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_第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_第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_第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_第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1

升和毫升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课时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容量,通过实际操作,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大小观念。2.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景导入观察这两个杯子,你有什么发现?探究新知1说一说,哪个杯子能盛的水多?容量比较大探究新知你知道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吗?在一个冷水壶里装满橙汁,倒入另一个冷水壶。探究新知探究新知你知道的容量是多少吗?大约能盛这样的5杯。大约能盛这样的4杯。为了准确测量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探究新知21升2升5升3L19L探究新知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探究新知1升有多少呢?你发现了什么?1升水正好装满这个正方形容器探究新知将量杯里的1升水倒入同样大小的纸杯中,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先估计,再倒一倒。巩固练习下面3个玻璃杯的容量,哪个最小,哪个最大?最大最小巩固练习下面的容器可以盛水多少升?巩固练习下面的容器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答案的右边画“√”1升6升60升1升10升100升√√5升10升30升√4升40升400升√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容量和升,懂得了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容器的容量;知道了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1升液体正好可以装满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1

升和毫升第2课时认识毫升课时目标1.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感受毫升,并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探究新知3500毫升250毫升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也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探究新知

用滴管吸入1毫升水,看看1毫升水有多少,再把它滴在手心上,数数大约有多少滴。1毫升有多少呢?探究新知你知道1毫升有多少了吗?探究新知一个量杯盛有500毫升水,2个这样的量杯盛有多少毫升水?把这2杯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你能发现什么?100200300400500ml100200300400500ml500+500=1000ml4探究新知100200300400500ml100200300400500ml1升=1000毫升0.2L0.4L0.6L0.8L1L探究新知将1瓶矿泉水倒入纸杯,看看倒满了几个纸杯。先看看这瓶矿泉水有多少毫升,再估计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巩固练习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5ml100ml10ml8ml巩固练习4升=()毫升9升=()毫升2000毫升=()升5000毫升=()升4000900025巩固练习下面的容器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答案的右边画“√”1毫升10毫升100毫升2.5毫升25毫升250毫升5毫升50毫升500毫升√√√巩固练习在里填上“>”“<”或“=”900毫升1升6升6000毫升8升7000毫升3升2500毫升<>=<课堂小结毫升用字母mL(ml)表示1升=1000毫升2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1课时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课时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归纳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以及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情景导入探究新知160÷20=

()3包探究新知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呢?20×3=6060÷20=3将几十看成几个十,根据表内除法直接推出结果。6÷2=360÷20=3探究新知用竖式应该怎么计算?60203600为什么写在个位上?答:60副陆战棋要打3包。探究新知48061你知道怎么验算吗?20×4+16=969620探究新知5为什么写在个位上?515030探究新知4÷2=240÷20=29÷3=390÷30=321÷7=3210÷70=340÷8=5400÷80=5巩固练习800420808504208502120301040911034432巩固练习用竖式计算,并验算99÷20510÷909902408910551090056420×4+19=9990×5+60=510巩固练习357÷50265÷8005350577730426085532250×7+7=35780×3+25=265巩固练习一只东北虎的体重是200千克,一只金钱豹的体重是50千克。东北虎的体重是金钱豹的几倍?200÷50=4答:东北虎的体重是金钱豹的4倍。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正确书写竖式,并能正确地确定竖式中商的位置。2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2课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课时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会估计商大约是多少,能正确计算。2.通过分析比较,理解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情景导入可以分给多少个班,还剩多少根?探究新知2可以分给多少个班,还剩多少根?380÷30=

()……

()12个20根探究新知30×20=600,商比20小。30×10=300,商比10大。商应该在10到20之间。你能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吗?探究新知380300311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8020602答:可以分给12个班,还剩20根。被除数前两位够除,商在十位上。探究新知034203521100420554582542105巩固练习350里面最多有()个40。350408802303巩固练习542里面最多有()个80。654082608426巩固练习390606020280594011915020204000巩固练习花店有388枝玫瑰花,每30枝扎成一束,可以扎成几束,还剩多少枝?388÷30=12(束)……28(枝)答:可以扎成12束,还剩28枝。巩固练习4种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如下表:(1)苍蝇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是蜻蜓的多少倍?360÷30=12答:苍蝇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是蜻蜓的12倍。巩固练习4种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如下表:(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40÷20=12答:蜜蜂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是蝗虫的12倍。蜜蜂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是蝗虫的多少倍?课堂小结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够除,就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相除后,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2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3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需调商)课时目标1.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不需要调商的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导入小云几天可以看完?96÷32=

()96÷32=

()探究新知396230336903天32接近30,把32看作30来试商。探究新知1993204把除数看成40后,看看商是几?451663巩固练习9732024288583042679513314404823862475006422821巩固练习先说说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68232464309092378330巩固练习36842733662504636074419160巩固练习播放一部儿童电视剧需要288分钟。如果每天从17:00播放到17:32,多少天能播放完?288÷32=9(天)答:9天能播放完。巩固练习下面是马集村三位阿姨编织中国结的情况统计谁每天编织的中国结最多?谁每天编织的最少?赵阿姨每天编织的中国结最多,马阿姨最少。赵:189÷21=9(个)刘:216÷27=8(个)马:224÷32=7(个)巩固练习小红从家到学校用了13分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她用同样的速度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几分钟?从学校到少年宫呢?845÷13=65(米/分钟)520÷65=8(分钟)390÷65=6(分钟)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方法,知道了当除数个位是小于或等于4的两位数时,一般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如果除数个位是大于或等于5的两位数,一般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向十位进1,看成整十数试商。2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4课时用两步计算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时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连除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正确列式解题。2.探索掌握用两步计算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总结解题规律。3.增强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情景导入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探究新知4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224本书、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先算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再算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224÷2=112(本)112÷4=28(本)探究新知你能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吗?224÷2÷4=112÷4=28(本)探究新知224÷(2×4)=224÷8=28(本)224÷2÷4=112÷4=28(本)你能检验一下结果是否正确吗?巩固练习四年级学生平均分成4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168÷4÷3=42÷3=14(人)答:每组有14人。巩固练习四年级学生平均分成4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答:每组有14人。168÷(4×3)=168÷12=14(人)巩固练习100÷20=630÷90=200÷50=75÷5=160÷40=4×23=51574492巩固练习150÷3÷2=25(天)答:这瓶药可以吃25天。150÷(3×2)=25(天)巩固练习答: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44只害虫。924÷(7×3)=44(只)924÷7÷3=44(只)巩固练习答:平均每头奶牛每天吃饲料12千克。900÷25÷3=12(千克)900÷(25×3)=12(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吃饲料多少千克?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两种方法解决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除法应用题,并掌握了“把得数代入原题”进行检验的方法。2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5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四舍调商)课时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法试商时的调商方法。2.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情景导入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272÷34=

()探究新知527432可以把34看作30来试商。039036通过试商,结果偏大了,商应该比9小。272÷34=

()探究新知527432272÷34=

()872208本答: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8本。巩固练习根据试商情况,说出各题应商几3245巩固练习算一算,比一比92324290903239621巩固练习算一算,比一比251308428224135712782巩固练习263406528226440522004算一算,比一比巩固练习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巩固练习平均每个少先队植树多少棵?184÷23=8(棵)答:平均每个少先队植树8棵。课堂小结运用“四舍”法试商,因为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初商易偏大,需要将初商调小,试一试。2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6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五入调商)课时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用“五入”法试商时的调商方法。2.能够用“五入”法试商时的调商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提高计算能力。3.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情景导入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252÷36=

()探究新知625632可以把36看作40来试商。046126把除数看成是40,这时除数比实际的要大,所以商就能偏小。63252÷36=

()252÷36=

()探究新知25632752207本答: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7本。巩固练习根据试商情况,说出各题应商几338巩固练习算一算,比一比73622252836238751巩固练习算一算,比一比316426726332642723206巩固练习算一算,比一比347526432034852592052巩固练习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巩固练习王叔叔家去年生产水果的情况如下表:猕猴桃:448÷28=16(千克)水蜜桃:912÷19=48(千克)脐橙:689÷53=13(千克)课堂小结运用“五入”法试商,因为把除数看大了,所以初商易偏小,需要将初商调大试一试。2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7课时商不变的规律课时目标1.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运算。2.初步培养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探究新知7先按要求算一算,填一填,再比较算出的结果。5400÷80550÷10525÷55商没有变探究新知5400÷805除数和被除数都×2,商不变。除数和被除数都×4,商不变。探究新知除数和被除数都÷2,商不变。除数和被除数都÷4,商不变。探究新知被除数除数除法算式商30530÷5630×25×260÷10630×65×6180÷30630×05×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探究新知被除数除数除法算式商18060180÷603180÷260÷290÷303180÷1060÷1018÷63180÷060÷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巩固练习先说说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商。5555巩固练习根据每组第1题的商,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商42÷3=84÷6=420÷30=141414250÷50=50÷10=25÷5=555420÷20=840÷40=42÷2=212121巩固练习321230131716你能根据商不变规律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巩固练习630603006030巩固练习下面是新明乡3所小学购买计算器的数量和所付的钱数:星光小学:900÷45=20(元)相同,都是每个20元。东山小学:300÷15=20(元)李庄小学:600÷30=20(元)课堂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2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8课时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课时目标1.探究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2.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究新知8(1)如果买对鼓,可以买多少个?900÷50=探究新知9005010504080400答:如果买对鼓,可以买18个。900÷50=18(个)探究新知9005015048040答:如果买对鼓,可以买18个。900÷50=18(个)为什么被除数的末尾只划去一个0?探究新知(2)如果买对号,可以买多少把,还剩多少元?900÷40=探究新知900÷40=90040280128222(把)……20(元)余数是2对吗?40×22+2=882(元)040×22+20=900(元)巩固练习64040700301442202601910643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巩固练习想一想,填一填3244149015绿色圃小学教育网http://www.L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巩固练习3×4×20=240(本)答:大约一共有240本书。(1)3个这样的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巩固练习550÷(20×4)=6(个)……70(本)答:增加7个这样的书架比较合适。(2)新买来550本书,增加几个这样的书架比较合适?巩固练习食堂上星期采购20箱番茄,一共用去800元,平均每箱番茄多少元?如果番茄的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800元可以采购多少箱?答:平均每箱番茄40元;如果番茄的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800元可以采购40箱。800÷20=40(元)800÷(40÷2)=40(箱)课堂小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除法:将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划去相同个数的0,再计算。2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9课时简单的周期课时目标

1.根据具体情境,探索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推理、归纳、反思等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推理想象能力。情景导入图中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探究新知说说彩旗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三个颜色为一组,每组按“蓝色、粉色和橘色”的顺序排列。……探究新知按彩旗的排列规律,第17面旗子是什么颜色的?17÷3=5(组)……2(面)

每3面一组,余下的第2面是粉色的旗子。探究新知说说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两个颜色为一组,每组按“蓝色、粉色”的顺序排列。……探究新知按盆花的排列规律,第11盆花是什么颜色的?11÷2=5(组)……1(盆)每2盆一组,余下的1盆是粉色的花。探究新知你能用△、□和○这三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序列吗?……探究新知按这三种图形的排列规律,第23个图形是什么?23÷3=7(组)……2(个)每3个一组,余下的第2个图形是□。课堂小结像这样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3

观察物体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课时目标1.经历观察物体前面、右面和上面的过程,体会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含义。2.通过观察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知道观察到的面各是什么形状。3.通过实际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情景导入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探究新知1前面右面上面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是怎样的?探究新知投票箱上面前面右面探究新知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观察物体时,视线必须垂直于要观察的那个面的中间,目光与所观察的物体保持平行,才能准确观察这个物体的形状。巩固练习把文具盒放在桌上,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巩固练习前面右面上面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长方体呢?巩固练习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长方体呢?前面右面上面巩固练习前面上面右面前面上面右面巩固练习从右面和上面呢?从前面看正方体,看到的是什么图形?上面右面巩固练习用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如图),先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再说说看到的分别是下面哪个图形。右面前面课堂小结前面:正对着我们的那个面右面:靠右手边的那个面上面:物体上边的那个面观察方法:1.视线必须垂直于要观察的那个面的中间;2.目光与所观察的物体保持平行。3

观察物体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课时目标1.能根据某一面看到的形状,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简单的几何体;能通过观察,辨识几个小正方体摆出的几何体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图形;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所观察到的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的各面的形状。2.进一步了解观察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情景导入先摆一摆,再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探究新知2右面上面选一选,连一连。前面探究新知如果从上面看到的是,这4个正方体该怎么摆?探究新知它的前面、右面是什么图形?右面前面巩固练习摆一摆,连一连巩固练习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如图)。从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看一看,再在方格纸上画出看到的图形。cc上面前面右面巩固练习用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横着摆一个长方体。先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再画出看到的图形。右面前面前面巩固练习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从上面看到的是,该怎么摆?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相同吗?前面右面巩固练习用8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1)摆一个长方体,从前面看到的是

。你还有其他摆法吗?你摆出的图形的上面和右面是什么图形?巩固练习(2)从右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由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的几何体,能通过观察判断给出的平面图形是几何体的哪个面;还学会了根据某个面的平面图形摆出简单的几何体,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观察到的面的形状。3

观察物体第3课时观察物体(三)课时目标1.经历拼摆、观察和交流稍复杂的几何体的过程,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图形的不同摆法,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得到相同的图形,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2.通过观察,发现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象、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新知3右面上面摆出下面的物体,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连一连。前面探究新知右面上面前面如果摆成右图的样子,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探究新知这两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是、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巩固练习摆一摆,连一连巩固练习先摆一摆,再看一看前面和右面看到的是相同的上面看到的是不同的巩固练习用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物体,并与同学交流。(1)从前面看到的是,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巩固练习(2)从上面看到的是,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巩固练习先摆一摆,再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前面和右面看到的是相同的;上面看到的是不同的。巩固练习(1)从前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先想一想,再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你还有其他摆法吗?巩固练习(2)从上面看到的是。巩固练习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再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在方格纸上画出看到的图形。巩固练习下面的房子模型,有的从某一面看到的是,先找一找是哪几个,再分别说说是从哪一面看到的。前面右面上面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用4个正方体摆成的稍复杂的物体的样子,并画出看到的图形。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观察稍复杂物体的方法,知道了从同一个面观察不同的物体,所得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4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1课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课时目标1.通过整理、分析调查记录,学会填写统计表,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2.能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和说明。3.经历观察统计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过程,懂得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数据,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情景导入张丽华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结果记录如下:这是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些数据的?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探究新知1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年月节目类别合计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人数615121336根据统计结果,完成统计表合计:各类节目人数相加的总和探究新知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年月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节目类别数量/人024681012141618201格表示2人6151213探究新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统计表是用表格呈现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呈现数据的;统计表和统计图都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而条形统计图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示数据。巩固练习青阳小学四年级一班同学调查了学校某星期每天的用水量,并制成了统计图。(1)这一星期的用水量,哪天最多,哪天最少?星期五最多,星期六最少巩固练习青阳小学四年级一班同学调查了学校某星期每天的用水量,并制成了统计图。(2)除星期六、星期日外,每天的用水量大约多少吨?每天的用水量大约11吨巩固练习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的长度如下表:6397546423201000根据表中数据,绘制统计图。巩固练习了解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4~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图。1651628325138课堂小结统计表:名称日期表格→用表格呈现数据

条形统计图:名称日期条形图→用直条呈现数据4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2课时分段整理数据课时目标1.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2.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景导入梅峰小学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服装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身高130~139㎝的队员适合穿小号,140~149㎝的适合穿中号,150~159㎝的适合穿大号。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吗?探究新知2130~139㎝—小号140~149㎝—中号150~159㎝—大号梅峰小学鼓号队员身高记录单2012年9月探究新知你能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上面这些数据吗?身高/㎝人数130~139140~149150~159探究新知身高/㎝合计130~139140~149150~199人数年月梅峰小学鼓号队身高情况统计表20129915832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本课件是在MicorsoftPowerPoint的平台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减轻了学习负担,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育的灵活与高效。部分内容取材于网络,如有雷同,请联系删除!作品整理不易,仅供下载者本人使用,禁止转载!探究新知小号:9套中号:15套大号:8套身高/㎝合计130~139140~149150~199人数年月梅峰小学鼓号队身高情况统计表20129915832通过分段整理,可以知道每种服装要买多少套。分段统计:不重复,不遗漏巩固练习根据下面四年级二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单位:个),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四年级二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表年月成绩/个合计20~2930~3940~4950~59人数2710322巩固练习四年级二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表年月成绩/个合计20~2930~3940~4950~59人数2710322(1)这个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在哪一段的人数最多?40~49(2)张小红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在这个班女同学中排在第10名。你能估计她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吗?40~49个课堂小结第一步: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第二步:根据统计结果填写统计表。注意事项:分段整理时,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4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3课时平均数课时目标1.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3.渗透“移多补少”“估算”等数学思想,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情景导入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你想了解他们的比赛情况吗?探究新知3李小刚张

明王宇陈晓杰数量/个0123567891011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10月18日46976吴燕刘晓娟史敏敏孙芸数量/个0123567891011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10月18日4104沈明芳754探究新知男生和女生,谁套得准一些?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比较。李小刚张

明王宇陈晓杰数量/个0123567891011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10月18日46976探究新知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移多补少男生平均每人套7个。“7”是6、9、7、6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李小刚张

明王宇陈晓杰数量/个0123567891011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10月18日46976探究新知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先求和,再求平均数6+9+7+6=28(个)28÷4=7(个)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表示男生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探究新知吴燕刘晓娟史敏敏孙芸数量/个0123567891011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10月18日4104沈明芳754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女生平均每人套6个。10+4+7+5+4=30(个)30÷=6(个)探究新知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情况。巩固练习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6756+7+5=18(支)18÷3=6(支)答:平均每个笔筒里有6支笔。巩固练习小丽有3条丝带,它们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厘米?14+24+16=54(㎝)54÷3=18(㎝)答:它们的平均长度是18厘米。巩固练习刘小华的遥控飞机在一次航模比赛中飞行的时间如下表:58+56+63+67=244(秒)244÷4=61(秒)答:4次飞行时间的平均时间是61秒。巩固练习四年级二班4个小组同学的植树情况如下图:(1)植树最多的是哪个小组,最少的呢?最多的是第二小组最少的是第一小组巩固练习(2)你能估计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吗?6+10+9+7=32(棵)32÷4=8(棵)四年级二班4个小组同学的植树情况如下图:巩固练习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68分(1)在评委老师给出的分数中,最高分是多少?最低呢?诗歌朗诵比赛中,评委老师给吴萌打出的分数如下表:巩固练习(2)按照比赛规则,计算选手的平均得分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你能按规则计算吴萌的平均得分吗?90+89+92+88+86=445(分)445÷5=89(分)答:吴萌的平均得分是89分。诗歌朗诵比赛中,评委老师给吴萌打出的分数如下表: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均数,知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掌握了求平均数的两种基本方法:“移多补少法”和“先求总数,再平均分”。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4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4课时运动与身体变化课时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统计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及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初步学会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相应的结论。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培养探究、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探究新知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你们平时经常做哪些运动?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身上会出汗脉搏会加快呼吸会加快探究新知每四人为一组,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把每次得到的数据填入下表,并算出平均数。1.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的次数。2.原地高抬腿30秒后,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3.休息2分钟后,再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探究新知姓名运动前/次运动后/次休息后/次平均数探究新知不同的运动方式对脉搏会有不同的影响吗?姓名运动前/次运动后/次休息后/次平均数我们组选择的运动是()跳绳探究新知比较两次运动前后脉搏发生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运动会引起脉搏、呼吸等的变化,而且不同的运动方式引起的变化是不同的。5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目标1.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列表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运用列表的形式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情景导入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探究新知1桃树:3行,每行7棵杏树:8行,每行6棵梨树:4行,每行5棵第一步:按果树种类整理条件。探究新知桃树梨树3行每行7棵4行每行5棵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求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探究新知3×7=21(棵)4×5=20(棵)21+20=41(棵)第三步:列式解答检验:4×5=20(棵)41-20=21(棵)答:桃树和梨树一共有41棵。探究新知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第一步:整理条件。桃树:3行,每行7棵杏树:8行,每行6棵梨树:4行,每行5棵探究新知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求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杏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杏树梨树8行每行6棵4行每行5棵探究新知8×6=48(棵)4×5=20(棵)48-20=28(棵)第三步:列式解答答:杏树比梨树多28棵。巩固练习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每班45人3个班每班48人2个班每班42人4个班巩固练习(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3×45=135(人)2×48=96(人)135+96=231(人)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31人。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每班45人3个班每班48人2个班每班42人4个班巩固练习(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每班45人3个班每班48人2个班每班42人4个班42×4=168(人)168-96=72(人)答:四年级比五年级少72人。巩固练习江老师买2件长袖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长袖衫短袖衫270元2件180元3件270÷2=135(元)180÷3=60(元)135-60=75(元)答: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75元。巩固练习(1)买的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45×50=2250(千克)40×25=1000(千克)2250+1000=3250(千克)答:买的大米和面粉一共有3250千克。食堂买了45袋大米和40袋面粉。巩固练习(2)买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2250-1000=1250(千克)答:买的大米比面粉多1250千克。食堂买了45袋大米和40袋面粉。巩固练习同学们采集树种。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采集了20千克;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采集28千克。三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多少千克?4×20=80(千克)3×28=84(千克)84-80=4(千克)答:三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4千克。课堂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数据分析数量关系——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检验反思5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课时目标1.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2.能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3.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情景导入一座水库某天从7:00起开始放水。水库管理员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下降情况,下面是他的观测记录。照这样的速度,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探究新知2从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水库的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探究新知计算出每小时下降的水位计算出下降120厘米需要的时间12÷2=6(厘米)120÷6=20(小时)答:一共要放水20小时。照这样的速度,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探究新知计算出每小时下降的水位计算出12小时后下降的水位12÷2=6(厘米)12×6=72(厘米)答:经过12小时水位一共下降72厘米。照这样的速度,经过12小时水位一共下降多少厘米?巩固练习小明小军小丽3本18元5本?元?本42元巩固练习小军用去多少元?小丽能买多少本?18÷3=6(元)5×6=30(元)42÷6=7(本)答:小军用去30元,小丽能买7本。小明小军小丽3本18元5本?元?本42元巩固练习15本字典?本字典高?毫米高504毫米6本字典高168毫米巩固练习168÷6=28(毫米)15×28=420(毫米)504÷28=18(本)答:15本字典高420毫米,高度是504毫米的有18本字典。15本字典?本字典高?毫米高504毫米6本字典高168毫米巩固练习750÷3=250(mL)250×7=1750(mL)答:7瓶橙汁一共有1750mL。巩固练习一个自动生产线每3分钟自动记录一次生产产品的总数量,下面是12分钟生产产品情况的记录。54÷3=18(个)45×18=810(个)答:45分钟生产810个。照这样计算,45分钟生产多少个?巩固练习一个自动生产线每3分钟自动记录一次生产产品的总数量,下面是12分钟生产产品情况的记录。答:生产540个需要30分钟。照这样计算,生产540个需要多少分钟?540÷18=30(分钟)巩固练习王老师去体育用品商店买球,他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者8个排球。6×56=336(元)336÷48=7(个)答:都买篮球,能买7个。巩固练习王老师去体育用品商店买球,他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者8个排球。336÷8=42(元)答:每个排球42元。巩固练习180÷2=90(千米)270÷90=3(小时)答:到南京还要3小时。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解决问题时,可运用列表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题意,寻找问题的关键;并注意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问题时每一步应算什么。有时同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这时我们可以选择简单易懂的方法来解答。6

可能性第1课时摸球游戏课时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结果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结果是随机的、不确定的。2.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可能性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3.在操作、交流活动中,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情景导入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红球,可能摸出哪种颜色的球?探究新知1一共摸10次,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次数12345678910颜色探究新知每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均等的。在摸球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摸出的红球、黄球的次数不完全相同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不完全相同每个小组都既摸出了红球,也摸出了黄球探究新知在下面的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哪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摸出的一定是红球。探究新知在下面的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哪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不可能摸出红球。摸出的一定是黄球。确定性探究新知在下面的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哪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不可能摸出红球。摸出的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绿球。不确定性巩固练习从下面的口袋里各任意摸出1个球,一定是黄球吗?可能是黄球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黄球巩固练习(1)任意摸出1个,不可能是绿球。(2)任意摸出1个,可能是绿球。(3)任意摸出1个,一定是绿球。口袋里不放绿球口袋里放绿球和其他颜色的球各几个口袋里全放绿球想一想,每次口袋里可以放什么球?课堂小结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6

可能性第2课时摸牌游戏课时目标1.结合游戏和具体情境,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初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2.在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合理推理的能力。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情景导入把下面的扑克牌打乱次序反扣在桌上,任意摸出1张,可能摸出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探究新知2这4张扑克牌都有可能被摸到。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探究新知“红桃4”换成“黑桃4”,任意摸出一张牌,摸出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3张红桃,1张黑桃,所以摸出红桃的可能性大。探究新知每次摸出的结果记录:红桃共()次黑桃共()次巩固练习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是红球吗?可能是红球不可能是红球可能是红球巩固练习从哪个口袋里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巩固练习拿出1枚硬币,抛100次,看看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可能性相等。巩固练习转动右边的转盘,指针可能会停在哪种颜色的区域?分别指一指。停在哪个区域可能性最大?停在哪个区域可能性最小?停在黄色区域可能性最大。停在绿色区域可能性最小。巩固练习从下面的4张扑克牌中任意摸出1张,摸出的可能是哪张牌?摸到几的可能性最大?摸到梅花6的可能性最大。相等摸到8和10的可能性相等吗?巩固练习在口袋里放红铅笔和蓝铅笔共6支,从中任意摸出1支,要符合下面的要求应该怎样放?(1)摸出红铅笔的可能性最大。(2)摸出红铅笔和蓝铅笔的可能性相等。3支蓝铅笔,3支红铅笔1支蓝铅笔,5支红铅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在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首先要弄清楚事件发生有哪几种可能,再根据事件发生的条件分析各种可能中,哪种可能性大,哪种可能性小。7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时目标1.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不带括号的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⒉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方法,发展归纳思维,提高计算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买3幅中国象棋和4幅围棋。情景导入一共要付多少元?探究新知1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买3幅中国象棋和4幅围棋。买3幅中国象棋和4幅围棋。探究新知1综合算式可以怎么列?12×3+15×4探究新知12×3+15×4=36+15×4=36+60=96(元)先算买象棋要付的钱再算买围棋要付的钱最后算一共要付的钱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答:一共要付96元。探究新知12×3+15×4=36+60=96(元)先同时算出买象棋和围棋要付的钱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答:一共要付96元。探究新知150+120÷6×5=150+==20×5150+100250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巩固练习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240÷6-2×1751-36÷3+25=40-34=6=51-12+25=39+25=64巩固练习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440-200÷5×8=440-200÷40=440-5=435=440-40×8=440-320=80巩固练习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110-20×5+25=90×30=2700=110-100+25=10+25=35巩固练习25×30+25×2025×(30+20)=750+500=1250=25×50=1250840÷40-400÷40(840-400)÷40=21-10=11=440÷40=11巩固练习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多少?72÷3-85÷5=24-17=7(平方米)答: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7平方米。巩固练习18+18×2+6=18+36+6=60(人)答:合唱组有60人。课堂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7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二)课时目标1.联系已有知识,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根据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类推出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培养类比学习的能力、观察能力及运算能力。3.能主动地思考、辨识运算顺序,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习惯,养成按规则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学习习惯。探究新知2300-(120+25×4)含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的,又该怎么计算?先乘、除法,后加、减法探究新知300-(120+25×4)=300-(120+100)=300-220=80巩固练习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37+29×3)÷4=(37+87)÷4=124÷4=3158×(20-78÷13)=58×(20-6)=58×14=812巩固练习600÷10+120÷6600÷(10+120÷6)(600÷10+120)÷6=60+20=80=600÷(10+20)=600÷30=20=(60+120)÷6=180÷6=30巩固练习26+14×70-3026+14×(70-30)(26+14)×(70-30)=26+980-30=1006-30=26+14×40=26+560=586=40×40=1600=976巩固练习25×(22+576÷32)=25×(22+18)=25×40=1000(75+49)÷(75-44)=124÷31=4巩固练习6×58-(74+89)=348-163=185540÷(30×15÷50)=540÷(450÷50)=540÷9=60巩固练习大华水果店上午运进菠萝140千克,下午运进的菠萝比上午的2倍还多50千克。这一天一共运进菠萝多少千克?140+(140×2+50)=140+(280+50)=140+330答:这一天一共运进菠萝470千克。=470(千克)课堂小结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7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3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三)课时目标1.认识中括号,了解和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运算。2.能根据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感受中括号的作用,发展运算能力。3.培养按规则运算的习惯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探究新知3525÷[(81-56)×3]“[]”是中括号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下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探究新知=525÷[×3]=525÷=7525÷[(81-56)×3]525÷[(81-56)×3]2575巩固练习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42×[169-(78+35)]=42×[169-113]=42×56=2352巩固练习72÷[960÷(245-165)]495÷[15×(69÷23)]=72÷[960÷80]=72÷12=495÷[15×3]=495÷45=11=6巩固练习[175-(48+36)]×7812×[162÷(21-3)]=[175-84]×78=91×78=12×[162÷18]=12×9=108=7098巩固练习540÷3+6×2=180+12=192540÷(3+6×2)=540÷(3+12)=540÷15=36540÷[(3+6)×2]=540÷[9×2]=540÷18=30巩固练习180÷(36÷12)+6=180÷3+6=60+6180÷(36÷12+6)=180÷(3+6)=180÷9=20180÷[36÷(12+6)]=180÷[36÷18]=180÷2=90=66巩固练习张红平均每小时比王莉多采莲蓬多少个?120÷4-125÷5=30-25=5(个)答:张红平均每小时比王莉多采莲蓬5个。巩固练习新华纺织厂一共有职工多少人?148×5-37+148=740-37+148=703+148答:新华纺织厂一共有职工851人。=851(人)巩固练习男职工比女职工少多少人?148×5-37-148=740-37-148=703-148答:男职工比女职工少555人。=555(人)巩固练习合唱组有8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84÷[(8+6)×2]=84÷[14×2]=84÷28答: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3倍。=3巩固练习小军从家到学校走了8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520+390)÷(520÷8)=910÷65=14(分钟)答:从家到少年宫要走14分钟。巩固练习小军从家到学校走了8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答:从家到少年宫要走14分钟。390÷(520÷8)+8=390÷65+8=6+8=14(分钟)课堂小结算式里有中括号,第一步计算小括号里的,第二步计算中括号里的;没有参与的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8

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线的认识与角课时目标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角和射线的关系,会用符号来表示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并学会画角。情景导入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情景导入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射线?探究新知1说一说,这些射线有什么特点?这些灯射出的光线是从一点射出的这些光线射的很远很远……这些灯射出的光线是直的探究新知线段射线一个端点直直的无限长射线有什么特点?探究新知线段直线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没有端点直直的无限长直线有什么特点?探究新知名称图示端点个数延长情况长度线段射线直线两个一个无不能向两端延长可以度量只能向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能度量不能度量射线、直线和线段相比,有什么不同?探究新知直线射线射线线段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探究新知连接A、B两点的三条线,哪一条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连接A、B两点的三条线,线段AB最短。AB巩固练习下图中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毫米?量一量,说一说。线段AB长35毫米A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探究新知以一点为端点,画两条射线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2探究新知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顶点边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边可以无限延长。探究新知1记作:∠1读作:角一角通常用符号“∠”表示巩固练习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直线呢?射线线段线段射线直线巩固练习以下面每条射线为一条边,分别画一个角巩固练习数一数每块三角尺上有几个角,指一指每个角的顶点和边。巩固练习在下面的直线上画出两个点,使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厘米。课堂小结线段射线直线记作:∠1读作:角一18

垂线与平行线第2课时角的度量课时目标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2.在观察中发现量角器的构造和量角原理,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情景导入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探究新知31用∠1量,有1个那么大。22探究新知用∠2量,有2个那么大。探究新知3用∠3量,比∠3大一些。角是有大有小的,为了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探究新知为了准确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度量工具和计量单位。量角器是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中心量角器的90°刻度线量角器的0°刻度线量角器的外刻度量角器的内刻度探究新知认识量角器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度的角。“度”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作1°。1°探究新知在量角器上,从右边起,依次找出0°、20°、90°、135°和180°的刻度线;再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0°20°90°135°180°探究新知在量角器上,从右边起,依次找出0°、20°、90°、135°和180°的刻度线;再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180°20°90°135°0°探究新知量角器可以度量角的大小。你能看出下面的角是多少度吗?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2.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60°巩固练习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各是多少度。4055140巩固练习下面的角大小相等吗?先估计,再用量角器量。30°30°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度无关,与角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巩固练习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609030904545巩固练习60+90+30=18090+45+45=180三个角的度数和都是180°每块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和各是多少?课堂小结量角时,要记住:(1)“两重合”,即中心点与顶点重合,边线与0°刻度线对齐;(2)“0°数起”,即从0°开始,依次数到另一个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8

垂线与平行线第3课时角的分类与画角课时目标1.掌握角的分类,加深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2.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究新知4你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吗?量一量。90°直角等于90°。探究新知把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使它们组成的角是直角。旋转其中的一条边,直到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为止。探究新知这时形成的角包含几个直角?是多少度?量一量。这个角等于180°。平角=180°角的两边乘一条直线时,这样的角叫平角。探究新知锐角、钝角与直角、平角有什么关系?用活动角做出几个大小不同的锐角和钝角,先想一想,再量一量。锐角比直角小,锐角小于90°。钝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钝角大于90°,小于180°。探究新知锐角、钝角与直角、平角有什么关系?名称角类别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图形特点小于90°等于90°大于90°小于180°等于180°探究新知继续旋转平角的一条边,直到与它的另一条边完全重合。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角叫作周角。周角=360°探究新知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直角、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