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1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2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3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4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纲点击思维导图1.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概念、内涵、原则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学会分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地区分布和产生的原因。理念解决协调途径本质措施行为控制、全球合作循环经济、生态农业、适度消费概念、内涵、原则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理念解决协调途径本质措施行为控制、全球合作循环经济、生态农业、适度消费概念、内涵、原则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基础梳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二、直面环境问题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基础冲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人类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E表示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资源,F表第(2)题,E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如果获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就会产生环境问答案(1)B(2)C考点精析一、环境问题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名师点拨]如何辨别传统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产出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建立物质文明曲同时,还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转嫁的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演练][2013重庆文综,13(2),6分]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某公司拟在图示乙地利用地下水设立饮用水生产厂。与甲地相比,请指出在乙地设厂的优势。(6分)[解析]本题以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背景,考查人类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题,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相对于甲地,乙地远离经济发达区,位于东北部山区,污染少,水质好,地价和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益高。第题,从而减少地下水补给量;另一方面化肥农药的大量[答案]第题,从而减少地下水补给量;另一方面化肥农药的大量土地价格较低;(2分)有利于水源地的保护(或远离城市密集区,环境污染小);(2分)劳动力成本低。(2分)第题,下水水源补给能力降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防治病虫害技术)。考点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基础梳理基础梳理[基础冲关][答案]考点精析一、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演练][解析]本题考查[答案]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低碳经济1.比较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差异[演练]三、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适度消费转变消费方式适度消费转变消费方式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京都议定书国际合作京都议定书国际合作公众参与公众参与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量住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0分)(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14分)(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11分)提升@学科素养一、典题示例(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域种植水稻和甘蔗,因此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闽浙丘陵;而河套平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黄淮平原、辽东丘陵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不适合该作物种植结构。因此选D。图中循环农业模式提供清洁的沼气能源,物质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农业部门增多,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农村产业化,劳动力向城镇迁入量减少。因此选B。[答案](1)D(2)B二、读图识图三、技法指导·读图技巧在循环经济关联图中,地理事物闻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1.顺藤摸瓜(1)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2)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3)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4)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人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5)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地理关联图的(2012江苏单科,17~18,4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①B.②C.③D.④(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