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梳理及练习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_第1页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梳理及练习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_第2页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梳理及练习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_第3页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梳理及练习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_第4页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梳理及练习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常谈》一、作品简介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2.主要内容《经典常谈》共13篇,作者以青年和一般文化水平的人为读者对象,从“小学”开始,然后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作者用夹叙夹议的行文、清隽沉郁的文风、洗练秀丽的文笔,从经典古籍的作者、产生原因、内容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方面娓娓道来,微言大义,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3.主题思想朱自清认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常谈》不囿于陈腐的旧学框架,尽量“采择近人新说”,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深奥的文学史知识,其目的是带领读者接触经典,进而“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4.艺术特色(1)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例如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这正体现了现代学术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2)语言表达准确恰当,简洁流畅,通俗易懂,生动传神。①准确恰当。如:“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作者用表估量的语气副词“似乎”做状语,使说明的事理显得比较客观。②简洁流畅。文章没有多余的话,也不作铺陈渲染,文句简洁,意思明白,无歧义。③通俗易懂。避免大段大段地引用原典文句,也不去生硬地翻译那些文句,而是将古典作品内化于心,用优美的散文语句去重述经典。④生动传神。作者善于将成语活用在说明文中,如“一唱三叹”“洋洋大观”。又将成语“手舞足蹈”翻造成“手舞脚蹈”,从而更口语化,使文章显得更简洁、生动、形象,并且语气流畅、节奏自然。二、内容梳理经典常谈之“小学”章节主要内容《说文解字》第一本章介绍“小学”,也就是古代文字学的源流。先后介绍了“仓颉造字说”,古代识字教育的发展过程,字书的出现,《说文解字》的划时代意义,造字及用字的“六书说”,秦以后书体的演变。经典常谈之经部章节主要内容《周易》第二本章介绍《周易》的由来和发展。《周易》是一本把古时人们占卜的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而成的书。战国末期,儒家为《周易》卦、爻辞做了种种新解释,使《周易》加入了儒家哲学体系。同时,在民间,《周易》的阴阳八卦与五行结合起来,演变出医卜星相种种迷信。《尚书》第三本章介绍《尚书》的主要内容和伪作争议。《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内容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其主要思想是“鬼治主义”,就是遇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天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在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诗经》第四本章介绍《诗经》的由来和儒家对其的新解。诗的源头是歌谣。贵族衰落后乐工散走,乐谱渐渐亡失,流传下来的唱词便是后来的《诗经》。孔子及以后的儒家学派人士采取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经》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将政治教化与“诗言志”相关联。三《礼》第五本章介绍儒家“礼治”的主张。“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儒家认为礼是治乱的根本,主张按照贵贱等级、长幼次序划分人群,依据等级秩序建立社会秩序。此外,乐附属于礼。《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本章介绍“《春秋》三传”的由来及其内容主张,附带介绍《国语》的作者争议和内容。“《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春秋》三传”特别注重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春秋》三传”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二是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四书第七本章介绍“四书”的由来和其内容主张。“四书”即《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是古代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阐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奋斗理念。《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传达了“君子”“仁”“忠恕”等可以终身应用的学问。《孟子》据说是孟子及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说“仁”兼说“义”,提出要“养浩然之气”。《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不偏'叫作'中','不易'叫作'庸'”。经典常谈之史部章节主要内容《战国策》第八本章介绍《战国策》的编纂背景、战国策士的由来与代表人物等。《战国策》是记录战国时代“高才秀士”们“奇策异智”的一部重要古史。游说之士,也叫策士,根据对最强大的秦国的不同态度,分为“合纵”“连横”两个派别,代表人物分别是苏秦和张仪,都以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而著称。《史记》《汉书》第九本章介绍《史记》《汉书》的写作背景、内容特色。《史记》和《汉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都是正史的源头,也是文学的古典。《史记》,司马迁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汉书》,班固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起于汉高祖,终于王莽,记录范围更为广大,涉及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经典常谈之子部章节主要内容诸子第十本章简述诸子百家的由来及其主张。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有志之士研究当时的文化和制度,并开门授徒,形成了儒、墨、道、法等不同的流派。战国末期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以道家为基调,将诸子思想统一了起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全社会独尊儒术的全新局面。经典常谈之集部章节主要内容辞赋第十一本章介绍辞赋的发展过程。最早称“赋”的是荀子的《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屈原作《离骚》,开一流派,被称为“辞”,又称“楚辞”。后来荀赋和屈辞合一,屈原诸作也便被称为“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杂赋”十二家是总集;屈原以下二十家,是言情之作;陆贾以下二十一家,近于纵横家言;荀卿以下二十五家,大概是叙物明理之作。东汉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又作《三都赋》。这种赋,是陆贾、荀卿的混合,是散文的更进一步。此后赋体渐渐缩短,字句整炼起来,专重写景述情,务求精巧,不再用来讽谏。诗第十二本章介绍诗的演化过程。汉武帝设乐府,乐府诗是五言诗的源头;汉末《古诗十九首》旧传是最早的五言诗;建安年间,“三曹”用乐府旧题改作新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阮籍“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晋代的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孕育了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个大诗人;唐代出现了李、杜两座高峰,其中杜甫的诗继往开来,抒写那个大时代,影响直贯两宋时代;宋诗有了散文化的倾向,到了苏轼最为明显。(续表)章节主要内容文第十三本章介绍文的演化过程。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很少有一章一节的;商周时期的《商书》,不但有章节,并且成了篇;周代的颂辞和春秋时期外交言语用的“辞”,兼有叙述和议论;战国时期,游说之风大盛,游士说辞铺张局势,最重辩;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左传》是写事的里程碑,《史记》是写人的里程碑;汉武帝时候,盛行辞赋,赋的特色是铺张、排偶、用典故;汉、魏之际,排偶更甚;唐代韩愈开了文体宗派,创立新体的“古文”;唐代出现“传奇”;宋代有了“话本”,也就是最早的白话小说形式,从中演化出《三国演义》等名著;明朝八股文盛极一时,受此影响,清代出现“桐城派”;清末,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但也未能长久;随后,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化。基础练习一、情节内容1.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经典常谈》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讲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C.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尚书》记言,《春秋》记事。D.最早的有系统的史书是《史记》和《汉书》,这两部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解析】《经典常谈》没有介绍《资治通鉴》这一著作。2.请根据《诸子第十》,简要概括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后来的继承者孟子和荀子的政治主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二、艺术特色1.在《经典常谈》中,朱自清将历史典故信手拈来,文笔简练质朴,却妙趣横生。请你结合原著举例分析这一语言特色。示例:在《〈战国策〉第八》里,苏秦连横失败,“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于是他发奋努力,夜里读书“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后来合纵功成,“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爬在地下谢罪”。寥寥几笔,简练质朴,世态人情俱在。而《〈周易〉第二》中,商周时期的古人为数目的连续、循环以及奇偶而感到惊奇,相信数目是有魔力的,作者又幽默地补充“我们一般人直到现在,还嫌恶奇数,喜欢偶数,该是那些巫术的遗迹”,妙趣横生,引人入胜。2.朱自清是以怎样的原则撰写《经典常谈》的?请举例说明。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朱自清按照这一原则撰写《经典常谈》。例如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这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三、体验看法1.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以及语文教材、文学通俗读物,都认为《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而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说:“《诗经》是中国一部伦理的歌咏集。”结合《经典常谈》谈谈你的看法。示例:我认为钱穆先生对《诗经》的这一评价非常精确。《诗经》具备文学和伦理的双重价值。在伦理方面,其所倡导的孝悌忠恕思想、恋爱观、友谊观、家庭和谐思想、博爱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借鉴、指导作用。如果只关注《诗经》的文学价值,无异于舍本逐末。2.《经典常谈》中的《周易》,有人认为主要以占卜为主,不宜学生阅读;也有人认为阅读此书对学生有利。请说说你的看法并结合名著说明理由。示例一:我认为《周易》不宜学生阅读,因为《周易》主要介绍占卜之类的内容,学生根本看不懂,即便能看懂,对学习帮助也不大,所以不宜阅读。示例二:我认为阅读《周易》对学生有利。这部书虽然以介绍占卜为主,但其中有不少内容体现了古人的智慧,阅读此书能学习古人的智慧。书中也有不少好句子,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可以激励学生。所以,阅读此书对学生是有利的。强化练习1.班级开展“文化面面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活动一:文化•文学】(1)“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请将下面的名著作品与其“诗的特质”对应起来。(填写字母)(3分)①《朝花夕拾》:A②《西游记》:C③《昆虫记》:BA.充满了作者儿时温情的记忆。B.用生动的语言和瑰丽的想象展现了一个自然的世界。C.以浪漫主义笔法深刻地道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活动二:文化•典籍】(2)老师推荐采用选择性阅读方法阅读《经典常谈》,小广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篇目是(D)(2分)A.《〈说文解字〉第一》B.《四书第七》C.《诸子第十》 D.《辞赋第十一》【解析】《辞赋第十一》主要讲述了屈原作《离骚》的过程,这一部分介绍了屈原的人生经历和他的爱国之情,符合题意。(3)有人称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为“国学入门书”,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绝好入门指南。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和阅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示例:我认同这种说法。朱自清在序言中说,希望这本书给读经典的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此书旨在激发读者亲近经典的兴趣,使读者能“因这本书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如书中谈《史记》,不说流传千古的“列传本纪”,只讲司马迁一生如何坎坷,如何发愤,如何终成一家之言。在《史记》的大背景下刻画出司马迁枯瘦却如铁的身影,直言他和《史记》一样伟大,如此这般,让人不禁想去探一探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华彩。2.班级组织《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5分)(1)读《经典常谈》可以采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对书中提及的部分史书进行了梳理,请你帮她把表格内容补充完整。(3分)史书名称作者体例创作风格①《春秋》鲁国史官编年史语言极简练,暗寓褒贬,“微言大义”。《左传》相传为左丘明编年体通史其文缓,其旨远。《战国策》不详国别体文辞妙绝,铺陈伟丽。《史记》②司马迁纪传体通史文直而事核。《汉书》班固(实际成于四人之手)③纪传体断代史文赡而事详。(2)《经典常谈》不仅蕴含着典籍文化,更蕴含着朱自清不凡的情怀和独特的见解表达。请写一段关于整本书的推介词,向你的同学推介这本书。(60字左右)(2分)示例:《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语言通俗,见解精辟,而且深入浅出,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3.班级组织《经典常谈》阅读分享会,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6分)(1)班里组织了一次关于“选择性阅读”的讨论,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2分)主持人: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同学:是的,“选择性阅读”不失为一种读书的好方法。我在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围绕“如何写好作文”这个问题,选择阅读《谈作文》这封信,重点关注信中写作方法的介绍,明白了学文如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所谓临帖就是多读书,许多第一流的作者起初都经历过模仿的阶段;要写生,则须勤作描写文和记叙文。我:我也用过这个方法。我在阅读《经典常谈》时,示例:对中国的汉字文化特别感兴趣。于是我选择阅读《〈说文解字〉第一》,重点关注了汉字的造字法,知道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对汉字的了解更加深入了。(2)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绝句最短小,贵含蓄,忌说尽”(忌,即应当避免)。请你从下面几首绝句中任选一首,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朱自清这一观点的理解。(100字左右)(4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