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2022-2023学年语文九年级全一册文言文课后训练(部编版)_第1页
《湖心亭看雪》-2022-2023学年语文九年级全一册文言文课后训练(部编版)_第2页
《湖心亭看雪》-2022-2023学年语文九年级全一册文言文课后训练(部编版)_第3页
《湖心亭看雪》-2022-2023学年语文九年级全一册文言文课后训练(部编版)_第4页
《湖心亭看雪》-2022-2023学年语文九年级全一册文言文课后训练(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上《湖心亭看雪》一一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课后训练(三)

【考点解析】:

《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于明亡后避居深山所做一篇小品,融叙

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人物,情致深长,而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

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

远脱俗,卓然独立。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这里标“崇祯五年”,以示不忘故国。“十二

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从时、地两个方

面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紧承开头,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

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

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

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

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初更时分,晚上

八点左右,寒气倍增之时也。“拥霆衣炉火”一句,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硬骨。

“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表现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

调。

“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

淞沆扬”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

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上

下皆白”总写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

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

辨,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

辨,使人惟觉其小。

“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

者意外的惊喜,也引起读者意外的惊异。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惊喜,反写二客“见

余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的心声。

二客“拉余同饮”,鼎足而三,颇有幸逢知己之乐,似乎给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

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调。“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

多得。“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

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饮罢相别,始“问其姓氏”,却又妙在语焉不详,

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可见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言外有后约

难期之慨。这一补叙之笔,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但作者意犹未尽,复笔写了

这样几句:“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个尾声,

可谓融点、染于一体。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

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

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

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痴字表明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

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百分试题】

一、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张岱,又名维城,字,又字石公,号、天孙,别号蝶庵居

士;晚号,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文学家、史

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娘文集》《陶庵梦忆》等绝代文学名著,本文选

自。明亡后不仕,他入山著书以终。

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的句子

是:,O

3.文中表现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

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的句子

是:,,o

5.文中借舟子的话来表达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执着、痴迷的句子

是:,o

6.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表现

了,同时含蓄地表达了O

二、实词虚词演练,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每空1分,共12分)

①图日更定②问其姓氏,星金陵人

③及下船④有两人铺毡对坐

⑤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⑥余手一小舟

⑦更(geng)有知似相公者⑧湖中人鸟声俱维

⑨惟长堤一溟(10)是金陵人,客此

(11)舟中人两三粒加弓(12)湖中厚得更有此人

三、综合检测。(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滔滔不绝”中的“绝”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崇敬(zhen)雾港(sOng)长堤(di),衣(cCii)

B.)强(qidng)饮沆修(ddng)孥(na)峭喃

(nan)

C.长摄(di)金陵(Un)?F(jie)崇祺(zh@n)

D.毡子(zhan)更定(gOng)铺毡(zhan)期(chi)

3.下列称谓用法与其余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余B.尔C.吾D.相公

4.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

A.余/拿一小舟

B.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余住西湖余孥一小舟

B.是日更定矣里有痴似相公者

C.星金陵人是日更定矣

D.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呵的一项是()

A.人鸟声俱绝百废尽兴

B.拉余同筷筷少辄醉

C.上下一自余强饮三大自而别

D.见余大暮日其弯洋洋者矣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交代了赏雪的地点一一湖心亭,点明了写作的事件一一看雪。

B.“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

寂。

C.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与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

特迷人。

D.“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四、重点句子翻译过关练。(每题2分,共12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余挈一小舟,拥香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五、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矣,余孥一小舟,拥羹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

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

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

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

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天桃、歌楼舞榭,如洪

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

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自序)

[注]甲午指清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丁酉指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

十一年。

1.用“/”给【乙】文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

梦中之西湖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雾淞沆扬”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汽一片弥漫的情景。

B.“一芥”“两三粒”是虚写,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

C.张岱梦中的西湖与他二十八年后见到的西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D.“大喜”不但写出了客人见到“我”的惊喜,也暗示了张岱夜遇知己的高兴。

4.有人评价张岱的作品是“痴人说梦”,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对他的“痴”和

“梦”的理解。(2分)

5.【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

者的高洁情怀和的生活

态度。[乙]文中的“"”"两字

与【甲】文中“独”字所流露的感情具有相似之处。(2分)

6.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作者是怎

样排遣这种情感的。(3分)

【链接材料】陶庵①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②为野人。因想余生平,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

持问佛前,----忏悔。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序》)

【注释】①陶庵:张岱,号陶庵。②骇骇:令人惊异的样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孥一小舟,拥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西湖七月半①(节选)张岱②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

夫擎焕,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

鼓吹,如沸如撼,如魔如吃,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

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

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航舟近岸。断桥石碓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

整妆,湖复额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

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④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

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

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中年经历明朝

的覆亡,家境随之败落,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③皂隶:衙

门的差役。④竹肉:指管乐和歌喉。

1.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

①列俟岸上()②皂隶喝道去()

③摩其上()④间之浅料低唱者出()

⑤余孥一小舟()⑥拥毒衣炉火()

2.用“/”给乙文划线句子划出停顿。(限2处)(2分)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3.分析【甲】文画线语句在写法上有何特色?(2分)

4.【乙】文中杭州人游湖一般是“巳出酉归,避月如仇”,而在七月半却“逐队

争出”,这表明了他们“”的心态。(用文中词语作答)

(1分)

5.西湖之于张岱,不只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斯人留守的精神家园。甲乙两文记

录了作者两次游览西湖的经历,请从两文中分别写出一句话印证他洒脱不羁的性

情;(2分)

[甲]:"“。

[乙]:“”。

6.甲乙两篇文章,前文侧重游湖赏景,后文侧重游湖看人,请结合文段内容说一

说两文寄托的情感是否相同。(2分)

六、中考真题演练。

(一)、(2022•山东临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矣,余挈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

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心已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

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

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

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

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簇帖子,至十九日,石簧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

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3)余孥一小舟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更有痴似相公看。②北山愚公考,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B.①问耳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再如土石何?

C.①从武林门西西。②学画不思则罔。

D.①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②安求其能千里电?

3.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

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

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

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湖心亭看雪》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初至西湖记》表

达了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5.《湖心亭看雪》写的是冬日雪后的西湖,《初至西湖记》写的是春天的西湖,

试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景方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二)(2021•辽宁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矣,余孥一小舟,拥St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硕,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

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稷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

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穆: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

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d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Ido):

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上下二白/不敢出二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C.港日更定矣/斯悬陋室(《陋室铭》)

D.回风听竹/斗圻蛇行(《小石潭记》)

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1分)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

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

o(2分)

参考答案:

一、1.宗子;陶庵;六休居土;明末清初;《陶庵梦忆》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独往湖心亭看雪。

4.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

二、(1)这,代词;(2)判断动词,是;(3)等到;(4)面对,向着;(5)竭力,

尽力;(6)撑(船);(7)痴迷;(8)消失;(9)痕迹;(10)名词活用作动词,

客居。(11)罢了;(12)哪能;

三、1.Ao解析:A.绝:消失,断;B.绝:独特的,少有的;C.绝:阻绝,阻

断;D.绝:与人世隔绝;

2.D.解析:A项,“囊”应读“cui”;B项,“喃”应读“ndn”;C项,“陵”

应读“Hng”o

3.D.解析:D项称谓用法不同。“相公”为尊称,其余不是。ABC都是人称代词。

“余”,,吾”为第一人称代词,“尔”为第二人称代词。

4.C.解析:C朗读节奏处理不当。“人鸟”之间不停顿,在“中”后停顿。改

为“湖中/人鸟声/俱绝”。

5.A.解析:A项,“余”都是“我”的意思。B项,“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

位/还;C项,“是"判断动词/指示代词,“这”;D项,“白”白色/古人罚酒

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6.Co解析:A.同“俱”,全、皆/全、皆;B.饮酒/饮酒;C.白茫茫/古人罚酒

时用的酒杯;D.高兴/高兴;

7.C.解析: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是表达幸逢知己之乐,选项''为了

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分析有误;

四、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

心亭看雪。

3.(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

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6.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

人呢!”

五、(一)1.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

句子可翻译为为:我于是赶快跑开,说是我为了(看)西湖而来,如今我所看到的

西湖成如此景象,反倒不如保全我梦中的西湖。

2.①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②我梦中西湖所存在的东西,现实的西湖反倒没有了。

3.C.解析:由乙文中”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

昔日之弱柳天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理解分析,C项“张岱

梦中的西湖与他二十八年后见到的西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叙述错误。

4.张岱的“痴”是痴爱西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

情雅致。张岱的梦是对往事的回忆和追念,是故土之念,是故国之思。

5.特立独行,不随流俗;豪爽率真、潇洒超脱;寂;悲。

6.亡国之恨与家国之思。隐居山野,沉浸在“往事”的记述之中聊以自慰。解析:

结合选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结合链接材料中“陶

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分析,可见文字里流露出作者

亡国之恨与家国之思。结合"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

一忏悔”,意思是“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

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可见作者隐居山野,沉浸在“往事”的记

述之中聊以自慰。

(二)1.(1)等候(2)离开(3)以……为席(4)从前(5)孥:撑(船)(6)

a:鸟兽的细毛。

2.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3.运用白描写法,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答出两条即可)

4.好名。解析:根据题目“西湖七月半”和注释可知,“是夕”是七月半的晚上,

即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夜晚,“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是因为杭人游湖好虚名,凑热闹,即“是夕好名”的“好名”。

5.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曩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吾辈纵舟,酣睡于

子十里荷花之中。

6.《湖心亭看雪》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西湖七月半》通

过真假看月者的对照比较,嘲讽达官豪富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

俗气,标榜文人雅士陶醉湖光月色、清高拔俗的情致。

参考译文: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

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

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

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

哈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像聋子一样,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

说话的声音,像哑巴一样。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相撞,

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摩擦,脸与脸相对而已。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

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

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

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

全部散去了。

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

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

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

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

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才散去。

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六、(一)1.(1)还(2)抬(3)撑(船)

2.A解析:A.者:都是助词,解释为“……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