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8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作业_第1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8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作业_第2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8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作业_第3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8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作业_第4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8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三十八)一、选择题1.1980年8月,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成立经济特区。1982年上半年,上海《文汇报》以醒目的标题,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这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影射建立经济特区。这表明()A.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未得到中央支持B.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有形成变相租界的危险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遇到强大阻力D.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的过程答案:D解析:材料中文章的发表显示了当时人们对建立经济特区的担忧,进一步凸显了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故选D项。1980年,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说明这个举措得到了中央的支持,A项错误;材料显示了经济特区创办初期人们的一些担心,并不能表明具有变为租界的危险,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而本题涉及对外开放,C项错误。2.邓小平指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由此可见,把海南设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因为()A.海南最适宜于做经济特区B.海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C.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海南经济在全国比较发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及影响,1989年4月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两项决定,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从材料海南岛有“许多资源”“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中可以看出,海南岛有发展经济的资源、地理等区位优势,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3.美国学者戴维·W·张曾这样评论道:“经济特区的试验符合邓的两个革命目标:一是对外开放;二是对内搞活。”其中,“对内搞活”强调的是()A.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示范区B.特区享有特殊的经济管理权限C.特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D.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试验符合邓的两个革命目标:一是对外开放;二是对内搞活”中的“对内搞活”是指对内改革,C项符合题意。4.1978年后的最初几年里,香港和广东之间的交际语言是粤语,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末,普通话渐渐成了新的通用语言。这种语言上的变化反映了()A.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B.广东和香港间的经济交往密切C.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D.说普通话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答案:C解析:内地人多用普通话交流,普通话成为新的通用语言说明内地与香港的联系增多,内地通过香港更多地与外界交往,故选C项。5.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表明是从1997年开始,而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南通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与材料中“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相符,故C项正确;2001年中国加入WTO,与材料中“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不符,故D项错误。6.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进入21世纪,大量产品销往国外。这反映了()A.供求关系决定了我国工业生产的产量B.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C.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D.我国总体上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我国商品由短缺到充裕的变化,这是由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和深化推动的,B项正确。供求关系影响产量,但是从根本上讲产量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水平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得到提高的,排除A项。C项所述与题意不符。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市场供应的充足,这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体现,但是不能说明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7.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对外开放可以分为“政策性开放”和“制度性开放”两个阶段。依据这一观点,开启“制度性开放”新阶段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8.从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A.着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B.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原则C.重视边境而忽视内地的局限性D.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逐渐开放的过程,不能体现着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从198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再到……”可知,体现了对外开放循序渐进的过程,非齐头并进,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内陆县市”体现了开放的先后次序,非重视与忽视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从198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再到……”可知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体现出了多层次性,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对外开放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材料二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选集》第三卷《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材料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根据中国入世承诺,2001年1月,我国关税总水平已由15.3%下降到12%,到2005年,进一步下降到10%左右……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列出我国最先设立的四个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及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应该怎样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特区姓“社”而不姓“资”?(从设立经济特区的前提、目的和作用方面作答)(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入世后中国降低关税与近代中国降低关税有何不同?答案:(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目的在于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并且是在平等互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