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
第二单元
魏晋至隋唐: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时空定位】【阶段特征】
总体: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是中华文明曲折发展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包含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对峙等时期。该时期政治大分裂,江南经济大开发,文化大融合,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政治
国家分裂与门阀士族崛起。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中央集权制受到冲击,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为主要选官制度;门阀士族政治特色鲜明,成为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经济北方经济遭到破坏,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地位突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思想文化
思想自由,兼收并蓄,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三教融汇;文艺创作丰富多彩,时代特色鲜明;科技进步突出民族关系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出现民族交融局面。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多民族交融成为魏晋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魏晋至隋唐: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3【乙】唐后期稳定政治湖南·民族融合、文化认同2022北京·两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海南·西晋时期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广东·北魏孝文帝改革2021【甲】孝文帝改革【乙】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乙】47·历史人物评价——冯道福建·三国时期借助年号宣扬正统浙江·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广东·2·魏晋时期相权转移2020【Ⅲ】25·东汉屯田制北京高考·2·魏晋民族文化交融2019北京·北魏孝文帝改革高考考情分析【基础知识】政治1.中枢体制:三省体制雏形出现2.官僚制度: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的异化,前期加强中央集权,后期重门第,沦为士族控制仕途的政治工具);门阀政治(士族专权,威胁皇权);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要求参政;曹魏、西晋、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多流于形式3.地方行政:承袭东汉行政区划,多为州、郡、县三级;西晋初年恢复分封制,后引发八王之乱4.基层治理:邬堡(军事作用、带有庄园经济色彩,为地方割据埋下隐患);
东晋设立黄籍和白籍(侨民入白籍,无需承担国家赋役),后多次实行土断(白籍人口土著化),暂缓社会矛盾,打击地方豪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5.法律变革:律令儒家化(政治伦理化在法律上得到体现)6.变法活动:北魏孝文帝改革(重点关注制度变革)西晋永嘉年间,北方汉人大批南迁。八王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混战中原,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有的大姓带领宗人部曲数百,数千家相携南下。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北方汉人大量南渡的历史现象称为“永嘉南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客观上促进了江南的开发。【知识拓展】八王之乱(290-306)26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史16年之久。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加剧了社会矛盾。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内战,并趁机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相互攻伐。311年,匈奴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永嘉之乱),316年匈奴攻破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结果: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对峙。永嘉南渡(衣冠南渡):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依赖于士族的支持;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知识点一】东晋政治的特点概念解读: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统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东晋末至南朝,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门阀士族(门阀政治)1.门阀政治出现原因基础知识梳理与探究2.门阀政治特点政治: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文化:以儒学传家,崇尚清谈(儒学僵化);社会生活:等级色彩明显,不与庶族通婚,坐不同席(阶层固化)3.门阀政治衰落的原因①士族自身腐朽,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②东晋、南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庶族地主乘机崛起;③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4.历史评价①积极: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②消极: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因人设官”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造成大量的冗员。(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祝总斌在《门阀制度》中谈到,中古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据此可知A.政治地位决定了士庶的差别B.士族因免徭役而经济实力强大C.婚姻关系固化了当时的阶级D.门阀政治是当时政治的主流A士族庄园经济(1)特点
规模大;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自给自足;聚族而居,宾客相附;拥有私人武装,易形成割据势力。(2)影响积极: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庄园经济的发展在保存了生产力,稳定社会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来源;是导致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东晋南朝时期,豪强大族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封建庄园。庄园劳动力主要包括佃客、奴婢、私役化的“吏”部曲(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等。庄园外于国家的政治经济边缘,其对国家领域下人口和土地的分割,造成了国家“编户点耗”与“国弊家丰”的局面。据此可知,庄园经济
A.造成人地之间的矛盾尖锐
B.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C.导致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
D.妨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D【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基础知识梳理与探究背景
北魏建立与统一北方;北方民族融合加强;统治危机:吏治混乱、政府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前期(创建新制度)俸禄制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污;加速游牧部落走向封建化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邻、里、党),负责督查户口、田耕和征役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交纳租税,承担徭役和兵役租调制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每年向政府缴纳粟(称为租),帛或布(称为调)后期(汉化)汉化政策迁都洛阳
讲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兴学校祭孔子实质前期: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和民族矛盾,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少数民族政权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北魏拓跋硅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B.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C.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D.通过文化认同确立正统地位北魏孝文帝在设立三长制的诏令中提到:“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赋税齐等,无轻重之殊。力役同科,无众寡之别”。这说明三长制推行的目的是A.打击豪强势力
B.促进人口增加
C.缩小贫富差距
D.加速汉化进程DA经济1.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商贸与丝路文化);五胡内迁(北方游牧人口大量迁入内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互动深入(物产交换、习俗互染、制度兼取)2.中原经济的破坏与复苏(曹魏马均改造翻车;战乱下人口南迁,商业波动性大;屯田制、均田制、租调制等经济举措的实施,促进北方经济复苏)3.江南经济的开发与进步(1)农业:大规模垦荒,在缓解土侨矛盾、促进土地开发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庄园经济(大土地所有制上的自然经济,混合经营,拥有部曲;士族专权的物质支撑,维护当地治安,威胁自耕农经济与中央集权)(2)手工业:青瓷、白瓷;匣钵;南北朝灌钢法(生铁灌入熟铁)(3)商业:小幅发展,出现草市【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梳理与探究【知识点三】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西晋时期“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北方人常常谑称南方人为“鱼鳖之徒”。至北魏时期,京城洛阳食鱼之人渐多,甚至出现了“洛鲤伊鲂,贵于牛羊”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
A.南北饮食习惯趋同B.北方民族交融加强
C.北方农业得到恢复D.南方经济地位上升(2022海南)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BB【概念解释】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我国的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而少数民族的汉化常伴随着封建化。封建化是指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阶段的民族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关于古代民族融合的几点认识:(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3)从政治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过程。(4)从性质上看,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基础知识梳理与探究【知识点三】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1.迁徙原因①汉族先进文化吸引;
②战争影响(西晋八王之乱);③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
④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2.迁徙表现①少数民族内迁(五胡内迁)②北民南迁(衣冠南渡)总结:按迁移的方向分类,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可分为四类①从北方到南方主体是黄河流域的汉人。东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辽宋夏金等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稳定,黄河流域的农民为躲避战祸纷纷南迁。②从边疆到内地主体是少数民族,如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共几十万人陆续内迁到今天甘肃、山西、湖北、辽宁等地。③从内地到边疆大多由政府组织内地军民迁徙,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④从国内到国外
如唐朝时,我国已有很多人到南洋,被当地居民称为“唐人”。3.迁徙影响①促进民族交融与统一多元文化的发展;②促进南方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③推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超过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从4世纪初期到5世纪中叶,南迁人口不少于90万,即北方平均每8人中有1人南迁,南方平均每6人中就有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命教育校本教案修改版
- 武汉出版社四年级上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 《广场协议》揭秘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信息与技术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民间借款协议书简单1000字
- 2024年健身会员合同
- 2024年朔州道路旅客运输知识考试题库
- 魅力歌剧-《饮酒歌》课件 2024-2025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
- 2024年南昌驾驶客运资格证考试题目模拟考试
- 2024年合同样本 员工劳动合同书范本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L121-L126考试卷试题
- 高压电工复审培训课件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知识考试题库600题(含答案)
- 计划的组织实施演示
-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总则课件
- 外研版英语五年级(上学期)Module9单元模块全套课件
- 普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竞赛试题库(1000题和答案)
- 幼儿园中班语言绘本《章鱼先生卖雨伞》课件
- 幼儿园英语课件:有趣的身体 my body
- 罗克韦尔自动化 集成架构
- 学生申请退学审批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