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1_第1页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1_第2页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1_第3页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1_第4页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填空题1.矛盾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和()两种基本形式。2.积聚、集中3.实践具有()现实性、()能动性和()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4.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和()基础上的剥削制度,无止境地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5.18世纪,法国的()和()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中,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6.()西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7.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和()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8.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创立并为()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9.()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10.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的总和。”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属性是()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二、单选题1.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A.“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B.最基本动力C.直接动力D.根本动力2.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3.宗教是()。A.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种社会心理B.人类知识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C.一种精神骗局D.支配人们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4.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5.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6.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的是()。A.社会的上层建筑B.人口因素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物质生产方式7.资本的价值构成是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B.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D.所用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8.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1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A.大同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13.某钢厂因煤炭价格上涨而增加资本支出,它影响该厂的()。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14.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A.数量少、密度小、增长慢B.数量多、密度大、增长快C.数量少、密度大、增长适度D.与社会生产状况相适应的人口15.人们购买商品时希望“物美价廉”,这反映了人们:()。A.看中商品经久耐用的自然属性B.看重商品的交换价值C.既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看重商品的价值D.看重商品的价值16.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是()。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按劳分配C.按需分配D.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17.()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并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A.科学社会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理论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8.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称为()。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D.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表现为()的对立。A.神学史观和人本史观B.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C.反映论和先验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0.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的价值观,是()。A.革命阶级的价值观B.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C.对人民有用的价值观D.正确的价值观21.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及决定力量是()。A.地理环境B.物质生产方式C.人口因素D.阶级斗争22.以下关于真理和价值关系错误的观点是()。A.真理具有相对性,价值没有相对性B.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C.真理本身具有价值,实现价值以把握真理为前提D.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认识真理促使价值目标的实现23.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工具24.近年来,关于英语高考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今年下半年北京高考英语改革方案一经公开,即刻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对此,专家、教师、家长、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实践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A.不变资本的产物B.可变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2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27.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2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特征是()。A.余粮收集制和取消商品货币关系B.粮食税C.允许私人小企业发展D.恢复商品货币关系29.资本是()A.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B.购买商品的货币C.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购买劳动力的货币3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三、多选题1.对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正确认识是()A.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B.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的科学性D.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E.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E.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3.下列命题中,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D.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E.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将要爆发战争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认识的主体是:()。A、人的主观意识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E、具体的、历史的人5.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A.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D.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是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E.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产业资本循环连续性的基本条件是()。A.货币资本的循环B.生产资本的循环C.商品资本的循环D.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E.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7.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8.人的认识过程中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有()。A.习惯与本能B.动机与欲望C.信念与信仰D.猜测与顿悟E.直觉与灵感9.关于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B.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重要作用C.政体决定国体,国体反作用于政体D.同一国体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E.不同国体的国家可能采取相同的政体1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E.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包括()。A.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的出现B.从自由竞争到垄断C.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D.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和发展E.适应当今生产力发展1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因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E、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13.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现为()。A.真理原则侧重于客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B.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主题C.真理和价值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D.实践是真理和价值共同的检验标准E.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B.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渗透着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1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民生等方面都出现了各种问题。表现在()A.经济发展“失调”B.政治体制“失灵”C.社会融合机制“失效”D.资本国际化E.垄断组织追求垄断利润16.下列态度中,违背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有()。A.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B.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的态度C.对外国文化有分析、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D.对外国文化照搬照抄的态度E.对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全盘抛弃的态度17.关于暴力革命说法正确的有A.无产阶级偏爱暴力革命B.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C.优于非暴力革命D.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形式E.是因为反动统治阶级的暴力镇压18.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A.商品价值的变化B.货币价值的变化C.供求关系的变化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E.劳动力价值的变化19.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A.竞争引起了垄断B.垄断与竞争并存C.垄断消除了竞争D.垄断不能消除竞争E.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20.关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说法,下列论断正确的有()。A.价值评价中不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B.价值评价具有主体性特征C.价值评价完全因人而异,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评价,无所谓正确错误之分D.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E.价值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的认识活动四、判断题1.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一种自然的现成关系。()2.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3.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顺序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4.矛盾就是相互排斥。()5.唯意志论把自由理解为毫无限制的绝对自由。()6.马克思主义是没有阶级性的,为全人类服务的。()7.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实践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9.无产阶级革命夺取了政权就意味着革命的结束。()10.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两部分构成。()11.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1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14.在认识活动中,坚持认识能动的创造性,使创造性脱离反映论的前提,会滑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15.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都是真理。()16.人口因素要受社会生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17.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18.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是自然人股东化的产物。19.伴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实践形式—虚拟实践,虚拟实践的产生否定了实践的客观性。()20.第二国际后期,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占了上风,最终导致第二国际解体。五、简答题1.怎样理解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中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2.简述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3.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填空题1.(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2.3.直接自觉社会4.生产资料私有制5.(摩莱里)(马布利)6.19世纪7.首要的8.恩格斯9.感性反映10.社会关系、社会二、单选题1.A2.D3.D4.B5.A6.D7.A8.D9.D10.D11.C12.C13.B14.D15.C16.B17.B18.C19.B20.D21.B22.A23.A24.D25.C26.A27.B28.A29.C30.C三、多选题1.ABCDE2.ABCD3.ABCD4.BCDE5.ABCDE6.DE7.ABCD8.ABDE9.ABDE10.CDE11.ABCD12.BCD13.ABCDE14.BCDE15.ABC16.BDE17.DE18.ABCDE19.ABDE20.BD四、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对6.错7.对8.对9.错10.对11.对12.对13.对14.对15.错16.对17.对18.错19.错20.对五、简答题1.(1)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征。(2)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3)认识的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其中物质条件是指主体借以认识客体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精神条件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所运用的既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等。(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