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九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第1讲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外交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九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第1讲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外交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九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第1讲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外交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九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第1讲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外交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九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第1讲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外交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外交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法制建设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新中国早期的外交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积极影响3中美外交政策的务实性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5综合6一、选择题1.(2018·陕西榆林二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大多数的法律并非按一般模式立法所制定,基本上贯彻的是实用主义,即在政策引导下开展社会运动,然后制定法律来保护或巩固运动的成果。这一做法()A.开辟了法律制定的新原则B.为新政权的巩固提供了保障C.体现法律自身的价值追求D.有利于新法律权威的树立解析: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法制很不健全,有一些领域甚至空白,为保证一系列运动的顺利开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以采用题干中实用主义的做法,B项正确。实用主义立法原则在以前就有,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用实用主义原则制定法律,巩固运动成果,没有体现出C、D两项的意思,故排除。2.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制度建设。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可知该制度是针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国情而设,结合所学可知与少数民族相关的政治制度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为A。3.(2018·河北石家庄质检)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的签订。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A.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了条件B.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C.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D.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解析:C材料中中国的这些做法,有利于同其他国家搞好关系,这提高了中国国际声誉,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12月,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做法,并未涉及其他国家的努力,B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D项错误。4.(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1955年7月,美国通过英国向中国建议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表示同意。8月1日,两国首次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9月10日双方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钱学森由此踏上归国之路。这表明()A.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C.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趋于瓦解D.中美两国外交政策具有务实性解析:D当时中美两国还处于敌对状态,但是双方通过会谈,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这充分说明两国外交政策具有务实性,D项正确。中美开始接触并不表明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A项与史实不符;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5.1971年10月27日,蒋介石说:“本届联合国大会,竟自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置公理、正义不顾,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此次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决不承认其任何效力。”材料中所谓的“非法决议”()A.纵容了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B.打破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外交僵局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肯定了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解析:C据材料中的时间和蒋介石发表文告的内容,说明此文告是蒋介石为联合国驱逐台湾国民党当局驻联合国代表而作的,因而材料中所谓的“非法决议”是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决议,C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信息及史实不符,排除A项;随着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高潮,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B项错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开始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1832年改革法案,年值10英镑房产的选举资格使中产阶级成为选民的主体。1867年改革法案规定:在英格兰城镇选区,凡年缴纳直接税20克令并付了济贫税的房产所有人具有选举权。1884年《选举权法》宣布,凡持有年值10万英镑以上的房产、土地或财产的人都具有选举权。妇女在大选中没有投票权,很多工人因住所经常变化被排除在选民之外。1918年改革法规定:所有21岁以上以及在战争中服过兵役的年满19岁的男子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妇女有选举权。——刘成《民主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材料二根据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具有选举权的选民占18岁以上公民总数的97.18%”,但当时中国国民文化水平还比较低,选举投票、举手等多种表决形式还只能是“形式主义”的,长时期内没有实现城乡同比例选举。1979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在投票方法上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制;1995年对人大选举法进行修改,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农村和城市所代表的人口比例数由过去的8∶1修改为4∶1;2010年3月,人大选举法正式确定了城乡同比例选举。——陈晓丹《代议制视角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选举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社会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选举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一信息,从对选民的财产限制及对妇女选举权的限制逐步取消等角度说明发生的变化。第二小问,从英国选举制度在财产限制、妇女限制的变化,可知有利于缓和、调整不同利益集团内部的矛盾,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从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关系,可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从英国民主政治在世界上的地位,可知在推进世界民主化进程中作出贡献。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逐句分析,注意材料中四个时间段阐述的内容。第二小问从新中国社会性质、公民民主意识变化、经济建设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第三小问,结合材料一、二政治制度变化的表现和原因,从制度的创新、制度创新符合国情、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法制建设与民主政治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差别等方面归纳。答案:(1)变化:对选民的财产限制逐步取消;对妇女的选举权的限制逐步取消。影响:有利于缓和、调整不同利益集团内部的矛盾;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推进世界民主化进程中作出贡献。(2)特点:实行普选制;由形式主义到真正实施;直接选举范围扩大;城乡代表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