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登高》教案_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登高》教案_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登高》教案_第3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登高》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教案教学目标:1、

赏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2、

学习驾驭由景入手,把握所抒之情的鉴赏诗词的方法。重难点:1、

赏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2、

学习驾驭由景入手,把握所抒之情的鉴赏诗词的方法。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首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歌朗读的片段。(放录音《沁园春

长沙》的上阕朗诵)。大家学过这首诗吗?作者是谁?(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先写了什么?描写景物还是抒发感情?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秋景)。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是悲情还是豪情?(豪情)。今日我们来学习同样是描写秋景的另一首诗——杜甫的《登高》。(展示标题图片)二、背景介绍(投影)1200多年前。大唐。安史之乱才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挑起争端。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一个重阳节,南方夔州江边,一位老人踽踽独行在上山的路上。他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他也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渴望;可如今却步履蹒跚,“右臂偏枯耳半聋”。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壮志的未酬像浓云一样郁结在他的心头。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的日子,他却穷愁潦倒,多病缠身。面对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他心中的新悲旧愁一齐翻腾,喷涌成了一首有着无限悲凉之意的不朽之作——《登高》。先请同学们揣摩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带着感情自己来试着读一遍。我想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一下,我们班哪位同学朗读得最好呀,请大家举荐一下。真是不负众望,朗诵得真不错。哪位同学能告知我他的朗诵好在哪?(投入了感情)那么我们就一起带着感情来读一遍。齐读。听完大家的齐读,有一种悲情油然而生,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录音朗读。用多媒体放映诗与画《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录音朗读好像更好了,因为他将杜甫的那种悲情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么同样是描写秋景的诗,杜甫笔下的秋景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有什么不同点?(投影)三、鉴赏诗歌1、

比较《登高》和《沁园春长沙》秋景——悲景、美景;(原来他们写景的侧重点不同)感情——悲情、豪情。美景抒发的是豪情,悲景抒发的是悲情,两者是正面衬托的关系。可见,无论诗人想要抒发的是悲情还是豪情,都是要借助于景物来表现的。因而鉴赏诗歌的时候就要抓住景来把握情。这节课就让我们分别从景和情两方面来深化地研讨一下《登高》这首诗。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的二道研讨题。2、赏析《登高》(组织课堂探讨)探讨一:首联写了哪些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颔联的景有没有象征意义?探讨二:前人评颈联两句“言简而意深,一语胜人千百”。请结合尾联,谈谈作者抒发了哪些悲愁?下面请大家深化研讨,呆会儿我们来沟通探讨结果。探讨一:首联写了哪些景?首联的景物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颔联的景有没有象征意义?(参考答案: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急风,使人感到身体寒冷,心灵颤抖。哀猿,叫声令人心恸,凄楚不已。清渚、白沙,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飞鸟,孤独苦痛、倦飞欲还。(这些景都给人一种悲凉、凄凉的感觉)高天,给我们一种画面的广袤感,秋高气爽,古人说这一联给人的感觉是雄浑高远、凄清肃杀,其实凄清肃杀就是我们所说的凄凉,但同学们在鉴赏诗歌时要留意尽量运用古人已成定论的术语,这样就体现了答题的规范性。再看颔联,颔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诗人在萧萧的落木和滚滚的江水中又隐藏着什么象征意呢?(萧萧的落木与滚滚的长江水能给人一种沉郁、悲壮的感觉。)在诗人眼中,秋风中纷纷飘舞的落叶,就像心力交瘁、已经走到生命暮年的自己,象征着人生命的短暂。(用一些诗句来提示)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落木萧萧”让人感到“生命已到晚秋了”,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一年一度秋风起)由“不尽长江”可以想到时间的易逝,也能让人想到时间的永恒,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的感觉。(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结: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两联写景之间存在着一种递进的关系,景物的递进关系为后两联感情的抒发做好了铺垫。后两联抒情,感情落笔在哪个字上?(“悲”)探讨二:前人评颈联两句“言简而意深,一语胜人千百”。请结合尾联,谈谈作者抒发了哪些悲愁?(参考答案:“万里”,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悲;“悲秋”,萧瑟秋风中的悲凉感受;“作客”,借居他乡,秋日思乡情浓;“常”,在“作客”前,说明诗人一生常常到处飘泊,四处流浪,令人倍感凄凉;“百年”,人生短暂,年岁迟暮;“多病”,疾病缠身,憔悴衰颓,更添苦恼;“登台”,所见皆为凄苦悲凉之景,联想到自己的一生遭受,心情就越加沉重;“独”,在“登台”前面加一个“独”字,传达孤苦无助之感。)或:他乡作客、常常作客、万里作客、萧瑟秋天、重九佳节、孤独登台、扶病登台、病上加病、年华迟暮;(总而言之:重九悲秋、借居他乡、抱病登台、年华迟暮)莫非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晚年的心境吗?他的悲愁中会不会包含有更深刻的情怀?对国家的艰难和人民的苦难得担忧。(或忧国忧民)古代很多学问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这才是杜甫的独特之处。问: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诗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用“繁霜鬓”和“浊酒杯”这两个小细微环节表现的。在国家存亡之秋,自己多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极度的痛恨。诗人多想借酒浇愁,来他个“一醉解千愁”,无奈潦倒没酒喝、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因此,这首诗尾联用“繁霜鬓”和“浊酒杯”这两个小细微环节道出了他悲愁的根本缘由,忧国忧民才是他最大的悲愁。至此感情的表达也是喷薄而出,水到渠成。所以我们要再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更真实的把握诗人的一腔忧情。集体朗读过渡: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这首诗的景和情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先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写悲景,衬悲情;情景交融四、学问迁移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这首诗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由碧江、白鸟、青山、红花构成的美景图。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以乐景写哀情,客地景致越美妙,越能反衬出诗人羁旅异乡的伤感。“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过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驾驭了《登高》这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