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材料二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文如其人”命题,往往具有“实然”“应然”双重意义,既在于儒家思想及文人普遍观念对“文”之反映、认识功能的信赖,也在于儒道两家共同标举的“贵真”理想。在中国古代“文如其人”说的支持者中,于“实然”认定外,尚赋予该命题“应然”意义者,比比皆是。叶燮所说的“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如此,“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心声心画,吾辈正赖有此留天地间互相参验者”亦如此。在这里,笔者更为关心的是,上述“实然”“应然”的判断是如何产生的?回答此问题,我们需要对两者的思想基础分别进行追寻。尽管在具体表达时,“文如其人”命题往往也包含对“文”的审美形态的描述,但它主要的阐释目的,终归在于肯定“文”承载创作者人品、思想情感或个性气质等信息的有效性。而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中,恰有一种与此息息相关,那就是承认并重视“文”,尤其是自作之文的反映、认识功能。儒家诗学经典文献中的相关表述,可谓该观念的典型体现。《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等判断,至少是在认定,诗能够反映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除此之外,孟子的被众多后学奉为圭臬的认识方法——“以意逆志”,实际上也包含着上述事实判断。孟子认为,解读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要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一观点无疑有对正确发挥解读者主观能动性的肯定与期待;此外,还有一点比较隐蔽,那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反映、认识功能的认可。因为在对该方法的表述中,孟子否定的仅仅是认知主体不恰当的理解方式,而绝不是作品承载“志”的真实性——“以意逆志”成立的前提之一,正是“志在文中”;若非如此,即便解读者“知人”能力再强,也是无处应用的。当然,除了上述儒家经典文献,在古人其他常见表达中,“文”的这类功能也一再被确认。众所周知,所谓“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是被古人多次重复的心愿,这其中潜藏的,是对作品能够承载作者情志、个性的肯定。而《汉书·司马迁传》所载《报任安书》中的“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则不单关注着“文”对德性或声名的传播,还表达出对“文”之展示自我情感、个性的信赖。在这类观念中,具备上述功能的“文”已不仅是一种认知工具,更是异代之人有所感而相通的桥梁、创作者精神永存的保证。显而易见,将“文”等同于反映、认识创作者个人信息的可靠媒介,乃是被经典著作及文人反复确认的真理性认识。既然如此,“文如其人”命题能够得到长久的拥护,绝非偶然。除“客观事实认定”一端外,在“人”与“文”的“应然”层面,“文如其人”命题同样存在深厚的思想基础。在这个层面,“文如其人”表达的是一种“贵真”的理念,即文、人一致是理应追求的境界,而“真”正是古代文论一以贯之的价值尺度。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文艺观中的“真”,一方面要求作家真诚地表达真实的思想情感,一方面要求作品具备完满呈现作者真情实感的水平。如果说后者是对作品客观效果的考虑,其实现程度尚不完全取决于作者的主观愿望;那么前者就是对创作者主观动机的要求,即要求作家无论创作水准怎样,至少理应保证内容的真实、表达态度的真诚。这两点原则上人人皆可实现,若不能做到,为人为文就均不足取。就文论史事实来看,《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礼记·表记》中的“情欲信,辞欲巧”,就已包含了对“真”原则的自觉确认。而在后世,即便是格外重视形式风格的文人,也是决不背弃该原则的。不难看出,当“真”成为古代文人立身、为文的普遍追求时,在他们心中,同样标举该理想的“文如其人”也就必具有“应然”意义了。综上所述,即便存在“言不尽意”说这类对立观念,“文如其人”命题仍具备坚实的思想基础。(摘编自徐楠《“文如其人”命题探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名实一致指言辞或命题符合客观实际;言行一致指不说假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B.文学与哲学、科学不同,文学不必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但要显示现象的本质。C.“文如其人”就是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作者的为人,即作品与作者的品格密切关联。D.“文如其人”是儒道的共同主张,要求作品“真”,也要求作者“真”,否则就不可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岱年认为,如果一个人心口不一,言不由衷,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是另一套,这是最明显的不诚。B.沈德潜说:“读太白诗,如见其脱展千乘;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这种看法与叶燮的判断意旨相合。C.“以意逆志”“志在文中”等学说,为“文如其人”命题能够得到学界长久的拥护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D.如果一个作家能秉持“贵真”的理念,真诚地表达真实的思想情感,就能做到“文如其人”,使创作者精神永存。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大家之作……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王国维《人间词话》)B.古之大家,均以时语为诗。故周人用周语,唐人用唐语。今之腐儒,唯以古文为诗,砌古奥艰涩之辞,以为得周唐之三睐。此不亦守株待兔、缘木求鱼者平!(赵缺《彼岸诗话》)C.君子之于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刘向《说苑》)D.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性理精义》)4.材料一提到“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其中哪一层含义与材料二的观点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5.请依据材料,谈谈“文如其人”对你读书和创作的启示。(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桥边的老人【美】海明威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我凝视若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映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础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人谈到他照看动物的往事,并且透露出他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话语间流露着对动物的不舍与对故乡的依恋。B.“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答非所问”,主要是老人年龄大了,一路从故乡圣卡洛斯来到这里,疲惫不堪。C.小说主体部分的对话围绕“动物”展开,老人在战火中失去了家园,又失去了动物,战争的野蛮和罪恶可见一斑。D.末尾处老人“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实际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简单高效,没有一句情绪化语言,但老人的内心之痛却呈现出来,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小说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惨烈场面,但是通过一个老人流离失所的遭遇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切的苦难。C.海明威擅长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本篇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塑造老人形象。D.《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后者展现“人的精神尊严”。8.小说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9.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创作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上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九年,吴王①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不可入,今果何如?”二将曰:“夫战,借胜以成其威,非常胜之道。”吴王曰:“吾欲复击楚,奈何而有功?”孙武曰:“囊瓦②者,贪而多过于诸侯,而唐、蔡怨之。王必伐,得唐、蔡而可伐楚。”吴王于是使使谓唐、蔡曰:“楚为无道、虐杀忠良,侵食诸侯,困辱二君,寡人欲举兵伐楚,愿二君有谋。”唐侯使其子乾为质于吴,三国合谋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水为阵。子常遂济汉而阵,自小别山至于大别山,三不利。十月,二师阵于柏举。阖闾之弟夫概展起请于阖闾曰:“子常不仁贪而少思其臣下莫有死志追之必破矣!”阖闾不许。夫概曰:“所谓臣行其志不待命者,其谓此也。”遂以其部五千人击子常。大败走,奔郑,楚师大乱。吴师乘之,遂破楚众。吴从楚师,及清发,将击之。夫概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雍滋五战,径至于郢。(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材料二吴王问孙武曰:“衢地③必先,吾道远发后,虽驰车骤马,至不能先,则如之何?”孙武曰:“诸侯三属,其道四通,我与敌相当,而傍有国。所谓先者,必重币轻使,约和傍国,交亲结思,兵虽后至,众以属矣。简兵练卒,阻利而处,亲吾军士,实吾资粮,令吾车骑,出入瞻候。我有众助,彼失其党,诸国犄角,震鼓齐攻,敌人惊恐,英知所当。”(节选自《武经总要·前集》)【注】①吴王:阖闾,春秋后期吴国君主。吴王阖闾三年,阖闾率军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舒邑,谋划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将军孙武说:“此时民众疲劳,不能立刻攻打郢都,要等待时机。”②囊瓦:春秋时楚国大夫,字子常。③衢地:指各国相毗邻的要冲。1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加句读,正确的一项是()(3分)子常不仁a贪b而少恩c其臣d下e莫有f死g志h追之i必破矣A.ach B.bdg C.cbe D.efg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质,指留作抵押的人,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事楚”的“质”含义相同。B.阵,有列阵,布阵之意,与成语“临阵磨枪”中的“阵”词义以及用法均不同。C.简,指选择,选用,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简”含义相同。D.候,指侦察,军中负责侦察的人称“斥候”,如《苏武传》中“斥候百余人”。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阖闾九年,阖闾希望再次攻打楚国,并向伍子胥和孙武咨询取胜的方法,孙武建议获得唐国和蔡国的支持,与他们一同讨伐楚国。B.楚国大夫囊瓦率领楚军与吴军交战,从小别山到大别山吴军连吃几次败仗,吴王的弟弟夫概违背阖闾的命令发动进攻,大败囊瓦。C.吴军追打楚国军队追到清发这个地方,夫概建议等到对方渡河渡到一半后再发动进攻,阖闾听从了他的建议,又一次打败楚军。D.吴王向孙武请教作战时的方法策略,孙武认为既要采取有效的外交策略,也不能忽视军队内部兵卒的训练,关心军士,充实资粮。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4分)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4分)14.材料一中孙武等人是怎样践行材料二的兵法主张的?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古风(其四十八)李白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①。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但求蓬岛药,岂思农扈②春?力尽功不赡③,千载为悲辛。【注】①威神:凶威之神,此指海神。②农扈:古代农官。③不贍:不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开篇描写人物,把秦始皇煊赫、威严、不可一世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B.“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两句运用大胆的想象,再现传说中的场景,颇有气势。C.这首诗引用神话传说,灵活运用典故,既不离秦始皇的历史真实,又富有浪漫色彩。D.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力尽功不赡”对秦始皇最终功亏一篑充满惋惜之情。16.请联系贾谊的《过秦论》,分析这首诗指出了秦王朝的哪些“过”。(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人生不必念及过往,要展望未来向前看的意思。(3)《兰亭集序》中,作者慷慨陈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当时流行的生命虚无主义做了批判,暗含人在有生之年要有所作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如今,随着新媒体的流行,一些年轻的戏曲演员,开始把手机屏幕当成一方舞台,以直播的方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并收获了流量。对此,有人颇有微词,认为戏曲演员对着镜头又唱又舞,过度曝光和商业化,有失艺术家的尊严。殊不知,对于大部分戏曲院团而言,创排新戏乃至巡回演出,基本靠财政补助,罕有“市场”。要求戏曲演员拒绝宣传,放弃“市场”,而保持“艺术家的尊严”,实在是①________。戏曲要遵循传统,但不能②________。戏曲传播载体的网络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没有直播,也会有其他传播手段。这些年,戏曲也一直在谋求“破圈”。京剧袭派传人裘继戎的《惊·鸿》,在某网络平台跨年晚会惊艳了许多年轻人;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则又让大江南北的年轻人迷上了粤剧。窃以为,这不只是破圈,更是对戏曲生态的一种良性修复,是“破茧重生”。当然,戏曲直播只是手段,是戏曲回归市场路径的创新。而创新是为了守正,守正才能创新。一个年轻戏曲人,通过直播收获流量,这是可喜现象;收获了不菲的打赏,这也无可厚非;但戏曲演员若丢掉了线下舞台,沉湎于手机屏幕,甚至“吆喝求赏钱”,那就成了乞儿行径。毕竟,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不能只有手机屏幕上的一个个老唱段。与此同时,中国戏曲的③________,源于《窦娥冤X西厢记》《牡丹亭》等一个个经典剧目的世代流传。戏曲直播,还需要在流量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含量,才能实现创新与守正平衡下的持续发展。18.文中横线处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是()(3分)A.求全责备刚愎自用薪火相传B.无可厚非故步自封一脉相承C.求全责备故步自封薪火相传D.无可厚非刚愎自用一脉相承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与文段中“窃”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日后舍弟成名,举家感戴,没齿不忘也。B.足下一人独处,夜深不寐,得无畏怖耶?C.玄德曰:久闻大夫高名,如雷贯耳啊!D.仔细看来,令爱这幅画作的确颇有意趣。20.请用一句转折复句概述作者的主要观点,不超过50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每天早晨五点半,挑蚝工就到了码头。有一批工人更早到达码头——他们是抄蚝工,是从挑蚝队伍当中选出的精英。如今养蚝采用筏吊式,用尼龙绳把生蚝系在蚝排上,悬吊在海水里。①__________,就是拿刀子割断尼龙绳,把一串串生蚝从海水里提上来装上渔船。凌晨两点,瑟瑟寒风吹着港湾里的渔政船和渔船,②__________,经队长分派,然后跳上每位老板的蚝船,这些特制的机动舢板,船舱平而阔,专门用来运载生蚝。大船七八人,小船四五人,每人每趟有五十块工钱。此时进行海上作业,危机四伏。因而只有青壮劳力才有机会出海。舢板驶过深圳湾,海面上还是漆黑一片,宛如萤火虫的城市灯光在海天交接处荡漾不止。遥望整座鹏城,就像浸浮在海里。蚝排星罗棋布,分布在香港片区的海湾里,沿流浮山一直排到伶仃洋外。他们抵达养蚝区开始作业。每人拎一把刀子,小心跳上湿滑的蚝排,蹲下来一路收割生蚝。一手握住尼龙绳,③__________,然后把一串串蚝甩出海面,最后扔进船舱里。在舱里,生蚝堆成了一个个泥头山包。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2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感性主义者说,摆脱思想去感受爱吧,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奥地利哲学家哈耶克说:“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使我们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价值。”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参考答案1.B(A言行一致指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C“文如其人”在材料中指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D根据材料二可知,儒道的共同主张是“贵真”理想,而不是“文如其人”。)2.D(材料二谈“贵真”的理念,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要求作家真诚地表达真实的思想情感,一方面要求作品具备完满呈现作者真情实感的水平”,该表述只谈到一个方面。)3.B(材料一的观点是创作者要做到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B谈论的是创作语言,与此无关。)4.【参考答案】:①表里一致。(2分)②材料二的“文如其人”从“实然”来说,认为作品能够反映创作者的思想情感。(1分)③“文如其人”从“应然”来说,认为文、人一致是理应追求的境界(作家理应保证内容的真实、表达态度的真诚)。(1分)(意思对即可)5.【参考答案】对读书的启示:①理解作者的“志”有助于读懂作品;②要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对创作的启示:①保持做人的“真”;②在作品中展示真实的自我情感、个性。(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6.B(两人身份不同。“我”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关注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多也只是对老人境况关心;而老人远离政治与战争,内心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的生命。)7.C8.【参考答案】①“木然”表现老人身心疲惫,陷入了绝望;“不再对着我讲了”,表现老人不再期待“我”为他分忧。②“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后句中的“只是”二字意味深长,交织着“怨”“冤”之情,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一点三分,意思对即可。)9.【参考答案】①叙述方式上:以对话的方式推进行文,没有过多细节,这种叙述方式是有限的,但引发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从而挖掘出小说的主题,即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对爱与和平的呼唤。②叙述视角上: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导致读者只能在叙述者的带领下走进情节,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去感知人物,挖掘小说的内涵。③表现手法上: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小说没有交待老人的过去和结局,仅仅截取了一个战前的场景,叙述了一段老人与“我”的对话,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④人物形象上:从一位侦察兵的视角,刻画一位躲避战争灾难走不动的老人的形象,使读者能够联想到战争给其他许多民众带来的种种苦难,感受到战争的残酷。⑤语言风格上:语言简约,没有过多的修饰语来渲染,淡化了作者的主观色彩,但包含的内容丰富,反映出老人无辜受难,对动物的爱护,对家乡的爱恋。⑥题目选取上:“桥边老人”之“桥”,是生死攸关的分界,老人过桥即避开战火求生,而老人为何不过桥?他是因为身体状况,还是返回照看动物?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丰富了人物形象。(从叙述方式、叙述视角、表现手法、人物形象、语言风格、题目选取等角度思考,每点2分,答满三点得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10.A11.A(“厚币委质事楚”的“质”是“礼物,礼品”的意思。)12.B(楚军连吃几次败仗)13.【参考答案】(1)被围困的野兽还会争斗一番,何况是人呢?如果明知必难免一死而同我们拼死作战,就一定会打败我们。(况、若、败,各1分;句意通顺1分。)(2)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卒、短、迁,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参考答案】①派出使者结交唐、蔡两国国君,合谋讨伐楚国,是对“约和傍国,交亲结恩”的践行。②等到对方渡河渡到一半后再发动进攻,是对“阻利而处”的践行。(3)追击途中,吴军让士兵吃了楚军做的饭后继续追赶,是对“亲吾军士,实吾资粮”的践行(每点1分,两点3分)【文言文逐字逐词详解】材料一九年,吴王谓子胥、孙武曰:“始(当初)子言郢不可入,今果(究竟)何如?”二将曰:“夫战,借胜以成其威(威势),非常胜(每战必胜)之道(准则)。”吴王曰:“吾欲复(再次)击楚,奈何(怎么样)而有功(成效)?”孙武曰:“囊瓦者,贪(贪婪)而多过(得罪)于诸侯,而唐、蔡(两小诸侯国)怨之。王必伐,得唐、蔡而可伐楚。”吴王于是使(派遣)使谓唐、蔡曰:“楚为无道、虐杀忠良,侵食(侵吞蚕食)诸侯,困辱(囚禁侮辱)二君,寡人欲举兵伐楚,愿二君有谋(一同谋划)。”唐侯使其子乾为质(做人质)于吴,三国合谋伐楚,舍舟于淮汭(河流汇合或弯曲的地方),自豫章与楚夹汉水为阵(摆开阵型)。子常遂济(渡过)汉而阵,自小别山至于大别山,三不利(三次败仗)。十月,二师阵(列阵)于柏举。阖闾之弟夫概晨起请于阖闾曰:“子常不仁,贪而少恩,其臣下莫(没人)有死志,追之必破矣!”阖闾不许。夫概曰:“所谓臣行其(自己)志不待命者,其(大概)谓此(说的就是这)也。”遂以(率领)其部五千人击子常。大败走(逃),奔郑,楚师大乱。吴师乘(追赶)之,遂破楚众。吴从楚师,及(到了)清发,将击之。夫概曰:“困兽犹(尚且)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打败)我。若使先济(已经渡河)者知免,后者慕(羡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军队一半渡可)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做饭),吴人及之,奔,食(吃了饭)而从之。雍澨五战,径至于郢(郢都)。材料二吴王问孙武曰:“衢地(要冲之地)必先,吾道远发后(出发的晚),虽(即使)驰车骤马(驱车快行,策马奔驰),至不能先,则如之何?”孙武曰:“诸侯三属(多样属性),其道四通,我与敌相当,而傍(周围)有国。所谓先者,必重币(带上重金)轻使,约和(修好)傍国,交亲结恩,兵虽后至,众以属(结交)矣。简(挑选)兵练卒,阻利(据险守利)而处,亲(亲近)吾军士,实(充实)吾资粮,令(命令)吾车骑,出入瞻候(侦探)。我有众助,彼失其党(同伙),诸国犄角,震鼓齐攻,敌人惊恐,莫知所当(抵挡)。”【参考译文】材料一九年,吴王对伍子胥、孙武说:“当初你们说还不能攻入郢都,现在究竟怎么样?”两位将军说:“战争,凭借着胜利来成就自己的威势,但这不是保证每战必胜的法则。”吴王说:“我想再次进攻楚国,怎么做才能有成效?”孙武说:“囊瓦这个人,贪婪而且多次得罪诸侯,因而唐、蔡两国都恨他。大王如果一定要攻打楚国,必须得到唐,蔡两国的支援。”吴王于是派使者对唐、蔡两国国君说:“楚人做事暴虐无道,残暴地杀害忠臣良将,不断地侵占诸侯国的土地,囚禁侮辱两位国君。我想出兵讨伐楚国,希望两位国君一起来出谋划策。”唐侯让他的儿子乾到吴国作人质。三国共同谋划攻打楚国,军队驻扎在淮河水湾,从豫章与楚军夹着汉水摆开阵势。子常就率楚军渡过汉水摆好阵势,从小别山一直部署至大别山,楚军连吃三次败仗。十月,楚、吴双方军队在柏举摆开阵势。阖闾的弟弟夫概一早起来向阖闾请求说:“子常不仁,贪婪而缺少恩德,他的部下都没有为他拼死殉身的志向。现在如果追击他们,一定能打败他们。”阖闾不同意。夫概说:“所谓臣下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需要等待君主的命令,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于是就带着自己的五千部众攻击子赏。子赏大败,逃奔郑国,楚军大乱。吴军追赶楚军,到了清发,正准备进行攻击。夫概说:“被围困的野兽还会争斗一番,何况是人呢?如果明知必有一死还同我们拼死作战,就一定会打败我们。如果让已经渡过河的楚军知道渡河以后便可以逃脱,那后边渡过河的人会羡慕已经渡河的人,楚军就没有争斗的心志了。渡河一半后就可以攻击。”他听从了,又一次打败了楚军。楚军做饭,吴军又赶到了,楚军又奔逃,吴军吃完饭又接着追击楚军。在雍澨经过五次人,吴军到达了楚国的郢都。材料二吴王问孙武说:“衢地作战必须争取先机,我军路途遥远而出发又晚,即使是驱车快行,策马奔驰,也不能赶在敌军之前,这该怎么办?”孙武说:“诸侯之地三属,道路四通,我军与敌军力量相当,而周围又有其他国家。所谓先到,必须用重币厚礼驱车遣使,与其他国家约和修好,建立亲善关系,结为友好之国,虽然在军事上我军后至,可是周围的诸侯已经和我们结交。然后选练兵卒,据险守利而设防,关心我方士兵,充实我军资粮,命令我军车队和骑兵进入侦察敌情。我军有友邻诸侯国的支持,敌人失去可以争取的友国,我军与其他诸侯互为犄角,擂鼓进攻,一齐攻敌,敌军恐慌失措,就会不知道怎样抵挡防守。”15.D(“对秦始皇最终功亏一篑充满惋惜之情”有误,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始皇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死于道中,不死之药还是不能求得,表达的是莫大的讽刺。)16.【参考答案】①依仗武力,不可一世,施行暴政。②劳民伤财,横征暴敛,天怒人怨。③妄想长生,耽误农时,荒谬至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参考答案】(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8.C(第①处应填入表“对别人要求过高”之意的成语,与“要求”呼应。第②处应填入与“遵循传统”意思相关但含贬义的成语,与“但”呼应。第③处应填入表“一代传给下一代”之意的成语,与“世代流传”呼应)19.A(“舍弟”与“窃”都是谦辞,“足下”“高名”“令爱”都是敬辞。)20.【参考答案】直播是戏曲“破茧重生”的手段,但戏曲演员不能丢掉线下舞台,要在流量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含量。(此题有三个要点:一是不完全否定戏曲直播,二是建议不能丢掉线下舞台,三是正确处理直播与文化含量的关系)21.【参考答案】①所谓抄蚝②抄蚝工齐聚码头③一手用刀割断绳子(每处2分)(“就是”意味着①处填入的应是后面句子解释的对象。“经队长分派,然后跳上……”没有主语,可以判断②处应填入“抄蚝工”;“抄蚝工”不能单独成句,意味着这里要填一个表“抄蚝工”“凌晨两点”时的状态的句子。“然后把一串串蚝甩出海面,最后扔进船舱里”与前面的“把一串串生蚝从海水里提上来装上渔船”对应,意味着③处填入的句子与前面的“拿刀子割断尼龙绳”有关,而且要填一个“一手”来呼应前面的“一手”)22.【参考答案】本体是海天交接处的城市灯光,喻体是萤火虫,比喻词是宛如,相似点为光线暗淡、隐隐约约、忽明忽灭。句子描绘景物生动形象,渲染了难以把控命运的海上神秘氛围。(应先明确本体、喻体、比喻词和相似点,再分析句子内容和表达效果)23.【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建议人们摆脱思想纯粹去感受爱。这是一种感性主义,“感性”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感性主义有其好处,可以让人们更细腻地感受天地万物。但过度的感性也会让人多愁善感甚至被情感裹挟,危害身心。第二种观点认为“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肯定了理性的意义与价值。这种观点是一种理性主义,所谓“理性”,是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理性主义也有其积极意义,可以让人审慎思考,周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