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答题模板_第1页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_第2页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_第3页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_第4页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打字不易,收藏数已过四万,请大家在收藏的同时也点个赞和喜欢,爱你们!谈中考阅读理解如何评分首先,有必要按照标准答案来评分吗?可以,按分给分,答对多少给多少分。举例: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子。(3分)答案:1.比喻修辞(1分),2.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了×××的××特点(1分)3.表达了的××情感(1分)答到了几点就几分,如果,答不来,乱编一通,有没有点同情分?没有…第一、记叙文(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篇头:开篇点题;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内容;总结上文.....内容;3、文尾:点明中心,突出......主题;深化主题,含蓄委婉或者直接抒发......情感,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与.....相呼应。(二)加点词的作用如果有2层含义格式:本义+语境中的含义如果采用了修辞手法,先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答题模板: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了......表达了......;2、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点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增强语气如果没有采用修辞手法,就从动词,形容词入手。格式:什么词生动形象的写了什么,突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三)句子含义的解答:句子中常常有一个词或短语是用比喻、拟人、对比、借代、象征等方式表达的。答题时参考修辞性答题模板,揭示其所指对象,然后疏通句子。如果没有采用修辞,可以从结构上回答,点明主题,与......相呼应,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总领全文,再加内容上,表达了...情感。(4)句子中的一个词可以被另一个词代替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换了之后没有那么生动形象,所以不能换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换了之后则不能体现这种生动感,所以不能换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原文事实不相符。(5)句子中某些单词或段落的顺序可以改变吗?为什么?不能。因为:(1)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或者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2)该词或这几段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或段落是递进关系,或按时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所以不能互换。(六)段意的概括或者文章主旨的归纳1.记叙类文章:如果是写人的文章回答清楚(何时何地)谁做什么。格式:(时间+地点)+人+事(结果怎么样)。如果是写景的文章格式:什么景物怎么样,抒发了什么情感如果是写事的文章格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开始发展,最终以一个清晰的解释结束。2.说明类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怎么样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格式:的论点+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七)插叙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多变,促进情节发展,突出人物,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主题更加突出。(八)标题的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的线索3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作为感情的出发点4一语双关5文眼,揭示文章中心主旨6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7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注意,具体点回答问题,小可爱们要结合具体文章分析,避免纸上谈兵。第二、议论文考点分析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三、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四、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五、议论文的结构:1、并列式2、对比式3、层进式4、总分式六、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3、比喻论证4、对比论证5、引用论证6、类比论证七、议论文语言特点:1、准确性2、概括性3、鲜明性4、生动性常见问法及答题格式:1.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解析]论点我们可以从题目、开头、中间去寻找议论句,找到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的句子。2.请指出划线句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解析]1)举例论证。拿......作为一个例子,本文论证了.....具体而有力,使论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名言警句格言谚语,证明了…道理或观点,使论证更权威更有说服力。3)比喻论证。将……比喻为…,证明…..论点,使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增强说服力。4)对比论证。将…和...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3.简要分析本文或本段的论证思路。[解析]通读全文或整段,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成了几个部分,再分点答题。1)首先写了.......2)接着写了.......3)然后写了......4)最后写了.......第三、说明文考点分析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常见问法及答题格式:1.划线句主要用什么解释方法?有什么效果?[解析]1)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2)引资料,引了...资料,有力地说明了......增强文章说服力3)列数字,直观准确地说明了.....使说明准确具体,更具说服力。4)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趣味性。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6)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了...特点。7)下定义,科学准确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8)模仿,生动描述...使解释更加生动。9)解释,说明...详细,并使解释更容易理解。10)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特点。2.第一段以...,有什么好处?[解析]形式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说明对象......3.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解析]不能删。加点词表频率/程度/约数/范围。删去后句子意思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表达不够严密,故不能删。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整理了下:1、表时间限定: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在当时、最早等2、表程度限定:最、比较、几乎、相当、很、非常、特别、尤其、稍微、更加等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4、表数量限定:多、有余、很少等5、表范围限定: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第四、小说考点分析一、文中某个人物形象的作用1.结构上,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前后情节连贯。2.艺术上,衬托......人物的作用,突出了.....的人物形象。3.主题表演,表现主题.....二、某句在文尾的作用1.结构上,首尾呼应,通过...产生...戏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2.情感上,表达了....情感3.思想内容上,以.....深化作品的主题三、环境描写的作用1.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交代故事背景2.与.....形成鲜明对比,形成悬念,暗示后面情节起伏变化。要掌握好这些答题技巧并熟练的使用,只背诵是不行的,必须要大量的练题并且分析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差异在哪里,并用专用笔记本记载下来,防止下次因为同样的原因丢分。多练习中考题是必要的。第五、古诗词鉴赏方法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中的景物已经不是单纯的景物了,它是带有诗人感情色彩的知己,代替诗人来诉说他的或悲伤、或欢愉。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赏析中很重要,表现手法主要有:典故、烘托、渲染、铺陈排比、比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借古讽今、象征法、一语双关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拟人、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特点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凝练、简洁、明快、清新自然、新奇、优美、绚丽多彩、含蓄委婉、质朴、自然隽永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诗歌的各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储备诗歌知识。首先要弄清和区分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品读、辨析。风格流派:豪放派与婉约派;浪漫与现实;山水田园派。赏析古代诗词,最重要的是理解诗词内容,可以按照几个步骤进行:1多读诗歌的题目和内容,多读几遍,其义自见;2抓住意象(诗歌中的景物);3进入诗歌意境,描绘诗歌意境;4联系生平背景,诗人所处的朝代以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总的说来,鉴赏诗歌的捷径就是:1概括诗歌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意象特点;4进行情感归纳。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题目要求,不可随意答题;二是分点答题,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思考答题用语,力求用语准确、专业、规范。我们需要区分的专业术语“方式和手法”的区别艺术手法,又称为表达技巧,分为以下几类:1、表达方式:记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