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上海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
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2.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经典的加减法韩少功
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
基石的意义。
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物权印痕,切合历史上中(产)等阶级的总体心
理需求-因为只有读书人才可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以及向公众传导文
学信号的职能。这样说的意思是,草民对民间迷信插得上手,对文学却不大够得着。权
贵对公文插得上手,对文学也不大够得着。因此,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迷信与公文
不知何处去,很多文学作品却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
次重返书架。
读书人五花八门,并非统一的整体。有的白皮肤,有的黑皮肤;有的信基督,有的归佛
门;有的敢担当,有的颇颓废;有的傍权贵,有的走江湖……于是产生不同的文学标尺,
也是常情。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多大,既然都读书,既然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
对棋艺还是会形成大致相近的规则。这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经典性”也许跨
不出政治红区的边界;《阿凡提的故事》的“经典性”不一定能在基督教地区有效;但
《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这些读书人共有的美人梦、
精英闷骚、愤世纠结,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数。
这印证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
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
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地摊上那些花哨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那么多涉性、
涉金、涉官、涉暴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走,呼风唤雨,为什么
就很难碰上什么“经典化”的好运气?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话语权一
类来随心所欲。在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笔下,葡萄酒是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
种文化图腾,不一定天经地义。这也许没错。但法兰西人再任性,再有能耐,也没法把
阴沟水建构成什么至尊国宝。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葡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
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营养、口感、气味、色泽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优
势。这就是后现代主义者不应忘记的另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
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只要人还没有变成机器人,只要这个最大的“天(自
然)”还没变,那么某种普遍的人性之道,或说人类较为广泛和持久的价值共约,就会
构成经典化的隐秘门槛,把泡沫逐渐淘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思想大户”(切入宗教、
道德、政治的时代焦点),乔伊斯作为一个“艺术大户”(竟然发现、开发、释放出意
识流这等奇物),就这样跨入了门槛。还有一些“资源大户”,比如《西游记》(佛教
文化资源)、《聊斋志异》(道教文化资源)、《三国演义》(帝王文化资源)、《水
浒传》(江湖文化资源)等,也是各得先机,各成气象,成为不易绕过去的大块头-至
少在中国是如此。相比之下,大仲马、张恨水一类超级写手,再热闹也还是偏轻偏小,
在大指标上不给力,最可能就被建构者们的目光跳过去。
不难看出,经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却是一种有限界的分布函数。换句话说,“建构”
是文化权重者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在更久岁月里操
作的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法。
前者有偶然性;后者有必然性。
换句话说,前者是运之所成,靠机缘;后者则是命之所限,靠实力和品质。在这个意义
上,大部分文学史其实皆可半信半疑,因为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是在这种加法与减法
的双向对冲之下,进入一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无限漂泊,需等待下一本甚至N本文学
史的再度检验。
(1)作者第一段开篇就提出“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的用意是
(2)第二段画线词语“物权印痕”的意思是。
(3)第三段从和两个方面对文学“经典性”的建构过程进行了阐述。
(4)下列对第五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连用2个问句突出强调建构是有条件的,并非随心所欲。
B.“挠到"''痒痒肉"生动形象地写出那些文字触及了很多症结。
C.举法国葡萄酒文化图腾为例,意在承接上文指出另一半真相。
D.用阴沟水与之作对比,鲜明突出葡萄酒无可替代的价值优势。
(5)根据文意,下列有关“经典”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第2页,共33页
A.经典是指经过文学史验证之后,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B.被认定为经典的作品都是依赖读书人的齐心合力,才能保值增值。
C.经典的作品具有相近的主旨,能引起读者广泛而持久的共鸣。
D.经典的形成离不开文化权重者对其施加的影响。
(6)概括全文的行文思路。
3.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打一个电话李登建①从窗前我看见她又出现在楼门口,我决定推迟下楼,我得避开
她。
②近来我怕碰见她,甚至有点像老鼠害怕猫一样躲着她,可是有时“冤家路窄”,
越想躲越躲不开。大前天我一出楼门,她正提着一桶水从水管子那里走过来,问我
电话打了没有,我应着一定打,一定打,慌忙脱身;昨天我刚下楼梯,她又攥着管
帚幽灵似的从楼道后转出来,还是问打电话的事,我早把这事忘在脑后了,支支吾
吾,贼也似的溜走……
③她是新来的清洁工,半个月前才接替了她的前任小刘。她的前任是一个三十来岁
的年轻女人,儿子五六岁,像一枚挂在屁股上的钥匙,她干活时那男孩儿就就跟在
身后,衣服脏兮兮的,抓过油条的手到处乱摸,就不免叫人厌恶了。那女人也不讲
究打扮,蓬头垢面,蜡黄的脸最早总是阴沉着,从来不做出副笑模样,迎着楼主人
们笑着问声好,这样楼主人们对她怎能有好印象?有人说他哪天没拖楼梯,有人说
她也不擦擦储藏室的门,尤其是后来,这个女人竟然胳膊上箍着黑纱来干活,给楼
道带来一团晦气。楼主人们实在受不了了,几个人串通,坚决要求换掉她,说她不
负责任,打扫卫生不积极,不干净。
④也许是物业管理处充分考虑了居民的意见,调换来的这个清洁工穿戴整齐,手脚
麻利,四十七八的人了模样还挺俊俏。与她的前任明显不同的是,她特爱说话,远
远地就跟你打招呼,嘘寒问暖,又是长又是短说个没完。那天我在楼梯上头一回见
至I]她,她就问我在哪个部门上班,孩子学习好不好,又对我说她的孩子大学毕业了,
还没找到工作,在家闷着,动不动就发脾气,爷爷一样地难伺候。她就说自己家在
南面六里路外的疙瘩李村,人家都有大厦檐砖房她还没有,就得想法出来挣钱。她
每天早晨骑着车子来,晚上回去。下雪那天在路上滑倒,从车子上摔下来,现在腿
还疼。我问她能拿多少工钱,她前后指了指说,这6座楼12个楼道的卫生都是她
打扫,一天下来腿发胀,一个月才500块钱。我说太少了。她说是少,可你不干还
有人抢着干,都是托人来的,人家都有关系,她老担心被辞退。说到这里她朝我跟
前凑过来,说:“你给俺公司打个电话行不?”我问:“打电话干什么?”“你就
说我在这里干得挺好,你们很满意。”她又说,“你不知道,我以前在东区干,大
伙儿都夸我干得好,你们不愿意用刘庄的小刘,才把我调过来的,你放心,我保证
好好干。”我不假思索地说:“好,我打。”她追着我喊:“我叫李玉梅。”
⑤不打这个电话恐怕我就摆脱不了她的纠缠,可是打吧,虽然她来后楼道的卫生状
况好像比以前好了,但这才是个开头,现在就下结论是不是为时尚早?而且我打这
个电话应该征得全楼住家的同意啊。不过,我自己打个也没有多大关系,她不就是
为了保住这个差使吗?这个要求也够可怜的,为她说几句好话也没什么不应该?于
是我从桌子上的书堆里翻出她告诉我的那两个号码,抓起电话拨通一个。电话那端
的声音很冷漠,我详细说明了情况,为引起他的重视,甚至适当作了艺术夸张,可
那苍老的声音只无所谓地“哦哦”了两声,就挂断了。我不甘心,又拨另一个号码,
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对方就笑起来:“这个李玉梅又来这一套了!"我急了,很严
肃地说:“是真的,她真的干得不错!”对方没再说什么,“哈哈”的笑声却更大
了。我感到很泄气。我能把这个结果告诉李玉梅吗?
⑥转眼春节到了,春节在国人心目中是压倒一切的大节日,放长假,什么活儿都搭
下,痛痛快快地玩、闹,沉浸在浓似酒的欢乐气氛中。到除夕夜,燃放大雷子、钻
天猴、彩筒的阵势简直就像当年辽沈战役发起总攻,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下半夜
才归于沉寂,像这场战役取得了最后胜利。早晨我起床后,走到阳台向外面一望,
下雪了!晶莹透亮的雪花正粉蝶似的纷纷扬扬地飞舞着,站在窗前似乎能听见蚕食
桑叶似的沙沙声。楼外的空地、花池,铺了厚厚的一层雪,丛丛花木变为了琼簇。
我家阳台视野开阔,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正在我出神眺里时,忽然发现一豆红
粒儿在洁白的雪野上浮动,仿佛丹青妙手的彩笔在一张阔大的宣纸上滴了一点红,
又仿佛千树万树梨花中竟有一枝红梅孑然地绽开花瓣,那么鲜艳、动人。它的出现
立刻使茫茫玉宇生动无比,这是一首意趣盎然、境界壮丽的诗。渐渐地,这点红在
拉长,原来是个红衣女人。红衣女人正朝我们楼走来,近了看清恰是李玉梅。大年
初一不在家过年来做什么?我怀着好奇心出来看。
⑦李玉梅已经从楼道后的“仓库”里取出扫帚,刷刷地扫楼门前的雪。我受到感动,
也拿了一张锹,一边“帮”她干,一边问她为什么今天还来。她说雪得趁早打扫,
结了冰就不好扫了,鞭炮皮也得扫掉,要不会刮得到处都是。
⑧我问她:“步行走这么远全身不冻透了?”
⑨她说骑车子怕再摔倒。
⑩扫完我们楼前,她还要到别处去扫。临走,她又央求我:“你能不能给他们打个
电话啊?”
第4页,共33页
(选自《名家精品微型小说排行榜2009》)
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第⑥段画线处塑造人物手法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我推迟下楼",躲避她央求我打电话,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
点,更加宣扬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狭隘意识。
B.“我受到了感动,也拿了一张锹,一边‘帮‘她干,一边问她为什么今天还来”,话
里有话,既含蓄的表达了“我”对女清洁工的同情、赞扬,又为进一步揭示小说的劳动
最光荣主题做了铺垫。
C.“临走,她又央求我:'你能不能给他们打个电话啊?'”这看似不合常理的要求,
背后蕴含的却是难以言说的艰辛和焦虑,使作者进一步明白了她的动机是纯朴的。
D.清洁工在春节一大早来扫雪,穿着漂亮,她的勤劳、细心使“我”感动,她的信赖、
嘱托使“我”心灵颤动,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细腻又巧妙。
E.对“这个女人竟胳膊上箍着黑纱来干活,给楼道带来一团晦气”的描述,表现了人们
战胜封建礼教残余和危害的信心。
有人说,第③段中对“三十来岁的年轻女人”的插叙文字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打一个电话”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Q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
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
以奉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
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依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
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
民殛于道路,君岁减縻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
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
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摧大祸,君营
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
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馆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
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
皆欷款流涕日:“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日: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日: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
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骏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
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
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
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
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
革:指改朝换代。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②律葬而岁祀之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君一言折之
A.使……屈服
B.指责
C.使……折服
D.证明
②全活甚众
A.全、都
B.保全
C.成全
D.整个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不多贫故竭力饮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民残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上下相安,加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画赵不许,曲在赵
D.苏庶几于是者与尔基无忘乃父之志
第6页,共33页
翻译以下句子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日:“此真读书人。”
根据以下事例,概括出徐君的性格特点
事例性格
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
君岁减廉食以资乡里—
文章最后一段提及“游侠土”的作用是?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进学斋记》
张耒
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德无须臾而不进。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
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
事、学其礼。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德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
其德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土会®食而问肴烝,则饮食
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皙风乎舞雪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
大夫簧,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
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故后世之君子大
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宦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既洁一新矣,于是
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余惰
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门“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①土会:春秋时晋国卿土。②土苴:糟粕。
可填入第③段横线的虚词是
A.之B.其C.则D.以
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现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往往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后世君子大多数会探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后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广陵赠别(唐)李白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深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o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含蓄委婉B.雄奇瑰丽C.高亢豪放D.明快俊逸
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五、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7.按要求默写
夕阳下,,两三航未曾着岸。(《[]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
《踏莎行•雾失楼台》是北宋文人秦观的作品,其中运用比拟手法来形象说明自己愁思
之多、之深的句子是。
是处红衰翠减,,,无语东流。
六、作文(本大题共I小题,共60.0分)
8.古人曾言:“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贤人之退,未始不为进。”
注:众人:一般人、普通人。未始:未必。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七、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第8页,共33页
9.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指出3D打印所面临的3个问题。
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被认为是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因
素。3D打印不需要模具,可以直接进行样本原型制造,因而大大缩短了从图纸到
实物的时间。但是,目前的3D打印机只能处理诸如塑料和蜡这样的软材料,而要
打印混凝土结构的大型模具,它完成的速度太慢了。而伦理争议也随之而来,例如
国外有人就希望通过3D打印自制枪械。另外,只要有图纸和一台打印机,设计师
们就很难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花甲”指六十岁;
B.“古稀”指七十岁;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这是一幅挽联,适用于吊唁恩师;
D.项“执掌教坛垂七十载”可以看出不止七十岁,不能体现70岁寿辰之意;
故选:B.
本题考查识记辨析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逐项进行辨析,注意
细节.
不同年龄有哪些说法: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髻年;男孩8岁—韶年;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
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
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
-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
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
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船背之年;100岁-期颐.
2.【答案】【小题1】引出话题,暗示文学经典有个动态化的建构过程
【小题2】知识精英(或文化权重者)对文学作品作出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价值判断
【小题3】个性
【小题4】共性
【小题5】C
【小题6】D
【小题7】
【小题8】
【小题9】
第10页,共33页
【解析】(1)根据''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
石的意义”,引出全文的中心话题,联系下文“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
过程”,暗示文学经典有个动态化的建构过程。
(2)联系“只有读书人才可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以及向公众传导文
学信号的职能”“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
架”,“物权印痕”指的是知识精英对文学作品作出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价值判断。
(3)根据“书人五花八门,并非统一的整体”“于是产生不同的文学标尺,也是常情”,
是指个性差别;根据“这些读书人共有的美人梦、精英闷骚、愤世纠结,能引起更广泛
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数”是指具有的共性。
(4)C.“意在承接上文指出另一半真相”错,是印证“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
法由知识话语权一类来随心所欲”。
(5)A.“指经过文学史验证之后,具有影响力的作品”错,第一段是“那些影响长
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B.“被认定为经典的作品都
是依赖读书人的齐心合力,才能保值增值”错,第二段是“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迷
信与公文不知何处去,很多文学作品却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
值,一次次重返书架”。C.“具有相近的主旨,能引起读者广泛而持久的共鸣”错,
无中生有。
(6)根据第一段“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
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文章开头提出了论述对象-文学经典:第二段“其
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物权印痕”、第三段“读书人五花八门,并非统一的
整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四段”这印证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说法:凡
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
上下其手”,接着举例说明文学经典多受文化权重者的影响,得出观点经典是建构之物,
这是经典化的加法;根据第五段“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话语权一类来
随心所欲”“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第六段“某种普遍的人性之道,或说人类较
为广泛和持久的价值共约,就会构成经典化的隐秘门槛,把泡沫逐渐淘汰”、第七段
“‘建构'是文化权重者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在更
久岁月里操作的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法”,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经典化的条件,即注
重思想和艺术,符合价值公约,基于此的淘汰和遗忘是经典化的减法;根据最后段“任
何一个文学作品,都是在这种加法与减法的双向对冲之下,进入一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的无限漂泊,需等待下一本甚至N本文学史的再度检验”,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作品的
经典化过程,都需要经受加法和减法的对冲。
答案:(1)引出话题,暗示文学经典有个动态化的建构过程。
(2)知识精英(或文化权重者)对文学作品作出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价值判断。
(3)个性(差别)与共性.
(4)C
(5)D
(6)文章开头提出了论述对象-文学经典。接着举例说明文学经典多受文化权重者的影
响,得出观点经典是建构之物,这是经典化的加法。其后文章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经典化
的条件,即注重思想和艺术,符合价值公约。基于此的淘汰和遗忘是经典化的减法。最
后得出结论,任何作品的经典化过程,都需要经受加法和减法的对冲。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结构,要把握文意,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理解段落层次,要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4)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
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
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5)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
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
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概括。
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
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
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
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
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
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
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
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第12页,共33页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
识和能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
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
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3.【答案】【小题1】CD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分析小说第一段的作用,要从其在文章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读
者感受等角度思考。第一段很简短,作者提到“从窗前我看见她又出现在楼门口,我决
定推迟下楼,我得避开她”,作者在怕什么,为什么要避开她。我们不得而知,这就设
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顺利成章地引发后文的故事情节(即原因)。
从第一段的内容来看,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文中的划线句子是一段环境描写,题干要求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来分析。
从表现手法来看,“一豆红粒儿在洁白的雪野上浮动,仿佛丹青妙手的彩笔在一张阔大
的宣纸上滴了一点红,又仿佛千树万树梨花中竟有一枝红梅孑然地绽开花瓣”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把穿着漂亮红衣服的李玉梅比作“红豆粒”和“红梅”,展现她在新年
的美丽。而这一抹美丽的色彩在雪地上忙活着,她是来扫地的。她的美不是肤浅的外在
美,而是内在的美(勤劳、敬业的精神)。
(3)A.“更加宣扬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狭隘意识”表述不当,从文来看,文
中的“我一开始是忘了打电话”,从后文看也不是宣扬狭隘自私的意识,比如这一段中
说“不打这个电话恐怕我就摆脱不了她的纠缠,可是打吧,虽然她来后楼道的卫生状况
好像比以前好了,但这才是个开头,现在就下结论是不是为时尚早?而且我打这个电话
应该征得全楼住家的同意啊。不过,我自己打个也没有多大关系,她不就是为了保住这
个差使吗?这个要求也够可怜的,为她说几句好话也没什么不应该?于是我从桌子上的
书堆里翻出她告诉我的那两个号码,抓起电话拨通一个”,可见,文中的我还是做事比
较有原则,有同情心,认真、守诚信的人。B.“又为进一步揭示小说的劳动最光荣主
题做了铺垫”表述不当,本文的主题应该是赞美清洁工恪尽职守、勤劳不怕吃苦的朴素
人格,以及呼吁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E.”表现了人们战胜封建礼教残余和危害
的信心”,表述不当,表现的是人们的迷信思想、狭隘意识,以及冷漠自私。
(4)答案可以选择肯定,也可以否定。本题思维角度有三,从“不多余”这个视角而
言:内容主旨层面“选择同类,丰富文本内容,同中求异,鲜明对照中突出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性格,升华、深化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艺术特色方面“对比衬托,
凸显人格魅力”;情节结构方面,两个清洁工的事情都与打一个电话有关,推动情节发
展,结构严谨。答案若选择“多余”,视角与“不多余”相同,答案要点与示例相对照
适当改换内容即可。
(5)首先,从情节结构来看,所有情节都围绕“电话”而来,可见题目“打一个电话”
具有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可以归结为小说的线索;其次,从内容(人物形
象塑造)来看,有助于表现人物勤劳、负责的性格,使得形象更丰满、立体;然后,从
主旨情感来看,围绕“电话”表现“我”对女主人公的一系列情感变化过程,表达了作
者呼吁我们的社会应该多一些关爱,对弱势群体给予应该有的同情和帮助;最后,从艺
术效果而言,题目暗示了内容情节,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小见大,言近旨远,言浅
情深,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答案: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写“我”推迟下楼躲避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
兴趣;引发读者探究“我”躲避的原因;引出下文关于清洁工李玉梅的故事。(三点即
可)
(2)比喻和环境烘托。用“豆粒”和“红梅”来比喻李玉梅生动形象地表现她春节一
大早来扫雪,穿着漂亮。“在洁白的雪野上”和“一张阔大的宣纸上”用寒冷的环境来
烘托李玉梅大雪天来打扫卫生,表达了对她恪尽职守、勤劳的赞美。
(3)CD
(4)不多余。写刘姓清洁工的生活和工作,与李姓清洁工共同表现了两名普通劳动者
的艰辛生活,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主题;刘姓清洁工又是李姓清洁工的衬托,突出
了她勤劳、恪尽职守的性格特点。
多余。两人身份相同,形象雷同,写一个人即可;文题以“打一个电话”贯穿全文,刘
姓清洁工与此无关,去掉这些文字使文章情节紧凑.
(5)用打一个电话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节因为打一
个电话的要求得以层层展开;有助于凸显人物性格,女主人公勤劳、尽职尽责的性格在
“打一个电话”的多次要求中逐渐鲜明、丰满;表现了“我”通过打一个电话对女主人
第14页,共33页
公从猜疑、知情、帮助到为之呼吁的心路历程,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
注;“打一个电话”做题目画龙点睛,文中看似没有正面描写社会群体,但其实处处是
在写弱势群体,以小见大,切口很小,主题挖掘深邃。
(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段落作用题的答题方向:一般从内容、主旨,结
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大方面入手。
(2)本题考查对句子表达技巧的运用能力,要结合修辞手法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把握与品读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
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
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
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4)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能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就阅读而言,探究是学习性阅读与研究性阅读的初步结合,是客观性阅读和主观性阅读
的结合。
(5)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分析标题的作用,要从表达技巧、文章主旨、故事情
节、读者感受、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
本题属于小说阅读,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一般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方面进行考
查,小说阅读的关键是熟读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完成各题,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
认真分析文本,认真分析所给的题目,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4.【答案】【小题1】聚集,通“殁”死亡,去世
【小题2】C,B
【小题3】A
【小题4】略
【小题5】孝顺恭谨,重义轻财
【小题6】略
【解析】(1)①聚集。译文:聚集乡里勇敢的人来防御。
②通“殁”死亡,去世。译文:老人死后徐谦尊安葬了他并且每年都去祭祀。
(2)①C.译文:徐谦尊一句话就能使他们折服。②B.译文:赖以保全活命的人很多。
(3)A.介词,因为。
B.介词,在/介词,至!]。
C.连词,表因果,因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D.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语气副词,表期望,一定。
故选:Ao
(4)赋役:赋税;首事者:主管事务的人;条:分条陈述;击节:赞叹之意。
译文:明代末年,各种苛捐杂税非常沉重,主管其事的人经常耗尽家产,徐君逐条列举
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5)“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虽然没落,却仍旧孝顺,表现他的孝顺恭谨;“岁
减縻食以资乡里”,减少自己家的收入资助乡亲,可见它重义轻财。
(6)在写完徐君的事情后,转而论述古代的游侠,一是为了反驳前文友人说“君古游
侠之流也”,二是为了突出“游侠土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说明他
的行为与游侠的区别,在于结游侠土之义是“乱国”,徐君之义是“庇民”,赞美了他
“乡邑有好义土,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的功劳,能够弥
补国家、官员的不足,对百姓有益。
答案:
(1)①聚集。
②通“殁”死亡,去世。
(2)①C.②B。
(3)Ao
(4)明代末年,各种苛指杂税非常沉重,主管其事的人经常耗尽家产,徐君逐条列举
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5)孝顺恭谨;重义轻财。
(6)结尾提及游侠士,由叙到议,表现游侠士之义与徐君之义不同,二者形成对比,
游侠士之义是“乱国”,徐君之义是“庇民”,肯定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中对国家的
积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
译文:
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徐谦尊天资聪
明反应机敏,读书只了解大概,仰慕古代刚直严正、见义勇为的人,乐于周济别人,谨
守诺言。街坊若有争论,必定登门去验证是非曲直,徐谦尊一句话就能使他们折服。家
境中落后,徐谦尊殷勤周至悉心奉养父亲,所以父亲能够与几个旧友在山野中歌吟长啸,
过一种闲适自由自在的生活达二十多年。所有的徭役都是徐谦尊自己承担,从不将它分
第16页,共33页
摊给兄弟。徐谦尊的伯父性格刚强急躁,他侍奉伯父更加谨慎。最小的弟弟读书,徐谦
尊没有因为自己家境贫寒的缘故而阻止,而是竭尽力量资助。
明代末年,各种赋税徭役非常沉重,主管这些事的人经常耗尽家产,徐谦尊分条陈
述利弊,呈报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赏说:“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从这以后,
用增加赡养族人或贫困者的田产的方法来资助这一地区,设立共有土地制度来分配田地
给各户丁口,到现在还享受这种做法带来的好处。崇祯末年,天旱蝗灾连续不断,许多
百姓饿死在道路上,徐谦尊每年拿出仓库储存的粮食来救济乡亲,又劝说有财力的人家
也来资助,赖以保全活命的人很多。他妻子的兄弟有一亲人年老而没有后代,徐谦尊供
养他二十年,老人死后徐谦尊安葬了他并且每年都去祭祀。徐谦尊的一个姓黄的好友父
子死在监狱,留下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谦尊尽心救助她们,将他的女儿嫁给自己的
侄儿,所以黄氏寡妇和孤女一生都没有感到寡居孤独的苦闷。朋友黄某的亲家喜欢炫耀,
忽然遭受了一场大灾难,徐谦尊为援救他耗尽家产。徐谦尊教育孩子要把亲近贤人,爱
慕贤才,对别人亲密友好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改朝换代初年,州郡中有声望的人和侠义
之士都到邓尉山、太湖畔开垦土地,徐谦尊为了安置住所资助饮食不知疲倦,不再因为
关系到个人利害或受到猜疑而放在心上。到了乙酉丙戌年间,各种盗贼纷纷出现。徐谦
尊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每次听说盗贼来了就挺身而出,聚集乡里勇敢的人来防
御。盗贼非常恼恨,最后杀了徐谦尊。乡里的百姓都哀叹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
这些人没有可依靠的了。”
有人说:徐谦尊只不过是个古代侠义之辈而已。魏禧说:崇尚侠义的人因为喜爱侠
义使国家混乱,而徐谦尊凭借侠义来保护百姓,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朝代兴盛之时,
上官保持自身清白励精图治来让百姓得到好处,百姓尽职尽责来供养上官,上下相处平
安,那么盗贼也就不会出现。朝代衰落时,大官们贪婪放纵武力威势来监督管理他们的
臣民,小的官吏大肆剥削百姓,供养自己又供养上官,弱小的百姓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
在这种时候,千户人家的乡里,百户人家的聚集地,假如有豪门巨室的大人物,喜爱侠
义不看重钱财名利,能缓解一方急难的,那么贫穷百姓饥饿寒冷时有资助的人,战争和
盗贼出现时有依靠的地方,就不会失去操守仓促间沦为盗贼。又或者有的人因为畏惧这
个人的威力感念恩德,不敢做坏事,不忍心辜负别人。所以地方上有崇尚节义的人,可
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员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像徐谦尊
这样的人,他或许就是在其中的人吧?唉,这篇传记并不是仅仅为徐谦尊所撰写的。
(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
可运用代入法代入所记得的词义,也可利用组词法或上下文语境推断法理解。
(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
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
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句的理解和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考生要把句子放在原文
中理解,并分析这些句子体现的性格特点。
(6)本题考查对最后一段作用的理解,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来
分析。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
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
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
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
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
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
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5.【答案】【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曾皙风乎舞雪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簧,则
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是举例论证,证明古人“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
学”;而“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则是对
比论证,说明如今的学者对比古代的学者,实在不知道修身进学。
【小题5】“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日‘进学'”点明进学斋命名的来由;照应
文章标题,“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表明写作目的,勉励自己.
【解析】1.
第18页,共33页
(1)此处“洁”“新”两个字是并列关系,应该选择并列关系的虚词,只有D项的“以”
可以当作“而”来理解,故选:D。
(2)第一段写“无须臾而不学”,最后写“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德之微
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德日进而不可止”,可见主要从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写,
故选:Bo
(3)划线句子的含义是“所以后世的君子们多做官多年,就在言语、样貌、嗜好、习
惯方面,和当初进取功名自认为是读书人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故选:A。
(4)“曾皙风乎舞零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害,则疾病
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是举例论证,证明古人“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而“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则是对比论证,
说明如今的学者对比古代的学者,实在不知道修身进学。
(5)“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日‘进学’”点明进学斋命名的来由;照应文章
标题,“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表明写作目的,勉励自己。
答案:
(1)Do
(2)Bo
(3)A。
(4)第②段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作者列举土会等例,论证了古之君子饮食、游观、
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后世君子不如古
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5)第③段画线句点明进学斋命名的来由,照应文章标题,表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勉
励自己勤于进学。
译文:
古代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没有片刻不在学习,因此他们的品行没有一刻不在进步。
鸡一叫就起床,到了晚上才休息,在外面做官管理百姓,对待师长、朋友和宾客;在家
里侍奉父母,安排家务,教导孩子,没有片刻的时间不在做事情、学道理。观天地万物
的道理,来探究道德的精微和奥妙,不曾有片刻的休息,因此他们的德行每天都在进步
不会停止。
古代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吃饭、游玩观景、患病的时候,也未尝不在学习。土会吃
饭的时候询问菜肴的烹制方法。那就是在吃饭的售后未尝不在学习。曾皙到舞雪台上吹
风,然后唱着歌儿回家,就是在观赏游玩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曾子病重的时候要求换
掉(华美而光洁的)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就是在患病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如今
的所谓的求学的人,一边剽窃别人(思想)的皮毛,一边拾取别人的糟粕,和古人相比
太让人惭愧了。因超出众人而做官之后,就把卓尔不群丢弃了,因为强盛有力而做官之
后,就把强盛有力丢弃了,所以后世的君子们多做官多年,就在言语、样貌、嗜好、习
惯方面,和当初进取功名自认为是读书人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元丰年的乙丑,我到咸平做官,整治了住宅西边屋子,就着它原本的样子,修缮完
毕。又新又干净,于是选取了《诗经》《尚书》等古代的书籍陈列其中,天热的时候打
开门,天冷了就关上窗,从早到晚呆在里面。我是懒惰的人,所以用古人的方法给它起
名字叫“进学”,并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够早晚用它来警戒自己。
(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
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
的形象。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句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将几个选项中的句子放在原文中
理解,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4)本题考查对文中论证方法的理解,注意找出关键语句分析论证方法,一般有举例
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
(5)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文章主旨、写作目的等方面分析。
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方法: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
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
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
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
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
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2.
(1)此处“洁”“新”两个字是并列关系,应该选择并列关系的虚词,只有D项的“以”
可以当作“而”来理解,故选:D。
(2)第一段写“无须臾而不学”,最后写“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德之微
第20页,共33页
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德日进而不可止”,可见主要从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写,
故选:B。
(3)划线句子的含义是“所以后世的君子们多做官多年,就在言语、样貌、嗜好、习
惯方面,和当初进取功名自认为是读书人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故选:A。
(4)“曾皙风乎舞零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簧,则疾病
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是举例论证,证明古人“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而“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则是对比论证,
说明如今的学者对比古代的学者,实在不知道修身进学。
(5)“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日‘进学’”点明进学斋命名的来由;照应文章
标题,“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表明写作目的,勉励自己。
答案:
(1)Do
(2)B。
(3)Ao
(4)第②段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作者列举土会等例,论证了古之君子饮食、游观、
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后世君子不如古
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5)第③段画线句点明进学斋命名的来由,照应文章标题,表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勉
励自己勤于进学。
译文:
古代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没有片刻不在学习,因此他们的品行没有一刻不在进步。
鸡一叫就起床,到了晚上才休息,在外面做官管理百姓,对待师长、朋友和宾客;在家
里侍奉父母,安排家务,教导孩子,没有片刻的时间不在做事情、学道理。观天地万物
的道理,来探究道德的精微和奥妙,不曾有片刻的休息,因此他们的德行每天都在进步
不会停止。
古代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吃饭、游玩观景、患病的时候,也未尝不在学习。土会吃
饭的时候询问菜肴的烹制方法。那就是在吃饭的售后未尝不在学习。曾皙到舞雪台上吹
风,然后唱着歌儿回家,就是在观赏游玩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曾子病重的时候要求换
掉(华美而光洁的)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就是在患病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如今
的所谓的求学的人,一边剽窃别人(思想)的皮毛,一边拾取别人的糟粕,和古人相比
太让人惭愧了。因超出众人而做官之后,就把卓尔不群丢弃了,因为强盛有力而做官之
后,就把强盛有力丢弃了,所以后世的君子们多做官多年,就在言语、样貌、嗜好、习
惯方面,和当初进取功名自认为是读书人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元丰年的乙丑,我到咸平做官,整治了住宅西边屋子,就着它原本的样子,修缮完
毕。又新又干净,于是选取了《诗经》《尚书》等古代的书籍陈列其中,天热的时候打
开门,天冷了就关上窗,从早到晚呆在里面。我是懒惰的人,所以用古人的方法给它起
名字叫“进学”,并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够早晚用它来警戒自己。
(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
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
的形象。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句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将几个选项中的句子放在原文中
理解,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4)本题考查对文中论证方法的理解,注意找出关键语句分析论证方法,一般有举例
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
(5)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文章主旨、写作目的等方面分析。
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方法: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
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
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
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
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
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3.
(1)此处“洁”“新”两个字是并列关系,应该选择并列关系的虚词,只有D项的“以”
可以当作“而”来理解,故选:D。
(2)第一段写“无须臾而不学”,最后写“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德之微
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德日进而不可止”,可见主要从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写,
故选:Bo
(3)划线句子的含义是“所以后世的君子们多做官多年,就在言语、样貌、嗜好、习
第22页,共33页
惯方面,和当初进取功名自认为是读书人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故选:A。
(4)“曾皙风乎舞零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簧,则疾病
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是举例论证,证明古人“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而“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则是对比论证,
说明如今的学者对比古代的学者,实在不知道修身进学。
(5)“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日‘进学'”点明进学斋命名的来由;照应文章
标题,“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表明写作目的,勉励自己。
答案:
(I)D,
(2)Bo
(3)A-
(4)第②段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作者列举土会等例,论证了古之君子饮食、游观、
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后世君子不如古
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5)第③段画线句点明进学斋命名的来由,照应文章标题,表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勉
励自己勤于进学。
译文:
古代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没有片刻不在学习,因此他们的品行没有一刻不在进步。
鸡一叫就起床,到了晚上才休息,在外面做官管理百姓,对待师长、朋友和宾客;在家
里侍奉父母,安排家务,教导孩子,没有片刻的时间不在做事情、学道理。观天地万物
的道理,来探究道德的精微和奥妙,不曾有片刻的休息,因此他们的德行每天都在进步
不会停止。
古代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吃饭、游玩观景、患病的时候,也未尝不在学习。土会吃
饭的时候询问菜肴的烹制方法。那就是在吃饭的售后未尝不在学习。曾皙到舞零台上吹
风,然后唱着歌儿回家,就是在观赏游玩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曾子病重的时候要求换
掉(华美而光洁的)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就是在患病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如今
的所谓的求学的人,一边剽窃别人(思想)的皮毛,一边拾取别人的糟粕,和古人相比
太让人惭愧了。因超出众人而做官之后,就把卓尔不群丢弃了,因为强盛有力而做官之
后,就把强盛有力丢弃了,所以后世的君子们多做官多年,就在言语、样貌、嗜好、习
惯方面,和当初进取功名自认为是读书人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元丰年的乙丑,我到咸平做官,整治了住宅西边屋子,就着它原本的样子,修缮完
毕。又新又干净,于是选取了《诗经》《尚书》等古代的书籍陈列其中,天热的时候打
开门,天冷了就关上窗,从早到晚呆在里面。我是懒惰的人,所以用古人的方法给它起
名字叫“进学”,并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够早晚用它来警戒自己。
(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
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
的形象。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句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将几个选项中的句子放在原文中
理解,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4)本题考查对文中论证方法的理解,注意找出关键语句分析论证方法,一般有举例
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
(5)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文章主旨、写作目的等方面分析。
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方法: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
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
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
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
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
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
(1)此处“洁”“新”两个字是并列关系,应该选择并列关系的虚词,只有D项的“以”
可以当作“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面试模拟36
- 地方公务员山西申论2006年
- 2024年进口货物运输代理协议
- 2015年06月29日下午湖北省武汉市公务员面试真题
- 北京申论模拟154
- 2024年离婚协议范文
- 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协议2024年
- 2024年公司保密和竞业禁止合同范本
- 福建申论模拟119
- 2024年简单版劳动合同范本
- 建筑幕墙施工方案
- 2024年浙江省嘉兴平湖市事业单位招聘57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仓库租赁、物资仓储保管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项目七《包饺子》(课件)三年级上册劳动人教版
- 2024-2030年中国玻尿酸填充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27 古诗文默写之开放性默写题-不会在开放中找限制含答案
- 医疗健康大数据与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2025学年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 2024至2030年中国边缘AI计算盒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学前教育(幼儿园)行业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