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_第1页
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_第2页
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_第3页
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_第4页
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制史历年题

2002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氏族社会晚期,应运而生了经常性的威慑、处罚和镇压的暴力手段,即()

A.刑B.习惯C.礼D天命

2.“禹刑”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

A.习惯B.习惯法C.军法D.五刑

3.在商朝,商王虽是当然的最高司法裁决者,但其权只限于()

A.畿内B.畿外C.全国D.家族内部

4.西周时期的婚姻实行()

A.“同姓不婚”原则B.“异姓不婚”原则C.“异族不婚”原则D.“同姓可婚”原则

5.春秋末期,晋国“铸刑鼎”的人是()

A.赵鞅B.子产C.邓析D.赵盾

6.《法经》中类似于近代刑法典总则的篇目是()

A.《杂法》B.《捕法》C.《具法》D.《囚法》

7.汉初的“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

A.死罪B.抵罪C.无罪D.免罪

8.“式”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A.MB.商C.西周D.秦

9.“八议”之制源于()

A.“禹刑”之“八辟”B.《周礼》之“八辟”C.秦律之“八辟”D.汉律之“八辟”

10.南北朝时期律学发展的状况是()

A.“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B.“中原律学,衰于北而盛于南”

C.”中原律学,南北同衰”D.“中原律学,南北同盛”

11.将《刑名》、《法例》合为《名例》篇并置于律首的是()

A.《新律》B.《北齐律》C.《泰始律》D.《北魏律》

12.汉献帝时,为扭转东汉中期以来世家大族把持选官大权的局面,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

实行()

A.六品官人法B.七品官人法C.八品官人法D.九品官人法

13.中国古代社会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A.秦律B.汉律C.《新律》D.《晋律》

14.《北齐律》共有()

A.12篇B.18篇C.20篇D.25篇

15.北周律仿《尚书•大诰》而作,称为()

A.《新律》B.《泰始律》C.《大律》D.《大诰》

16.系统地规定唐朝官制的政书是()

A.约法十二条B.新格五十条C.《永徽律疏》D.《唐六典》

17.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创设于()

A.晋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1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A.《宋刑统》B.《大元通制》C.《大明律》D.《大清律例》

19.辽朝法律汉化的进程开始于()

A.辽太祖B.辽太宗C.辽圣宗D.辽兴宗

20.元代笞、杖刑的尾数为()

A5B.6C.7D.8

21.明朝在暑热季节来临前对在押未决囚犯进行清理发落的制度称为()

A.暑审B.热审C.朝审D.大审

22.清朝的主要法律形式有()

A.律、令、格、式B.敕、令、格、式

C.律、令、大诰、条例、会典D彳聿、条例、则例、会典、事例

23.太平天国法律的主干即在其全部法律中占有最大比重的是()

A.民法B.经济法C.刑法D.诉讼法

24.《钦定宪法大纲》关于君权的条款抄袭于()

A.日本宪法B.英国宪法C.美国宪法D彳惠国宪法

25.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有关保障民权方面的法令中,意义最为深远者当属()

A.《保护人民财产令》B.“慎重农事令”C.“禁止买卖人口令”D.“权利平等令”

26.“天坛宪草”严格限制总统任期,规定大总统任期为()

A.三年B.四年C.五年D.六年

2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A.《训政纲领》B.《训政时期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草案》D.《中华民国约法》

28.确定“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原则的是()

A.“井冈山土地法”B.“闽西土地法”C.《土地暂行法》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29.抗日民主政权的土地法规规定:减轻地租百分之()

A.五B.十五C.二十五D.三十五

30.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发布于

()

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

选均无分。

31.西周初期法制的指导思想包括()

A.敬天保民B.明德慎罚C.亲亲D.尊尊E.重刑轻罚

32.唐律规定的死刑种类有()

A.腰斩B.凌迟C.大辟D.绞E.斩

33.明太祖创制的《大诰》包括()

A.教民榜文B,《御制大诰》C.《大诰续编》D.《大诰三编》E.《大诰武臣》

34.清朝末年制定的商事法规主要有()

A.《商人通例》B.《公司律》C.《大清民律草案》D.《破产律》E.《奖给商勋章程》

35.工农民主政权初期的土地革命立法有()

A.“井冈山土地法”B.“闽西土地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D.兴国县苏维埃土地法

E.《苏维埃土地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竹刑37.妄言罪38.左道39.咨议局40.“袁记约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准五服以制罪”原则。42.简述唐律规定的涉外案件处理原则。

43.简述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述《开皇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45.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

2003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夏商通行的“五刑”包括墨、剜、刖、宫、大辟,前四种以残害人的肢体为特征,后世

统称为()

A.五刑B.徒刑C.竹刑D.肉刑

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A.王命B.天命C.禹刑D.礼仪

3.在商朝,伪托神意,实行所谓神判的是()

A.大司寇B.商王C.卜者D.贵族

4.西周时期的刑事诉讼称为()

A.质B.狱C.剂D.讼

5.西周刑罚基本上沿用以前的五刑,此外还有鞭刑、扑刑等等,合称为()

A.禹刑B.汤刑C.吕刑D.九刑

6.春秋末期,在晋国“铸刑鼎”的人是()

A.邓析B.赵鞅C.子产D.赵盾

7.自商鞅变法之后,中国古代的法典都称为()

A.法B.刑C.律D.典

8.在秦律中,男子服筑城的苦役、女子服舂米的劳役称为()

A.罚作B.城旦舂C.司寇D.鬼薪白粲

9.秦律将诉讼分为()

A.“公室告”与“非公室告”B.“狱”与“讼”C.公罪与私罪D.诬告与自首

10.汉初的法制指导思想以黄老思想为主。黄老思想的特点是()

A.“明德慎罚”B.“一断于法”C.“专任刑罚”D.“无为而治”

11.汉律规定,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者,构成()

A.非正罪B.事国人过律罪C.阿党附益罪D.出界罪

12.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新律》B.《大律》C.《北魏律》D.《晋律》

13.《晋律》共有()

A.十二篇B.十八篇C.二十篇D.六十篇

14.最早把“重罪十条”改为“十恶”的是()

A.《开皇律》B.《大业律》C.《武德律》D.《贞观律》

15.根据唐律的规定,一家人共同犯罪,一般只处罚()

A.造意者B.妇人尊长C.同居的尊长D.次尊长

16.唐律所规定的笞刑被分为()

A.一等B.三等C.五等D.七等

17.宋朝初期在后周《显德刑统》的基础上制定的本朝刑律是()

A.《大中刑律统类》B.《同光刑律统类》C.《庆元条法事类》D.《宋刑统》

18.宋朝的法律往往对典当与买卖连同作出规定,合称为()

A.永卖B.断卖C.绝卖D.典卖

19.元英宗时期由地方官吏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称之为()

A.《经世大典》B.《大元通制》C.《至元新格》D.《元典章》

20.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是()

A.唐令B.宋令C.大明令D.大清令

21.“热审”制度始于()

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

22.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是()

A.流刑B.发遣C.充军刑D.迁徙

23.清代重案的中央复审机构是()

A.刑部B.大理寺C.都察院D.军机处

24.太平天国政权规定,凡敢念诵孔孟之书等“妖书”者,一律处以()

A.斩首示众B.绞立决C.五马分尸D.杖二千

25.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是()

A.《大清现行刑律》B.《大清新刑律》C.《暂行新刑律》D.《中华民国刑法》

26.在清末修律的“礼法之争”中,“法理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刘坤一B.张之洞C.劳乃宣D.沈家本

27.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普通教育办法》规定: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

A.一律禁用B.大部禁用C.大部援用D.部分禁用

28.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三级立法体制,其中第二级是()

A.市政府B.省政府C.专员公署D.国民政府

29.南京国民政府的《票据法》属于()

A.诉讼法B.民法C.经济法D.行政法

30.人民陪审制度确立于()

A.苏区B.解放区C.抗日根据地D.新中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西周时期,丈夫把妻子赶出家门的七种理由即“七出”,包括()

A.恶疾B.口舌C.无子D.纳吉E.盗窃

32.两晋的法律形式有()

A.律B.令C.故事D.式E.科

33.明初在对百姓进行教化方面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A.建“申明亭”B.发布“教民榜文”

C.由老人主持轻微诉讼的调D.实行“准五服以制罪”原则E.实行恤刑制度

34.南京临时政府发布“革除前清官厅称呼”命令,宣布此后官厅人员相互不得再称

()

A.奴才B.大人C.老爷D.君E.先生

35.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刑事立法的主要内容是()

A.镇压地主恶霸B.惩办战争罪犯C.肃清政治土匪

D.解散一切反动会道门迷信组织E.惩治反革命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吕刑》37.廷行事38.《永徽律疏》39.“贿选宪法”40.《十九信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42.简述汉代的法律形式。

43.简述《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的主要精神。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述大清律的制定过程。45.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2004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一条军法见于()

A.《甘誓》B.《左传》C.《汤誓》D.《周礼》

2.西周时期的民事诉讼称为()

A.狱B.傅别C.讼D.质剂

3.春秋末期,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者是()

A.邓析B.孔子C.叔向D.荀寅

4.战国时期,“改法为律”者是()

A.李悝B.商鞅C.韩非D.吴起

5.秦律规定,偷偷移动田界标志的行为构成()

A.非所宜言罪B.乏徭罪C.以古非今罪D.盗徙封罪

6.秦朝的中央最高司法官是()

A.廷理B.廷尉C.卫尉D.御史大夫

7.汉律规定,诸侯王擅自越出其封国国界者构成()

A.出界罪B.左道罪C.阿党附益罪D.非正罪

8.“格”成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

A北魏B.北齐C.东魏D.西魏

9.两晋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纳礼入律B.以刑为先C.无为而治D.听命于神

10.中国古代以丧服制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关系的制度,称为()

A.五刑B.五听C.五丧D.五服

11.隋朝的《大业律》共有()

A.12篇B.16篇C.18篇D.20篇

12.唐朝把国家机关广泛适用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称为()

A.律B.令C.格D.式

13.宋朝中央派出的监督各路司法审判工作的机关是()

A.制置三司条例司B.提点刑狱司C.转运使D.经略安抚使

14.金朝在法律封建化的进程中,由金熙宗主持制定并颁布的第一部成文

法典是()

A.《重熙条制》B.《咸雍重修条制》C.《皇统制》D.《泰和律义》

15.元朝建立后,元世祖颁行的一部诸法合体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经世大典》D.《元典章》

16.《大明律》共有()

A.6篇B.7篇C.12篇D.18篇

17.清代秋审将案情属实、危害不大、可留待下年秋审再作决定的案件称

为()

A.缓决B.情实C.可矜D.可疑

18.清代京师地区审理满族人案件的司法机构是()

A.宗人府B.理藩C.步军统领衙门D.理刑司

19.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所设立的资政院实质上是()

A.御用机构B.国家议会C.立法机构D.司法机关

20.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

A.宗教制度B.土地制度C.诉讼制度D.军事制度

21.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普通教育办法》规定:可以男女同校的是()

A.中等学校B.高等学校C.初等学校D.初等小学

22.南京临时政府在“禁烟令”中规定:对吸食鸦片不思悔改者,剥夺其

()

A.一切财产权B.一切公权C.一切经商权D.一切法定自由权

23.《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取消国会制,代之以()

A.约法会议B.政治会议C.立法院1).立法会议

24.“贿选宪法”即《中华民国宪法》公布于()

A.1915年B.1916年C.1920年D.1923年

25.北洋政府立法的基本原则是()

A.三民主义B.“隆礼”、“重典”C.实行党治D.中外通行

26.《中华民国民法》所规定的婚龄是()

A.男20岁,女18岁B.男20岁,女16岁C.男18岁,女17岁D.男18岁,女16

27.南京国民政府的《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颁布于()

A.1927—1928年B.1928—1936年C.1937—1945年D.1946—1949年

28.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司法》属于()

A.民法类B.诉讼法类C.经济法类D.行政法类

29.《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制定的主要依据是()

A.“八七”会议决议B.《五四指示》

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D.政治协商会议决议

3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所规定的刑罚主要有两种,

A.无期徒刑B.拘役C.罚金D.死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包括()

A.大辟B.鼻!)、宫C.断手D.墨E.刖

32.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令B.比C.格1).法律答问E.廷行事

33.明初法制指导思想的内容包括()

A.刑乱国用重典B.法贵简严C.亲亲、尊尊D.敬天保民E.明刑弼教

34.北洋政府时期所制定的民商方面的法规主要有()

A.《商人通例》B.《矿业条例》C.《公司条例》D.《海商法》

E.《保险法》

35.抗日根据地诉讼与审判制度方面的特点包括()

A.实行人民陪审制度B.严格复核制度

C.注重人民调解制度D.简化诉讼审判手续E.强调秘密审判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五听37.官当38.折杖法

3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40.《中国土地法大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法经》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42.简述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43.简述南京国民政府行政法的地位和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述汉文帝时期刑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45.试论清末司法制度的半殖民地化。

2005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古代以羞辱、恐吓为特征的象征性惩罚称为()

A.象刑B.赎刑C.鞭刑D.流刑

2.商朝初期的立法有()

A.《吕刑》B.《禹刑》C.《政典》D.《汤刑》

3.夏朝的“五刑”有墨、剌、膑、宫和()

A.罚金B.杀C.鞭刑D.徒刑

4.西周法律规定,民事诉讼须向官府交纳()

A.束矢B.钧金C.路鼓D.肺石

5.西周时期全面负责中央司法事务的是()

A.司寇B.小司寇C.大司寇D.士师

6.上古时期拥有土地最高处分权的是()

A.国王B.诸侯C.卿大夫D.士

7.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者是()

A.赵鞅B.赵盾C.荀寅D.子产

8.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提出的立法原则有()

A.约法省刑B.礼法结合C.独尊儒术D.法令由一统

9.中国古代将以非法手段获得钱财的犯罪称为()

A.五刑B.六赃C.七杀D.十恶

10.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的是()

A.西周时期B.秦朝C.汉朝D.唐朝

11.秦朝时,乡一级负责调处民间纠纷的官吏是()

A.三老B.啬夫C.有秩D.里典

12.中国古代最早实行盐、铁、酒专卖的是()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

13.北齐时将中央审判机关廷尉改称为()

A.尚书台B.御史C.司寇D.大理寺

14.唐朝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

A.门荫B.征召C.科举D.察举

15.唐朝法律规定,凡拾得遗失物后,要()

A.上交官府B.归还原主C.自行占有D.任意处分

16.在财产继承方面,唐朝法律沿袭的是()

A.嫡长子继承制B.诸子均分C.宗桃继承D.封爵继承

17.正式将凌迟刑确定为法定刑的是()

A.唐朝B.元朝C.宋朝D.明朝

18.《暂行新刑律》正式公布于()

A.清末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民法典是()

A.《大清民律草案》B.《中华民国民法》C.《商人通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0.清末诉讼审判制度在审级上实行()

A.三级二审终审制B.三级三审终审制C.四级二审终审制D.四级三审终审制

21.清末第一次正式肯定了律师活动合法性的法律是()

A.《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B.《法院编制法》

C.《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D.《大理院审判编制法》

2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破产法公布于()

A.明朝B.清末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D.北洋政府时期

23.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是()

A.《重大信条十九条》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4.《中华民国约法》俗称()

A.“贿选宪法”B.“袁记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重大信条十九条》

25.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实行三级三审制,其中称为“法律审”的为()

A.第一审B.第二审C.第三审D.第四审

26.南京国民政府使用时间最长的根本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C.《中华民国训政纲领》I).《中华民国宪法》

27.根据社会防卫理论最早在刑法中增加“保安处分”的是()

A.《大清刑律》B.《暂行新刑律》

C.《中华民国刑法》(1928年)D.《中华民国刑法》(1935年)

2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重大信条十九条》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29.革命根据地时期,在《婚姻法》中首次提出“男女平等”原则的是()

A.《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B.《山东省婚姻暂行条例》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D.《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

30.“管制刑”创立于()

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工农民主政权时期D.新中国建立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西周时期的审理方法“五听”包括()

A.辞听B.色听C.气听D.耳听E.日听

32.春秋末期公布成文法的诸侯国有()

A.齐国B.楚国C.晋国D.鲁国E.郑国

33.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十恶”的罪名有()

A.谋反B.谋叛C.泄密D.奸党E.大不敬

34.近年以来,在中国攫取领事裁判权的国家有()

A.英国B.美国C.日本D.秘鲁E.印度

35.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改革措施有()

A.禁止刑讯B.春秋决狱C.审判公开D.陪审制E.列刑五复奏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质剂37.八议38.廷杖39.充军40.平政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42.简述《宋刑统》与《唐律疏议》的区别。

43.简述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述《法经》的特点及其影响。45.试析清末变法修律的历史意义。

2006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诸种学说中,较为流行的是()

A.黄帝说B.尧舜说C.夏代说D.商代说

2.西周穆王时期,命吕侯重修刑书,史称()

A.《吕刑》B.《九刑》C.《汤刑》D.《禹刑》

3.西周时期规定,刑事诉讼必交诉讼费()

A.束矢B.肺石C.路鼓D.钧金

4.春秋末期,撰写“竹刑”的是()

A.子产B.赵鞅C.邓析D.范武子

5.《法经》的篇目有()

A.4篇B.5篇C.6篇D.7篇

6.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是()

A.李悝B.商鞅C.韩非D.李斯

7.秦时,乡间负责调处民间纠纷的是()

A.三老B.有秩C.啬夫D.游徼

8.作为一项立法原则,“法令由一统”确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9.汉朝关于朝觐等礼仪方面的法律规定见于()

A.《九章律》B.《朝律》C.“约法三章”D.《傍章》

10.中国古代的“录囚”制度始建于()

A.汉朝B.魏晋时期C.北魏D.北齐

11.首次规定“刑名”律,并将其列入律首的法典是()

A.《法经》B.《九章律》C.《新律》D.《晋律》

1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系统的行政法典是()

A.《周礼》B.《唐六典》C.《大明会典》D.《大清会典》

13.对唐律律条进行解释和补充的是()

A.法律答问B.律疏C.律注D.集解

14.在中国法制史上,第一次对化外人相犯适用法律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

A.秦律B.汉律C.唐律D.宋律

15.北宋前期设立于禁中的特别审判机构称为()

A.大宗正府B.大理寺C.廷尉D.审刑院

16.宋代的条法事类是•种()

A.法律解释B.特别法C.法律汇编D.行政法

17.世界上第一本法医学著作,是宋慈撰写的()

A.《元典章》B.《洗冤集录》C.《封诊式》D.《法律答问》

18.廷杖盛行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9.由朱元璋亲自编纂的刑事单行法规、判例和训导的汇编是()

A.《元典章》B.《大明律》C.《大明会典》D.《大诰》

20.清朝法律明确规定,不动产典当回赎年限为()

A.七年B.八年C.九年D.十年

21.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A.《大明律》B.《大诰》C.《大清律例》D.《大清刑律》

22.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确立于()

A.1840年B.1841年C.1842年D.1843年

23.清末改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为()

A.大理院B.廷尉C.法部D.审刑院

24.清末所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其渊源是()

A.日本帝国宪法B.德国宪法C.美国宪法D.法国宪法

25.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商法典是在()

A.清朝末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26冲国近代“检审合署”的做法开创于()

A.革命根据地时期B.清末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D.北洋政府时期

2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适用时间最长的根本法是()

A.《中华民国宪法》B.《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C.《训政时期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

28.抗日民主政权实行()

A.二级两审终审制B.三级三审终审制

C.四级三审终审制D.四级四审终审制

29.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创立的新刑种是()

A.拘役B.管制C.罚金D.徒刑

30.《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发布于

()

A.1946年B.1947年C.1948年D.1949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春秋时期,晋国的立法活动包括()

A.“被庐之法”B.“赵盾之法”

C.“范武子之法”D.“茅门之法”E.赵鞅铸刑鼎,公布“赵盾之法”

32.唐朝审理刑事案件有严格的要求,其要点包括()

A.司法官员必须在诉状所列罪行范围内审判

B.按照“据众证定罪”原则确定证人证言的证明力

C.严格依据法条判罪D.严格审限E.法官回避

33.元朝中央司法机关的变更如下()

A.取消刑部,设立大理寺B.取消大理寺,建立大宗正府

C.加重刑部权力D.设立审判院E.由宣政院兼管宗教审判事务

34.清朝法律关于契约规定的特点是()

A.在契约上需注明“典”或“卖”B.典当契约可以免纳契税

C.典当契约必须缴纳契税D.买卖契约必须缴纳契税

E.明确不动产典当回赎年限

35.革命根据地人民调解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

A.自愿原则B.遵守法律原则

C.兼顾良俗原则D.保护当事人诉权原则E.强制原则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6.义绝37.务限法38.《大清报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9.简述西周时期实行“同姓不婚”的原因。

40.简述《晋律》的创新之处。41.《中华民国约法》有何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2.试述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及职能。43.试述清末变法修律的特点。

2007年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夏朝制定的法律有()

A.《汤刑》B.《官刑》C.《禹刑》D.《九刑》

2.西周时期关押、监禁罪犯的地方称为()

A.监狱B.夏台C.圜土D.钧台

3.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B.合同C.傅别D.判书

4.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私造的法律称为()

A.竹刑B.《九刑》C.《吕刑》D.《法经》

5.“改法为律”发生在()

A.夏商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6.秦律规定:控告他人犯罪不实,又以其他罪名相告,称为()

A.公室告B.非公室告C.所鞫D.州告

7.“亲亲得相首匿”的立法原则始设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8.西汉时期下诏宣布废除肉刑的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惠帝C.汉文帝1).汉武帝

9.“八议”入律始于()

A.《九章律》B.《新律》C.《晋律》D.《北齐律》

10.规定“重罪十条”的法典是()

A.《晋律》B.《北齐律》C.《开皇律》D.《武德律》

11.设立全面的死刑奏报制,将判决死刑的最终决定权收归中央的是()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隋唐D.明清

12.隋朝的主要法典是()

A.《贞观律》B.《开皇律》C.《武德律》D.《泰始律》

13.作为强制解除婚姻关系情形之一的“义绝”始于()

A.汉律B.唐律C.宋律D.明律

14.唐朝法律规定,对于处徒刑以上的案件向犯人家属及本人宣告判决,服判者付诸执行,

不服者允许申辩,并依法审查。这一制度称为()

A.服辩B.会审C.死刑复奏D.勘验

15.正式确定凌迟为法定刑的王朝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6.登闻鼓院设立于()

A.秦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17.公开宣布、承认收继婚合法化的是()

A.周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18.明朝时由皇帝发令,司礼监监督,锦衣卫行刑,在殿廷之上杖击大臣的制度称为()

A.热审B.朝审C.折杖法D.廷杖

19.明代设立的拥有巡查缉捕之权的军事特务机关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三法司

20.清朝时期,每年秋天审理地方上报死刑监候案件的制度称为()

A.三法司会审B.热审C.秋审D.朝审

21.清朝将六科给事中并入都察院,与十五道监察御史合称为()

A.巡按御史B.提督C.科道D.总督

22.清末第一次正式肯定律师活动合法性的法律是()

A.《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B.《法院编制法》C.《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D.《大清律例》

23.清末全权负责修律事务的修律大臣是()

A.张之洞B.刘坤一C.袁世凯D.沈家本

24.清末颁行的《重大信条十九条》的主要内容是()

A.取消责任内阁制B.对皇权进行必要的限制C.取消国会D.进一步扩大总统权力

2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民国约法》C.《中国民国宪法》D.贿选《宪法》

26.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宣布废除()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宪法草案》C.《中华民国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民法典是()

A.《大清民律草案》B.《户部则例》C.《中华民国民法》D.《井冈山土地法》

28.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土地立法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B.《五四指示》C.《兴国县土地法》D.《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

29.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级三审终审制,其中县司法处为()

A.第一审级B.第二审级C.第三审级D.第四审级

30.《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发布于()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B.抗日民主政权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建立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中国法律起源的主要特点是()

A.直接继承氏族规则B.开始于兵

C.礼起于祀D.既承认王权又强调“天人合一”

E.既赋予“礼义”以法律效力又强调以刑为主

32.汉《九章律》在《法经》基础上新增加的篇目是()

A.具律B.户律C.杂律D.兴律E.厩律

33.宋朝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是()

A.进一步集中审判权力B.实行廷杖

C.实行鞫麻分司D.完善勘验制度E.实行翻异别勘制度

34.明朝中央司法机关的特点包括()

A.设立审刑院B.刑部和大理寺职能互换

C.设立作为特殊审判机构的“厂”、“卫”D.赋予监察机关以更大的审判权限

E.取消大理寺,建立大宗正府

35.南京国民政府的民事特别法包括()

A.《公司法》B.《票据法》C.《海商法》D.《保险法》E.《破产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6.刻殄37.《唐六典》38.咨议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9.简述西周时期的起诉方式。

40.简述宋代典当契约的内容。41.简述《大清刑律》中的刑法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2.试论唐律的特点与影响。43.试述根据地时期人民调解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008年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古代“刑起于兵”,“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之语出自()

A.《商君书•画策》B.《周礼•秋官》C.《尚书•吕刑》D.《左传•昭公六年》

2.商朝为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制定了行政法律规范,称为()

A.《国宪》B.《九章》C.《九刑》D.《法经》

3.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商、周法律形式的是()

A.律B.格C.诰D.科

4.西周时期的刑书,称为()

A.《禹刑》B.《汤刑》C.《九刑》D.《吕刑》

5.西周的五刑制度中,“死刑”称之为()

A.具五刑B.大辟C.弃市D.孥戮

6.中国古代法律由秘密状态变为向民众公开,这一转折发生于()

A.商代B.西周C.春秋战国D.秦代

7.公元前513年,晋国主持“铸刑鼎”的大臣是()

A.范武子B.赵盾C.赵鞅D.邓析

8.在中国古代法律中,“贼罪”是指()

A.“害良”B.“窃货”C.强奸D.“诈伪”

9.在秦代,知情人必须告发、官府必须受理的案件,称为()

A.公室告B.非公室告C.州告D.诣阙告诉

10.汉刑制改革的具体原因,源于()

A.淳于公上书B.绽萦上书C.萧何上书D.张汤上书

11.汉初受命制定《九章律》的是()

A.萧何B.赵禹C.张汤D.叔孙通

12.解释唐律律文的“疏”始作于()

A.唐太宗时B.唐高宗时C.唐玄宗时D.唐敬宗时

13.唐太宗时期制定的“律”,称为()

A.《武德律》B.《开皇律》C.《开元律》D.《贞观律》

14.在中国古代法律中,夫妻双亡后由近亲属指定的养子,称为()

A.命继子B.立继子C.嫡子D.庶子

15.中国古代地方享有司法审判权的是()

A.地方行政长官B.专职法官C.军事长官D.监察官

16.唐律中相当于现代刑法典总则的是()

A.名例律B.卫禁律C.户婚律D.断狱律

17.国家规章制度的汇编,在唐代称为()

A.律B.令C格D.式

18.入赘婚盛行于()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19.《大清律例》规定“以价易出,约限回赎”者,称为()

A.卖B.典C.买D.赎

20.清末“礼法之争”中“法理派”代表人物是()

A.沈家本B.张之洞C.劳乃宣D.梁启超

21.清末预备立宪始于()

A.修订法律B.设立议院C.召开国会D.官制改革

22.《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颁布于()

A.1902年B.1906年C.1911年D.1912年

23.清末《大清商律草案》体例上共分为()

A.二编B.三编C.四编D.五编

24.“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唐律疏议》B.《大清新刑律》C.《大清现行刑律》D.《中华民国刑法》

25.《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完成于()

A.1908年B.19U年C.1912年D.1919年

26.“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的修律原则,产生于()

A.唐代B.清末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2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A.责任内阁制B.中央集权制C.君主立宪制D.总统制

28.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立法制度B.司法制度C.行政制度D.监察制度

2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的原则中,提出实现劳动群众自己的政权机构为

()

A.人民代表会议B.资政院C.参议会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