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问题探讨黄色×

绿色黄色

F1:

P:

F2: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圆粒圆粒、皱粒3:1黄圆×

绿皱???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01目录CONTENTS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0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03自由组合定律0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05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06第1课时0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1、从F1单独分析粒形和粒色,其显性性状分别是什么?你是怎么判断的?2、F2既有和亲本相同的性状,也有亲本没有的性状,猜猜为什么?F1黄色圆粒绿色皱粒P×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1510110832×黄色、圆粒。F2性状分为亲本型、重组型;这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的结果,即黄色可以和圆粒拆开与皱粒组合,绿色可以和皱粒拆开与圆粒组合;两对遗传因子都可以分开后自由组合。9:3:3: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提出问题)粒色315+108=423{圆粒种子皱粒种子{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01+32=133315+101=416108+32=140粒形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3∶1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15101108329:3:3:1

3.就一对相对性状分析,还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吗?就每一对相对性状而言,都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都分别遵循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提出问题)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提出问题)4.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与一对相对性状的3:1有联系吗?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是(3∶1)2的展开式。(3黄色

:

1绿色)

×

(3圆粒:1皱粒)9黄色圆粒3黄色皱粒3绿色圆粒1绿色皱粒5.如何解释9:3:3:1大胆猜测: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会发生性状分离;若是两对相对性状,性状会先分离,然后自由组合0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假说1:

对性状由

对遗传因子控制,体细胞中遗传因子

存在的;配子只得成对遗传因子中的

22黄色:Y绿色:y圆粒:R皱粒:rP配子F1黄色圆粒绿色皱粒黄色圆粒YRyrYyRr一个成对YYRRyyrr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粒色粒形YyRrYyRrF1配子YRyRYryr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形成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假说2:核心F1产生的配子:YR∶Yr∶yR∶yr=1∶1∶1∶1a.雄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b.雌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F2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yrrYyrrYYrryRyRyRyryRyryyrrF1:YyRr配子结合方式有___种表现型___种基因型种164假说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99∶3∶3∶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F2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yrrYyrrYYrryRyRyRyryRyryyrrF1:YyRr配子9黄圆3黄皱1YYrr

2Yyrr3绿圆

1yyRR

2yyRr1绿皱双隐1yyrr2YyRR2YYRr

4

YyRr1YYRR

Y_R_双显

Y_rr单显yyR_单显

其中与亲本相同的2种,重组类型2种。棋盘法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F2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yrrYyrrYYrryRyRyRyryRyryyrrF1:YyRr配子双杂合子:1/4单杂合子:1/2纯合子:1/4棋盘法找一找棋盘中的规律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在F2中YyRr占

;在黄色圆粒中YyRr占

。在F2中YYRR占

;在黄色圆粒中YYRR占

。1/161/94/164/9在F2中纯合子占

;在F2中重组类型占

,1/43/8F1黄圆

YyRrF2P黄圆×绿皱9黄圆3黄皱1YYrr

2Yyrr3绿圆

1yyRR

2yyRr1绿皱1yyrr2YyRR2YYRr

4

YyRr1YYRR

Y_R_Y_rryyR_巧用9331解题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分解组合法1.利用分离定律分析各对相对性状F2的遗传因子、性状表现、比例比例F1黄色(Yy)F2遗传因子组成YY1/4Yy1/2yy1/4性状表现

比例黄色3/4绿色1/4圆粒(Rr)RR1/4Rr1/2rr1/4圆粒3/4皱粒1/42.利用数学概率—乘法原理进行组合计算。F2中yyRr比例=1/4×1/2=1/8;F2黄色圆粒比例=3/4×3/4=9/16;F2基因型种类=3×3=9,表现型种类:2×2=4。B1、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课堂练习2、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1/16B.3/16C.7/16D.9/16B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亲本杂交,后代中黑色有白斑的基因型为B__ss。Bb×Bb后代中,B__出现的概率是3/4;Ss×Ss后代中,ss出现的概率是1/4,故B__ss所占的比例是3/4×1/4=3/16。【方法点拨】课堂练习讲评练习C1、下列各项中不是配子的是()

A.HRB.YRC.DdD.Ad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16B.1/8C.1/2D.1/4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0/16B.6/16C.9/16D.3/16DB第2课时0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4.设计实验:测交F1

×

yyrr

♀、♂配子:YR∶Yr∶yR∶yr=1∶1∶1∶11.解释9:3:3:1的假说中最核心的是什么假说?2.验证的关键:3.如何证明F1能产生4种配子,YR∶Yr∶yR∶yr=1∶1∶1∶1?假说2: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形成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但是♀:♂≠1:1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yRYryrYRyrYyRryyrrYyrr杂种一代

双隐性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YyRryyrr×测交配子测交后代1∶1∶1∶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yyRr5.演绎推理:用假说在测交实验中演绎,并推理做出预期结果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验证)6.进行测交实验,观察实验结果测交试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可以证明,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04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________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互不干扰分离自由组合注意:1.发生时间:形成配子时(减数分裂);2.实质: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3.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细胞核遗传两对及以上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自由组合定律VS分离定律遗传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相对性状对数F1配子的种类及比例F2基因型种类及比例F2表现型种类及比例F1测交后代比例一对2种(1∶1)3种(1∶2∶1)2种(3∶1)1∶1两对4种(1:1:1:1)

4

种(9:3:3∶1)1:1:1∶19种①两大遗传定律在生物的性状遗传中______进行,______起作用。②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________。同时同时基础孟德尔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F29:3:3:1,重组类型的出现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设计测交实验测交实验自由组合定律提出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作出假说得出结论课堂练习D1、下列关于生物遗传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B.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C.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课堂练习2、“假说一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在发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A.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推测,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中出现了“9:3:3:1”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1:1:D.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1:1:,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C课堂练习C2、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其中各种雌配子的数量相等,各种雄配子的数量也相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B.配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是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F1中,纯合子占1/4,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3/4D.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各基因随机表达造成的,与环境影响无关05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❶自花传粉,闭花授粉❷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❸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❹花较大,易于人工杂交实验①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②生长期较短,繁殖速度快③产生的后代多,容易准确统计④雌雄同株且为单性花,便于人工授粉①相对性状易于区分②易于饲养,繁殖快,周期短③产生的后代多④染色体数目少且大豌豆的优点玉米的优点果蝇的优点孟德尔成功的原因2.单因素到多因素:1对→2对相对性状3.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4.创新性地设计测交实验5.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6.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坚韧的意志、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格雷戈尔·孟德尔,奥地利农民家庭从小爱好园艺,由于家境困难,没有读完大学,到一所修道院当院士。去维也纳大学理学院深造。回到修道院,担任动植物学教师。从事植物的杂交实验工作,历经8年研究发现了遗传规律;但却一直被埋没,直到20世纪初才重新被发现,最终确定孟德尔在遗传学上的地位,被称为遗传学之父,发现的理论称为孟德尔遗传定律。0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基因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矮茎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的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的基因型为dd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D和d等1、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重新提出。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

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思考:(1)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2)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3)将高茎豌豆种子种植在土壤贫瘠、缺水少肥的田里,结果表现为植株矮小,高茎豌豆基因型是否发生改变?2、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环境表现型相互作用内在因素外在表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相关概念的关系:基因等位基因分离性状分离控制相对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性状基因型+环境表现型1、如图所示某生物的基因型,其中的等位基因是(

)

A.a与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