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_第1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_第2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_第3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_第4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前言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随之,在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近10年来,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焦点。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关爱留守儿童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数量巨大: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区域分布:留守幼儿为同龄儿童的三分之一,集中于中西部0-5周岁农村留守幼儿占全国农村同龄儿童的比例为30.46%,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据调查,农村留守幼儿数量超过100万的省份有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贵州、广东。这7个人口流出大省学龄前留守儿童总和占全国学龄前留守儿童总数的65.97%。教育问题:监护人重视不够,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健康问题:身心健康令人堪忧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5年以上,60-70%以上的父母在外省打工。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一、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历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1.单向视角分析:留守儿童的产生源于人口流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流入沿海城市,造成未成年儿童滞留农村。人口学家首先觉察到这个问题。2.多向视角分析:进入新世纪后,“三农”问题成为我国优先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受到全方位的关注。3.多元整合分析:2007年以来,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流动儿童问题开始整合。随着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不断开放,流入城市的农村儿童日益增多,相应的留守儿童的绝对数在下降。同时,经过教育资源整合,农村寄宿制学校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失控”状态基本上得到遏制。(一)单向视角分析2000年以前,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分别从各自学科的视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成与发展状况。其共识是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一种处境不利条件下,包括心理发展在内的各个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危机。(二)多向视角分析2000-2006年期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从描述性分析转向解释性分析与对策性研究。侧重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人格、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等,研究结论多认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焦虑、自卑、懦弱、胆小等心理问题。其共识是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社会支持与心理辅导,最大限度减轻儿童在留守期间承受的压力。(三)多元整合分析2007年以来,随着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不断开放,流入城市的农村儿童日益增多,相应的留守儿童的绝对数在下降。其共识是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因人、因时各有不同。在情绪和行为上,有一些留守儿童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从整个群体的角度来说,这种问题并非十分显著。留守儿童在安全、学习、心理、行为上的问题,其表现复杂、多样、个体性强,儿童有无问题是因他所在的家庭情况而异的。监护人不管是祖父辈、父母还是其他身份者,只要他有爱心,有文化,懂教育,善疏导,就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反之,即使监护人是亲生父母,也可能会造就出问题儿童。本质上,留守儿童的问题并非由父母外出务工直接所致。二、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一)心理健康问题躯体化问题;恐怖、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二)自我意识问题自尊较低,较重的自卑感;自我评价较低;盲目反抗、怨恨父母。(三)情绪与社会支持问题孤独感;焦虑、抑郁;幸福感低。(四)社会行为问题违法、违纪;社交焦虑;放任、自暴自弃;受欺负;攻击、不服管教;小偷小摸,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五)人格品质问题内向、冷谈孤独、自卑拘谨;少年老成、抑郁;冲动、任性;紧张焦虑、自我中心主义。(六)学业与校纪问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辍学、逃学、厌学;纪律差、迷恋网吧。(七)家庭与生活能力问题与父母疏远;父母榜样缺失、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缺少社会责任感。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一)亲情缺失——丧失心理安全亲情主要形式就是依恋,而依恋是儿童早期与父母互动而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情感联系。如果父母能够对他们的需要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则能够有利于儿童建立起安全的依恋类型,从而使得他们将这种良好的人际互动泛化到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变得对他人更加信任。反之,如果父母不能对他们的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反而加之以虐待、忽视或遗弃等行为,则会使他们更可能建立起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如回避型依恋、抗拒型依恋、或矛盾型依恋。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多属焦虑型依恋,缺乏基本的心理安全感。(二)保教缺位——丧失成长榜样家庭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父母是最好的成长榜样。亲自分离意味着成长榜样的缺失,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又往往缺乏必要的教育能力与基本榜样效能。于是,大多数儿童处在放任状态。反应技术积极倾听作用技术折中的技术调停同理心阻止示范澄清促动面质摘要保护建议交互支持自我表露沉默解释行动询问连结起始2.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形式:角色扮演、集体讨论、集体游戏;自由联想组队辩论、趣味抢答主旨演讲手工制作、艺术欣赏拓展训练。心理拓展训练心理拓展训练主要以户外体验性的实践活动方式,强调用参与、合作、信任、挑战、高峰体验来提高参与者的心理认知水平。注重让学生在愉快、积极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并通过亲身体验挑战困境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坚韧等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多数心理拓展项目是通过小组及团体合作的形式克服一定的困难,突破一定的心理障碍,最终完成练习,从而获得成功的高峰体验,达到提高学生自尊、自信的效果。(二)依恋关系辅导依恋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内部工作模型,在留守儿童的适应性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调节机制,它给留守儿童的干预指出了一个合适的方向。心理辅导的根本目的是改变留守儿童的依恋内部工作模式,改变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以及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内部工作模型儿童在与抚养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立起对自我和外界的心理表征,在以后的人际关系处理过程中,就会用这种之前建立起来的表征来处理当前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之前建立起来的表征会影响到个体之后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这种内化了的心理表征就是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workingmodel,IWM)1.母子疗法(Infant-parentpsychotherapy,IPP)从依恋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改善留守儿童的依恋类型,可以纠正他们已经形成的不良内部工作模型,从而改善其与他人的人际互动,减少问题发生的可能。母子疗法的特点在于让父母与儿童一起接受干预,通过改变父母自身存在的不安全依恋类型,来改善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人际互动,以帮助儿童建立起良性的内部工作模型。附录2:案例12个月大的时候,咨询师帮助母亲认识、表达以及解决自己童年时的痛苦经历,将她们过去的经历与当前对孩子的感受和反应联系起来,包括是否有不当的抚养方式。在孩子24个月的时候表现出更好的母婴关系,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共鸣,儿童的适应能力也更好。2岁或2岁以下遭受过虐待的留守儿童的研究中,结果表明,通过改善母亲自己的依恋类型,有助于在母婴之间形成良性的人际互动,从而改善儿童的心理问题。2.认知-行为游戏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playtherapy,CBPT)这种方法基于认知-行为辅导的原理,通过致力于改变留守儿童原有的内部工作模型(或认知图式),来改善留守儿童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不同的是,它减少了辅导过程中对语言的要求,以游戏的方式,通过有目的的游戏程序和过程,在游戏的环节中改变儿童的不良内部工作模型,是一种更加注重操作的干预方法。在辅导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用木偶或者动物来代表儿童自己,通过一定情境的设计,开展认知辅导过程。通过这样一种角色扮演方法,可以改善儿童的不良信念,引导儿童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自我评价。考虑到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生理、心理和发展问题,用此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干预,将可能取得更加好的效果。3.故事疗法故事疗法主要目的是纠正儿童的不良内部工作模型。基本程序是:咨询师先给儿童呈现一些故事情境(如某个儿童来到一所新的学校,或者是需要向老师寻求帮助)。给出这些故事情境后,咨询师就开始引导儿童,让其自己完成这个故事。在他们讲完故事之后,咨询师需要强调一下故事中隐含的期待是什么,然后让儿童对可能的结果进行预测(如同伴会接受还是拒绝他,老师是否会给他提供帮助等),儿童被鼓励大胆对他们的预测和结果的原因进行说明。给儿童提供有差异但却真实的故事,并且让他们去完成这个故事,能够修正不良的内部工作模型。通过这样一些有组织的讲述活动使故事情境中隐含的期待变得更为明显,以便使儿童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