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伶官传序教案2_第1页
(完整版)伶官传序教案2_第2页
(完整版)伶官传序教案2_第3页
(完整版)伶官传序教案2_第4页
(完整版)伶官传序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伶官传序教案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指出史论的一般写法。过程与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体会本文的现实含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过了是宋朝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两个朝代之间又有无数个小的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交替出现,它们就如同昙花一现般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们本如流星一般的在夜空划过,但是事隔多年后,人们还要旧事重提,将那段尘封的史事昭然于天下,宋代的欧阳修就做了这么一个史记之人。我们今天就来拜读一下欧阳修先生的《伶官传序》,看老先生在这片史论性的文章中到底要向我们讲述什么呢?二.诵读指导总体:1、回顾一下“什么叫做序”;;《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2、什么是“伶”或“伶人”呢?答:“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即“艺人、乐工”;“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3、既然是这样的几个人,地位、身份都不高,并且又是败政乱国的人,为什么要替他们做传呢?指导诵读第一段1、翻译“盛衰之理”一句;从中确定两个内容2、比较两句话①“盛衰之理,并非天命,实乃人事也。”②不改变原意,改成“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3、从第二句话“原庄宗…”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答:用“得天下”两方面事例来证明4、分析“所以……者”结构答:……的原因;表作用、表目的5、解释“原”;第三段“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本”答:推究,做动词;现在的一个词语“原本”,是否有所体会?6、“呜呼”一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字?为全文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指导诵读第二段师:庄宗为什么得天下,怎么得天下这些都吸引着我们心。欧阳修又是怎么向我们讲述的呢?师:整个故事围绕什么东西在叙述?出现了几个人物?生:1、“得天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具体又怎么做才得到天下的呢?2、比较《五代史》里怎样得天下的一段话:先比较前半段“武皇世传武皇临薨,以三矢付庄宗曰:“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阿保机与我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伐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恨矣。”庄宗藏三矢于武皇庙庭,及讨刘仁恭,命幕吏以少牢告庙,请一矢,盛以锦囊,使亲将负之,以为前驱。凯还之日,随俘馘纳矢于太庙。伐契丹,灭朱氏,亦如之。又武皇眇一目,世谓之独眼龙。性喜杀,左右小有过失,必寘于死。初讳眇,人无敢犯者。尝令写真,画工即为捻箭之状,微瞑一目。图成而进,武皇大悦,赐与甚厚。…一矢灭朱温”,在原文中用哪几句话来叙述这件事情的?哪个更简洁?答:意思一样,都是为了明确仇敌,欧阳修的文字更简洁、利落一些;3、“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对应课文的哪句?答:“此三者,吾遗恨也”,这三个仇敌是他今生不能灭掉的,抱恨终生,带有抒情的气氛;“与尔三矢,尔其……”的“其”的翻译4、再从动词上来体会一下本文的语言,请找出与“矢”有关的动词:晋王:赐而告庄宗:受而藏

请→盛→负→纳指导诵读第三段1、“失天下”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呢?又做出了怎样的行动呢?答:具体失天下的过程没有,在正文里在《伶官传》,“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正文分解”2、如何得天下,有怎样的具体描述?我们太简略了,只用了得天下六个字,怎么表明他得天下啊?这里没说他“称帝”,你怎么知道他得天下了呢?答:“方其系燕父子…”已经报仇成功了,仇人要么抓住了,要么被杀掉了;3、又如何表明他“失天下”了呢?结合我们课文,大家想想,到底是“天灭”还是“人事”?5、再回到“庄宗”身上:“得天下”背景、做法都交代了,有父亲的临终遗志,有自己接受遗托之后的励精图治,然后才能“得天下”;等到他平定天下之后,人很容易躺在自己铺好的温床里,“仇雠已灭,天下已定”,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现在是享受、享乐的时候了,最终导致了“一夫夜呼,乱者四应”的局面,所以他的“盛、衰”都是有原因有背景的,有具体的做法,才会有这样的结果。结果并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有人为的因素,这就证明了本文的论点“盛衰由于人事”。

6、对于这段历史,欧阳修的发出了怎么样的感叹?答:《尚书》里的“满招损,谦得益”→欧阳修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指导诵读第四段1、结论已经有了,那么写后面的还有没有必要,为什么?答:有必要。起到了“照应文题”和“点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