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16-2017学年七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16-2017学年七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16-2017学年七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16-2017学年七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16-2017学年七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面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中国重归统一的事件是()A.隋灭陈 B.隋朝建立 C.唐朝建立 D.唐灭陈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颂扬隋朝大运河的句子,句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南京3.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4.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5.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隋朝修建大运河 B.隋炀帝四处巡游C.隋炀帝的暴政 D.隋炀帝长期对高丽用兵6.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7.8世纪初,唐朝和吐蕃已“和同为一家”。吐蕃是今天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A.回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8.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如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A.鉴真和尚 B.高僧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9.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史记》 B.《大唐西域记》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10.唐初为发展唐蕃友好关系作出杰出贡献的友好使者是()A.王昭君 B.文成公主 C.玄奘 D.李清照11.朱德“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中,“诗圣”指的是()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杜牧12.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13.阅读《安史之乱》这部著作,我们可以了解()A.李渊建立唐朝 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玄奘西行天竺 D.唐朝由盛转衰14.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下列不属于民族融合的原因的是()A.封建统治者采取和亲政策 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C.少数民族落后 D.少数民族内迁15.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6.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唐太宗轻徭薄赋,减省刑罚C.房玄龄和杜如晦担任宰相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17.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18.“贞观之风一朝重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是指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武则天时期19.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业就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A.会子 B.关子 C.交子 D.人民币20.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东汉时期 B.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21.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正店”、“脚店”。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2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元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23.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B.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李白的诗C.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D.到都城长安旅游24.在宋代不可能发生的是()A.宋朝出现了妇女缠足的陋习B.在瓦子中你可以听到陈桥兵变的故事C.宋朝时期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D.宋朝时期人们放爆竹欢度春节25.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A.契丹、党项、匈奴 B.契丹、党项、女真C.党项、女真、回纥 D.匈奴、回纥、吐蕃26.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人们休养生息,牛羊遍布田野,白发老迈的人,都不识打仗的武器了)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27.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28.元朝时,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的是()A.杭州 B.大都 C.东京 D.兴庆29.如图,从解放劳动力角度讲,下列科技成果最具革命性的是()A. B. C. D.30.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成就,与之有关的史实,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是盛唐诗坛上的双字星B.两宋时,词广为流行,达到巅峰C.元朝时,曲是最活跃的文学形式D.苏轼(苏东坡)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窦娥冤》等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材料二:唐朝户数比较图(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2)图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3)在“贞观”“武周”“开元”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数呈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4)从图中人口数的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一例)(2)从材料二看出宋朝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3)材料三中“布达拉宫”的修建与我国历史上哪件史实有关?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并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4)通过上述史实,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我国民族关系的大团结?33.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其含义是地方将领大臣的权利太大,皇帝弱,臣子强。只有拿走他们的权利,将钱币统一标准,拿去他们的士兵,国家自然就安宁了。)(1)请回答:宋太祖赵匡胤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正确的打勾,错误的打叉。)①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②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③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④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2016-2017学年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面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中国重归统一的事件是()A.隋灭陈 B.隋朝建立 C.唐朝建立 D.唐灭陈【考点】51:隋朝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统一的相关知识,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了全国.【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故选A.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颂扬隋朝大运河的句子,句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南京【考点】53:隋朝大运河.【分析】本题以大运河的中心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解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故选C.3.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考点】51:隋朝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隋朝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注意理解隋朝的特点.【解答】隋朝统一南北,经济上开通了纵观南北的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文化上开创了科举制,繁盛一时,但是短暂而亡.故选D.4.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解答】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与科举制度有关.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故选B.5.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隋朝修建大运河 B.隋炀帝四处巡游C.隋炀帝的暴政 D.隋炀帝长期对高丽用兵【考点】54:隋朝的灭亡.【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隋炀帝在位期间,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暴虐无道,终于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解答】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故选C.6.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考点】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的知识点,注意把握唐太宗时期的治国策略.【解答】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的是唐太宗对待边疆地区民族的政策.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体现了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的执政理念.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描述的是秦始皇的历史功绩.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对于君民关系的经典论述.故选C.7.8世纪初,唐朝和吐蕃已“和同为一家”。吐蕃是今天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A.回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考点】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分析】本题考查了吐蕃与藏族.【解答】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故选B.8.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如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A.鉴真和尚 B.高僧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分析】本题以“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为切入点,考查的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相关内容.【解答】依据“中日友好交往”“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可知,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故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鉴真和尚.故选A.9.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史记》 B.《大唐西域记》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大唐西域记》.【解答】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期印度历史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故选B.10.唐初为发展唐蕃友好关系作出杰出贡献的友好使者是()A.王昭君 B.文成公主 C.玄奘 D.李清照【考点】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民族关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唐蕃友好往来的基础.B选项符合题意.贞观元年,玄奘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王昭君生活在西汉时期,李清昭生活在两宋之交,ACD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11.朱德“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中,“诗圣”指的是()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杜牧【考点】5J:光耀千古的唐诗.【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诗的知识点,应把握杜甫的成就.【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结合所学知识:“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1957年朱德参观成都杜甫草堂时撰写的一副对联.杜甫的诗,有的气魄雄厚,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故选B.12.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考点】6J:活字印刷术的发明;5E:盛唐的社会气象.【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活字印刷术.【解答】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唐朝时期不会出现.故选A.13.阅读《安史之乱》这部著作,我们可以了解()A.李渊建立唐朝 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玄奘西行天竺 D.唐朝由盛转衰【考点】5C: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分析】本题以“安史之乱”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知识.【解答】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史8年之久的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故选D.14.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下列不属于民族融合的原因的是()A.封建统治者采取和亲政策 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C.少数民族落后 D.少数民族内迁【考点】PC: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融合的原因,注意本题为古代史内容.【解答】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但少数民族落后不属于民族融合的原因.故选C.15.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盛世经济中生产工具的知识.【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得知:图片中②曲辕犁出现于唐朝的江东地区;③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前者属于耕地,后者则是灌溉;①选项中的秧马,旧时汉族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④西汉的新型播种工具耧车.故选D.16.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唐太宗轻徭薄赋,减省刑罚C.房玄龄和杜如晦担任宰相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考点】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把握唐朝的建立者和贞观之治的史实.【解答】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唐朝不是唐太宗建立的.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故A符合题意,BCD属于贞观之治的史实,都可能在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出现.故选A.17.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分析】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唐代对外贸易的繁盛.大食在今阿拉伯半岛等地;波斯萨珊在今伊朗;东罗马以今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为中心.【解答】A、唐代有自己的统一货币,如开元通宝等;B、中国古代虽然流通金银,但没有自己铸造的金币、银币,用的铸币主要是铜钱,还有部分铁钱;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所以产自大食、波斯萨珊、东罗马的金币、银币流通到中国;D、图片能证明唐代与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半岛、伊朗等交往密切,但不能证明与日本、新罗的交往.故选C.18.“贞观之风一朝重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是指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武则天时期【考点】5B:开元盛世.【分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把握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政策.【解答】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故选C.19.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业就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A.会子 B.关子 C.交子 D.人民币【考点】3V: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交子的认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故选C.20.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东汉时期 B.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考点】6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由于北方为政治中心,战乱频繁,南方则相对安定,促使了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而南方得到开发.【解答】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去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劳动力,在加上南方政府的支持,南宋时经济重心已完全移到南方.故选D.21.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正店”、“脚店”。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考点】6A:宋代的社会生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宋代文化生活的认识,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根据所学知识,瓦子又称“勾栏”、“正店”、“脚店”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瓦子出现的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在城市市民阶层形成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他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就日益形成规模.D项符合题意.故选D.2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元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考点】6F: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故选A.23.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B.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李白的诗C.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D.到都城长安旅游【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社会生活.【解答】指南针是在北宋才发明的,唐朝时不可能出现商人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故选C.24.在宋代不可能发生的是()A.宋朝出现了妇女缠足的陋习B.在瓦子中你可以听到陈桥兵变的故事C.宋朝时期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D.宋朝时期人们放爆竹欢度春节【考点】6A:宋代的社会生活;7H: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统一措施的认识.【解答】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对其进行管理,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故选C.25.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A.契丹、党项、匈奴 B.契丹、党项、女真C.党项、女真、回纥 D.匈奴、回纥、吐蕃【考点】64: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61: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67:南宋和金的对峙.【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与宋并立的政权,注意把握各政权的建立民族.【解答】两宋时期,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金.辽是契丹族所建;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故选B.26.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人们休养生息,牛羊遍布田野,白发老迈的人,都不识打仗的武器了)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考点】64: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以“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为切入点,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解答】由材料“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可知,这说明了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1005年1月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宋辽订立的和议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故选B.27.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考点】57: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分析】本题考查了唐太宗.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解答】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统治阶级采取的所有措施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故选D.28.元朝时,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的是()A.杭州 B.大都 C.东京 D.兴庆【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元朝的史实,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都城是大都,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还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商业非常的繁荣,同时也是元朝的戏剧中心.故选B.29.如图,从解放劳动力角度讲,下列科技成果最具革命性的是()A. B. C. D.【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分析】本题考查筒车.【解答】B是筒车,利用水流自行灌溉,故从解放劳动力角度讲,最具革命性的科技成果是B.故选B.30.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成就,与之有关的史实,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是盛唐诗坛上的双字星B.两宋时,词广为流行,达到巅峰C.元朝时,曲是最活跃的文学形式D.苏轼(苏东坡)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窦娥冤》等【考点】6N:宋词和元曲.【分析】本题以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成就为依托,考查唐诗、宋词、元曲.【解答】苏轼(苏东坡)是北宋豪放派词人,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窦娥冤》等.D对应不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材料二:唐朝户数比较图(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2)图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3)在“贞观”“武周”“开元”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数呈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4)从图中人口数的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考点】5B:开元盛世;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5A:女皇武则天;PD:历史开放性问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唐朝的主要粮食品种是稻和粟.(2)本题考查“贞观”、“武周”、“开元”的年号或国号所对应的皇帝.(3)本题考查在“贞观”“武周”“开元”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数所呈现的趋势和原因.(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从材料“稻米流脂粟米白”可知:唐朝的主要粮食品种是稻和粟.(2)图中的“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武周”是武则天的国号,“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3)在“贞观”“武周”“开元”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数由贞观末年的300万户直线上升到开元末年的841万户.人口激增的原因是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到唐玄宗时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进入鼎盛时期.(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社会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反之,人口数量增长慢或减少.故答案为:(1)稻(水稻)和粟(小米).(2)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3)上升;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到唐玄宗时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进入鼎盛时期.(4)社会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反之,人口数量增长慢或减少.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一例)(2)从材料二看出宋朝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3)材料三中“布达拉宫”的修建与我国历史上哪件史实有关?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并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4)通过上述史实,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我国民族关系的大团结?【考点】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64: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6F:元巩固统一的措施;PD:历史开放性问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元朝的民族关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