约浇筑后4

小时)用木抹子抹面,同时做出两侧25cm的2%的横向排水坡,边缘20cm范围进行压光处

理。

f、表面拉毛。根据施工经验,采用钢刷进行横向拉毛效果较好,拉毛时间选在混凝

土凝固后约3-4小时,拉毛时,钢刷在混凝土表面划出痕迹,拉毛下来的混凝土成松散状,

这时拉毛选择时机最好。宜选用钢刷横向拉毛,拉毛包括整个轨道板范围。拉毛的平均粗

糙度控制在1〜2mm。拉毛工具需定期进行清洗或更换。

g、根据冬季、夏季施工现场经验和试验数据,及时定出或更新混凝土开始拉毛时间,

以便指导施工。

⑹两个后浇带之间为一个浇筑段,必须一次连续浇筑成型。

⑺为了保证浇筑段混凝土浇筑后能自由变形,浇筑结束后必须把钢板连接器内侧螺

母拧向浇筑段,同时拆除外侧螺母。

5.4后浇带的施工

⑴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确认配合比通过审批,采用C30膨胀混凝土浇筑。

⑵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对现浇混凝土进行全断面凿毛,并用水对现浇混凝土面进行

润湿,同时还须采用高压风吹净杂物。

⑶后浇带混凝土在底座板纵向连接后按顺序进行浇筑。

(4)混凝土的浇注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汽车泵或汽车吊施工。

图5.4-1后浇带浇筑

⑸在后浇带(钢板连接器后浇带、剪力齿槽后浇带)浇筑前,必须再次检查螺母与钢

板是否密贴,螺母必须以至少450N.m的扭矩拧紧到钢板上。

5.5混凝土养护

⑴底座板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初凝后对底座板混凝土覆盖薄膜+土工布进行养护。

⑵当温差在10℃以上,但小于15℃时,拆除模板后的佐表面宜采取临时覆盖措施。

⑶在养护过程中,应由试验人员专人定时测温,并作好记录。

(4)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养护天数要求不少于14天;相对湿度在60%以上

时,养护不少于7天。

⑸在混凝土养护时不得将覆盖的薄膜和土工布将毛面拉拖,避免拉毛的表面被拉平,

覆盖时可将卷在滚轴的薄膜和土工布逐渐展开轻盖。

5.6混凝土冬季施工

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C或最低气温低于-3C时,按冬季施工执行。

5.6.1进入冬季施工前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⑴掌握施工地区的冬季气象资料,并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了解气象变化情况。

⑵备齐冬季施工所需的工程材料、防寒材料、燃料及必要的机具设备等。浇筑后72h,

需每个1小时记录一次碎温度和棚内温度。

5.6.2冬季施工混凝土灌注

⑴冬季施工采用“暖棚法”施工,暖棚四周围护严密,不得漏风。暖棚内应采用有

效加热设备升温,确保暖棚内温度不低于

⑵应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环境负温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10℃o

⑶用混凝土输送泵浇筑时,泵管用保温材料包裹密实;混凝土运输罐车用保温布封

闭保温。

(4)混凝土浇筑后,及时把暖棚覆盖于浇筑完毕后的混凝土上,两端门帘及时封闭,

两端同时用热风炮把暖棚内的温度升到10C以上,同时在棚内采用8个火炉加温,使暖棚

内保持10℃以上的温度,同时底座板混凝土芯部温度不得低于10℃,在棚内养护至少3

天,在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80%后,将暖棚移至下一段养护面使用。

暖棚移走后,应继续采用薄膜+电热毯+锦棉被+篷布覆盖养护,总养护期为14天。

⑸养护过程中,派专人对混凝土温度及暖棚内环境温度进行记录,记录频率为前3

天1小时/次,以后4小时/次。

6.劳动组织

⑴劳动力组织方式:成立架子队模式的专业施工队伍。

⑵根据总体施组要求,确定合理的劳动力资源,每个工作面为了满足2孔梁/天的施

工强度,需要配置人员如下表。

表6-1一个混凝土工班人员配备表(按2孔梁/天)

序号负责人数量(人)备注

1工班长1

2技术员2

3质检员1

4安全员1

5试验员1

6罐车司机4

7泵车司机2

8混凝土工8培训合格

9普工16配合及收面拉毛

10其他2

11合计38

7.材料要求

原材料应该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后的施工材料按照相关的技术条件及时送检,合格后

方可使用。钢筋保护层垫块抗压强度不低于底座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8.设备机具配置

针对无昨轨道底座板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准备施工使用的混凝土拌合站、插入式振

捣器、提浆整平机和拉毛器等设备。混凝土浇筑主要设备详见下表。

表8-1混凝土浇筑主要施工设备配备表(按2孔梁/天)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台)备注

1混凝土拌合站1全自动电子计量拌合站

2混凝土运输车2与运距等有关

3混凝土泵车1

4插入式振捣器8

5提浆整平机2

6拉毛器4

9.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9.1质量标准

底座板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查及中线和高程测量检查,根据检查验收

结果进行相应处理。底座板混凝土验收标准见表9-1。

表9-1底座板及后浇带混凝土主要检测项目与标准

底座板允许偏差

序号检查项目检验方法

(mm)

1顶面高程±5尺量

2中线位置10全站仪

3宽度+15,0尺量

4平整度7/4m4m靠尺和塞尺

5厚度±1(»设计厚度

9.2质量控制要点

⑴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大于5C,当环境温度为负温时入模温度不低于10℃。

⑵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型底部与梁面之间的缝隙是否封堵严实,发现不严实处应立

即进行封堵。

⑶底座板模型一定要支撑稳固,防止提浆整平机振动时模型发生变形。

(4)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应超过1.5倍振动半径,振捣时应注意快插慢拔,每点振动时

间约20s〜30s,直到混凝土表面泛浆无气泡冒出为止。

⑸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采用长柄塑料拉毛器或毛刷横向拉毛,拉毛包括整个轨

道板范围。拉毛的深度控制在1〜2m口。

(6)底座混凝土养护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均不大

于20C。

⑺不能遗漏安装测温元件。

(8)每个施工段落的所有后浇带一次浇筑完成,且要选择当天最低温进行浇筑,一般

选在晚上低温期。

9.3成品保护注意事项

⑴拆模时注意不要损伤底座板混凝土。

⑵拆模后尽量避免重型车辆在底座板上行走。

⑶搬运物品时尽量避免碰撞混凝土边缘,防止碰损。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控制要点

⑴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作业。特种作业人员

必须持证上岗。

⑵各种机具设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和保养,现场用电应符合规范要求。

⑶安全员必须深入施工现场,督促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制止违章操

作、无证操作和违章施工。

⑷机具设备、车辆的操作必须符合安全操作规程要求。

⑸冬季施工时配齐配足消防器材。暖棚内应在两端各配备2个灭火器。

(6)严禁从桥上向下抛物。

10.2文明施工和环水保要求

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认识,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

⑵各种机具设备派专人负责,施工结束后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⑶施工现场应在醒目位置挂设操作规程、警示牌等。

(4)浇筑结束后剩余的混凝土应集中处理,禁止随意乱倒。

⑸清洗拌合机及混凝土浇筑机具的水应集中在污水处理池集中处理,不得乱倒乱排。

沪昆客专江西段CRTSII型板式无昨轨道工程

底座板张拉纵连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二标段CRTSn型板式无昨轨道桥

梁、摩擦板段无祚轨道底座板纵向连接施工作业。

2.编制依据

(1)桥上CRTSII型板式无祚轨道底座板设计图(第一、二册)(图号:杭长客专施图(轨)

-20、21)o

⑵桥上CRTSII型板式无祚轨道钢筋连接器设计图(图号:杭长客专施图(轨)-22)。

⑶CRTSII型无祚轨道施工相关培训资料及其他客专施工经验。

⑷2011年11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下发的《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

专线轨道设计技术交底资料》。

3.作业准备

3.1技术准备

⑴施工图已经过审核无误。

⑵进场人员经过岗前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⑶施工方案、张拉作业指导书经审核批准,完成技术交底。

(4)通过对同条件混凝土养护试件的试验,确认纵向张拉区段内浇筑段的混凝土强度

均满足达到20Mpa的要求。

⑸在桥梁左、右侧防护墙内侧,用统一的方式标识常规区钢板连接器后浇带BL1、临

时端刺区K0、KI、J1~J4、一次性先浇筑的剪力齿槽后浇带BL2位置。

(6)制作完善底座板纵向张拉连接的长度和测温记录表格。

⑺准备好张拉所用的特种扭矩扳手、钢尺、测温仪等。

⑻曲线段临时支撑系统已经安置完毕。

3.4现场条件

⑴桥上从一个固定端刺或临时端刺到另一个端刺或临时端刺的所有底座板混凝土浇

筑段(包括端刺和临时端刺区)均已施工完成。

⑵所有浇筑段内混凝土最小抗压强度需达到20MPao

⑶连接器后浇带处的精轧螺纹钢筋、钢板和螺母必须进行清洁处理,精轧螺纹钢筋

12

和螺母必须进行涂抹油脂。

3.5临时侧向挡块设置

当底座板位于曲线段时,为了防止在纵连或由于温度变化等原因引起的混凝土底座板

与滑动层之间发生横向位移,在底座板张拉前进行临时侧向固定支撑。可采用方木支撑和

钢板临时支撑两种:

当采用方木支撑时,方木截面尺寸为150*150mm,纵向位置对应于设计侧向挡块位置。

支撑方木必须垂直于底座板混凝土侧面,且内外侧支撑方木必须位于同一断面上。详见下

图:

图3-1采用横木临时支撑

当采用钢板支撑时,临时侧向挡块可以设置在侧向挡块齿槽内,固定在侧向挡块齿槽

预埋套筒内,采用组合焊接而成“N”型钢板,钢板的厚度采用20111n1,钢板平面尺寸根据

侧向挡块齿槽大小而定,“N”型钢板的角度以10度为宜,这样方便于加垫楔形木垫块,

保证与底座板侧面良好的接触。“N”型钢板的固定,采用在底面钢板上打孔,采用螺栓

与梁体预埋套筒进行连接。为防止“N”型钢板受力后变形,在角内焊接两根直径20mm

加强钢钢板,详见下图:

13

0.68m

图3-3型钢临时侧向挡块设计

当“N”型钢板安装完成,进行两侧楔形木块安装时,左右两侧应同时对称安装,避

免安装过程中发生偏移。支撑效果详见下图:

图3-4采用钢制侧向挡块临时支撑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底座板纵向张拉连接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4-1o

图4T纵向张拉连接流程图

14

5.施工要求

5.1概念

底座板施工区段划分如图5-1所示。

固定端刺区桥上常规区固定端刺区

BL1

小于5km桥梁上底座板基本单元划分示意图

固定端刺区常规区临时端刺区

BL1K。JiJ2〃J4K,

LP1LP2LP3LP4LP5

―220m^220m^100m30m%130m

路基端刺4桥梁结构

大于5Km桥梁上底座板基本单元划分示意图

临时谓刺常规区

KlJ4J3J2KOBL1BL1BL1

I■瑁谓通■泪谓[■谓1■:■谓Hi■瑁诬■通3口口口口口口口II□明口叫口口心叫口口II叫彳

।LP5,LP4,LP3,LP2.LP1

齿槽后浇带BL2

♦•--~-130m•~130m•-1-0--0--m--T•-~220m•-2-2--0--m--a

不施加预应力地进行纵连

■施加预应力地进行纵注

图5-1长桥上设有临时端刺底座板施工划分示意图

15

5.2、“固定端刺区+常规区+固定端刺区”张拉顺序:

连接操作是围绕并确保板内锁定温度Ts=25℃时零应力状态而进行的连接筋张拉施工。

(1)底座板张拉/连接的前提:

①基本张拉/连接段落中的所有混凝土浇筑段完成结束后;

②轨道基准点放样结束(注意此时不进行测量);

③张拉/连接前临时端刺区域内浇筑段落要进行长度和温度的测量并记录备用;长度测量采用大地测

量法测量临时端刺混凝土的长度,利用全站仪测量在后浇带旁的轨道基准点可以快速测量长度;

④临时端刺区域内要安装临时侧向挡块;

⑤末次混凝土硬化2d后,并且其强度不小于20MPa;

⑥清洁精轧螺纹钢筋,锚固螺母涂上油脂;清洁后浇带浮渣,准备足够的张拉工具(包括长套筒扳

手,开口扳手)。

(2)、0℃〜25'C的张拉顺序及方法:

“固定端刺区+常规区+固定端刺区”的底座板张拉顺序比较简单,由于没有临时端刺,按照从两端

固定端刺向中间依次张拉的顺序进行即可。

①从两边固定端刺开始,向常规区中间,张拉所有BL1。每道钢筋连接器后浇带BL1上张拉顺序

是由中间向两侧对称进行。

②浇筑常规区内的所有BL1»

③浇筑常规区内的所有BL2。

张拉连接器螺母示意图

常规区BL1后浇带张拉距计算公式为:

Wc=(Ts-Tc)xaTxLc

式中人为常规区两相邻混凝土浇注段中己浇注的BL2后浇带之间的距离。Ts为底座板锁定温度

(25℃)。

常规区段底

第一次测量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二次测量

座板碎浇筑

长度/mm温度/℃长度/mm温度/℃

BL2I~BL22L]〜2T|-2

.............................................

16

(3)、25℃〜30℃的张拉顺序及方法:

①无需进行张拉,从两边固定端刺开始,向常规区中间,依次拧紧所有钢板连接器后浇带的螺母,

纵连在24小时内完成。

②纵连完成后,浇筑常规区内的所有BL1。

③浇筑常规区内的所有BL2。

(4)、大于30℃不能进行底座板张拉,只能等待降温后再进行纵连施工。

(5)张拉控制要点:

①测温、测量张拉影响长度和连接必须在24h之内完成。

②后浇带浇筑也必须在24h之内完成,为了确保从测温连接到浇筑后浇带浇筑混凝土48h之内完工,

在单个后浇带连接器完成连接后,可紧接着对其浇筑混凝土。

③根据埋设的温差电偶测量底座板混凝土温度,然后利用张拉计算程序计算张拉距离。每个临时端

刺的首次张拉计算数据电子版一定注意保存,待下一次与相邻常规区张拉结束后,统一打印保存记录。

5.3、“固定端刺+常规区+新建临时端刺”张拉顺序:

此种情况下,连接工序、工艺与杭长客专无祚轨道板设计技术交底中“新建临时端刺+常规区+新建

临时端刺”模式类同,区别是不存在两端刺范围内对称连接施工问题。

和路基内端刺相连的一个浇筑段的长度应为约80米,只有当摩擦板较长时,BLI到端刺的距离可

以适当加大,保证后浇带位于桥上。

1、常规区底座板混凝土浇注段长度约160m,混凝土浇注段中部的剪力齿槽和底座板一起浇注,其

余剪力齿槽设立齿槽后浇带(BL2),待张拉连接后底座板应力均匀后二次浇注完成。

临时端刺总长约800m,包括5个混凝土浇注段。依次以LP1到LP5表示,浇注段长度和常规区不

同,两个220m段(LP1及LP2)、两个130m段(LP4及LP5)、一个100m段(LP3),共设JI、J2、

J3、J44个BL1后浇带,并在每孔梁上设置齿槽后浇带。与常规区不同,在临时端刺底座板浇注时,

所有的剪力齿槽齿槽后浇带全部留空,不浇注。

2.测量各浇筑段板温和长度,计算张拉值

(1)临时端刺LP1〜LP5的基准测量

基准测量时间尽可能安排在与底座连接时间靠近时(即连接温度尽可能与测量时的温度接近)进行。

首先进行长度测量:测量LP1〜LP5段的长度,准确记录各分段长度值;其次进行温度测量,使用预埋

在混凝土底座中的测温电偶测量。一般在中午时分进行。

各段长度与对应温度测量于底座连接前进行一次,测量结果应准确记录并保存(以备邻段底座连接

时使用)。此项测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底座连接筋张拉距离的确定,非常重要。各测量值如下表所示:

17

临时端刺混凝土浇筑段第一次测量长度/mm第一次测量温度/℃

LPiLI,LPIT1,LPI

L],LP2T1.LP2

LP2

LP3L|,LP3T|,LP3

LP4LI,LP4T1.LP4

LP5L1,LP5TI,LP5

(2)常规区板温测量

与临时端刺区板温测量同时进行,并据此计算连接筋张拉值。

(3)张拉量的计算

根据温差电偶测量所得的底座混凝土浇筑段温度,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各BL1后浇带的张拉长度,即:

Wt=aTxATxL

式中:5——混凝土温度伸长系数,为1x10-5小;

△T一一底座混凝土浇筑段相对于锁定温度的温度变化幅度;

L——钢板连接器后浇带影响长度;

常规区BL1后浇带张拉距计算公式为:

Wc=(Ts-Tc)xa.rxLc

式中.为常规区两相临混凝土浇注段中已浇注的BL2后浇带之间的距离。Ts为底座板锁定温度。

新建临时端刺区

后浇带K0张拉距计算公式为:

Mo=(7$一T|,KO)X%X(L+/2)

式中:L为KO到常规区第一个浇注完成的剪力齿槽的距离;为临时端刺区LP1浇筑段第一

次测量的数据。

后浇带J1张拉距计算公式为:

叼]=(Ts—T[j])x%x{L{LPX+LXLP2)/2

式中.⑶和心32分别是临时端刺区LP1浇筑段和LP2浇筑段第一次测量的数据。

后浇带J2张拉距计算公式为:

W/2=建s-T\J2)x的X(L32+L[U>3)/2

式中“2和“3分别是临时端刺区LP2浇筑段和LP3浇筑段第一次测量的数据。

后浇带J3张拉距计算公式为:也3=W/2仆

3.底座钢筋的张拉与连接

18

底座钢筋连接在板温Ts+5℃(Ts为底座板锁定温度)以下的条件进行,张拉连接时按照规定顺序操

作,先部分连接,再完成全部连接。

(1)临时端刺中BL1后浇带的预连接:即从临时端刺自由端开始,按J4-J3-J2-J1的顺序,拧

紧钢板连接器螺母,K0和常规区后浇带保持松开状态(临时端刺开始能够承载时进行),连接完后临时

端刺便具备了初步的承载能力;

(2)首批连接施工。先连接与临时端刺接壤(K0处)的前2个常规区后浇带钢筋,后依次连接

KO、JI、J2、J3后浇带钢筋(J4后浇带钢筋于相邻单元段底座连接时张拉,同时J2、J3需进行张拉调

整)。连接分3种情况进行。

当板温为T<Ts℃时,通过计算确定连接钢筋的张拉距离。(J3范围内钢筋张拉距离按J2的1/3计,

其余直接按计算结果采用)。此时的拧紧操作应是先用手拧紧,在此基础上,钢板连接器中的非拧紧端

螺母松开预留张拉距离(按计算结果),再用扳手拧紧(张拉)。另外,当温差较大在Ts-15K到Ts-5K

之间时,钢板连接器后浇带不能通过一次纵连张拉缩短到计算值。必须每隔24小时重复张拉一次,直

到达到最终的宽度。每次张拉都要对每个钢板连接器后浇带的张拉量和总的张拉量以及实际需要达到的

张拉量进行记录。根据不同的张拉范围,需要纵连张拉的最少次数和时间间隔见下表:

纵连过程中底座板的温度范围最少的纵连张拉次数天数(天)

TS-I5<T<+TS-1O32

Ts-10<T<Ts-521

TS-5<T<+Ts1

Ts<T<rs+5℃不张拉,宽度无变化

当板温为Ts℃WTWTs+5℃时,钢板连接器螺母用手拧紧螺母即可,即张拉距离为0。

当板温为T>Ts+5℃时,不允许拧紧螺母,且底座应采取降温措施。待板温降到Ts+10以下时再连

接。

(3)补充连接施工。连接常规区其余后浇带连接筋,此工序可在K0张拉完后与JI、J2的张拉同

时进行。

4.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1)BL1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后浇带钢筋连接完成后应随即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注范围应包括

常规区所有后浇带及两临时端刺中的KO、J1后浇带。此工序与后浇带连接应接续施工,不出现间隔施

工。J2、J3、J4后浇带于相邻单元段底座连接后再施工。

(2)BL2后浇带混凝上施工。

临时端刺区BL2后浇带分为早期固定连接和后期固定连接,早期固定连接在单元段底座钢筋连接完

成3〜5天后(底座内的应力调整期)进行,位置在LP2范围内与J2相邻的两个固定连接后浇带(左

右线要错开两个梁段位置),两临时端刺后浇带对称施工。后期BL2后浇带混凝土在相邻单元段底座连

接后再施工。

底座板纵连后,常规区BL2后浇带通常也应该尽可能快的进行浇注。但是当纵连是在底座板温度小

于锁定温度的情况下进行时,必须待混凝土浇注段内应力均衡后才能浇注。其等待时间如下表所示:

19

纵连时底座板温度T所处的空间纵连后,在后浇带浇注前需等待的时间(天)

Ts-15<T<+Ts-105

Ts-10<r<Ts-53

Ts-5<T<+Ts1

Ts<T<rs+5℃不需要等待

5.4、浇筑段长度、温度量测

1)临时端刺LP1〜LP5浇筑段的基准测量

基准测量时间尽可能安排在与底座板连接时间靠近时(即连接温度尽可能与测量时的

温度接近)进行。首先进行长度测量:测量LP1〜LP5段的长度,准确记录各分段长度值;

其次进行板温测量,通过预埋在底座板混凝土中的测温电偶测量。一般在中午时分进行比

较好,相邻板温不一致时,按两段底座板的长度和其温度的加权平均计算取值(例如:TJ2=

(LLP2XTLP2+TLP3XLLP3)/(LLP2+LLP3))。

各段长度与对应温度测量在底座板连接之前进行一次,测量结果应准确记录并保存

(以备邻段底座板连接时使用),同时应备存副本,整个测量过程要求监理单位旁站。此

项测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底座板连接钢筋张拉距离的确定,非常重要。各测量值如下表所示:

表5-1临时端刺测量长度标记

临时端刺碎浇筑段第一次测量长度(mm)第一次测量温度(℃)

LP,LI.LPITun

Ll,LP2T1.I.P2

LP2

LI,LP3T1.1.P3

LP3

LP..LI,LP4T1,LP1

LPoL1.1.P5T1.1.P5

从这些测量值确定下列钢板连接器的影响长度:

Lwirk,KO(如:1/2LP1+从K0到常规区第一个浇筑完成的剪力齿槽的长度LO:110m+L0

m)

Lwirk,Jl(如:1/2LP1+1/2LP2长度:110m+110m=220m)

Lwirk,J2(如:1/2LP2+1/2LP3长度:110m+50m=160m)

Lwirk,J3(如:1/2LP3+1/2LP4长度:50m+65m=115m)

Lwirk,J4(如:1/2LP4+1/2LP5长度:65m+65m=130m)

Lwirk,K1(如:1/2LP5+从K1到常规区第一个浇筑完成的剪力齿槽的长度LI:65m+Llm)

另外测量J2至LP2上距离最近的剪力齿槽的影响长度(Lkl=16m,一般为半个梁跨

长度)。

20

■临时端刺区常规区

底座板助锚固

K1/J4J3J2JIK0

LP5ILP4ILP31广一二二1LP2IILP1

HI---------------11------------------------------------------------------------11--------------:--------11II||----------------------------------------11---------------------------------------------------J-----------------------——]

_〜1301〜1301〜1001〜2201〜220_浇筑段长度

|____-65+Li_____L______7]30.1-1151丁]60J_____________〜220___________-IICHLO」.影响长度

Lwirk.Kll.wirkJ4Lrirk,J3L・irk,J2LwirkjlLwirk.KO

图5-2钢板连接器后浇带影响长度的定义

2)常规区板温测量

与临时端刺区板温测量一同进行,并据此计算连接筋张拉值。

3)张拉量的计算

根据温差电偶测量所得的底座板混凝土浇筑段温度,利用下列公司进行各BL1后浇带

的张拉长度,即:

ALj.=%xATxL

式中:%——长度变化(mm);

%——混凝土温度伸长系数,为1x10-5小;

AT一一底座混凝土浇筑段相对于锁定温度的温度变化幅度;

L——钢筋连接器张拉时的底座板自由伸缩长度(mm),常规区就是相邻的一

次浇筑起来的两个剪力齿槽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孔梁160m,特殊情况具体根据浇筑段长

度而定。

根据温度变化,如果影响长度为160m,锁定温度为25℃,则计算出对应的温度需要

张拉量见下表:

160nl影响长度底座板需要张拉长度

锁定温度+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

底座板温度+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30

温差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

计算张拉量

32302927262422211918161413111086532不张拉

(mm)

5.5、有临时端刺底座板张拉与连接(即靠近临时端刺K0端的张拉)

1.常规区与K0的张拉连接:

21

新建临时端刺区800m常规区新建临时端划区800m

।田5।u>4LP2,LHLT1LP2LP3,LP4LP5i

(KI)J4J3J2JIKOJIJ2J3J4(Kl)

此种情况下的平面布置中,根据底座板与锁定温度的关系,连接分3种情况进行:

第一种情况:T<Ts时

当测量底座板温TVTS(TS=25℃为底座板锁定温度)时,通过计算确定钢板连接器后浇

带的张拉距离。其中,J3范围内钢筋张拉距离按J2的1/3计,其余直接按计算结果采用。

钢板连接器开始张拉时,先用扳手带紧张拉螺母,同时把锚固螺母拧离钢板至少计算

张拉距离以上,再用扳手进行张拉。另外,当温差在5℃到15℃之间时,钢板连接器后浇

带宽度不能通过一次纵连张拉缩短到计算值,必须每间隔24小时重复纵连张拉一次,直

到达到计算宽度。每次张拉都要对每个钢板连接器后浇带的张拉量和总的张拉量以及实际

需要达到的张拉量进行记录。根据不同的张拉温度范围,需要纵连张拉的最少次数和时间

间隔见下表:

纵连过程中底座板的温度范围(℃)最少的纵连张拉次数间隔天数(天)

+10WTV+1532

+15WTV+2021

+20WTV+TS1/

+TSWTW+30不张拉,宽度无变化/

对于底座板温度低于+Ts时,其张拉连接过程为:

第一步:临时端刺中的4个钢板连接器后浇带的预连接:即从临时端刺自由端开始,

按J4-J3-J2-J1的顺序将钢板连接器所有螺母用扳手带紧,此时临时端刺(800m范围)

各段(LP1-LP5)就具备了抗拉和抗压的能力。

临时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