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2讲 中国现代文明的追求与现代化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课时突破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2讲 中国现代文明的追求与现代化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课时突破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2讲 中国现代文明的追求与现代化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课时突破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2讲 中国现代文明的追求与现代化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课时突破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2讲 中国现代文明的追求与现代化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课时突破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设计】(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2讲中国现代文明的追求与现代化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课时突破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江西六校联考)《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A.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均为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政府积极探索人民当家作主的实施途径D.新中国成立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具备解析材料信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说明人民政府积极探索人民当家作主的实施途径,故选C项。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故A、D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故B项错误。答案C2.(2016·湖北武汉联考)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此图表明新中国()A.政协制度形成经历了长期的过程B.爱国统一战线力量逐步发展壮大C.联合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解析政治协商制度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数的不断增加,说明了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故选B项。我国政协制度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式形成,故A项错误;C项说法有误,排除;我国的民主政治依然在不断的发展完善过程之中,故D项错误。答案B3.(2016·广东广州调研)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0年1月2日,一名塔斯社记者问毛泽东将在苏联逗留多久,毛泽东回答道,‘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A.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 B.实现中苏建交C.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 D.共同抗美援朝解析据题干及所学,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封锁和孤立,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包围封锁孤立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故选C项。1950年新中国刚刚建立,经济尚未恢复,“建设社会主义”为时过早,故A项错误;1950年时,中苏建交已经实现,故B项错误;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开始,故D项错误。答案C4.(2016·四川资阳一模)1972年,陈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派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那时,“我们对在联合国名义下干涉别国的事情,持保留或者反对态度”。“对联合国大多数经济方面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是比较超脱的”,“不参加投票”。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外交政策还不成熟 B.对联合国的作用认识不足C.缺少联合国工作经验 D.力图避免卷入大国间的争斗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对联合国活动的认识:对干涉别国事务尽量持保留和反对态度,经济问题“不参加投票”,说明中国力图避免卷入大国间的争斗,但不能说明对联合国认识不足和缺乏经验,故排除B、C两项,选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A项错误。答案D5.(2016·湖北重点中学联考)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A.蒋介石有着可贵的民族主义思想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C.蒋介石企图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D.蒋介石有强烈的好战情绪解析据题干“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信息,体现了蒋介石立足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故选A项。答案A6.(2016·山东潍坊模拟)1949年5月27日上海刚解放时,100元人民币可换1块银元,6月2日涨到660元,6月4日1400元,6月7日1800元,很快又升到2000元。据人民银行的汇报,每天早上发出去的人民币,到了晚上几乎又全部回到银行来了。材料表明()A.上海人民拥护新生政权 B.当时人民币的发行量供过于求C.中共缺乏经济管理经验 D.中共掌握市场领导权的必要性解析材料体现了上海不法资本家对金融秩序的破坏,这说明中共进行银元之战、掌握市场领导权的必要性,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上海人民拥护新生政权,故A项错误;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不法资本家投机倒把的结果,与人民币的发行量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共的经济管理经验,故C项错误。答案D7.(2016·河南洛阳模拟)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的时间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96.3%,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这说明()A.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 B.农村经济“左”倾错误严重C.农业改造中存在冒进倾向 D.农业集体化目标已顺利完成答案C8.(2016·陕西西安调研)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上作结论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论断()A.突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B.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C.与中共“八大”的决议相悖 D.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调整答案C9.(2016·山西联考)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答案A10.(2016·湖北武昌调研)下图为1960~1969年中苏贸易总额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较(单位:万美元)。据此可以推知()A.两大阵营对峙导致中苏贸易锐减B.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于停滞C.苏联并未成为中国外贸的垄断者D.中国国内经济调整促进外贸发展解析通过图中信息,中苏贸易额在整个中国对外贸易额中,比重很小,并呈下降趋势,故选C项。答案C11.(2016·广东广州调研)1977年11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要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反映出()A.“文革”后工作重点向经济转移B.经济工作中的“左”倾现象依然严重C.“文革”后生产积极性高涨D.国家制定了明确的经济目标解析根据材料“到本世纪末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要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说明经济工作中的“左”倾现象依然严重,故选B项。答案B12.(2016·山东青岛调研)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的核试验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6·安徽示范高中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华声论坛·甲午海战110周年祭》材料二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材料三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10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8分)(3)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8分)答案(1)态度:反对干涉中日战争;希望中国战败,但不希望清政府垮台。原因:列强之间在侵华问题上有利益冲突,故而在中日战争立场上存在分歧;希望日本打败中国,以便美国从中渔利;维持清朝政权,可使美国在华既得利益得到维护。(2)目标: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实现独立自主;领导并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促进欧洲发展和提高政治地位。背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美苏“冷战”不断加剧;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欧国家通过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实现了初步合作;法德矛盾的化解。(3)说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与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关系的恶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减轻中苏关系的负面影响。因素:国家利益。14.(2016·河北保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全国总人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率(%)18404128127686.718434172428256.618933367127698.219014264541739.8192044715474210.6193146884510610.9193646962528111.2194954167576510.6——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材料二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材料三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阶段城市化水平(%)年份城市化水平年份城市化水平年份城市化水平194910.6195918.4196917.5195011.2196019.7197017.4195111.8196119.3197117.3195212.5196217.3197217.1195313.3196316.8197317.2195413.7196418.4197417.2195513.5196518.0197517.3195614.6196617.9197617.4195715.4196717.7197717.6195816.2196817.6197817.9(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1840~1893年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4分)(2)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1949~1958年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及相应原因;请指出导致1958~1978年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因素。(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观察表中数字变化说明;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城市化数据分析;第三小问,从列强入侵影响及近代城市化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表格数据概括;第二小问,从工作重心、经济恢复及工业化等角度回答;第三小问,从经济建设的失误、指导思想及“文革”影响等方面回答。答案(1)趋势:局部时段有所波动,总体上不断上升。特点:虽有发展,但整体上城市化进程缓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